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登山讀後感

讀後感2.03W

登山讀後感之一

登山讀後感

今天課上老師給我們上了《登山》這一課文。上完之後,讓我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講了一個關於列寧登山的事,列寧想去看日出,但是出發晚了點兒。波蘭革命者巴果茨基知道有一條通往山頂的近路,但是很陡。列寧要走這條小路,由巴果茨基帶路,他走過了最危險的地方,回頭看看列寧,差點兒使他掉進深淵。終於走過了最危險的地方,到達了山頂。看過日出,巴果茨基提議不走來時的羊腸小道了,可是列寧要走小路,巴果茨基不知道爲什麼,列寧說等走過以後再告訴他。於是,這次由列寧在前面走,順利的走了過去。到最後列寧說的一句話讓我終生難忘。如果好奇的你想知道我就告訴你,列寧說得是“我們不應該讓害怕把自己壓倒,得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鍛鍊自己的意志。”這句話也讓我反思起自己,我是不是也有恐懼的事情呢?我當然有,可最不能讓我接受的一件事-----上課不敢回答問題,我怎麼也克服不了。有些題我是會的,但是我不知道爲什麼我舉不起手。在今年,我決定克服這一點,我一定要上課時積極些。我還有很多害怕的事情,比如說我怕小狗,不敢摸;害怕小蟲子等等。

這篇課文讓我明白一個道理:我們不應該被困難壓倒,要隨時隨刻鍛鍊自己的意志。

登山讀後感之二

雨中登泰山讀後感

今年,我和爸爸媽媽去山東泰山遊玩。

我們從遙參亭出發了,誰知,半路上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我不得不把衣穿上。呵!登泰山的人還真不少,一個個都像我的裝束一樣,我有些發笑。這不禁讓我想起著名作家李健吾筆下的《雨中登泰山》。

一路上,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樹林,不時還能聽見幾只雞鳴。突然,爸爸叫了一聲:“快看,蛤-蟆爬山啦!”我立刻低下頭觀察,只見蛤-蟆在很吃力地跳臺階,看着蛤-蟆堅持不懈的精神,我想到了自己:“連小小的蛤-蟆都能這樣,我爲何不能呢?”於是,我拉上爸爸媽媽更加努力地爬着,轉眼間,爬到了“牛”母宮,我覺得這名字很奇怪,難道是牛母親的宮殿嗎?進去再一看,噢!原來是鬥母宮。

爸爸看了看地圖說:“快要到中天門了,加油啊!”我聽了,爬得更賣力了。順着崎嶇的山路,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終於爬到了中天門,此時此刻的肚子,已是“咕咕咕”地唱起了動聽的歌,我們走進一家餐館,填飽肚子後,我站在外面欣賞下面的雲,突然間,我想起了爸爸對我說過的泰山四大奇觀之一的雲海玉盤,我眼前的景色不正是雲海玉盤嗎 ?我激動得讓爸爸給我拍照。

休息了一會兒後,我們又開始出發,還看見了許多趣事,比如雞在桌子底下躲雨等等。走啊走啊,走到了泰山最險要的地方十八盤,時間過得真快,我們終於走完了十八盤到達了天街,正在吃飯時,外面有人叫起來:“ 晚霞!”我興奮得跑出去,看到了美麗無比的晚霞夕照。

這一天過得真開心!

2.

從火車上遙望泰山,幾十年來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話來,就覺得過而不登,象欠下悠久的文化傳統一筆債似的。杜甫的願望:“會當凌絕頂,一覽從山斜,我也一樣有,惜乎來去匆匆,每次都當面錯過了。

而今確實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來,淅淅瀝瀝,不象落在地上,倒象落在心裏。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們約好了清晨出發,人齊了,雨卻越下越大。等天晴嗎?想着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悶。盼到十一點半鐘,天色轉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帶動年輕人,挎起揹包,興致勃勃,朝岱宗坊出發了。

是煙是霧,我們辨識不清,只見灰朦朦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個嚴實。古老的泰山越發顯得崔嵬了。我們才過岱宗坊,震天的吼聲就把我們吸引到虎山水庫的大壩前面。七股大水,從水庫的橋孔躍出,彷彿七幅閃光黃錦,直鋪下去,碰着嶙嶙的亂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脫線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這裏叫做虯在灣。據說虯早已被呂洞賓渡上天了,可是望過去,跳擲翻騰,象又回到了故居。我們繞過虎山,站到壩橋上,一邊是平靜的湖水,迎着斜風細雨,懶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邊卻暗惡叱吒,似有千軍萬馬,躲在綺麗的黃錦底下。黃錦是方便的比喻,其實是一幅細紗,護着一幅沒有經緯的精緻圖案,透明的白紗輕輕壓着透明的米黃花紋。也許只有織女才能織出這種瑰奇的景色。

雨大起來了。我們拐進王母廟後的七真祠。這裏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當中是呂洞賓,峽谷旁是他的朋友李鐵柺和何仙姑,東西兩側是他的四個弟-子,所以叫作七真祠,呂洞賓和他的兩位朋友倒也罷了,站在龕裏的`兩個小童和柳樹精對面的老人,實在是少見的傳神之作。一般廟宇的塑像,往往不是平板,就是怪誕,造型偶爾美的,又不象中國人,跟不上這位老人這樣逼真、親切。無名的雕塑家對年齡和麪貌的差異有很深的認識,形象纔會這樣栩栩如生。不是年輕人提醒我該走了,我還會欣賞下去的。

我們來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連穿過三座石坊:一天門、孔子登臨處和天階。水聲落在我們後面,雄偉的紅門把山接祝走出長門洞,豁然開朗,山又到了我們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進虎山水庫的中溪陪我們,一直陪到二天門。懸崖峻增曾,石縫滴滴撻撻,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順着斜坡,流進山澗,涓涓的水聲變成訇訇的雷鳴。有時候風過雲開,在底下望見南天門,影影綽綽,聳立山頭,好象並不很遠;緊十八盤彷彿一條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峽當中;更多的時候,烏雲四合,層巒疊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趟過中溪水淺的地方,走不太遠,就是有名的經石峪,一片大水漫過一畝大小的一個大石坪,光光的石頭刻着一部《金剛經》,字有鬥來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讓水磨平了。回到正路,雨不知道時候已經住了。人走了一身汗,巴不得把雨衣脫下來,涼快涼快。說巧也巧,我們正好走進一座柏樹林,陰森森的,亮了的天又變黑了,好象黃昏提前到了人間,汗不但下去,還覺得身子發冷,無怪乎人把這裏叫作柏洞。我們抖擻精神,一氣走過壺天閣,登上黃峴嶺,發現沙石是赤黃顏色,明白中溪的水爲黃了。


標籤:讀後感 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