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

觀後感4.08K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發現孩子》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 篇1

考慮到我們所處的教育體制和家庭教育環境,我們並沒有改善一個良好的環境來“刺激和促進孩子的內在潛能,使其按照自己的規律實現自然的自由發展”。

我們沒有根據孩子的發展規律制定教育理論和方法,而是根據成人的意願,用自以爲是的方法來解釋孩子的行爲,用我們認爲正確的方式對待孩子。

有些父母持有不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從小就開始制定計劃,所謂要做有出息孩子,安排他們的`孩子參加各種早期教育類或各種興趣課程,提早給孩子進行語言,數學,或其他能力訓練,沒有考慮到他們的孩子是否在生理和心理上足夠成熟的進入早期教育,不會考慮他們的孩子是否願意加入興趣班。

相反,這些行爲更多的是出於自己的一廂情願,沒有考慮到孩子的發展需要,把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寄託在孩子身上。

在這種違反孩子身心發展需要的情況下,父母的這種行爲甚至會影響孩子日後智力和道德精神的發展。

看完《發現孩子》後,我明白了這種方式等於否定孩子作爲獨立個體的存在,這對孩子是絕對不公平的,甚至是對孩子人格的一種破壞。

我們似乎很少認爲孩子實際上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孩子們其實總是期望有人能聽他們的意見,但他們脆弱的心靈總是碰壁,受傷。

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們變得聽話了,有時甚至到了另一個極端——叛逆。而這些,我們成年人總是把責任推到孩子身上,從不檢討自己的行爲。

也許我們的教育削弱了孩子們的個性,他們已經習慣於成爲一個順從的羣體,因爲成年人很少考慮他們的意見,甚至認爲質疑他們是對他們權威的挑戰。

因此,不當的教育行爲會使在孩子人格形成過程中,成爲最可能危害孩子個性發展的人,因爲父母是最接近孩子的人,

教師不應再樹立威嚴的權力,應以謙虛的態度幫助孩子。用蒙臺梭利的話說,我們教育的任務是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來激發和促進孩子的內在潛能,使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規律實現自然的自由發展。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 篇2

兒童敏感期吸收的一切會持續到生命終止時,在其他階段無法做到這一點。幼年時期獲得的感覺印象及習慣,一旦被忽略,以後永遠都無法補救。敏感的階段爲以後獲得完美的品行打下了基礎,而這些品質在年齡稍大些後就很難獲得,或者說永遠都得不到了。兒童通過對世界的觀察,開始學會區分差異並歸類。

兒童具有一種使自己達到更高層次的傾向,喜歡享受更高層次的快樂。天生就具有探索周圍環境的傾向,觀察周圍的各種事物,傾聽人類發出的各種聲音。正常的兒童會拒絕其他人提供的幫助,希望自己解決問題。

讀和寫是兒童在學校裏遇到的第一個障礙,由於肌肉的感覺在一個人的兒童時代是最爲發達的一種感覺,寫字對於兒童來說十分容易。閱讀是將符號轉化爲可理解的意義,這種能力要到較晚才能獲得。

在一個人的孩童時期,他的運動機制就已經確立了。六七歲兒童的手已經失去了寶貴的運動敏感期,四歲的兒童在爲確立各種走動機制進行着不可抗拒的、無意識的努力。肌肉運動知覺記憶是幼兒最持久也是最容易建立的記憶。四歲兒童的心理髮育正好處於一個敏感期,正在經歷一個極具生命力的創造時期,到了5歲,敏感期開始消退,創造期就要結束。四歲以上的兒童會對寫字產生極大的興趣,有的從3歲半就開始學習寫字。

語言的發展開始於2—5歲這個感知覺極爲發達的年齡,只有在這個年齡段,一個人才能獲得獨特的語音語調,在以後是無法獲得的。一個人在兒童時期的言語缺陷,到了成年以後就無法根除。

幼兒習慣把每一個新加入的物體都數成1。

一個人的教育需要通過自己自發的努力,在不理會他人干預的情況下得到完善。事實上,干預一項已經完成的工作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爲它阻斷了表達的內在驅動力。

由於身體的協調能力,兒童不需要很大的力量進行有節奏的跳躍,更需要的是完美的平衡感覺。至少5歲的兒童才喜歡富有節奏感的運動。只有孩子長到一定年齡,才能理解音符的價值。

兒童的任何活動都不能以隨心所欲的方式表現出來。它必須是兒童內心希望從事的活動,對這種活動他有一種自然偏好,或者可以一點一點完成。這是一種賦予兒童的生活以秩序的東西,並且爲兒童的成長開闢了無限的可能性。

在動作和學習慾望之間存在一種密切聯繫,動作雜亂無章的孩子不但沒有學會如何做動作,他們恰恰是那些心智沒有恰當培養,遭受精神飢餓之苦的孩子。

兒童知識的增長源於一種練習的重複,並非來自於對新東西的最初理解。同樣的練習也不能在每個年齡段都一再重複。重複應該與需要相符。

兒童0歲至2歲時,他們的吸收性心智開始發揮作用。3歲的時候,他們的運動神經開始發揮作用。

蒙臺梭利的教育藝術遵循兒童生理和心理髮展規律。它的來源是感官教育,真正的核心在於對孩子心理的探索。西方特有的《聖經》文化爲她的教育提供了適宜的土壤,教育之花在敬畏宗教的城市和鄉村盡情地開放。

蒙臺梭利的教育藝術見證了人類靈魂按照真正的天性得以形成和發展,揭示了生命的祕密:天性的全部祕密就在於孩子的心靈。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 篇3

《發現孩子》這本書介紹了蒙臺梭利教育理念,讓我知道了更多瞭解孩子、愛孩子的新觀念和方法。在蒙臺梭利的觀念裏,每個孩子都有去觀察、對外界做反應、去學習、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讓自己獨處的需要。這本書讓我瞭解更多的兒童特性,懂得怎樣更好的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對學習充滿熱情,積極努力地去學習,下面摘錄一些讓我受益的觀念。

“即便是對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們的目的不應是爲他們上學做準備,而是爲了他們的生活”,任何教育的前提都是保證孩子的安全,建立一個保護孩子的環境很重要。有時候我們會把孩子隨心所欲的特性誤認爲是任性的表現,但事實並不是這樣,有些時候孩子並不是任性,只是因爲我們對孩子的瞭解還不夠罷了。大人的行爲極有可能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孩子的模仿力很強,父母的言行舉止都被孩子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蒙臺梭利主張“大人絕不應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成人在指導孩子時,總會把自己的方式用在孩子身上,這是不對的。對孩子的行爲活動、舉止,成人都不應過多去幹預,應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尊重孩子的想法。如因爲孩子不聽指揮、吵鬧而訓斥孩子,不讓孩子和我們在一起時,這就是對孩子的不尊重。在成人的世界中,讓大人覺得歡心舒適的事對孩子也照着做準不會錯,這樣想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我們必須儘可能的把一切留給自然,讓孩子自己選擇,才能爲孩子設計出一套科學的、有利於他們身心成長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導孩子的性格、智力與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我們應該以一種寧靜的心態去關注孩子,發現孩子成長中出現的所有奇蹟,儘量放開手讓孩子自由探索。

作爲教師應該尊重孩子的自由並對孩子有信心,孩子越專心越能控制自己,教師需要的是引領開發孩子的精神力量,而不是一味地把知識灌輸給孩子。真正理解教學的道理比強制孩子學習更有效,更能引導孩子全面發展,以上是我的收穫,感謝大家的閱讀。

蒙臺梭利創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可算是當代幼兒教育的里程碑。蒙氏教育以孩子爲中心,批評成人自以爲是做法,呼籲成人尊重孩子,讓孩子自由的成長,不能剝奪孩子做事的權利。認爲成人一切阻礙孩子發展的行爲都是犯罪,孩子的權利應有法律的保護。蒙氏教育早期智力開發,她認爲嬰幼兒時期的教育很重要,能夠決定孩子的一生。

因此強調成人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瞭解孩子的需要,通過滿足孩子的需要促進他們的健康快樂塑造自己的獨立個性。寒假期間我閱讀了《蒙臺梭利家庭教育全書》中的《發現孩子》部分,雖然閱讀了兩遍,但是覺得自己並沒有真正理解蒙氏教育思想的真諦,下面我就淺談我學習後獲得的一點點感受,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1、讓孩子自由的做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孩子都有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成人的附屬品,有着屬於他們自己的權利。然而,家長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認爲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比小孩好,於是強迫孩子按照他們的方式去思考、觀察、行動和創造。學校也以成人的思想方式爲孩子制定一系列自認爲適合孩子成長的教育制度,往往卻忽略了孩子的真正需要是什麼,使孩子成爲最無辜的受害者。

一個在受成人約束和限制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的身心需求在很多方面都是無法得到滿足的。孩子心理上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孩子的智能和道德精神的發展。在成人的束縛和限制之下,孩子失去了表現自己的權利,也失去了真實的自己,此外還不得不去適應處處壓制他們的生活環境。而這一切在成人看來是孩子在社會上生活首先應該學會的。然而,對於孩子作爲獨立的生命個體而言,這是絕對不公平的。因此,成人應該尊重孩子自由選擇做什麼,怎麼做的'權利,讓孩子在這方面的到充分的自由。

2、尊重孩子的生命,愛護孩子

孩子的生命和心靈都是非常脆弱的,需要成人悉心的呵護。剛剛降臨至這個世界的孩子,他們是十分的無助和脆弱的,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才能適應這個世界。自孩子從母體出來的那個時刻開始,孩子就脫離了母體安全舒適的環境,從而進入一個非常陌生的、充滿了危險的世界。對於生理和心理沒有發育完全的嬰幼兒而言,這樣的環境令他們非常的恐慌,他們不知道應該如何適應這個完全陌生的世界。這就需要成人的幫助,盡心的呵護他們,爲他們提供適合他們生存的條件。此外,還要爲他們提供清潔的環境。

3、創造適合孩子發展的環境

孩子在0—6歲的早期教育史非常重要的,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對孩子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孩子們就有可能很好地適應這個世界,並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爲世界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個適合道德環境包括良好的物質生活環境和良好的精神生活環境。這個環境能夠使得孩子收到最小的限制,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

4、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的願望是簡單而平凡的,他們希望能夠憑藉自己的雙手改善自己的生活,能夠以自己的能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從孩子的各種行爲表現上可以看出,他們不僅希望自己能夠模仿成人的行爲習方式,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夠通過努力將自己“塑造成人”。這也是他們的天性和使命。成人應該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這也是對孩子的尊重。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 篇4

《發現孩子》是我在這套書裏看的第一本書,所以對書中提到的蒙臺梭利的那些革命性的兒童教育理論格外深刻。書中描述了孩子的各種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的喚起孩子學習熱情的方法。她主張,不應該把兒童作爲一種物體來對待,而應作爲人來對待。兒童不是成人和教師進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蠟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劃的木塊;也不是父母和教師培植的花木或飼養的動物,而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能動的、發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師和父母應該仔細觀察和研究兒童,瞭解兒童的內心世界,發現童年的.祕密熱愛兒童,尊重兒童的個性,促進兒童的智力、精神、身體與個性自然發展。她還利用第一手觀察資料和兒童之家的實驗,提出了一系列有關兒童發展的規律。

再想想我們所身處的教育制度與教育環境,我們並沒有提高一個好的環境來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力的發揮,使其按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自由的發展。我們並沒有根據兒童發展的規律去制定相關的教育理論與方法,而是根據大人的意願,用自以爲是的方法來解釋孩子的行爲,用自認爲正確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有些家長抱着不要輸在起跑線的觀點,從小就開始爲孩子制定一個所謂培養成材的計劃,他們想方設法安排孩子參加各種早教班或者各種興趣學習班,提早給孩子進行語言、數學或其他能力的培訓,而未考慮過他們的孩子在身體及心理上是否足夠成熟去進入早教班,從未考慮過他們的孩子是否願意或者有潛力參加那些興趣學習班。

相反,這些行爲更多的是出於他們的一廂情願,或者是對他們未實現的理想寄託在他們的孩子身上,而從未考慮到孩子的發展需要。而在這樣違反孩子身心發展需要的情況下,家長的這種行爲甚至影響孩子日後智能和道德精神發展。

我們的孩子總是被力量比他強大的多的大人壓制着,不能依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一些所謂的教育活動,都不約而同的採取了命令的形式,甚至可以說暴力式的方法,以此來強迫孩子來適應大人的生活世界。看了《發現孩子》讓我明白,這種方式等於否定孩子作爲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這對於孩子來說是絕對不公平的,甚至是對孩子人格的一種毀滅。我們似乎很少想過孩子實際上是一個有別於大人的獨立個體。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性情,也很少去思考他們所應具有的特別需要。孩子其實總是期待有人能夠聽聽他們的意見,但他們弱小的心靈卻總是碰壁,受傷。久而久之,孩子變得順從,而有時是另外一個極端叛逆。

而這些,我們大人總是歸錯於孩子,從不檢討自己的行爲。曾經有個外國教授在中國的高校演講,當演講結束後,外國教授的一番話很是發人深省,他說:我覺得很困惑,爲什麼沒有學生對我的觀點提出質疑,爲什麼當我提問時沒有人回答,爲什麼我演講結束後問大家有什麼問題時大家都鴉雀無聲。也許是我們的教育已經把孩子的個性都磨滅掉了,他們已經習慣於成爲服從的羣體,因爲大人們很少顧及他們的意見,甚至認爲對他們的質疑是挑戰他們的權威。

所以,不當的教育行爲會使我們成爲孩子人格形成過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發展的人,因爲,我們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們既是母親又是老師。因此教育問題的根本解決,第一步決不是針對兒童,而應針對我們自己。老師不應再集威嚴權利於一身,應轉而以謙和的態度來幫助孩子。假如大人做得不夠,孩子可能就不能順利地發展,但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礙了孩子的發展,使孩子的創造力無法發揮。還是引用蒙臺梭利的話,我們教育的任務是,創造合適的環境來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力的發揮,使其按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自由的發展。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 篇5

一、《發現孩子》內容簡介:

蒙臺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響整個世界的教育體系,關鍵在於她在總結盧梭、裴斯泰格齊、福祿貝爾等人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兒童觀念。她認爲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的、發展着的存在,它具有無窮無盡的力量。教育的任務就是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力”的發揮,使其按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和自由的發展。她主張,不應該把兒童作爲一種物體來對待,而應作爲人來對待。兒童不是成人和教師進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蠟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劃的木塊;也不是父母和教師培植的花木或飼養的動物,而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能動的、發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師和父母應該仔細觀察和研究兒童,瞭解兒童的內心世界,發現“童年的祕密”;熱愛兒童,尊重兒童的個性,促進兒童的智力、精神、身體與個性自然發展。她還利用第一手觀察資料和“兒童之家”的實驗,提出了一系列有關兒童發展的規律。

二、《發現孩子》精彩分享:

1.雖然兒童不記得前3年發生的事情,但他所創造的能力卻已“進入”到了他的意識中,並在活動中表現出來。他們可以通過手,在智慧的引導下,藉着玩遊戲來執行自己的意志。就好像,兒童在3歲之前靠心靈來吸收事物,而現在則是靠雙手探索世界。這個時候,兒童要完善自己之前獲得的各種能力,雖然兒童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這種發展還要持續到大約4歲半。3歲後,兒童的心靈仍然像心理胚胎時期那樣具有吸收的能力,而且吸收外界事物時會不知疲倦。這個時候,兒童的雙手成了探素事物的重要器官,也就是說,兒童此時的發展主要是靠他的雙手來進行的。如果這個年齡孩子子可以用雙手不停地進行工作、持續地玩要,他就會像魚兒遇到水那樣快樂,人們們會說這個年齡是“幸福的遊戲時代”。

2.適合人類生活的地方,環境應該是優美的。但更重要的`一點是,它們更要具有教育性。我們給孩子們準備了瓷碗、瓷板、玻璃杯、玻璃吸管等,這些物品很容易被打碎。但若它們被打碎,這種結果就是在對孩子們粗魯的動作提出警告,警告他們要小心行事。這樣的話,這些傢俱就能引導孩子們糾正自己的不當行爲,教育他們要謹慎、準確地行動,讓他們學會不碰撞、不打翻、不碎這些物品。在這些物品的“教育”下,孩子們的行爲就會越來越文明,他們也會逐漸像主人一樣更負責任地保護和管理各種器皿、用具。同樣地,孩子們會小心地使用其他各種潔淨、漂亮的物品,不弄髒、不弄壞它們,養成愛護物品的好習慣。

3.若用“自由就是指身體的自由”這種觀念對待小鳥,我們就會做出對小鳥有利的安排。比如,我們可以在小鳥的籠子裏架上一根樹枝,讓小鳥可以自由地在枝上跳躍。但是,對鳥籠子裏的小鳥,不管我們如何精心地安排,它都不會感到幸福。它並不是自由的,因爲對它而言自由是生活在廣袤無際的天空下,盡情地飛翔。

所以,我們們要打造一個適宜的環境,它能指引孩子,能給孩子提供鍛鍊能力的機會。同時,我們要求老師暫時離開,退居幕後。這樣的環境的建立,是教育上一個很大的進步

三、《發現孩子》讀後反思:

這個月我讀的是《發現孩子》這本書,隨着第二個孩子出生,我想在與她成長中的過程中需要學習一些科學的方法,當然不管是學齡兒童的教育還是幼兒的,本質上應該相通的――人的教育。

從書中我知道孩子的心理髮展具有“胚胎期”,也就是說孩子在0-3歲心智的發展是零散的、分散的。特別是教學一年的學生時,是不是學生也處在“學習的胚胎期”,對於一些知識的理解也是零散的,“一下子”沒辦法理解呢?等到了一定階段會出現“大器晚成”的現象。

第二是我們的教學中是不是出現了“保溫箱”的現象,總讓複習鋪底“一應俱全”,新授講解“無微不至”,鞏固練習“鋪天蓋地”,學生在這“保姆”式包辦的教學下少了一些糾正的機會和動機,所以正確的教學是給學生提供“出錯”再“糾正”的機會。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 篇6

瑪麗亞·蒙臺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兒教育家。她獨創的“蒙臺梭利幼兒教育方法”也深深地影響了全世界。

最近,我還仔細閱讀了她的經典早教書籍《發現孩子》,這本書揭示了理解和愛孩子的新觀念和新方法。蒙臺梭利認爲,每個孩子都需要觀察、反應、學習、專注,甚至獨處。她描述了孩子的特點,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發和利用他們天生的學習熱情。

在這本書中,讓我感受到的是“新時代教師”該如何做,作爲一個初學學前教育的人,這正是我所需要的,不是誇誇其談的長篇大論,而是貼近我們教育生活的實例,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有了這樣的指引,就像在黑暗中有一盞燈照亮前方的路。書中提到“教育應探索合適的方法,在不知不覺中,引導孩子自然學習。”雖然我們也潛心學習教學方式,但總是片面和膚淺的.。當然,我們必須相信教育就是要找到正確的方法,我總是在抱怨今天的孩子們是多麼的難教,因爲我們沒有爲孩子們找到正確的方法。

蒙臺梭利教學法的成功之處在於它能讓孩子自發地學習,且是建立在孩子性格的基礎上。缺乏教學經驗的教師會把教育的責任定義爲“教”。事實上,這一觀點與事實大相徑庭,因爲每個老師的責任遠比這更重要。教師有責任引導孩子的精神發展,所以他們在觀察孩子的時候不應該侷限於理解他們。教師的觀察最終應該幫助孩子的能力呈現出來,這也是觀察的目的。

我認爲在新時代當老師是不容易的。首先,我認爲老師必須知道孩子的注意力在哪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完全正確。其次是尊重學生。對於教師來說,最重要的是教師必須時刻注意觀察孩子並謹慎安排學習環境。愛和洞察力無疑是教師的法寶。所以在活動中如果老師能尊重孩子的自由,對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師能把他所學的知識暫時放在一邊;如果老師能謙虛,就不要把他的教導當作必要;如果老師有耐心,他一定會在孩子身上看到新的變化。只有當老師等待孩子發現他自己未發現的潛力時,孩子的不安纔會平息。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 篇7

你有沒有對自己的孩子規定什麼時候必須做功課,什麼時候才能玩,什麼時候必須睡覺。我們自認爲這樣是愛他們,總是振振有詞,能講上一大推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的道理......可是,我們似乎很少想過孩子實際上是有別於大人的獨立個體,他們有自己的主見,內心有一個“老師”引導着他們。

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我家孩子稍有不如意就會發脾氣,甚至號啕大哭,我不知道爲什麼,很無奈卻不知道怎麼做,不到一歲的'孩子給她講道理也聽不太明白,只能從書中找答案豐富自己的。從噹噹上買了蒙臺梭利全集《發現孩子》、《童年的祕密》、《有吸收力的心靈》、《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法》、《蒙臺梭利兒童教育手冊》,帶着疑問去閱讀這些書,剛看完第一本《發現孩子》。

新生兒的誕生,原來一直在媽媽肚子裏安靜成長的胎兒,不得不經歷一次辛苦而艱難的生產戰鬥,而且沒有任何適應的時間,最後帶着傷降臨到我們懷中,就像經歷了長途跋涉的朝聖者一樣。打破自己原來的成長狀態,開始接受我們成人所謂的愛,裹上襁褓一天天長大。

當孩子慢慢成長,有了自己主見和行動力時,我們就會開始去約束他們,可是我們的約束真的不全都是正確的。比如,孩子想自己學吃飯時,很多家長就會覺得弄到全身很髒很亂,不讓孩子碰勺子和碗,殊不知孩子內心是有一個“老師”,一直正確的引導着他們,他們看到我們在吃飯他們就會不自覺的去學。當我們拿拖把拖地,孩子也想去拿着拖地,很多成人認爲這是淘氣不聽話的表現。當我們想想,如果我們成人的世界介入了巨人,所有的生活指令都要聽巨人指揮,那我們是有多麼厭煩,這樣一想,我們應該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我們沒有必要去打斷或者限制孩子,他們也擁有權利去探索世界,當成人干預和入侵孩子的生活領地時,孩子會鬥爭和反抗。如果我們不是打斷而是正確引導,孩子會帶給我們很多驚喜,尊重他們,快樂成長!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 篇8

我有幸閱讀了《發現孩子》這本書,作爲雙重角色——教師、媽媽的我受益匪淺。

對孩子,作爲老師或家長,我們要做的首先是細心地發現和培養孩子的潛質與特長,給他們創造充分的條件,提供適宜的土壤,使他們能夠成爲一個人、一個最好的“自己”。如我班有個女孩,很有才氣,只是有些膽小、不自信,站起來回答問題或讀課文時,聲音極小,說話就臉紅。爲了讓她有信心,根據她愛唱歌的特點,在一天上午,我對她說:“老師知道你很喜歡唱歌,能表演給大家看嗎?”她靦腆地看着我,不表態。我用充滿信任的語氣對她說:“你的聲音最好聽了,我們都很想聽呢。”她點點頭。放學的時候,我請她上臺來,她聲音雖然還是小,臉紅紅的,但她認真地去唱歌,我藉機表揚了她,並讓同學們爲她鼓掌,從此她變得大膽自信多了。

關注孩子的成長時,作者總結的“精神上的力量”,不僅僅指你會欣賞孩子,信任孩子,全心全意地支持孩子,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率先垂範,給予孩子最好的'精神力量,這一點我深有同感。作爲老師,因爲你就是學生的一本教科書,你的形象始終給孩子提供着最貼近的教育,你每天的所作所爲和精神情緒,以及你的人格品質,這些都構成了一種豐厚的精神內容,會不知不覺地成爲無處不在的暗示教育,成爲孩子的課本,孩子們時時刻刻在閱讀着我們,當他們越長越大時,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參照能力就越強,所以孩子時刻注視着我們,你是什麼,要比你說什麼更有力量。

讀了這本書,我更加意識到: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孩子的成長是誰也無法代替的,我們要想辦法激活孩子的內因,張揚其個性,促使其發展。因爲所有的教育資源中,孩子是第一位的。在關注孩子的成長中,要有形象可感的語言,人格魅力的感化,教育情境的薰陶,心靈之間的交流,彈鋼琴般的點撥,使孩子健康成長,使教育行之有效。老師們,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孩子們的祕密,那麼最終,每個孩子都能走向美好的未來!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 篇9

《發現孩子》,讀完以後,我認爲可以用“平等、自由和愛”來概括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

愛是平等的。

“原來一直在媽媽肚子裏安靜成長的胎兒,不得不經歷一次辛苦而艱難的生產戰鬥,而且沒有任何適應的時間……最後還帶着傷降臨到我們懷中,就像是歷經了長途跋涉的朝聖者一樣。”

作爲母親,銘記的是自己的生產之痛,卻不曾想,那一時刻,與我們並肩作戰的還有我們的孩子,這個爲了新生而英勇奮戰的小戰士。不要將孩子看得弱小,也許,TA正是救贖我們今生的使者。

“要記住,孩子隨時都會對我們付出愛,並且聽我們的話。孩子愛大人,所以,我們應該瞭解他們。

對於大人的一舉一動,孩子都會非常注意和敏感,他們也很想遵從大人們的指示。大人絕對想象不到,孩子已經做好永遠服從我們的準備,而且他們的這種意志特別堅定,這正是孩子的特點之一。”

孩子是真正愛我們的人,無條件的信任,纔會無條件的服從。服從,這是信任與愛的表現,而我們是否珍惜了呢?是否將愛變成了劍,對這位小小的崇拜者劍拔弩張了呢?不要用愛,去攻擊你愛的人。相反,嘗試着瞭解愛的人,也許纔是明智的選擇。

自由才能自律。

“經驗讓我們懂得,老師應該學會逐漸放手,保姆應該給孩子準備好材料,然後讓他們自己去動手。我們沒有必要干涉孩子,即使他們做錯了,也沒關係。老師也應該學會謙卑地行事,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但同時也要保持警惕,關注孩子的發展情況,爲孩子的進一步需要準備教材。

我們應該遵循一條原則:儘量把所有的事情留給自然。嬰兒越是能得到自由的發展,他們身體比例就會形成得越協調,身體機能也會發展得越健全。”

自然規律,任何人都無法改變,哪怕是干擾一下,都會有麻煩上身。而孩子的'健康發展,也是同樣的道理。對孩子充滿自信,給予合理的指導,孩子會給我們一份滿意的答卷的。當然,給孩子自由並不是任意放縱,更不是視而不見。如果,我們有足夠的信心等待,這就足夠了。

穩定的注意力

“一個人的內在生活發展得越正常,他就越能成爲有個性的人,也就越能培養出頑強的意志和健全的心智。一個要在人生道路上奮鬥的人,他不必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開始準備,但是他必須是一個堅強的人。他身上所具有的強大力量是在一天天的儲備中得來的,沒有哪個英雄在作出宏偉業績前就是英雄了。我們無法預見未來生活的艱苦程度,也不會有人告訴我們面對的方法,一個人只有充滿蓬勃的朝氣才能應對一切事情。”

讓孩子樂觀、進取、充滿活力,也許比送給TA物質財富更有意義吧。堅韌的生命力,纔可以讓愛無限期的延續。

“有些家長持有另外一種育兒原則。從經驗中,他們知道孩子在哭鬧一陣後會自己安靜下來,所以他們通常都不會被孩子的淚水打動,也不會試着安慰孩子。這些家長認爲,如果孩子一哭就去安慰,不但會把他慣壞,還會讓孩子養成用眼淚引起成人注意的壞毛病。父母就會變成這些被寵壞的孩子的奴隸。

在此,我必須對這個看法做一個迴應,那就是孩子看似無理取鬧的淚水,在他們習慣於我們的愛撫之前就已經開始流淌了。而這些淚水其實是孩子內心掙扎不安的表現。

我們應該試着讓孩子自己擦乾眼淚,也應該盡力去安慰他。絕對不能否定孩子的感覺,對孩子的情緒視而不見。”

不得不承認,這段文字直擊我的內心,將這種心理剖析地準確無誤,原來有些至理名言都是我們一廂情願的自以爲。反思自己平時對待孩子的方式,越來越感到理解孩子的道路,任重而道遠啊。

本來,我們可以過得更好,只是人容易產生惰性。而孩子能夠幫助大人上進。如果大人不去努力嘗試,那麼,他就會遭受失敗,甚至慢慢變得頑固起來,最後陷入麻木不仁的狀態。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 篇10

我有幸閱讀了《發現孩子》一書。作爲雙重角色——教師、媽媽的我受益匪淺。

對孩子,作爲老師或家長,我們要做的首先是細心地發現和培養孩子的潛質與特長,給他們創造充分的條件,提供適宜的土壤,使他們能夠成爲一個人、一個最好的“他自己”。如我班有個叫劉若非的小女孩,很有才氣,只是有些膽小、不自信,站起來回答問題或讀課文時,聲音極小,說話就臉紅。爲了讓她有信心,根據她愛唱歌的特點,在一天上午,我對她說:“老師知道你很喜歡唱歌,能表演給大家看嗎?。”她靦腆地看着我,不表態。我用充滿信任的語氣對她說:“非非的聲音最好聽了,我們都很想聽。”她點點頭。離園活動的時候,我請非非上來,她聲音雖然還是小,臉紅紅的,但她認真地去唱歌,我藉機表揚了她,並讓同學們爲她鼓掌。從此她變得大膽自信多了。

關注孩子的成長時,作者總結的“精神上的力量”,不僅僅指你會欣賞孩子,信任孩子,全心全意地支持孩子,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率先垂範,給予孩子最好的精神力量,這一點我深有同感。作爲老師,因爲你就是學生的一本教科書,你的形象始終給孩子提供着最貼近的教育,你每天的所作所爲和精神情緒,以及你的人格品質,這些都構成了一種豐厚的精神內容,會不知不覺地成爲無處不在的暗示教育,成爲孩子的課本,孩子們時時刻刻在閱讀着我們,當他們越是長大時,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參照能力就越強,所以孩子時刻注視着我們,你是什麼,要比你說什麼更有力量。

讀了本書,我更加意識到: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孩子的成長是誰也無法代替的,我們要想辦法激活孩子的.內因,張揚其個性,促使其發展。因爲所有的教育資源中,孩子是第一位的。在關注孩子的成長中,要有形象可感的語言,人格魅力的感化,教育情境的薰陶,心靈之間的交流、撞擊和融洽,彈鋼琴般的巧妙點撥,使孩子健康成長,使教育行之有效,事半功倍。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 篇11

《發現孩子》這本書是蒙臺梭利教育觀念的一個很好的介紹,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愛孩子的新觀念和新方法。蒙臺梭利認爲,每個孩子都有去觀察、對外界作反應、去學習、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讓自己獨處的需要。在本書中,她描述了兒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發和利用孩子與生俱來的學習熱情。

我看完這本書後對之中的一章“讓孩子成爲自己的主人”頗受感觸。文中說孩子的活動過程可用個曲線圖來表示。在紙上畫一條平行線,表示孩子在處於休息狀態,平行線以上表示有紀律的活動,平行線以下代表隨意亂玩、沒有規律的活動,而曲線的方向則表示時間的長短。兒童之家做過這樣的實驗,當孩子進入教室後,通常先安靜一會,接着纔開始找事情做。因此,曲線是先往上,畫到代表有規律的活動部分。

然後孩子玩累了,活動開始變得有點混亂,這時候曲線會畫到平行線以下一直下降到其活動沒有規律的部分。接下來,孩子會換一項新的活動,曲線圖又會再一次往上升到有活動規律的地方,等到玩的不想玩時又會跌倒平行線以下。

所以在活動中如果老師能夠尊重孩子的自由,對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師能夠把他的所學暫時放置一邊;如果老師能謙虛一些,不把他的指導當成是必要地;如果老師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會看到孩子所發生的全新轉變。老師只有在等到孩子找到自己心智深處尚未被發現的潛能時,孩子焦躁不安的心情才得以平息。

現在的大班孩子對自主性遊戲非常感興趣,但往往一腔熱情堅持不了多久就失去了興致,當對自己選擇的'活動不再感興趣,就會跟同伴鬥嘴或去逗弄坐在旁邊的同伴,想着換一項活動,當他對每一項活動又失去興趣時就會到處亂走,或者煩躁地來到老師身邊,有的孩子還會獨處不再參與活動。如果老師也能以上述說的方法對孩子進行仔細地觀察、分析,不急於對孩子加以指導,強加給孩子一些規則,那麼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活動,一定能找到適合他活動的內容。所以我們老師必須儘可能地依據孩子的天性來讓他有發展的可能,這樣,孩子才能茁壯成長。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 篇12

“促使世界進步的內在驅動力,往往都隱藏在人類的心靈之中。”

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一個一個的兒童,不是一羣動物或一片植物。興趣和熱愛猶如陽光和空氣爲教師的工作供給營養。

教師必須喚醒心中崇拜自然的愛意。喚醒心中觀察兒童研究兒童的興趣。喚醒心中從事工作的目的——爲兒童未來的生活做準備,而不是爲兒童學科考試分數或等級做準備。當然,在兒童適宜的成長環境裏,教師有責任指引兒童的行爲,讓兒童處於停頓靜等未來生活的狀態是錯誤的。

“兒童正處在一個建立教育和文化基礎的時期。”教師應該具備科學家的.精神觀察和研究兒童行爲直接信息,觀察兒童智慧生命被喚醒時的表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育好兒童。

教師應到當允許兒童自由發展,不應打亂兒童順應心智發展規律的的成長秩序,認識到兒童”身體和精神層面的解放‘’纔是自由最根本的因素。

獎勵與懲罰是教師用來束縛兒童“迫使孩子鞏固認識世界規則”的權威,“使孩子們遵從自己的意願。”容易激發兒童的畸形心理。在學校裏,只有表現良好的兒童纔有可能得到獎勵。“這隻會造成孩子們的驕傲、嫉妒和敵對心理,不會產生每個人都能體驗到的努力、謙虛和愛。”教師應該‘’以愛和啓示來引導孩子”,“任何兒童都應得到獎勵。”

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了嫉妒和敵對心理如何激發兒童畸形心理。一個學生考了一百分,回家大哭一場。母親問她:“考了一百分爲什麼大哭?”女兒說:“因爲還有一個同學也考了一百分。”這種嫉賢妒能的心態讓孩子丟掉了謙虛和愛,教育也失去意義。

透過孩子,審視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長。

“他將從孩子身上學習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說,他將從孩子身上學習如何完善自我,成爲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師。”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 篇13

最近我閱讀了《發現孩子》這本書後,對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有了一定的瞭解。本書是蒙特梭利著作之一,此書揭示瞭如何培養孩子的新觀念和新方法。蒙特梭利認爲,每個孩子都有去觀察、對外界作反應、去學習、去集中精力甚至讓自己獨處的需要。爲此她一直致力於打破已有的教育傳統,去尋求瞭解孩子和愛孩子的新方法。

在本書中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喚起孩子學習熱情的方法,正如她所言:“即便是對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們的目的不應是爲他們上學作準備,而是爲了他們的生活。”

蒙特梭利在書中提到任何一項教育制度的推行,絕對必須先從建立一個能夠保護孩子的環境做起。孩子的生命始於成人,也終於成人,這就是生命的歷程。只有孩子生活領域中所經歷的愛,纔是人類生命道德的理想境地,是一種自我犧牲、無怨無悔的奉獻之愛。

有時候,我們會把孩子隨心所欲的特性,誤認爲是任性的表現,其實孩子一點也不任性,只不過是因爲我們對孩子的瞭解還不夠罷了。大人的行爲極有可能給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賦帶來負面的影響。

蒙特梭利主張:“大人絕不應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大人在幫助孩子做手腳運動時,明顯是將大人的動作方式套用在孩子身上,這是一個普遍的錯誤,應對他們的行爲不加干預讓孩子依照自己的稟性去工作、活動。教育者的首要素任應是去觀察孩子的人格,並對之予以尊重,當因爲怕孩子吵鬧而不讓孩子和我們在一起時,我們就表現出對孩子的不尊重。在成人的世界裏,讓大人覺得歡心舒適的事對孩子的也照着做準不會錯。

我們必須遵循這樣一條原則:應儘可能地把一切留給自然,才能爲孩子設計出一套科學的、有利於其身體成長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導孩子的性格、智力與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自由還要求我們教育者應該以一種寧靜的心態去關注孩子成長中出現的所有奇蹟。自由的原則並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導我們從幻想進入現實,指導我們積極有效地照顧兒童的原則。

如果教師能夠尊重孩子的自由對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師能夠把他的所學暫時放置一邊能謙虛一些不把他的指導當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師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會看到孩子所發生的全新轉變。

孩子越專心就越能從工作中得到平衡,也越能發自內心地遵守紀律。要達到專心的地步,需要經歷三個不同的`步驟:準備期,有具體目標的工作和能讓孩子的內在發展得到滿足,使疑惑得到了解。一個精神不平衡的孩子是沒辦法專心思考的,他也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爲。

蒙特梭利教育體系的基本方針,在於利用各種不同的感官教具喚醒孩子的安全感。教育宗旨志在引領、開發孩子的精神力量,而非一味地把知識灌輸給孩子。

作爲新時代的教師,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學之道的老師,才更懂得用比強迫壓制更有效的辦法來引導孩子走入正軌毫無疑問,這有賴於隨時的觀察以及持續的付出努力。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 篇14

瑪利婭蒙特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傑出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她所創立的蒙臺梭利教育法,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深刻地影響着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先進國家的教育水平和社會發展。蒙臺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響整個世界的教育體系,關鍵在於她在總結盧梭、裴斯泰格齊、福祿貝爾等人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觀念,其中《發現孩子》也是她的著作之一。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難管。其實,這一切源於我們不太瞭解孩子,孩子就像新大陸,早就存在,只是沒有被發現而已。《發現孩子》一書就介紹了了解孩子的方法,揭示瞭如何培養孩子的新觀念和新方法,展現了蒙臺梭利的兒童觀。在該書中,蒙臺梭利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喚起孩子學習熱情的方法。正如蒙臺梭利所言:“即便是對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們的目的不應是爲他們上學準備,而是爲了他們的生活。”

蒙特梭利認爲,在成人的嚴格控制下,孩子的大部分需求是根本不可能得到滿足的。孩子的要求不僅包括身體上的,還包括心理上的,只有孩子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了,孩子以後的智力水平和道德精神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然而,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很多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延伸,自己實現不了的理想,自己做不到的優秀,通通期望孩子替他們完成。孩子在他們眼裏是沒有想法,沒有自己理想,沒有自己性格,只是實現他們理想的工具。他們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早教班和興趣班,全然不顧孩子的身心發展究竟適不適合上早教班,也從未考慮過孩子對特長班有沒有興趣。當然在意識上,他們認爲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孩子好,孩子只要按照他們說的去做就能夠成爲人生贏家。然而結果往往是,越是聽話的孩子的人生越是慘不忍睹。由於受到成年人的忽視和壓抑,很多孩子都不能自由健康的發育成長。正因爲如此,父母和教師必須努力去了解未被自己認識的兒童,並解除自己對孩子的壓抑,把他從所有的'障礙物中解放出來。成人只有對兒童進行了足夠的瞭解,纔不會誤解兒童,也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式對待兒童。

在這本書中,讓我頗有感觸的是讓孩子成爲自己的主人這一章。幼兒園活動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促進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新教育主張以個人爲本位,使每位幼兒成爲一個獨立的個體,應致力於爲幼兒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注意早期幼兒的潛能開發和個性化教育,爲每一個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條件,爲每一個幼兒的多元智能的發展創造機會,使他們全面、和諧發展。讓孩子成爲自己的主人,首先,要求我們對待孩子的時候要去除不適宜的干預和指導。此外,我們還要做到尊重孩子的自主權。一個沒有被尊重的孩子學不會尊重別人,一個沒有被愛的孩子學不會愛別人。這是如今父母們都瞭解的道理,然而卻仍有那麼多人看不見孩子的需求,只看到所謂的“道理”和“規則”。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說過: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便學會尊重他人。在家裏,父母要從小就把孩子當做獨立的社會人來養育。這樣培育出的孩子,走上社會就能夠成爲獨立的社會人,並具有“後生可畏”的勁頭。

在第14章新時代的老師中,蒙臺梭利提出教師要給孩子以正確示範,在這裏老師只是起一個引導的作用,給孩子提供並教他們使用教具,之後,孩子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思維和意願主動學習了。她還認爲尊重孩子不是放任自流。蒙臺梭利教育法中所提倡的尊重,可不是無條件地包容孩子的胡鬧和許多錯誤的行爲。她認爲,幼兒必須在自由的基礎上培養紀律性。自由和紀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自由活動是形成真正的紀律的重要方式,而真正的紀律也必須建立在自由活動的基礎上。蒙氏教育精髓在於培養幼兒自覺主動的學習和探索精神,尊重兒童的自由發展,重視兒童成長髮展的各種敏感期教育,藉助蒙臺梭利創立的適宜兒童成長的教具,激發幼兒天賦本能。而中國國內目前的教育環境不鼓勵大膽創新質疑,大多數老師過於迷信權威。老師不應再集威嚴權利於一身,而應用謙和的態度來幫助孩子。

我們作爲幼兒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好好學習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時刻鍛鍊自己的觀察能力,只有在全面觀察兒童,真正瞭解兒童之後,才能給予兒童適時必要的幫助。此外,我們還需要不斷豐富自身的有關兒童身心發展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質。努力讓自己成爲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標籤: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