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讀《莊子》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莊子》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莊子》心得體會

讀《莊子》心得體會1

如今一走進書店,你會發現關於怎樣面對挫折、如何爲人處事之類的書籍比比皆是。這些稱之爲的心靈雞湯的書籍迎合了當今複雜社會下人們的口味,給予了人們那種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靈慰籍。我讀過不少這方面的書,卻總覺得空洞乏味,直到我翻閱了于丹的《莊子心得》。

這本書實際上是于丹對《莊子》一書的讀後感,她用心地研究《莊子》,通過解讀莊子中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結合現代社會的種種現象,循序漸進的引導我們用莊子的思想來指導人生,認爲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大境界:感知已心,淡泊心態,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逍遙得自在。這是一種超理想的境界,需要我們不斷反觀內心,需要大覺悟才能體會得到。于丹的《莊子心得》深入淺出,引人入勝,讓我在享受讀書這個過程的同時,也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了思考,着實是對心靈的一次洗禮。

于丹在書中將莊子的境界和眼光呈現給我們,教我們在這個紛繁蕪雜的環境中,應該用心智、感悟、逍遙、看得開的心態去面對生活,這樣才能超脫與釋然。但是現在的人們,也包括我自己,誰能具備這樣的心態呢?我們常常被功名利益所牽絆,不知道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迷迷茫茫,急功近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之後,即使最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內心世界卻依然空虛,覺不到半點快樂。在工作、生活中,經常被小事所困,與周遭的人也難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可細細想來,其緣由無非是爲了一些蠅頭小利,有時甚至只是爲了逞一時之快。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質詢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必要強迫自己做一些不願意、不快樂的事情?我們應該清醒地認知自己的內心,重新認識和審視自己,不和他人攀比,不效仿別人的行爲,不盲目的追隨流行,試着用莊子的大境界來指引自己,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祿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擁有健康的人生心態和快樂的生活狀態。

于丹在書中還提到了一個動態平衡的問題,自行車如果靜止擺在那兒的時候,得靠車支架才能立住,兩個輪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騎起來以後,兩個輪子就可以行進,爲什麼呢?因爲它在動態中保持了平衡。動態平衡對於我們的生活也有着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世界在前進,而我們原地不動時,我們會感到失去心理的平衡,尤其是在應對各種挑戰的時候。如果我們不斷學習,與時俱進,那麼這種平衡便很容易達到。我們可以多讀書,多接受新的信息,讓自己與時代的前進保持同一個步調,發展和提高自己,開闊自己的眼界,更好的認識自己、涵養自己,通過這樣的方式,或許也更容易獲得莊子的大境界吧。

讀完于丹的《莊子心得》,心靈中彷彿注入了一股清泉,感覺收穫頗豐。只要我們堅持自己內心的秉性,不隨波逐流,並盡力把自身的潛能激發到最佳狀態,我相信,我們一定可以獲得超越自我的成功!

讀《莊子》心得體會2

《莊子》中一個個寓言故事經于丹的講解,使我豁然頓悟。尤其是于丹把莊子的寓言故事,與現實生活中的事例結合起來。把她對寓言的感悟,對現實生活的剖析,更或者是她對人生真諦透徹的領悟,一一向我們道來。啓迪着我們的心智,與我們內心深處的一些東西發生着共鳴。爲我們解疑釋懷、使我們暫且忘卻了煩惱,對人生多了幾許快感。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認知天地萬物、增長經驗,但惟獨難以認清我們自己。因爲我們成長過程中人生的變化有太多的階段。年幼無知、青春憧憬、安度晚年,其中各個階段爲什麼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又有什麼不一樣呢?原因很簡單我們僅僅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推斷所有的事物。 "只有自己的心清楚了才能夠去善待他人。"一個連自己都不能真正認清的人又怎麼能去真正認清其他的人呢嗎這也是爲什麼有時候常常是好心辦了壞事,因爲我們自己總是在用自己認爲對的方式強加於人,然而只有你真正明白什麼是你所不欲的之後才能避免施之於人。

所以我認爲了解別人的首要條件就是了解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也希望能充分的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然而有太多的外界因素干擾着我們、左右着我們的思想、矇蔽了我們看清自己的雙眼,然而正是這種近似於阻礙的保護使我們無法真正的瞭解自己,我們習慣了這種逆來順受之後就忘記了自己思考,喪失了自己摸索的勇氣和信心。只有走出堆砌的堡壘,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真實的世界才能更加了解我們自己。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挫折,內心深處僅存的'那些自信,那些所謂的自尊,都被擊得粉碎。一時間,自卑、渺小、無奈、疲憊、迷茫一一襲上心頭,困擾着我們,束縛着我們。讓我們看不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的優點,找不到人生奮鬥的目標。思想陷入困頓的境地,感到處處不如人,感到人生索然無味。不知希望在哪裏,不知自己的用處何在。

這種困惑在於丹的《莊子》心得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于丹的《莊子》心得之二告訴我們:境界有大小。站在大境界上,就會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無爲。一個葫蘆如果小,可以當瓢,它是有用的。一棵樹長得小,他可以去做桌子、椅子,它是有用的。一個葫蘆長到最大,不必把它破開,可以把它當游泳圈一樣浮於江海,它還是有用的。一棵樹長到最大,可以爲人遮風避雨,它也是有用的。

從她的講解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在遇到挫折時,一定要正確面對,要在內心問自己,是否在看問題的境界上站錯了位置,錯誤地評估了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遭到人生遊戲的戲弄,落得個慘敗的下場。面對挫折,我們不要與別人攀比,不要羨慕別人,要仔細地審視自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找到自己的長處,興趣愛好,找到自信,找準自己努力的方向,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爲只有在正確的目標下,去爲自己的長處、愛好興趣澆水施肥,辛勤耕耘,我們最終才能欣賞到人生美好的風景,收穫到人生豐碩的果實。

這個世界到處充滿了誘惑,充滿了紛爭。步入這個世界,我們真的很難把握好自己,往往會迷失方向,喪失原有的本性。由此,我們會困惑、會迷茫。那麼,我們怎樣才能不喪失不迷惑呢?

眼前遭遇的每一件事情,最終都將被穿越。有太多美好的東西,我們享受當下,但這美好總會過去;有很多苦難的事情,我們要把它扛過去,這苦難也會過去。我們身邊的一切都是過往。就在我們生命穿越其中的時候,我們要追究每一個當下的質量。

是呀,在人生有限的生命長河中,我們難免會走過彎路,有過失敗,有過彷徨,有過失意,有過成功、有過快樂。可我們總感到成功與喜悅停留的太暫短,失敗與痛苦的事情總是令我們揮之不去,讓我們的心裏隱隱作痛。這說明我們太苛求完美,太在意成功。所以,我們過得很累。既然人生苦短,既然身邊的一切都是過往,那麼我們又何必要患得患失,自尋煩惱呢?爲什麼不好好珍惜現在,認認真真過好每一天呢?

在今天的這個時代,或許比莊子的時代,也許更需要這樣的火眼金睛,更需要內視反省,更需要擺脫外在的標準,而評價自己的能力,和評價他人的能力,只有確立了這一切,以自己的清明理性,再去善待他人,善待朋友,善待子女,才能夠做到不強加而真正尊重。對於每一個人的價值取向,對每一個年齡的生活方式以他本來的樣子,去讓他發揮到最好。只有回答了自己是誰,第二個問題才能回答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第三個問題才能回答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去尊敬他人,去協調社會。我想在《莊子》一個又一個環環相生的寓言中,如果我們綜觀起來,站在當下,會解讀其中的奧祕。我們都會有一雙靈魂的眼睛,能夠看破世間的是是非非,最終獲得一份清明的理性,而完成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讀《莊子》心得體會3

近來聽於丹對《莊子》的詮釋,更有一種賞心悅目,如沐春風的感覺。

莊子,名周,是殷商的保留地——宋國崛起的一位文學巨匠,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莊子的人生觀是一種逍遙的人生觀,似不食人間煙火,爲人們提供了一種寧靜的靈魂家園,以一種“無”的深層內涵去泯滅塵世的一切權利、功祿。

雖然我也讀過《論語》、《孟子》等古典名著,而《莊子》給我也從中受益匪淺,聽着于丹教授的講解,別有一番感受。她個“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讓古典文化進入千家萬戶,讓經典人文融入百姓的生活,在社會競爭愈來愈列的今天無疑給每一個人一劑提升自身修養,緩解社會壓力的良藥。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莊子的無爲而治提供更深的思考:人類應是大自然系統的子系統,服從於規律的安排,“人定勝天”是人類理想的豪邁,其實永遠不可能實現的,更需要有一種淡定的生活態度,一種良好的精神狀態,順其自然、無爲而治、在不爲中有爲來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天下大同,四海之內皆兄弟是孔子、孟子、莊子等聖人留給後代的不可磨滅的真諦。

欣賞“無欲則剛”的境界,嚮往一種精神的世外桃源,使自己每天都處於一種淡泊寧靜的幸福狀態,真的很愜意!

讀《莊子》心得體會4

今天爸爸給我買了兩本書,分別是《老子》、《莊子》。我讀了《莊子》有一些感受想和大家分享。

其中有一個小故事名字叫《寒蟬和靈龜》,故事說的是:很多人都說彭祖是人間最長壽的。有一種小蟲叫朝菌朝生而暮死,它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一個月另外一種蟲叫寒蟬春生而夏死,它根本就不知什麼是四季可是楚國南方的海上有一隻巨大的靈龜,五百年對它只是一個春季,五百年對它只是一個秋季;上古時代有一種椿樹,對於它八千年只是一個春季,八千年只是一個秋季;朝菌和寒蟬叫做小年,靈龜和椿樹叫做大年,小年是不會了解大年的。彭祖對於椿樹和靈龜來說不也是小年嗎?世人認爲彭祖長壽不也是小年的悲哀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有時我們認爲自己知道的很多了,但是還有我們不知道的很多很多事情。我們不瞭解,不知道的就不應該妄下結論。

標籤:心得體會 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