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走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讀後感2.39W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視頻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走在人生邊上讀後感應該怎麼寫?

走在人生邊上讀後感

  走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篇一: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垂垂老矣之年,楊絳先生走在人生邊上思考靈與肉。

看透生老病死,無疾而終,是較爲體面地離開人世的方式,在這“上帝下崗,財神爺坐莊”的時代“雁死留聲,人死留名”,留下名聲之外,楊絳先生認爲,人軀體湮滅之後,靈魂依舊存世。

我們如今的時代爲唯物論佔據統治地位,迷信“怪、力、亂、神”是會爲人恥笑的,楊絳先生自稱“擺脫一切成見,按照合理的規律,合乎邏輔的推理,依靠實際生活經驗,自己思考”來自問自答關於鬼神之疑惑。

楊絳先生是信鬼神的,她認爲大自然是由神明主宰的,即便是現在各個科學領域被證實的科學規律也是神明規定好的。“科學愈昌明。自然界的定律也發現得愈多,愈精密。一切定律,不論是有關天文學、物理學、生物學等等,每一學科的定律,都融會貫通,互相補充,放之四海而皆準 。我相信這個秩序井然的大自然,不可能是偶然。”同時,她也是懼怕鬼的,住在清華大學的時候,有一次爲了去尋晚歸的錢鍾書,走在橋邊,三次鼓起勇氣硬是沒闖過去,後來搬離清華大學後被告知清華大學有幾處多出沒鬼怪,其中一處便是上文提及之處。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身體,每一個身體裏都有生命,生命便是爲靈魂。人之所以爲人,區別於禽之處便在於靈魂。她說靈魂是否不滅,可以是問題;而活着的人都有生命或靈魂。是不成問題的。可以肯定說:人有兩部分,一是看得見的身體,一是看不見的靈魂。這不是迷信,是不可否認的事。

人與禽之別在於靈魂,而人與人之別在於個性。個性是天生的,到老不變,只能約束,不能改之。而爲全人類所共有的是人性,人性是相比較於“有貓性,狗有狗性,牛有牛性,狼有狼性”而言的,食色性也,人之本性。然禽之色爲滿足繁衍,人之色不分季節,沒個饜足;禽之食只求饜足,保全生命,而人的食慾生存之外尚有享受之求,飽腹之外求味美。

人與禽之別還在於靈性,禽有良知良能,人亦有良知良能,且超越禽獸蟲蟻,即是說人除了知道忠誠,分工合作,覓歸宿等良知良能外,還知道惻隱之心、羞惡之心等等仁義之心,這邊是楊絳先生所稱的良心。楊絳先生是主張人性本善的,“山裏人最渾樸善良。鄉里人和山裏人,並未受到特殊的教育,只是本性未受污損”。

  走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篇二:

人是萬物之靈長,是靈魂與肉體的結合,而靈與肉各有各的本性,“食色性也”是人的本性,靈性良心也是人的本性。這兩重本性是矛盾的,不相容的。因此,一方面有靈性良心,一方面又有個血肉之軀。靈性良心屬於靈,“食色性也”屬於肉,靈與肉是不和諧的。

不和諧的兩方。必然引起矛盾。有矛盾必有鬥爭。有鬥爭必有勝負。勝者或是消滅對方,或是制服對方,又形成統一。

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法中的鬥爭論來探討靈與肉的鬥爭,人之肉體有無限欲求,貪念山珍海味,光鮮美豔,舒適得體,嬉戲玩鬧,縱情逞欲,沒個饜足,而人的靈性良心卻不斷約束人之ro欲,不該要這要那,不該縱慾放肆,這事不該做,那事不合適。前者是生理的、本能的、無意識的東西,缺乏邏輯性,只是追求滿足,無視社會價值。而後者是理性的.,通情達事理,道德良心、負罪感,具有自我觀察、爲自我規劃理想的功能。

靈性良知是能夠約束並控制肉體的,負有監督管理職能,卻又依附與肉體,肉體湮滅,靈性良知無所附麗,與激情的“本我”相對,是可以控制的 。

靈與肉鬥爭的對立面是相統一,憑藉良心剋制ro欲,是爲修養,在修養過程中,靈性良心逐漸強化,而ro欲逐漸弱化,但並不是說靈性良心可以完全消滅ro欲,道商德渤,能克己爲人的也不少。人畢竟是血肉之軀,帶些缺點。更富有人情味吧。只要能認識自己的缺點,不自欺欺人,就很了不起了。

修養不是就容易受物慾的引誘,名利心重就顧不到靈性良心了。“我們這個人世原是個名利場,是爭名奪利、爭權奪位的戰場 。不是說嗎,一部二十四史只是一部戰爭史。爭城、爭地、爭石油、爭財富。哪一時、哪一處不是爭奪呢?官場當然是戰場,商場也是戰場,國際間更是赤裸裸的戰場。戰場上就是你死我活的打仗了 。打仗講究的是兵法。兵不厭詐,愈奸愈詐,愈能出奇制勝。哪個迂夫子在戰場上講仁義道德,只好安於“君子固窮”了 。戰場上,進攻自衛都忙得措手不及,哪有閒暇講究是非。曲直、善惡、公正呢。靈性良心都一筆抹殺了。”

與剋制自己相反,ro欲壓抑靈性良知也是存在的。“也有一種人,自我膨脹,吞沒了靈性良心。有一句至今流行的俏皮話:‘墨索里尼永遠是正確的,尤其是他錯誤的時候。’他的自我無限膨脹,靈性良心全給壓抑了。”楊絳先生舉例希特勒大規模屠殺猶太人,曹操因懷疑而殺了故人呂伯奢一家八口。

若是靈與肉二者難分勝負,則需要妥協,在不斷鬥爭過程中,達到某種平衡狀態自會妥協,而不是力求徹底消滅對方。人世間大惡大善在少數,大多數還是中間狀態,大凶大惡只是少數,完美的聖人也只是極少數的。“處於中間地位的大多數,雖然不是聖人,也算是好人了,其實他們只是對自己不夠明智,不自覺地寬容了自己,都自以爲已經剋制了“小我”,超脫了私心,不必再爲難自己,可以心安理得了。其實他們遠沒有達到這個域界,只是不同程度的自欺欺人。自欺不是故意,只是自知之明不足,沒看透自己 。”

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自欺欺人,這就是所謂“妥協”。

  走在人生邊上讀後感篇三:

楊絳先生認爲,人生有命,神明主宰,“神明的大自然,對每個人都平等,不論貧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靈魂,都有個性。都有人性。但是每個人的出身和遭遇、天賦的資質才能,卻遠不平等。有富貴的,有貧賤的,有天才,有低能,有美人,有醜八怪。西方有諺“命中該受絞刑的人,決不會淹死。”說的就是命吧。

命運是不講理的,無法精確計算,無法預知厄運相阻,也無法預知好運降臨。“如果你碰上好運,趕緊抓着她額前的頭髮,因爲她背後沒有可抓的東西了。”可怪的是我認爲全不講理的命,可用各種方式計算,算出來的結果可以相同。這不就證明命有命理嗎?沒有理,怎能算呢?精通命理的能推算得很準。有些算命的只會背口訣,不知變通,就算不準。中國人算命依據“八字”,這種被冠之迷信的東西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但命有好壞,運亦有好壞,月有陰晴圓缺,不會有人一直倒黴,也不會有人一直順風順水。

爲人一世,能否左右自己的命呢?楊絳先生回答“回顧自己一生,許多事情是不由自主的,但有些事是否由命定,或由性格決定,或由自由意志,值得追究。”

命不講理,愛造化弄人,可我們應該保持理性。“我們思考問題,不能輕心大意地肯定,也不能逢到疑惑就輕心大意地否定。這樣,我們就失去思考的能力。走入迷宮,在迷茫中懷疑、失望而絕望了。我們可以迷惑不解。但是可以設想其中或有緣故。因爲上天的神明,豈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