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懂孩子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1

無意間發現了這本書,名字叫《讀懂孩子》。看完之後,其中的很多故事和內容讓我感觸很深,發現值得學習的東西也很多!我覺得這些故事都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從中,我感受到了擁有自己對幼兒的理解是多麼的重要,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用理性的觀點看待事件,適當地放鬆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怎樣去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教師要學會享受生活的,才能以更好的心態進行教育。

書中說到:“教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充滿愛心的去思考問題。作爲一名幼兒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教師繼續學習不僅能提高自身的修養,還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好處,繼續學習,將會終身受益。

以前總感覺思考和撰寫是痛苦的、孤獨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這種感覺變了,當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開朗時,心中是何等的喜悅、快樂呀,才突然發覺思索着讓人充實、快樂、自信。同時我也終於明白了寫讀後感的良苦用心。其實要求老師寫讀後感並不是爲了強迫教師們讀書,而是要讓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因爲讀而不思是寫不出感想來的,更不可能從中獲得提高。只有經過認真思考纔能有所感悟,才能真正收穫。(幼兒教育)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2

在《讀懂孩子》中的“自我同一性”裏面,我瞭解道了學生青春期的迷茫,他們常常在想自己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他們不想整天的只知道學習,他們覺得爸媽的觀點太狹隘,老師的說法太大衆化,書本里面的觀點千差萬別,所以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裏,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前方將是什麼樣?

在《讀懂孩子》中說,這一時期的孩子擁有一個自我同一性,這是青少年時期最重要的任務,即自我的確認和自我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他們開始思考自己是誰,自己的將來將是怎麼樣?所以在這一時期,我們要好好的引導他們,不要讓他們誤入歧途。

這一時期的孩子常常變現爲:彌散、早閉、延緩、同一性達成等。彌散是剛開始的一種狀態,他們還沒有去努力,還沒有去探索,所以不知道自己的前方究竟是什麼,所以他們感到迷茫,他們喜歡逃避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所遇見的各種問題,他們開始找不到一種安全感,所在在這時我們千萬要防止他們叛逆、自私和享樂,要多和他們進行溝通,多讓他們看一些關於成長的書籍,讓他們自己去探索未來的出路。

書中所說“早閉”也是這一時期孩子的一個特徵,所以在這時我們不能夠讓他們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應該讓他們走出去,多瞭解一下外面的世界,方便他們探索自己的出路,讓他們擁有自己的主見,這一時期他們因爲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出路在哪裏,所以往往喜歡聽從別人的意見,這是我們應該要訓練他們的自我獨立性,讓他們得到真正的成長,不要害怕他們多走彎路而給他們做任何的決定,不管是老師還是父母,只要從中引導即可。

孩子們在面對自己人生的一種選擇時,他們的行動往往表現爲遲緩,他們不知道自己所走的下一步究竟是對還是錯,因此此時,我們不要催促他們,而應該鼓勵他們,讓他們大膽的接受自己的選擇和挑戰,讓他們知道自己選擇的路,不管前方怎樣,我們都要完成,不可以半途而廢,也許在這中間他們會遇見很多困難,他們可能會選擇放棄,所以我們要對他們對關心,多鼓勵,多說一些成功人的示例,這一階段過後,孩子們都會有自己的一個選擇,這時候統一性達成,他們就會對生活和學習充滿熱情,他們也知道了自己未來的路該怎麼走,該怎麼努力。

所以,不管在孩子的那一個階段,我們都要培養孩子的自我獨立性,不要害怕他們受到任何的困難和打擊,我們只需要默默的支持和鼓勵,在必要的時候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引導,讓他們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3

以前的一位同事向我推薦了一本書,名字叫《讀懂孩子》。看完之後,其中的很多故事讓我感觸很深,發現值得學習的東西也很多!我覺得這些故事都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從中,我感受到了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對教師來說是多麼重要;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享受生活,適當地放鬆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怎樣去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們打開所有的感官,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閒暇,那平素裏再平凡的點點滴滴,只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都有無限風光蘊含其中。"是啊,"防礙教師享受生活的,不是別人,而正是教師自己。"

"遇到困難,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不僅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更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存權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的確,只有將困難視爲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書中說到:"教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充滿愛心的去思考問題。作爲一名幼兒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教師繼續學習不僅能提高自身的修養,還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好處,繼續學習,將會終身受益。

以前總感覺思考着是痛苦的、孤獨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這種感覺變了,當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開朗時,心中是何等的喜悅、快樂呀,才突然發覺思索着讓人充實、快樂、自信。同時我也終於明白了領導們要教師寫讀後感的良苦用心。其實要求老師寫讀後感並不是爲了強迫教師們讀書,而是要讓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因爲讀而不思是寫不出感想來的,更不可能從中獲得提高。只有經過認真思考纔能有所感悟,讓我"想說話"、"有話可說",也希望我能不負重望真正變得"會說話"

只要我們抱着"一切爲了學生"的信念,切實地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進行角色轉換,那麼我們一定會邁着紮實、堅定的步伐走進新課程,達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4

本學期學校向我們推薦了一本書,名字叫《讀懂孩子》。看完之後,其中的很多故事讓我感觸很深,發現值得學習的東西也很多!我覺得這些故事都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從中,我感受到了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對教師來說是多麼重要;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享受生活,適當地放鬆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遇到困難,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不僅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更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存權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的確,只有將困難視爲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書中說到:“教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充滿愛心的去思考問題。作爲一名幼兒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教師繼續學習不僅能提高自身的修養,還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好處,繼續學習,將會終身受益。

以前總感覺思考着是痛苦的、孤獨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這種感覺變了,當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開朗時,心中是何等的喜悅、快樂呀,才突然發覺思索着讓人充實、快樂、自信。同時我也終於明白了領導們要教師寫讀後感的良苦用心。其實要求老師寫讀後感並不是爲了強迫教師們讀書,而是要讓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因爲讀而不思是寫不出感想來的,更不可能從中獲得提高。只有經過認真思考纔能有所感悟,讓我“想說話”、“有話可說”,也希望我能不負重望真正變得“會說話”

只要我們抱着“一切爲了學生”的信念,切實地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進行角色轉換,那麼我們一定會邁着紮實、堅定的步伐走進新課程,達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5

假期拜讀了鍾啓泉老師的《讀懂孩子》,感想頗多,收穫頗豐。“讀懂孩子”是教師成長的標誌。鍾老師在引言中提綱挈領地提出了這個中心思想,包含着對中國教育和教師向上發展的無限期望。

在這裏,我想圍繞讀懂孩子進而讀懂孩子談一點粗淺體會。書中提到要傾聽兒童的聲音,要承認每一個兒童都是擁有內在獨特性的存在;要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去理解兒童的心情;要相信兒童擁有自己思考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真誠地接納兒童的種種情緒表達;要保守兒童的個人隱私;兒童的問題需要教師做出仔細的分析。這爲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學會傾聽。 我第一次知道,教師的教育生涯就是不斷傾聽教育呼喚的生涯。呼喚,是一種內在的靈性的聲音。教師傾聽三種聲音的呼喚,承受來自三方的訴求:來自學生的呼喚、來自教育內容的呼喚和來自制度的呼喚。 那麼教師的工作也應作出三種迴應:迴應學生呼喚的教育生涯導向愛;迴應教育內容呼喚的教育生涯導向真理;迴應制度呼喚的教育生涯導向正義。 課堂,是師生互動、知識習得的主陣地,是實施新課程的主戰場。課堂,是一個平常、普通而又神祕的地方,是一個賦予沒有生命的知識以生命活力、給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讓孩子動起來,讓知識活起來、讓生命放光彩的場所。課堂是知識學習的主陣地,是教書育人的主戰場,是一個賦予

沒有生命的知識以生命活力、讓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神聖殿堂。我們的課堂正逐步完成從教師主體向學生主體的轉變,從獨角戲向師生互動的轉變,從填壓、灌輸的教育方式向學生自主探究方式的轉變,在這樣的一個轉變過程中,如何保障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權益,實現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與進步,作爲課堂的實施者,就必須思考怎樣傾聽,傾聽什麼內容的問題了。

至於如何傾聽則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我想重點談一下如何傾聽孩子的問題。首先要以孩子爲友,突出平等性。其次,要以孩子爲師,突出主體性。這樣孩子獨立自主的願望就能得到釋放,讓孩子教自己,既能檢驗孩子對已有知識掌握的情況,對已有事情的認識程度,又能幫助孩子進行復習、鞏固、深化。最後要講究教育方法,突出科學性。好的教育方法對成功實施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教育方法應該是能體現出“三變”,變要我學爲我要學,變學會爲會學,變苦學爲樂學。

只有學會傾聽,教者才能知道孩子需要什麼,課堂的實施纔有針對性;只有學會傾聽教育內容,我們的教育才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才能培養出有用的複合型人才;只有學會傾聽制度的聲音,我們的教育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走在時代的前列。

究竟什麼樣的課堂纔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的一堂好課,怎樣才能算是讀懂孩子呢?用關愛迴應學生的聲音;用科學回應教育內容的聲音;用公平迴應制度的聲音。想必,這纔是讀懂孩子的應有之義。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6

在《讀懂孩子》這本書裏有一章叫《兒童心理現象的三大基石》,其中提到了一個名詞叫做“雙重依賴”,包括物質依賴和精神依賴。

先說說物質依賴,我的理解就是物質方面的,孩子還小,沒有賺錢的能力,在物質上依賴家長是正常的,只是現在有些家長,自知對於孩子的陪伴太少,有所虧欠,所以只能在物質方面彌補,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這就導致孩子對金錢沒有意識,得到的東西不知道珍惜。

再說說精神依賴,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被保護地太好了,家長捨不得打、捨不得罵、甚至連一些簡單的家務都捨不得讓孩子去做,所以導致孩子上了國小,甚至到了國小階段的中高年級還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有的孩子掃地不會拿掃把,有的孩子分菜不會分,有的菜到了面前也不知道要伸過去舀,這就是自理能力的缺乏,或許這就是被家裏慣出來的,什麼事情都給孩子安排好了,孩子就不會自己主動去做什麼了,在學校也是,因爲習慣了被安排,所以作業也要老師七催八催纔會拿出來做,甚至寫字也要老師提醒了才知道要寫,他們習慣了被安排,永遠不會主動去做什麼事情,只等老師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我覺得家長應該在幼時就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不要讓孩子養成依賴的習慣。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7

孩子不僅承載着家庭的希望,也承載着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關於如何教育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如何培養和教育孩子是每個家庭和每個家長都非常關心的話題。

中國是一個人口多、教育程度高的國家。幾十年的應試教育使許多家長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上,如何進入一所好學校等等,往往忽視了他們孩子的真正興趣和健康成長的基礎。

一方面,孩子的天性受到約束,另一方面,父母不斷地給孩子添麻煩,不僅孩子很累,父母也常常很累。父母也會對叛逆的孩子生氣。那麼,如何培養和教育孩子呢?

曾經讀過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自己不喜歡做的,強迫孩子做。事實上,我們怎麼能要求孩子去做成年人不能或不願意做的事情呢?我們常說父母是最好的老師。的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只有當一個好父母,我才能更好地教育我的孩子。

教育大師周鼎文用自己多年的教育研究成果心得,爲孩子們健康成長所著的《讀懂孩子》一書,簡單的分析,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客觀規律,用大量的實例指出了許多在中國比較普遍存在的教育誤區,用細膩的筆墨引導讀者洞察兒童的成長過程,應關注的問題,啓發我們透過表面現象進一步瞭解兒童的內在,更關注兒童自身的成長。

《讀懂孩子》一書指出,兒童健康成長的關鍵是“愛和歸屬感”。本書圍繞這一主題,指出了兒童在健康成長中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作者認爲,如果你不知道“愛和歸屬感”,你就不會真正瞭解自己和孩子。

這本書以一種簡單的方式告訴你什麼是愛和歸屬感,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孩子。本書通過大量的實例和輔助,從兒童的行爲、情感、人際關係和疾病四個方面來說明兒童。

作者不僅對兒童健康成長的知識進行了深入的闡述,作者進一步指出,如果你有一個愛人,你最好和你的愛人一起讀這本書,這樣你們可以一起成長,討論如何教育你的孩子。

每次讀一段,和你的孩子一起練習。大一點的孩子也可以自己讀。教師可以帶學生去閱讀和做練習,安排時間表,讓學生用創造性的方法,如表演,閱讀和討論,以一種相對直觀的方式呈現書中的知識,讓學生能理解更多。

在書的最後,作者還討論了未來教育的新重點,如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家庭制度教育和生命教育。本書內容全面,內容豐富,不僅適合家長、孩子和教師,也適合教育研究人員。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8

看了《讀懂孩子》之後,其中的很多故事讓我感觸很深,發現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我覺得這些故事都是從家長和老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以獨道的觀點,發現了很多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問題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學校圖書室每期不斷增加,我們的知識不斷提高。我通過看了《讀懂孩子》一書後,本書代序共80種,特別在第33種《如何讓孩子由“苦學”變爲“樂學”?》這一種中,使我深深會到現在的家長都希望自已的子女成龍,走正道,都爲孩子設計的人生之路就是讀書—考試—名校—好飯碗,家長勸孩子學習的常用語是“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中國還有一句家喻戶曉的格言,也在勸人“苦學”。這句話的意思是“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然苦作舟”,還有“錢在高巖,不苦不來”,“先苦後甜”等等都強調要用“苦”。但這些話都是學習要付出的,好的成績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這些都沒錯,但是,過分的勸人“苦學”恰好忽視了另一方面,學習並不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學習是一個人的求知的過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有一點進步都是怏樂的。孔子在2500

多年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樂之者”。可是在我國全面推向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的老師還是抓“應試教育”,家長要求自已的孩子成績好,這些都是勸人“苦學”的之多,勸人“樂學”的之少。如我們教師寫學生的評語,用得最多的話是“該生刻苦學習”,沒有老師評價學生“該生能快樂學習”,

我們作爲一名老師,又作爲一名家長,我們怎樣從孩子由“苦學”變爲“樂學”?

只要我們抱着“一切爲了學生”的信念,切實地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進行角色轉換,那麼我們一定會邁着紮實、堅定的步伐走進新課程,達到幸福教育,開心學習的理想效果。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9

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幾乎都是帶着被愛和祝福的真心而誕生的,但現實的教育環境的限制或壓抑,讓很多父母無法爲孩子塑造一個優質有序的生活環境,讓很多父母無法將自己的愛意和祝福真誠地表達給孩子。

在現實的失衡和缺愛的教養環境中,我們很容易看到,很多孩子出現了問題,各種各樣已經被看到或被忽略的問題。這時候我們要責怪孩子不懂事嗎?我們經常講孩子的問題一定也是家庭的問題,但究竟是哪裏的問題,我們未必清楚,或許你也需要讀一讀周鼎文先生的《讀懂孩子》。

在《讀懂孩子》中,周鼎文提醒每個家庭或孩子需要面對3重需要,而幾乎所有的問題發生都源於這3重需要之間的衝突延伸,也就是個人需要的“愛與歸屬”,系統需要的“平衡與完整”,道性需求的“道德與昇華”。從這3個需求出發,還總結出人生命發展所需要遵守的“五大法則”,幫助我們從家庭中驗證這個運行法則的規律。

我們要讀懂孩子,不僅要讀懂孩子表面上的獨特個性,更要去看到孩子的性情背後的系列緣由。書中提出了一個很有意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法”,主要是通過梳理整個家族的人際關係和重大事件,讓我們看清每個人需要正視的傷痛,這和我們所講的“原生家庭追溯”有些相似,但這個概念擴大到整個家族的審視,去療愈整個家族系統的失衡,而不是單個家庭或孩子的傷口。

周鼎文的《讀懂孩子》中,更核心的一點便是“理解孩子的愛和歸屬感”, 所有問題的發生,幾乎都是因爲孩子無法在家庭環境中找到愛和歸屬感的正確來源。這一核心原因,可能導致孩子在行爲上出現厭學,離家出走等反應,可能導致孩子在情緒上出現自閉症,多動症等表象,可能導致孩子在人際關係中出現欺凌,軟弱等現象,還有可能導致孩子某些生理疾病的發生。

要理解孩子的問題,就要面對孩子的愛和歸屬感的鏈接斷裂的現實,通過“系統排列法”去家族中尋找鏈接斷裂的原因,並引導家人之間修補自己的傷口,修復的過程也不是孩子一個人的參與,而是與事件有關的全體人員的集體安撫。

如何去讀懂孩子呢?大概就是去理解孩子對家庭深深的愛,擁抱孩子的問題來源的歸屬感,去修復孩子與家人之間斷裂的情感鏈接。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面對孩子的問題,更重要是去探索父母自身的情感鏈接是否完整,審視整個家族的問題所在。

孩子和家庭密不可分,哪怕長大遠離,依舊受到家庭的歸屬感所影響,這就是家庭的最美的意義,是父母與孩子的隱形牽絆。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10

在新學期開學之初,我有幸學習了蕭斌臣老師的文章《讀懂孩子》,我深深感受到擁有無私與忘我的精神對教師來說是多麼重要;領悟到了不斷的探索、創新、思索是一種快樂;知曉了尊重、信任、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文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說“教育,是一門科學。孩子們是一本本有趣的書。”是呀,就在身邊,僅在咫尺,有許許多多的孩子等着我們去愛,去發現,去激勵,去讚美。他們都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耐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他們的心靈純潔、稚嫩,心理脆弱,所以,更需要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以培植起對生活對學習的自信。於是,一個決心在心底萌生: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需要更注重以童心愛心爲本,面向全體學生,細心觀察,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不吝嗇讚美,及時把愛的讚美與期望送給每一位學生,使之發揚光大。使每個學生都感到“我能行”。蕭斌臣老師讓我知道作爲一名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是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認可和愛撫的。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而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她還說:“讀懂孩子這本書,是一個教師對自己的起碼要求,儘管真要讀懂這本書並不容易。但只要你有一顆愛心,下功夫鑽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多觀察、多瞭解,就能讀懂、讀好、讀透孩子這本書,就能讓我們的每一個孩子得到最好的發展。”但是要讀懂孩子這本書可不容易,因爲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不可能用同一個方法去教育他們。教師必須站到孩子的位置上,全面地去觀察孩子,只有鑽到孩子的肺腑中去,深入瞭解孩子的.個性差異,纔能有針對性地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學習後產生的隨想如長河中舀起的幾瓢水,其實書中的思想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將這些教育智慧賦注於教育實踐中。最後,我想說,這篇文章是法寶,似陽光,如雨露,滋潤着我乾涸的心田。從這本書中,我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與震撼。作爲一名平凡的教師,她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但願在其思想的指引下,我能學會做一名會思索的幸福教師。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11

很多自稱父母的人來說,從過去講究能成活,吃飽飯,吃喝拉撒睡都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如同做任務一般都是在每天的忙碌中進行着。

現代人更多的是講究科學育兒的方式,一直很期待,也一直在尋找科學方法來開導自己,想讓我們的下一代獲得更好的生活,所謂的幸福快樂從何而來。

首先了解我們的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當問題出現時,再去找出適合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與過去相比較,現在講究與時俱進,教育永遠在不斷地更新進行提升自我。

瞭解一個孩子的身心,助長孩子的成長健康,本書也是在幫助我們的家長,將孩子和老師和家長三者互相連接起來,以達到幫助孩子發揮最大的潛能。

主張學習也不是最重要的,能夠讓孩子更開心的接受學習這件事,進行有效的教育。

讀懂孩子的問題,更多的家庭環境的影響,言傳身教,讓很多活在當下的人,只有言傳沒有身教,玩着手機對着孩子又是吼叫,完全失敗的標榜。

當你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更多的是反省自己,這樣的錯誤不能一再犯下去,要從中獲得經驗教訓。

像我們家這樣原生態的家庭,關於我們成人之間的關係是否融洽,父母輩的愛的傳遞都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當我們準備畫這幅畫的同時,首先想到的是這是單純善良的基地,播種之前也要讓種子周圍的環境變得和諧幸福才能健康成長。

孩子的愛是本能反應,對於這面鏡子,孩子體現出來的行爲舉止,一旦出現問題,我們家長是首當其衝的問題所在。

每個人包括我們自己還有孩子都有情緒的表達,系統地讀懂這些情緒也是需要不斷觀察學習和反思的。

我們是發展中國家,現在的孩子吃穿不愁的,基本所求都會被滿足,自然也就想要更高的需求,其實關於“愛與歸屬感”也是本書提到最多的地方。

心靈的灌溉需要愛不斷地填充,其實這是每個人從小到老都會被需求的食物,不管是盲目的愛,還是成長中的愛,最後成熟的愛,都需要去學習提升自己,到底如何去愛?

本書的生命五大法則有具體的介紹。讀懂孩子,也是屬於個人的需求,乃至整個家族的需求。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12

看到這本書出現了驚人的一幕。

下午的時候我剛在樊登讀書會上聽到一則故事。

故事裏說有一個小夥子在19歲那裏有一天晚上覺得莫名其妙的非常冷,冷得讓他感覺快要死了,所以他嚇得不敢睡覺,從那之後他就開始整夜失眠,睡不着。

後來心裏醫生調查他家裏的族譜情況時發現他的一個叔叔就是在19歲那年有一天晚上出去維修電纜時凍死了。他的命運被詭異的隔空傳遞到這個孩子身上了。

本來這件事情我是將信將疑。哪有這麼離譜的事?

結果晚上就在這本書上看到這麼一段話

很多家庭教養良好,感情和睦。孩子卻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不斷往下追蹤就會發現隱藏在家族中的各種未盡之事或家族祕密:早夭,意外,殺害,暴力,精神病,不當收入……,如果這個家族不能好好面對這些事情,或有的人的命運不被接受,甚至遭到排除或忽略,那麼家族中旺旺會有孩子去經歷這些事情。

書中舉例:有一個年輕人每年的4月份,情緒就會陷入低潮期,甚至想自殺,後來我瞭解到,原來這位年輕人有一個叔叔,他就是在4月份去世的,由於這位叔叔去世時很年輕,所以一家人都不願接受這種事實。於是這件事情就成了家族的一個黑洞。

看到這裏我開始確信這本書確實確實是言之有物,值得精讀。

本書是圍繞孩子的成長教育的一些問題來闡述的,比如父母離異、父母發生衝突、家族系統裏出現感情鏈斷裂等情況下的孩子的教育問題。

作者以一個心理學家的身份,結合自己平時的一些工作案例,告誡我們當小孩子出現了一些反常的情況時,我們要先學會觀察,觀察孩子的情緒、人際關係、疾病等等,然後再從這裏面分析出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誘因。

在本書裏面作者還介紹了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圖,做這張圖表不僅是對先祖的一種緬懷,更重要的是能夠清晰的知道自己在整個家族能源流裏面的位置,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新的思維來審視孩子的問題

在本書的每一張作者還佈置了一些練習,在文中適當的位置還有插圖,令人賞心悅目,讀起來很舒暢。

在最後一章周老師給出了自己的教育孩子的見解,總結起來就四點:

第一、 他要有高尚的品德。

第二、 身心健康,情緒開朗穩定。

第三、 懂得表達自己的情感,懂得愛自己和他人。

第四、 能夠勇於探索人生,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並且能勇敢的實現自己的理想。

如何才能把孩子塑造成理想的樣子呢?

答案是“父母要成爲典範。”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13

《讀懂孩子》這本書對我的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作爲一名語文教師,當我看到書中對語文閱讀提出的種種方法及途徑時,使我頓時大悟,爲自己的教學指明瞭方向。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等方面非常重要的手段。而國小階段是培養孩子閱讀能力、閱讀習慣的重要階段。孩子的閱讀水平預示着他們未來具備公民素質的高低,預示着未來國家競爭力的高低。因此不但家長需要在家庭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爲一名國小語文教師肩上的擔子更是很重,日常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保證孩子的閱讀量和閱讀面。

中書提到孩子的成長規律和養育策略,提到閱讀能力的發展對其他方面能力的發展有重要影響。我們班中就有這樣一種現象,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往往數學的算術應用題相對較弱,因爲閱讀能力會影響孩子對題目的理解與分析。

從最近幾年的中大學聯考考題中也折射出這樣一種現象:語文成爲衆科之王,所有科目都將增大閱讀的分量。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爭取在國小中年級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包括閱讀態度、閱讀方法、閱讀姿勢。閱讀過後培養學生養成思考,積累的習慣。作爲語文老師可以一起和孩子商量制定每月、每季的閱讀計劃,並制定一張簡單的“閱讀完成表”。

引導孩子做好讀書筆記,筆記不在多,貴在有感而發,這種批註的習慣對語文學習至關重要。每週進行好詞好句的積累,只有大腦進行充分的輸入,當孩子寫作時才能夠有一定量的輸出。班中有這樣一名女生,平常的語文成績比不是很突出,但是酷愛讀書而且積累了一本本的好詞好句,每到期末考試中總是會給老師一個驚喜。因爲隨着年級的升高,對於基礎知識的考察比重下降,而閱讀理解、習作成了重點。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自己閱讀的能力,作爲老師除了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還有在書籍的類型上爲學生把好關。作爲一名語文教師,語文閱讀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而我將上下而求索。

《讀懂孩子》這本書給我語文閱讀教學指明瞭方向。就讓我們抱着“一切爲了學生”的信念,切實地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進行角色轉換,那麼我們一定會邁着紮實、堅定的步伐走進新課程,達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14

對於我們來說,已有了小孩,但要把小孩教育成爲一位正常成長的、有上進心的、有自信心的的小孩,這是一個學問。對於我來說,看到過許多人教育小孩的方式方法不對,這樣對小孩造成的影響是深遠的,特別是作爲小孩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孩子們是一本本有趣的書。要讀懂孩子這本書可不容易,因爲每個孩子在遺傳、環境、教育等不同因素的影響下,形成不同的特點,對不同的孩子,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人們常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教師被譽爲“手執金鑰匙的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意味着教師是打開人類心扉的智者。我們必須站到孩子的位置上,才能全面地去觀察孩子,只有鑽到孩子的肺腑中去,深入瞭解孩子的個性差異,纔能有針對性地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們要特別注意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孩子。我知道,他們也有着豐富的感情世界,也需要得到別人特別是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撫。他們渴望着與老師交流情感,只不過是由於各種原因,特別是由於老師對他們的疏忽,使他們不易表露自己的需要和感情罷了。而這也就更加需要我們做教師的像關心愛撫其他孩子一樣地去真摯地關心他們,愛撫他們,溫暖他們,開啓他們的心扉,讓他們也健康茁壯地成長。作爲一名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是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認可和愛撫。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而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這是教師的嚴重失職。愛孩子就必須尊重孩子,而尊重孩子,不僅僅表現在“蹲下來”與他們說話這樣的形式上,還更需要教師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充滿愛心地去考慮問題。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成爲他們的朋友,滿足他們正當的情感需要,他們的人格與情感世界才能得到最好的最健全的發展!

孩子的錯誤在成長過程中隨處可見,這需要我們包容,安撫,鼓勵,切忌指責孩子。對於一個有自尊的孩子來說,如果他知道自己錯了,心中已經充滿了後悔和內疚,這時老師的理解和寬容會讓他心存感激,他會主動反思自己。如果此時父母橫加指責甚至打罵,孩子會覺得羞辱,難堪,甚至會吞噬掉孩子心中的愧疚,使其對錯誤變得心安理得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其實,面對孩子的屢屢犯錯,除了寬容以外,更多的是接納,不怕孩子犯錯,但是每次犯錯後要想辦法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如果把這個觀念植入到教育中,抓住每一次孩子無心犯錯的機會教給他道理,並且以探討嘗試的方法而不是盲目的說教去引導孩子找到正確的方法,我相信孩子會在一次次的無心之失中迅速成長。最重要的是教給孩子一個思維方式,犯錯了不怕,要找到犯錯的原因,並且找到避免再次犯錯的方法,我覺得這對於培養日後孩子學業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很大幫助呢。

除此之外,這本書還有很多真實的教育實例讓我過目難忘,愛不釋手。作者飽含着對於教育事業全部真情的傾心寫作深深的感染了我。相信我一定會讀很多遍並且記在心間,還會根據這部教育實用寶典做出自己的教育方案,我爲閱讀了這部好書而糾正了自己很多關於教育的誤區而感到慶幸,也對未來孩子的教育之路充滿了信心。

讀懂孩子心得體會1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深深地影響着孩子的行爲舉止;反過來,孩子則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言行反射中父母的教養與氣度。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有些父母和諧,家教良好的家庭,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少年,而他們的父母也會異常苦惱,卻不知如何找出問題所在。國際知名導師的周鼎文先生和他的夥伴們,聯合創辦了結合現代心理學、系統排列與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應用心理教育培訓機構——道石教育,秉持着“爲生命服務”的宗旨,提供最具專業性的家庭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諮詢與系統排列等成長課程服務,協助人們在個人成長、家庭關係與企業組織等方面突破瓶頸,邁向成功幸福。

也許我們無緣加入周先生的現場課程,但這本《讀懂孩子——周鼎文家庭教育智慧》卻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幫助。我相信每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也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愛自己的父母與家庭,孩子是家庭忠心的守護者。很多時候,我們眼裏的孩子的問題,其實只是孩子愛家庭愛父母的方式。而如何解讀問題孩子們的深層心理,從而讓我們看到孩子愛的方式,從而激發孩子們持續的內趨力,也讓每一個家庭源源不斷地產生前進的力量,這就是周鼎文寫作本書的目的。

《讀懂孩子》一書共分爲七個章節:孩子如何愛自己的家,孩子是家庭最好的鏡子,孩子的行爲在說什麼,孩子的情緒在說什麼,孩子的人際關係在說什麼,孩子們的疾病在說什麼以及我之教育觀。而每章之後,都附有周鼎文親自設計或者國際知名親子專家設計的練習課程,供讀者靈活運用。

靜下心來認真讀書,並針對自家的問題對號入座,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孩子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裏,才能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要知道很多時候孩子做錯事本身錯不在孩子,一定要認真反省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孩子一起共同努力,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最優秀的自己。問題孩子不是不愛自己,不是想成爲壞孩子,他們只是想要找到歸屬感,用錯了愛的方式而已。

離異的父母應該如何對待孩子,也是困擾許多家庭的問題,方法得當,孩子異常優秀;方法不對,孩子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要知道,不管夫妻是否在一起,孩子都是無罪的,要讓孩子知道,無論他的父母是否在一起,他都是他們共同的寶貝,是他們曾經相愛時最美麗的結晶。

還是那句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希望孩子養成什麼習慣,自己就先要養成;我們希望孩子成爲怎樣的人,我們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清楚地明白“愛與歸屬感”,察覺自己如何在愛,自己的愛是“盲目的愛”還是“成熟的愛”,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如何讀這本書?作者如是忠告讀者:一個核心就是要敞開心胸,反觀自己,然後親身去探索與實踐,相信你和你的孩子都會有所收穫。

標籤:心得體會 讀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