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書讀後感【熱】

觀後感2.74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書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讀後感【熱】

讀書讀後感1

我們一直都倡議孩子要多讀書,同時也看到那麼多孩子由於愛讀書而鍛煉出了很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讀書的作用真的是受用一生。這讓我這個剛剛加入幼兒家長隊伍的媽媽受益匪淺。於是爲了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也開始了培養孩子讀書的進程。

在看了好多家長和老師的推薦書目後,考慮女兒的接收程度,我給孩子挑選了幾本孩子容易理解、容易接收的圖書:《大衛,不可以》、《猜猜我有多愛你》、《蚯蚓的日記》和《愛心樹》。剛一看到圖書,女兒有些興奮,有些好奇,不停地翻翻這本,看看那本。由於她認識的字有限,她只能結合圖看書。她對《猜猜我有多愛你》、《蚯蚓的日記》這兩本書情有獨鍾,看了一遍又一遍。她看書看不懂,我就試着引導她,告訴她圖畫中隱含着很多有趣的故事,並啓發她自己去發現其中的奧妙,可以先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小傢伙還真不簡單,真的從這兩本書裏學到了許多書上未表達出來的知識,並且開始在生活中對蚯蚓的生活習性產生了興趣,不斷地去發現問題,然後帶着問題去尋找答案,至今小傢伙對蚯蚓的知識瞭解的還真不少呢。她不僅弄明白蚯蚓爲何雨後要出來,爲何會找不到家而丟了性命,而且還知道了蚯蚓和壁虎一樣再生能力很強,尾巴斷了還會長出新尾巴。真的`如童心老師所說,繪本的力量是無窮的,不僅給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還給了孩子們無盡的想象。

一開始我老公並沒有意識到繪本的魅力,一心想着孩子是爲了偷懶纔不願意讀沒有圖畫的文學作品,而且也覺得這樣簡單的圖畫書對孩子沒有太大的幫助,於是就強逼着孩子每天讀幾頁《小豬唏哩呼嚕》。但由於他的態度過於強硬,且方法只限於讓孩子讀而沒有給孩子解釋文字裏每個詞語和每個句子的意思,孩子只是在讀,只是在認字,腦子裏面卻沒有什麼反映。最後讀書的效果是孩子讀完後卻不知書中所云,孩子對讀這本書一點興趣也沒有。

後來我們就開始反思我們的教育方法,並嘗試了不同的辦法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一開始是我和孩子一人念一段,我還幫着解釋書裏她弄不懂的知識。小傢伙逐漸被書裏的故事情節給吸引住了,她很喜歡小豬唏哩呼嚕、小不點,也很喜歡書中優美的語言和生動有趣的情節。在一次睡前的讀書中,由於一家三口兒都在,我突發奇想,讓我們三個人一人充當一個角色,不僅要讀出他們的話語,而且還要把他們的動作模擬出來。女兒聽後很是開心,全家人也都響應起來。女兒要求充當她最喜愛的小豬唏哩呼嚕,我充當小不點,爸爸則充當其餘的角色,如豬爸爸、豬媽媽、小猴等。讀書的過程中,我們會提醒女兒把裏面小動物的表情和動作模仿出來,並儘量讓她把每一句讀通順和帶有感情。儘管小傢伙現在讀書還不那樣流利,還有很多字不認識,但比起原來已經進步很多了。她現在每天都不忘記提醒我們一起讀這本書,還經常搶着給我們讀。私下裏我還經常會時不時的提醒她回憶一下我們讀書的內容,並說一下彼此對故事的感受和感想,讓她去總結一下每個小動物的特點和優點。看着小傢伙對讀書越來越感興趣,我這個做媽媽的心中真的很開心,希望隨着女兒讀書時間的增長,她能逐漸地克服對我們的依賴,自己獨立地去讀書。

儘管我們的親子讀書還屬於起步階段,但我想,只要我們有心堅持下去,並不斷的尋求好的方法去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相信小傢伙一定會愛上讀書,也會在書的海洋裏增長知識和智慧。陪伴孩子讀書,讓我這個不愛讀書的媽媽也漸漸地愛上了讀書,學到了不少人生哲理和生活知識,也讓自己平凡的生活多了許多的色彩。

讀書讀後感2

小的時候有點小小的崇拜爸爸,我就會借爸爸的書,增長一下我的閱歷。那些書都好深奧,爸爸總說我看不懂,我卻硬要搶過來,裝腔作勢的給爸爸“朗讀”起來。我當時確實是不明白,即使明白也不過是一些淺顯的道理,和爸爸要這書,只不過是拿着它顯擺顯擺,讓自己看起來很有學問的樣子。

長大點,看夠了那些幼稚的兒童故事,又想起了爸爸那本當年被我朗讀過的,又拿了過來讀,自我感覺良好,起碼比以前流暢了,也沒有那麼多的“麼個”了(我在“朗讀”時看到不會的字都讀成“麼個”),讀完幾行合上書,點點頭,不錯不錯。爸爸回來了,快把書放回原處,不然他又好說我不懂裝懂。噓,不許告訴他!

又長了好幾歲,好像早把那書給忘了,那天爸爸買了一本新書那給我展示,遞過來一看小巧秀氣的淺黃色封面上掠過一羣展翅高飛的`羣雁,映襯着三個柔中帶剛的黑字“飛鳥集”,這爲什麼要拿給我看,買給我的?爸爸應該不會主動給我沒這樣的書呀,我還沒來得及問,爸爸就說:“不記得了麼,這就是你小時候天天要讀給我聽的那本書,這是新的送給你。”我呀我,讀了好幾年的書竟然沒看看它叫什麼,慚愧慚愧。爸爸又急接着說:“這可是泰戈爾的書,還是詩集,你可得好好體會它其中的道理,萬萬不可像以前讀一遍就行了,囫圇吞棗,不求甚解,你是很難理解的。”

“我的好爸爸,您要不要啓發啓發女兒呢?我會很感激您的,我保證一定好好讀,求求您了。”“好吧好吧。”

《飛鳥集》由105段詩歌組成。每段詩歌都只有簡短的兩三句話,卻在冥冥中,悄悄爲我們點亮了什麼東西。而在這些集靈感與思索爲一身的精悍短詩中,泰戈爾更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多個身份——他時而是一個襁褓中的嬰孩,爲母親的微笑而手舞足蹈;時而是一名四海爲家的探險家,向着高山大海發出感嘆;時而是一位熱戀中的青年,因心愛的姑娘而謳歌愛情;時而是一位滿頭銀髮的老朽,獨自在回憶中反思人生;但更多時他只是一個無名的過客,爲世間萬物記錄下靈感閃動的瞬間,然後微笑着安靜離開。你就好好的體會他的每一重身份吧,還要把你的感受和我分享。”

什麼“和你分享”,只不過是想檢驗一下我是不是用心讀了,哼,我纔不怕呢,說就說,我就不信我讀不出個一二三來。

“爸爸爸爸,別忙啦,現在我就要和你分享我的讀書心得。”“好好,洗耳恭聽。”“在《飛鳥集》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愛的思索。毫無疑問,泰戈爾的靈感來源於生活,但同時更高於生活;他用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巧妙地隱去了一些苦難與黑暗,而將所剩的光明與微笑毫無保留地獻給了讀者。他對愛的思索,更是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青年男女間純真的愛情、母親對孩子永存的母愛、人與自然間難以言喻的愛。”“不錯,多讀幾遍,收穫更大。”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陽而流淚,那麼你將失去羣星。”人生有得有失,要懂得把握機會;“不要因爲峭壁是高的,便讓你的愛情坐在峭壁上”提醒我們不能對別人要求過高,而忘記了自己的追求;“我不能選擇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選擇我”道出了人生要有奮鬥目標,應時刻努力準備着,因爲最好的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讀書讀後感3

讀書鑽研學問,當然得下苦功夫。爲應考試、爲寫論文、爲求學位,大概都得苦讀。陶淵明好讀書。如果他生於當今之世,要去考大學或考研究院或考什麼“託福兒”,難免會有些困難吧?我只愁他政治經濟學不能及格呢,這還不是因爲他“不求甚解”。

我曾捱過幾下“棍子”,說我讀書“追求精神享受”。我當時只好低頭認罪。我也承認自己確實不是苦讀。不過“樂在其中”並不等於追求享受。這話可爲知者言,不足爲外人道也。

我覺得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對質。不問我們要拜見的主人住在國內國外,不問他屬於現代古代,不問他什麼專業,不問他講正經大道理或聊天說笑,都可以挨近前去聽個足夠。我們可以恭恭敬敬旁聽孔門弟子追述夫子遺言,也不妨淘氣地笑問“言必稱‘亦曰仁義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們同一個時代,會不會是一位馬列主義老先生呀?我們可以在蘇格拉底臨刑前守在他身邊,聽他和一位朋友談話;也可以對斯多葛派伊匹克悌的《金玉良言》思考懷疑。我們可以傾聽前朝列代的遺聞逸事,也可以領教當代最奧妙的創新理論或有意驚人的故作高論。反正話不投機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場,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門--就是說,拍地合上書面-誰也不會嗔怪。這是書以外的世界裏難得的自由!

壺公懸掛的`一把壺裏,別有天地日月。每一本書-不論小說,戲劇,傳記、遊記、日記,以至散文詩詞,都別有天地,別有日月星辰,而且還有生存其間的人物。我們很不必巴巴地趕赴某地,花錢買門票去看些仿造的贗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開一頁書,走人真境,遇見真人,就可以親親切切地觀賞一番。

說什麼“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們連腳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見,而且頃刻可到。儘管古人把書說成“浩如煙海”,書的世界卻真正的“天涯若比鄰”,這話絕不是唯心的比擬。世界再大也沒有阻隔。佛說“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極了。書的境地呢,“現在界”還加上“過去界”,也帶上“未來界”,實在是包羅萬象,貫通三界。而我們卻可以足不出戶,在這裏隨意閱歷,隨時拜師求教。誰說讀書人目光短淺,不通人情,不關心世事呢!這裏可得到豐富的經歷,可認識各時各地、各種各樣的人。經常在書裏“串門兒”,至少也可以脫去幾分愚昧,多長几個心眼兒吧?我們看到道貌岸然、滿口豪言壯語的大人先生,不必氣餒膽怯,因爲他們本人家裏儘管沒開放門戶,沒讓人闖入,他們的親友家我們總到過,自會認識他們虛架子後面的。真嘴臉。一次我乘汽車馳過巴黎賽納河上宏偉的大橋,我看到了棲息在大橋底下那羣撿垃圾爲生、蓋報紙取暖的窮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彎兒,只因爲我曾到那個地帶去串過門兒啊。

可惜我們“串門”時“隱”而猶存“身”,畢竟只是凡胎俗骨。我們沒有如來佛的慧眼,把人世間幾千年積累的智慧一覽無餘,只好時刻記住莊子“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名言。我們只是朝生暮死的蟲豸(還不是孫大聖毫毛變成的蟲兒),鑽入書中世界,這邊爬爬,那邊停停,有時遇到心儀的人,聽到愜意的話,或者心上懸掛的問題偶有所得,就好比開了心竅,樂以忘言。這“樂”和“追求享受”該不是一回事吧?

讀書讀後感4

讀罷《出師表》,掩卷深思,一位爲國爲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彷彿就站在面前。 《出師表》是諸葛亮分析時局,把握戰機向蜀後主劉禪提出的出師攻魏的意見書。作者在表中反覆勸戒劉禪要繼承先主遺志,勵精圖治,嚴明法紀,以完成興復漢室、統一中原的大業,表現了他偉大的抱負和忠於蜀漢的決心。

諸葛亮知道,獎罰應該一致,否則人心不服。他寫道:“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對於蜀國的人才,這位蜀相也很有了解:“侍中侍郎郭攸之……悉以諮之……有所廣益”進行了廣泛的推薦。這突出表現了他一心爲國毫無私心的磊落胸懷。“親賢臣、遠小人……”諸葛亮已經洞察了這一點,力諫君王不要親近小人,因爲親近小人會給國家帶來禍患。聯繫實際,親近小人而疏遠君子者,仍大有人在。有些單位的領導人喜愛聽身邊心術不正的下屬講恭維的話,拍他的馬屁;面對逆耳忠言,卻置之不理,甚至會找莫須有的“罪名”,把講正氣的同志“調離”。我實在想不出他們面對古人“親賢疏佞”勸戒的心理狀態,也許這些所謂的“領導”根本就沒有讀過《出師表》吧!

諸葛亮率兵出戰,甘願立下軍令狀,“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多麼豪爽耿直。如今又有多少人,口口聲聲說什麼一定要把“效益搞上去,否則……”“一定要以廠爲家”。可是廠子倒閉了,他卻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更有甚者用送禮行賄的手段,異地爲官,另謀高就,繼續揮霍、攫齲這比起蜀相諸葛亮,怎不汗顏?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諸葛亮的高風亮節,至今令人懷念,讓人敬仰。我讀《出師表》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唯心中裝着國家和人民的人,歷史纔不會忘記他。

〔簡析〕:讀諸葛亮的'《出師表》,沒有不爲諸葛亮的誠心而感動的,重讀它更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小作者抓住了《出師表》中諸葛亮的光明磊落與鞠躬盡瘁的高尚品質和當今的部分腐敗現象進行對比,含義深刻。在對諸葛亮讚美的同時,鞭撻了當今某些謀私利者。 2.

歷史上,人們對於諸葛亮都有很高的評價。今天,本人斗膽也來談談我對諸葛亮的一些看法。 諸葛亮智。他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空城計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而他當年那篇肝膽照人、令人讀後感覺蕩氣迴腸的《出師表》,更成爲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傳至今。

實在是智! 諸葛亮神。他雖身在草廬之中 ,但卻十分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對外界的形式瞭如指掌,且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對當時的時局分析透徹,面面俱到。他甚至還能“呼風喚雨”借東風,彷彿天地萬物都爲他所用。他用兵如神,運籌帷幄,能決勝於千里之外。實在是神! 諸葛亮義。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爲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效死不渝,“鞠躬盡粹、死而後已”這句歷史名言,不知影響了多少代人,成爲多少名人志士的座右銘!他爲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爲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

實在是義!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唯一的遺憾恐怕就是沒能實現劉備的遺願了吧。以諸葛亮的才華與聰慧,竟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可悲啊!人無完人,諸葛亮也確實有不足,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因爲他實在是無愧於一個值得千秋讚頌的人

讀書讀後感5

今天讀了陳平原教授《享受讀書》一文,有收穫,也有感想。

這篇文章是寫給普通讀者看的,既沒有擺弄學術,也沒有擺弄文采,以通俗的語言闡述了對讀書的幾點看法。概括說來,主要有一下幾點:

一、讀書是很平常的事,不必刻意拔高。作者列舉了馬克思在大英博物館勤奮讀書的故事。這故事於我是很熟悉的,它曾編入我讀書時的國小語文課本。說馬克思在博物館讀書時間既久,以使博物館地面留下了“馬克思的足跡”。

作者說那事兒純屬子虛烏有,乃是中國人編造出來的勵志故事。作者認爲,此類神話一旦被拆穿,很容易讓人產生幻滅感。他說,其實,對於識字頗多且略有空閒的'人來說,讀書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沒有必要到處炫耀,更沒有必要神祕化。

二、讀書可暫時不考慮有什麼作用,關鍵在於“樂趣”。作者認爲“開卷”除了“有益”,還必須“有趣”,唯有“有趣”,才能“可持續”。而當下,許多家長和老師在對待孩子讀書問題上,過於功利了,要麼是一味強調課程標準推薦的“經典”,要麼是從考試作文角度考慮,給孩子買一些作文選閱讀。

前者往往因孩子讀不懂,久而久之就敗壞了胃口;後者往往水準和品質不高,猶如劣質食品,食之既久,不僅無益,反而有害。所以,作者說:“你問我有什麼讀書體會,回答很簡單:暫時忘記卡路里,保護味蕾,享受美食。”

三、讀書是很個人的事,關鍵在於找到自己的“趣味”。作者認爲所謂“趣味”,因人而異。審美眼光有高低雅俗之分,但就閱讀而言,關鍵在於找到屬於自己的“趣味”。人人說好的,不見得適合你;十年後才能讀懂的,不妨暫時束之高閣。

這又讓我想起林語堂的一段話:“誰是氣質與你相近的先賢,只有你知道,也無需人家指導,更無人能勉強,你找到這樣一位作家,自會一見如故,蘇東坡初讀莊子,如有胸中久積的話,被他說出,袁中郎夜讀徐文長詩,叫喚起來,叫復讀,讀復叫,便是此理。你遇到這樣作家,自會恨相見太晚。一人必有一人中意的作家,各人自己去找去,找到了文學上的愛人。讀書若無愛情,如強迫婚姻,終究無效。”由此,也可以這樣說,讀書需要找到自己的“愛人”。

四、可以讀少一點,讀慢一點,讀精一點,不着急,慢慢欣賞。我見此觀點最爲喜悅。我生長於鄉村,少時無書可讀,沒有得到閱讀訓練,後來有書讀了,苦於閱讀速度很慢,很多書沒有時間讀。我也因此常常產生淡淡的自卑。別人動輒日讀一本,我卻只能月讀一本,尚因年歲已衰,讀後就忘。十多年前,我教學生讀文言文,兩個班教下來自己對文章就能倒背如流,而今,我有意識地去背,卻且背且忘。最近,我用最笨的辦法來和遺忘抗爭,就是“抄讀”,一邊抄寫一邊記誦。

有時,我想,學語文的方法,最笨的方法也許就是最捷徑的。在看到陳平原教授這篇文章之前,我真有點自卑,有人敢說自己讀了一萬多本書,有人敢說自己閱讀速度達每分鐘4000字以上,而我每分鐘閱讀僅400字左右吧。此時,這位北大名教授的言論,是治療我“讀書自卑症”的一劑良藥。

讀書讀後感6

作爲一名國小語文老師,深知閱讀對於學生來說的重要性。有幸拜讀了劉墉的《做個快樂的讀書人》,不得不說真的是一次令人滿足的歷程。更讓我對語言文字有了更深的認識。語言文字雖沒有摧枯拉朽的致命力量,但是魅力是確實令人驚歎的。

從事教育工作後我深知,家庭教育對於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做個快樂的讀書人》正是一部關於家庭教育的作品。劉墉通過自己對兒女的教育實例爲我們講解了家庭教育這一當下的熱點問題。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一個父親對於兒女教育不同的對待,告訴我們養兒子不同於養女兒。

同樣爲人子女的我們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與父母的共同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會和他們產生矛盾,不論是在自己青春期還是在自己小時候都會和父母產生矛盾,親子關係一直都是當下一個令父母頭疼的話題之一。這樣做該不該,這樣做對不對的這些討論其實已經持續了很久了。其實對於這些該不該對不對的問題沒有定論,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絕大多數的父母在情感上是絕對愛自己答兒女的。

在這本書中,作者作爲一個父親,爲孩子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生動鮮活的例子來告訴他們一個又一個大道理。在這個世界上成功的人們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也不一定是學歷高的,而是那些敢於面對問題,鍥而不捨的人。

家長有義務教育孩子,給孩子講授爲人處事的一些道理。然而孩子們可能並不喜歡聽這些大道理。道理我想每個人都能講,但是能不能講到聽講人的心裏去那就需要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了。這就需要家長能夠換位思考,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才能更好的讓孩子接受這些道理。之後站在孩子們的立場上去用他們喜歡和節接受的方式去教育,定能夠事半功倍。

另外還有一個不錯的話題:關於追星。劉墉爸爸鼓勵女兒喜歡一個人,但是這個喜歡又不和其他家長一樣。這種喜歡重在一種正能量的引導,這是一種冠軍精神,而不是一種簡單的拿冠軍而已。這是一種不服輸的向上的精神。

對我來說給我感觸最深的是關於學習的那段文字吧,因爲親友的到訪打擾到了女兒的練琴使得她不能夠專心致志的練琴時,爸爸就及時的耐心教導,及時的糾正女兒的錯誤。爸爸還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說服人,用這種方式告訴女兒爸爸小時候很棒,告訴女兒你也要加油,要努力的克服困難。

當你遇到困難的是時候,你會灰心,你會喪氣,甚至會想,怎麼全世界的不幸都落到你的頭上,你怎麼會如此的倒黴。或者你會覺得你遇到了世界上最難解決的問題等等。然而並不是這樣,只是你沒有在困難中走出來而已,世界上的問題太多,我們無法決定自己會不會遇到困難,當我們遇到時至少我們可以選擇面對困難的態度,你可以選擇樂觀堅強的去面對,也可以選擇消極懈怠的去面對。這兩種態度將會決定你最終能否戰勝困難。

一本有價值的書是白看不厭的,它能帶給我們啓發,從中我們能夠學到很多東西。誠然,《做個快樂的讀書人》正是這樣一本書。更多的教育新觀點還需要我們閱讀其中自己去親身體會。不得不說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讀書讀後感7

晚上,甜甜、磊磊、我和媽媽一起在我家開了一個別開生面的讀書會。

我和小朋友在我房間每人選了一本書,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每人選了一篇自己滿意的文章,先是媽媽讀了一篇《讀者》上的《做一根懂得珍惜的樹枝》,讀後媽媽說:最重要的是人不能只在意自己,只有珍惜身邊的一切,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甜甜讀了《金瓜湯銀瓜湯》裏的《荷葉上的晚餐》,她讀的聲音很優美,讀完後她說:我明白了只要齊心協力,什麼難事都能做到。

第三個是磊磊讀,一篇作文書上的《小表弟》,他讀完後感覺:不管多小的事情,只要認真、細心觀察,都可以寫成好作文。

我最後讀的是《愛迪生》裏一篇叫《像鳥兒一樣飛翔》的故事,愛迪生很想像鳥兒一樣飛,就不停地觀察鳥兒,最後想到了做麪包的發酵粉,就讓夥伴喝下了,誰知過了一會兒小夥伴不僅沒飛起來,還肚子疼,媽媽埋怨他不讓他做實驗了,愛迪生說:我要是不做化學實驗,怎麼幹造福人類的大事情呢!我們要學習愛迪生的愛動腦、愛思考,善於觀察的精神!

我感覺這次讀書會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和知識!

附文《做一根懂得珍惜的.樹枝》:一個年輕人受了極大的挫折想自殺。入夜後,他極度悲傷地帶了根繩子,獨自一人來到樹林裏爬上樹想上吊。當他把繩子綁在樹枝上後,樹枝說話了:“親愛的年輕人.別在我身上吊死啊!有一對小鳥此時正在我的枝頭築巢呢!我有責任保護它們。如果你在我身上上吊,我就會折斷,鳥巢也保不住了,請你原諒我,並且可憐可憐那對小鳥吧。”

年輕人聽了,體諒了它的愛心,就放棄了這根樹枝,爬上了更高的另一根樹枝。可是當他把繩子綁上去時,這根樹枝也說話了:“年輕人,請你諒解我吧!春天就要到了.不久以後我就要開花,成羣的蜜蜂會飛來嬉戲,採蜜,這會帶給我極大的快樂,如果你在我身上上吊,我就會被折斷,花蕾也會被摧殘而死,那樣蜜蜂們會非常失望!”

年輕人聽了,只好默默地攀上了第三根樹枝。“原諒我吧!”他還沒綁繩子呢,這根樹枝就開口了,“年輕的朋友啊,我自己正遠遠地伸到路上,目的就是想讓疲憊的旅行者在我的枝葉下得到一些涼爽,這會帶給我很大的快樂,如果你吊死在我身上,會使我折斷,以後,我再也不可能享有這種喜悅了!”

這時,年輕的上吊者沉思了一會兒,他問自己:“我爲什麼要自殺,只因爲我內心痛苦嗎?難道我就不能學學這些樹枝,用我的生命去幫助別人,爲別人做點什麼嗎?”一念之間,他把焦點由自己身上轉向了無數他所認識的需要幫助的人身上……他從三根對他說話的樹枝上各折了一小段細枝.爬下了樹。快快樂樂地離開了。

後來,這個年輕人一直牢記着那三根樹枝的告誡.終身學習三根樹枝的精神,再也沒有被挫折壓垮過。

人不能只在意自己。只在意自己受了什麼傷害、委屈,承受了多少重擔、壓力,結果只能愈來愈缺乏活力,愈來愈萎靡不振。將目光從自己身上移開,就像那三根樹枝一樣,多注意別人的需求,以幫助別人、使別人得到益處爲志向,擺脫絕望的糾纏——如此,眼界將會逐漸開闊,生括自然日益豐富.生命也將日益蓬勃。記住,只有珍惜身邊的一切,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讀書讀後感8

根據公司黨總支下發的關於《開展創建學習型黨支部活動的通知》要求,爲積極響應黨員讀書活動,提高自身黨性修養,近段時間我認真讀完了《黨員素質教育學習讀本》這本書,獲得些許感悟與大家共勉:

一、共產黨員要重視理論學習和思想修養,跟上時代步伐 在這個複雜多變、飛速發展的時代,機遇與挑戰時刻共存。本公司也不例外,身處複雜的內外環境,我們雖然已經走出了一條光明大道,但仍有各種困難和風險在等着去克服,在多種多樣的挑戰、壓力和風險面前,如何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們共產黨員要重視自身的理論素養和思想修養,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通過自己的學習、思考和感悟,內化爲一種自身的素養,變成自覺而不是強加的、自然而不是勉強的思維方式和思想方式,(.)從而提高正確看待事物,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共產黨員要培養高尚的品質和優良的作風,樹立黨員形象 切實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工程。雷鋒是一個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他所做的那些“平凡”小事上體現出來的是他的高尚道德,擁有的偉大人格,而這種人格就是一種非凡的力量,值得我們不斷感受、學習;身在平凡的工作崗位,我們堅守的是一份責任,我們黨員要耐得住平凡,要深守點滴平凡事匯聚成大事的理念,做任何事都要周全到位,不怕艱難困苦,發揚革命傳統精神,樹立正確的`利益觀,不爲名利所動,不爲物慾所誘,不爲人情所擾,才能永遠保持共產黨員的光榮本色。

三、共產黨員要遵守黨紀國法以及良好的素養,做到自重自警 在當代中國,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正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各種各樣的誘惑如影隨形,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迫切要求黨員要保持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和高度的法律意識,保持黨的高度統一性,增強心理素質,發揮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共產黨員要想正人先要正己,遵守黨紀國法,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做到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工作生活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的思想路線,根據對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確定自己的行動目標,自覺地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各種困難,在自重、自省、自警、自勉中,堅定不移地爲實現既定目標而努力奮鬥。

四、共產黨員要提高爲人民服務的本領,高舉旗幟,科學發展 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經成爲世界各國的普遍共識,國際間的競爭重點

也轉向科技的競爭、人才的競爭,經過這麼多年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也要看到,在這麼多年高速發展之後,也出現了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面對這個形式,我們共產黨員要幹一行愛一行,學一行鑽一行,立足崗位,努力掌握和運用科學文化知識和業務知識,提高爲企業服務的本領。

讀書學習,收穫頗豐。讀書學習的過程,讓我堅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政治素養、錘鍊了道德操守、提升了思想境界,今後我將繼續堅持在讀書學習中把握人生道理、領悟人生真諦、體會人生價值、實踐人生追求,爲企業的穩定發展貢獻一個共產黨人應盡的責任。

讀書讀後感9

在黑色的風吹起的日子,在看到散雪鳥破空悲鳴的日子,在紅蓮綻放櫻花傷逝的日子裏,在你擡頭低頭的笑容間,在千年萬年時光的裂縫與罅隙中,我總是意猶未盡地想起你,這是最溫柔也最殘酷的囚禁麼?反反覆覆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每次的感覺都不一樣,每次的心境也都不同。這是《幻城》裏的一段話。當時看這個的時候還很小,這也是我看的第一部小說。從幻城的第一章——我的名字叫卡索...起,我覺得凡世是這樣的蕭瑣。整日想着那樣的日子降臨。直到讀完了不是後記的後記之後,我才頗有了些感觸。在幻雪的帝國裏,難免有着尊貴和下jian。釋起初是讓我憐愛的,不過就是因爲身份和實力,毀滅了一切。可是當卡索在幻影天用寒氣繚繞的三棘劍刺過釋的時候,我卻有些黯然。這就是我最爲憧憬的世界麼?紅蓮綻放了大地,火光沖天,在心頭難以抹去。可是還記得封天在長街盡頭的身影,已經遲暮,臉上確總是帶着對王鼓勵的笑。當年雪霧森林裏的婆婆未曾老去,紅蓮終將綻放,命運之輪即將開啓.....卡索成了最孤寂的王,整日對着屋頂的明月放歌。唱着獨角獸上的犁落,唱着魚人宮殿裏的嵐裳,唱着抱在懷裏安逸地喚他“哥

響了最是妖嬈的葬曲。星軌死在了祭星臺,讓我耿耿於懷。記得當烏鴉,鳳凰都隕落的時候,西方護法現身,我始終告訴自己那不是星軌。星舊後來的毅然也讓我哭笑無淚。日子一天天過去,有些時光卻忘卻不掉。可是那樣是真正的自由麼?記得在聽竹軒的院落裏,潮涯在一旁撫琴,爲一切失去的靈魂一遍遍奏着安魂曲,直到靈力不支。皇柝沉默不語,櫻花樹因爲凋零剩下的最後一瓣花葉落上他的肩頭,他卻沒有支起幻術屏障。這又讓我想起了釋,在凡世的日子裏,在幻雪帝國的日子裏,大雪一落就是三百年,他卻從來不用幻術擋住這紛紛揚揚的`雪花。只因卡索曾經不用屏障擋雪的習慣。釋殺掉了許多人,都是不該死的人,可是我到最後才知道不是他的錯。也只是因爲卡索曾經說的要和釋隱居一世,不受凡事的喧囂。所以,卡索的皇位讓自己改變,讓自己失去了最重要的東西,最重要的人,最重要的一切一切。可是他卻沒有感覺到,就只能孤守自己的帝國。從那以後,釋死了以後,他就沒有笑過,也看不到釋燦爛而又邪氣的笑,聽不到犁落雙手交叉跪在他身前說:“王,我來接您回家。”,不能再親吻弟弟的額頭,不能再跟櫻空釋流亡於凡世間。

這讓我又想起了那個夢境,是那樣絢爛又美麗。前世的散雪鳥爲了煉洇石囚人的自由,將自己的血染紅了整個石壁,囚人也帶着那萬斤重的巨石落入海底。還記得在那時的囚人說,如再一世,他想成爲幻雪帝國的王子,冷漠孤寂,卻可以自由一世。還記得釋死的時候,幻影天綻放了妖豔的紅蓮,所過之處溫暖如春,“哥,請你自由的歌唱。”......西方護法的那個凡世血腥而又真實,在那裏死了很多人,他們原本應該快樂的活下去,可是卻逃不過厄運。我總是在想,一切是不是因爲卡索?他的一意孤行。見到了淵祭,她說的話根本就是誑語。可是卡索卻相信了。我在想,難道釋只是人偶?是一把泥土麼?卡索是不是有些,絕情?可是他註定孤獨的等下去。從神山回來,原本守護在他身邊的人回到了自己的領域。直到,那幾個人的重生。剪瞳,離鏡,罹天燼。卡索居然可笑的把剪瞳和離鏡的身份認錯。竟然把離鏡認爲是犁落,她可是曾經爲她的王掌燈的小魚人嵐裳啊。呵。可是卡索永遠也都不能知道了。

讀書讀後感10

從報紙上介紹的新書單中發現了這本書,正是我現在需要的。因爲對於讀書,總是有些困惑,最大的困惑就是讀完了過不了多長時間,就已經完全不記得讀過些什麼。在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的節目中,看到董卿總能背出自己喜歡的片段,真是羨慕不已。所以認爲自己大概是不會讀書,買來這本書學習一下。

這是一本介紹如何讀書的書。前面四章分別介紹了做讀書的有心人、讀書的樂趣、讀書重在讀什麼、讀書與讀人,最後一章分享了6篇作者的讀書筆記。每章的每個小標題都舉了名家的片段作品作爲例證,很有說服力。

比如在“細讀的妙處”中,分析了汪曾祺寫的《鑑賞家》。名叫葉三的水果販子給大畫家送水果,看到剛畫好的紫藤,畫家讓他說說畫得怎麼樣。葉三說:畫得好,您畫的這幅紫藤裏有風,紫藤花是亂的。又一天,畫家畫了老鼠上燈臺,又問葉三怎麼樣,葉三說:您畫的這隻耗子是小耗子,您的這耗子尾巴繞在燈臺上好幾圈,說明它頑皮,老耗子哪兒有這勁頭,能夠爬上去就不錯了,早沒勁頭繞了。這就叫細。在閱讀中讀得仔細,會幫助我們在生活中觀察仔細;同樣,在生活中觀察得仔細,也會幫助我們在閱讀中讀得仔細。

好的作家就是不一樣,他們的感情就是細膩,能準確地表達,說出你說不出來的話,說到你的心裏去,描繪出一幅幅精彩的圖畫。在孩子寫作文時,我常常給他說,你腦子裏是不是有個畫面,你把它仔細地寫出來就行了,注重細節。

比如在“讀書需要想象”中,列舉了季羨林的《夾竹桃》。“夾竹桃的影子投到牆上,我幻想它是地圖,它就是地圖,這一堆影子是亞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間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幾隻小蟲子爬過,這就是遠渡重洋的海輪。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葕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現出個小池塘。夜蛾飛過映在牆上的影子就是游魚。”又舉了趙麗宏的《水跡的'故事》。下大雨房子漏水,於是“天花板上果然出現了許多奇形怪狀的水跡,我在這斑駁的色塊中發現了驚人的畫面。那是海里的一個荒島,島上有巨大的熱帶植物,還有赤身裸體的印第安人……

《魯濱遜漂流記》中那些使我感到神祕的‘土人’,此刻都出現在天花板上,栩栩如生地對我擠眉弄眼。在睡意朦朧中,我彷彿變成了流落孤島的魯濱遜。”讀書的時候,需要想象來幫助,想象會把生活和讀書聯繫起來,讓我們從中獲得在別處得不到的樂趣。

如果孩子喜歡讀這本書,一定能從中有些收穫。孩子正在記憶力最好的階段,也是讀書最好的階段,他們心思單純,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從好書中吸收營養,給人生以啓迪,能使他們的情感更豐富,對自己的認識更清楚。

可惜的是,我讀完了就又忘了。前幾天還有朋友說,讀書帶來的改變不是立竿見影,而是潛移默化,深入骨髓。記住的變成了知識,忘記的成爲了氣質。我的全都變成氣質了,哈哈。又有人說:“讀書不一定是爲了增長知識,更多的時候是爲了糾正我們的認知”,我很認同。

無論如何,我都會陪着孩子在讀書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而且,要遠離手機,紙質閱讀。

讀書讀後感11

讀罷季羨林先生的《讀書與做人》一書,感觸最深的是《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一文。季老先生從批評當代人歪曲的價值觀談起,通過對自己生活經歷的回顧,站在人類發展的高度給出了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的最終答案——對於“人類發展承上啓下、承前啓後的責任感”。讀罷此句,頓覺季老先生眼中的人生意義與價值與古人所講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有異曲同工之妙。

私以爲,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人生大抵可分爲三種:一是有開天闢地之遠見卓識,以思想改變人類發展軌跡;二是懷經國濟世之雄才偉略,以技術改變人類生活模式;三則憑庸常之才智,度庸常之歲月。人生際遇不同只是庸常程度的差異罷了。我們都希望自己是前兩者,憑藉一己之力,創造人類世界的鉅變,青史垂名。遺憾的是,我們中絕大多數是後者,困於世俗,疲於度日。

有人可能會說,既然如此人生何必認真?進而將及時行樂、玩世不恭的“享樂主義”奉爲人生真諦。這種人顯然只是看到了兼濟天下的難得,而未能看到獨善其身的可貴。人生而獨特,每個人都有着區別於他人的才能,也都有着異於他人的.缺點。這些才能與缺點在人生之初的一段時間內,由於認知能力的侷限無法被我們發現,甚至有些人終其一生都無法發現。

然而,正如蘇格拉底所言,我們與生俱來的使命就是自我認識,以及建立在其基礎之上的自我完善。對自我的不斷追尋、不斷完善就是生命意義的全部內容。經過不斷揚棄所塑造的嶄新自我,就是一個人獨特的生命符號。紀伯倫曾寫道,“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第一次,當它本可進取時,卻故作謙卑;第二次,當它在空虛時,用愛慾來填充; 第三次,在困難和容易之間,它選擇了容易; 第四次,它犯了錯,卻藉由別人也會犯錯來寬慰自己; 第五次,它自由軟弱,卻把它認爲是生命的堅韌; 第六次,當它鄙夷一張醜惡的嘴臉時,卻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第七次,它側身於生活的污泥中,雖不甘心,卻又畏首畏尾。”這一次次對靈魂的深刻拷問,是對自我追尋、自我揚棄最精彩的表述。

把自我發現作爲人生的終極意義,人生中所有看似平淡無奇的活動都可以統一於這個終極意義。人的自我發現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並且一定要通過大量的社會實踐才能實現。在工作中,我們能夠發現自己的優勢與短板,將提高效率和人類生活幸福度作爲自我提升的方向標;在家庭生活中,我們學習如何扮演好兄弟姐妹、丈夫妻子、兒女父母的角色,讓上輩人生活幸福、讓下代人素質提升;在朋友之交中,我們感受人與人之間最誠懇的情感互動、最真摯的人文關懷。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變得有意義,每一天都變得重要而特別。就像我現在寫這篇文章,簡單地書一書陋見,不求文筆暢達,但求自圓其說。即便如此,能夠有所感悟,無論正確與否,也算是人生的思考,也會成爲我獨特生命符號中或深或淺的一筆。

有人可能要問,“獨善其身”僅僅關注自我的認知與完善,是不是僅有燕雀之心而無鴻鵠之志,犯了個人主義的毛病。的確,獨善其身確是因能力所限,那些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就留給達者們去完成吧!然轉念一想,如果人個個都能做到獨善其身,人類的自覺性和自律性不就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人類文明豈不是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嗎?別忘了,一滴海水其實就是整片大海。我想,季老先生所言“人類發展承上啓下、承前啓後的責任感”大抵就是這個意思吧。

讀書讀後感12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愚以爲,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纔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爲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爲這對於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說,不啻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爲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

到底該怎樣讀書,武宏鈞在他的《教師讀書要有五心》一文中,給了我們很好的闡釋。 日記當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心爲之所動。讀書確實需要五心。首先要有向心,就是說讀書人讀書要有方向,有選擇。所以我現在的目標肯定是讀些教育方面的書,但其它書也得讀,只是重點問題而已。希望通過讀書,能促進教學。第二讀書要專心。專心是讀書的第一要務,朱熹認爲讀書要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實際上指的是專心。說到專心,我感覺到慚愧,因爲讀書常是進不了狀態,三心二意,似學非學,看完就忘記。這兩天讀書的狀態還不錯,能有一點思考、一點領悟,但還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的水平。

讀了這篇文章,才深刻體會到,讀書需要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遠離喧囂塵世,靜下心來,一心一意去讀書,才能達到更高境界。第三讀書要有疑心。讀書貴能疑,疑能得教益。就是說讀書最好是有疑問,因爲有了疑問就會得到益處或是好處。世界上有許多發明創造來源於“疑問”。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俐略的偉大成就,就是從敢於提出疑問開始的。所以我們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有自己的獨特的思索”,多疑多思多想,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把書上的內容內化成自己的知識。第四讀書要有恆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不斷讀書充電,是新時代教師職業賦予我們的責任與使命,我們教師能區別於其他行業的最重要的標誌,我們應該是一個讀書人,一個職業的讀書人。不過我真的懷疑自己能堅持多久來讀書,我想做好讀書計劃可能是恆心的起點。第五讀書要有慧心。一個人是否愛讀書,體現出他是否願意將自己的智慧發展到更高的水平。一個人只有熱愛讀書,他的經驗才能得到充分拓寬、智慧才能得到充分發展,並且能夠與時代發展、社會進步所同步。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爲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每位老師都想做個成功的老師,做個受人愛戴的老師。可是許多老師感慨,好教師不易做,其實,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是公正的,即便他們不說出來,但是他們也是心知肚明的。

幹哪一行也不容易,比起其他的行業,我們的付出所得的幸福感要多很多。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想做一個受人愛戴的教師狀元也不難,只要做到“五心”就可以了。

讀書讀後感13

暑假裏讀了一本書,書名是《傑出青少年的七個習慣》,正如一開始作者在書裏寫的那樣:”不知你是怎麼得到它的,是媽媽望子成龍給你買的,還是書名的誘惑讓你破費。不管是什麼原因,很高興它到了你手裏。”我獲得這本書完全是父母爲了培養我的品格而買的,先開始,我也只是象徵性的讀了那麼幾頁,不過漸漸的我被作者那略帶幽默的口吻而吸引住了。

作者肖恩的父親寫過《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這本書是寫給成年人的,肖恩爲了寫一本適合於青少年的書,而寫了《傑出青少年的七個習慣》這本書。寫這本書時雖然他已不和我們一樣是一個青少年了,但他卻真真實實地讓我們從書中瞭解到一個青少年要往傑出前進的方向,表現出與我們一樣的孩子的稚氣。

習慣不是造就你,就是毀掉你,這是肖恩所認爲的習慣的作用。沒錯,好習慣讓人受用一生,壞習慣讓人墮落,最後陷入死亡的沼澤,而青春期是培養習慣的最好時期,我們正處於青春期,這個人生的黃金時代。肖恩的這本書,就像是一份養料,給處在青春期的我們提供思想覺悟上的養分。

肖恩認爲傑出青少年所需要養成的第一個習慣是積極處世。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人生在世會遇到許多讓自己不開心、不順心的事情,就拿學生來說,考試的失利就會讓我心情變得糟糕,對待生活的態度會變得消極,從而學習成績下降的越來越快,這點我深有體會。但是如果我們一直沉浸在悲觀之中,抱怨自己丟失的那幾分,而浪費了大量的學習時間,那不就是因小失大了嗎,這不就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負責任嗎?還有一些同學,遇到學習上的挫折,竟然採取極端,輕易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這是一種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也是對家人的不負責任,要知道,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孩子比什麼都珍貴,這第一個習慣,我希望每個同學都能養成。

習慣二:先定目標後有行動。確認你的使命和生活目標。有很多人,當然這很多人當中也包括我,喜歡常立志,而不喜歡立長志,總想着自己要怎麼樣,卻從不付出行動,這對成長來說沒有好處。肖恩說青少年要有目標,學生的'目標是什麼?學習。這個回答並不完全對,對學生來說掌握知識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品質,所以學習知識、學習品質就構成了學生的目標。爲了這個目標,我們可以開始付出行動。

說到行動我們就不得不和第三、第四個好習慣聯繫起來了,那就是重要的事情要先做。排出優先順序,首先做最重要的事情。以及抱着人人都能成功的態度,對於自己定下的目標,我們可以分分類什麼事情重要,要早些做,哪些事情次要,我可以先把重要的事情解決後再做,這樣就會感覺到我們做事很有條理,重要的事情不會少,次要的事情也不會忘;其次,當我們面對他人能做成功而我們卻怎麼也成功不了的事情,不能失去信心,要相信別人會做,我也能,要有必勝的決心。肖恩在書中也指出了一些問題青少年的習慣,我仔細對比了一下,也有幾個在自己身上出現過,比如將所有問題都歸罪於老爸老媽,自己沒錯以及經常把自己累得筋疲力盡,學習效率卻沒多大提高。這些也都讓我有所思考,有時,我經常會因爲學習上的問題怪罪父母,把一些責任加到父母頭上,我覺得這是不對的,相信我會慢慢改正的。最後,我希望大家都能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培養自己的好習慣,完善自己,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加穩劍

讀書讀後感14

此書是法布爾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以及繁衍、鬥爭,然後以其觀察所詳細確切地記入的筆記,最後編寫成書。《昆蟲記》共有十大冊,每冊包含若干章,每章都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昆蟲記》這本書讓我十分着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瞭解了一些鮮爲人知的昆蟲常識和生活習性,種種奇妙的現象都展現我們眼前,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昆蟲世界的奇妙。

當我掩上書的最後一頁,法布爾細緻入微地觀察,不顧危險地捕捉,大膽的質疑精神、謹慎地實驗、勤勉的作風都深深地感動着我。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我做任何事情都只有三分鐘熱情,不肯刻苦鑽研,有時做事也是馬馬虎虎,很少做完再檢查。

記得有一次語文老師讓我們回家背課文。那天作業不多,但是我卻磨蹭了好長時間到啦8點鐘才寫完,我迷迷糊糊地收拾好書包,準備上牀睡覺,但是還沒上牀就被媽媽叫住:“語文課文要背誦,你背完啦嗎?”我心裏一緊張,支支吾吾的說:“背…背…背完啦。”媽媽好像看出我的心虛,又厲聲問一遍,我無言以對。在媽媽的嚴謹督促下,我睜開那已經要打架的眼皮,無力的背誦着課文,揹着揹着,就快要睡着啦。這是媽媽問我說:“背完啦?等會兒,我來檢查。”啊?我一聽要來檢查,連忙胡亂的看了幾遍,其實也沒看到什麼。一開始背誦,我就卡殼啦,連開頭都不知是什麼,這是媽媽提醒我纔開始背出來。到後來不是卡殼,就是背多字,而且還差點漏了一大段文字。到啦最後,媽媽再也忍受不了,讓我重新背熟啦再背。我可不願意,連忙說:“唉,差不多差不多,反正不都一樣。”現在讀了這本書,我開始向法布爾學習,有了認真嚴謹的想學習態度。遇到難題不再依賴父母了,會先自己思考一下解題方式,做不出來再請教老師同學,不再畏畏縮縮得怕別人笑話了,漸漸地我的學習的成績也進步了。成績進步了我對學習的積極性也大了,會很自覺地在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的情況下做適當的家庭作業。《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是一本開卷有益的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會成長的。

昆蟲記讀書卡讀後感想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爲學家,文學家。被世人稱爲“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

一天,我懷着興奮的心情讀法布爾所寫的一部名作——《昆蟲記》。法布爾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名著。《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蟋蟀……法布爾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其中,我明白了屎殼螂是辛勤的勞動者。原來我覺得這種昆蟲天天污穢之物打交道,想必也不是什麼好蟲子,自然不及螢火蟲那般可愛了。但是不要忘了,它爲什麼叫屎殼螂?就是因爲他無時無刻不在爲人們消耗着那些無盡的廢物。屎殼螂的工作是是比農民還要辛苦的,但是屎殼螂比農民還要負責。

我多麼渴望像法布爾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旅遊,去探索科學,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接着一個的奧祕,爲人類貢獻。然而同法布爾相比,我真感到羞愧萬分。法布爾能在困苦的環境下研究昆蟲,而我平時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幾遍做不出來,就不想動腦筋了。

讀書讀後感15

品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字裏行間感覺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細流,我順溪而下展現在我眼前的是無限廣闊、無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園。在這教育的伊甸園裏我看到了五個光芒閃耀的花環懸掛在高高的蘋果樹上,它們的名字叫作德、智、體、美、勞。我看到了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諧向上的愛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夢》一書的序言中,朱永新講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真實故事:一位叫布羅迪的英國退休教師,在佈滿塵埃的閣樓上整理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發黃了的舊練習冊。它們是他50年前31位孩子的習作,作文的題目是《未來我是———》。31個孩子有31個夢想,有想當總統的,有想當馴狗師的,有想當領航員的,有想當王妃的……

那位老師突發奇想: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他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啓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羅迪的手中,他們中有功成名就的學者、企業家、官員,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過去了,布羅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維的作文本。他寫在作文本上的夢想是當一名內閣大臣,他認爲,在英國曆史上還沒有盲人進入內閣的先例,他要創造歷史。正當布羅迪猜測着各種可能,滿懷遺憾地準備把作文本送進一傢俬人博物館時,他意外收到英國教育大臣的來信,信中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同時也感動萬分。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爲我保存着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因爲從那時起,我的夢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腦子裏,沒有一天放棄過。50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實現了當初的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戴維的行動使朱永新教授獲得啓迪: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

我感到很榮幸,因爲我拜讀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園裏屬於自己的那棵蘋果樹。因爲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權利和責任分享朱教授愛的教育、理想教育的夢想,並用它提醒和改寫自己從今往後的實踐和追求。因爲我也有一顆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跳躍的心。如果你要問我的夢想是什麼?那就是我願我的青春永駐蘋果樹下!

教書數年曾經黯然氣餒過,失意灰心過,作一名幼兒教師有什麼意義?要替一羣孩子梳小辮、擦屁股,穿衣、擦鼻涕,還要教他們知識技能、品德習慣、鍛鍊體能,既要接受家長苛刻的好壞評價,還有隨時接受幼兒園領導嚴格周密的檢查,而在外行人看來幹得再優秀也只不過是個高級保姆。

曾經有人問我:“你們幼兒園裏教師怎麼都這麼青春啊?那你們老了怎麼辦?也和孩子們一起蹦啊?跳啊?想想真滑稽。”我隨口反駁說:“年紀大了就當園長或者後勤領導唄!”其實細思量,哪個幼兒園需要那麼多園長,那麼多領導啊?我們老了怎麼辦?還能不能跳啊蹦的?或許很多幼兒教師曾和我一樣思附過這個問題:我們今天的絢麗到底能保持多久?我們的活潑,我們這份可引以自豪的特殊的童心童稚能保持多久?

標籤:讀後感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