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呼蘭河傳讀後感常用[14篇]

讀後感3.06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呼蘭河傳讀後感常用[14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

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個暑假,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讓我深有感觸。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蕭紅,原名張乃瑩,她生於1911年現哈爾濱市呼蘭區,1942年逝世。她是民國時期著名女作家,被譽爲“30年代文學洛神”。她出身於地主家庭,幼年喪母,父親重男輕女,只有祖父疼愛她。他在魯迅、茅盾等名人的幫助下開始創作。其中,最爲著名的就是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是一篇散文詩,共八章。文章寫了在作者童年生活中是孤獨和寂寞的。小傳並不大,總共就那麼幾條街,那麼幾個店鋪,不用掛招牌就知道是做什麼生意的。小傳裏的人們都過着單調的生活。東二街上有個大泥坑,本應該是居民們出行的障礙,卻成了大家的樂趣。誰被困住了,周圍看熱鬧的總是比幫忙得多,泥坑中的故事也成了小傳人的話題。除了泥坑外,小傳的人們最期盼的便是一年一度的各種節慶,如:跳大神、看大戲、放河燈……小傳人是寂寞的,只能在這些固定的、單調的熱鬧中尋找那已經沉沒多時的快樂。在這寂寞的小傳中,祖父家的後園是“我”的'天堂。在那有各種蝴蝶、蜻蜓、各種花卉和樹木,這是“我”寂寞的童年生活中唯一的亮點,留下了“我”和祖父許多美好的回憶,祖父不僅陪“我”玩耍,在晚間祖父教“我”背唐詩,對“我”進行啓蒙教育,這些讓“我”感到無比快樂和溫暖。冬天,後園蕭條了,儲藏室便成了“我”的活動場所,每當“我”翻出一件舊物時,都會順帶出一件往事,讓大家回憶滿滿。

還有老王家的團圓媳婦,因打罵過度得病,而老王家卻不請大夫,花大錢請真人和大神治病,最後團圓媳婦在捉弄中離開了世間,看熱鬧的人也漸漸散去,反映出了呼蘭河人的愚昧無知和冷漠……這些寫出了蕭紅孤獨和寂寞的童年,而她想要的卻只是自由和快樂。

蕭紅她用這動人的筆調,在《呼蘭河傳》中寫出了她記憶中的家鄉和童年,一個北方小鎮單調的美麗和人民的善良與愚昧。她小說的風俗畫面並不僅爲了增添一點地方色彩,他本身包含這巨大的文化含量與深刻的生命體驗。難怪茅盾在序中寫到:“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2

在這個暑假,我媽媽讓我多去書店轉轉。一次,偶然看到由大作家蕭紅所著的《呼蘭河傳》。我瞬間就愛上了這本書。將它借走了一個月,這不算一本很厚的書,但是裏面卻講了許多作者與自己祖父的事情。

蕭紅是東北人,她來到上海,但是卻受盡人們的鄙夷,在他心灰意冷的時候,她遇到了慈祥的魯迅,這也使蕭紅開始提筆寫作,之後《呼蘭河傳》就面世了。

當時的社會非常的黑暗,但是呼蘭河的人卻都是善良的,但仍然沒有避免舊社會對他們的殘害。

祖父是一個非常的幽默,疼愛“我”的人。有一次,“我”在後園摘了一朵玫瑰,給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不知道,還說“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聞見。”

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只有十二歲。如果是現在我們這個新時代,應該過一段開心的童年生活。但在那個黑暗的舊社會,她卻被賣給別人了,做起了童養媳。和現在快樂無憂無慮的我們相比,她是多麼的'可憐。

作者的童年,是快樂的,同時也是寂寞的。作者經常在後園與祖父玩耍,很自由,很快樂。但是她的父母卻對她很冷淡,祖母更是兇。

大文學家茅盾曾這樣評價這本書“它是一篇敘事詩,是一幅多彩的風土畫,是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本書從很多方面去寫,但都能看得出作者對童年無憂無慮生活的懷念以及對黑暗的舊社會的絕望。

通過讀這本書,我知道每個人的童年生活都不一樣,有快樂的,有悲傷的,有絕望的。童年一人一輩子只有一次,我們應該好好珍惜,不讓自己後悔。等到長大了,還可以回憶自己的童年。

蕭紅在四十二歲就早早的離開人世,只給我們留下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們應該好好的品味,賞析。

合上書,閉上眼睛,蕭紅快樂的童年生活似乎完美的展現在我的腦海之中。令我久久不能忘卻。

啊!我多想讓時光暫停,讓我永遠的留在我的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既然這樣,我只能好好珍惜我現在擁有的時光,感受童年的美好。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3

勞於讀書,逸於作文。唯有書籍,能把遼闊的時間澆灌,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着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我也一樣喜歡讀書,書帶給了我許多樂趣,也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最近我找到了一本我愛的書《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是中國作家蕭紅創作的長篇小說,茅盾稱這本書是“一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惋的歌謠,展示了作者獨特的藝術個性,爲世界開出一株美而豔的奇葩。”此書帶我走進了二十世紀初那個離我很遙遠的世界,讓我領略到了那時的東北小城呼蘭的風土人情,真實又生動地將老百姓落後、平凡的生活狀況呈現在我面前,讓我感受到一種平庸又愚昧的精神狀態。不過,在那裏有着充滿生機的園子,有和藹可親的祖父,也有着作者度過的那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十字街上拔牙的洋醫生,衚衕裏賣麻花的小販,粉坊裏掛粉條的工人,這一幕幕都被作者用詼諧幽默但又不乏童趣文字,描繪的淋漓精緻。每個人物都有他們自己的生活,也有不同的故事,時而讓人發笑,時而引人深思。這些個文字讓人讀着讀着,就不由得讓我回憶起更稚嫩年歲時自由玩耍的往事。

在書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寫於小團圓媳婦的那一章節,那是一個12歲的小姑娘,正直天正爛漫的年齡,本應該在父母面前撒嬌的她,卻被千里迢迢送來這裏童養媳。我不太喜歡這段文字,可能我還不夠了解那時候的風土人情。因爲活潑,她常常遭到婆婆的打罵,不管白天黑夜,一天八回,有幾回,被吊在大梁上,被鞭子抽打,被烙鐵燙壞腳心……。就這樣,美麗的姑娘永遠停止了她的活潑。多麼愚昧、可悲的故事啊!

平凡的'生活裏有許多平凡的事情,但每件事對於某個人來說都是不平凡的,我也正是因爲享受着平凡的生活,纔會對這本書如此的喜愛。安穩、平淡卻那麼深入人心,偶爾一頁讀完了仍會被這裏的文字“拴”住,它們是如此的有魅力。書的字裏行間有一種樸素的流暢,我彷彿置身於那個時空,聽着作者將小時候的童年故事娓娓道來,儘管悽婉,但依舊動人。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4

因爲草草看過蕭紅的生平,而我一向不是一個敢於直面慘淡人生的勇士,不忍去讀她的書。中學時只看過蕭紅的一篇作品,收在《魯迅回憶錄》裏,那本書中大部分的文章,文字都過於莊嚴,只有蕭紅的那篇,瑣細地記錄着魯迅先生的生活,讀來很是有趣。我們當初對魯迅無條件崇拜的同時,又恍恍惚惚在腦子裏印上了一個扎着辮子的年輕民國才女的模糊身影。

一本《呼蘭河傳》,打下載微信讀書,就作爲贈品擱在書架上,閒着,直到某天我作爲一名學生家長,翻開語文的第一課,節選自《呼蘭河傳》的《祖父和我》。

於是點開手機上的存書,一段一段地讀着,默然地讀完,許是薄薄的一本,卻在心裏塞下了很多。

讀蕭紅的書,會有很強的代入感,書中的“我”,彷彿就是我,書中的“我”和童年的我懷着同一顆心,在呼蘭河的小城,在“我”的屋裏院裏,在“我”生活的那個社羣中,自由地轉悠着。

又似乎看到了小時候的我,蒼茫地站在天地間,四處張望着,無限好奇地探究着各種事物,那時的我似乎總是在思考,又似乎總是能思考出某些結論來解釋所見所得,然而並不能與任何人分享見解,因爲毫無疑問會被嘲笑:一個小孩子又能想出些啥?不過都是些無知古怪的念頭罷了。於是收斂自己的小心思,歡快地跑開,那些感悟很快便被拋在腦後,我的童年,忘了。

捧着書,滿心好奇地觀望着書中那個精靈古怪的`小孩,如何從清晨黃瓜藤蔓纖細的絨毛中體會它們對寒冷的恐懼,如何從鄰家童養媳忽閃閃的大眼睛裏感觸那個時代弱女子的無奈,如何從有二伯的略帶辛酸的人生履歷中鋪展開東北的人情風貌……

放下書,開始回憶自己的童年,似乎滿滿於心,可又無法提取,寫不出,畫不來。是被匆匆復匆匆的時光帶走了,是被傻忙又傻忙的生活稀釋了,還是被怎麼也填不滿的各種期望排擠了?

又或者如今的生活都不夠艱辛,沒有那半世的淒涼,看似富足的日子,磨鈍了我們也曾有過的敏感內心和深沉嚮往。

自己的童年,忘了。

幸好,還有別人的書可以讀。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5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親情故,兩者皆可拋。”親情是比生命還要珍貴的一種情感,讓人感到溫暖。親情最好的詮釋,也許就在這本《呼蘭河傳》中,它維繫在一

個一生勤勤懇懇的老人與一個享有“民國四大才女”美稱的女人之中。當你翻開這本書,心頭定會漾起一絲洶涌澎湃卻又波瀾不驚的無言感動……

這是一個發生在東北哈爾濱黑土地上的故事。她叫蕭紅,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地主家庭;他叫張維楨,一個把孫女照顧地無微不至慈祥老人。書中屢屢描述祖父與蕭紅的

生活,老祖父總是那麼平易近人,從不與年幼的蕭紅計較,用一顆寬容的心,給了蕭紅一個充滿趣味的童年。這裏,有祖孫倆學唐詩,你一句我一句的溫暖課堂;有祖孫倆拿起農

具幹活的熱鬧場景;有小蕭紅誤把狗尾巴草當做麥穗的搞笑情節……祖父特別愛笑,他用微笑給早年喪母的蕭紅一個完美的`童年。文中處處可見描述祖父笑的句子,那笑容,是呼

蘭河人民特有的一種充滿信心,期盼美好的微笑;那笑容是一片晴朗的天空,映出了蕭紅的快樂童年。

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爺爺,我和爺爺相處的時間不長,有時爺爺會在週末騎着摩托車來看望我們。每次見面他都會笑盈盈地問:“蟲蟲啊,有沒有考100分啊?”有什麼好吃

的,他都捨不得吃,非要留下來送給我吃。後來,家中添了一輛汽車,車子剛買回來時,調皮的我在汽車裏鑽來鑽去不慎撞了頭,爺爺第一個走來安慰我,他的關心就像一張創口

貼,治癒我的傷口並給我依靠。爺爺脾氣特別好,面對困苦的生活從不怨天尤人,當他不幸患上癌症與病魔抗爭被降服時,也是面帶微笑的。爺爺生病時,我陪在他身邊的時間非

常少,現在想念爺爺時只能看看照片。爺爺,下輩子,我還要做您的孫女。

祖孫情,濃濃的情,千絲萬縷的情。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6

《呼蘭河傳》是一首敘事詩,一幅多彩的山水畫和一串悲傷的歌謠。灰色的基調,平靜的敘述和暗淡的畫面.帶我去了呼蘭河——號的一個小鎮。

作者蕭紅向我們展示了小城市的人們屈服於傳統、迷信、無知、麻木甚至殘忍。作者無情地鞭打他們,但也同情他們。

書的開頭解釋道,東二道街的大泥坑是戲劇的舞臺。汽車翻倒了,馬卡住了,豬窒息了。所以人們忙着擡車和馬。有人說要拆牆,有人說要種樹,但沒人說要填坑。也可以看出這些人是多麼無知和固執。他們不知道如何順應社會和命運。這是小城鎮人民的悲哀和當時的社會現狀。作者抨擊他們沒有改變現狀,同情他們有限的思想。

書中有一個孩子曾經掉進泥坑,是學校校長的兒子。人們認爲是因爲學校建在龍王廟裏,與龍王相撞,才懲罰了人們。所以即使有些人也不希望他們的孩子去上學。可以看出,當人們最需要接受教育、最需要敞開心扉的時候,卻過分迷信、不重視教育,這說明人們屈從於傳統,愚昧無知。他們也寫下了他們可憐和悲傷的想法。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胡夫家族的重聚媳婦。她只是一個12歲的女孩,應該是最活潑的,但在一個無辜的`年齡,她已經是一個妻子,被婆婆虐待,掛了三個月,只是爲了讓她服從。可以說,生不如死,就像一個囚犯。甚至在她生病後,人們用各種民間療法和偉大的神來虐待她,甚至讓她在沸水中洗澡和暈倒一次。儘管她很窮,但沒有人願意幫助她。最後,他悲慘地死去了。但是她的婆婆只愛她自己的錢。作者最大限度地展示了人們的迷信、無知、麻木和殘忍。他還對媳婦團聚表示同情,並批評當時的社會風氣極其惡劣。

事實上,小城市的生活並不糟糕,但它們只是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創造出來的。

團圓媳婦、王小姐、馮偉最的悲劇都是封建迷信和冷漠造成的。呼蘭河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呼蘭河傳》以灰色的基調、平靜的敘述和暗淡的畫面描繪了當時的黑暗社會。它以通俗的故事來批判封建倫理、社會風氣、麻木不仁的人性。它讓人一口氣又一口氣,這種情緒久久不能抑制。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7

每個像蕭紅和我一樣在小城裏長大的人,都能感受得到,自己生活的小城就像烙在自己身上的印跡,有愛與哀愁,也有其中的獨特。

蕭紅筆下的黑龍江呼蘭河城,尤其是這樣。在這部長篇小說裏,蕭紅開始着筆時就寫到這是一個嚴冬會把大地凍裂的地方,這裏以東西南北分每一條街道。道上走着這個城裏的行路人,他們中穿梭着車伕、賣豆腐的、賣糖的,不同的街道里分佈着不用打廣告的布店、鹽店、藥店、學堂,火磨院子,蕭紅用筆帶着我們走進了這個小城裏,我走進去,像走在另一個年代的我的家鄉,一下十分熟悉,一下又走進了她的時代的舊記憶中,點點滴滴都甚是吸引着人進去,甚至已經身在其中卻令你渾然覺。

整篇《呼蘭河傳》,其實最讓我合上書後感慨“怎麼那麼好啊”的,是蕭紅以“我”,“我”這個小女孩與祖父共同度過的童年生活。蕭紅家的後花園,是她幼時的樂土,後花園裏生長着各種蔬果、花朵,倭瓜、西瓜、櫻桃汁液甜蜜,園裏小蜻蜓和螞蚱、蜜蜂打開了童年裏活潑的笑臉。小蕭紅總有着好奇的`問題問祖父,字句裏深映着祖父對她深深的寵溺和愛意。

一老一小,在後花園裏採摘果子,祖父修剪玫瑰花的枝葉,她便偷偷將玫瑰插在祖父的帽檐上,祖父聞到花香還嘀咕着這花開得真真是好,祖父的樣子惹得家人都開心地笑起來。蕭紅在這些片段裏反覆寫,“我笑得最厲害,我在炕上打着滾笑…”笑啊笑。而殘忍的是,她在文末的時候一說“從前那後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讓人覺得深感無力,斷絕在故事的結尾。

“小主人逃荒去了。”蕭紅一生的經歷來看,她一逃出去便是一生,那個童年天真的自己,還有那個再也回不去的故鄉,真的就遠離了,再也不能見。而你或我都可能從小城走來,一生都在找回去的路。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8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個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非常大氣。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呼蘭河。

書中,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爲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而其他人卻非常歧視她。書中有一處情節最是我難忘,蕭紅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祖父卻沒有察覺,還說:“這季節的玫瑰真香啊!”蕭紅在旁邊哈哈大笑。

讀到這裏,我感覺蕭紅的童年是過得非常無悠無律同時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興,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爲蕭紅感到惋惜,因爲她31歲就死了,如果她不這麼早死的話,也許還能給我們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平淡得像秋水一樣,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拋不開,傾家蕩產、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

呼蘭河畔的生活,故事裏充滿了那時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麼海龍王啊,什麼叫魂啊的,說來說去還不是爲了個大泥坑。那裏人是蕭紅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種人,靠自力更生卻擺脫不了小市民的身份,爲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爛漫的'筆調下刻畫出的一個寂寞的世界。迷信還是迷信,跳了大神,給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財萬貫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雖然這麼愚昧,這麼這個樣卻在這麼個家庭還有這麼個溫馨,點點的那種,好像炊煙一樣迷茫,摸也摸不着,碰也碰不透。

《呼蘭河傳》裏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苦悶和寂寞也一樣,而這一心情投射在《呼蘭河傳》上的暗影,但見之於全書的情調,也見之於思想部分,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們對蕭紅的死一樣惋惜。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9

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灰色的筆調,平靜的敘述,暗淡的畫面把我帶入一個小城呼蘭河。

書中作者蕭紅給我們看小城裏的人屈服於傳統,迷信,愚昧,麻木,甚至於殘忍。作者不留情地鞭撻他們,可是也同情他們。

書一開始就交待了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就是戲劇大舞臺,車翻了,馬陷了,豬悶死了,於是人們忙着擡車擡馬。有人說拆牆,有人說種樹,但未有人說去填坑。也可見這些人是多麼愚昧,不知變通,不知順應社會,順應天意,這是小城人的悲哀,也是當時社會現狀。作者鞭撻他們不去改變現狀,同情他們思想被限制。

書中有一個小孩曾掉入泥坑,是學校校長兒子,人們認爲是因爲學堂建在龍王廟裏衝撞了龍王所以降罪於人。因此甚至有人不想讓自己孩子上學。可見人們過度迷信,並且在最需要接受教育開放思想的時候不重視教育,說明人們屈服於傳統,愚昧無知。也寫出他們思想閉塞的可憐與悲哀。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老胡家的團圓媳婦。她不過是個十二歲的小女孩,本應是最活潑,天真的年紀卻已爲人妻,被婆婆虐待,吊起來打了三個月只爲讓她聽話,可以說生不如死,如囚犯一般。更是生病後人們用各種偏方,各種跳大神虐待她,甚至讓她在開水中洗澡,洗一次昏一次,雖看她可憐卻無人願意幫她解脫。最後痛苦悽慘地離開人世。可是婆婆只心疼她自己的錢。作者將人們迷信、愚昧、麻木、殘忍表現得淋漓盡致,也表達了對團圓媳婦的同情,批判了當時惡濁不堪的社會風氣。

其實小城裏的人生性不壞,只不過在這樣社會風氣下鑄就了這樣的他們。

團圓媳婦,王大姑娘,馮歪嘴他們的悲劇都是封建迷信思想,麻木冷漠的`社會風氣造成的。呼蘭河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呼蘭河傳》用灰色的筆調,平靜的敘述,暗淡的畫面描繪了當時黑暗社會,用司空見慣的故事批判了封建禮教,社會風氣,麻木冷漠的人性,讀來讓人唏噓感嘆,心情久久不能自已!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0

讀完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的感觸頗深。文中介紹了作者在寂寞的童年中,所發生的那一件件難忘的往事。書中不僅寫了蕭紅的童年,還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呼蘭河鎮裏,封建迷信的人們、充滿了死亡、血腥殘暴的生活,襯托出蕭紅小時童年裏的那種旁人都無法理解的傷痛和空虛寂寞。

在語文課中,我們學習了《祖父的園子》,許多同學都認爲蕭紅小時的童年生活是非常有趣的、快樂的。但是,真正讀完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時,我發現,蕭紅的生活是十分枯燥、乏味的。正如序言中茅盾所述:“……一位解事頗早的小女孩每天的生活多麼單調啊!年年種着小黃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有些蝴蝶、螞蚱、蜻蜓的後花園,堆滿了破舊東西……”

這序言就已經讓我的想象開始天馬行空,更好奇下文了!剛開始讀,只覺得作者的.文筆十分清新,讀着讓人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每一個字都需要細細品味,咬文嚼字般使自己對作者寫作時的心境,瞭解得更加透徹,更能體會這本《呼蘭河傳》的實際意義,更能走進蕭紅的內心,更能以她獨特的觀點去看她小時的回憶。

呼蘭河這小城的生活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聲響和色彩的,可又是刻板單調的。呼蘭河這小城的生活又是寂寞的,蕭紅的童年生活就是在這樣的寂寞環境中過去的。這在她心靈上留的烙印有多深,自然不言而喻。

我靜靜讀完了《呼蘭河傳》,看到了尾聲:“……從前那後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如此平靜的語句,卻是蕭紅以含淚的微笑回憶這寂寞的小城,懷着寂寞的心情,在悲壯的鬥爭的大時代。

讀完了《呼蘭河傳》彷彿到了秋天,在蒿草的當中,也往往開了幾朵花,所以引來了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涼的一片蒿草上鬧着。這樣一來,不但不覺得繁華,反而更顯得荒涼寂寞。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1

呼蘭河中有一個小城,其中有着作者的童年,以及他那個慈祥的祖父。

祖父已步入古稀之年,但他的眼睛總是笑盈盈的,常常笑的和孩子一般。

在那個嚴冬到來,大地就裂開口、處處佈滿冰霜的呼蘭河邊,作者的童年也似這座寒冷的城一樣悲涼。她面對着因說吃的是瘟豬肉而慘遭母親外祖母打罵的孩童,無人理會、無人在意的不幸者,無數在泥坑中喪失生命的小生靈以及父親和祖母的冷淡,母親的惡言惡色都不禁讓我泛起絲絲心痛。在這個悲涼的小城,作者和祖父漸漸成爲彼此的依靠。作者的到來給予了祖父無限的歡喜,祖父給予了作者無限的關懷和愛

作者童年的美好回憶大多都儲存在祖父的大花園裏。作者總是愛學習祖父,如跟着祖父戴草帽、栽花、鏟地。鏟地時祖父還貼心的把鋤頭杆給我拔下來。作者在花園中嬉戲玩鬧,作者一次把“狗尾巴草”當做“穀子”而被祖父好好的嘲笑了一番。

祖父是有學問的,他喜歡教作者唸詩,發現只念行不通時就給作者講每首詩的意思。作者早上念、晚上念、半夜醒了念、客人來了還念,然而作者總是愛把“幾度呼童掃不開”念成“西瀝忽通掃不開”那客人也總點頭說好。

祖父是個善良的人,在小團圓媳婦夜晚被打時,他到老胡家去勸說了好幾回“小孩子知道什麼,有點差錯,教導教導也就行了”以及祖父借房子給馮歪嘴子居住,幫其渡過難關都體現了祖父的`良善。

然而祖父在那個年代思想上也難免是迷信的,呼蘭河有一個說法,搬家“春天二月搬,秋天八月搬”祖父想讓每晚跳大神的團圓媳婦家搬家也總說明年二月再讓他們搬。

祖父過了八十歲就去世了,那園裏的風景也無影了,作者的童年因有祖父,所以擁有歡樂,用作者的話說“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夠了”

祖父給予了作者心靈的自由,它允許作者隨便玩鬧,對作者傾盡了愛心和耐心。他的愛放飛了作者的天性,在他暖暖的愛的包圍下,纔有了作者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正是因爲作者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中,這個悲涼呼蘭河城中的一切纔是自由的,快樂的,甚至是充滿夢幻色彩的

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副多彩的油畫,一串淒涼的歌謠。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2

蕭紅筆下的呼蘭河城並不繁華,語句中有着一絲絲悲涼,有因迷信而造成的人生悲劇,有東二道街的“大泥坑”,有大大的祖父家的後花園……這篇小說十分樸素,但從言語中聽到了蕭紅講述着呼蘭河的故事,儘管有些憂鬱,卻依然美麗動人。從兒童的視覺,寫明瞭呼蘭河這座樸實的小城。

呼蘭河裏住着普普通通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平平淡淡,偶爾會翻起一些小事。如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淹死的豬,賣豆芽菜半瘋的王寡婦,染缸房內死了一個人,買麻花的一家人,變化極多的火燒雲……呼蘭河城裏的人們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只有在大型的盛會上,人們纔會忘記生活的勞苦,一同狂歡!無論高貴卑賤,都一起享受。最開心的還是小孩子們,在集市上買自己喜愛的東西,好吃的好玩的都有。蕭紅筆下的祖父更體現出了濃濃的祖孫之情,調皮的蕭紅總給祖父增添了不少“麻煩”,但祖父一直笑呵呵的。祖父、後花園已經成了蕭紅每天不可缺少的了。蕭紅特別調皮,所以祖母並不喜歡她,同樣,蕭紅也不喜歡兇巴巴的祖母。祖母去世後,蕭紅仍然調皮的將祖母的遺物翻了一遍,祖父也不介意。

迷信是呼蘭河這座小城裏的人給我的另一個印象。胡家的團圓媳婦,因爲折磨而生了重病,胡家的人聽信了整座小城的`各種偏方,花了多少吊錢啊!最後還是徒勞無功,團圓媳婦被開水燙了三次後悲慘的死去了。這就是迷信的造成的惡果!

呼蘭河城裏還有一個特點:愛湊熱鬧。湊熱鬧只爲一時歡樂,就像今天所說的“吃瓜羣衆”,還有一點迷信的說法使得事情越發複雜。

呼蘭河是作者蕭紅的童年記憶,這中間有悲有喜,但更多的還是呼蘭河城裏人們的特點,他們樸實善良,雖然十分平凡,但他們不放棄對生活的希望,頑強地活着,給我以深深的震撼。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3

俗話說得好:“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充分體現了讀書的益處,書雖不是萬能的,但是我們可以從書中汲取到許多知識,學到不少的東西進而開拓我們的視野。因此,我們需要多讀書。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閱讀《呼蘭河傳》時產生的感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圖書的世界吧!

《呼蘭河傳》講述了作家蕭紅幼年居住在呼蘭河時經歷或者目睹的各種事情,順帶展示出了呼蘭河地區的風土人情。從文中一些事件的敘述可以看出那裏的人熱情、喜歡幫助他人。此外,還有那裏的大泥坑,那裏的田地等等都被蕭紅在書中描繪出。可以說凡是作家看到的感知到的,都能在她的筆下栩栩如生地勾畫出。

在書中所有的文章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要數《祖父的`園子》,因爲裏面充滿了美好、歡樂和溫暖。祖父的園子非常美麗,擁有各種昆蟲如蝴蝶、蜻蜓、螞蚱等和各種各樣的植物蔬菜,我雖然不能親眼所見,但通過文字已經可以想到這園子的美景了。除了景色的美好之外,更讓我難忘的是蕭紅童年時祖父的陪伴以及他們相處時的種種歡樂場面,因爲這些足以令我感受到親情的溫暖,也不禁使我想起自己的祖父了,想起他對我的好了。

不難看出,祖父的這個園子中埋藏着蕭紅生命裏一個無形寶藏,而這個寶藏就是快樂的童年。試想一下,假如你正在那園子裏嬉戲,該是多麼地快樂啊!五彩繽紛的蝴蝶繞着你飛,玩累了還可以隨手摘一根黃瓜吃。呀,這樣的生活真是美好!遺憾的是,這個園子只存在於蕭紅的筆下,現實中並沒有,真的是太可惜了。

書可以記事並且記載無限的內容,只要你願意讀就可以知道無數的事情,感受到許多不同的東西,通過閱讀《呼蘭河傳》,我知道了一個叫呼蘭河的小城以及那裏的民風民俗,還有一個充滿美好的祖父的園子,收穫豐富,感受也頗豐。以上就是我對書中內容的一些感想。

呼蘭河傳讀後感 篇14

今天,我讀完了女作家蕭紅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認爲民國是一個非常棒的時代:大步前進,人才濟濟。但是讀了《呼蘭河傳》我才發現,民國時期的人們原來如此愚昧,不思進取。

首先,書中用了很大筆墨來寫了民國時期的人們。我總結了幾個關鍵詞:不思進取,愛佔小便宜,愛管閒事。

那時的呼蘭河人是不思進取的。每天傍晚,小城呼蘭河都會有賣豆腐的人在街上叫賣。因爲豆腐在當時有點貴,所以窮人吃不起。但是吃不起就更想吃,饞了很久。但是等賣豆腐的人走了後又忘記了,不想着怎麼努力掙錢買豆腐。

那時的`呼蘭河人是愚昧的。在娘娘廟前有很多賣“帶”的人。婦女們都爭着買“帶”。因爲據說“帶”可以“帶”出一個兒子。這些婦女不想着調養身體,而是去買“帶”,非常無知,迷信。而且每當有人病了,人們就請“跳大神”的。但其實“大神”也是一個普通人。爲了吃雞,大口破罵請神人家的病人,把請跳神人家的雞拿回家吃。這些人是多麼無知啊。

那時的呼蘭河人是愛佔便宜的。冬天路很滑,一個賣饅頭的老人打翻了幾個饅頭,人也摔在地上。有路人在他還沒站起來之前就把饅頭吃了。

那時的呼蘭河人是愛管閒事的。一個普通下等人馮歪嘴子,他每天在磨坊裏打梆子、磨面。在他的妻子王大姑娘生下第二個孩子去世後,很多人開始傳言小孩會夭折,他會上吊,自刎~~~~~~~

《呼蘭河傳》寫出了民國時代人們的無知、麻木,但這就是那個時代真正的模樣。

在這個黑暗的社會中,有一個人給了幼年的蕭紅很大的歡樂,這個人就是祖父。祖父給了“我”很多歡樂:在後園裏我和祖父搗亂;我把小白菜種子踢飛、鏟地留下一片狗尾草、澆菜時往天空潑水、和祖父學詩把玫瑰花插在祖父帽子上~~~~~~這些事情成了“我”童年最重要的暖色與愛。

《呼蘭河傳》揭示了當年真正的呼蘭河,一個讓作者愛的深沉、愛的熱烈的呼蘭河;一個讓作者恨的無奈的呼蘭河。

標籤:讀後感 呼蘭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