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感受語文之美

讀後感7.41K

語文是一門很美的學科,語文的美主要體現在真摯感人的情感美、豐富多彩的形象美、扣人心絃的故事美和搖曳多姿的修辭美。因此,語文課上,我盡力讓學生感受語文之美,濡染語文之氣,在語文園地中汲取養分,提升語文品位。

感受語文之美

  一、情感美打動學生

語文與其它學科最大的不同之處,是語文具有豐富的情感,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無所不包。閱讀教學,更是與情感密不可分,其它學科則相對理性,客觀性強一些。因此,語文老師應該具有演員的本領,將不同的文章上出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味道,不同的課上出不同的風格,從而讓學生從不同的文章中品出不同的世情、風情、人情,咀嚼不同作者的性格和思想,分享不同作者的智慧。

一般來說,不同的文體,情感體現不同。

說明文的情感因素相對少些,不過作者還是會在字裏行間流露出對說明對象的感情,比如《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意義》這篇文章最後部分就流露出作者楊煥明先生對“基因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的憂慮和擔心;再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全文都隱含了作家賈祖璋對荔枝的喜愛之情,最後一節還飽含了作者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讚美之情。教師在課堂上展現作者思維的嚴密性、語言的準確性的同時,必須讓學生體會文章所隱含的感情。另外,不同的作者語言風格不一樣,文章所呈現出的情感也不一樣,有的嚴肅冷靜,有的幽默詼諧,有的活潑多情,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講授或模仿,將這些風格傳達給學生。

議論文的觀點明確,情感分明。有的義正詞嚴,悲憤交加,如《紀念劉和珍君》;有的激情澎湃,鬥志昂揚,如《我有一個夢想》;有的幽默詼諧,勸人警世,如《我若爲王》。而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則平靜深沉,悲傷卻不消沉,沉痛卻不壓抑,有激勵人和鼓舞人的力量。

文學作品更是感情的產物。詩歌是情感的結晶,“憤怒出詩人”,其實“憤怒”是感情的代名詞,喜怒哀樂均能演化成千古佳句,感情粗糙的人,是絕對寫不出詩歌的。比如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詩人相信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終有一天會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讓人們感受到詩人倔強、自信、執着地追求理想的強大精神力量。陶潛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則表達一種自己無心見山,然悠悠遠望,心與物遊、物我兩忘的情感境界。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表達了作者反對戰亂,憂國傷時,思念親人的情感。

散文、小說和戲劇所蘊含的感情往往更爲複雜含蓄,特別耐人尋味。散文《荷塘月色》絕不是單純的寫景文章,透過文字,我們不僅看到作者沉浸於美麗的荷塘月色的淡淡的喜悅,更能觸摸到作者內心的“頗不寧靜”,觸摸到他的孤獨、寂寞、悲哀,以及想借助美麗景色消除卻無法消除的無奈。魯迅的《孔乙己》中作者的感情更是豐富,既有對孔乙己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也有對掌櫃及酒客無情冷漠的憤怒,更有對整個封建社會殘害讀書人的痛恨。曹禺在《雷雨》中,也通過劇中人物的命運的變化,展現了劇中每個人的情感歷程,同時傳達出作者對劇中每個人複雜的感情。比如對周樸園的冷漠、自私的批判,對繁漪的反抗精神的崇敬與不得不淪爲犧牲品的惋惜,對魯侍萍不幸的同情,對魯貴惡習成性、膽小愛財的嘲諷,對四個年輕人最終慘遭厄運的痛惜等等。可以說,每一部長篇小說和戲劇都是一頓“感情大餐”。

因此,教師準確把握每一部作品的感情,並把這些感情科學、到位地傳達給學生,並與學生形成共鳴,這是至關重要的。

  二、形象美感染學生

語文教材中的形象豐富多樣,有優美而變幻莫測的自然景觀,如《西地平線上》神奇輝煌的落日,《神的一滴》中神祕清澈的瓦爾登湖,《荷塘月色》中婀娜多姿的荷塘;有奇異迷人的動物世界,如《松鼠》中機靈乖巧、拖着毛絨絨大尾巴的松鼠,《聊齋志異》中精怪狡猾的狼,《馬說》中“食不飽,力不足”的千里馬等。學生通過這些形象能開拓視野,受到感染,接受教育。

語文教材中更有形象生動、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形象越鮮明,對學生思想影響就越強烈、越深刻,比如“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的屈原、“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能開心顏”的李白……學生受到這些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誘發情感的產生,從而萌生一種學習人物的美好激情與行爲。

美學家朱光潛在《談美書簡》中指出:“醜與美不但可以互轉,而且可以由反襯而使美者愈美,醜者愈醜。”教材《守財奴》對葛朗臺的形象描寫就具有這樣的功效:“老傢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塊金板下來,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歐也妮撲過去想搶回;可是箍桶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兒跟梳妝匣,他手臂一擺,使勁一推,歐也妮便倒在母親牀上。”本區的教士來給他做臨終法事的時候,十字架、燭臺和銀鑲的聖水壺一出現,似乎已經死去幾小時的眼睛立刻復活了,目不轉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後地動了一動。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脣邊,給他親吻基督的聖像,他卻作了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裏,這一下最後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他喚着歐也妮,歐也妮跪在前面,流着眼淚吻着他已經冰冷的手,可是他看不見。“父親,祝福我啊。”“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帳!”這段文字形象、誇張地勾勒了葛朗臺貪婪、愛財如命的典型性格特徵,學生在驚歎世上竟還有這樣一種人的同時,對美與醜的理解已然在他們心中積澱下來。

  三、故事美吸引學生

故事可能是最吸引學生的內容。大部分學生學習不是理性的學習,而是一種感性學習,有興趣就認真學,沒興趣就不認真學甚至不學,而調動學生學語文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挖出與教材相關的故事。不管是愛文科的學生,還是偏理科的學生,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愛聽故事,而語文教材內容絕大多數本身就是故事,或者背後隱藏着故事,這是最有利的資源。

小說、戲劇自不必老師多費心思搜尋故事,因爲它們本身就是故事。如《守財奴》中老葛朗臺貪婪吝嗇、不顧性命的外國故事,《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林沖含冤受罰、被高俅暗算的歷史故事,《雷雨》中周家與魯家扯不斷理還亂的倫理故事,《長亭送別》中鶯鶯與張生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只要調動學生抱着好奇心去探尋故事的來龍去脈,思考故事的內蘊,他們一般會積極響應。 對於一些故事性不足的課文,如詩歌、文言文、說明文、議論文等,教師可以在導語或講授過程中插入與文本相關的故事,調動學生的聽課熱情,比如文章的寫作背景故事、作者本人的故事、與作品內容相關的故事等。

在高三邊塞詩的複習中,講到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其五)》時,爲了讓學生理解本詩從側面描寫去想象戰爭場面的寫法,我穿插講了《三國演義》第五回“關雲長溫酒斬華雄”中精彩的一節:“(關羽)出帳提刀,飛身上馬。衆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衆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加上了這段故事,學生學習的興趣倍增,討論熱烈,高潮迭起。

學習《鴻門宴》,可以講“泗水亭長劉邦”“霸王別姬”的故事;學習《諫太宗十思書》可以講“魏徵夢中斬龍王”的故事。

再比如講授《南州六月荔枝丹》這篇說明文時,可以在導語中講一些關於荔枝的故事。學生熟悉的故事是楊貴妃吃荔枝的故事,其實還有比楊貴妃早六百年的荔枝的故事,是《資治通鑑》記載的東漢和帝時的故事。和帝爲了減輕百姓的負擔,最終取消了進貢荔枝這一驚民擾民害民的做法,贏得百姓的稱讚。如果把這兩個故事一併講給學生聽聽,學生會對荔枝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帶着研究的興趣閱讀,相信效果會不錯。

通過趣味性知識的介紹,讓學生拓寬了知識眼界,豐富了課外知識,引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求索,就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情境交融中愉快地接受我們傳授的知識,學生學習的興趣盎然,教學效果會明顯提高。

  四、修辭美陶冶學生

語文教材中的語言形象生動,風格多樣,別有趣味。有的語言通俗易懂,質樸曉暢,透析着生活的積澱;有的語言詼諧幽默,妙語連珠,折射着智慧的光芒;有的語言華麗炫目,詭異灑脫,流淌着靈異的氣息……學生讀着這些語言,品着其中的精彩,不能不說是在接受美的薰陶。這也是其它學科的教材所不能比的。

語言點綴上修辭的花朵,立刻精神煥發,光彩照人。《我與地壇》中有一段文字:“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着觸鬚,猛然間想透了什麼,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會兒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幹上留着一隻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幾乎所有學生讀到這裏都會不由自主地喜歡。爲什麼?作者用新奇的比喻和擬人將這些小昆蟲描述得如此可愛、逼真,似乎手一伸,就能捉到那小霧似的蜂兒,拈到那搖頭晃腦的螞蟻。但是,生物書上會怎麼寫呢?“蜜蜂飛行時翅膀急速振動;螞蟻頭上有一對觸鬚,可以用來傳遞信息;蟬會定期褪殼……”一本正經得如同一塊方磚頭。

語言中有了修辭就會產生一種穿透心靈的力量,讓人不自覺地成爲它的俘虜。《我有一個夢想》中的最後部分“美國要真的成爲偉大的國家,這些必須實現。讓自由響自新什布爾州高聳的山巔,讓自由從紐約州的雄峯響起,讓自由響自賓夕法尼亞州的亞力恆山!讓自由響自科羅拉多州白雪皚皚的落基山脈!讓自由響自加利福尼亞州綿延的山丘!……”這裏作者運用排比,氣勢恢弘,感情澎湃,呼籲自由的力量擴散到每個讀者的心坎。

語言中有了修辭,抽象的理論解說會演化成形象生動的情感對話。比如寫“某某主義”,搞不好就會寫成政治理論的東西,感興趣的人可能不會太多。高明的魯迅先生怎麼寫《拿來主義》的呢?且看一段:“他佔有,挑選。看見魚翅,並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只要有養料,也和朋友們像蘿蔔白菜一樣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看見,也不當衆摔在茅廁裏,以見其徹底革命,只送到藥房裏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魯迅先生巧妙運用比喻,將“怎麼拿”“拿什麼”闡述得形象清楚。

修辭是語言的繪彩筆,語言因修辭而精彩;修辭是語文的調味劑,語文因修辭而鮮美。讓學生欣賞修辭的美,運用美的修辭,應該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

我想,在語文課上,我們語文教師如果能用情感美打動學生,用形象美感染學生,用故事美吸引學生,用修辭美陶冶學生,用語文中的大美感化學生,浸潤學生心靈,那麼,提高的不僅是學生的語文成績,更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興趣和語文素養。

標籤: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