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儒林外史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15篇)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1

愛情這種東西,神祕,玄妙,引得衆生神魂顛倒,樂此不彼。

有的一見鍾情,轟轟烈烈;有的日久生情,細水長流;有的暗生情愫,訥於無言。有的得意,有的失意。

無論如何,因爲我愛你,你所有的缺點都那麼可愛。因爲不愛了,你所有的優點都面目可憎。

所以戀愛容易,婚姻難行。

兩個人一紙婚書,柴米油鹽醬醋茶,一地雞毛的生活裏,愛情可有容身之地?

有,總有些人將愛情進行到底,你不離,我不棄,共白頭。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和杜娘子的愛情就觸動了我,兩人之間的舉動在明朝屬於驚世駭俗,放在今天則是羨煞旁人。

杜少卿無疑是《儒林外史》中真名士的代表人物。

他學識淵博,卻不肯科舉做官,和娘子守着祖上的一點家業逍遙過活,讀讀書,踏踏青,喝酒作詩,呼朋引伴,你來我往,風雅之極。

他不在乎金錢,對家裏的產業也並不去用心打理,因爲太過豪爽,有求必應,也不管對方是真有困難還是坑蒙拐騙,沒過幾年,幾萬兩銀子就敗完了,他就開始賣房子生活,然後繼續幫助別人,就算知道了別人是騙他的,他也只是一笑置之,並不放在心上。

眼看沒錢待不下去了,就和杜娘子到了南京租房生活,也成了世人眼裏的笑話,說他是個敗家子,說他沒品行,到處賣文混吃。

但他和杜娘子依舊我行我素,有錢的時候,好吃好喝,沒錢的時候,節衣縮食,怡然自樂。

杜娘子並不曾說過杜少卿一句不是。

書中雖沒有交代,但我猜想,這兩人應該是青梅竹馬,志趣相投,長大後做成了夫妻。

後來,朝廷徵辟賢才,有人舉薦杜少卿入朝爲官,杜少卿去推辭致謝,帶少了銀子,又因爲幫助別人,差點回不了家,幸虧遇到舊相識幫襯了十兩銀子,杜少卿回來後迫不可待的和杜娘子說起來,兩人都當做玩笑話。

兩人性格相合可見一斑。

書中對杜娘子的描寫並不多,很多時候都是一語帶過,杜少卿和杜娘子之間的對話也只出現了一次,極有意思。

杜少卿爲了推辭做官,裝病過關。兩人有了一番言語:

娘子笑道:“朝廷叫你去做官,你爲甚麼裝病不去?”

杜少卿道:“你好呆!放着南京這樣好頑的所在,留着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爲甚麼要送我到京裏去?假使連你也帶往京裏,京裏又冷,你身子又弱,一陣風吹得凍死了,也不好。還是不去的妥當。”

杜娘子對於杜少卿辭官的`行徑不僅沒有惱意,反而覺得很有意思,可見她和杜少卿是一樣的心思,並不曾想着做官,過世人眼中最榮耀的生活。

而杜少卿狠狠地撒了一把狗糧。

他並不是只拿言語來哄娘子,而是心裏真的實實在在放着她,敬着她。

他對《詩經》中幾首詩的理解很有新意,關於《詩經》註解多圍繞“淫”或“不淫”,而杜少卿則從中看到了夫妻相處的道理和樂趣。

甚而他也效仿一二。彈琴飲酒,采蘭贈芍的風流。於是有了夫婦同遊這一驚世駭俗的舉動。

杜娘子與幾個夫人同遊清涼山上的姚園,杜少卿眼巴巴跟了去,坐着轎子,拿着一個赤金盃子,在亭子裏喝酒賞景,然後:

這日杜少卿大醉了,竟攜着娘子的手,出了園門,一手拿着金盃,大笑着,在清涼山岡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後三四個婦女嘻嘻笑笑跟着,兩邊看的人目眩神搖,不敢仰視。杜少卿夫婦兩個上了轎子去了。

這還不算,後來,他竟:

日日攜着乃眷上酒館吃酒,手裏拿着一個銅盞子,就像討飯的一般。

那個時代,大戶人家的婦女哪能輕易拋頭露面,誰不是日日關在深閨裏,家務事做完了,就發發呆,哀嘆一聲時光易逝,生活往復如舊。而男人們卻能呼朋引伴,喝酒暢聊,尋花問柳,不知今夕何夕。

而杜少卿的舉動讓他成了南京的笑話,讀書人以他爲恥,就是相與的朋友裏也有很多表示不理解。

“何不娶一個標緻如君,又有才情的,才子佳人,及時行樂?”

古人三妻四妾本就正常,況且又是個絕世風流之人,像杜少卿的哥哥杜慎卿,哪能不配個小妾,倘若不配個小妾,怎麼擔得起名士之稱?

況且還有那些停妻再娶的,你道夫妻恩愛兩不疑?架不住榮華富貴以及年老色衰滿臉皺紋。

然而杜少卿的回答啪啪打臉這些人。

杜少卿道:“葦兄,豈不聞晏子云:‘今雖老而醜,我固及見其姣且好也。’況且娶妾的事,小弟覺得最傷天理。天下不過是這些人,一個人佔了幾個婦人,天下必有幾個無妻之客。”

她現在老了,也醜了,,然而她曾經也有過二八芳華,也是冰肌玉膚,容顏姣好,一顰一笑令人沉醉。

她嫁爲他婦,冠他之姓,主持中饋,孝敬公婆,夫唱婦隨。

他憐她愛她,不肯讓她受絲毫委屈。

愛情不過是你不離,我不棄,共白頭。

這段話即便放在現在也是讓人震驚的,走了太多路,有了太多欲望,便忘了初衷,忘了爲什麼兩個人要在一起。

全忘了當初,你是意氣風華的少年,而我,亦是青春靚麗的女孩。

人生若只如初見,你儂我儂。

人生不會只若初見,彼此成長,彼此珍惜,纔會相攜到老。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2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代的吳敬梓,他用了很長時間才完成了這部諷刺小說,書中介紹了王冕、范進、杜少卿、周進、沈瓊枝等人物形象,同時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黑暗與腐朽。

《儒林外史》中最令人嘆息的人物是匡超人(匡迥),他本是一個事親孝順、勤奮好學的人,馬二先生也盡心盡力地幫助他,而匡超人卻掉進了世俗的漩渦,又結識了潘三這樣的壞人,他還幫着潘三幹了兩件壞事,當潘三被抓時,他馬上和潘三斷了聯繫,害怕官府查出自己來,這也是不正義之舉。之後,他不但不學好,反而變得愛吹牛,對事不懂裝懂,匡超人最終得到的是名士牛布衣歧視的一笑。匡超人本來很好,可深受八股文的.毒害,又交了壞朋友,落得如此下場。令人感到可惜!

《儒林外史》中最讓我感動的人物是郭孝子,他不怕艱苦,歷盡重重困難千里尋找被迫出家的父親,可父親卻不認他,而他卻默默無聞的供養着父親,最終拿到了父親的遺骨,完成了自己應該做的一樁心事。

郭孝子是天下難得的孝子。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儒林外史》中最令我敬佩的是奇女子沈瓊枝,她被宋鹽商騙去當妾,自己用了妙計出逃了。在當時的傳統觀念中,女子始終與“弱”子聯繫在一起,但沈瓊枝卻恰恰相反,她不畏權貴,出逃後,她憑自己的滿腹才情,寫詩文出售,最終討回了自己的清白,和宋家解除了婚約。

《儒林外史》中描寫了很多人物,讀了之後,我感觸萬千,知道了什麼是近墨者黑,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孝子,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勇敢。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3

《儒林外史》這本書是吳敬梓爺爺寫的,吳敬梓爺爺是安徽全椒人。

這本書是一本長篇諷刺小說,裏面的.人物都很吝嗇,小氣,所以大家讀起來肯定都皺着眉頭的吧!

其中,我最喜歡看《王秀才議立偏房嚴監生疾終正寢》這篇文章裏面的人物很生動。

文章主要講了,嚴貢生親弟嚴監生的大妻子王氏臥病不起,次妻趙氏精心待侍奉。一日王氏對趙氏說:"我若死了,就把你扶正做個填房",趙氏聽了忙把嚴監生請來,把奶奶的話說了。

第二天嚴監生叫二位舅爺來說定了,並要趁王氏眼見讓他倆"同拜天地"。嚴監生積勞成疾,中秋以後,一連三天不能說話,晚間擠一屋人,桌上點盞燈,嚴監生慢慢的把手從被子裏拿出來,伸着兩個指頭,這是什麼意思呢?大侄子上前猜沒猜中,二侄子上去猜,也沒猜中,最後被趙氏猜中了,正因爲那燈盞裏點的是兩莖燈火,不放心,恐費是不是費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

這就是一位吝嗇的嚴監生。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4

《儒林外史》的語言風格以幽默、詼諧爲主,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誇張、對比等修辭手法,使小說具有了獨特的韻味和趣味性。同時,小說中還融入了大量的古詩詞和典故,增加了小說的文化內涵和深度。

此外,小說中還運用了一些特殊的'語言表達方式,如對話、書信、詩歌等,使小說的語言更加多樣化和生動有趣。這種語言風格既反映了當時文人的語言習慣和文化水平,也爲後人提供了一種優美的文學樣式。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5

讀過書的人好像往往被給予了高尚的光環,殊不知讀書人也是人。

一個人的秉性養成,是衆多因素合力而成的結果。先天遺傳,後天養成,而讀書只是其中一部分。 熟讀四書五經,熟知孔孟之道的人不肯定都會,從其所讀。古往今來,斯文敗類,數不甚數。究其緣由,更是紛繁困難。

讀書,的'確是培育自身素養的一種途徑,但絕不是唯一的方法。

爲人處世,往往須要的是,社會的磨練加上對自我的批判。卻不是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學子,能靠書本習得的。

百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應當有所修整。讀書人雖有值得稱頌的地方,但不能因其豐富的學問量而斷定他的爲人。現不是已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論斷嗎?其正確與否,暫且不論。但他敢於懷疑,讀書之用的想法,是值得稱頌的。

這裏,我所提出的問題是,不是讀書對人有沒有用,而是讀書原委對人有多少用?或者說,讀書對人的品行養成,是否完全起的是主動作用?

我也是一個喜愛讀書的人,但試問自己,比起儒林外史的人物,甚至自愧不如,沒有杜少卿的無私豪壯,也沒有馬二先生的心懷天下的悲憫之心,更別談蕭採的那一身本領。

當我們因作者的諷刺,笑話書中人物時,請別忘了自己。倘如自己處其一般境遇,又會做出何種選擇呢?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6

這學期,我讀過很多書,但是在這麼多的書中,唯有《儒林外史》使我記憶猶新,書中的故事始終讓我記憶猶新。

《儒林外史》是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他描寫了許很多多的人物,並通過用生動的.形象,去反映了末期社會上的不好風氣,同時也揭露了當時反動統治的罪惡,還揭露了一些讀書人的卑鄙手段和作爲,可以說是可笑,可鄙,甚至於惡急的地步。

雖然《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小說,講了一些腐朽之士,但是文中也講了一些文靜令人佩服之士,如王冕,蕭雲仙等等,其中我最佩服王冕,因爲因爲他小時候家裏窮,上不起學,母親只得讓他去給鄰家放牛。懂事的王冕瞭解家裏的狀況,便答應下來。他每天都去放牛,始終到長大之後,他學會了畫荷花,才靠畫畫維持家庭生活,但他始終在爲窮人作畫。後來,有一位官府的人請他作畫,他遲疑一再,才牽強答應。……就是他這種孝順,懂事,明哲保身,不畏權貴的精神,就如他在《墨梅》中所說:“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他這幾種品德不正是我們給學習的嗎?從小體諒母親和家庭的難處和細想,遇到困難時,應當堅毅起來,不應當貪圖富貴,對那些無恥的人,應當敢於去職責教育。面對有困難的人,應當去幫助他們賜予激勵和愛心給他們。正所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這本書非常精彩,我把這本書舉薦給大家,希望大家也來讀讀這本書。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7

在一篇篇辛辣的諷刺話語中,我彷彿看到了舊時被科舉毒害的懷才不遇的人們對封建頑固禮教的不滿、憤怒的吶喊。

《儒林外史》,中的周進令我印象很深。剛出場時,周進已經六十多歲的老童生。在汶上縣做了三年西席,學生顧小舍人都進學成了秀才,他再無資格繼續教下去,淪落到薛家集觀音庵私塾中來坐館餬口,飽受秀才梅玖和舉人王進的嘲弄和冷遇。不久,他被生活所迫替一羣商人當賬房,飄過貢院,觸景生情。大半生追求功名利祿卻求之不得與所受過的侮辱夾雜着悲憤的情緒一下子全部發泄出來,化作一廂老淚縱橫,一頭撞在號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讀到那裏,我不禁心感酸楚,周進只是一個代表,世上以前有多少人被封建禮教毒害,又有多少人去鑽令人費解的深奧古經而耽誤青春,使得人性蕩然無存,尊富鄙貧,社會不得安寧!

周進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進變驢變馬也要報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幾個頭。可見他已深陷科舉毒害中,不得自拔。這是一種社會“濃厚”的風氣。

自此,周進的`人生陡然發生了喜劇性變化。如果說從前沉淪落魄受盡冷眼,此後可謂春風得意一帆風順。中舉人,中進士,做御史,做學道,一路升到國子監司業。他節節高升的仕途更加顯現出世態醜陋,這是對整個士人階層和市民社會的批判。

周進用錢買來了監生,讀一個叫范進的老童生的文章。正因無事可做,便多讀了幾遍,這才領悟到文章玄機多,變化妙,加上遭遇與自己甚是相似,立刻產生共鳴。從字裏行間也體現出對考場監生的諷刺:他們囫圇吞棗,漫不經心,不識人才。

其實,從辛辣的諷刺中,我還讀到了欣慰的一點,就是已經有人開始意識到危害,並且想要革命去改變現狀,這是思想的昇華。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8

這個學期,我讀了《儒林外史》這本書,它是作家吳敬梓的代表作。在這部小說裏吳敬梓用諷刺的手法,描寫了封建社會讀書人對功名的追求,以及他們的生活狀況。書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十分的生動。有愛才如命的嚴監生;有苦讀詩書的鮑文璽;有打秋風的張鄉紳……而我印象最深的是愛才如命的`嚴監生。

嚴監生是一個家財萬貫,田地、房產、僕人衆多的財主,卻格外的“節約”。家裏一斤肉都捨不得買,有時候家中的孩子實在忍不住了就拿一兩錢買熟肉來給孩子解饞,生病了也捨不得抓藥,還經常剋扣僕人的工資……書中有這樣一個片段《臨死前的嚴監生》,記敘了嚴監生臨終前因燈盞點了兩莖燈草,伸着兩根指頭不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刻畫了愛財勝過生命的守財奴的形象。相信大家都看不慣這樣愛財如命的人。

像嚴監生捨不得點兩莖燈草的事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就沒有嗎?當然有。如我們不會在一間房子裏同時打開兩盞燈,因爲一盞就夠亮的了,又何必多開一盞呢?只是我們現代人將這樣的行爲稱爲節約。

其實在我看來,嚴監生的“勤儉節約”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經常到外面去吃大餐,吃不完的也不打包。這本就是一個浪費。現在的小孩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都會給他們買很多,很貴的玩具,衣服也都是買名牌的,而且穿幾次就不要了……這多浪費啊!誰家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都是要辛苦掙,所以我們應該節約點,把錢花在該花的地,但節約並不等於吝嗇。

嚴監生的愛財如命固然可恨,但他的“節約”值得我學習。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9

《儒林外史》是我國傑出的諷刺小說,作者吳敬梓以誇張辛辣的手法描寫了不同層次的知識分子的不同心態,展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制度下,文人窮極一生只爲模仿八股文,以便考中飛黃騰達,除此之外什麼也不知道的愚昧心理。作者吳敬梓出自書香世家,本來是極其相信科舉制的,但死板木訥的八股文和族兄好友的經歷讓他漸漸失望,原來所謂的科舉制只是幫助讀書人構建自身的關係網,腐敗不堪,到了晚年,吳敬梓從絕望走向清醒,寫出了《儒林外史》。《儒林外史》通過辛辣的諷刺,以筆爲刀,刻畫了一系列醜惡的人物。如范進,從黑髮垂髫到花甲之年考了二十餘次仍然不中,終於他中舉了,卻又因爲過度興奮“痰迷心竅”發瘋,醜態百出。如匡超人,他原來孝順勤快,是個繼承了中華傳統美德的淳樸青年,但在瘋狂追逐名利富貴的世風和腐朽科舉制度的荼毒下,他追名逐利,賣友求榮,忘恩負義,甚至停妻再娶,漸漸從一個老實淳樸的青年變成不擇手段的勢利小人。但在諷刺之餘,吳敬梓還包含了對灰暗社會的期望,如開篇描寫的王冕,他淡泊名利,追求高潔傲岸的情操,官府讓他當官,他卻躲了起來,不爲功名利祿所動。再例如“散盡千金付之一笑”的杜少卿,他輕財仗義,不滿八股取士制度,不願受封建禮教的約束。科舉制從隋朝開始,唐代發展到巔峯,到明清時漸漸衰落,最後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

科舉制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它培育維繫了傳統文化,推動了教育的發展,培養了一大批人才,但隨着時間的流逝,科舉制的弊端顯現了出來,到明清時期,科舉制已經成爲文化發展的桎梏,變爲扼殺人才的工具。《儒林外傳》裏的封建社會的科舉制荼毒着文人的心靈,而現代的應試教育又何嘗不是呢? “這個星期的作文是《讓我最感動的一件事》。”全班一片哀嚎,我咬着筆頭苦惱不已,上次我已經寫了媽媽送我去醫院,上上次我寫了下雨天時同桌和我一起撐傘,上上上次是成績不好老師鼓勵我,這回我該寫些什麼呢?“這個題目都出了多少次了?老師也不出些別的,我直接上網抄算了。”同桌抱怨道。我默默嘆氣,不語。“今天我們來上《古詩三首》,大家一定要背好,考試肯定會考的。”一聽見“背”我就煩了,乾巴巴的古詩意思更讓我無心聽下去。寫作文是爲了考試,學古詩也是爲了考試,那讀書又是爲了什麼?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學校教育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往往存在着弊端,而現在的中國教育界還處於轉型階段,一方面,應試教育抑制了學生的天性和潛力;另一方面,素質教育不一定能得高分考上名牌大學,教育界也分成了兩派爭論不休。而在我看來,現在我們要做的不是爭吵,要是要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取長補短,讓“教改”的春風吹遍中國的每個角落,不讓“吃人”的封建制度再次出現!

“夫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讓我們以史爲鑑,不故作目傲清高,也不隨波逐流,有自身的想法和意識,明白讀書的目的和意義,最終成爲自身理想的樣子。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10

《儒林外史》是一本長篇諷刺小說,主要寫了清朝的一些讀書人觀念是讀書只爲了當官,心中只認爲“書中自有黃金屋”,所以,只有極少的官是清官。

《儒林外史》中,我最喜歡的是“王冕的故事”,“王冕的故事”主要寫了元朝末年,有一個人叫王冕,在諸暨縣鄉村居住;七歲時死了父親,他母親做些針線活,供給他到村學堂裏去讀書。王冕在隔壁人家放牛,每月給他幾錢銀子,還一邊放牛一邊讀書,在這樣的環境下,他12歲,就對天文、地理、經詩、瞭如指掌,無所不通。

一天雨後,王冕來到湖邊,湖裏有十來枝荷花,花苞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王冕一看從此對畫畫感興趣了,初時畫得不好,畫到三個月之後,那荷花精神、顏色無一不像,就像是湖裏長的。路人見畫得好,也有拿錢來買的。王冕得了錢,買些好東西孝敬母親。

長大後,朝廷讓王冕當官,王冕執意不去,躲在了深山。我覺得王冕清高孤傲,不同留和污。有的古代把讀書當成敲門磚——“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圓如意,書中自有……”。爲了財富,他們可以廢寢忘食地讀書,可以從黑髮考到白髮:八十歲才中了狀元的樑灝,花白鬍子的周進,考了幾十年一朝中榜;歡喜瘋了的范進……而王冕他不求名利,不爲金錢,不爲財富,這是一般人無法控制的。

今天,我讀了——《儒林外史》這本書,使我深有感處。是的.,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離不開書的!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11

前幾天,媽媽幫我買了一本《儒林外史》,剛讀完兩三篇就讓我愛不釋手了。

書中的《范進中舉》一文,深深地吸引了我。它主要講述了范進在自己的努力和周進的幫助下,相繼中了相公與老爺的故事。歲的'范進在54考相公時巧遇有同情心的周進。他一看范進的考卷非常生氣;二看,覺得還有玩味之處;三看,不禁拍案讚歎“真乃千古至文也”。

於是周進將范進錄爲第一名,范進在54歲終於進學,做了

相公!後來,他又瞞着老丈人胡屠戶去考鄉試,結果又高中舉人,但是出人意料的結果卻讓他喜極而瘋……“范進中舉”這篇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八股科舉制度對古代文人的摧殘。

《儒林外史》正是通過這樣一個個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12

《儒林外史》所體現的人文精神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說中通過對文人士子的描寫,反映了他們在封建社會中的矛盾和困境,對封建倫理和思想觀念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同時,小說中的孔乙己是一個善良、樸實、樂觀的人,他用自己的善良感化了周圍的人,成爲了大家心中的好人。他的形象激勵了人們要堅持善良、樂觀的人生態度,爲他人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之,作爲中國小說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儒林外史》不僅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也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教育價值、社會價值、現代價值、文化價值和人文精神。它對中國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爲後來的文學創作、思想探索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很多啓示和借鑑。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13

他描寫了許許多多的人物,並通過用生動的形象,去反映了末期社會上的不好風氣,同時也揭露了當時反動統治的罪惡,還揭露了一些讀書人的卑鄙手段和作爲,可以說是可笑,可鄙,甚至於惡急的地步。

雖然《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小說,講了一些腐朽之士,但是文中也講了一些文雅令人佩服之士,如王冕,蕭雲仙等等,其中我最佩服王冕,因爲因爲他小時候家裏窮,上不起學,母親只得讓他去給鄰家放牛。

懂事的王冕瞭解家裏的情況,便答應下來。

他每天都去放牛,一直到長大之後,他學會了畫荷花,才靠畫畫維持家庭生活,但他一直在爲窮人作畫。

後來,有一位官府的人請他作畫,他猶豫再三,才勉強答應。

就是他這種孝順,懂事,潔身自好,不畏權貴的'精神,就如他在《墨梅》中所說:“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他這幾種品德不正是我們給學習的嗎?從小體諒母親和家庭的難處和細想,遇到困難時,應該堅強起來,不應該貪圖富貴,對那些無恥的人,應該敢於去職責教導。

面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去幫助他們給予鼓勵和愛心給他們。

正所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這本書十分精彩,我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也來讀讀這本書。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14

《儒林外史》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也是一部教育讀物。小說中揭示了封建社會的弊端和文人士子的思想觀念,對讀者進行了深刻的啓示和教育。

小說中的'孔乙己是一個善良、樸實、樂觀的人,他用自己的善良感化了周圍的人,成爲了大家心中的好人。他的形象激勵了讀者要堅持善良、樂觀的人生態度,對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時,小說中的邢世珍則是一個虛僞、自私、貪婪的人,他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惜傷害他人,最終落得個惡果。他的形象警示了讀者要珍惜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底線,不要爲了自己的利益而傷害他人。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15

《儒林外史》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小說,也是一部諷刺小說。

本書作者把現實生活中一些看起來平常的事寫進了書裏,把這些事裏的人物都刻畫得栩栩如生,無一都不揭露了社會上某些人的虛僞。胡適評價了作者:“安徽第一個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劉大櫆,也不是姚鼐,而是全椒縣的吳敬梓。”

這本書的每一回都寫了不同的人物和主題。書中的第一回寫了王冕的生平,作者其實也是在藉機表達自己有高潔的志向,不想去到爾虞我詐的官場。在第三回中,作者刻畫了一些及其虛僞的人物形象,比如范進的老丈人胡屠夫,在范進中了秀才想去考舉人的時候,竟然把范進臭罵了一頓,而在范進中舉之後,胡屠夫卻使勁的奉承他,這裏刻畫出了一個“變色龍”的人物形象,這也就證明了吳敬梓的文筆是值得古今中外的人去稱讚的`。嚴監生臨死前,一直伸出兩根手指,遲遲不肯斷氣,最後還是一個小妾拔掉了一根燈芯才斷氣,作者把“鐵公雞”形象刻畫的非常入木三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人物描寫,最讓我感動的人物郭孝子,他不怕艱苦,歷盡千辛萬苦尋找被迫出家的父親,儘管父親不認他,而他卻默默無聞的供養着父親。郭孝子是天下難得的孝子,我們應該向他學習,百善孝爲先。

總之,《儒林外史》是一部平凡而又偉大的諷刺小說,正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