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走在孩子後面》讀書心得

觀後感3.16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走在孩子後面》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走在孩子後面》讀書心得

《走在孩子後面》讀書心得1

人生百年,白駒過隙,回首前塵往事,那朝氣蓬勃又稀裏糊塗的少男少女,彷彿就是自己,我們也曾經歷那個時段,而這本書中的主人公也是那些形形色色的孩子們,他們個有個的特點,個有個的不同,但是都通過接受教育有了不同的收穫和改變,究竟是什麼人、用什麼方法能有如此神效,我們慢慢的走進它。

這本書就是一個家教老師的觀察筆記,講述了60多個孩子的真實教育故事。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是那麼真實,離我們那麼接近。文章裏討論了什麼是好的教育,教師和家長應該如何面對這一代的孩子,孩子有着怎樣不爲人知的內心世界,當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怎樣的,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新穎、有趣的嘗試和許多優秀家長的教育良方。它打破了常規,打破了思維定勢,以一個走進孩子心靈的角度,去了解、感受孩子的內心世界。

這本書中的很多故事我們聽起來都非常的有感觸,也許你身邊也有這樣的孩子們,或許你已經找到了解決方法,或許你還在迷茫,讀過之後,在感慨之餘不得不佩服作者這種瞭解每個孩子家庭背景、知識水平、性格特徵、尊重個性的教育策略。這本書讓我認識了週一村——一張牀、一個男孩、六條狗。這篇文章說的是寂寞的男孩,講狗的故事,因爲他需要傾訴,就黏在蔡老師後面,甚至跟進衛生間,不停地說。而蔡老師的傾聽,就像巴林學院的小林校長。爲什麼孩子這麼多話不肯說給家長聽呢?因爲家長根本就沒耐心聽,認爲孩子說的是廢話,瘋話。中國的孩子幼時最需要傾聽的時候,家長不曾捨得時間聽,當孩子長大了,家長想要和孩子交流,孩子嫌嘮叨,少一種融洽,日久天長,溝通漸漸少了,問題就漸漸多了。還有一個國小五年級的小女孩,因爲他不知道吃字的口字旁是在左邊還是右邊,父親粗聲地訓斥,使的她肩膀稍微哆嗦,而此時其他的教育辦法已經沒有什麼作用了,蔡老師通過聊天來減輕女孩心中的緊張感,通過幾次饒有效果的聊天真的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女孩不在那麼緊張了。你知道走月亮嗎,它是古時候吳地的風俗,每到那天晚上,所有的女人就出來走月亮,早在孩提時代也有孩子走月亮,而且你會天真的發現:你走,月亮也會跟着你一起走。

當一個月光溶溶的晚上,蔡老師趁着做家教的時間就去走月亮,家教的孩子是屬於乖乖女類型,學習成績非常優秀,她能夠背熟古詩中的詩篇但卻是不理解意思,蔡老師相讓孩子對於那些描寫月亮的古詩有所體會和感受,讓孩子能夠享受到幽美奇情的月光所以蔡老師說:“請孩子出來,今晚我要在月光下給孩子上一節月光詩。雖然不知道最後的效果如何,但是可想而知的是李夢這個孩子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一定會深深的記得這次月光之旅。

六十篇文章記錄的是故事,但是流淌的是智慧,真正的教育家就應該如此,在孩子的背後默默的觀察,從心而發。

《走在孩子後面》讀書心得2

一頁一頁讀下去,讀完了蔡興蓉老師的新作《走在孩子的後面》。我在想,蔡老師是把教育變成了一種生活。反思我自己,兒子每天有說不完的話,尤其是每天放學後總有絮絮叨叨的話要向我傾訴。

而我光顧自己看電視、做家務,對兒子的`話敷衍了事或者乾脆直接打斷,讓他趕緊做作業,從來不曾捨得或者也認爲沒必要聽她絮絮叨叨。記得那天,兒子看完《泰囧》回來,一臉興奮地想把電影講給我聽,可是我一開始就說她講故事沒先介紹主要內容來吸引聽衆,兒子的聲調開始低下去了。

後來隨着他的講述,我又批評她講的太平鋪直敘,不夠生動,兒子開始悶頭做作業了,不再有聲響,於是我又指責她聽不得批評,缺乏挑戰意識,最後母子大戰爆發了,兒子聲淚痛下地指責我從小都壓制着她。

讀了蔡老師的故事,我無地自容,她讓我清醒地意識到作爲家長,有責任、有義務爲孩子做個領路人,帶領孩子走上健康、幸福的人生之路;作爲家長,更有責任走在孩子的後面,成爲像蔡老師這樣陽光、靈敏、善於捕捉孩子性情的第一任老師!希望我還來得及做這樣的好家長!

《走在孩子後面》讀書心得3

對於陪伴一個小孩的成長,你只能跟着他的後面,你不能跑到他的前面去。他不需要你爲他帶路。他成長的樂趣就在於,他來自己發現他的路。不要因爲你是他的父母,不要因爲你覺得你比他知道的多,你就應該跑到他的前面爲他帶路,指導應該走這條路或那條路。不要把你的願意加在他身上,你不要作上帝操控和剝奪他自我選擇的'權力,即使你出於好意。

對於一個小孩的成長,你在他的背後給他提供支持就足夠了,不用爲他操那麼多的心。他的事絕大部分應該由來他來負責。做一個父母如果越輕鬆,他的孩子可以成長越好。對於孩子的教育,如果你對此感到非常勞累,可以肯定的說,你的教育思想和行爲出問題了。你很可在很多事上越俎代庖了。你代他負責的越多,你的小孩就像一棵小樹一樣,就越不茁壯。正確的教育方式是,不那麼重視教育,你的小孩在前面走,你在後面跟隨他,當你觀察到他實在需要你的幫助,或者他十分需要你幫助時,才走過去,幫他一把。

  龍江中心學校 鄧健敏

《走在孩子後面》讀書心得4

今年的生日禮物學校送給我一本書——《走在孩子的後面》。果然很對我的胃口,蔡興蓉老師並不像某些書籍一樣只講大道理卻忽視了現實的存在,全書都是蔡興蓉老師根據自己與孩子、家長關於教育的真實事蹟而寫的。通過一篇篇看似在講故事,卻又反覆回味的文章,我似乎讀到了何爲走在孩子的後面《走在孩子後面》讀書筆記《走在孩子後面》讀書筆記。

或許是因爲我還年輕,和自己做學生的時間相差不是很長,所以文章裏面一些形爲怪異的孩子,一些品行讓人擔憂的孩子,這些“問題學生”的處境和他們的行爲讓我很能理解。像《三春暉》、《夭》、《有一個女生》……這些孩子,他們在某些人看來或許是錯了,但是這正因爲在孩子想要堅持己見的`時候,我們用錯了方法,我們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到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而《中文名叫李兆龍》、《“假如我是胡媚兒”》、《美國歸來的童年》、《桑桑轉學記》……這類孩子“獨立成長”保留了自己的本真,卻個性十足的成長方式並沒有讓他們的人生走向錯誤。反而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爲方式裏多出其他孩子所沒有的智慧。我們真該多聽聽孩子自己心聲,我覺得不管是作爲老師還是家長,我們應該陪着孩子一起成長,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

“教育是慢的藝術”,只有走在孩子的後面,才能“慢”《走在孩子後面》讀書筆記教學反思。走在孩子的後面,我們可以陪伴他們,但不需要強制他們走自己不想走的路,“選擇”可以成爲他們成長的樂趣;走在孩子的後面,才能更好地觀察、督促和陪伴孩子,才能真正實現師生共同成長;走在孩子的後面,有一種愛叫做放手,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做孩子成長背後的支持動力,讓他們前行的腳步更穩、更有力!

《走在孩子後面》讀書心得5

寒假之際我讀了《走在孩子後面》,深深的被這本書吸引了,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是那麼真實,離我們其實很近。內容更讓人感受頗深。我們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到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其實我們該多聽聽孩子自己心聲,我覺得不管是作爲老師還是家長,我們應該陪着孩子一起成長,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

書中60多個案例中讓我感受頗深的是第三個故事裏,作者提到了我切身有體會的“網癮”,雖然說兒子沒有書中虎迪“玩了8天8夜···”的嚴重現象,但是或多或少也有因爲玩遊戲而荒廢學習或不願出門願意“宅”家的情況,蔡老師寫了一段話:網癮好比現代文明的魔咒,孩子一旦沉迷其中,天空也就沒有了,因爲他根本不看雲彩;夜晚也沒有了,因爲他根本不看星月;甚至大地也沒有了,因爲他無視桃花灼灼和秋水悠悠,無視大自然一切生機勃勃的生命現象。···真的,自從兒子喜歡玩遊戲以後,叫他出門玩沒興趣,沒有朋友來也沒關係,家裏沒人給他燒吃的也沒關係,說方便麪就可以解決,這其實已經開始不看雲彩不看星月了,任由父母說的外面的世界天花亂墜也不爲所動,現代文明病已顯而易見。這個故事的最後寫着虎迪的最後對話:因爲是媽媽,所以不放心。家教的誤區在中國家庭中普遍而真實的存在,我們更多在意的是孩子的分數,當兒子頂撞我說中國教育的悲催是應試教育時,我很震驚,兒子那麼小,卻因爲切身體會喊出這樣一句痛苦呻吟,作爲老師作爲家長我竟無能爲力,這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啊,雖然現在我已經不在乎孩子的分數,但只是淺層的,一旦孩子考個50、60,甚至更差,我還是會發飆的,因爲從根本上無法剷除焦慮。家教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作爲家長我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就做不到大智慧,但是多看看這樣的書籍至少對孩子會寬容一些。走在孩子的後面,我們都需要修煉。

書中《深入寂寞》的故事給我的震撼也很大。寂寞的男孩,講狗的故事,孩子需要傾訴,黏在蔡老師後面,甚至跟進衛生間,不停地說。而蔡老師的'傾聽,就像巴林學院的小林校長。爲什麼孩子這麼多話不肯說給家長聽呢?因爲家長根本就沒耐心聽,認爲孩子說的是廢話,瘋話。中國的孩子幼時最需要傾聽的時候,家長不曾捨得時間聽(有很多是認爲沒必要),當孩子長大了,家長想要和孩子交流,孩子嫌嘮叨,少一種融洽。節假日團聚,也是各玩各的,孩子悶在房間玩電腦,埋頭看手機,也不願和父母交流。反思我自己,傍晚放學的時候,孩子每天有說不完的話,學校裏的,班級裏的趣事,老師們講課時的故事,同學之間的關係等等。我經常是腦子裏想着自己教學上的事情或是去菜場買些什麼菜對他的傾訴以“嗯,嗯”敷衍了事。尤其是睡前喜歡聽我講故事。而我光顧自己看書、發呆,懇請他自己玩兒,不要打擾媽媽。終老的時候,我們將來所受的精神懲罰,都源自我們當初對孩子精神需求的漠視啊。“孩子像河流一樣唱着歌流去,衝破所有的堤壩。但是,父母卻如山峯那樣留在那裏,憶念着,滿懷依依之情。”

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一些形爲怪異的孩子,一些品行讓人擔憂的孩子,或許有他成長環境各種各樣的因素,譬如父母的認識和素養很關鍵。但一些看上去,聽起來都很優秀的孩子,他們的經歷照樣讓我們擔憂我們的教育。我們的中國小,究竟在培養孩子的什麼能力?我們作國小教師的,我們做父母的,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不至於到高中畢業就成了“強弩之末”?我們的孩子中,有太多人沒有從家長的言傳身教中獲益。富裕的物質生活,掩蓋不了精神的荒蕪和貧瘠。面對問題學生時,我們常常責怪他們不懂得尊重、缺少憐憫心,哀嘆善良和悲憫也漸漸遠離他們。小孩的心其實一直是敞開的,他們的心開始就是向一扇窗戶門開打開的小屋,隨着成年,出於保護,他們的一些窗戶和門漸次關上了,他們變得狹隘和固執。爲此,他們更承受更多的生命之苦。當他們受苦之後,他們去找尋解脫和自由。而那個解脫和自由的過程,其實又是打開那心的窗戶和門而已。因爲我們知道了這些事,那麼在我們教育和影響小孩的過程中,我們儘量讓他們心的窗戶和門少關閉。讓他們看到令他們害怕的,和我們從前自己害怕的情況一樣,多是一些虛假不真的假象。現在社會紛繁蕪雜,允許個性張揚的同時,也會留下許多弊端,即太過自我而忽略了爲他人着想。這可能是社會進步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我們的孩子在充分享受自由的同時,也承擔了自由帶來的異化。親情、安全感慢慢喪失。我們該怎樣引導孩子,我們能爲這樣的現象做些什麼,這成了比交給孩子知識更重要的難題。

看着這一個個鮮活的事例,我驚訝於老師的毅力,能如此用心記錄。在我們的教學生涯中,遇到各式各樣的學生,從觸目驚心到坦然面對,我們也在逐漸成長。把孩子的現狀記錄下來,供自己和別人一些思考,這也是一個貢獻。《走在孩子的後面》確實值得一讀。

《走在孩子後面》讀書心得6

一頁一頁讀下去,讀完了蔡興蓉老師的新作《走在孩子的後面》。我在想,蔡老師是把教育變成了一種生活。反思我自己,兒子每天有說不完的.話,尤其是每天放學後總有絮絮叨叨的話要向我傾訴。

而我光顧自己看電視、做家務,對兒子的話敷衍了事或者乾脆直接打斷,讓他趕緊做作業,從來不曾捨得或者也認爲沒必要聽她絮絮叨叨。記得那天,兒子看完《泰囧》回來,一臉興奮地想把電影講給我聽,可是我一開始就說他講故事沒先介紹主要內容來吸引聽衆,兒子的聲調開始低下去了。

後來隨着他的講述,我又批評他講的太平鋪直敘,不夠生動,兒子開始悶頭做作業了,不再有聲響,於是我又指責他聽不得批評,缺乏挑戰意識,最後母子大戰爆發了,兒子聲淚痛下地指責我從小都壓制着她。

讀了蔡老師的故事,我無地自容,她讓我清醒地意識到作爲家長,有責任、有義務爲孩子做個領路人,帶領孩子走上健康、幸福的人生之路;作爲家長,更有責任走在孩子的後面,成爲像蔡老師這樣陽光、靈敏、善於捕捉孩子性情的第一任老師!希望我還來得及做這樣的好家長!

標籤: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