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孩子讀書心得

讀後感1.93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孩子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孩子讀書心得

孩子讀書心得1

孩子上三年級了,除了在學校學習知識,自己在家裏也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陪孩子讀書對家長來說也由開始時的義務,變成了現在的樂趣。我談一談自己陪孩子讀書的心得:

一: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身教重於言傳,家長們空閒時讀點書,而不是看電視、閒聊天、甚至打撲克,整個家庭有了安靜的讀書環境,有了良好的讀書氛圍,自然孩子也有樣學樣,做完作業,適當玩耍後也有了讀書的興趣,漸漸也就養成喜歡讀書的習慣。

二:進行正確的引導:現在的孩子,知識的接觸面廣,但是他們小小的年紀很難分辨出語言表述的好壞,很多怪話,髒話他們一下就記住了;很多人物形象他們很難分辨出好壞。因此在這個對一切充滿好奇,興奮和求知慾很濃而又對事物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判斷的年齡,家長首先要幫孩子選擇適宜他們的書籍,適當抽出時間同孩子一起閱讀,分享讀書的樂趣,同時也助於幫助他們辨析是非好惡,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三: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孩子讀書,家長要有選擇地幫孩子選擇對他們來說由易到難的書籍,小時候識字量小,自己看書連猜帶蒙,慢慢識字量多了,生僻的字漸漸少了,但仍要準備一本新華字典,對於不好猜的字,讓他自己查字典,明白什麼意思。漸漸增加他們的識字量。有時孩子偷懶,遇到不明白的問題總是問家長,這時可以引導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從而培養孩子自己對知識的探索和追求,得到收穫知識的樂趣。

以上是我個人的幾點體會,其實每位家長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應根據不同的孩子因材施教,與孩子溝通,掌握孩子的興趣和愛好,進行正確地引導,讓孩子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孩子讀書心得2

這幾天我讀了黃蓓佳阿姨寫的《我要做個好孩子》這本書。這本書主要描寫了一個活潑可愛、機靈善良小女孩金玲的故事。

《我要做個好孩子》這一本描寫了一個真實生活的小說。它包含了許多生活的真、善、美等有曲折情趣的故事。這本書描述的是主人公金鈴她身邊發生的許許多多有趣的故事。金鈴是一名即將畢業的國小生,她有一顆善良寬厚的心。面對陌生的人她也能用極具感染力的熱情與並不是怎麼好看卻善良真誠的笑容來跟他人交流……

她在老師生病時關心、照顧老師;在同學被欺負時挺身而出,見義勇爲。除此之外金鈴也非常有愛心,她十分愛護小動物:會爲一隻小鳥的死亡而哭泣,會爲一隻只小蠶的生命而頂着被捱罵的風險來飼養它們…… 還寫出了“想爲你造一片森林”這篇文章表達她小動物的情感,表現了她的善良。

我喜歡這本書,因爲從金玲的身上我似乎也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我們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她的純真,她的'善良也是我們這些孩子所具備的。金鈴的生活也許也很貌似我們的生活,是那麼歡樂自在。感謝黃蓓佳阿姨爲我們創作了這麼好的一本書。讓我們看清楚自己是怎樣生活在一個多彩的世界,看清楚自己是怎樣一步一步成長的。《我要做個好孩子》將伴隨着我們永遠永遠……

所以我喜歡這本書。這本書還讓我懂得了,好孩子應該有着一個學習爲目標而努力,並且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豐富的知識。書中的金玲雖然成績不算很好,但她一直很努力,也很善良,正直,樂於幫助別人,她是一個好孩子,我也希望自己能努力學習,天天向上,擁有一顆鑽石般的心靈,成爲一個好孩子!

孩子讀書心得3

沒有完全揹着講述故事,看着書邊認字邊講述的。

雪下個不停,連着下來好多天,這一天,雪終於停了,兔媽媽要出門,小白兔喊着”媽媽,我也要跟你去嘛“。兔媽媽說”好孩子,媽媽去辦事,不能帶你去“,兔媽媽給雪孩子堆了個雪孩子,小白兔有了小夥伴,就不再跟着媽媽去了。小白兔跳舞給雪孩子看,唱歌給雪孩子聽,中午小白兔累了,回家烤火睡午覺去了。屋子裏很冷,小白兔加了好多柴,小白兔睡着了,火越燒越旺,把旁邊都柴都給燒着了,可是小白兔一點也不知道,雪孩子說”不好,小白兔家着火了“,雪孩子喊着小白兔,就衝進小白兔家,趕緊抱着小白兔往外跑,小白兔得救了。

這是森林裏都小猴子、小刺蝟等都來救火,不一會兒火就被撲滅了。兔媽媽回家了,感謝大家就來小白兔。是誰救了小白兔呢,是雪孩子,可是雪孩子不見了,雪孩子被融化成水汽飛到天上去了。

孩子讀書心得4

《向孩子學習》一書由61篇家人互動與成長的感人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個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讓我驚奇的看到孩子的另一面,而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視的,也正是我在教育教學中尚未體會到的。看似平淡的小書,以大量的事實,向我們描述了20世紀末中國社會在代際關係或文化傳承方面出現的驚心動魄的變化:人高馬大的父母在小孩子的指點下怯生生地打開電腦、移動鼠標,或學富五車的大學教師、新聞記者被自己上國小的不起眼的孩子問得一愣一愣的《向孩子學習》是本親子教育系列的書,同時也是本執教者必讀的書,它挑戰傳統的兒童觀、成人觀、教育觀、學習觀及文化傳承觀,提出了向孩子學習,兩代人共同成長這一極具震撼力的口號。

孩子常常有我們想象不到的智慧,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能靜下心來,放下架子,聽孩子說話,是種境界。曾在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個事例,父親是位成功人士,因此對孩子期望較高,但孩子卻不滿父親的管教,經常早出晚歸,我行我素,終於導致了父與子之間的戰爭。在經過一陣脣槍舌劍之後,兒子對父親提出了一個意見在我說話時您不要出聲,我說完一句您重複一遍,在您說話時我也會這樣,就這樣父親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同樣體會到了父親的苦心。

向孩子學習是一種境界,同樣是一種靈感。我們應該珍惜:因爲孩子使我們擁有了幸運,才成爲了師長;我們應該感激:因爲孩子使我們能共享歡樂,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學習!讓我們滿懷着珍惜和感激來學會傾聽、學會溝通,以幸福與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發現的新大陸,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長的欣悅和驚喜;相信我們會在這無比美好的.時光裏,看到孩子們燦爛的笑臉,感到自己的進步。孩子的智慧是無限的,他們會告訴你,雪融化後就變成了春天,世界上最神祕的地方是北緯30上下,今年最流行什麼顏色,什麼遊戲你應該怎麼玩等等。

《向孩子學習》一書,形象生動,卻令人深思,向孩子學習,作爲一名教師的我應該如何處理其中的種種關係,是不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失去自身的威信,使自己在孩子面前說話沒有分量,孩子不再相信家長和教師的話向孩子學習,學習些什麼,如何去學這種種問題同樣值得我們去思考。

現代社會高度發達的信息網絡,大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和知識源,使教師知識傳授者的傳統權威受到了空前的挑戰,教師再也不能長期將自己置身於施教者這個固定位置,也不能把孩子只看成是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是要把孩子當成有時可以讓老師學習的活生生的人,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放手向學生學習的心理品質,這也是現代教師非常重要的觀念。這種觀念,對於培養中國孩子獨立健全的人格,培養孩子敢想敢說敢幹的開拓創新精神,不斷擴大教師自身的知識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受師道尊嚴和天地君親師封建倫理思想的影響和統治。現在要動搖教師在學生面前這種統治地位,變成一種相互尊重的、平等的、交互式的學習教育模式,有可能使教師的心理失去一種平衡,因此,我們要在向孩子學習的現代教育思想洗禮中戰勝自我,必須進行心理調適。

1、向孩子學習,教師要消除失落心理。

向孩子學習,教師最大的是失不起面子,放不下架子,似乎是孩子向教師學習是天經地義,而教師向孩子學習是有失尊嚴,有失威信,是教師無知和淺薄的表現。這種理念導致的行動是,有的教師明明是自己錯了,也要堅持到底,寧願委屈孩子,也要維護自己的面子和權威。有的教師甚至採取高壓政策壓抑孩子,在孩子面前橫眉冷對,裝得神聖不可侵犯。有的甚至體罰和變相體罰,使孩子臣服於自己的權威。這些情況儘管願望可能是好的,但在實踐中是非常有害的。現在的孩子不同於我們那個時代的孩子了,教師如果一味地看重那種虛假的面子和權威,勢必導致教育的失敗。不懂就承認不懂,錯了就勇於改正,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應該放下架子,消除失落心理,與孩子構建一種親和平等、交互式的、新型的師生關係。

2、向孩子學習,教師要有善待孩子的寬容心理。

孩子處於成長之中,問題和缺點自然是很多的,但這並不妨礙老師向孩子學習,這正像老師自身也有缺點和問題,但孩子卻在向我們學習一樣。因爲孩子們學習的是老師的長處和優點,而善待了老師的錯誤和短處,同樣道理,老師爲何不能虛心地學習孩子的優點和長處,並善待他們的問題和缺點呢向孩子學習很明顯並不是學習孩子的全部,更不是說教師就可以遷就孩子的問題和缺點而不

加管教,放任自流,相反,它是要求我們根據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優點或缺點來不斷地修正我們自己,更新我們的教育觀念,調整我們的教育方法,反思我們的工作,提高我們教育水平和藝術,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3、向孩子學習,教師要有憧憬未來的發展心理。

中老年人愛懷念過去,青少年受憧憬未來,長江後浪推前浪,青出於藍勝於藍,這是社會向前發展的總趨勢。向孩子學習,體現了人類自身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發展規律,任何人都是從孩子過來的,任何正常的孩子都有令長輩讚賞和欣慰的時候,我們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或特長時,應該給予讚賞,並虛心向孩子學習,教師如果用發展的觀念看問題,就會對孩子多一些讚賞,少一些指責,心理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偏差,須知沒有狀元先生,只有狀元學生,孩子在某方面優於老師是完全可能的,也是正常的,只有孩子優於我們,後代優於前輩,我們的人類纔有希望。孩子代表着新生,代表着未來,代表着發展,如果教師能站在時代的高度,並從未來社會發展的遠處理性地思考問題,向孩子學習就不會存在太大的心理阻力的。

4、向孩子學習,教師要有完善自我的成就心理。

像千千萬萬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有出息,師傅希望徒弟把自己的技能繼承和發揚下去一樣,教師總希望自己的學生個個都是好學生,把自己的成功寄託在孩子的成功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孩子值得教師學習的東西越多,教師的成就就越大,因此,向孩子學習,並不失教師的面子,相反,主動坦誠地承認某些方面的不懂,請教孩子,反而使孩子更感到老師的可親和可敬,使孩子對老師產生信任感,同時對於激勵孩子求知慾,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總之,向孩子學習,是教育者使自己永葆青春、不斷地完善自我的應有的心理品質,體現了現代教育新型的師生關係,標誌着新世紀教育工作者的嶄新的精神風貌和海納百川的寬廣的情懷。

孩子讀書心得5

本書的主人公金玲是一位善良、正直、有思想的小女孩。她曾經自作主張地把一個無家可歸的小女孩領回家,爲了捱餓的蠶寶寶找桑葉而東奔西跑,翻牆越欄……,她爲正義而作的點點滴滴,深深的觸動着我的內心。

在學校金玲和同學發生了矛盾,她可以先不動聲色的'把屈辱吃進肚中,在用她自己的方法,冷靜的處理問題,使得同學之間的友誼又回到了身邊。還有她的學習成績不是課課滿分,但是她的人格卻是滿分。我最欣賞她那行雲流水般的文章,讓我讀完真的有種愛不釋手的感覺。

這本書裏面包含了許多有趣的事,宣揚了我們童年的真、善、美。也讓我感受到了金玲就像我的一位好朋友一樣,她的所作所爲無時無刻不在激勵着我。我也要向金玲一樣用微笑面對生活,用冷靜處理問題。

孩子讀書心得6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我要做個好孩子》這本書,故事裏的金玲是一個國小六年級的`國小生,她是一個善良、可愛、正直的女孩子。

她本來學習中等,而且作文寫的不是很好,從來沒有獲過獎,但金玲爲了做一個讓家長和老師滿意的好孩子,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後變成了一個在班裏數一數二的好學生,而且成了班裏的獲獎專業戶。

我也要像金玲一樣,努力學習,做一個讓老師和家長喜歡的好孩子。

孩子讀書心得7

《我要做好孩子》講的是主人公金鈴剛過11歲生日。在本市新華街國小讀六年級。身高155米,體重50公斤。性格馬虎、活潑。雖然她的學習中等,可是她有一顆善良的心,這一點我們有點像。

有一天她的老師生病了,她就去花店買花去看望老師,可是她的錢不夠,她就求花房裏的老闆。後來老闆問她,你的老師是刑老師嗎?她說是刑老師。店主說刑老師也是自己兒子的老師,於是店主就答應她送了一束鮮花給她。她真機靈呀!

還有老師讓她給同學們佈置一篇作文,金鈴也答應老師去做了,並且她很體貼老師,知道生病的人不能生氣,所以她就挑寫得好點的作爲念給老師聽。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我小的`時候有一次我的奶奶腿不好。不能老走路,我就到廚房給奶奶拿碗盛飯,然後奶奶在牀上我夾菜喂 飯 給奶奶吃。雖然我不像她的性格那麼懂事,善良、有愛心,但是我覺得我也要向她學習!好好做一個好學生!

孩子讀書心得8

金鈴,《我要做個好孩子》中的主人公,是個機敏、正直、善良的小女孩。對鄰居家無人照顧的小孩關愛有加,面對同學的不公平待遇仗義執言,面對生病的老師乖巧懂事,面對飢餓的蠶寶寶一條街又一條街地不辭辛勞的尋找桑葉-----這樣的孩子是個好孩子嗎?答案是肯定的,金鈴是一個好孩子! 但,偏偏這樣的一個好孩子,成績就是提不上!作文成績時好時壞,語文成績在85分左右徘徊,高也高不過90,低也低不過80。

而數學就不那麼妙了,即使老師、媽媽多方知道、教育,成績就是不好。而英語讀音漂亮,聽力也棒,可試卷卻做的潦潦草草,成績也就只能是馬馬虎虎。一般90來分。於是,這樣的一個孩子,要稱爲是個好孩子,又得加個問號了!是啊,不管是在學校,在家裏,還是在社會,分數太重要了,不是有句話“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嘛!靠重點中學要靠分數,靠重點高中要靠分數,靠大學,更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靠什麼?也是分數!更有些地方,在中學、高中舉辦了各種各樣的實驗班,重點班,考進去皆大歡喜,考不進怎麼辦?出贊助費!有些高中更是厲害,錄取分數線缺一分,交三萬塊!學生的分數似乎與家長的金錢直接掛起了鉤。而學生的分數又與教師的獎金掛起了鉤。

在這樣以分數爲一切的現狀下,金鈴,又怎能是一個好孩子呢?媽媽懷疑,認爲自己做家長的真是很失敗;老師懷疑,班主任刑老師就對金鈴的媽媽坦言:“如果金鈴不是我的學生,我一定很喜歡她,因爲她實在可愛。可是,她既然做了我的學生,我必須對她負責。很坦白地說,她的成績在班裏仍然不能拔尖。”

連金鈴自己都認爲自己不是一個好孩子,因爲自己的成績差!在一次被學生冤枉之後,雖然事情還是水落石出,金鈴卻對媽媽說:“媽媽,從今天起,我要爭取做個好孩子。” 讀了《我要做個好孩子》,才覺得書中的媽媽、刑老師、數學老師等對金鈴的`要求太嚴格了,這樣可愛、正直、善良的孩子,不是好孩子,那好孩子的定義也太狹隘了吧.“好孩子“,孩子從出生,直到長大,都在被要求做個好孩子,好孩子要聽話,好孩子要學習成績好!什麼時候,好孩子再有更豐富的定義呢?書中的刑老師的一番話的確值得思考:你已經是好孩子了,一個能寫出這麼好的文章的學生,憑什麼不能成爲好孩子呢?老漢司現在已經想得很通,好孩子的內涵很豐富,它不全是有100分組成的。

孩子讀書心得9

《我要做個好孩子》這本書老師要求我們和家長一起閱讀,這是一篇關於一個普普通通的六年級國小生所寫的一篇長篇小說!

這個六年級的國小生名字叫金鈴,他的.學習成績並不怎麼樣,也不好,也不壞!就是平平常常的成績吧!六年級,是金鈴最忙的一個年級,這就是我們家長常常說的“小升中”階段,她天真,她喜歡純潔得人。第二篇就說到,金鈴原來的王老師辭職了!搬家到遙遠的美國。新來的老師邢老師,他在班裏非常嚴格、嚴肅!在《最後一個兒童節》裏平時嚴肅的邢老師也穿上了女孩的裙子,這是金鈴最後一次過兒童節了!

黃培佳筆下的金鈴生動的不能在生動了!這個好孩子果然“名不虛傳”啊!

孩子讀書心得10

這幾天,和孩子一起共讀《愛的教育》之雪球。卡洛斐因爲擲雪球而打碎一位老爺爺的眼鏡,導致老爺爺鏡片破碎,傷到了眼睛。讀到這裏,我和孩子都十分緊張,老人傷的可是眼睛,嚴重的有可能造成雙眼失明。卡洛斐的錯誤可謂大啊!周圍的人亂作一團,不知道老人的傷情怎麼樣,嚷嚷着要找出罪魁禍首。。而真正的肇事者卡洛斐卻縮成一團,不敢作聲。在“正義使者”卡隆的勸導和帶領下,才抖抖索索去老人跟前。雖然沒有做聲,可是圍觀的人們從他的神情已經明白了一切,紛紛衝着卡洛斐嚷起來,有的還揮起了拳頭。這時,校長先生說:“既然已經承認了錯誤,就不要再難爲這孩子了。”圍觀的人這才作罷。也許是校長先生的愛護溫暖了卡洛斐那原本冷漠的心,卡洛斐抱住老人的腿,大聲認錯。老人撫摸着卡洛斐的頭,大家見了說:“孩子,去吧,好了,快回去吧。”

讀到這裏,我感覺孩子原本緊張的心放鬆下來,長舒一口氣,說:“原來承認錯誤也沒有那麼可怕。”

“原來承認錯誤也沒有那麼可怕!”說明孩子的心裏並不是害怕承認錯誤,而是害怕承認錯誤以後帶來的.後果。我找到了平時孩子做錯事不情願承認錯誤的原因。我和孩子一起分析:

媽媽問:如果卡羅非不承認錯誤,該是一種怎樣的情形?

孩子答:那老爺爺一定很傷心,有人傷害他,竟然連錯誤也不敢承認,老人是流血又流淚啊!

媽媽問:周圍的人會是什麼樣子?

孩子答:周圍的人一定很氣憤,也許會有人報警,武警也會介入調查呢!

媽媽問:如果武警調查出來,人們是不是更氣憤?

孩子答:是的,人們一定痛恨卡洛斐,覺得他道德敗壞。

媽媽問:那時候,卡洛斐回事什麼樣的?

孩子答:那他一定很難過很難過,因爲自己其實不是故意的。可是……

媽媽說:可是卻因爲自己沒有承認錯誤的勇氣,使得人們誤解他,從而失去人們對他的信任,對嗎?

孩子點點頭。

那咱們繼續來看,看看卡洛斐承認錯誤以後,是什麼樣的。

孩子答:校長先生愛護他,老人原諒了卡洛斐,周圍的人也都熄滅了心中的怒火。

是啊,承認錯誤就這麼簡單。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了錯誤,改正就是好孩子。有時候,即便自己的錯誤需要承擔後果,也要勇於承認,從這個意義上,承認錯誤就是勇於承擔責任。

孩子點點頭,表示自己懂了。

今天,我們接着讀《訪問負傷者》。我和爸爸去看望受傷的老人的時候,卡洛斐也來了。他把自己精心積攢的郵票簿送給了老人的侄子,表達自己對老人的愧意。讀到這裏,別說孩子,就連我也感到吃驚。前邊的章節裏,我們知道,卡洛斐對待自己的郵票簿,是如何的珍惜——柴店裏的兒子克萊蒂說他即使到了用郵票簿可以救母親生命的時候,也不肯捨棄那郵票簿的。也許克萊蒂的話有些誇張,但是卡洛斐對郵票簿的珍惜卻可見一斑。今天,他卻將自己如此珍貴的東西送給了老人,可見其承認錯誤的心是多麼真誠。善莫大焉,我想,是卡隆的勸說,校長的愛護,老人和周圍人的原諒,感化卡洛斐的心,讓他的心由商人的精於計算,回覆到應有的善良和柔軟。

讀到這裏,我想,勇於承認錯誤的話題不必再講了,孩子們都清楚地看到,事情發生後,承認錯誤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可是麼今天在讀到《堅忍心》的時候,我們又看到了額外的獎賞——老人把郵票簿還給了卡洛斐,並且還又粘貼上三張危地馬拉共和國的郵票——那是卡洛斐尋求了三個月而沒能得到的。這難道還不是額外的獎賞嗎?

做事情總有它其中的規則,該怎麼來就怎麼來。生活總是公平的,你的苦心永遠不會被功夫所負!

孩子讀書心得11

今年的生日禮物學校送給我一本書——《走在孩子的後面》。果然很對我的胃口,蔡興蓉老師並不像某些書籍一樣只講大道理卻忽視了現實的存在,全書都是蔡興蓉老師根據自己與孩子、家長關於教育的真實事蹟而寫的。通過一篇篇看似在講故事,卻又反覆回味的文章,我似乎讀到了何爲走在孩子的後面《走在孩子後面》讀書筆記《走在孩子後面》讀書筆記。

或許是因爲我還年輕,和自己做學生的時間相差不是很長,所以文章裏面一些形爲怪異的孩子,一些品行讓人擔憂的孩子,這些“問題學生”的處境和他們的行爲讓我很能理解。像《三春暉》、《夭》、《有一個女生》……這些孩子,他們在某些人看來或許是錯了,但是這正因爲在孩子想要堅持己見的時候,我們用錯了方法,我們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到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而《中文名叫李兆龍》、《“假如我是胡媚兒”》、《美國歸來的童年》、《桑桑轉學記》……這類孩子“獨立成長”保留了自己的本真,卻個性十足的成長方式並沒有讓他們的人生走向錯誤。反而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爲方式裏多出其他孩子所沒有的智慧。我們真該多聽聽孩子自己心聲,我覺得不管是作爲老師還是家長,我們應該陪着孩子一起成長,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

“教育是慢的藝術”,只有走在孩子的後面,才能“慢”《走在孩子後面》讀書筆記教學反思。走在孩子的後面,我們可以陪伴他們,但不需要強制他們走自己不想走的路,“選擇”可以成爲他們成長的樂趣;走在孩子的後面,才能更好地觀察、督促和陪伴孩子,才能真正實現師生共同成長;走在孩子的後面,有一種愛叫做放手,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做孩子成長背後的支持動力,讓他們前行的腳步更穩、更有力!

孩子讀書心得12

我愛讀書,也熱衷於和孩子一起讀書。一直以來,我總認爲是我在陪孩子讀書。直到某一天,我才明白是我太自以爲是。

讀書是種樂趣,你可以體會人生百味,獲得心靈的共鳴,得到情感的宣泄。當看到《活着》的老人,在經歷過痛心疾首的生離死別後,他的淡定時,我知道生活不過生活本身,再多的痛楚終將過去,在心靈中幻化成記憶,沉澱於心,直到自己成爲塵埃。當看到《肖申克的救贖》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時,不禁爲每個充滿魔力的文字歡欣雀躍,我知道希望無處不在,唯有靠自己的雙手才能創造生活的奇蹟。

我也不過是個附庸風雅之人。自從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我便重新拾起了莫言、陳忠實、劉震雲的作品,一口氣看完《透明的蘿蔔》、《白鹿原》、《我不是潘金蓮》,這些書裏都充滿着濃濃的山藥蛋味兒,又不同於趙樹理的輕快風趣、含着眼淚的笑,他們的作品讓人有巨大的壓抑感,艱難地能讀完這些優秀作品,卻也是一知半解。

自己讀書固然有趣,但和孩子一起讀書更趣。孩子們對美的.感受力更純粹,更加沒有功利性,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驚人,他們不會戴有色眼鏡看待書中的人物,不會因書中人物的先天條件而判定好惡、取捨情感。陪孩子讀書,我像有了一面鏡子,可以不斷矯正自己的好惡情緒,讓我得到純粹的快樂,感到重獲新生。和孩子一起讀書,我彷彿重新回味了自己童年模糊的記憶,重新成爲一個“孩子”去感受心靈的純淨,和他共同分享每個新故事、老故事,一起感受新故事帶來的愉悅,老故事帶來的新體會。

關於讀書,我總是人喜好傾向佔上風,自己喜歡的書百看不厭,不喜歡的書就束之高閣。如果不是孩子執意讓我講《安徒生童話-堅定的錫兵》,我至今都不知道故事的詳細內容。終於,在他的要求下,我不止一遍地和他一起閱讀這個故事。起初,我的熱情度也不高,只是逐字逐句地給他讀,邊讀邊想:“這個故事有什麼啊?”可看見他聽得那麼認真,我也不敢掉以輕心。第二天,他還是明確地提出再聽一遍《堅定的錫兵》,我頓時詫異了,用懷疑的目光問他:“你確定,還要再聽一遍嗎?”他不解地看着我,用稚嫩的聲音回答:“是啊,你看,他是一條腿的錫兵?其他人和他不一樣!”這次我真是不敢懈怠,我提醒自己一定要收起成見,認真地給他講故事,要用心感受這個一直不受我待見的故事。當我讀完獨腿錫兵最後化成一顆心的時候,他指着那顆心,對我說:“錫兵就是,就是化成這顆心了?”我說:“是的,他化成了一顆心。”他輕輕地摸了摸那顆心,看到旁邊的亮片接着問:“這是什麼?”我說:“女孩留下的衣服亮片。”他明亮的眼睛裏充滿了不捨,說:“錫兵,勇敢?”我說:“是的,他很勇敢。”聽到我肯定的答覆時,他的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立刻跳了起來。

一連數日,我都在想,究竟是什麼讓我與孩子在同一個故事裏讀出兩者不同的態度。先入爲主的主觀判斷讓我自己變得“愛憎分明”,而自己的“愛憎分明”又讓我缺少了體會不同風格書籍的機會,讓我的閱讀世界有缺失,無法真正走進書的世界,感受最誠摯的情感。

常言說:書就像朋友,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知心朋友,而閱讀不同風格的作品,讓我明白世界多元,讓我對生活的感受更加平和,也讓我對生活充滿期待卻不再抱怨。

感謝孩子陪我讀書,讓我重新喚醒我自己。

孩子讀書心得13

書,從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才華橫溢的人成功的橋樑。也是古往今來,不斷被談論的話題。同樣。書,豐富着人類的生活。書就是無限的寶藏。談到書,一定就會想到“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九字!

這奇異“讀好書”意思是要愛讀書才能知其中的道理。這樣,無論在爲人,處事,學習,生活,工作上都會對我們有一定的幫助和啓迪。不然怎有得羅曼羅蘭的'欲與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息?不然怎有的狄德羅覺得不讀書的人生活就會停止?不然怎有的陳壽的一日無數,百事荒廢?要知道,我們不僅是爲了成績而讀書,而是爲了讀書而讀書,想當年,偉大的主席讀書是真的是孜孜不倦,無論做任何事手都離不開屬何必,邊讀邊記錄,記在書上的感悟甚至多於書上原有的字,正是這種好讀書的精神,才成就了一代偉人啊!

其二,讀好書則說明了書有無數種,我們應取其精華,堅決不讀違法,對我們無益的書,歌德曾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可見讀一本有益的書足矣讓我們提高自己的修養,也足矣是我們的學習,生活得以充實。

這“讀書好”證明了讀書使人受益匪淺,高爾基不也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嗎?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大概也源於這“讀書好”三字吧!不然又怎有得人們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豁達呢?

胡適說過:“無目的讀書是散步而不是學習。”無論是散步還是學習,總有所收穫,左宗棠說過:“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讀已見書,如逢故人。”無論是良友還是故人,都會有所信息”。冰心也曾說過:“多讀書,讀好書,然後寫出自己的感情,這是寫好作文的開始。”無論是抒發情感還是僅僅爲了單純的寫出一篇文章,都離不開書。

每每你埋身於衆書籍時,不要忘記了,好讀書,讀好書和讀書好。

孩子讀書心得14

這個寒假裏,我和媽媽一起讀了《我要做個好孩子》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講了主人公金鈴和她的爸爸、媽媽、同學、老師之間以及會考的故事。

讀完了這本書,我知道了許多好孩子身上的優點,我從金鈴身上知道了各種好行爲。比如:助人爲樂、愛護動物、關心同學……,這些金鈴都做到了。比如:《最後一個兒童節》裏金鈴關心同學、《我可以養蠶了》裏金鈴愛護動物、《獲獎專業戶》裏爲媽媽爭光、《老師病了》裏關心老師……。我覺得金鈴太值得我們學習了,與她比起來,我覺得我做的還不夠。不過,我有信心做的和她一樣好。好事先從一點一滴開始做,比如:1、洗完手及時關閉水龍頭。2、定期給樓下小樹小草澆澆水。3、同學有困難積極幫忙。4、看到有人摔倒,幫忙扶起……只要我持之以恆,肯定能趕上金鈴。

讀完這本書,更讓我知道了做人要充滿愛心,懂得每時每刻都爲他人着想。比如:1、你高興時別人正在傷心,你要去安慰她。2、被人不小心弄壞了你的東西,你要去理解他。這些金鈴都做的`非常好,我決心也要做的和她一樣棒。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愛裏面的主人公,是她讓我知道好孩子是多麼重要。最後,我祝金鈴考個好成績。

孩子讀書心得15

寒假之際我讀了《走在孩子後面》,深深的被這本書吸引了,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是那麼真實,離我們其實很近。內容更讓人感受頗深。我們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到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其實我們該多聽聽孩子自己心聲,我覺得不管是作爲老師還是家長,我們應該陪着孩子一起成長,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

書中60多個案例中讓我感受頗深的是第三個故事裏,作者提到了我切身有體會的“網癮”,雖然說兒子沒有書中虎迪“玩了8天8夜···”的嚴重現象,但是或多或少也有因爲玩遊戲而荒廢學習或不願出門願意“宅”家的情況,蔡老師寫了一段話:網癮好比現代文明的魔咒,孩子一旦沉迷其中,天空也就沒有了,因爲他根本不看雲彩;夜晚也沒有了,因爲他根本不看星月;甚至大地也沒有了,因爲他無視桃花灼灼和秋水悠悠,無視大自然一切生機勃勃的生命現象。···真的,自從兒子喜歡玩遊戲以後,叫他出門玩沒興趣,沒有朋友來也沒關係,家裏沒人給他燒吃的也沒關係,說方便麪就可以解決,這其實已經開始不看雲彩不看星月了,任由父母說的外面的世界天花亂墜也不爲所動,現代文明病已顯而易見。這個故事的最後寫着虎迪的最後對話:因爲是媽媽,所以不放心。家教的誤區在中國家庭中普遍而真實的存在,我們更多在意的是孩子的分數,當兒子頂撞我說中國教育的悲催是應試教育時,我很震驚,兒子那麼小,卻因爲切身體會喊出這樣一句痛苦呻吟,作爲老師作爲家長我竟無能爲力,這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啊,雖然現在我已經不在乎孩子的分數,但只是淺層的,一旦孩子考個50、60,甚至更差,我還是會發飆的,因爲從根本上無法剷除焦慮。家教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作爲家長我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就做不到大智慧,但是多看看這樣的書籍至少對孩子會寬容一些。走在孩子的'後面,我們都需要修煉。

書中《深入寂寞》的故事給我的震撼也很大。寂寞的男孩,講狗的故事,孩子需要傾訴,黏在蔡老師後面,甚至跟進衛生間,不停地說。而蔡老師的傾聽,就像巴林學院的小林校長。爲什麼孩子這麼多話不肯說給家長聽呢?因爲家長根本就沒耐心聽,認爲孩子說的是廢話,瘋話。中國的孩子幼時最需要傾聽的時候,家長不曾捨得時間聽(有很多是認爲沒必要),當孩子長大了,家長想要和孩子交流,孩子嫌嘮叨,少一種融洽。節假日團聚,也是各玩各的,孩子悶在房間玩電腦,埋頭看手機,也不願和父母交流。反思我自己,傍晚放學的時候,孩子每天有說不完的話,學校裏的,班級裏的趣事,老師們講課時的故事,同學之間的關係等等。我經常是腦子裏想着自己教學上的事情或是去菜場買些什麼菜對他的傾訴以“嗯,嗯”敷衍了事。尤其是睡前喜歡聽我講故事。而我光顧自己看書、發呆,懇請他自己玩兒,不要打擾媽媽。終老的時候,我們將來所受的精神懲罰,都源自我們當初對孩子精神需求的漠視啊。“孩子像河流一樣唱着歌流去,衝破所有的堤壩。但是,父母卻如山峯那樣留在那裏,憶念着,滿懷依依之情。”

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一些形爲怪異的孩子,一些品行讓人擔憂的孩子,或許有他成長環境各種各樣的因素,譬如父母的認識和素養很關鍵。但一些看上去,聽起來都很優秀的孩子,他們的經歷照樣讓我們擔憂我們的教育。我們的中國小,究竟在培養孩子的什麼能力?我們作國小教師的,我們做父母的,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不至於到高中畢業就成了“強弩之末”?我們的孩子中,有太多人沒有從家長的言傳身教中獲益。富裕的物質生活,掩蓋不了精神的荒蕪和貧瘠。面對問題學生時,我們常常責怪他們不懂得尊重、缺少憐憫心,哀嘆善良和悲憫也漸漸遠離他們。小孩的心其實一直是敞開的,他們的心開始就是向一扇窗戶門開打開的小屋,隨着成年,出於保護,他們的一些窗戶和門漸次關上了,他們變得狹隘和固執。爲此,他們更承受更多的生命之苦。當他們受苦之後,他們去找尋解脫和自由。而那個解脫和自由的過程,其實又是打開那心的窗戶和門而已。因爲我們知道了這些事,那麼在我們教育和影響小孩的過程中,我們儘量讓他們心的窗戶和門少關閉。讓他們看到令他們害怕的,和我們從前自己害怕的情況一樣,多是一些虛假不真的假象。現在社會紛繁蕪雜,允許個性張揚的同時,也會留下許多弊端,即太過自我而忽略了爲他人着想。這可能是社會進步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我們的孩子在充分享受自由的同時,也承擔了自由帶來的異化。親情、安全感慢慢喪失。我們該怎樣引導孩子,我們能爲這樣的現象做些什麼,這成了比交給孩子知識更重要的難題。

看着這一個個鮮活的事例,我驚訝於老師的毅力,能如此用心記錄。在我們的教學生涯中,遇到各式各樣的學生,從觸目驚心到坦然面對,我們也在逐漸成長。把孩子的現狀記錄下來,供自己和別人一些思考,這也是一個貢獻。《走在孩子的後面》確實值得一讀。

標籤: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