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無條件養育》讀書筆記

相信大家閱讀《無條件養育》這本書會從中有很多的感受的。以下是《無條件養育》讀書筆記,歡迎閱覽!

《無條件養育》讀書筆記

  《無條件養育》讀書筆記1

我手中有一本書,書名是《無條件養育》,美國人艾爾菲科恩著,小巫,耿丹譯。正是這本書促使我必須正視孩子,關注他的內心需求,而不是視孩子爲敵人,時刻戒備,隨時準備壓制他身上出現的各種不配合,不聽話,不乖。我無條件地愛着他,因爲他是我的兒子,所以我愛他。無論他做什麼,無論他高興或者悲傷,無論他讓我難堪還是高興,我都是愛他的。那麼他有沒有讓你火冒三丈的`時候?有,而且我打過他三次。事後我反思,均是把我自己的情緒發泄到他身上而已,三次都是,無一例外。可能有人在打過孩子後能咬牙切齒的控訴孩子的種種不端,信誓旦旦說自己打他有絕對的理由。但我反思後真的認爲是我自己把火氣發到孩子頭上,他僅僅是一個替罪羊而已。

我在成長,孩子是促進我改變的一個因素,我會反思他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反思我自己的行爲。從今天開始,我將寫《無條件養育》的讀後感,重新讀一遍該書,寫總結,在總結中發現,很多人認爲的孩子的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無條件養育》讀書筆記2

當我聽到“特權,不是權利”這樣的話時,我總是很好奇說話者是如何看待“權利”的。有什麼是人類生來應得的嗎?有沒有什麼關係可以不靠經濟法則來維繫?誠然,成人希望自己的勞動得到報酬,就像得到食物和其它生活必需品要付錢一樣。但問題是,“互換法則”是否需要被應用在朋友和家人身上?或者如果需要,應該在何種情況下被應用?社會心理學家發現,某些人之間確實存在“互換關係”:只要你爲我做某事,我就爲你做某事(只要你給我某樣東西,我就給你某樣東西),但心理學家隨即補充道,這種互換關係並不適用於所有人際關係,也並不是我們想要的,有些人際關係是建立在關心之上,而非互惠互利之上。事實上,研究結果發現,將自己與配偶的關係視爲互換的人會對付出和回報斤斤計較,其婚姻關係滿意度較低。

孩子長大之後,他們會有足夠的機會扮演經濟角色,如消費者和工作者,可以精細覈算各種自利法則和互換條款。但是,家庭不是這些交易的港灣和庇護所,特別是父母給予的愛,它不需要任何意義上的回報,這只是一個禮物,是所有孩子都應該得到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