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臺階》讀後感

觀後感2.93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臺階》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臺階》讀後感

《臺階》讀後感1

父親用那純樸堅強的汗水,爲坎坷的人生之路滴灌,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他爲理想,付出心血。父親每天雞叫三遍時出發砍柴,黃昏貼近家門口時歸來,第次砍柴父親都面對着家的方向,斧頭一次一次的揮落,父親的背一點一點的彎下,隨着歲月年輪的轉動,父親的背再也直不起來了,父親以他的勤奮追求着夢想。父親的'一生中,賦閒的時間了了無幾,一年中七個月種田,四個月砍柴,半個月在用來大溪灘上拴屋基卵石,剩下半個月用來過年編草鞋,在父親詞彙中根本沒有假日這個詞語,父親以他的執著追求着夢想。

一顆小小的種子,種在土裏,幾年,幾十年,幾百年,終會發牙結果,長成參天大樹,一顆小小的種子,就可以結出數以萬計的果實,那麼,父親的夢想經過幾天,幾十天,幾百天的積攢,也會有實現的那一刻。父親頭髮上像是飄了一層細雨,每根細發都艱難地挑着一顆乃至數顆小水珠隨着父親踏黃泥的節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滾到額頭上,額頭上一會就滾滿了黃豆大的露珠,一顆顆小小的露珠,映照着父親的堅強與執執著,正因爲這種精神,父親的夢想達成了,新屋建好了,高高的臺階聳立在門前,父親也老了,但父親不服老的性格促使他仍然幹着年輕時所幹的重活,一次次的吃苦,依然改變不了父親倔強的品格,也許有一天父親會轟然倒下,但父親的品質,父親的美,會永遠烙在長着青痕的一級級的臺階上。

《臺階》讀後感2

讀了《臺階》一文,我被父親的執着和勤勞所感動,感動之餘,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遺憾,我爲父親達到目標後的迷惘和不知所措而感到悲哀。

父親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一樣,他勤勞、節儉、執着,爲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終生奮鬥。他勤勞,一年中七個月種田,四個月砍柴,半個月揀建高臺階新屋的原料——印石。剩下的半個月編草鞋;他節儉,爲了新屋,他省吃儉用,從不浪費一分錢;他執着,爲了達到建新屋的目標,他準備了大半輩子,從來沒有中斷過,在這大半輩子中,雖然又苦又累,但他活得有骨有肉,有聲有色,他活得自在,他可以任意地“磨刀”,可以與村人友好地交流。

父親奮鬥了大半輩子,新屋建成了,臺階擡高了,在外人看來家庭的地位好象提高了,但父親卻不得不憋住在臺階上磕煙槍的自在,他雖然也可以坐在有地位象徵的.高臺階上與村人交流,但總覺得不自在,到後來,偌大一個高臺階竟然沒有父親可以坐的地方了。

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啓迪是:人的一生不能沒有奮鬥目標,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時期制定適應於社會、適應於自己的奮鬥目標,有了目標,我們才能堅持不懈地努力,我們才能活得有聲有色,也才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並努力尋找自己的下一個人生目標。

最美是過程!

《臺階》讀後感3

語文下冊課本,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臺階》。上課之前,我從未想過會問“是否值得”這個問題,也沒有想過居然還真的有人會說“不值得”。可轉念一想,每個人所處位置不同,身份不同,所經歷的事不同,思想和觀念又怎麼會相同呢?

之所以說其值得,一大原因就是這位父親的身份——農民。身爲一個農民,一個大山裏的農民,你怎麼能指望他外出創業呢?那個時候恐怕都無這樣的觀念。能做好眼前的事,併爲自己所認爲的目標而努力已經是實屬不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父親在最後修了新房子新臺階時,固然父親若有所失,但他後悔了嗎?我想並沒有,他在一個合適的年齡做了合適的事,並無什麼不對。若必須賺得的必須是一個好結果纔算值得,似乎過於物質化了吧?我們總是在不經意間站在高處去看事物,就好比是現代人總覺得古人愚蠢一樣,這可能也是一種悲哀。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得到一件事物,往往就意味着要失去另一件甚至更多事物。文中的`父親不就是在去追尋這樣的一件事物嗎?用盡一生就是爲了得到那個答案,我想他絕無後悔。讀完文章,我並沒有大徹大悟,也沒有讀出人生哲理。只是明白了他是一位父親,天底下的父親也都是如此,只是所處環境的大小有異,夢想有大有小而已。人物不大,卻都會有自己的故事。

我至今仍無法理解爲何有人會覺得“不值得”,可能這就同他們不理解爲何“值得”罷。

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

《臺階》讀後感4

李森祥的《臺階》描寫的是一個勤勞誠實的農民形象。一個父親一生中最大的願望就是造一座高臺階的房屋。父親經過大半輩子的努力,終於造了一座高臺階的房屋。房子造好了,父親也老了。

這是六七十年代典型的農民形象。勤勞、淳樸、善良,不僅要求能溫飽,而且有自己的追求。父親的追求就是擁有一座高臺階的.房屋,因爲當地有一個說法,臺階高房屋的主人地位就高。現在看來這是一個多麼簡單的願望啊,但卻耗去了父親大半輩子的心血。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感觸最大的就是感恩。對父親感恩,對社會感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親,他們爲了自己的家,一生辛苦勞累,默默無聞,直到老去。父親的幸福似乎就在勞動中,父親的幸福寄託在兒女的健康成長中。可憐天下父母心,一生只爲兒女活。但是現在的不少孩子卻不能夠理解父母的辛勞,常常以自我爲中心,趁着年輕盡情享受,把所有煩惱留給父母。

如果說感恩父母很多人還能夠理解,但談到感恩社會不少人不屑一顧。雖說中國目前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們的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這是我們辛苦勞動的結果,也是也是政府執政理念的進步。在父親那個年代,老百姓幾乎沒有任何福利,種地要繳費,看病沒醫保,孩子上學要交學費,沒有養老金,正因爲這樣纔有文中的父親追求大半輩子只是造一座高臺階的房屋。

雖然現在的父親沒有文中的父親那麼辛苦了,但是他們對兒女的心卻永遠不變;雖然現在的社會制度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它會越來越完善。無論對於父母還是對社會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恩之心。

《臺階》讀後感5

今天,老師在語文課上,跟我們講了《臺階》這篇課文下課後這臺階的場景仍舊在我的腦海中閃過,想避也避不開,因爲這太使我回味無窮了。

老師在課上提問說:哪裏最能突出作者對童年的難忘,。心中早已有了答案的我,怕老師不點我回答,這時,我便舉起了高高的手老師和藹的說道:好,姜苗來講講。我信心十足的說道,在文中的第四段,說道我流着一大串涎水,張嘴在青石板上啃,結果啃了一嘴的泥沫子。

下課後,我眼中浮現出我小時候在外公家時候,外公家門前放着一塊大石磙,兒時不知那有什麼用,直到無意中看到外公在門前牽着水牛後面鑲嵌着老舊的麻繩,外公手中拿這細長的牛鞭,拍打着牛兒的'股,我不時也笑笑外公,牛兒似乎也在偷偷的笑着。我便問外公拉這有何用?外公詳細的告訴我這是在爲地按摩呢?我百思不得其所。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最後我便知道了這有何用,外公所說的按摩其實就是在給地結土,土硬了人便好走了。也象徵着一個家庭的和諧,比如說如果某家的土地鬆,說明他們家的人都不愛勞動,你說愛勞動和不愛勞動的人哪家和諧呢?因此,我便愛上了這個創造和諧的的橋樑。石磙

在石磙上我不知流下了多少淚水,不是摔跤就是跌倒,但是不重來不會因爲痛而放棄我對石磙的愛戴因爲我堅信這個和諧的橋樑是不會爲我流下一滴淚的,我爲何要在他的面前表現我得脆弱呢?

此時,我們學了李森詳的《臺階》記敘父親的,暗示父親不怕吃苦和一個慈父的表現,不正是像石磙嗎。

現在感覺,無事時讀讀這些文章,何樂而不爲呢?

《臺階》讀後感6

有人說過人生就像把一塊不斷從山上滾下來的石頭推上山,然後石頭又從山上滾下來,又把石頭推上上。人一輩子就這樣努力着,生活着,辛辛勞勞着。

李森祥的《臺階》中的父親是一位勤勞淳樸的農民,老實厚道。他在農村裏沒有什麼經濟地位,他總覺得自家房屋的臺階低,因爲“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他爲了改變自家的地位開始了漫長的準備,從撿一磚一瓦、積累一角一角錢開始,年年辛苦勞碌,任勞任怨,目的只有一個——改變地位,獲得別人的尊重。最終願望實現了,可是父親卻爲此衰老了,身體也跨了。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父親創業的艱難困苦,根源在於農村經濟極端貧困落後,小說深沉的響着時代對先進的生產力的呼喚。中國的'農民終於走進了時代的春天,現在過上了好日子。

我作爲一位普通的老師,教書十多年,工作中兢兢業業。通過不斷的努力,換了個工作環境,每月工資四到五千元,而當地的房價每平方一萬或更高,如果很節儉過日子,每年可攢下二到三萬,想買個一個普通的小房子住,就得工作三十年。我們一輩子有多長的工作時間?我們一輩子生命又有多長?那我們比臺階中的父親強多少呢?也許我們會成爲房奴。

試想,將來一個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要讀二十多年書,該要花多少錢,等到他將來通過努力到大城市裏工作,一輩子也就只能爲房子奔波了。

人啊,真的不容易!

《臺階》讀後感7

父親說他的腰閃了,要母親爲他治治。母親懂土方,用根針放火上燒一燒,在父親閃腰的部位刺幾個洞,每個洞都刺出鮮紅的血,然後用舀竹筒,點個火在筒內過一下,啪一聲拍在那幾個血孔上。第二天早晨,母親拔下了那個竹筒,於是,從父親的腰裏流出了好大一灘污黑的血。

這以後,我就不敢再讓父親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親閒着沒什麼事可幹又覺得很煩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臺階上坐幾個小時,自那次腰閃了以後,他似乎失去了這個興趣,也不願找別人聊聊,他就很少跨出我們家的臺階。偶爾出去幾趟,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

我就陪父親在門檻上休息一會兒,他那顆很倔的頭顱埋在膝蓋裏半晌都沒動,那極短的發,似剛收割過的茬,高低不齊,灰白而失去了生機。

好久之後,父親又像問自己又像是問我:這人怎麼了?

怎麼了呢,父親老了。

——摘自李森祥《臺階》

感受:我覺得,人有時不可以太要強。太要強了,失望的頻率也會比常人高,當自己的能力不如往常時,總會有明顯的失落感,使自己心情不悅。文中的父親,往常總是不服老,但自從閃了一次腰後,“我”便不讓父親挑水了,父親也總覺得少了什麼。這也是人生的無奈。我們總說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但事實上,生命中總有些事是我們無法掌控的,比如文中的父親老了,對於這些事,我們應面對現實,並在現實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另外,這篇文章也寫出了作者對父親的愛,單是一句“怎麼了呢,父親老了。”就寫出了作者爲父親老了而感到的傷感。

《臺階》讀後感8

我在《成長與健康教育讀本》中看到這樣一篇文章,《笑對臺階》:謝雪妍在去三疊泉的路上,因烈日炎炎,路又十分陡峭,行走非常艱難,但是她並沒有放棄,繼續朝着目標前進,笑對困難,笑對臺階,最終到達理想彼岸。

這篇《笑對臺階》,給了我很多啓示。

它讓我知道,生活中的困難並不是不可戰勝的。

生活中,也許有時許多困難看上去十分強大,不可逾越,但並不是這樣的,你不能知難而退,退縮,就是逃避。現在,許多人都生存在父母的關懷中,甚至不懂得什麼是困難,在面臨真正的困難時,卻根本無法接受,才退縮,逃避。有一句古話:“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面對困難,我們首先要平定自己的情緒,鼓勵自己,有戰勝困難的恆心,像謝雪妍那樣,笑對困難,不要產生懼怕心理,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1.目標堅定

2.持之以恆

就一定能戰勝困難,到達理想的彼岸。就像我,以前寫作文總是不會寫,這個困難一直伴隨着我,直到媽媽提出天天寫一篇生動有趣的日記,我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努力終於沒有白費,我打倒了困難,達到了理想的彼岸,從此,每次寫作文,思路就會源源不斷的'涌了出來,一會兒便能寫出一篇好文章,還在報紙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呢!

頑強的毅力可以攀登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峯。克服困難相當於爬山,這座高峯待你去攀登,你是望而卻步,還是勇敢攀登?只要鼓足勇氣,笑對困難,等待你的將是無限風光!

讓我們笑對困難,到達理想的彼岸吧!

《臺階》讀後感9

“我爲他倒水,到處都是一盆泥漿,水盆底上還積了一層沙。他們除了有雙永遠也洗不乾淨的腳以外,還有一雙不能碰棉絮的手(他們開裂着溝紋的手一旦碰棉絮,便會將好好的棉絮粘扯得一塌糊塗。)”他們任憑石磚把脊背壓彎,每天雞鳴三聲就要從夢中驚醒,他執着而堅韌,勤勞而樸實,他們有着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農民。他們註定過着平凡的日子,而在這羣人中有一位農民打破了這個局面。

他老師厚道低眉順眼累了一輩子,卻不曾放棄,依舊不懈努力,只是因爲他心中有着夢想,有着目標,他渴望被尊重……一年十二個月,只有半個月在家,其餘時間奔波在外,爲了他家的臺階高地位高,這樣一個普通的信念,讓他奮鬥了大半輩子,也是這樣一個平凡的信念,讓他的人生變得有意義。終於,他成功了,他的新家有了九個臺階,可是,這又如何?他一點也不開心,歲月不再經意間流逝,他也老了,他習慣了不斷拼搏。如今,他沒有了事幹,自己的.夢想也實現了,這種“慢動作”的世界讓他感到無比寂寞,空虛。建好臺階時他的物質期待,更是他的精神追求,他完成了這個夢想,而夢想也讓他走向了輝煌,與此同時,也意味着忙碌的人生即將落幕。

他用自己的故事講述着人生,用人生講述着自己的故事——在人生中成長,在夢想中成長,夢讓人生更有意義,人生被夢想點亮!

《臺階》讀後感10

《臺階》一書中,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着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父親體壯如牛,吃苦耐勞,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於造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願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悅真是無法形容。房子蓋成了,父親卻老了。

文中有一段話父親閒着沒什麼事可幹,又覺得很煩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臺階上坐幾個小時,自那次腰閃了以後,似乎失去了這個興趣,也不願找別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們家的臺階,偶爾出去一趟,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父親究竟失去了什麼?這種若有所失的心理該如何理解?在上課前,我真擔心養尊處優,無憂無慮的孩子們體會不到。可事實證明我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孩子們的發言令人感動,我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善解人意,體貼入微。請聽孩子們的發言:

(1)父親一貫辛苦勞累,砍柴、擔谷、抽菸、拾磚撿瓦、挑水,生活很有規律,可他現在忽然無事可做,覺得空虛無聊。

(2)父親一輩子渴望贏得別人的尊重,現在房子蓋好了,臺階高了,他一下子沒有生活目標了,覺得沒奔頭,沒勁。

(3)父親幹了一輩子,年輕時三百來斤的青石板一下子背三趟,還沒覺得花了太大的力氣,如今連水也挑不動了,他失去了生機、活力,覺得自己沒用了,每價值了。

我親愛的孩子們呀,難得你們如此善解人意。

《臺階》讀後感11

“我”的父親,只是一位沒有什麼地位,普普通通的農民。他,有個夢想,建一個有着高臺階的新房子,獲得人們的尊。

他一生都在朝着這個目標,前進,努力。每天辛勤勞動,只爲能受到大家的尊重。終於,有那麼一天,夢想可以實現了,父親終於造起了一棟有高臺階的新房子了。本該高興驕傲時,父親卻感到難堪和尷尬。造好了房子後,這種感情便又加倍升級了,明明已經實現了夢想,父親卻變得鬱鬱寡歡。

這是爲什麼呢?雖然父親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象徵地位的高臺階,而真正在內心深處卻不能習慣。因爲在努力的過程中偏離了原來的.設想,臺階變成父親唯一的目標,直至達到了目標,父親才發現,雖然耗盡了大半生時間最終砌好了臺階,但最終的尊重卻沒有隨之而來。這時,父親老了。雖然現在物質上的東西似乎達到了頂峯,而某種支持父親精神的支柱卻似乎消失了。

父親以爲,只要砌好高臺階,便可以贏得尊重,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臺階砌好,而人們看待父親的眼光卻沒有變。耗盡了大半生去砌臺階想獲得尊重,到頭來卻發現完全努力錯了方向,而父親卻已年老。於是,感到無力與深深的絕望。

如果人生能夠重來,或許不砌那九級臺階會更好?也許那青石板更適合父親,父親也更像那青石板,自然,淳樸。

9>3。

九級臺階,真的大於三級臺階嗎?

《臺階》讀後感12

直到現在我還在糾結於“是否值得”,不是因爲我心裏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反而我很清楚這一定是值得的,一個人爲自己的目標,未來與自己所愛的人而努力的奮鬥,那一定是幸福的,即使回過頭來發現自己的青春逝去,也不一定會感到後悔,因爲他用汗水成就了自己成就了這個家。

糾結原因在於“爲什麼會不值得”實不相瞞,在與同學老師一起討論中,心中突然冒出過一絲絲“不值得”的念頭,雖然很快就打消掉了,但依舊有一絲波瀾猶存,久不能釋懷——從另一個角度想,這位父親辛勞一輩子,奮鬥到最後當然不單單是爲他自己,很大一部分在於自己的孩子,不願意看到孩子與自己一樣沒有自信,在別人眼裏是地位較低的一類人,所以拼命賺錢蓋房子,他原本可以僅靠着種地來維持生計,即使是考慮到孩子的原因,那麼,僅靠着孩子一己之力贏得他的尊重獲得地位,這難道不會更加鍛鍊孩子且又會有拾起自信的兩全其美的辦法。爲孩子的未來鋪路未嘗是一件好事,而且父親的.勞累使得落下了一身毛病,所以在剎那間,我是心疼這位老父親的。或許是因爲獨生子女的緣故,在成長的過程中,從來不會考慮要爲弟弟妹妹這樣最親的人付出一些什麼,從而會形成“自私”這樣的缺陷,所以我們會很難體會到父親爲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的無私的愛。生而爲人,我想待到爲人父母時,這樣的愛才會感同身受的吧。

《臺階》讀後感13

李森祥的《臺階》,使我真正地體會到,父親這個詞的深刻。

文中的父親是努力的,並且十分要強的。或許,原來的舊臺階更適合那一家人,也或許,父親當初就不應總想着換個新房子、新臺階。他原本以爲,家裏的臺階低,就意味着地位低,所以變得自卑。當他終於有能力砌高臺階時,他卻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自己老了。

到了最後,想信父親會懷念當年的舊臺階,原因很簡單,因爲習慣在哪兒了。

當作者發現父親老了時,是看出父親已直不起腰。而父親卻怎麼也不肯服老。他就是太要強,其實人生在世,不必要一定要做到最好,如果後果達不到自己的預期,那麼失落感同樣也會越來越強。而人生,也總有像文中這樣:明明換了新臺階,卻高興不起來的無奈。

即使如此,我同樣感覺父親十分偉大,他的樸實深深感動了我,也正是這一點一滴的積攢,難能可貴的樸實,才使父親無法享受高臺階的快樂。或許,是因爲越樸實的人,越無法追求高高在上的生活。

父親爲了那個新家操勞了大半輩子,最後,卻並不快樂,並不習慣,而換來的.,只是原來能背三百斤的青石板的身子,變成了連水都提不動身子。這難免有些心酸!

在許多時候,我們都會爲自己定下一個又一個的目標,而這些看似動力的源泉,在我的眼裏,卻是難以掙脫的束縛,它們會阻礙我們前進,所以,請不要做過多的規劃,不要像文中的父親一樣。因爲人生的道路彎彎折折,下一秒不知會發生什麼。讓我們的人生順其自然吧!

轉過身,看看文中的父親,再回頭看看自己的父親。比較之下,都是差不多的,他們的內心,總是希望能變得更好。所以,爲了自己的父親不要勞累過度,現在就不要讓他爲我們擔心,爲這個家操心。讓他在還算美好的日子裏,享受一些溫暖吧!

標籤:讀後感 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