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

讀後感5.96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

首先,我要給出閱讀這本書的一個建議。這本書的前兩章非常艱澀難懂,你或許會迷惑這究竟是一本小說還是對於藝術流派品評鑑賞的書。但是請相信我,一定要堅持讀下去,來到第三章,當故事徐徐展開,一個個人物粉墨登場,你會迎來一個非常有意思而且耐人尋味的故事。而看完整本書,再回過去看第一二章,所有的文字就將不再艱澀難懂,其中所蘊含的智慧是顯而易見的。

其實,這是一個情節非常簡單的故事,講述了倫敦一個四十多歲的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思特里克蘭德突然着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離家出走,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用顛沛流離窮困潦倒的餘生追求繪畫夢想的故事。

大家都不忘對“月亮”和“六便士”所代表的意思做一番註解。最官方的解釋如下:六便士是當時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有個朋友跟毛姆開玩笑說,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忘了腳下的六便士,毛姆覺得這說法挺有意思,就起了這個書名,甚是開玩笑的語氣。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的代表。

如果用現代通俗的話來說,那就是“眼前的苟且”和“詩和遠方”。但是,我並不這樣認爲。我更傾向於作品中的“我”對思特里克蘭德的解讀:“他是被魔鬼揪住了!攫住思特里克蘭德的,是一種創造美的激情,這讓他一刻也不得安寧。讓他四處奔走。他是一個永遠跋涉的朝聖者,被一種神聖的懷鄉之情所困擾,他體內的魔鬼對他冷酷無情。有些人追求真理,堅定不移,爲了實現它,不惜將他們自己的世界完全推翻。思特里克蘭德也是這樣,他所追求的美,等同於真理。像他這樣的人,我只能深表同情。”

如果從這個角度理解,思特里克蘭德的結局並不讓人沮喪,他終於達成了他的理想,也擺脫了惡魔對他的折磨。“思特里克蘭德也知道,這是一幅傑作,他已經得到了他所追求的東西。他無怨無悔。他創造了一個世界,也看到了這個世界的美好。之後,帶着傲慢和不屑,又將它完全毀掉了。”

所以,這並不是一個普通人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的選擇,而是一個天才燃燒自己,把自己所理解的一切、所洞悉的一切,傾畢生之力,表達得淋漓盡致。他是帶有使命而來的',他所遭受的貧困、病痛、世人的鄙夷都不會對他造成傷害。“隨着作品的完成,他遠離凡俗的、備受折磨的靈魂終於得到安息。他甘願赴死,因爲他一生追求的目標,已經達到了。”

在讀完整本小說之後,可以說是回味無窮,竟對思特里克蘭德的畫作也感興趣起來。連同傳說中思特里克蘭德的原型高更的一生也饒有興趣地琢磨一番。所以,我認爲這真是一本給人以啓示、引人思考的好書。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2

人這一生到底該怎麼過?好像一路走過來都是選擇,不管選哪個都是後悔。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寫道,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我們都是在現實中掙扎奔跑的人,而他眼中只看到了理想。通往理想的路從來都不好走,可是隻有精神在,毅力在,就會改變現狀。

媽媽說確實如此,一路走來,小時候國小畢業面臨選擇,同學們各奔東西,但是十幾年之後大家的選擇就會各有不同,等三年國中又開始選擇,大家奮鬥三年之後又面臨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未來,儘管我們小時候都是在一個國小學習一樣的知識,但是十幾年過去,我們經歷的不同,人生的路不同。所以媽媽纔會爲我焦慮,而我並沒有感到恐慌,生活很美好有什麼可顧慮。

最近在看奧運比賽,都是佼佼者,有年輕人有中年人還有老年人,都在參加着這個全世界的比賽,感覺真是新奇,不知道他們是如何進入到這個圈子裏來的呢?看了他們的簡歷,有選擇,有機緣才讓他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表面上看他們輕而易舉的拿到了世界冠軍的獎牌,但是背後他們付出的汗水是我們不能想象的。但是不管怎樣,如果我們不想被生活所選擇,就不如從現在開始,去做那個主動選擇生活的`人。扭轉一下乾坤。

生活就是顧此失彼,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就是生活的常態,小說的主人公從小喜歡畫畫,相當一個畫家,可是他的父親並不同意認爲畫畫沒前途,堅持讓他做生意,他的夢想就擱置了,想着總有一天一切順利就可以重操舊業拾起畫筆,但是現實生活並不給你喘息的機會,他在倫敦一家證券工作,結婚生子,日復一日,生活的壓力壓抑着他對畫畫的渴望,他不能這樣一直過下去,沒有人生目標的日子,他決定拿起畫筆去巴黎尋夢,他留下一封信就去闖蕩巴黎了,留下妻兒。

每一種自由都是有成本的,每一種生活,都是有遺憾的,每一種選擇都會讓你後悔,但是你能做到的就是認清自己想走的路,承擔起相應的後果,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自己的選擇自己受着。也許雖然以後會後悔,但是當下是欣慰的。小說的主人公爲了畫畫,過着飢寒交迫的生活,他努力學習畫畫,但是畫作並不被人賞識,無法賺錢,無法生活,日子越來越難熬,他越來越瘦,最後奄奄一息,還好有朋友及時發現並解救了他。就算這樣他也放棄他之前的安穩生活,在巴黎賣苦力,做推銷,搬運工,他之前的職業爲什麼不能在巴黎幫助他呢?不明白那個時代的生活。他的執着在於畫畫,對於物質生活享受都不看重,這也許纔是一個真正藝術家的靈魂吧,我看好多藝術家都是飢寒交迫的過日子,等過個幾十年幾百年他們的作品開始有名了。

小說的主人公明知道前路荊棘依然選擇,這就是他覺得幸福的生活吧。他的日子過得並不舒服,他的晚年是在一個小島上度過,但是他一直和病魔鬥爭,儘管這樣他一直醉心於畫畫,哪怕他雙目已經失明,所剩時光不多,他都要畫畫。小說的主人公其實有一個原型,他就是印象派畫家高更。在外人看來看不透的他們,纔是真正的藝術家。原來人生路上真有這麼一種人爲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存在着。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3

“只要月亮你會餓死,只要六便士你會活得庸俗。若是想月亮六便士兩手抓,又會陷入這樣一個困境——月亮你夠不着,六便士你嫌少。”

也許我們都一樣,總是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躑躅。告訴自己要忠於理想可最後還是會跪倒在現實面前。

現實蒼冷,就在腳下,觸手可及,在平俗的包圍中,偶然間瞥見了一抹月光——那種前所未有近似玄幻的光輝被我們冠以理想之名,讓爲生計奔走到疲憊麻木的人們覺得熱血沸騰,恨不得立刻順着那道光束攀爬以擺脫一味苟且的自己。

克蘭德——一個年過不惑、生活體面的男人,背井離鄉拋妻棄子來到巴黎畫畫,他毫無畫畫功底、作品也不斷遭人否定,可是在追逐夢想的路上仍然頑強不屈。但最終的.最終幸而大獲全勝,作品好評如潮。一切皆苦盡甘來功德圓滿。

對於男主,我只想說,他是個狂熱而冷漠的人。癡狂於理想,卻對至親之人冰冷甚至可謂殘忍。

尤記得小時候爺爺給我講的一個笑話:說兩喝的爛醉之人打開手電筒,看着光束非要往上爬。許是爺爺的繪聲繪色和自己年幼尚小吧,反正現如今聽到類似故事是不再會笑的滿地打滾嚷嚷着讓爺爺再講一遍了。我想,如果真有那束光柱,爺爺定是攀爬之人。因爲我見過他年輕時的照片,眸裏,是真的有火。並非星點,而是熠熠的一簇。可是他終是撤下雲梯,轉身把拽住他衣角的媽媽的手牽起,抱着牙牙學語的姨姨往回走。月光再亮,他還是選擇了姥姥留給他的那盞微燈。

高曉鬆說:“誰都有苟且的時候,當我們低下頭去撿六便士的時候,也不要忘了擡頭看看天上的月亮。”

但同時,當我們醉心月光之時,總還是會惦念着六塊便士。畢竟,月光再美,終是填不飽肚子的。

無論是克蘭德還是我的爺爺,同是朝着自己本心而去。對於人生道路的選擇,我認爲不應總是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批評誰抑或褒揚誰。

對於理想與現實的自我心理戰,永遠難做辯駁。因爲你我三觀不同,價值觀互異。但無論選擇哪條路,既已選擇,那就堅定地,不回頭的走下去。

蛇有蛇道,狼有狼道。子非魚,勿定論!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4

這是一本很古老的書籍,是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爲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着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本書中“月亮”是遠大理想的象徵,而“六便士”則是蠅頭小利的象徵。一個人是擡頭望月,志存高遠,還是低頭看地,追逐小利,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大多數人既喜歡月亮,也喜歡六便士,所以成不了藝術家,也成不了佛,偶爾瘋魔片刻,平日裏昏昏然沉溺於俗世,爲了六便士摸爬滾打,讀了這篇書評,方纔開悟,果然,月亮和六便士都是既偉大又平凡,誰也不比誰高貴。

斯特里克蘭最後,也沒有爲了當初拋棄妻兒而內疚,勾引朋友的妻子而後悔,傷害了所有人,最後成就了自己。未免太自私了太無情了,但內心也是孤單的.,可能這就是人性的本能吧,只是世人用事物所裝飾。不被自我和別人所察覺,我們只是比野獸多了更多的思考,人類得到了很好的進化吧。一個人可以既高貴又低俗,既是月亮又是六便士,在不同的人面前,做着不同的人,可能這大概就是人性!人生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查爾斯就是那個終其一生追逐星辰的人。

在我們周圍滿地都是六便士,所以偶爾要擡頭看看月亮!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5

跟隨麥家理想谷讀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想起話題"理想與現實",如果月亮代表理想,那麼六便士就喻指世俗的追求~金錢和功成名就。不同的人自然會作出不一樣的選擇。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的確會徘徊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難以決擇,或者說很難兩全。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六便士:或許是無法忍受因爲自己追求時旁人的冷嘲熱諷,也不想父母爲自己擔驚受怕,或者不想旁人用看待異類或瘋子的眼神來評判,所以在現實世界中慢慢磨平了自己的棱角,把自己塑造成和其他人一樣,從而完成社會的責任,這本也無可厚非。

當大家都低頭撿六便士的時候,小說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卻擡頭看到了天上的月亮。併爲了追求理想燃燒自身---放棄原來舒適的家庭和普通人的快樂生活,捨棄擁有的一切現世的安穩。他的妻子自然無法理解他的瘋狂,原來忠厚老實呆板的丈夫不見了,變成了刻薄、自私無道徳的怪人,外人也覺得他是瘋了,無情無義,這麼決絕的不回頭。弘一法師和書中的主人公一樣,也是在人生的中年四十歲左右,經歷過人生的富貴和風花雪月之後,拋棄妻子兒女決然離開家庭,一個決定畫畫,一個一心修佛,眼裏再無其他。世俗再無法打擾到他,固執地甚至有些偏激地放下所有,不顧他身後的妻子兒女父母的痛苦。

康德曾說"凡人立身行事,務使其行爲堪爲萬人楷模",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無法完全做自己,人是社會中的人,做文明人,必須承擔責任,這就意味着做別人要你成爲的人,並非是他們自己想成爲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爲的人。

而作爲獨立個體的斯特里克蘭以和世俗的責任決裂的姿態做自己喜歡的事,忠誠地做自己,衝破滿是枷鎖的`人世,最後在一個遠離喧囂的隔世小島上生活。"那裏完全沒有聲音,那個夜晚是如此美好,乃至於你的靈魂似乎再也忍受不了身體的束縛".或許正是因爲繪畫對斯特里克蘭來說,是一種創造美的過程,他不僅不以爲苦,甚至在靈魂深處感到快樂和自在,不求回報,只是付出,就像獻身於魔鬼一樣,無怨無悔。甚至於弘一法師圓寂之時都沒有多餘的一件物品。

"幸福"兩字的定義在每個人看來都不一樣,你稱之爲蜜糖的東西他可能覺得是砒霜,誰能說物質上的成功是成功的惟一方式呢?斯特里克蘭是一個受本能引導而逐漸剝離社會規則逐漸接近自然的人,或者是一個理想狀態下的"野蠻"人。從這點上看,仰望月亮的人比好好過日子的人更需要有一份勇氣。

人生快樂有三個層次,初級的快樂是肉體的快樂,那是飽、暖、物、欲,中級的快樂是精神的快樂,那是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遊走天下,高級的快樂是靈魂的快樂,那是付出、奉獻,讓他人因爲你的存在而快樂。

平庸的人只有一條命,叫性命;優秀的人有兩條命,( )即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則有三條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們分別代表着生存、生活和使命。斯特里克蘭和弘一大師無疑是靈魂快樂之人,我們常人無法企及。

那麼作爲常人又不甘平庸的人有沒有可行的中間道路?兼顧平衡理想與現實。做一個不只是生存而擁有生活和情趣的人。胡適在致畢業生的一封信裏給出的建議可供參考,或者也叫做中國文人的中庸哲學。

第一個方子只有一句話:總得時時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如果你有了一個真有趣的問題天天逗你去想它,天天引誘你去解決它,天天對你挑釁笑你無可奈何它——這時候,你就會同戀愛一個女子發了瘋一樣,坐也坐不下,睡也睡不安,沒工夫也得偷出工夫去陪她,沒錢也得撙衣節食去巴結她。沒有書,你自會變賣傢俬去買書;沒有儀器,你自會典押衣服去置辦儀器;沒有師友,你自會不遠千里去尋師訪友。你只要能時時有疑難問題來逼你用腦子,你自會保持發展你對學問的興趣,即使在最貧乏的知識環境中,你也會慢慢地聚起一個小圖書館來,或者設置起一所小試驗室來。

第二個方子最爲緊要,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離開學校之後,大家總得尋個吃飯的職業。可是你尋得的職業未必就是你所學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學而實在和你的性情不相近的。在這種狀況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覺興趣了。爲餬口而做那種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難保持求知的興趣和生活的理想主義。最好的救濟方法只有多多發展職業以外的正當興趣與活動,一個人應該有他的職業,又應該有他的非職業的玩意兒,可以叫作業餘活動。凡一個人用他的閒暇來做的事業,都是他的業餘活動。往往他的業餘活動比他的職業還更重要,因爲一個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樣用他的閒暇時間。他用他的閒暇來打麻將,他就成個賭徒;你用你的閒暇來做社會服務,你也許成個社會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閒暇去研究歷史,你也許成個史學家,你的閒暇往往定你的終身。

第三個方子"你總得有一點信心。"古人說:"信心可以移山。"又說:"只要功夫深,生鐵磨成繡花針。"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失敗,都由於過去的不努力。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6

背景: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爲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着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爲什麼不喜歡他?

主要原因有二:

一、我無法接受他的三觀,就搶朋友妻子這件事來談,雖然朋友跟妻子之間並沒有愛情,雖然是妻子自願,雖然各人都有追求愛情的權利,但爲何單單選擇直接住在一起這樣最粗魯的方式,給彼此保留一些顏面不好嗎?畢竟朋友是巴心巴腸對他。最可怕的是,利用過後果斷拋棄。

二、沒有責任感,過於隨心所欲。既爲人夫,既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就應該承擔起責任,什麼不辭而別,看似瀟灑,實則愚蠢,所配之花叫奇葩。

關於敬佩:我不喜歡他的原因體現着一些世俗,而此書全篇彷彿就是在與這樣的世俗抗爭。這樣不懼世俗,追求夢想的`他,該是值得敬佩。我越覺得他不堪,越對他崇拜。身邊這樣的人幾乎不存在,即便是有,也少決絕。

大部分人都在按部就班的過着自己的人生,這並不可悲,但終會可能會有些遺憾。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到了月亮。他想用半生純粹追求月亮,可文中的他那沒有六便士支撐的追求月亮之路極其難走,且終究他向六便士低了頭(與愛塔幸福的生活)。

此書,帶給我的衝擊並非讓我覺得我的人生有什麼不可,而是讓我知道了以六便士爲根基,多擡頭看看月亮,二者多多平衡。這是深刻的,深遠的。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7

思特里克蘭德,一位證券交易家,就如大多數人一樣,他有自己的家庭,有一位美貌但有些虛榮的妻子、兩個可愛而活潑的孩子。他的生活,就像英國貨幣最小的單位“六便士”那樣,平凡普通。可是,他偏偏不想以這種平凡的方式過完一生。他在撿六便士的時候,月光灑在了他的身上,他擡頭看到了天空中虛渺朦朧的月亮,他的眼睛裏燃起了對月亮的渴望。因爲這一望,他放棄了六便士,拋棄了美麗的妻子與可愛的孩子們,啓程去了巴黎。大家都以爲他有了外遇,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他去巴黎只是爲了追求自己以前並不擅長的畫畫。他的畫作蹩腳沒有品位,並不爲他人所認可。在追求藝術坎坷的道路上,他有幾次都險些因飢餓和疾病而死,但幸運的是,他活下來了,並不停地流浪。他最後來到了一個小島,和一個土著姑娘結爲伴侶,共同完成了一卷巨幅畫作,然後思特里克蘭德便染疾而死。死後,新婚妻子依照他的遺言,焚燬了滿壁畫作。

不可否認的是,思特里克蘭德,他對夢想的渴望和對藝術的追求已遠超他人。但是在我看來,這樣的`做法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免偏激。生而爲人,我們就有自己的責任與義務,我們不能因爲追求理想,就丟失掉自己對家人的責任感,拋妻棄子,更不能去拆散朋友幸福美滿的家庭,出軌朋友的妻子。

我們可以不甘於平凡的現狀,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的基礎上的,我們不能不顧一切地捨棄掉這個基礎和平臺。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平凡的社會中用自己的行爲讓自己變得不凡,在現有的平凡的生活中有趣味、有目標活着,明白人生的意義,直麪人生的痛苦與歡樂。在擁有六便士的同時,細細品味月光的柔和美好,和家人一起仰望月空,腳踏實地。

如何在平凡的大環境中做出不凡的事,去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追求自己的理想,纔是更多人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吧。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8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到了月亮。

人世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查爾斯就是那個終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每一個人都被囚禁於鐵塔,個人的思想永遠獨立而不受侵犯。於是我們以語言,以符號,以藝術吶喊理智的美妙,而我們的靈魂是不同的,因此也只能踽踽獨行。與他人指尖相觸,卻永不心靈相通世俗成了純潔的罪人,彷彿就如這個獨立而又別緻的靈魂,永遠保持着對這物慾橫流的世界與人之凡俗的不屑與蔑視。可他是痛苦的,他掙扎於精神至高的自我與軀體的歡愉間無法解脫。

安逸有序的幸福並不被他的血液所接納,查爾斯對於嶙峋怪石與急流險灘的渴望發自於精神,來源於藝術。旁人避之不及的旅程他甘之如飴,憚怕並未如黑暗般籠罩他的靈魂,他的嚮往是桀驁不馴,是不平凡他在不惜一切地追尋壯美偉大之物。

所謂清高自傲,所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所謂遺世獨立。這些在語文習題中寫得厭了的詞句,卻是正因確有其事而確有其詞的。

他屬於火山口,他屬於天空。

查爾斯保持着對自己絕對的驕傲,而又對最終的那個存在保持着他愚誠的渴望,就如水滴融入大海,一粒火星欣喜如狂地沒入烈火隨後化爲灰燼,跟熔岩噴薄,觸摸天空,最終與世界的根源,與他的精神本我融爲一體。

生命始於虛無,並註定歸於虛無。它或許是一種信仰上的存在,一種真理,本質,如同世界起源那樣簡單而又複雜的存在。它是值得一個敏感細膩的靈魂爲之傾倒、崇敬、沉醉、迷戀的存在於是查爾斯在生命的終點爲它殉道,爲他一生的狂熱與追求殉道。

如同文中之我所說,他就像一位永不止步的朝聖者,不停地在尋找一處心中的聖地,尋找高深莫測的涅槃。可人卻是羣居動物,就算怎麼樣走到邊緣的地帶,依是分離不了的,因此我所感到的`對他無法抗拒的同情,或肅穆而悲,抑或輕佻而諷,都蘊含其濃厚而複雜的情感。因爲其如飛蛾撲火,但他知道自己會體無完膚,卻也義無反顧地剖心泣血,化爲火焰。

海德格爾說向死而生。只有死亡的鼻尖才能讓我們感受到生的緊迫。一旦死亡的陰影稍稍放下他的爪子,我們立刻恢復自己的敗家子本性。驕縱,懶惰,懦弱,縮在自我的臨時棚戶裏得過且過,偶爾避想窗外遠處的地平線上,有一個自我在勇敢奔跑,腳下的道路充滿危險並因危險而瑰麗。而那個自我或許便是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的野性靈魂。

藏在靜謐冰河六千里貧瘠土地下的心臟滿腔熾熱,要將積雪融化。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9

作者毛姆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來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沉悶的證券經紀人斯特里克蘭,擁有可愛好客的妻子,面容姣好、健康的一雙兒女,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感到穩定的生活狀態下,在一天寄出了一封信件給相伴17年的妻子,大概內容爲:房子裏的一切我都安排好了,我不會在家裏迎接你和孩子們了,下定決心和你分開過,此刻我人已經到了巴黎。

但沒有說明詳細的離開原因,妻子和家裏的親戚都在猜測,斯特里克蘭到底是爲什麼離開在大多數人看來穩定的生活狀態,隻身一人跑到了巴黎,但絕大多數的猜測都是“女人”,因爲愛上了一個女人跑到巴黎,拋妻棄子;而作者“我”則是受斯特里克蘭夫人之託,前去巴黎看看斯特里克蘭到底是什麼情況,當“我”在巴黎看到斯特里克蘭住在全巴黎最破舊的旅館裏,內心難以相信,而他在那裏開啓了自己畫畫的天地,在追逐畫畫夢想的過程中,經歷了物質上的匱乏,病痛的折磨,有兩段婚外情,最後死在了一個小島上,但他的畫作在他死後卻讓人們一擲千金,“我”由最開始的不能理解到見證一系列事件發生後由此成爲整個故事的講述者。

這個故事的男主人和現實生活中的人們是多麼的格格不入,他突如其來的出走去到巴黎追逐自己的繪畫夢想,這裏的夢想的確不是大衆傳播出來的價值觀中的夢想,不是藍領白領之上的那個金領,不是獵人給麻雀設的圈套裏的那點兒米粒,感覺像是和現實背道而馳,大多數本本分分過日子的人應該都無法認可克里斯特蘭的這一決定,作爲一個女人,如果將我放在斯克裏特蘭太太的角度我應該也是無法接受的`!現實中大多數女子都是想擁有一個愛她的丈夫和一份穩定的生活狀態,其實寫到這裏我的思想是很糾結的,同樣身爲女子,但相比較年代的不同,與時俱進下教育文化對個人心靈思想的滋養有了以下的內容。

摘錄了本書第四十一章的內容和我的個人感想:

當一個女人愛你的時候,直到她佔有了你的靈魂才能心滿意足。因爲她是弱者,所以具有強烈的統治欲,不把你完全佔有和統治,她就不會甘心。她的思想狹隘,所以對不能掌握的抽象之物就深惡痛絕,滿腦子都是物質的東西,對男人的理想充滿妒忌。而男人的靈魂在宇宙的最高處徜徉,她卻尋求用收支賬本把他囚禁在日常生活的圈子中,你還記得我妻子嗎?我看出布蘭奇一點一點地施展出她所有的伎倆,帶着無限的耐心,她準備誘捕我,囚禁我。她想把我拉下來直至和她一樣的水平,她對我什麼也不關心,只想讓我成爲她的獵物。她願意爲我做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除了一個我真正想要的事情:那就是讓我一個人待着。

從斯特里克蘭留下字條給他的老婆孩子後,到獨自一人來到巴黎追尋自己畫畫的夢想,“我”一路看着這些事情的發生,最開始是不理解,在斯特里克蘭後面對待斯特羅伊夫的種種不屑一顧、冷漠、不知感恩,並且因爲斯特里克蘭的原因導致布蘭奇死亡,“我”氣憤,不想理斯特里克蘭,而這段摘錄恰恰把斯特里克蘭內心的想法寫出來了,從一個女性的角度去看待這樣一段文字,不免反問自己,真的是這樣嗎?毛姆寫出這樣一個人也是爲了把這一類男性的思維表達給大衆吧!也讓作爲女性我會反思,如果我作爲當事人,我內心真實的想法,會促使自己怎麼樣行動呢?

曾經看過一句話,大致是這樣子的“好的愛情是讓彼此成爲更好的樣子,愛不是負擔,要折斷你的翅膀,真正愛你的人會希望看到你展翅飛翔的模樣”。

文中的小女人思想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不過通過閱讀,我們反省自身,讓一本本知識的積累幫助我們跳出小女人思想,因爲關注自身的成長,會給彼此自由的空間,所以愛不是佔有,我不需要去想着如何才能佔有一個男人的靈魂,因爲那樣反而會失去我自己的靈魂。

小說之所以存在是因爲它可以給與我們釋放現實,實現理想的空間,也許在我們有代入感的去看一本小說時那原本不可能實現的理想也實現了片刻,跳出這本書,迴歸生活,還是相信大多數男人都是有擔當和責任的,斯特里克蘭也並非是沒有這些,只是他更服從宿命,夢想擊中了他,就像他說的,“我跟你說過我必須畫畫。我控制不住自己,假如有人掉進水裏,那麼他游泳的本事高明也好,差勁也好,都是無關緊要的:他要麼掙扎着爬出來,要麼就被淹死”。

大多數讀完這本書的人,都會在讀後把感悟上升到理想這樣的高度,如同這本書名背後的含義: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現實與卑微,而月亮的皎潔則象徵着理想與崇高,所以本篇讀後感對這一部分沒有進行過多的表達,加入了自己從愛情中女性看待理想的角度。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0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是是我在公園跑步和遛彎的時候,通過喜馬拉雅APP聽完的。說實話這本書聽的讓我幾度想要放棄,因爲情節實在是讓我討厭。但是出於對於一本名著的尊敬與嚮往,我忍受着厭惡感把這本書聽完。雖然書還是讀起來更好,但是對於這本書我是很慶幸是通過聽書的形式完成閱讀的。如果是通過閱讀,我可能看了三四章就會放棄。

這本書的描寫手法或者說情節的設置在我看來可能不是符合中國人的思想脈絡與閱讀觀念。主題對於中國卷帙浩繁的書卷來說並不缺少此類文章。個人感覺其並沒有特別突出的或者可以稱之爲一本世界名著的特點所在,當然這並不否定這不是一本出色的小說,但是我認爲其文字、情節、乃至主題均無法稱之爲世界名著之流。

之前總是能看到豆瓣上說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卡夫卡的什麼什麼之類的,我並沒有閱讀過卡夫卡,但是毛姆的這本書真是讓我失望。讀後感·書中整體上可以說用着欲揚先抑的手法,這本書直到斯特里特蘭到了塔西提的時候,我才稍微產生了些許同情,前面的情節真的是讓人討厭,尤其是對於女性的描寫,幾乎都是各種近乎於侮辱的描述,對於感情也是無比貶低。當然可能過去的年代裏女性的地位角色都是差不多的,可能是我個人的喜惡比較明顯。

在閱讀過程中,可能是在我預知了斯特里特蘭將來的成就的原因,對於他所做的一切都有着解釋,作者一邊極盡可能的貶損主角,但是行文間的認同與讚美讓我覺得極爲矛盾。書中讓我覺得最爲舒暢與對斯特里克蘭產生認同的'情節是在結局,老醫生描述斯特里克蘭描繪那幅心中的天堂並燒燬的情節,真是極爲震撼,也真真讓我感受到了作爲有着激情的畫家,和藝術家的崇高。

但這本書最大的問題是讓我覺得彆扭,整本書百分之八十的情節都讓我覺得追求理想如果是這種方式,莫不如放棄,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但是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隻有爲了自己的理想,用折磨自己,用自己的痛苦去獻祭才能實現它。

也許畫家的原型就是這樣?我並不瞭解高更,因此無從揣測。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原型是高更給他增加了許多名氣是肯定的。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1

月亮代表頭頂美好的理想和希望,而六便士代表的則是腳底下醜陋的現實和不如意。

在作者毛姆的筆下,自私但敢於打破世俗觀念的思特里克蘭德,近乎完美但有些愛慕虛榮的思特里克蘭德太太,作畫技術平庸但眼光極其好且善良的.施特略夫……一個個人物形象飽滿栩栩如生展現在我們面前,他們之間所發生的事情值得引人深思。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我最討厭也最佩服的人是思特里克蘭德,最同情的人是施特略夫。

討厭思特里克蘭德的自私與冷漠,爲了所謂的夢想拋妻棄子,不留一分錢,即使好朋友的妻子爲了他而自殺是他也不爲所動,實在是令人可恨,更氣人的是他最後在小島上與愛塔結婚沒有一絲一毫的愛意,可見他的心是如此的冷漠(簡直就是一渣男);佩服他的是能爲了夢想戰勝內心慾望和生活的艱辛,能爲了夢想付出一切,除了畫畫其他一切都不在意,那樣純粹的熱情令人感動。這樣兩種不同的形象在一個人身上體現出來真的很難想象。現實社會中又有多少人會爲了夢想而不顧一切的去奮鬥呢?這一點值得讓我們向思特里克蘭德學習。

願我們都能向思特里克蘭德一樣,爲了夢想而努力奮鬥!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2

“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爲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擡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溫飽的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爲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斯特里克蘭,突然着了藝術的魔,拋棄妻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我想我願意成爲這樣子的一個人,夢想一旦付諸行動,就會變得神聖。當時的生活是刻板規矩的理性的節奏,在這樣的環境下,她的創造性日益萎縮,於是他選擇了畫畫。藝術是極大自主獨立的性的東西,而畫恰是畫家情感的真實流露。書中曾寫道:“你可能不知道那些國家的冬天是什麼樣子的,他們那兒的冬天特別長,又陰又冷。他們喜歡看我畫中的意大利,他們希望意大利就是這個樣子的,那也是我來這個國家之前所想象的意大利。”一幅幅畫寄託了畫家的精神嚮往,也蘊含了買畫人對美的期待和對真實的追求,而不是所謂虛假的面具。

語言原本是我們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當我們發現語言也會成爲謊言時,斯特克李蘭敏銳地選擇了用畫發聲。不知你是否看過這樣一篇文章——《好的畫,通常都是有氣味》。我們都向往誠信,因爲當謊言被戳破的時候,噩耗便會不請自來,而氣味正是被賦予了真實的特性。我們可以看到桃花盛開,卻不曾知曉落花時的滄桑;我們可以看到網上一句句優美的詩詞,卻不曾真正的體會到詩人對春天欣欣向榮的讚歎;我們可以在照片中看到親人的笑容,卻不曾將笑容映在眼裏。在畫中,斯特里克蘭找到了屬於靈魂的自由。他的一副靜物畫,畫裏的一個盤子上有很多橙子,那盤子甚至都不是圓的,橙子則偏向一邊。他的肖像畫,要比真人大一點,看起來非常難看。世界上有太多世俗阻礙了人們思想的開放,當我們提出一個新的觀念時,不合潮流的評論便噴涌而現,可是他並不需要迎合,不需要理解,在孤獨中專注於自己的創作。所以後來他成爲了天才,全世界都同意了這個觀點。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滿天都是世俗的眼光,他卻成爲了傳奇。而現在的我們,能否爲了心中的理想,奮不顧身,甚至奮鬥到底?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3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到了月亮!”

六便士是當時英國通用貨幣的最小單位,朋友跟作者開玩笑說,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忽略了腳下的六便士。作者覺得這個說法很有意思,書名於是就叫做《月亮和六便士》,一句玩笑成就了這本經典之作。月亮代表美好的理想,六便士則代表目前的現實。

毛姆高明地運用了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的相互轉換,把讀者與他筆下的人物營造成一種旁觀的距離,再運用簡單的筆觸進行描寫,使我們徘徊在熱情與冷靜中不斷重複回味情節。

可望而不可及的'月亮,賴以生存的六便士,描述的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兩者並不對立,甚至可以通過努力,相互擁有支配。小說畢竟只是小說,主人公作爲家中頂樑柱,說走就走,在追求自由的同時也揹負了不負責任。其違揹人倫的行爲,也許只是爲了配合那句“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的道德綁架,唯有統統失去,纔是通向自由之途。”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之中,只能依靠一些符號向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給別人,但是他人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的行走,儘管身體相互依賴心卻不在一起,既不瞭解別人,也不能爲別人所瞭解。

讀完之後,眼中應當有月亮。如果沒有,應是烏雲暫時遮住了雙眼。再讀一次吧,直到你讀出月光爲止!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4

最近剛剛讀完一本書,是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故事很好,總讓我有所明白。

首先,我對毛姆,有了很大的好感,因爲我是真正喜歡了這本書。除開其他,我最喜歡的,就是主人公對藝術的奉獻。藝術是無價的,對於現實,我們都屈於安穩。有多少人,在熱愛藝術的道路上,最終敗給了現實。那些熠熠生輝的人們,有多少人在最初面臨生存和堅持藝術中,選擇了生存。藝術好像離我們遙遠,似乎是有錢人的娛樂。

有多少人,兒時有着一個充滿期望的藝術夢啊。我在學素描的時候,經常感到累覺不愛。記得有一次,在畫的時候,旁邊看劇的姐姐,隨手拿走一張紙,慢慢的畫起來。她畫得很好,也是素描,對於我來說,級別也是老師級的了。可是姐姐是一名護士。中學時期,想過走藝術生,因爲爸媽的不支持,和自己的一種不確信,放棄了這條路。其實藝術生,也不是那麼好走的,競爭力也很大,也不算一條完美的捷徑。

而姐姐有時候會覺得,如果當時自己堅持內心所想要的`,會不會以後都會少一點遺憾?

當我們失去的時候,我們都會面臨這一個問題——“如果當初”。可事實是,沒有如果,也回不到當初。

《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在眼前看似美滿家庭和穩定的工作中,最終選擇了藝術。這個瘋狂的舉動,無論小說,當時或是現在,都讓覺得不可思議。所以,如果你是爲藝術而生,你真的熱愛藝術,請別放棄,我們都需要這種勇氣。

如果覺得爲藝術獻身是一件無悔的事情,做一件無悔的事情,爲什麼要有所猶豫呢?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15

思特里克蘭德的前半生和大多數的我們一樣過得四平八穩、波瀾不驚,但他的後半生用世俗的角度來看,卻已經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範疇而顯得荒誕不羈,但這並不意味着他的人生就是失敗的。在他的眼中,自己的生命不需要和普世道德有什麼交集,更不用去在意世俗的指點與眼光,雖然在倫理道德上令人不齒,但只要不負內心的熱情與理想,自己的一生過的就是有意義的,而不是能用簡單的成功或是失敗來評判。

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朝九晚五、兩點一線是穩定,成爲大股東、左右逢源,有着穩定的`收入何嘗不是另一種穩定?只不過人生贏家比起凡夫俗子來說擁有更多的金錢與權力而已。

歸根結底,我們都只不過是在滾滾紅塵中追逐着滿地的六便士,這並不可恥,每個人對於自己的生活也都有不同的期許和理解,既然如此,憑什麼能大言不慚地斷言別人的穩定是在浪費生命,自己的努力就是無價之寶呢?

《月亮與六便士》雖然在表面上講述了一名狂熱的藝術家燃盡生命之火照亮熱情與夢想的一生,但在我看來,毛姆並不是在讚美藝術之光的偉大,更不是在慫恿人們都窮盡一生去追尋心目中崇高的月亮,而是在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也都有權力選擇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不可企及的月亮,還是卑微平凡的六便士,它都應該是能照亮你內心的追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