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林徽因傳讀後感11篇

讀後感2.01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林徽因傳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林徽因傳讀後感11篇

林徽因傳讀後感1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聲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着變換。——林徽因

時光微涼,那一場遠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風吹拂,早已洗淨鉛華,清絕明淨。小院裏潤溼的青苔上,一柄泛黃的油紙傘,遮住了低過屋檐的光陰。誰還記得,曾有個女子,在這個季節,悠悠走過人間四月天。

她就是林徽因,那個讓徐志摩愛了一輩子,讓樑思成寵了一輩子,讓金嶽霖記掛了一輩子,以及讓世界所有男子期盼一輩子的女子。

那年四月,林家大院的一聲啼哭,讓所有人綻開了笑臉,林徽因誕生。祖父欣喜的看着她,鄭重的爲她取名: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從此以後這個詩意的名字被歷史永遠的記住。

林徽因六歲來到北京,進入京師學堂讀書,十二歲全家遷往天津,林徽因獨身一人留在北京讀書。十三歲,林徽因初見樑思成,十五歲,林徽因隨父親來到英國,在康橋見到了徐志摩,十六歲,她毅然回國,與樑思成成爲當時的佳人才子。十八歲,她與樑思成在溫哥華完婚,從此開始了浪漫的人生之旅。

她跟隨樑思成,在加拿大讀完課程,兩人又雙雙回到北大任職,同時,她發現了自家對建築狂熱的喜愛。後來,她爲雲南大學設計宿舍,再後來,還參與設計了國徽。

她一生經歷了戰火時代的洗禮,病痛的折磨。她在病榻上寫詩,帶着殘弱的身軀四處考察,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最後,她在同仁醫院安然病逝。

有人說,林徽因一直活在四月天,無論百花盛開,還是秋葉凋零,她始終有着不會老去的容顏。

是的,她經歷了所有女子夢寐以求,但求之不得的一生,她在波濤中安然前行,從山溫水暖的江南到氣勢磅礴的北京,從浪漫柔情的康橋到小橋流水的宋家莊,從溫婉的詩人到堅強的建築學家。

可是,人們只有看到了她光彩的一面,又有誰明白她的苦楚?她在康橋的猶豫不決,傷痛欲絕誰能看得到?她在病榻上臥聽風雨的.孤獨寂寞誰能感受到?她拖着病軀奔走于山林之中誰又做得到?

她的光彩,是付出了一生髮出的光,是經營了半生的偶然。

人只有將寂寞坐斷,纔可以重拾熱鬧,把悲傷過盡,纔可以重見歡顏,把苦澀嚐遍,就會自讓回甘。

當我們回首歷史,並不只是看到一個絕世女子,一個建築學家,而是看到一種精神,一種永不磨滅的精神,熠熠閃光。

時光學會了沉默,因爲它懂得,再完美的故事也要散場,但林徽因——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聲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着變換。

林徽因傳讀後感2

“一起流動成了一種莫可名狀的情緒,久久瀰漫在她的心中。多年以後徽因才明白,這莫可名狀的情緒就是詩意。這詩意的陽光伴隨着她,映照了她的一生”。——題記

林徽因是爲數不多的能夠引領中國女性人格魅力的女性之一。她的光彩不僅僅在於伴隨徐志摩的光暈流彩於世,聞名於大家,更在於她卓越的詩情,本真的生命原色和優秀的建築才華。她是曠世才女,是美的化身,是“五四”激情詩意的表現。她的出生是那個時代的幸運,而那個時代因爲孕育了她得以更完美的演繹。

令人可嘆的是,在傳統中國意識形態下女性總是作爲男人的附庸而被世人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就連林徽音這樣的大家也不例外!她被世人的瞭解更多淹沒在徐志摩的桃色裏,因而多了分曖昧,多了份神祕。但林徽因是超俗的,她用詩情和才華證明了一個大寫的女人。她用沉默和行動使流言蜚語在那個時代和後來的時代不攻自破。

林徽因因了獨特的求學背景,中西合璧的知識素養以及優越而開明的家庭環境促成了她不走尋常路的外部條件,但是這些也只是那個時代一少部分女人的共同背景。其決定作用的當然與林本身的聰慧、勤奮是分不開的。

一帆風順的事業和美滿幸福的婚姻,優越舒適的生活,廣博的見聞以及首屈一指的社會地位,所有的這一切都不足以讓我羨慕,讓我佩服並感動的在於她獨立的思想意識。正是基於這種不受傳統觀念束縛的意識形態,纔有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林徽因。她敢於在舊家庭裏汲取新科技、新思想,她勇於在洋文裏發掘一片屬於自己的心靈獨處的空間,她擅於在愛情中保留自主獨立,她擅於在家庭瑣事中培養詩意的留白。她不光仰視聖人的睿智儒雅也俯拾平民的艱辛並釀成一罈醇香的《窗》,她用畢生將愛、美、藝術融化於冷暖適宜、芳香四溢的《人間四月天》,從而留下了“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的美談。

作爲撲朔迷離愛情猜想的主角,林徽因一直保持清醒的認識和理性的判斷。不管對於情竇初開時的徐志摩,還是癡情一片的金嶽霖,林徽因都保持一貫的本真作風,一直把複雜的情感交於心來抉擇,所以纔有後來不悔的回顧。林徽因用車站、站長、過客來比喻丈夫樑思成、她自己和金嶽霖的關係再恰當不過。車站有四通八達的軌道但終歸於站長,而站長常常因爲過客而驚奇和吸引注意力。這樣一位美麗、優雅、知性、善良的女人有用生命來愛的丈夫,有藍顏知己徐志摩,有一生鍾情於她的金嶽霖,還有好朋友沈從文都不足爲怪。因爲她集天地靈秀於一身,日月精華於一體,就像她所喜愛的建築一樣,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誰人又不愛?誰人不喜歡呢?

本書具有可觀的文學性,是一篇文藝性、文學性的傳記著作。

林徽因傳讀後感3

你是那一樹一樹的花開,你是那千山萬原的春來,你是那人間四月天。

去年春季,在書店尋找一些實用書籍,在那些紛雜繁亂的書叢中,我第一眼就發現了它。它並不像其他書一樣,它的表面是由一朵朵如同蒲公英的白色小花,米黃色的背景更增加了一些素雅,書內有一行行金色小字組成的詩與故事。它的素雅與寧靜吸引了我,正如它那不裝點的名字——《林徽因傳》。

林徽因其人,是個女人,是一位母親,是一名作家,一名建築學者,更是一個傳奇。林徽因,一個最令人懷念的民國女子。她美豔如花,風華絕代,但她一生中幾乎一半時間都在與肺病作鬥爭,中年以後瘦得只剩下一把骨頭。她出身名門,但她有一個寂寞的童年,她是一個怨妾的女兒,青年時父親去世。也許,她的命運是坎坷的',但她那不服輸和陽剛的男子氣概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世間女子,紛麗多姿。唯獨有她,哀怨如詩。

所謂她的夢想,很難說她是幸運的,抑或是不幸。上帝爲你關上一扇窗,也許會爲你打開一扇門;同樣當上帝爲你打開一扇門時,亦會關閉一扇窗。十六歲時,林徽因愛上了建築,這是她認定的夢想,她選擇了一個建築學的丈夫,一同在這個領域探索,她幫助她丈夫撰寫《中國建築史》而沒有署名。對於夢想,她甘於受苦,她可以風餐露宿,下坐三等火車,住雞毛小店,在荒郊野嶺裏進行考察。她的毅力與堅持令我深感折服。夢想路上,艱難險阻,勇往直前,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所謂她的愛情,提到林徽因三個字,人們都會想到她的愛情史,她是四角戀的主角,徐志摩爲她拋廢髮妻,哲人金嶽霖爲她終身守候,而建築學家樑思成呵護了她一輩子。像《致橡樹》中癡情的鳥兒,金嶽霖爲她癡戀一生;像那送來清涼的源泉,徐志摩爲她無私捨棄;而只有樑思成陪伴了她一輩子。愛情是一朵太陽花,太陽是理智,而沒有理智的愛情就像失去陽光的花兒,很快就會萎謝了。所以樑思成成爲了她理智的選擇,愛情的鮮花變成了婚姻的碩果。愛情常常承受不起生命的重量,一些女子爲其鍾愛的男子殉了情,殉了一生。可林徽因是理智的,她選擇了樑思成。愛情路上,內心強大,理智選擇,幸福之路亦會開啓。

有這樣一種美麗,逾越過漫長的時空,依舊定格在回眸的那一瞬間,有一種聰慧,繞過荊棘的黑暗,依然徜徉在自己的心靈靜思。這就是我認識,我感悟出的最真的林徽因。

她走過的地方,有一樹一樹的花開,回望遙望的那一夜,星密密的掛在靜謐的天空上,聽了她的故事,讀過她的詩,懷念她的容顏,還有她那“刀子嘴豆腐心”的性格。我與她邂逅在那溫暖的書中,爲她感動而驕傲。世間女子,獨她。

林徽因傳讀後感4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着變。

這個清淡如蓮的女子,是那個時代的女神。衆所周知,這位傳奇女子的一生,有着過人的才情和傲人的家世,而最爲耀眼的,是那三個與他癡纏的男子。

“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這是徐志摩爲林徽因寫下的情詩。他們相遇於年少,愛的火熱癡狂,那些字裏行間的詩情愛意,是他們之間最深的牽絆。

而與徐志摩的癡醉不同,這個如蓮的女子還留着一絲理智,於是她逃了,逃離了那片不屬於她的清池。若不是情到深處難自禁,又怎會百轉柔腸冷如霜。愛有很多種方式和理由,這裏無意責怪誰。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金嶽霖爲林徽因終身未娶,長期比鄰而居,而他去世後,也和林徽因葬在同一處公墓,像生前一樣做近鄰。

他從來沒對她說過要愛她一輩子,也沒說過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無言地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着這一切。愛她卻不捨得讓她痛苦選擇,因此只得這樣沉默。因爲,能夠說出來,大約都不是真的。

“終於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那些邀約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過年華,但有一天終究會在某個渡口離散。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雲打溼諾言。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林徽因這樣寫道。

許多年後,她終於明白,世間有這樣一種情感,叫做至死不渝。

‘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後都不會再問了,爲什麼是我?’樑思成曾這麼問林徽因。

‘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你準備好聽我了麼?’林徽因清清淡淡的笑了起來,如是答道。

世間風景萬千,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分辨誰是你要的那杯茶,誰是你滄海桑田的家。

一代才女,攜君之手,投身建築學。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裏,他們顛沛流離,經歷了爲五斗米折腰的酸辛生活,經歷了病痛翻來覆去的折磨,經歷了五四運動將文人送到臺上的最艱難的時期,但是他們始終面帶着微笑,從容淡靜,從未放棄對生活的熱忱,對祖國的熱愛,以及對事業的`執着。

一生走過許多地方,一輩子只陪在一個人身邊。你在的時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時候,一切是你。終究一別千年。我努力地去想,想你的模樣。一直到許多許多年後的今天,許多許多年後的我,才明白許多許多年前的你,爲什麼有那麼許多許多的沉默。我想,這就是樑思成一生的寵愛。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樑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原諒匆匆的時光。

林徽因傳讀後感5

一直以來,很喜歡讀人物傳記,早前,也買了很多囤在家裏,想着閒暇時候拿來翻閱。今年寒假在家,再次將蘇尹的《林徽因傳》拿來讀,又一次被林徽因那“水墨青花,剎那芳華”所吸引。

女神,在當今世界是個隨處可見的名詞,也因爲太常見,這個詞早已經失去了它本來的含義。在那個動盪不安又蘊藏着無數可能的年代裏,一些奇異美好的靈魂,用自己的生命完美詮釋了這兩個字。

其中之一,便是林徽因。

提到林徽因,大多數人驚歎於她的美麗、才情和愛情傳奇,但是一個如此美好的生命在世間走一遭,留下的絕不止這些。她是一個美麗的女人,也是一個溫柔的母親;她是感性的詩人,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建築學家;她是一個被諸多優秀者追捧欣賞的名門淑女,也是一個眼光卓越的傳奇女子。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曾驕傲的`說過這樣一句話:“做一個天才女兒的父親,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倫的輩分,先求做到友誼的瞭解。”

這句話,是講給徐志摩聽的。那時,徐志摩瘋狂愛上了纔剛剛十六歲的林徽因,這跨越輩分的愛戀並不曾讓她的父親驚訝或者阻撓。可惜當時中學才畢業的林徽因雖然情竇初開,卻被這感情驚着了,她沒有答應。但她的人生卻自此和徐志摩有了關係,至徐志摩離世也沒有斷開。

此時,林徽因已經認識了梁啓超的長子樑思成,這對才貌匹配的少男少女,有了梁啓超的極力撮合,並提供一起赴美留學的機會,訂婚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情投意合的感情,聲名顯赫的家族聯姻,在那樣一個社會背景下,林徽因無疑是幸運的。在與樑思成的戀愛之餘,她對未來有一份堅定地憧憬,那就是:學習建築。確實之後她成了著名的建築學家。

世人對林徽因的印象更多是四月天浸潤的詩詞雅秀,忽略了她對建築學的感情和貢獻。她用自己的才能對中國古建築賦以深刻的解讀。除此之外,受她影響而一同選擇學習建築的樑思成,最終成了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不得不說,這是林徽因對建築學的另一特殊貢獻。

畢生鍾情於詩的徐志摩對林徽因牽掛一生,而林徽因並沒有答應徐志摩,卻比誰都瞭解徐志摩的那份深情和勇氣。

林徽因的愛人樑思成對於最終落在自己身上的幸福似乎有些恍惚,他說:“有一個問題,我只問一次———爲什麼是我?”

林徽因答:“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回答。你準備好聽我說了嗎?”

合上書本的那一刻,冥思遐想:她的一生,曲折而又傳奇。她是詩人,文學造詣讓衆人驚歎;她是設計師,是新中國國徽的設計者之一;她是建築師,參與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她才華橫溢,被稱爲“民國第一代才女”。而她,就是林徽因。

林徽因傳讀後感6

很早就知道林徽因,知道她是一位才女,知道徐志摩對她的愛戀,知道她是樑思成的夫人,知道金嶽霖因愛戀她而終身未娶,知道她於五十年代早逝。但她的才,表現在什麼地方,我不瞭解;她與徐志摩、樑思成、金嶽霖之間的情感糾角怎樣,我不瞭解。對於她五十年代早逝,我竟然在心底裏爲她慶幸:她這樣的人,到了,估計會受到很大的衝擊甚至非人的折磨;早逝,未必是件壞事。周迅主演的電視劇《人間四月天》,好象是在爲林徽因作傳,但因不喜歡周迅沙啞的聲音,也沒有去看。所以,對林徽因,我僅僅停留在“知道有這麼一個人”的水平上。

在圖書室偶然看到一本張清平著的《林徽因傳》,仔細閱讀之後,驚歎世間竟有這樣的女人,集美麗、才華、驕傲,也集熱愛與事業於一體。林徽因,這位出身名門,兼具文學家的敏銳與建築學家的縝密,在中國文學史上和建築史上都頗有建樹的才女,是一個站在塔尖上的女人,是一個用一生追求自由、雙腳一直在行走的女人。林徽因的生命是短暫的,她只活了五十一歲。然而她的生命又是燦爛的、奪目的。她不僅留下了大量優美的詩、散文、小說和戲劇作品,奠定了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而且作爲女建築學家,她親自主持並參與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對保護中國的古建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讀後感《林徽因傳讀後感》。她的美麗有目共睹,衆人稱羨;她才思敏捷,分析、評論頭頭是道,這一點令許多男士自嘆弗如。現代建築學的奠基人,她的丈夫樑思成曾說過:“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她又是驕傲的,她不流俗,不懼權貴,有着知識分子的高貴的靈魂。

民國初年,亂世紛爭,卻有這麼一位才女橫空出世。我欣賞的林徽因,不做作、不嬌情,儘管出身於名門望族,但她沒有絲毫貴族習氣,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和任何人都能相處融洽。她不追求浮華,也沒有去走捷徑,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在人生道路上跋涉着。否則以她的才學和美貌,她完全可以過另一種生活。八年抗戰她一直在顛沛流離中度過,貧困與疾病始終困繞着她,然而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她仍然堅強地樂觀地面對生活,孜孜不倦地鑽研着她的學問。爲了考察古建築,她和樑思成深入荒野山鄉,幾乎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獲得了第一手資料,爲研究和弘揚中國的古建築盡了心血,以至於五十一歲便因肺病離開了。

世上有一種美總是讓人難以忘懷,縱然已被時光覆蓋,當你再一次翻開它的時候,仍然掩不住它的爍爍光華,讓後人爲之讚歎,而林徽因就是這樣的人,她就是擁有着這樣美麗光華的人。

林徽因傳讀後感7

昨日讀完白落梅著的林徽因傳,很是感動和深思。

林徽因是個什麼樣的人,書中是這樣子總結的,這樣的女子當養在深閨中,當花草爲鄰,當詩書作伴。然而一切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般,她熱愛煙火人間,渴慕與世俗爲伍,願爲事業獻身。她雖潔淨出塵,喜愛浪漫,可她不清高遺世,她嚮往煙火、懼怕孤獨。

她在臨死的時候要求見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孩子一眼,是她一生對徐志摩的愧疚、牽掛與愛。比起陸小曼,林徽因是太過清醒,還是太過懦弱?又或許真的如她自己所說,是愛徐志摩還不夠多?陸小曼未來徐志摩,決然離開丈夫,敢於承受世俗諸多壓力,縱是萬箭穿心亦要和他在一起。而林徽因明明深愛,卻假裝輕描淡寫,不肯對人提起。她甚至冷靜地說過一句話:“徐志摩當時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可我真實並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樣一個人。”而徐志摩相比卻對愛有了勇敢的承擔,他說過,“我這一輩子只那一春,說也可伶,算是不曾虛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人與人不同,兩個相愛的人分開後,一個極力想要擦去過往痕跡,另一個則想珍藏曾經的美好。誰都麼有錯,只是對待人生的方式不同而已。但我覺得,這隻能說明林比任何人都清楚什麼是她真正想要的人生和生活,樑思成母親儼然當時已經對林有了很大的意見,不同於徐對待生命的灑脫,林是一個官宦家族出身,爲了日後的生活和人生她更要隱藏心中的真實想法,要不也不會在臨死時見徐的孩子。

看完此書,我心久久不能平靜,林的一生確實耐人詢問,真因爲對她的.人生我自身有強烈的理解和所謂的同樣的軌跡下行走的引子。我更加希望多的瞭解她,她對待感情的冷靜和對待事業的渴望。

她是清醒的,她是世俗的,她卻也是浪漫的。這都是她,不是很純粹,但是讓人品味,我曾一直把她當榜樣,我將還視她爲我的榜樣,我是多麼的渴望去讀她些的每一首詩。她創造的每一個作品。

也許在一天的時間內就讀完你的一生,也許因爲白作者的影響,自己眼中一直噙着淚,這對你來說不公平。你如白蓮一樣的人生,做到了生如夏葉之絢爛,死如秋葉之精美。你對待人生的修行自是很灑脫和安靜,我不該帶着絲毫雨絲搬的心情。抱歉沒有好文采來描述我對您的喜愛,我多麼希望自己也如您般寫出自己的人間四月天,我多麼希望可以用如您一般坦然樂觀之心態,描述每一次人間的變故和情感。但是我卻做不多,我只想在您死後的56年來臨的時候,告訴您,我懂你。

林徽因傳讀後感8

吳晨陽老師的《林徽因傳》這本書,從林徽因的個人境遇落筆,以愛情爲基點,向讀者展現了林徽因51年的人生經歷。

作爲中文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的作者吳晨陽,我們可以在《林徽因傳》這本書裏看出,她對文學的癡迷,對民國知名女子林徽因、陸小曼的深入研究。

是的,只有真心喜愛林徽因的讀者才能寫出關於她的人生傳奇,也只有真心喜歡文字和文學的女子才能寫出“你是我人間的四月天”這樣的優美詩句。

從小到大,我們聽得最多的是關於林徽因的情感八卦,她與徐志摩、樑思成、金嶽霖這三位才子之間的感情故事,引得後人嘖嘖稱奇。

彷彿林徽因除了愛情,其他的都不值得稱道。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人類一旦沒有了偏見,獲得的是何止一個世界。

是的,當我們不再以獵奇八卦爲目的,而是深入她的內心,我們會發現,她是一代才女,是一個詩人,更是一個偉大的建築家。

她,是一個可以讓我們仰望一生的人。

作爲民國時期著名的才女之一,林徽因有着出衆的才能,傾城的面貌,她學貫古今、中西、文理,將滿腹的熱情投向建築及文學領域,在建築學和文學創作上都顯露出驚人的才華,達到了令人仰視的高度。

她爲了事業,拖着病弱的身軀,不懼艱辛,與樑思成考察古建築,奔走於大江南北荒郊野地裏的民宅古寺,遍訪年久失修的名勝古蹟,和樑思成一起寫下劃時代的鉅著。

在國家危難之際,她雖然重病在身,但毅然拒絕美國友人聘請他們夫婦去講學的邀請,而是爲處於苦難中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她在和學生談話時曾說過:“我深信一個有愛國心的中國知識分子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離開祖國的”。

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她生命的最後幾年,她做了三件大事: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工作,爲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座設計紋飾和浮雕圖案,挽救了瀕臨停業的景泰藍傳統工藝品。

樑思成說過:“林徽因是個很特別的人,她的才華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學、藝術、建築乃至哲學她都有很深的修養。她能作爲一個嚴謹的科學工作者,和我一同到村野僻壤去調查古建築,測量平面爬樑上柱,做精確的'分析比較;又能和徐志摩一起,用英語探討英國古典文學或我國新詩創作。她具有哲學家的思維和高度概括事物的能力。”

一個人的偉大,不在於她的感情,甚至不在於她的才華,而在於她把她的一生奉獻到了偉大的事業中。

而林徽因,無疑就是這樣偉大的人,她是值得我們仰慕和敬佩的。

在同肺病抗爭了15年後,在一個四月春日的清晨,林徽因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51歲。

她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這人間最美好的四月天裏。

林徽因傳讀後感9

談起她沒有人不爲她的美貌和才華所感動和欽佩,她是創造了沙龍,又走出了沙龍的女人,她就是林徽因。

在張清平爲她撰寫的自傳中提到了她的一生,即她的愛情、婚姻以及在建築和繪畫方面驚人的天賦。最爲感動的地方就是,在戰爭國破家亡和自己疾病纏身的時候,依然能夠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在爲學生授課的時候,縱然痛苦讓她難以忍受,但她還是依然享受着這短暫的美好時光。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就是,在與自己的丈夫樑思成去考察的時候能夠忍受艱苦的環境,跋山涉水。這使我對這位出身於書香門弟的女子有了更深一層的印象。敬佩她的從容,敬佩她的樂觀,敬佩她能夠時刻爲他人着想。

在建築和繪畫方面她也是有着驚人的天賦和成就。從一開始與自己的丈夫選擇了建築學,就註定了他們與建築結下了不結之緣。當然,一開始由於各種原因,她選擇了學習美術,但同時她也選修了建築學。在國外四年求學的日子裏,她被自己的老師和同學所認可,同時也奠定了她自己和樑思成的美好姻緣。

在著書立說和教書育人方面她也有着不小的成就。在與樑思成成婚以後,夫妻兩在清華建築系任教,她講課生動形象,毫不枯燥乏味。有時候,她就讓學生在自己家裏上課。由於建築學是新開的課程,學生們沒有可以借閱的參考資料,她就把自己家裏的書借給學生們看,他們爲祖國培養了第一批建築系的才子。同時,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她都不忘記看書讀書,與此同時,她也寫了很多詩和小說,比如《你是人間四月天》,《那一晚》,《一天》,《九十九度中》,《笑》,《激昂》,《晝夢》等等。在這一方面她稱的上是才華橫溢,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

在人際交往方面,她也是我們學習的典範。不論是在美國還是回國之後,她志同道和的朋友特別多。在每次與金嶽霖,徐志摩,沈從文等人的交談之中總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任何時間總能保持樂觀,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不願意麻煩別人。

在感情方面她也是有着一段傳奇的人生。不管是徐對她熱烈的追求,還是金對她的愛,還是後來成爲自己丈夫的.樑,她敢於追求自己的真愛,最終選擇和樑在一起走完了自己傳奇的一生。在每個人的一生中,我們要面臨許許多多的選擇,無論是事業還是愛情,往往每一次選擇,都需要莫大的勇氣,因此勇於選擇,勇於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纔是我們真正所需要的。

林徽因的一生既是傳奇的一生,也是“平凡”的一生。在成就方面她是一個成功的女人,她給後代人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食糧。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她是一個女人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不管是在愛情上,還是她終生所追求的事業上,從這一點上來說,她又是“平凡”的。對於我們每一個平凡的,普通人來說,勇於追求自己想要的,才能像她一樣,得到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林徽因傳讀後感10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民國的才女們大都如煙花一般絢爛,讓人難以忘懷們她的美麗。徽因便是如此,相信,後世之人都不會忘記當年的那段傾城之戀……

翻開《林徽因傳》,徽因的一生,離不開三個男人。可是,使我最有感觸的那個人,不是最終抱得美人歸的樑思成,也不是風流倜儻的詩人徐志摩,而是鮮爲人知,默默無聞的金嶽霖!

徽因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三個癡情的才子圍繞着她。建築學家樑思成與她結爲伉儷,廝守半生;多情詩人徐志摩肯爲她與原配離婚決裂,甚至爲她的一場講座匆忙赴約而英年早逝;而執着緘默的金嶽霖則深情地默默守護了她一生,不動聲色,終身未娶!

徐志摩說:“我將於茫茫人海,訪我一靈魂伴侶……”曾經滄海難爲水,什麼是靈魂伴侶。我想,金嶽霖的靈魂伴侶就是林徽因了吧!而且是唯一的一個!一起愛上徽因的三個男子,樑思成在林徽因去世後又續娶了學生林洙,徐志摩追求徽因失敗後又與陸小曼結下了另一段塵緣。金嶽霖,這個看起來內斂甚至有點木訥的男人,只有他將自己對林徽因的感情悄悄地埋於心底,而默默地一個人孤獨終老。

“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金嶽霖用自己的理智以駕馭自己對林徽因強烈的情感,他對林徽因說;“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去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於是他選擇了退出,此後三人終生爲友,金嶽霖總喜歡與他們毗鄰而居。樑家每週幾乎都有文學沙龍,而金嶽霖總會是座上賓,他們志趣相投,交情甚篤。據說,每次林徽因與樑思成鬧矛盾時,總會不約而同去找理性冷靜的金嶽霖去裁決。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徽因,最終還是辭世而去。葬禮上,金嶽霖的.淚水,就沒有停過。他爲徽因寫下了那幅讓人永遠記住的輓聯:讀後感·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徽因去世後,金嶽霖再也不能伴她左右,孤獨的他只能依靠美好的回憶度日。有一天,他把從前所有的老朋友全都請到北京飯店裏,請的時候他沒有交代理由,老朋友也不知爲何故!直到宴席開始了,他才舉起了手中的酒杯,平淡地說:“今天,是徽因的生日!”在場的人無不爲之動容,爲他的癡情默默地流淚!

金嶽霖的晚年是和徽因的孩子們一起度過的。他們親切地叫他“金爸”,他們知道這個緘默的老男人爲他們媽媽付出了自己畢生的感情了。元好問有詞雲: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金嶽霖,他默默地對徽因用自己的一生,來作爲最美的答案,詮釋了這個情爲何物這個問題……

林徽因傳讀後感11

這本書是校訊通書香班級活動教師啓明星獎的獎品,在我辦公室的書櫃裏靜靜地躺了兩個月。初次看到這本書時,富有詩意的書名,清新淡雅的封面吸引了我的目光,翻看了幾頁就再也沒有時間去閱讀,這本書就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

寒假終於有點自己的時間了,就翻開了這本書,我一氣呵成看完整本書用了一個半小時,因爲這本書的主人公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被林徽因這個才女的一生吸引着。看完以後,我開始查閱關於林徽因的資料和照片,然後又用兩天時間精讀了一遍,一個清晰的最有才情最純淨的女子伴隨着江南的煙雨出現在我的腦海裏。

這樣的女子是我所欽佩的,我稱之爲女子,而不是女人,也不是女士,是對林徽因的尊敬和愛戴,如她的學生稱之爲林徽因先生一樣。她幾乎標誌一個時代的顏色,出衆的才,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個春天的童話,幸福而浪漫。她讓我欽佩的地方有三點:一是才情,文學和建築學上的建樹無人能比,清華大學的教授,參與國徽的設計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等等。二是容貌和氣質,恬靜、飄逸、清麗、婉約、理性,堅韌、真誠,做女人應該是美麗的。三是理智同時又率真的個性,最初我知道林徽因是因爲徐志摩,似乎還對林徽因有點偏見,真正瞭解了她的情感世界,對她的個性非常欣賞,愛了就是愛了,決斷就是決斷,敬慕就是敬慕,選擇了就不動搖。真性情的女子贏得了真愛。

做女人做到這樣也就是極致了,純淨、有才情。我們這些女人永遠做不了林徽因的成就,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品位高尚一些,純淨一些,有點小才情,做有點小清高的女子。獨特的氣質與修養是女人永遠美麗的根本所在。一個真正的有才情的女人是靈性與彈性的結合,既有“知識女性”的大氣,又有平凡女人的溫婉;既有職場女性的幹練,又有普通女人的細膩。她們不僅能夠征服男人,也能夠吸引女人。

美貌會隨着時光的流逝而漸漸消逝,而女人內在的才情卻能夠與時俱進,歷久彌香。愛讀書、愛思考、愛藝術,生活樂觀、心地善良、爲人豁達是才情女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女子要有女子的高貴,有突出的個性、豐富的內心、高雅的情趣和高尚的品德,纔會永遠美麗。

人生就是修煉,修身養性,用出世的心態做入世的事情,好好教學、靜心讀書、唯美舞蹈、真誠待人,說的是我,做不了林徽因,做最美麗的自己。

標籤:林徽因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