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

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1

《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作爲一本管理學鉅著,其指導意義不僅體現在組織管理方面,也同樣適用於個人管理層面。讀完這本書,我想從“學習型‘個人’的藝術與實踐”的角度來總結一下個人的讀書心得。

學習型個人

愛德華·戴明博士指出“流行的管理體系很摧殘人”,他主要依據和批判的是流行管理體系的以下八個方面內容:依賴測量考評的管理;以服從爲基調的文化;圍繞結果的管理;“正確答案”對比“錯誤答案”;同質化;可預測性和可操控性;過度競爭與互不信任以及整體的缺失。他認爲排斥無形指標,關注短期可見效益,依靠恐懼氣氛管理等通用的管理手段體現出了流行管理體系的核心問題,即“致力於使一切趨於平庸”。

針對流行管理體系各種“摧殘人”的現狀,彼得·聖吉及其同事提出“五項修煉”的概念,並旨在通過其指導建立起一種“基於仁愛而不是恐懼氣氛的、鼓勵好奇心而不是固執“正確”答案的、有學習氛圍而不是強調操控性的,非正統的管理體系”。

我想,《第五項修煉》不只修煉組織,相對應的,它也指導個人管理的修煉,五項修煉將有助於塑造積極主動而非源自恐懼的、富有好奇心而不是呆刻古板的,有開放精神而不是被動受控的學習型個人。

個人學習障礙

聖吉博士指出,由於“組織的設計和管理模式,人們對工作的定義,還有我們在思想和交往方面所受的教育”,造成了人們根本的學習障礙。書中主要將其總結爲八個方面。這八個方面的學習障礙,也同樣橫亙在通往塑造“學習型個人”目標的道路上。

首先,“我就是我的職位”,聖吉指的是當組織中的人們只關注自己的職位時,他們對所有職位之間因相互關聯而產生的結果缺乏責任感。指的是一種孤立的,片面看問題的觀點。“我就是我的個人”,只是恰好在這個組織裏,個人保持相當的獨立性,與其他個體、與組織極少聯繫。我只不過暫時被劃分到這個部門,在這一段時間裏和這裏的其他人同行,也幾乎不會去關注和他人之間因“相互關聯而產生的結果”,責任感只針對個人,如何也聯繫不到“系統”的角度。

第二,“敵人在外部”,是指觀察世界缺乏系統性,就好像“被自己的影子追着,無法擺脫問題的困擾”。這裏指的是過於強調外部原因,而忽視內因的作用。認爲失敗的原因只是因爲競爭對手太強大,或者是因爲他耍詐,只有他纔是我成功的敵人,卻看不到是因爲自己的不自信,或是太自負給對方掃清了道路。如果不能突破這種“小我”的侷限,站到這種互動關係以外,來改掉這種自怨自艾或是目中無人的缺陷,失敗就會像影子,緊追不捨。

第三,源自掌控的幻覺,只有當我們認識到,我們是自己問題的始作俑者之一,才能達到真正的積極主動。因爲感覺在大學以前,學校生活枯燥的只剩學習,於是在進入大學以後要“掌控”自己的生活,投身奉獻於同學交際,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或修身養性,到後來發現,“對外開放”的荒廢了課業學習,“閉關鎖國”的喪失了互動交際。我們原本以爲對生活的掌控,卻親手造成了各種的漏洞。

第四,執着於事件,轉移了對事件背後長期規律性模式的注意力,干擾了對長期模式的理解力。指的是隻關注短期利益,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對一門課程,只執着於期末的考試,把注意力集中於考點,考題,重點和成績,看不到它的框架,它的實踐指導意義以及與其他課程之間的關聯。

第五,煮蛙寓言,說的是對宏觀緩慢變化細微徵兆的把握,對環境的敏感度,也即危機意識。聖吉說問題在於“我們的心總是被鎖在一個固定頻率上,好像只能觀察到每分鐘跳動78次的東西”,卻對其他視而不見。就像我們在學校的圍牆裏,只看得到考試大綱,學習成績,卻對就業市場上的需求變化毫無知覺。等到發覺的時候,往往爲時已晚,悔不當初。

第六,從經驗中學習的錯覺,我們從經驗中學習的最好,但許多最重要的決策所帶來的結果恰恰是我們無法直接體驗的。“判斷力來自閱歷,而閱歷來自錯誤的判斷”。這一經驗學習的悖論要求決策的前瞻性和全面性,但現實總像是破碎的鏡子,要求我們將其重新拼接來觀察其中完整真實的影像。

第七,管理團隊的神話的破滅。聖吉指出,集體決策已日益退化爲“大家都能接受的妥協”,或者“乾脆是強加在集體名義上的個人觀點”。“我就是我自己”的自我認同,割斷了單個個體與集體的責任聯繫,沒有責任的維繫,集體決策就像水面的浮萍,個體像隨意遊動的魚羣,在其影子內外任意出入。

五項修煉

聖吉博士提出基於五項構件技術的學習型組織的創新過程,這一技術集合包括系統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和團隊學習。他認爲集合中的每一項技術都是其他各項成功運用的關鍵。把五項構件技術整合在一起的組織就好比一架起飛的DC-3型飛機,展翅飛往學習型組織成功運作的彼岸。

我認爲在往“學習型個人”的轉型過程中,這五項修煉法則也是同樣適用的。

聖吉博士認爲系統思考是學習型組織如何看待世界的基石。系統思考即“第五項修煉”,系統性的思考也是一種世界觀,它否認孤立、片面的看問題,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中提到的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有異曲同工之意。掌控故事的不是聲音,而是耳朵。同樣的世界,有人看到的只是眼前一棵樹,有人看到的是蔚藍的神祕星球。就像漫畫,小丑只看到撞倒右邊的木塊後可以有更大的空間舒展胳膊,智者卻看到接連倒下的多米諾骨牌在他左側堪堪壓下的陰影。系統思考教給我們認識問題的複雜性,不只是橫截層面上的細節性複雜,還有縱剖面的複雜動態性。問題的複雜性導致系統學理論中的“補償反饋”,好心辦壞事的例子比比皆是。但硬幣皆有兩面,系統環境下的槓桿效應也爲我們提供了事半功倍的可能。系統思考指導我們看清各種相互關聯的結構,而不是線性的因果鏈,看清各種變化的過程模式,而不是靜態的快照圖像。

自我超越是一種不斷爲創造自己真心追求的生命成果而擴展自己能力的能力。掌握了自我超越方法的人,肯定是把生命當成創造性藝術品的人,他們不會以被動反應的觀點去生活,而是從主動創造的視角去生活。自我超越首先是對自我的定位,在朝着既定目標前進的過程中,瞭解自己現在在哪兒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對現狀的定位也有助於撥開近在眼前的迷霧,防止在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忘了最初的夢想和最終的目的。“人們從來不抗拒變化,他們抗拒被改變。”自我超越是指導我們用“主動改變”應對“被動改變”的良策。通過澄清願景和麪對現實,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用差距推動起變革的力量,一步步超越過去的自我,一點點靠近志向的夢想。

心智模式是每個人頭腦裏的“黑匣子”,它塑造我們感知的方法,處理我們耳朵聽到的故事。聖吉博士認爲從黑匣子裏彈出的跳躍性推斷阻礙我們的學習,因爲它成了不需要證明的東西,它把假設當成了事實。如果偏差出在假設環節,我們就不能指望系統思考會有什麼意義,似乎只能在“老練的無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共同願景和團隊學習主要是從組織和團隊的角度探討學習。個人團結爲體,個人願景的溝通和共鳴形成共同願景,共同願景的力量來自於個體願景的共同關切,共同願景的力量也作用於個體願景。西方哲人說“在偉大面前,渺小消失了”。個人融入進組織,被組織的共同願景感染,引導,於是渺小消失了,在更偉大的願景的洪潮中,良性循環的雪球越滾越大。

以第五項修煉爲基礎的五項修煉法是一套組合拳,有攻有守,相得益彰。系統思考是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和團隊學習的基石,反過來這四種修煉讓系統思維長出現實的羽毛。掌握五項修煉是發展學習型個人的必選裝備。

系統基本模型

聖吉說“我們都是被自己未察覺的結構所困之囚徒”,這裏“未察覺的結構”即指系統的基本模式,聖吉認爲隨着我們學會識別更多的基本模式,就可能看清更多應對困難和挑戰的槓桿效益作用點,並能向他人解釋這樣的變革機會。聖吉在書中介紹了有延遲的負反饋,增長極限,轉移負擔,惡性競爭,公地悲劇等幾種常見的系統模式。

在我們個人的發展過程中,系統基本模式的運作軌跡也隨處可見。比如轉移負擔模式中的目標侵蝕,這在意志不堅定者身上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模式。在剛入學的時候,我們往往把目標定在一百米,要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培養科研能力或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這可能包括認認真真跟老師做研究,踏踏實實發表兩篇論文,刻苦紮實英文基礎,關注感興趣的領域並培養髮展未來工作所需之技能,系統一下對淺顯生活哲學的理解,學會使用影音編輯,考到幾個證書,到厲害的公司實習,或者還包括找到女朋友。然而,改進這一現實的行動與可能取得的結果之間會存在延遲,在延遲的時間裏,願景與現實之間的創造性張力被慢慢蠶食,情緒性張力反而擴張,於是就出現聖吉提到的應付結構性衝突的第一種策略,即降低願景。通過降低願景,來緩解膨脹的情緒性張力,激發萎靡的創造性張力,來實現現在是五十米的目標。可能是努力按時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在獎學金評定之間拿到論文樣刊,偶爾看下英文詞彙,預計在下個學習報個什麼證的考試,找個招人的公司實習。但是被侵蝕的原先的五十米就已經淪陷了。我們把負擔轉移到心理預期之外,是一種靠不吃飯來省錢的法子。但是如果我們掌握了基本的系統運作模式,就可以更好的處理系統中這種結構性衝突的問題,比如更用心的學習如何把我們認爲實現目標需要做的事,與我們真正想要實現的目標本身區分開來,弄清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纔是真正的目標,就不會把發表論文當成是禁錮;或者也可以通過更好的運用潛意識來緩解系統內衝突,加強負面願景的力度,或運用意志力策略,來更有效利用槓桿原理促進系統的正常運轉。

正如聖吉所說,物質科學的哲學理念主導了工業時代,基於對生命系統理解的生物科學的哲學理念正在開始主導知識時代。建立學習型組織是對抗流行管理弊病的良方,培養學習型個人也必將成爲知識時代社會對個人越來越強烈的要求。以系統思考爲第五項修煉的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同樣也可以加強我們對“學習型個人”的管理能力。認清個人學習的障礙,樹立五項修煉的思想,明辨並運用系統基本模式,步步爲營,早日打造出一個學習型的自己。

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2

美國的管理學大師彼得·聖吉和一些管理學學者、卓越的企業家共同努力數年,著成《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一書,以嶄新的意識爲惶惶尋求出路的理論界、企業界以及所有的組織甚至全人類提出了一條新的管理思路,因而被稱爲“21世紀的管理聖經”。其宗旨是:將組織變成一個具有生命的有機體,面對任何複雜的外界變化,能靈活伸展,能隨機而變。其核心觀點是學習:組織的個人和企業一起學習,組織在個人通過學習完成不斷自我超越的基礎上,進行團隊學習,從而使組織變成學習型組織。

打造學習形組織的五項修煉是:

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煉是不斷理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地觀察現實。它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夠不斷實現他們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他們對生命的態度就如同藝術家對藝術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斷創造和超越,是一種真正的終身“學習”。

第二項修煉: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瞭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甚至圖像、印象。把鏡子轉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煉的起步;藉此,我們學習發掘內心世界的圖像,使這些圖像浮上表面,並嚴加審視。它還包括進行一種有學習效果的、兼顧質疑與表達的交談能力——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

第三項修煉:建立共同願景

如果有任何一項領導的理念,幾千年來一直能在組織中鼓舞人心,那就是擁有一種能夠凝聚、並堅持實現共同的願景的能力。有了衷心渴望實現的目標,大家會努力學習、追求卓越,不是因爲他們被要求這樣做,而是因爲衷心想要如此。

第四項修煉:團體學習

當一個管理團體中,大家都認真參與,每個人的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何以集體的智商只有六十二?團體學習的修煉即在處理這種困境。也有不少驚人的實例顯示,團體的集體智慧高於個人智慧,團體擁有整體搭配的行動能力。當團體真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體整體產生出色的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爲快。

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

惟有對整體、而不是對任何單獨部分深入地加以思考,你才能夠了解實情。系統思考是整合其他各項修煉成一體的理論與實務,防止組織在真正實踐時,將各項修煉列爲互不相干的名目或一時流行的風尚。少了系統思考,就無法探究各項修煉之間如何互動。系統思考強化其他每一項修煉,並不斷地提醒我們:融合整體能得到大於各部分相總加和的效力。

融合五項修煉對成就學習型組織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這是一件充滿挑戰的工作,因爲要整合出一項新工具,比單純個別應用這些工具難多了。但同時,這樣做所得到的回報是無可衡量的。

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3

在知識更新日益劇烈的時代,重視人的再教育、終身教育,是面對新形勢的有力舉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範的榜樣,感召的力量。通過學習《第五項修煉》,我對新時期的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進一步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教師作爲指導者,已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受了,知識結構的單一,與眼前飛速發展社會的脫節,它在警示我們:要繼續學習、完善自我,只有終生學習,才能跟上時代、才能勝任今天的教育。

《第五項修煉》書中對每一項修煉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對五項修煉的結合也恰到好處,指出了個人與組織間的密切關係,使人讀後深受感觸。五個部分分別爲: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團體學習、系統思考。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煉是不斷理清並不斷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的觀察現實。能夠自我超越的人,總是能夠不斷實現他們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他們對生命的態度就如同藝術家對藝術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斷創造和超越,是一種真正的終身學習。因此,只有自我超越願望強烈,才能保證學習的動力。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瞭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甚至圖像、印象。我們通常不易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對行爲的.影響。在團隊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證團隊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證。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開放心靈,接受別人的想法。總之,在團體中,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樣的,一個團隊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們打開自己的心扉的同時,也要接受別人的想法和意見。在個人來講,要勇於和善於敞開心扉,並且能夠傾聽吸納別人的想法和觀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快的打開成功之門。

3。建立共同理想。如果團隊擁有共同的理想,那麼,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會爲了這個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這種共同的理想就是團隊中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是可以無限放大的,是一個超越個人上升到團隊高度的概念。我想我們工會學習型團隊的共同理想就是利用我們的教學知識來爲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4。團隊學習。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試驗:在一個團隊中,大家都認真參與,每個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體的智商卻只有六十,這是爲什麼呢?團隊學習的修煉即在處理這種困境。團隊學習的修煉從“深度探討”開始,深度探討是一個團隊的所有成員,在思考了所有問題之後,毫無保留的說出心中的思考而進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換言之,即在羣體中讓想法自由交流,以發現遠比個人思考更深入的見解。同時,在深入討論當中,每個人都能獲得超過自己思想數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傳遞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夠使人們變得更加聰明。這就是試驗的真正含義。

5。全局思考。羣體與人類其它活動都是一種系統,也都受到細微且息息相關的行動所牽連,彼此相互影響並要經年累月才完全展現出來。我們是羣體中的組成部分,要時時刻刻想着羣體的願望。身在團體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難的,有的時候需要犧牲自己的利益,來保護羣體的利益。而我們就應該從全局宏觀的角度思考羣體的價值取向,進而調整自己的價值取向,達到個人價值與全局價值的平衡。

通過學習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個人及組織中幾種潛在的巨大力量來源——它們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卻是最不明顯的。當掌握這些力量,個人的生命空間會變得很大,才能成爲一個全神貫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你我都有過這種經驗:成爲出色團體中的一分子,在這個團體中,一羣人以極不尋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補長短,爲共同的大目標全力以赴,而創造出驚人的成果。同時每個團隊都有各自的特點,《第五項修煉》的作者——彼得聖吉×博士的觀點是要我們去發展學習型的團隊合作。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從中學到自己需要的理論,並把這項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發展學習型團隊是爲了提高學校的競爭力,保證學校的生存,促進學校的發展,也是爲了實現教師個人與工作的真正融合,使教師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義,更可以引導出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的新觀念,不斷突破自我,不斷挖掘潛能,努力形成“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的學習觀和工作觀,努力創造理念創新、方法創新、工作創新的氛圍,創造工會內部團結、和諧、奮進的氛圍,更好地履行工會職責,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4

《第五項修煉》一書,是由當代最傑出的新管理大師、學習型組織之父彼得·聖吉撰寫的,該書被譽爲21世紀的管理聖經、20世紀屈指可數的幾本管理經典、世界上影響最深遠的管理書籍之一,並被《哈佛商業評論》評爲近百年最具影響力的管理類圖書。

作爲一個非管理專業的人,這本書初讀起來讓人感覺有些晦澀難懂,有許多是從來沒有接觸過的管理學理論知識。但是在強迫自己耐住性子讀下去之後,我逐漸發現了這本書的價值,並被這本書深深的吸引住了。

《第五項修煉》描述了公司如何通過採用學習型組織的戰略和行動對策,來排除威脅組織效率和事業成功的“學習障礙”。在學習型組織中,新型的、擴展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體的熱望得到釋放,大家不斷在學習如何開創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

學習型組織的關鍵,即匯聚五項修煉或技能:第一項修煉是自我超越;第二項修煉是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項修煉是建立共同願望;第四項修煉是團體學習;第五項修煉是系統思考。而“系統思考”既是建立學習型組織的第五項修煉,也是建立學習型組織最重要的修煉。

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拆解問題、如何拆分世界。這樣做顯然會使複雜的任務和課題變得更容易些,但是我們卻在無形中爲此付出了巨大代價。我們喪失了對更大的整體的內在領悟能力,再也看不清我們採取的行動所帶來的各種後果。而當我們試圖“考慮大局”的時候,我們總要在腦子裏重新組裝那些拆分出來的部件,給它們編組列單。

在一段時間之後,我們便乾脆完全放棄了對整體的關注。於是,當我們想一窺全貌時,便努力重整心中的片段,試圖拼湊所有的碎片,這只是白費力氣。因爲少了系統思考,就無法探究問題之間的連屬關係,問題便得不到解決。因此必須進行系統思考修煉。

系統思考的修煉作者認爲系統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願景”、“改善心智模式”、“團隊學習”與“自我超越”四項修煉來發揮其潛力。書中強調以系統思考代替機械思考和靜止思考,並通過了解動態複雜性等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槓桿解”。系統思考強化其他每一項修煉,並不斷地提醒我們,融合整體能得到大於各部分加總的效力。

書中以啤酒遊戲爲例,啤酒的製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之間原本的銷售、批發和製造過程基本維持了一種平衡狀態,但當零售量小幅上升時,零售商、批發商和製造商該怎麼辦?成千上萬的各式各樣背景的學員、經理人都參與過這個遊戲,但得到的結果卻悲慘得幾乎一樣:均從庫存不足轉化到庫存過剩並造成了積壓。

書中說到,“危機一再重演”。 在生產配銷系統的真實狀況,往往比啤酒遊戲的情形還要糟糕。真實世界的零售商會同時向三、四家批發商訂貨,等到有一家交貨了,就取消還沒交貨的其他訂貨。真實世界的製造商常常會碰到在遊戲裏役有出現的產能限制問題,使整個配銷系統的恐慌更加惡化。或者製造商可能提高產能,因爲他們相信目前的需求水準將繼續下去,然而如此一來,旦需求滑落,又會發現自己陷入產能過剩的困境。像啤酒遊戲這樣的生產配銷系統的波動現象,揭示了系統思考的第一項原理:結構影響行爲。

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5

最近,利用空閒時間讀完了《第五項修煉》一書,作者:美國管理學家彼得·聖吉,主要着眼於研究學習型企業的管理提升之道。雖然成書較早,但是讀後仍讓我感覺受益匪淺,與大家共同分享探討。

《第五項修煉》從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商用飛機DC—3的五項核心技術說起,引出五項修煉概念: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體學習、系統思考。我想先談談對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的理解。

(1)自我超越。書中提到自我超越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只有做到個人學習,組織才能實現團隊學習。自我的超越不是簡單的自我學習,是需要不斷明確並不斷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地觀察現實。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決定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爲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設、歸納。而我們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願意傾聽接納別人的觀念和見解。這一點在我看來是這五項修煉中比較難的一項,大多數人都是“自我感覺”良好的,覺得自己的想法是站得住腳的,要內心接納別人的想法的確不易。應從內心抱有“取長補短”的學習想法,就會做出改變。

彼得·聖吉在書中提到組織存在的七種學習智障,即侷限思考、歸罪於外、缺乏整體思考的主動性、專注於個別事件、不注意細微變化、從經驗學習的錯覺、管理團體的迷思。我想從其中選兩點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1)不注意細微變化。作者認爲大部分失敗的公司,事先都有許多徵兆,顯示已經存在問題。雖然對社會來說是一種“優勝劣汰”的適者生存的法制,然而對企業和員工來說是非常痛苦的經歷,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我認爲,正如事物的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道理,如果我們能捕捉、覺察到事件的非常態化時,能多維度多層次進行“抽絲剝繭”,還原問題的根本實質,並加以主動學習、變革及創新進行干預,做出恰當有效的舉措,也許結果就不一樣。

(2)管理團隊的迷思。作者認爲管理團隊在壓力下容易有各種想法,無法達成一致目標,極大地削弱了團隊的整體學習能力,並且團隊做出的決策、行爲也會大打折扣。細細想來,管理團隊是需要花心思去“經營”的,哪怕在困境、壓力之下意見不一致,爲了團隊共同的目標,應該開誠佈公地去處理和解決,更應該發揮出個人和團隊學習的動力,及時化解矛盾。

讀《第五項修煉》,我感覺只瞭解到一些“皮毛”,仍需要反覆翻閱體會其中的道理,這本書所傳遞的知識非常值得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予以借鑑,不斷地在學習的道路上前行。

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6

《第五項修煉》雖然一直久仰其名,在無數的雜誌和管理刊物上提到引用,我們熟知的經典例子“煮青蛙的故事”,“啤酒遊戲”都來自本書,但主動接近認真閱讀還是最近。一口氣看下去只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暢快淋漓。彷彿一部極佳的影片,聽過很多評價看過很多片花,充滿了好奇調足了胃口,終於有機會從頭到尾好好的觀賞,過癮!

捧書在手心,一種難以按耐的激動心情,整個閱讀過程我總是被一種茅塞頓開的暢快感和不言而喻的認同感所包圍。許多平時沒有注意的現象,解釋不了的問題一下子深入了,明白了。雖然不敢說完全領悟了作者的思想,但從字裏行間從簡單例子所透露出來的理念和信息,已經把我深深的吸引。也許,使我內心深深爲之觸動的正是這本書用質補的語言講述那平凡而又深刻的真理。

下面我將簡要的介紹一下《第五項修煉》的主要內容。本書主要闡述了“學習型組織”這樣一個概念,作者彼得·聖吉所說的“學習型組織”是這樣一種組織,在其中大家得以突破自己的的能力上限,創造真心向往的結果,培養全新的,前瞻性的開闊的思維方式,共同努力實現抱負並不斷一起學習如何共同學習。並指出,學習型組織應具備的五項修煉是:一、自我超越,二、改善心智模式,三、共同願景,四、團體學習,五、系統思考。

藉助作者的話,大致歸納其精髓:

“自我超越”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它要求個人學習不斷理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以自己真正向往的事情爲起點,爲自己的最高意願而活着。組織羣體對於學習的意願和能力植基於每個成員對於學習的意願和能力。

“改善心智模式”是我鏡子轉向自身,審視自己究竟如何瞭解世界,採取何種假設、成見、圖象、印象,而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

“共同願景”是真正值得長期獻身的目標以及不斷學習與創造的動力。這一訓練發掘出共有的願景,是組織成員對於組織的歸屬感,成爲又良好默契的工作夥伴。

“團體學習”是由一個團體所有成員的“深度會談”開始,每個人都攤出心中的假設,只有交流,以發現深入的見解。在現代組織中,學習的基本單位是團體而不是個人。“系統思考”是五項修煉的核心,強調思考的角度和方式。這也是書中對我啓發最大的觀點之一。

正如前言中所說的,“自幼我們就被教導把問題加以分解,把世界拆成片片斷斷來理解。這顯然能夠使複雜的問題容易處理,但是無形中,我們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全然失掉對“整體”的連屬感。”着似乎是我們的一個通病,我們習慣於把整體細分,我們習慣於研究細小部分忘記它們之間的聯繫。我們遇到一件事情習慣於“就事論事”,習慣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忘了追究其背後相關的各種聯繫。

於是我們犯下了這樣的錯誤——主觀片面,於是我們陷入了這樣的困境——漠視根源。這些都是我們思考上的誤區,學習上的障礙。

書中在開篇就引用了大斷的比喻,水質是突然變壞的嗎?交通是突然堵塞的嗎?健康是突然變差的嗎?婚姻是突然變糟糕的嗎?國家是突然變弱的嗎?傑出企業是突然倒掉的嗎?

顯然不是,那麼又是爲什麼呢?其實它們早已發生了漸變着,只是我們不成察覺而已。

這些反問讓我深省,太多的時候我們子專注於眼前所表現出來的東西,就像我們平時一直強調的“表現好不好”而不去探究表象之後隱藏的祕密,沒有人去關心爲什麼。太多的時候我們也不關心事物的變化在哪裏,或者說事物在變化的時候我們察覺不到,即使察覺了不是爲時已晚,就是不知如何處理。這時候的你,是不是也和有那隻逃不出油鍋的青蛙一樣的無奈感受?裏而且我們總是擅長於“忘記”,忘記一連串事件之間其實是前因後果是有引發聯繫的。

這些道理在中學時的哲學課上就強調了,然而我們還是沒有懂得。我們還沒有學會系統的觀察事物,更沒有對系統思考有深刻的領悟,所以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會發生很多的錯誤,最常見的便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很難根治因爲根本沒有找出病因,我們只對症狀感興趣。在醫學課上我們學到這樣一個道理,同樣的症狀往往需要完全相反的治療方法。而治療方法的選擇則是建立在正確判斷病因的基礎上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現象和本質從來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一一對應,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真的不一定是你想要知道的。很多時候我們還會換上急功近利的毛病,或者說我們忙於“遏制”疏於“疏導”,我們都希望採取一種可以立即見效的靈丹妙藥。不幸的是這樣的靈丹妙藥太少了。事實上一種問題往往不止一種表現形式,你堵住了這個方面它自然通過另外一種方式表現出來,直到你一是倒真正的矛盾尚未解決而狀況變得更加的糟糕。飲鴆止渴是不是可以很好詮釋這個概念?

在書中還反覆的提到一個概念“樹木與森林”,這也是解釋系統思考的一個例子,詮釋的是局部和整體的關係。讓我聯想到人們對於細節的態度。

近年來人們有“細節妖魔化”的傾向,媒體輿論名人大師總是不遺餘力的向我們灌輸“細節是魔鬼”,“細節決定成敗”的觀念,強調細節的重要性,彷彿周邊所有的一切都會因爲一個人們日常忽略的細節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殊不知,真正導致變化的不是細節,而是細節背後那一大串的聯繫。就像造成毀滅性災難的是威力無窮的核反應堆,不是那個核按鈕,引發一戰爆發的是不平衡的世界格局,不是那個無名刺客。

聰明的人民不妨問問自己,控制好核按鈕是不是就能免核爆炸的災難,做好保安工作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一戰的爆發。

我們注重細節更應該注重細節背後的聯繫,我們專注於細節但要保證有正確的前提正確的方向。解決問題,我們可以切斷聯繫進行“遏制”,也可以深究原因從源頭治理。如同治水,我們究竟該在中下游修幾個大壩儲水,還是跑到上游封山育林保護源頭?很多時候我們沒有看到,更多時候我們沒有想到,最可怕的是我們看到了想到了卻做不到,因爲事物的聯繫原本就不是簡單的鏈接,治本的方法原本就不是簡單的反應。不是憑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靠持之以恆的耐力,然而,這些要求在現代這個過分追求效益社會顯然有點高。

當然本書的寫作目的就在於喚醒我們的直面障礙根治問題的這種意識,調整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框架。

還有一個修煉項目“自我超越”,很值得大家尤其是作爲學生的我們認真的學習。正如作者解釋的,“自我超越”的意義在於以創造而不是反應的觀點來面對我們的生活和生命。它強調的是積極主動創造生活而非消極被動對生活做出反應。

自我超越這個動作後面包含兩個動作:願景、現況。願景用於理清到底什麼對我們最重要,現實則告訴我們應當如何看清楚我們目前面臨的真實情況。

作者打了這樣一個比喻:假想在你的願景和現狀之間有一根拉長的橡皮筋。拉長的時候,橡皮筋會產生張力,代表願景和現況的張力。張力的紓解只有兩種可能途徑:把現況拉近願景,或把願景拉近現況。至於最後會發生哪一種情形,在於我們是否對願景堅定不移。

我想着這個例子可以幫助大家理解這個問題,一個同學某門很頭疼的考試不及格,現在他有兩種選擇,一是現在複習立即補考,二是大四的時候參加重修。對於他來說,能夠一次不考通過就是願景。然而這意味着要犧牲現在的時間進行復習,當然他也可以選擇大四再重修,這樣現階段的緊張壓力就可以紓解,但是到大四的時候壓力會更大。

這就是選擇的問題,我們到底是把現況拉近願景(通過努力現在補考來舒緩壓力)還是把願景拉近現況(拖到大四重修從而舒緩現在的壓力),就是個選擇的問題,反應的就是對願景的堅持程度。

雖然我們都知道速戰速決是最佳選擇,然而,實現最終目標很難,面對現實情況更挑戰。

同樣在面對困難迎接挑戰的時候我們也有兩個選擇,可以前進可以退後。可以通過努力來接近自己的願景,也可以通過放棄來減緩自己的壓力。選擇後者無可厚非,因爲我們明白不是每一種付出都會有收穫。即使跳起來也不一定摘到蘋果。然而毫無疑問我們會更欣賞前者,因爲只有讓現況去接近願景才能在舒緩壓力的同時實現理想。這纔是最好的方式卻也是最難的方式。

本書給我啓示遠不止以上的幾點,我最大的收穫在於樹立一種觀念。好的理論不是大量事實的堆砌,不是空洞不可接近的教條,是一種思維模式,是一種處事觀念。

大學這三年我一直在學習,學習用一種正確的思想指導我的日常言行我的重大抉擇,不僅僅是我個人的價值體系,更是我的一種思考的方式,我需要一種屬於自己的框架,動態的開放的,將我的生活和發展聯接起來,這套框架幫助我隨時隨地接觸新鮮事物,這套思維模式幫助我在接觸新事物的時候準確而巧妙的“切”進去,不只是瞭解表象更是刺入實質。

能引起各方的興趣,特別是使對管理實踐毫無經驗的讀者在幾天內捧住書不放,這本身就說明,這本書有着不同一般的魅力。至今爲止人類所知道的任何一種社會科學理論都是基於某種歷史上的或現實的例子的啓示。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一定可以用過去、現在和未來生動活潑的案例來展現。當然這需要學者具有淵博的知識,對理論深刻的洞見和非凡的功力,當然我們的作者彼得·聖吉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掩卷沉思的時候,我們能夠對自己的行爲做一個深刻的反思,如果一本書能引發讀者通過實際行動貫徹書中理念,還有什麼能比這一點更令作者感到欣慰的呢?

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7

推薦彼得聖吉《第五項修煉》。

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學習不斷分辨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專注,耐心,並客觀的觀察現實的過程。對實現內心深處願望的渴求,不斷追求超越自我,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歷程。保持開放的心態,允許自己的信念有被檢討的空間。

自我超越是建立學習型企業的基礎。隨時隨地牢記,是爲了提升自己的心性而工作。

第二項修煉: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當我們觀察世界,分析問題時,隱藏在我們內心深處,不易覺察的假設與成見。根據以往經驗,當前狀況,自以爲是的假設。

第三項修煉:建立共同願景

什麼是願景?願景就是願望的前景,願望的影像。願景的屬性是惠及衆人的。 個人的願景與企業的願景是完全一致的。

傑爾 韋爾奇的言論:企業家要做的兩件事:1)制定企業的戰略與規劃(企業的使命,願景,價值觀);2)貫徹,執行,植入到每個員工。

怎麼纔算是建立了共同的願景?

願景有清晰的感召力;有團隊的精神領袖;有以終爲始的績效體系;

檢驗這個願景就是看,1)現有團隊的成員,自我價值有無提高?2)是否有人願意放棄高收入,高品質生活,社會層次更高的人,因爲這個願景,放棄本職工作加入你的團隊?

第四項修煉:團隊學習:

學習的首要任務不是接收新的資訊,而是改善舊有的心智模式。

團隊學習中,最重要的是深度匯談(融合,匯合,接納,開放,包容)

學習更應該側重於那些你不接納的,晦澀難懂的。

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

領導者更是系統架構師;負責頂層思考設計,有全球化,開放的格局眼光,並保持持續學習成長。

團隊成員是否能力相當,能力互補;

對比標杆,發心,發願,達成目標;

戰略一旦確定,領導者就是關鍵元素;領導者最重要的是打造團隊的能力。如何能建立起自己打造團隊的能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和風格。

領導力的定義:

1)能定方向;

2)有承擔;

領導力的核心:

1)管理自己;

2)管理他人。

分享一些領導者對於領導力的見解:

所謂領導力,就是一個有目標的人,組織了一羣沒有目標的人,實現自己目標的能力;

所有的領導力是思考能力;

我們捫心自問,我們是企業的領袖還是企業的老闆?老闆用權利和利益,領袖用使命和夢想引領;

領導力就是打造一個讓員工產生歸屬感的組織的能力;

領導力就是向全世界表達你願景的能力;

領導力是天生的嗎?不是,只要有學習的決心和刻意練習,不斷踐行,分享梳理,就能掌握領導力。

養成結構性思考的習慣,掌握結構層次的洞察力,纔可以發現行爲背後的真正原因,切實解決問題。

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8

爲什麼許多團隊中,每個人的智商都超過120,而整體的智商只有62?

這是因爲,組織的智障妨礙了組織的學習及成長,使組織被一種看不見的巨大力量浸蝕,甚至吞沒了!

有五項新技術正在逐漸匯聚起來,是學習型組織演變成一項創新。我們稱這五項學習型組織的技能爲修煉。

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煉是學習不斷釐清並加入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性,並客觀的觀察現實。

員工多半爲聰明的、受過良好的教育、充滿活力、全力渴望出人頭地。但他們到了30多歲是。通常只有少數平步青雲,其他多數人都失掉了開始工作時所有的企圖心(目標)、使命感與興奮感,對於工作,他們只投入少許精力,心靈幾乎全不在工作上。這就是我們幾乎所有人都遇到的工作環境。

第二項修煉: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瞭解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甚至圖像、印象。(類似於心理學上的圖式)

把鏡子轉學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煉的起步;藉此,我們學習發掘內心世界的圖像,是這些圖像浮上表面,並加以審視。

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

這對於大多數人是難以做到的,越是年齡大,越難改變;年紀小有不知如何審視,更不談改變了!

第三項修煉:建立共同願景。

如果有一項領導的理念,幾千年來一直在組織中鼓舞人心,那就是擁有一種能夠凝聚、並堅持實現共同願景的能力。

除了宗教,基本還沒有出現有這麼大凝聚力的組織。能夠將某種理念鼓舞人心,做到的不少。我們如果在生活中有一羣人爲同一願景,共同奮鬥20年將是一段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第四項修煉:團隊學習。

團隊學習的修煉的起點是“深度會談”,即團隊中的所有成員,攤出心中的假設,而進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自我防衛”是“深度會談”的敵人,而且不易發覺,最終成了團隊學習到一定程度後無法逾越的障礙。

這也是很多明星(企業、團體)生命力不超過40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

我們深思熟慮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很多時候成了制約我們到達成功的主要障礙,也許是輪迴。亞馬孫叢林中的一隻蝴蝶扇動的翅膀會在德克薩斯州形成颶風,我們現在都是在想颶風什麼時候出現,出現後我們如何防禦,基本沒有人,或許還沒有這個能力知道如何不讓颶風形成。說不定我們想到了預防一起颶風,採取了我們認爲最科學的辦法,卻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另外一起颶風的加強。

思考有時也許進入歧途。回頭想想老子的“無爲而治”也是另外一種正確的答案。

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9

也許人越長大越是浮躁了吧,就連一向對讀書比較熱衷的我初讀《第五項修煉》也有點熬不下去,所以只好選擇晚上細讀此書。

也許夜總能讓人平靜,溫暖的燈光、柔柔的海風、舒服的小窩讓我漸入佳境,可坦白講真正吸引我的是這本書本身,認真來讀不僅感嘆這是一部多麼偉大的著作,慶幸自己與它的相遇!

每一個人內心深處都曾有過美好的夢想和希望,還有那些潛在的自信與自我發揮的能力;可是在現實中,由於學習、工作和生活等種種經歷的不同,這些美好的內在,都逐漸湮滅於不得不面對的日常俗務和看上去無法抗拒、無法左右的真實之中。因此我們深受傷害,越來越找不到生命的出口,也就漸漸屈服於現實、歸之於平庸。

所以當我看到此書作者彼得·聖吉睿智縝密的把理想與實踐結合的如此完美時,就看到了這個社會的希望,他閃耀着理性和感性的哲學光輝的思維體系像一泉春水,不僅讓人堅信,如果此書能更好的被傳閱和學習,這股清泉可以讓這個社會生機盎然。

作爲一個學生,生活在帶有點烏托邦式色彩的校園,處在一個交織着無數人理想主義的思想火花,沉澱着各種睿智思想的文化積澱的環境,我們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沉靜、學會了冷靜分析,學會了磨練自己的心智,學會了遠離世俗的利害和俗念的牽掛,以純淨的心靈來探尋和發現生存的價值、人生的意義,可就是沒有一本書來教會我們把這一切付諸於實踐,所以畢業後,等到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後,這些重要品質也就蕩然無存。

所以看到《第五項修煉》時,心中些許感動,這就是我們需要的,似乎真的看到了希望。這些理想主義色彩的重要品質,這種悲天憫人的慈悲情懷原來可以作爲一種源動力,應用於組織學習型的實踐法則成爲個人乃至企業的魂魄所在。

與書雖然主要描述如何管理一個企業,一個團隊,但就個人而言閱讀此書讓我學會:管理好自己!它讓我重新審視自我,堅守可以堅守的信仰;它使我更好的看待世界,寬容可以寬容的變革!

書中提到“把自己的生命當做一件創造性的藝術品;並不是以被動反應的觀點去生活,而是從主動創造的視覺去生活”。很讚賞這種觀點,但也深知不是每個人都能運用自如。閱讀此書後,就會發現此書也許開闢了一條蹊徑,循着這條路,可以讓人生走得更好!

管理自己,這一過程貫穿了五項修煉的基本部分:構建目標希望,改善調整心態,不斷學習充電,學會系統思考,不斷自我超越。實際上這五項修煉又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只有它們相輔相成的協調發展才能讓自我管理獲得成效。

每個人都想實現人生價值,不同的人爲實現這一目標都會在內心潛意識或有意識的建立起大大小小的人生目標(書中提到的願景),我也一樣,總想捕捉生命裏最真實的美麗,人生中最本質的善良,想用最虔誠的心把人生活的漂亮!

看到這個社會浮躁,有人憤世嫉俗,有人投機取巧,甚至曾經引以爲傲的真善美也會被人嘲笑,不免委屈、有些無能爲力。所以讀到書中的“對人性、對我們的潛力和侷限性,有一個準確的看法,不過於浪漫地待人接物,也就不會在人們失信的時候經受那麼大的心裏壓力和痛苦”這樣的句子時,又不免豁然開朗,原諒一個社會的病,不會是一個人的過錯。

懂得了要坦誠得對待真相,勇敢的面對社會存在的問題,不要太過理想主義,也不要媚俗於實用主義。太過理想主義,會讓我們在消極失望中氣餒而變得憤世嫉俗;太過實用主義,會讓我們在功利追逐中浮華而變得空洞平庸。所以要把握好這個度,做好自己。做好了自己也就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治了這個社會的病。

要做好自己就要不斷學習。有人說,學習讓人美麗,其美麗在於它可以讓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知足而更加謙遜,知不足而更加好奇。

但學習又不能只是簡單的學習,就像作爲一個科研工作者,不能只單單關注科研本身,生活是一個整體,科研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值得學習的東西很多。也許只有真正的生活,纔可以保證科研的順利進行,就像一直很喜歡亞里士多德的一個觀點“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一樣,生活遠遠大於科研,科研之外有很多美好體驗,像社交、娛樂也一樣必不可少,因爲哪怕是一個科研狂人如果真的無法正常生活,那他也不會對這個社會有太多的貢獻。

所以只有更好的生活,纔算真正的活着。而活着的意義在於實現人生價值,我們不斷學習只是量變的積累,超越自我纔是追求的質變飛躍。

《第五項修煉》把自我超越作爲組織型學習的核心內容,可見自我超越的重要地位,該項修煉是其他四項修煉的因,也是其他四項修兩的果。《第五項修煉》對自我超越的描述是我最喜歡也最讚賞的部分,也是難以再次複述的部分,因爲作者彼得·聖吉已經把它寫到極致,各個層面、各個角度,他的描述深刻恰當,睿智而又有哲學色彩。

真的很欣賞他引用愛因斯坦的關於“擴展自己的慈悲心,使之包容所有的生命,包容整個大自然,及其內在之美”的觀點,覺得這是一種大智慧,大氣魄。因爲建立對這個世界的慈悲心和連通感是解決當今很多熱點問題的關鍵,也是自我超越的重要品質。

當今社會,保持不斷的自我超越的修煉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經之路。關於自我超越,我想自己也許已經在修煉,也許在讀過此書後纔不過剛剛開始。

但我深知這項修煉沒有止境,因爲它的確是值得每個人窮其一生去做的人生修煉!

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10

昨天看了《第五項修煉》的序言與第一章,第一章強調的五項修煉的內容:

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煉是深刻了解自我的真正願望,並客觀地觀察現實,對客觀現實正確的判斷。通過學習型組織不斷學習激發實現自己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並全心 投入工作、實現創造和超越。此項修煉兼容幷蓄了東方和西方的精神傳統,修煉時需要培養耐心、集中精力,對於學習如同對待自己的生命一般全身心地投入進學習型組織。它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

 第二項修煉,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瞭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對事物作出價值評價,沉積在自我心靈深處的印象等;我們通常不易察 覺。心智模式影響自我表現出來的行爲;通常在剎那間決定什麼可以做或不可以做,這就是心智模式在發揮着作用。改善心智模式我們把自己工作組織看成學習的場所,把自己工作組織看作是轉向自己的鏡子,這是心智模式修煉的起步,我們學習發掘內心世界的潛在能力,使這些能力浮在表面,並嚴加審視。它還包括進行一種有學習效果的、兼顧質疑與表達的交談能力——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

 第三項修煉,建立共同願景

共同願景指的是一個組織中各個成員發自內心的共同目標,在一個團體內整合共同願景,並有衷心渴望實現的目標的內在的動力,將自己與全體衷心共有的目標、價值觀與使命的組織聯繫在一起,主動而真誠地奉獻和投入。組織都在設法以共同的願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作爲個人要建立善於將領導的理念融入到自己心裏,在組織中爲實現共同的願望而努力,通過努力學習,產生追求卓越的想法,轉化爲能夠鼓舞組織的共同願景。激發自己追求更高目標的熱情,並在組織中獲得鼓舞,使組織擁有一種能夠凝聚、並堅持實現共同的願望的能力。

 第四項修煉,團隊學習

團體的集體智慧高幹個人智慧,團體擁有整體搭配的行動能力。當團體真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體整體產生出色的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爲快。

團體學習的修煉從“深度匯談”(dialogue) 開始。“深度匯談”是一個團體的所有成員,攤出心中的假設,而進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讓想法自由交流,以發現遠較個人深入的見解。以有創造性的方式察覺別人的智慧,並使其浮現,學習的速度便能大增。在現代組織中,學習的基本單位是團體而不是個人團體學習,這顯得非常重要。團體的智慧總是高於個人的智慧。 當團體真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體能產生出色的效果,其個別成員的成長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爲快。

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

企業和人類的其他活動一樣,也是一種系統,也都受到細微且息息相關的行動所牽連,彼此影響着,因此必須進行系統思考修煉。系統思考的修煉是建立學習型組織最重要的修煉。

彼得·聖吉同時認爲系統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願景”、“改善心智模式”、“團隊學習”與“自我超越”四項修煉來發揮其潛力。十分重視第五項修煉,並認爲它高於其他四項修煉。少了系統思考,就無法探究各項修煉之間如何互動。系統思考強化其他每一項修煉,並不斷地提醒我們,融合整體能得到大於各部分加總的效力

《第五項修練》的核心是強調以系統思考代替機械 思考和靜止思考,並通過了解動態複雜性等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高“槓桿解”。

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11

寒假前一段時間,我們外國語學院着重在大一大二學生中開展了“學習型宿舍”的活動,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讓我們瞭解到了團結的重要性,寒假到來,閱讀《第五項修煉》讓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這些。看完這本書,對我個人的身心發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第五項修煉》一共分成五個部分: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體學習、系統思考。

第一部分是自我超越。認識你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座金礦,潛能是人類最大而又開發得最少的寶藏。每個人都有無盡的潛能。1980年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奧托發現:“一個人所發揮的能力,只佔他全部能力的4%”。戰勝你的弱點,開發無限潛能。發現另一個自己。克服惰性,走出自己的舒適區。確立全新的自我。

第二部分是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我們心中,並影響我們如何瞭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思維方式,甚至可以是圖像、或印象。在認知科學中,這個名詞一方面是指人們長期記憶中隱含的關於世界的心靈地圖,另一方面,也是指我們日常推理過程中一些短暫的理解。

第三部分是建立共同願景。共同願景指的是一個組織中各個成員發自內心的共同目標,在一個團體內整合共同願景,並有衷心渴望實現的目標的內在的動力,將自己與全體衷心共有的目標、價值觀與使命的組織聯繫在一起,主動而真誠地奉獻和投入。組織都在設法以共同的願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作爲個人要建立善於將領導的理念融入到自己心裏,在組織中爲實現共同的願望而努力,通過努力學習,產生追求卓越的想法,轉化爲能夠鼓舞組織的共同願景。激發自己追求更高目標的熱情,並在組織中獲得鼓舞,使組織擁有一種能夠凝聚、並堅持實現共同的願望的能力。

第四部分:團體學習。俗話說:一根筷子容易折斷,一把筷子就沒那麼好折斷了,團體的集體智慧高幹個人智慧,團體擁有整體搭配的行動能力。當團體真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體整體產生出色的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爲快。從哲學角度來說,整體居主導地位,統率着部分,整體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如果個人存在自私的心理,不願意將個人的學習成果向他人展示,個人的發展也將會非常的侷限,同樣也會導致性格的偏差。

第五部分:系統思考

系統思考將引導一條新路,使人由看片段到看森林。從對現狀作被動反應,轉爲創造未來。從迷失在複雜的細節中,到掌握動態的均衡搭配。系統思考讓我們看見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槓杆點。運用系統思考的方法能產生以小博大的力量。

在概括完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後,我想說說其中一個令我印象很深刻的寓言故事,叫《煮青蛙的寓言故事》,這是在分析組織的學習障礙時講到的,故事是這樣的:如果你把一隻青蛙放進沸水中,它會立刻試着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進溫水中,不去驚嚇它,它將呆着不動。現在,如果你慢慢加溫,當溫度從華氏70度升到80度,青蛙仍顯得若無其事,甚至自得其樂。可悲的是,當溫度慢慢上升時,青蛙將變得愈來愈虛弱,最後無法動彈。雖然沒有什麼限制它脫離困境,青蛙仍留在那裏直到被煮熟。爲什麼會這樣?因爲青蛙內部感應生存威脅的器官,只能感應出環境中激烈的變化,而不是針對緩慢、漸進的變化。通過這個故事,我不禁想問,誰受不了這鍋熱水?“熱”應該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有人覺得熱得難以忍受,有人卻樂在其中。前者選擇逃避,後者選擇適應。就學校這個角度來說,小到一個宿舍、學院、校區,大到一個學校,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時代,我們需要不斷的提高自己。同時,我們也需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做到居安思危並不容易,舒適的環境常常讓人忘乎所以,喪失鬥志。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環境,敏銳地捕捉變化,積極地應對變化,纔能有機會讓我們立於不敗之地。最後,如何不像那隻“青蛙”一樣被溫和的環境所俘虜,就要時刻激活自己的思維,不斷積極地創新,讓自己保持活躍的思維,保持超越自我的信念和鬥志。因爲創新是生存的法則。

讀完《第五項修煉》我的感觸很深,以實例來論證觀點,讓我瞭解到了五項內容的深刻含義,此後,我也將自己放在一個全新的角度,認真地學習和生活,樹立目標,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

第五項修煉讀書筆記12

最初拿起這本書是因爲“修煉”二字,想着對我的教育之路有所幫助,爲我“修煉”成爲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但第一眼看到《第五項修煉》,太厚!翻開第一項,不懂!但還是硬着頭皮看下去,卻發現這是一本寶典,再次引起我的興趣。

看完《第五項修煉》,進一步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之重大。在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時代,教育必須重視人的再教育以及終身教育。教師作爲指導者,我時常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知識結構的單一,與生活實際的脫節,學生懂得老師不懂,學生會的老師卻不會……所有的這些警示着我:要繼續學習,完善自我,只有終身學習,才能跟上時代,才能勝任今天的教育任務。

《第五項修煉》的五項修煉概括地說: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

一、修煉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煉”,簡單地說是爲了實現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全心投入、不斷創造和超越。這是一種真正的終身學習。終身學習,是完美人生的重要方面。而真正完美的人生,不僅在於知識的不斷豐富,更在於品德的不斷完善。要成爲終身學習理念的實踐者和傳播者,就必須具備以上兩個方面的素質。對個人來說,我們需要終身學習,對一個組織、一個團體來說,同樣需要終身學習。這樣才能不斷創新、前進,這樣才能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我們所教的班集體才能成爲有活力的組織,否則與一潭死水無異。老師不斷修煉自我超越,不斷地學習,通過各種平臺,讓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產生強烈的超越願望,保證了學習的動力。

二、修煉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瞭解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圖像和印象。在團體中,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樣的,一個團隊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們打開自己的心扉的同時,也要接受別人的想法和意見。在個人來講,要勇於和善於敞開心扉,並且能夠傾聽吸納別人的想法和觀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快的打開成功之門。在教學中也亦如此。改善學生們的心智模式,讓他們學會有效表達自己的想法,放飛心靈。同時也要接受別人的想法和意見,有能力傾聽並吸納別人的觀念。這樣才能在學習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三、修煉建立共同願景。 “願景”是一座燈塔,照亮我們前進的路程。所有的成就來自於改變,來自於自願。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遠。這種共同的願景,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凝聚力”,它會產生強大的感染力和號召力。它也是一種新的文化理念,能夠喚起人們的希望,對組織付出承諾,從而推動自己圍繞這個共同願景行動。定時定期、短期的、長期的,爲班級制定一個共同願景,大家都朝着這個方向努力,猶如航船有了的方向,便可以乘風破浪,勇往直前了。

四、修煉團隊學習。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試驗:在一個團隊中,大家都認真參與,每個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體的智商卻只有六十,這是爲什麼呢?可見團隊學習處於困境之中。因此,團體學習的修煉從“深度匯談”開始。“深度匯談”是一個團體的所有成員,攤出心中的假設,而進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深度匯談”的修煉也包括通過學習找出有礙學習的互動模式。從所周知,一個團隊,是由若干個個體構成的,而一個有能力的團隊,更是由若干個有能力的個體所構成的。“團體學習”是發展團體成員整體搭配與實現共同目標能力的過程。它是建立在發展“共同願景”這一項修煉上。因此,他們將進一步學習,擴充,盡其所能,將自己的天賦及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自我學習的同時,也不能脫離與組織的有機聯繫,要爲“共同願景”——“教育機構的品牌影響力,規模的提高”而努力,而不是單純地突出個人!並且,重中之重的是,要學會與團隊中個體的緊密聯繫,互相補充不足之處,營造一種和諧氣氛,設法努力將自己與同事更有效的結合起來,良好地發揮了整體運作的功能。正如一場足球賽,團隊合作的最終目的是爲了整個足球隊的取勝,而不是某一個人爲追求在整個賽場上的風光,甚至可以做出“越俎代庖”的行爲,

五、修煉系統思考。無論是企業還是教育活動,都和人類其他活動一樣,是一種“系統”,都受到一系列息息相關的行動所牽連,它們彼此影響着,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必須加以系統思考,系統思考已發展出一套思考的框架,它既具備完整的知識體系,也擁有實用的工具,可幫助我們認清整個變化形態,並瞭解應如何有效地掌握變化,開創新局面。這對每個教育者來說又都是“自我超越”的挑戰。

掩卷深思,我們應該從中學到自己需要的理論,並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第五項修煉》這本書的作者——彼得聖吉博士的觀點是發展學習型團隊合作。這樣才能實現教師個人與工作的真正融合,使教師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義,更可以引導出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的新觀念,不斷突破自我,不斷挖掘潛能,努力形成“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的學習觀和工作觀。

《教師的二十項修煉》讀後感《國小數學教師五項修煉》讀後感讀《第五項修煉》學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