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哈佛家訓》有感15篇(精選)

觀後感2.38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哈佛家訓》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哈佛家訓》有感15篇(精選)

讀《哈佛家訓》有感1

哈佛大學創辦於1636年,至今已經走過了300多年的歷程,哈佛大學是美國最早的私立大學之一,是世界十大學府之一。歷經幾百年滄桑,哈佛大學依舊煥發着青春與活力,成爲世界各國莘莘學子心中不變的神聖殿堂。

哈佛大學先後培養了7位總統,3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數以百計的世界級財富精英及享譽全球的科學家、學者。它的輝煌成就使其當之無愧地成爲大學教育的巔峯和榮耀的象徵。毋庸置疑,哈佛學子的成功,正是哈佛育人理念的巨大成功。

“大學的榮譽,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於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質量”,這是哈佛大學第23任校長科南特對哈佛大學辦學方針的總結。哈佛校訓中說,與柏拉圖爲友,與亞里士多德爲友,更要與真理爲友。正是基於此,哈佛十分重視獨立思想和創新精神,將其視爲發展的根基。把哈佛理念融入到個人和醫院,把眼光放得更長遠,重視其質量,不斷創新,發展獨特優勢,重視人才培育,從思想上得到一個更高層次的提升,從而提升自我形象,醫院形象。

讀哈佛家訓後對於我個人來說受益匪淺,哈佛之所以能享譽全球,正是它重視每個學子的思想和人的質量。根據個人優勢,/文祕站-您的專屬祕書,中國最強免費!/發揮潛能。從自身做起,從思想上提升,不斷地學習與創新,做一個積極向上,能爲醫院發展做出貢獻的人。走進哈佛,在閱讀中感受成長的力量。走進哈佛,在思索中獲取人生的智慧。

讀《哈佛家訓》有感2

寒假裏,老師推薦我們讀美國威廉、貝納德寫的《哈佛家訓》這本書。這本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生動有趣,寓意深刻,這種教育故事對我們的心靈有很好的感化作用。

例《被拆兩次的亭子》這個故事,墨西哥總統福克斯的父親是一個小農場的場主。有一天,父親覺得園中的那座亭子已經太舊了,就安排工人準備將它拆掉。福克斯對怎樣拆除亭子很感興趣,父親答應等他從寄宿學校放假回來再把這座亭子拆除。可是他走後,父親讓工人們很快把亭子拆掉了。等福克斯放假回來,發現亭子已經不見了,整天悶悶不樂。父親驚異地看着兒子,知道自己做錯了,爲了兌現諾言,父親重新找來工人,讓他們按照舊亭子的樣子再原來的地方造一座亭子,亭子造好後,父親找來福克斯,當着他的面把亭子又拆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將一座亭子拆掉兩次,絕不僅僅是爲了滿足一個孩子的願望,在院子裏重新拆掉一座亭子,就在孩子心裏重新建起了一座亭子,這座亭子就是一個信念?——誠信的信念。誠信應該築入每個人的心裏,因爲它是我們做人的根本。

《當一塊石頭有了願望》這個故事,講的是鄉村郵遞員希瓦勒被一塊石頭絆倒以後,就萌生出一個念頭,如果用這些美麗的石頭建造一座城堡,那是多麼美妙啊!爲了實現這個夢想,希瓦勒在發後的二十年裏,他沒過上一天安閒的日子,白天他是一個郵差

和運輸石頭的'苦力,晚上他又是一個建築師,他按照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來構築自己的城堡。終於有一天,希瓦勒用了二十年的時間,憑着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建成了他的夢想城堡。現在這座城堡已成爲法國著名的風景旅遊點,它的名字叫“郵遞員希瓦勒之理想宮”。當一塊石頭有了夢想,它垂涎三尺不再是石頭,也不再靜臥在泥土之中,因爲,有夢想就會有奇蹟。

這本書以品性、夢想、真愛、成功、思維、心理、智慧、創意、勇氣和覺悟十個章節輯錄了一百多個生活中的小故事。每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個名人成功的艱辛與困難,具有豐富的教育意義,給我們思維以啓迪,引導我們對人生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同時這些故事爲我們帶來生命的祝福,帶來陽光和水,帶來像彩虹一樣燦爛的未來。

讀《哈佛家訓》有感3

《哈佛家訓》這是領導給我看的一本書,這是一本教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開始我還很奇怪,這是家長看的,給我看幹嘛。可是當我一頁一則一章看過後我才明白了領導的心意,這本書講了品性、夢想、真愛、成功、思維、心理、智慧、創意還有勇氣和覺悟。書中的主人公因爲一個小小的事件,一句話從平庸到非凡,從失敗走向成功。

讀完這本書後我的感觸也很深,像《被拆掉兩次的亭子》中的父親將亭子拆建兩次,絕不僅僅爲了滿足一個孩子的願望,更是爲了滿足一個成人自我完善的道德要求,就像我們一樣在社會生活中失信念增大交際成本,會使許多簡單的事變得艱難甚至不可能,所以一個希望得到社會尊重和支持的人是不願意犧牲誠信原則的,在和客戶講時只講有活動,不講還沒有申請下來的活動和政策。

還有一篇《永遠都坐前排》,坐前排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在這個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並不少,而真正能夠坐在前排的人總是不多,許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因爲他們根本就不敢坐在前排。一位哲人說過,無論做什麼事情,你的心態決定你的高度。坐前排,不僅可以激發追求成功的願望,更重要的是它還可以培養一個人追求成功的勇氣和信心。像我們開會時一樣,坐前排可以聽得清楚,好交流,還可以告誡自己要認真。

還有很多,比如《今天只有一名顧客》、《百萬富翁17歲》等等,讀了這本書我也深深的被這本書所感動,它不僅僅是一個個的故事,也是一個個的哲理,告訴我想要改變一件事,就要先改變自己。只有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長。不是停留在嘴上,而是真正付諸於行動,做一個言行一致的人,做一個虛心進取的人。我的每一天已經開始改變……

讀《哈佛家訓》有感4

同學們,你們的人生精彩嗎?你們的人生有意義嗎?你們的人生是否光彩耀人?每個人的人生都與衆不同!正在這不同的人生,需要有哲理伴隨。使我們的人生便變得完美、充實!我推薦大家讀一讀這本書《哈佛家訓 》

《哈佛家訓 》可以使我們對生活進行多角度的思考。還可以點燃我們青少年智慧的火花。這本書的每一篇都是引人入勝的,當你用心享受完一變後,你將會感到自己的人生出現了另一片天空!從一滴水看見大海,由一縷陽光洞見整個宇宙!

讓我受感最深的.有好多好多,數不勝數。《芬克斯酒巴的原則》、《邦迪的請求》、《名著從一頁紙開始》……

我被這裏的每一個故事感動了。裏面有一篇,讓我感到愛是生存的條件。《邦迪的請求》。有一個男孩叫邦迪,他拿着一美元,爲自己的叔叔購買上帝,使叔叔康復。當他走到第29家時,天已經黑了。一位老人接待了他。老人爲了不讓孩子傷心,把一種叫“上帝之吻”牌的飲料給了他。邦迪拿到後興高采烈。老人被他濃濃的愛感動了。花重金請了專家組成的醫療小隊來爲男孩的叔叔診治。還把錢付清了。

當我用心靈享受完了一便後,明白了愛是一杯美酒,雖然入口時有點苦澀,但能滋潤筋骨。愛無處不在!

人生因爲哲理伴隨,才變得精彩,變得充滿意義,變得光彩耀人。

讀《哈佛家訓》有感5

不知道也不記得女兒什麼時候買的這本《哈佛家訓》,無意間收拾的時候看到的。我被裏面的一條條家訓,一個個故事所吸引。

印象最深的是《籬笆上的鐵釘》講的是,有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他的爸爸給了他一袋釘子,告訴他,每次發脾氣或者給別人吵架以後,就在院子的籬笆上釘一根釘子。第一天,男孩釘了37個釘子。以後的日子裏,他慢慢學着控制自己的脾氣,每天的釘子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實際上比釘釘子要容易得多。終於有一天,一根釘子都沒有釘,他高興的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爸爸說:“從今以後,如果你一天都沒有發脾氣,就可以從籬笆上拔掉一根釘子。”日子一天天過去,最後,籬笆上的釘子被全部拔光了。爸爸帶他來到籬笆邊,對他說:“兒子,你做的很好,可是,看看籬笆上的釘孔吧,這些洞永遠也不可能恢復原來的.樣子了。就像你和一個人吵架,說了些難聽的話,你就會在他心裏留下一個傷口,像這個釘子洞一樣。”是啊!我們每個人都能控制好的自己脾氣嗎?那一個個釘孔就像一把刀子插在身體裏,再拔出來,傷口就難以癒合了。無論你怎麼道歉,傷口總是在那兒。

我的心在顫抖,我們給家人和孩子又釘了多少釘孔呢?壞脾氣真是一柄雙刃劍,它在傷害別人的時候,同時也在傷害了自己。

讀《哈佛家訓》有感6

這個寒假,我讀了《哈佛家訓》這本書。裏面有一個個小故事,令我受益匪淺。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一篇《五分鐘造就一生》的小故事。

卡爾·華爾德是愛爾斯金的鋼琴老師。有一次,他問他的學生:“你每天練習多長時間鋼琴?”學生答道:“3或4小時。”“每次練習隔的時間都很長,對嗎?”“對,差不多每次一個小時,至少半個小時。”老師卻否定了學生的做法:“不,不要這樣。以後,你不會有那麼多時間,一有空就練習,哪怕幾分鐘。”於是,愛爾斯金就採取了老師的方法。收穫了許多豐碩的成果。

時間像海灘上的沙粒,要一點一點抓取。累計很多時我們才能知道它的分量。現在,有很多人以“沒時間”爲藉口,偷懶。其實,時間是擠出來的。每個人擁有的時間是一樣的,但做的事情卻是不一樣的。上學前,晚飯後,我們都會有一些“無所事事”的時間。其實,我們可以用這些時間幹很多事情。假如,我們每天浪費10分鐘,那一週就要浪費70分鐘,一個月就要浪費280分鐘,一年就要浪費3650分鐘。但是,假如我們都能每天抽出時間讀十分鐘書,一年就可以讀3650分鐘書,一生呢?每一個一分鐘很渺小,但你把每個一分鐘累積起來就很龐大。

有一次,我抱怨爸爸給我安排的事情太多,沒有時間看自己喜歡的書。開始,爸爸向我表示了歉意,接着,他沉默了。過了好一陣子,他把我叫過來說:“龍兒,對不起。我承認,爸爸忽略了你的閱讀,但是,時間掌握在自己手上。你有時會浪費掉許多時間,你可能覺得無所謂,但你知不知道,利用這些時間,哪怕是十分鐘,你可以讀書或幹別的有意義的事請。我會每天給你讀書的.時間,但你要知道,時間是擠出來的,就像哈佛家訓裏說的那樣。我還希望你能好好利用時間。”聽完了這段話,我不禁愧疚地低下了頭:我有時,也會磨蹭,浪費時間。不去讀書,而去幹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卻埋怨別人,其實,責任在我自己。

當“沒有時間”成爲你無所作爲的藉口時,平庸就會伴隨我們一生。如果我們總想用一塊完整的時間來做一件事,那我們可能永遠一事無成。我們不要小看一分鐘,更不要浪費一分鐘。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讀《哈佛家訓》有感7

我讀了《哈佛家訓》,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有深刻的生活意義。

有一個小故事我至今記憶猶新,故事說的是:多年以前,在荷蘭的一個小漁村,全村人都以捕魚爲生。爲了應對突發的海難,村裏人組織了一個自願緊急救援隊。有一次發生了海難,人們紛紛前去營救,當第一撥人回來的時候,發現少了一個人,16歲的漢斯自告奮勇地報了名。母親抓住了他的胳膊不讓他去,因爲他的父親就是在海難中喪生的,他的哥哥保羅也出了海,一直沒有消息,母親不想再失去他。看着母親憔悴的面容和近乎乞求的眼神,漢斯義無反顧地登上了救援隊的划艇,衝入無邊無際的黑暗之中。終於,救援船再此衝破黑暗,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漢斯救回來的那個人竟然是他哥哥——保羅!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生就是這樣得到回報的。有時候它好像很偶然,很出乎意外,可是無數事實證明,無論是好的回報還是壞的回報,一定有其深刻的原因——這一原因是:我們一定曾經爲這個結果做過什麼,我們的'爲人習慣一定有導致這種結果的某種因素。

書中還有很多生動的事例,讓人讀後對自己的人生、工作等方面進行思考。最後用書中的話作爲對自己的一種鼓勵:“誠實守信是做人處世的立足之本。它猶如一把鋒利的寶劍,可以幫助你在生活中披荊斬棘,順利前行。''

讀《哈佛家訓》有感8

我向往能有一個家園,在我孤獨無助的時候能給予我發奮圖強的力量,在我驕傲自滿的時候能告訴我虛心才能不斷向上它總能知道我在想什麼,需要什麼,並給予我想要的東西。“哈佛家訓”這本書,讓我心中的嚮往得到了實現。

《哈佛家訓》這本書是爸爸買給我的生日禮物,第一遍讀完,我只覺得它的內容很普通,直到了那一天,《哈佛家訓》闖進了我的心裏,成爲了我的精神家園。

上學期期末考試,我數學才七十多,看着那個紅彤彤的數字,一會左一會右地在我眼前飄來飄去,扎得我心裏很痛,眼睛像沒了一樣,酸溜溜的,我覺得自己掉進了萬丈深淵,我從未有過這麼難受的滋味,今天終於嚐到了,我哇哇地哭了,覺得自己好沒用,好不爭氣。

回到家,我不知怎麼地,又翻起了那本被我“丟棄”的《哈佛家訓》,裏面的一個故事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故事中有一個窮困潦倒的年輕人,想做電影明星,便帶着自己的劇本,一一拜訪各大影視公司。他不斷嘗試了一千五百六十次,在他的不斷努力下,終於有一家公司決定投資拍他的`電影,最後,他在影視界一鳴驚人。這個人就是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一本不經意的書,給予了我前所未有的力量,我一次小小的失敗,比起史泰龍的一千五百六十次,實在是微不足道的。我沒有再哭,而是認真地閱讀起《哈佛家訓》來,發現裏面每個人物都有扣人心絃、堅持不懈的故事,雖然大部分都是名人故事,但都蘊藏着豐富的教育意義。

此後,每當我遇到挫折,前方一片烏雲籠罩的時候,我便再次翻開《哈佛家訓》,從中獲得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這本伴隨着我的書,總能爲我找回自信,並且讓我勇敢地面對未知的挑戰。

讀《哈佛家訓》有感9

最近我閱讀了《哈佛家訓》這本書。這是一本讓人受益匪淺的書,它給予了我許多人生的啓示。

《哈佛家訓》以品性、夢想、真愛、成功等十個章節,精心收錄了一百多個生活中的小故事,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通過一個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例闡述了人生的大道理,啓迪我們對人生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引導我們從平庸變得非凡,從失敗走向成功,讓身陷絕境的.人看到希望,讓自暴自棄的人重新樹立起自信。這本書告訴我們:高尚的思想、優良的操行、責任感等品德的修爲對取得成功是多麼的重要!

書中有一篇《名著從一頁紙開始》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有個美國青年哈里愛上了寫作,但總寫不好。他認爲要等靈感來了才能寫出優秀作品,所以每天總在等待“情緒來了”。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後來,他認識到到想要實現目標,必須堅持,鴻篇鉅著是從一頁一頁寫出來的。經過12年的努力,他寫出了經典名著《根》,並榮獲“普利策獎”。

讀《哈佛家訓》有感10

沒讀過《哈弗家訓》的人,我真的要好好推薦你去讀一讀它了!

這是一本成人的修身指南,不僅僅是一部教子課本。所有這本書的讀者——無論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還是經歷過世事風雨的成年人,都會因爲這本書中的某一個故事或者某一句話而或多或少的改變自己的認識,從而使自己從平庸走向平凡!

從這裏,我們能知遇許多偉人名人,能洞見許多平凡中的不平凡,能從卑微中汲取上進的力量!從人事中成長學習,這是我最大的感受!千萬個神父的懺悔讓我們明白沉默是一種推卸責任的方式,有時會淪喪良知;當一塊石頭有了願望,它就不在是石頭,也不靜臥在泥土之中——沒有願望就不會有奇蹟!《路的旁邊也是路》更是給了我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開闊感,使 我明白不是路太狹窄,而是我們的眼光太狹窄了,所以最終堵死我們的不是路,而是我們自己。也許正如它所說的:品行是站立生命的基石,夢想是裝點歲月的風景,真愛是永恆不停的心跳,成功是奮鬥人生的酒杯,思維是通向真理的捷徑,心理是撫摩意念的手指,智慧是呈現意志的張力,創意是了無痕跡的匠心,勇氣是正面無畏的面對,覺悟是樸實無華的光芒!

我最喜歡讀的.是《我知道你是明星》。它裏面的檢修站女工深深折服了我,她不畏名利權貴,不慕虛榮浮華,在電影明星洛依德面前,不卑不亢,以一副淡然從容的姿態傲然挺立。比起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聰明人她可能回被人稱爲傻子,但正是她不同與別人,不隨波逐流,所以才更顯得難能可貴,叫人心生敬佩!對權貴名流的崇拜,只能給我們自己帶來兩種結果:第一,是對自卑心的安慰,第二是對自卑心的褻瀆。人生而平等,生活中的每個人都一樣重要,我們有什麼必要降低自己的人格向權貴和名流表達平白無辜的敬意?

《哈佛家訓》是一本濃縮的出世經典,是一首意味深長的人生絮語,耐人尋味,使人沉思。

讀《哈佛家訓》有感11

哈弗大學,對少人爲之魂牽夢縈,爲之傾倒,爲之陶醉。那是一生的追求,心目中的殿堂,靈魂深處的一片淨土。哈佛象徵着知識,內涵,學識……。只要走進它,便有一種力量將你包裹,不自覺的和它同呼吸共命運,在哈佛彷彿沐浴在陽光下,看潮起潮落,聽鶯啼鳥鳴,一切的一切都顯得如此美好,那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流,愛與愛的碰撞。

《哈弗家訓》不是史詩卻勝似史詩,它似一位哲學家給人啓迪與思考,以一個長者的姿態指導一代一代的懵懵懂懂的孩子撥開層層迷霧,找準自己的位置,照亮前進的征程。

還記得那句“態度是根本,思想是靈魂”,道出了做人做事的'真諦,“細節決定成敗”讓我們注重細節養成好習慣,不能不拘小節。同時”人生如弈棋,一步失誤全盤皆輸。人生甚至還不如弈棋,因爲不可以悔棋更不可以重來,那麼,何不來一場精彩的對弈”與“人生如戲”有異曲同工之妙,慎重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注重思考,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那麼全世界的人都會爲你讓路”讓人深思。目標,理想就像一座明燈,給你希望和力量,是你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回家的方向和照亮前進的征途。

曾有一篇介紹華盛頓給孫子的一封信,信中z這樣寫道:“今天能做的事絕不要推到明天;絕不要貪食,吃的過少不會使人懊惱;絕不要花還沒到手的錢;絕不要貪圖便宜購買你不需要的東西;凡事要講究效率和方法;當你氣惱時,先數到十再說話,如果還氣惱就數到一百、永遠不要說別無選擇,你永遠有路可走;如果你自己不倒下,誰都無法將你打到。”偉人之所以是偉人,是因爲他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華盛頓始終以這些嚴格要求自己,他有自己的處事原則,並堅守自己的底線,所以他成功了,成爲一代偉人。以一個智者的姿態去處理生活中的點滴,這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鑄就了他高尚的人格,成就他輝煌的人生。

《哈弗家訓》中有一個小故事使我記憶猶新,故事講得是一個小男孩脾氣不好,老是愛亂髮脾氣,因此傷害了許多人,也逐漸遭到大家的排斥,不滿。他很鬱悶,也很無奈。幸運的是,他有一個循循善誘的父親,他沒有像其他的人那樣一味地指責小男孩的過失,而是給他一盒鐵釘和一把小錘子,告訴小男孩每亂髮一次脾氣就在柵欄上釘一顆鐵釘。在最初的幾天小男孩釘了許多鐵釘,後來他逐漸剋制自己,隨着天數的增加小男孩的每天釘的鐵釘數目越來越少。這時小男孩的父親又讓兒子每做一好事便可從柵欄上拔下一根鐵釘,直到鐵釘全部拔完。那時小男孩一脫胎換骨一般,成爲人見人愛的乖寶寶。這時父親又教導兒子雖然鐵釘拔下來了但柵欄一千瘡百孔,所以之前你不經意間給別人造成的傷害可能是永遠無法彌補的,那是永遠的創傷和痛苦。愛自己,也請愛他人,爲每一個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負責。大家給你一份平臺,你應該還大家一份滿意。這樣才能無愧於自己的良心。10年,20年……。以後,你依然可以自豪向世界宣佈,我無悔,我自豪。

《哈弗家訓》一位人性的導師,一位博學的智者。讀你,思你,懂你……我受益匪淺。有你辦我一路前行,我的未來將不是夢,我們將越走越遠,在人生的舞臺越舞越精彩!

讀《哈佛家訓》有感12

最近,我看了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它叫《哈佛家訓》。它不同於衆多說教式的書籍,《哈佛家訓》從頭到尾都是生動的,引人入勝的。每讀完一個故事,就會覺得人生出現了另一片天空。

其中有一篇,《上帝偏愛她,讓她洗廁所》,讓我感觸很深。故事是關於日本政府的一名官員——郵政官員野田聖子小姐年輕時的一件事情。許多年前,她去一家酒店當服務員,並下定決心好好幹,想不到她的任務是洗廁所。正當她猶豫是否洗時,同單位的一位前輩給她示範了一次:先把馬桶抹乾淨,然後從馬桶裏盛了一杯水一飲而盡,竟一點也不勉強。看完這些,她恍然大悟。而我也明白了:無論什麼樣的職業,什麼樣的官職,都有一個共同的內涵和要求——一流的敬業精神。

還有這兩篇《神父的懺悔》、《仁慈的謊言》這兩篇故事的主人公,同一類的事情,不一樣的做法,不一樣的結局。

《神父的懺悔》講的是:一個男人跟神父坦白自己是殺人犯,而警察局卻抓了一個無辜的人,已經判了死刑。神父本應該向警察局說出真相,可是他的教規嚴禁將懺悔者的'祕密泄露於他人。他陷入了兩難,於是他又將這件事告訴了另一位神父,另一位神父也沒辦法,又告訴了另外一個神父……結果那個無辜的人死了。

《仁慈的謊言》講的是:一個人自殺了,而在那個小鎮上,自殺便是在上帝面前犯罪,他的靈魂將在地獄飽受烈焰焚燒,村民們也會視他們全家爲異教徒,從此不會有好人家的男孩子約會他們的兒女們,也不會有良家女子接受這個家族男子的求婚。可徹查這件事的警察局長非常可憐這個人,便從那個自殺的人身上偷偷地取下一塊銀表,騙那些居民,這個人是因爲財物被謀殺。這個警長打破了這保守的風氣。卻讓更多人過得更好。

這幾個故事讓我感觸很深,這本書讓我感觸更深。

七年級:彭可菲

讀《哈佛家訓》有感13

而且,現在的狀元可以爲國爭光,獻身科學,報效祖國——而校花呢!850字作文這次,老師會來嗎。你總是顯得那樣靜,這也許是永遠的靜。有了她,我的人生是多姿多彩的?有些希望,關於現在或將來,只能選擇遺忘。我就是一個常做夢的人,但是我是不幸的,因爲我每晚都是做噩夢。可以說,一個不會抉擇的人只能是庸人一個,因爲他不思進取;

就讓我講個“迷路的小女孩”的故事,讓大家來明白感恩父母的意義。一個叫洛克的交警,父親是個吝嗇鬼,母親整天都不想回那個家庭。一次偶然的機會洛克遇到了一個迷路的小女孩。在送小女孩回家的路上,小女孩突然問洛克“您愛您的爸爸媽媽嗎?”聽後洛克一臉的不自在。小女孩知道洛克不喜歡自己父母便說:“您不喜歡您的爸爸媽媽嗎?我永遠不會離開我的爸爸媽媽,我相信他們會愛我一輩子的。”後來洛克才知道小女孩只是個孤兒院的孩子,她的“爸爸”凱特,“媽媽:吉蒂只是孤兒院照顧小女孩的人。當洛克得知後想要說些什麼,但話到嘴邊又咽不下去了。良久,洛克拿出了電話:喂,爸爸!是我,洛克……不不不,這次我不是向您借錢的。爸爸,我只是問候一下,您和媽媽最近還好吧?……”故事就這樣結束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爸爸和媽媽,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總是無微不至的關心我們,照顧我們,他們給予我們的恩德,永遠是無私的,永遠是偉大的.。我們是否能在父親節,母親節時爲他們送上一束鮮花;當父母下班歸來,勞累了一天,我們可以爲他們端上一杯茶水,幫他們捶捶背;當父母生病了,我們在他們的身邊爲他們量量體溫,喂他們吃吃藥……或許我們最喜歡的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其他的人,但是有一個事實是永遠無法改變的,那就是父母是賜予我們生命的人,也許他們身上有我們無法容忍的缺點,但人是不會有完美的,人永遠都是在改進自己,讓自己做的更好。父母是我們獨一無二的親人,這世界上沒有人能取代你的“爸爸”和“媽媽”。他們愛不愛我們可能這並不是重要的,但最最重要的卻是我們一定要愛他們——這是任何一個人都沒有選擇的義務。他們給予我們無價的生命,沒有父母,就將沒有我們,我們不能不愛他們,不是嗎?通過我的訴說,相信你多多少少明白了一些吧!如果你和父母的感情不好,請你現在拿起電話問候一下他們;如果你和父母感情一直很好,就請保持下去吧。“知恩者知勇,知恩者知恥,知恩者知義。”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成長得更快,記住,我們永遠是在感恩中成長的。即時經過歲月的洗禮,也依舊……

讀《哈佛家訓》有感14

今天,我將作業寫完後,覺得沒有事情可幹,便打開了我的《哈佛家訓》認真地讀了起來。可是,當我看到這一部分時,我深有體會。

這部分講了一個故事。京劇大師——梅蘭芳很謙虛,從不因爲自己是著名的演員而自傲。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劇《殺惜》時,在衆多喝彩叫好聲中,他聽到有個老人觀衆叫道“不好”。這時,梅蘭芳立刻將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對老人說:“說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先生說我不好,必有高見,定請賜教,學生決心亡羊補牢。"當老人提出問題後,梅蘭芳恍然大悟,連聲道謝。以後梅蘭芳經常請這位老先生觀看他演戲,請他指正,稱他爲“老師”。

一個人越謙虛,進步越快,就越能正視自己,看到自己的侷限,然後就有機會突破自己的侷限。因爲自己是有侷限的`,這個侷限要破除,只有正視這個問題,纔可以謙虛地認識自己的能力,才能看到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突破自己的侷限,在每一次的突破中使自己成長。

青少年正處於人生的起始階段,要讓謙虛伴隨着人生中的每一次脫變。

讀《哈佛家訓》有感15

偶然間看到一句話:人生最可悲的不是貧窮,而是甘願貧窮,習慣貧窮。很多孩子怨自己沒有投好胎,生活在富裕的家庭。很多父母怨自己的孩子沒有出息,無法帶領自己的家庭走向繁榮昌盛。經過歲月的洗禮和生活的打磨,大家總是習慣於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卻忘記了改變命運是從自我奮鬥開始。

在與貧窮這場鬥爭中,請充滿勇氣地去戰鬥,不要被貧窮所同化了,我們誰都不應該貧窮,在《哈佛家訓》裏記載着一個富豪的成長故事:

美國人約翰富勒的家中有7個兄弟姐妹,他從5歲開始工作,9歲時會趕騾子。他有一位了不起的母親,她經常和兒子談到自己的夢想:我們不應該貧窮,不要說貧窮是上帝的旨意,我們很窮,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爲你爸爸從未有過改變貧窮的慾望,家中每一個人都胸無大志。這些話深植富勒的心,他一心想躋身於富人之列,開始努力追求財富。

2年後,富勒接手一家被拍賣的公司,並且還陸續收購了7家公司,他談及成功的祕訣,還是用多年前母親的話回答:我們很窮,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爲你爸爸從未有過改變貧窮的慾望,家中每一個人都胸無大志。富勒在多次受邀演講中說到:雖然我不能成爲富人的後代,但我可以成爲富人的祖先。

無論追求財富或獲取健康;無論謀求功名或尋找快樂;無論追逐利益或追求自由……如果要達到目的,首先必須有一種強烈的渴望,並鍥而不捨地爲之奮鬥,當你看見它的時候,你就會很快地認識它,並能緊緊抓住它。

可能你無法給孩子買昂貴的衣服,玩高大上的玩具,上最好的學校,但是你一定要告訴孩子:我們並不窮!只要努力奮鬥就不會有貧窮。

曾經看過一部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主人公克里斯遭遇事業的失敗,妻子的拋棄,人情的冷暖,住救濟房,還去賣過血來維持生活。總之,生活所有不幸的事都發生了在他身上。可是他卻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孩子說過一個"苦"字,不論住在哪裏,總是讓孩子在自己的懷抱裏醒來,以至於孩子從來沒有因爲這些苦難而感到不快樂,而是頑強的與老爸一起改變命運,捍衛夢想!

不要跟孩子哭窮,增加他們的心理負擔

莫言曾在《母親》一文中,有這麼一段話: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勞作時,嘴裏竟哼唱着一支小曲!也正是因爲有這麼樂觀的.母親才養出了這麼成功的莫言,在那個困苦的時代,莫言的母親從來沒有跟孩子哭過窮,總是以身作則的告訴孩子,要忍受生活賦予你的苦難,不屈不撓的活下去!

在生活中,我們會常常聽到這樣的聲音:孩子,爸爸這麼辛苦都是爲了你啊,家裏條件不好,你要多多理解;自從有了你,我就沒有過過好日子,養育你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你一定要有出息啊,改變家裏的命運就靠你了;

可是結果呢?因爲家裏窮,孩子不敢帶朋友回家;因爲家裏窮,孩子不敢亂買東西,在朋友吃的很開心的時候,默默的在一旁看着;因爲家裏窮,從來不參加學校組織的春遊……最後,因爲家裏窮,原本成績很好的孩子放棄了讀書,外出打工減輕父母的負擔。

不要甘願貧窮,一切皆有可能

曾經看過這麼一個新聞,本來生活的很好的一家三口,因爲父親生意的失敗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精神抖擻高大的父親開始抽菸酗酒,原本溫柔賢淑的母親開始流連於賭場,原本成績優秀的孩子因爲父母的改變也開始了自我放棄。生活如果沒有挫折沒有困難就不叫生活了!有錢和沒錢對孩子來說真的很重要,但是,比起這個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教育!

孩子本身是一張白紙,他們身上有着無限的可能。倘若小小年紀就認同了自己貧窮的人生,是何其的殘忍。所以,請儘可能的讓孩子擁有一個陽光健康的童年,沒有錢沒關係,只要肯努力奮鬥,一切皆會有!

結婚之前你可以生活的像一個屌絲,但有了孩子之後,你一定要成爲一個奮鬥上進的人!沒辦法給孩子建造一個美麗的王國沒關係,但你可以爲孩子打造一個精神王國,讓孩子的內心世界充滿着陽光,快樂,自信,堅強。所以,請不要再對孩子哭窮和抱怨,這並不會爲你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反而會改變孩子的一生。希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傳達這麼一個信念:

誰都不應該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