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瓦爾登湖》讀後感3篇

讀後感3.17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瓦爾登湖》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瓦爾登湖》讀後感3篇

  《瓦爾登湖》讀後感1

初讀《瓦爾登湖》是因爲海子喜歡這本書,可是當時稚氣尚存的我看不懂書中枯燥晦澀的典故。隨着時間的流逝,閱歷的增加,我再次捧起此書細緻瀏覽,才略懂其中的些許真諦。

本書是一八四五到一八四七年梭羅獨自在瓦爾登湖畔的生活記錄。書中將大量的人文、地理、歷史以及動物學知識融入到優美的文字中,精緻的語言散發着濃濃的人生哲理,讓我們感受良多。

梭羅的文字如泉水般清冽,將山水與心靈契合。讀他的故事時我們進入了一個純淨的世界,仿若我們也在湖畔休憩,在田間勞作,和他一起感受那鳥語花香。

哈丁曾說,《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一本聖書。

梭羅隱居在瓦爾登湖時正值第一次工業革命。在大家爲金錢癡迷之時,梭羅毅然拋開一切,隻身來到湖畔樹林間,開始他平靜自然的生活,在那一汪湖水中尋找心靈的棲息地。試想這樣的不拘一格,豪放灑脫,淡然平和有幾人可以做到?

《瓦爾登湖》中的一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很久以前,我丟失了一條獵犬,一匹棗紅馬和一隻斑鳩,至今我仍在尋找它們。”他把自己的希望和夢想比喻成獵犬,棗紅馬和斑鳩,雖然很早之前就丟失了,但一直不放棄尋找。當下社會越發快節奏、物質化,空氣中瀰漫着浮躁、功利的氣息。我們多少人能將夢想一路堅持下去?把目光直接朝着內心看,我們要的到底是什麼?青年時滿懷壯志結果卻成了漢奸的汪精衛;本性善良卻害死幼小嬰兒的三鹿董事;“寧坐在寶馬裏哭也不願在自行車上笑”的馬諾;以及一個個只追逐名利的人們······放眼全國許多成爲房奴的百姓,他們要的不過是溫馨的生活,如今卻成爲讓人喘不過氣的還貸壓力,房子何時比生活本身更重要了?那些表面光鮮浮華的物質何時又變得比內心的寧靜安然更重要了?

梭羅說:“不要給我愛,不要給我錢,不要給我榮譽,給我真實就好。”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無論如何都要爲心中留一片淨土。就讓我們飲一杯清茶,同梭羅一起翱翔于山水之間,迴歸自然,迴歸純潔,迴歸心靈的平靜。

  《瓦爾登湖》讀後感2

《瓦爾登湖》很像是指導人做人的教科書。

中學時代聽說這本書陪伴海子走完了他最後的歲月,便好奇地看。斷斷續續,沒有興致,沒有耐心。直到這個夏天,迫於某種任務的壓力再把非劇情的文字串起來時,竟有種敬佩的感動。

作爲一個哈佛畢業生,梭羅的歸隱似乎比很多人都更有資本。正如有人說沒擁有過名利的人沒資格談淡薄名利一樣,梭羅的選擇某種程度上來說更是一種真正對內心的追隨。遠離喧囂尋求安寧的話被多少人整日掛在嘴邊自我標榜或是其它,但是真正能放下的卻寥寥無幾。我捫心自問,兩年時間在一處絕對靜謐的地方,絕對自食其力生活。我誠實地告訴自己,我做不到。

梭羅的歸隱是不脫離現實的。這是我最爲佩服的一點。他開篇從經濟談起,從對自己的家園的建設談起,穩紮穩打地生存,生活並賦予精神以全副的生命。而非高屋建瓴,空中樓閣似的苦行僧式的生活。於是,拋開遁世的消極,逃避的懦弱,瓦爾登湖畔的思考便是過濾後純粹的寧靜。

梭羅是個偉大的說教家。通篇的勸誡與教誨,從始至終,卻不叫人厭煩。他的諸多理論如今依然被人們反覆唸誦着。若挑其一而論,那便該是對自己的忠誠。

不被理解時,我們習慣抱怨周遭,習慣自我懷疑,習慣抱歉生活,習慣心灰投降。於是,每個人都變成了一樣的模樣,遵循着一樣的軌跡,過着類似而攀比的生活,活在自己給自己編織的牢籠中,被煩惱束縛着,不得抽身。倘若某一個契機,你試圖問過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並願意勇敢地去爲它拔足而奔,也許生活將顛覆,你將成爲自己的主人,於是你將享受其中。

人生苦短,爲何不爲自己而活,爲何不敢走別人不走的路。多難得,有了想法,有了想做的事,有了想要的世界,有了想過的生活,發現了想生活的地方,找到了想相守的人,那就去追尋。別讓遺憾成爲碌碌餘生的間奏。就算有人不解,就算有人質疑,又怎樣。

因爲,當你與身邊的人步伐不一致時,也許那是因爲你心中聽到了別樣的鼓聲。

而這鼓聲,有時候,就像神旨一樣。

  《瓦爾登湖》讀後感3

《瓦爾登湖》曾被譽爲“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

這本書寫於19世紀中葉,那時正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時期。那時,人們追逐利益,想盡一切辦法來使自己獲得最高的權力和更多的金錢。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畢業於哈佛的一位智者,拿起了斧頭,路入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開荒種地,春種秋收。他遠離塵囂,懷着一顆嚮往自然的人,踏上了這段心靈的路基。

剛開始讀時,這一個個的故事情節讓我感到枯燥乏味,讀了幾頁我就萌發出放棄的'念頭。正如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的:“《瓦爾登湖》是一本寂寞的書,是一本孤獨的書。他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但是我在媽媽的逼迫下,我還是堅持讀了下來,只覺得越來越深遠,越讀越絢爛多彩。

而梭羅的這種生活方式只不過是在瓦爾登湖,隻身幽居長達兩年的時間。他獨自一人伐木,建造了一個小木屋,他在小木屋旁捕獵、耕耘、寫作,爲自己營造了一個只屬於自己的田園。

他提倡簡樸生活,並不是讓我們粗茶淡飯或節衣縮食,而是想要我們多聽聽新的節奏,這也許就是一個人的價值。只有孤獨、恬靜,沒有任何的矯揉造作,他想在孤獨的心境中對人生進行思考與探索。孤獨創造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這是他心中的呼喊。我想,這真理應該是“熱愛自然,創造生活”吧。

而這也體現不了,現代生活給人了提供了幾乎隨心所欲的舒適。我們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時,是敬畏自然、崇拜自然,而我們,卻是用冷酷的手段想要征服自然。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時,卻又給自己埋下了一個生態陷阱,所以只能用迴歸自然來安慰自己的無奈。我們的節奏太快了,以至於我們在悠閒中停不住來欣賞美麗的自然,審視自己內心深處的心靈皈依。

《瓦爾登湖》是一本寧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它是寂寞、恬靜與智慧的結合。瓦爾登湖,梭羅的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