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呼蘭河傳讀後感(實用)

觀後感5.33K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呼蘭河傳讀後感(實用)

呼蘭河傳讀後感1

已經很久沒有完整讀過一本書了,一本非功利性、純粹是爲了讀書而讀的書了。

越長大而離文學越發地遠,從前孩子式特有的好奇和打量世界的目光都快記不清、學不來了。

想到之前看《蘇菲的世界》,雖然只看了寥寥幾章,但是確實有一種仿若當頭一棒、大夢初醒了的被驚異了的感覺。它說,當我們逐漸長大,學會如何得體講話,如何成熟思考時,意味着我們早已習慣這個世界,也就意味着不再時刻好奇而把它當作理所當然了。用書裏的話說, a pity thing 。

當時讀完覺得似醍醐灌頂,但又有幾分落不着邊。現在看完《呼蘭河傳》,倒是有所感卻覺得難過。

書中關於植物的、氣象的.、細節性的物品等等的描述,要麼讓我覺得耳目一新,要麼讓我不知所云。因爲我早不用好奇的、細心的眼光觀察世界了。我不知道黃瓜如何長在蔓上,蔓又如何延伸,又各有什麼形態;我不會想到書裏描述的六月的黑天、七月的紅天,八月則空蕩蕩一片;原來下雨了會有煙冒出樹頂,冬天大地被凍裂了。

早遠離了真正的文學,那些描述、那些美的動人的話都看不見了。能造成美的修辭,我眼裏的樣子卻只能是幼稚的寫作方法,狹隘不堪。用那麼多的事物搭配上顏色,看到“黃金的太陽,雪白的月亮”都叫我覺得很好,只能讓我害怕驚懼。

方言是很有趣味的,也是不能摒棄了的。之前學古代漢語,就慶幸自己是個南方人,現在讀完呼蘭河,也更覺如此。方言是個多幽默、多親切,又多麼貼切的東西。

最後慨嘆一下蕭紅真的很厲害,過去看到這個名字只想到那些後人給加的名頭和風傳的情事,真正靜下來讀她之後,只覺得她是一本真該讀的書。

呼蘭河傳讀後感2

開學初,我利用學生課餘活動時間閱讀了關於蕭紅寫的《呼蘭河傳》。它的內容進行豐富,引人入勝。令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幾個小故事。

當時豆腐是一種奢侈品,如果你能在晚餐時吃一塊豆腐,它是非常美麗的。 一些買不起豆腐的窮人,他們孩子的夢想是開一家豆腐店,甚至一個寧願破產也不願買豆腐的人。 這表達了窮人的困境,他們的生活就是這樣,節儉,連一塊豆腐都買不起。

在舊社會的婦女的生活,可以說是非常可悲的。在寺廟,其中老爺廟人都很虔誠,但在娘娘廟,不尊重娘娘,爲了人們討論她唯一的孩子,討論太陽只有一點點的祈禱和禮拜。這也反映了女人是多麼的不值一提。

書中還談到了寫一個小團圓妻子的故事。她本來是好的',但被折磨,毆打罵,虐待,她的心臟其實很委屈。她想回家,她說這是鬼驅魔的身體,而不是什麼偏方,最終被推到了熱水“洗澡”,或精神已經被折磨致死。筆者小女兒團圓的事情,以反映女人的不幸的命運在黑暗,落後,愚昧的社會生活。

讀完這本書,我感觸很深。這三個小故事發展只是通過書中的一個小縮影,但表達了這位女作者認爲對於中國舊社會的愚昧、落後、黑暗的不滿和憤怒。蕭紅是當時經濟社會中難的一見的女性精英,但很多企業女性工作生活方式非常艱難。新舊對比,社會不斷進步了,生活環境條件可以大大提高改善,女孩子們也不受歧視了。我們要珍惜這個美好未來生活,女孩子們要自強,讓自己學習變得更強大。

呼蘭河傳讀後感3

寒假期間,我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一開始,我只是粗略的讀了一遍,感覺跟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簡直是天壤之別,令我難以想象。慢慢的,我被她的故事吸引着,感動着,憤慨着,我又回過頭來仔細的品讀起來。

呼蘭河讓我感到溫暖而冷淡:比如這個街中大坑,車伕和馬陷了進去,有一種穿長袍短褂的,在那裏喝彩,幫助車伕的人,全是平民百姓。生活是需要溫暖的,人與人之間是需要互幫互助的,這樣,纔會讓生活更美好;而我與老祖父這篇文章,講述着祖孫深情,只有祖父喜歡“我”,祖母不喜歡“我”還用刺扎“我”的手。“我”在祖父的關愛下,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爲“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小團圓媳婦。十二歲的'她花一般的年紀,原本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卻成了胡家的童養媳,在照“規矩”被婆婆“調教”之後,日漸病倒。他們無視她爲什麼會病倒?是什麼致使她成爲了一個“黃瘦的病人”?此時最愚蠢的是病倒了不選擇去看醫生,而選擇了“跳大神”。

當衆強行脫光了小團圓媳婦的衣服,推到大缸裏用熱水,是滾燙的熱水,往她的頭上澆,到最後,頭髮都燙掉了,還說她是妖怪。含苞待放的花朵就這樣凋零了。我們想想看,別說是生病的人,就算是健康的人受這種折磨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呢?更讓我氣憤的是,她死後,她的家人並沒有因此而難過,還覺得花了那麼多的錢,虧本了。想想我們同她一樣的年紀,享受着父母百般寵愛,無憂無慮如小公主般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啊!

《呼蘭河傳》讀完了,這個暑假中,聽着蕭紅講述着呼蘭河的故事,儘管憂鬱,但依然美麗動人。

呼蘭河傳讀後感4

今天,我認真閱讀了《呼蘭河傳》第五章的內容,感覺作者是用灰暗色爲背景來描繪這一章的主要人物---小團圓媳婦。

本章主要講述了原本天真活潑的小團圓媳婦兒,12歲嫁到胡家後,一直被婆婆指責、打罵,甚至用烙紅的烙鐵烙腳心。最終小團圓媳婦在婆婆的折磨中死去了。在我看來,那時的他還是和我同齡的一個孩子呀!

小團圓媳婦是十分無辜的。有人說她太大方了,不像一個團圓媳婦兒,還有人說她一點兒也不懂得害羞。可是我認爲小團圓媳婦做人處事很大方,並沒有錯呀!從中我能體會到,婆婆和她的鄰居都十分討厭和瞧不起小團圓媳婦,才故意指責和譴責她。呼蘭河城裏的人都十分迷信,小團圓媳婦兒病了,她的`婆婆請來了大神治病。大神說,用滾開的熱水泡澡,才能治好她的病,婆婆便真的這麼做了。讀到這裏我很氣憤!因爲婆婆迷信,就讓人在滾熱的水裏洗澡,這誰受得了呀!這也太殘忍了吧!我十分同情和憐憫她。由此可見,當時人們多麼愚昧無知、多麼迷信,不懂得科學,導致他們不能辨認是非。過了幾天,小團媳婦兒就死了,他是活活被婆婆給折磨死的!

小團圓媳婦的生活多麼悽慘和可憐呀!她那麼年輕,今後的日子還很長很長,怎麼就這樣消失了?這就是舊社會婦女的真實生活。被壓迫、被奴役,小團媳婦兒就是那時婦女們悽慘的一個縮影。現在的我們生活多麼美好幸福,我們要珍惜當下,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破除迷信、崇尚科學、對人友善。

呼蘭河傳讀後感5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呼蘭河的人們所產生的不幸與其說是封建社會壓迫的苦果,不如說是其思想的愚昧所帶來的惡果。比如團圓媳婦家的杯具,爲什麼人會死,怕真不是婆婆人惡毒,而是千百年根深蒂固的觀念一代一代地流傳下來,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一種共同的頑固的價值觀,他們所有的親友鄰人都覺得團圓媳婦的行爲舉止不對,想把它矯正過來,最終共同活活把團圓媳婦折磨死了。

這難道也是階級壓迫嗎,我看未必,這種愚昧的.思想歸根結底來源於不高的生產力和千百年的禮貌傳承,來自於社會現實。撼山易,憾人心難,這隔了幾層的我們看來,這是愚昧而不可理解的,而在當時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看來,那恐怕是再正常但是的。

所以,個人覺得,蕭紅的個人杯具怕也多多少少來源於那裏,對於一個人來說,如果自己的思想觀念超前於自己所處於的時代,那絕對是一個杯具,如果做不到糊塗一點,那麼人生註定是要坎坷的。因爲對於作爲一種社會動物的人類來說,如果做到了“衆人皆醉我獨醒,衆人皆濁我獨請”,那絕對是不容於人,不容於社會的,輕則受到排斥,重則有可能像西方衆多中古世紀的科學家那樣,丟掉性命。也許,就算不被社會清算掉,自己也可能受不了這個荒謬而不可理喻的社會,以自殺爲結局。也許,那麼多傑出人物走上這條路,也是有這個原因在的吧。

所以說難得糊塗,也難怪蘇軾洗兒戲作,“世人養子望聰明”“我願生兒愚且魯”,世人大多是有排他性的,如果一個人的思想行爲與大衆不同,大多是要以杯具收場的。

呼蘭河傳讀後感6

拿起《呼蘭河傳》,美麗的插圖將我深深吸引了,打開,我彷彿走進了蕭紅的童年。

――題記

大作家,應該都是幸福的吧!我帶着這個想法,走進了蕭紅的童年。

我向大街上走去,呼蘭河這個小城,可真熱鬧啊!街上做買賣的'吆喝聲,孩童的歡笑聲,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圖――然而,一陣哭泣聲打破了這和諧的風景。一個小孩玩着玩着掉進了大坑裏!這大坑極其危險,掉進去了很難上來,越掙扎越深陷,一個好心人連忙將小孩子拉了上來,而一些過路人只是回頭看了一眼,又轉了回去,一切好像沒有發生過。這要是現在,一定有一羣人幫忙,或是早就將這個坑填了,枉絕悲劇的發生。由此看來,呼蘭河的人們,似乎不太願意參與別人的事,似乎都很冷漠。

走着走着,到了“祖父的園子”,我左看看右瞧瞧,園子裏的一切果真那麼自由:白蝴蝶、黃蝴蝶在空中嬉戲,玩累了便在隨處可見的小野花上小憩一會;倭瓜和黃瓜想開花就開花,想結果就結果,不開花不結果也沒關係;小蕭紅可以看着祖父種菜,也可以拿個黃瓜啃,可以朝天澆水,也可以躺在草地上享受這短暫而美好的自由……

在呼蘭河這小城中,我看到了人們的冷漠,命運的不公,同樣也看到了蕭紅幸福的童年。書中寫盡了她對家鄉的回憶,對童年的挽留,儘管她不知道最後祖父的園子怎麼樣了,左鄰右舍還在幹什麼,火燒雲是否會一會兒變出馬來,一會兒變出狗來……

呼蘭河傳讀後感7

近日,我讀了蕭紅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三章。

文中主要講了“我”和祖父在花園裏的快樂生活。“我”在園子裏每天跟着祖父,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後面把那下了種的土窩溜平,其實,哪裏會溜得準,只不過是東一腳,西一腳的瞎鬧。有時不但沒有把菜種蓋上反而把它踢飛了。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爲“我”太小拿不動鋤頭,所以祖父就把鋤頭杆拔下來,讓“我”拿着鋤頭的“頭”來鏟。“我”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韭菜當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當作穀穗留着。

讀着讀着,不禁讓我想起了我和奶奶在院子裏種菜的情景:記得在我8歲那年,那天是個星期天,我在奶奶家裏看電視,奶奶怕我把眼睛看壞了,就說讓我和她一起去種菜。我和奶奶來到院子裏,奶奶拿出菜種和工具,和我說:“奶奶給你一個任務,就是把奶奶下了種的土窩,你給溜平,好嗎?”我高興地答應了,奶奶下種,我給溜土,配合的非常默契,種完種後,奶奶又讓我給地澆水,而我卻拿着水管到處亂晃,邊晃邊喊:下雨囉!下雨囉!簡直開心極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不僅領悟到了作者自由、快樂的'童年生活,也讓我回想起自己的許多童年趣事,更讓我體會到了生活給我們帶來的樂趣。我以後也一定要少接觸電子產品,多走出家門,去體驗生活之美。

呼蘭河傳讀後感8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百感交集,心裏久久不能平靜,真爲被殘忍的宗法社會折磨死的人們而感到憤憤不平!

20世紀20年代,中國東北呼蘭河畔一個小縣城裏的故事。生活猶如河水一樣平靜地流淌,可是宗法社會本質是殘忍的。這不,書中的老胡家小團圓媳婦被愚昧的人們折磨死了。當然不止小團圓媳婦,還有王大姐,也在愚昧的冷眼中難免一死。這大約又是宗法社會的波瀾吧。書中還記敘了馮歪嘴子的一些生活經歷,使我悟出了平靜是堅韌的生活。作者的童年是寂寞的,並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卻讓作者難以忘懷。是呀,童年的完美時光誰能忘卻得了呢?它是我們成長的背影,我們應當牢記這些童年的完美時光。不知不覺,我陷入了沉思……

在記憶的心扉中,童年時代的生活好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在我很小的時候,十分地歡樂。在春天,我能夠無憂無慮地在公園裏玩耍;在夏天,我能夠在樹下歡樂地乘涼;在秋天,我能夠在田地裏自由自在地嬉戲;在冬天,我能夠盡情地打雪仗、堆雪人。確實,童年生活十分的無拘無束、歡樂。可是,作者的童年是寂寞的`,並且那時的宗法社會是殘酷的,爲此許多人被折磨死了,這是多麼不公平!

此刻,我們的童年時代是幸福的。童年是一本好書,你要去閱讀,去發現,這樣,你就會發現童年的無窮樂趣。

呼蘭河傳讀後感9

今天我抱着一種。平靜心情讀完了《呼蘭河傳》。

作者寫呼蘭河轉的時候,寫出了那種自己家鄉很貧困,荒涼的那種場景。

本書中的主要神物有三位,分別是作者的祖父,團圓媳婦和馮歪嘴子。

首先要說要主人物是祖父,祖父給了作者最溫暖的回憶。這是因爲祖父有孩子一般的天真爛漫,也有老人的寬厚溫暖。她陪着幼年的作者在後花園裏玩耍,做一些大人看似無聊,孩子卻覺得有趣的遊戲。祖父不管家事,整天閒散着。

隨後要講的主要人物是團圓媳婦兒,團圓媳婦兒是一個命運悲慘的女孩,由於貧窮,12歲就到一戶人家當童養媳。原本開朗天真的女孩在婆家人的折磨下,在迷信思想到了折磨下,在人們冷漠的目光中走完了短暫的一生。

然後要講的主要人物是馮歪嘴子,馮歪嘴子是一個賣豆腐的窮人,因爲貧窮娶不上媳婦。後來和大院裏的王大姐生下兩個孩子,因爲沒有辦正式的婚姻手續,受盡了人們的嘲笑。妻子在困苦中離世,他只好艱難地撫養兩個孩子,但不論生活多麼窮苦,他都沒有放棄希望。

在《呼蘭河傳》中,蕭紅把童年時代無意識的回憶像穿珍珠一樣穿在一起,掛在讀者眼前。書寫着他對幼時溫暖的`回憶,慰藉自己孤獨悲苦的心靈。同時,作品又表達了對當時國民盲目愚昧,麻木等劣根性的憂憤和悲憫。

在短短八年的創作

生涯中,作者蕭紅給了幾乎60萬字的文學財富,但他死後,留給後人的是一副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委婉的歌謠,一篇敘述詩。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假期,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開始時,我讀了這本書覺得它只是在很直接地描述着蕭紅她家鄉的點點滴滴,甚至有時還會有些瑣碎,而等我再認真地讀時,才感覺到它的特別之處。

跟隨蕭紅的身影,我彷彿走進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東北一個小城--呼蘭河。那裏的街道是黑色的,那裏的人生也是黑色的,整個小城都沒有半點色彩……那裏的人爲了活着而活着。

那裏的節日在我看來是十分新鮮的,更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封建習俗,也是可笑,居然從來沒有人要去改變。在封建思想,封建禮數下,人們自以爲做出了很多的“善事”,其實事實上是極其殘酷的事情,其中令我最深刻的就是小團圓媳婦的悲慘遭遇。十二歲的她本來應該是健康活潑、無憂無慮的,而她卻過早地被賣作了童養媳。失去家人的呵護與疼愛已經足夠可憐了,可做了團圓媳婦的她還要拼命的幹活,忍受婆家無端地打罵,甚至以“治病”爲由接受慘不忍睹的`折磨,最終慘死……難道這一切就只是因爲她的婆婆的愚昧嗎?這其實是整個呼蘭河的問題。我想,扼殺了她的就是所有呼蘭河人這種消極愚昧和麻木無知的生存態度吧!

可怕的封建迷信,可怕的麻木不仁,可怕的順其自然,可怕的不反抗。這就是作者蕭紅給我們敲響的警鐘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呼蘭河傳》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和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的大致內容相差不多,都是圍繞作者童年生活爲線索的,把自己童年所經歷的事情或所見所聞串聯起來,揭示了在當時的大時代背景下的人情百態與社會風貌。

在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不是頑皮天真的`作者,而是那個可憐的團圓媳婦。團圓媳婦十二歲,有一頭又黑又長的頭髮,她臉長得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健康,大方,愛笑,這些在當今社會都是優點,但在呼蘭河,小團圓媳婦在廣大婦女中是格格不入的。就是因爲這樣,安然媳婦被婆婆毆打,婆婆嘴上說是要給他一個下馬威,卻不分晝夜的打,凡是遇到一點兒不順心的事也會找她出氣。最終,小團圓媳婦被打出了病,老胡家上上下下用各種迷信的方法爲她治病。甚至有人把他扔進開水中洗澡,說是可以驅邪。但,凡是個人肯定都受不了,小團圓媳婦也是一樣。她下一次水就昏一次,來來回回下了三次缸。小團圓媳婦渾身像火炭那般熱。就這樣,不知過了多少天,小團圓媳婦死了。小團圓媳婦的婆婆是粗暴無知的,看客和江湖術士的騙局,親手把一個健康的女孩兒送進了墳墓。

在社會人的眼中,所有的一切都沒有大神的眷顧可貴。他們迷信,明明去看看醫生就能解決的事,卻因爲他們的無知,把好好的人推向無底深淵。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深深的感受了呼蘭河的民族風情,以及人們對鬼神的無比敬仰之情。在我看來,他們的想法是古板的,同樣也是不正確的。現代社會與以往不同的是--法律。因爲有了法律的存在,現代社會才變得井然有序。而舊社會時期,人們往往以利益爲重,不念情義。在現在看來,人類最珍貴和最應該擁有的品格是--捨己爲人。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是著名文學家矛盾先生的評價。作者蕭紅在文中批評了人們封建傳統的這種思想。雖然沒有在文中直白的說出來,但作者卻側面諷刺了故鄉人的愚昧和保守性格。文中作者蕭紅以孩童的形式向人們詮釋了她的`童年,一個既有歡樂又有悲傷的童年。

文中主要寫了祖父以及有二伯和團圓媳婦等等人物。作者以孩童的視角講述了我和祖父之間的歡樂生活,祖父對我的好與父親的冷淡和母親的惡言惡色進行了比較,更是突出了父母對我的冷漠與不重視。

別人家的孩子都被父母當成掌上明珠,與別人家相比,蕭紅從小在父母那兒受到的僅有冷漠與惡言惡色,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愛,而她也只能在祖父那兒得到愛與自由。後花園就是我和祖父的小天地,有在那兒,蕭紅才能得到無限的歡樂和自由以及滿足。祖父對我的寬容,以及和我玩耍,一齊背唐詩等等事情,都體現出祖父對我的慈愛與溫情。

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慈愛和藹的祖父,作者蕭紅對祖父有着濃厚的感情,她筆下的祖父寫的活靈活現好像就在身邊一般。

文中還寫了一個主要人物:小團圓媳婦。這篇文章主要是謝一個生龍活虎的少女被一羣封建思想們活活致死的故事。文中作者還是用孩童的視角來講述這個故事的,同時也體現出來人們的愚昧無知和殘忍。最終小團圓媳婦死了,有二伯和廚子卻還是歡天喜地的樣貌,沒有悲傷的神情。這也能夠體現出人們封建思想之深厚。

《呼蘭河傳》這本書體現了蕭紅對故鄉·童年·祖父的懷念。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窗外幾束陽光從窗簾的細縫裏射進來,在夕陽的照射下,書櫃彷彿鑲上了一層金邊,格外吸引人。我悄悄地打開書櫃,挑出了《呼蘭河傳》,在陽光的沐浴下心無旁騖地讀起來了。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爲悲慘又富有傳奇色彩的蕭紅。正因爲她那寂寞獨特的童年生活纔給了她靈感,她創造了一個個色彩鮮明的人物:頑強的馮歪嘴子,可憐的團圓媳婦,慈祥善良的祖父……每一個人的身上都帶着那個年代的印記,帶着呼蘭河的鄉土氣息。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團圓媳婦。她是個十二歲的小姑娘,成天樂呵呵的,可胡家想給她一個下馬威,總是無端打罵她。團圓媳婦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聽了跳大神的人的話,決定給團圓媳婦“治病”,燒柴架鍋,讓她脫光了衣服,在鍋裏“煮”,她最後痛苦地死去。我看到這裏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真想衝進去跟他們說明真相,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愚蠢無知。我對團圓媳婦的不幸遭遇而感到同情、憐惜,爲她叫屈。同時我體會到了舊社會愚昧、無知的恐怖,真是吃人的'社會呀!作爲女孩子,我很幸運生活在這個新時代,生活幸福,人人平等。

我讀這本書不像讀其他書那樣輕鬆愉悅,心情非常沉重,我見證了人物悲慘的命運,也感受到了蕭紅童年的寂寞、呆板。“以上我所寫的並沒有什麼優美的故事,只因爲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裏。”蕭紅如是說。可見,《呼蘭河傳》是她心靈的家園,精神的故鄉和靈魂的安生之處。

合上這本書,我回憶着,我感受到了蕭紅濃濃的悲情愁緒……這種愁緒像有魔力,它抓着我的心,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也許這就是這部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呼蘭河傳》是蕭紅所著的一本長篇小說,小說中具有詩化的語言。我們可以說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更是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中的人是寂寞的,生活是單調的。一些文章的開頭,往往提到“荒涼”二字——“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我家是荒涼的`”。的確,一個小女孩的生活十分單調。有人說:“如果童年是一杯茶,那它定是一杯回味無窮的上等白茶;如果童年是一幅畫,那它定是一幅美妙絕倫的風景畫;如果童年是一朵花,那它定是一朵美麗而驕豔的玫瑰。童年是每個人心中最美的部分。”

不錯,童年令人難忘,即使想忘記,卻又捨不得。蕭紅的童年卻有些與衆不同,在她天真爛漫的背後,隱隱地透露着一種寂寞。祖父是她童年唯一的玩伴。她的母親在她八歲時去世;父親對她十分冷淡;祖母對她毒惡;只有祖父,對她無限喜愛。因此,作者描寫童年一部分中,第一句話便是“呼蘭河這小城裏邊住着我的祖父。”

作者跟祖父在一起玩時,十分快樂。比如祖父發現作者鏟的地留了一片狗尾草,祖父便問,作者則說是穀子,還拿來一個真的穀子,祖父被逗笑了。

作者卻只有兩個地方玩,園子和儲藏室。園子裏每年該種什麼,就種什麼,儲藏室裏翻來覆去也只有那麼幾樣。有時,祖父有事,也就沒人陪作者一起玩了。

然而作者認爲一切都是自由的——花園裏植物是自由的,動物是自由的,自己也是自由的。我喜歡《呼蘭河傳》,寂寞是它的基調,然而《呼蘭河傳》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並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語言藝術美!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這周我讀《呼蘭河傳》這本書,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蕭紅在祖父園子裏的生活。

這一段中記錄了蕭紅和祖父的許多趣事。她和祖父一起種菜,一起澆水,一起抓蝦,一起吃水果,一起玩藏帽子游戲。雖然她生活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但是她有一個好祖父,一個大園子,一段美好的童年生活。這一章字裏行間流露出她對祖父的懷戀與對美好童年性生活的回憶。

蕭租父的`園子讓我聯想到了爺爺奶奶的菜園,那兒也有我的許多童年記憶。爺爺奶奶有幾塊很大的菜地,菜地裏種滿紅薯、花生、香菜、玉米、番茄、茄子、辣椒…它們各個長勢驚人,每次回老家都可以看見幾種長得又大又肥的菜。冬瓜像個穿了綠衣的大胖孩子,在田裏呼呼大睡;留着長鬍子的玉米見太陽出來了,咧開大嘴笑了,露出滿嘴大金牙;水淋淋的番茄、茄子像一顆顆大寶石,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七彩的光。我像蕭紅一樣在菜地快樂地玩耍。夏天,我把乾草一掀,綠的、褐色的螞蚱像一架架小飛機“呼”的一下起飛了。冬天,我在大棚裏幫爺爺奶奶種黃瓜,我把黃瓜苗從小盒子裏一個個轉移到小塊土坑中再蓋上土。秋天,我爬上樹幹,把一個個碩大的果子摘下來。

《呼蘭河傳》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對自由生活的嚮往,還感受到了蕭紅對祖父的懷戀。是呀,我也一樣嚮往田間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

標籤:讀後感 呼蘭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