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閱讀教學問題與對策優秀讀後感

讀後感2.61W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最爲常見也最爲基礎的一種語言實踐形式。新課標對各個年段的閱讀都有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就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喜歡閱讀是關鍵。從拼音開始,到識字讀詞,最後能流利而有感情的閱讀課文,無不滲透着閱讀這一關鍵詞。孩子對於新的課文總是充滿着好奇心,在我還沒開始教學時便能流利的朗讀。但是當我在課堂上,就文中字句仔細推敲時,孩子們去似懂非懂。如何讓孩子真正學會閱讀,喜歡閱讀,便成了我教學實踐中最大的困惑。於是,暑假裏我認真學習了李偉平老師的《閱讀教學問題與對策》這本書,對比我教學中出現的困惑,作了如下的反思與總結

閱讀教學問題與對策優秀讀後感

一、 認真研讀文本

衆所周知,文本解讀是閱讀教學的初始步驟,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基礎,同時也能體現一位語文老師的基本素養和文學功底。然而,在教學中,我往往會忽略文本解讀這一環節。通常在備課前,通讀一遍課文,然後依賴教參備課,將現成的教案籠統的套用在自己的課堂當中。當學生在某一教學環節中,出現了與教案有出入的回答時,往往會出現無法應對的尷尬場面。倘若,我在備課之前,用三種身份仔細研讀文本:首先以讀者的自由身份閱讀,保留自己最初的閱讀體驗和感受,去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接着以教育者的身份,從教學的角度發現和挖掘文本的教師,確定教學目標,最後站在學生的角度來閱讀文本,想學生所想,那麼,我們的課堂便不會封閉、呆板與僵硬。教師與孩子的對話,孩子與孩子的對話,孩子與文本的對話,會富有生動性與創造性。

二、 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核心,決定着課堂教學時間的方向、過程以及結果評估,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和學生大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我也常常會因爲對學生學情以及年齡特點把握不住而造成教學目標偏差:學生有時覺得老師的問題太難了,有時覺得老師小看了他們的學習能力,課堂教學的效率不高。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不妨試着這樣做:

1、 指定目標前先解讀教材,整體思考,使教學目標之間相互關聯;深度挖掘與開發文本的教育功能,使教學目標不再流於表面;關注不同文本內容的獨特性,教學目標求同存異,不過於單一。

2、 按教學內容劃分的單元是一個教學單位,在制定課時目標時,需要與單元目標統一。

3、 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整體考慮學情,允許存在個體差異,同時考慮年段要求,從課標出發。

三、 深層次、多角度的探究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成分,但並不是全部。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能依葫蘆畫瓢,就教材說教材。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層次、多角度的探究,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用好教材。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通過教材,我們所有教授的學習方法,讓孩子能懂得如何學習。語文是與我們實際生活最密切相關的一門學科,現實生活中,可以引用來做爲教學內容的信息是海量。對教學內容的研究,我們可以立足於文本、立足於學生,把握好教學目標不遊離,旁徵博引,適時的篩選,讓教材“活”起來,讓學生能讀活書,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一節課的容量有限,在有限的空間裏想要發揮無限的可能,需要智慧的老師,對教學內容作一次調整篩選。在日常教學中,我常常擔心自己講解得不夠細緻、不夠深入,而四面出擊、面面俱到,結果往往自己講得口乾舌燥,學生聽得頭腦發脹、昏昏欲睡。表面看,課堂內容豐富,但實際課堂效率卻低下。不妨試着對教材內容作取捨,根據教學目標調整主次,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在保證教學目標的落實同時,提高教學效率。

正如李老師所言,閱讀教學的真正價值在與幫助學生獲取文本所表達的主觀感受,體驗作者所流露的內心情感內,理解和轉化文本所展現出來的個人見解和智慧,最終形成豐富的精神世界。閱讀教學使學生有感悟、有體驗,那麼教師自己需要先對文本進行充分的感悟與體驗。我想,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自己如果能真正做到認真研讀文本,從兒童立場出發,深入研究教學內容,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做好充分的預設,那麼我的課堂將煥發出新的光彩,我的學生能真正學會閱讀,體會閱讀的樂趣,分享閱讀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