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活着》讀後感集合[9篇]

讀後感2.36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活着》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着》讀後感集合[9篇]

《活着》讀後感 篇1

微涼的陽光從窗外斜射進我的屋內,秋風吹來一絲寒意,我讀完最後一頁,合上書,輕輕地撫摸着書皮上的名字“活着”。書皮是黑色的,我見過的版本書皮都是黑色的,這黑色,讓人感到壓抑和沉重,或許活着,本身就是壓抑和沉重的吧。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思是亂的。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不是大家最關注的人福貴,不是大家最同情的福貴的命運,不是大家最感慨的當時的生活,而是書中那個最悲慘而又最堅強的女人----家珍。

我想,家珍真是個偉大的女性,她所承受的苦難,所表現出來的堅毅,又何嘗不是在演繹着“活着”?或許,是因爲同爲女性,亦或是因爲我所處的這個特殊的年紀,一遍又一遍地接觸家珍,我就愈發地欣賞她,敬佩她。

她隱忍、賢惠,用舊時女子的胸懷包容着自己的丈夫。她會做四樣蔬菜,但下面都是豬肉的飯給福貴吃,爲的只是告訴福貴一個道理:女人看上去各不相同,到下面都是一樣的。讀到這,我不禁莞爾,《活着》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的樸實,是的,這樣的文字才更能打動人。而這樣的家珍更是讓我喜歡,她的可愛,她的聰明,她用最委婉的方式訴說着對於女人來說最嚴肅的事情,她不急,也不惱,什麼事都放在自己的心裏留給自己整理,或許這樣的心理並不好,可是在那時,相較於那些大大咧咧的村婦,這的確是再好不過的性格了。

她對於福貴、對於婚姻的.執念令我費解。初讀時的我想不明白家珍爲何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福貴,容忍他的吃喝嫖賭,甚至在福貴打了她兩巴掌的時候,她都一聲不吭,甚至福貴問她恨不恨他的時候,她的回答都是沒有,那樣輕輕的兩個字卻帶有十足的分量。怎麼會不恨呢?未經世事的我都無法不恨。那一句“你不回去,我就不站起來。”刺痛着我的心,這究竟是個多麼執着的女人?是說她執着呢,還是固執呢?是因爲愛嗎?不,只是對於婚姻的執念吧,那樣的年代,福貴又是那樣的人,不會有愛的。可是越往後看,當家珍被父親接走不捨的時候,當家珍揹着有慶走了十多里路回去的時候,當家珍脫下旗袍換上粗布衣服幹農活的時候,當家珍見到福貴歸來大哭的時候,當家珍安詳地死在福貴懷裏的時候,熱淚一直在我的眼眶裏打轉,我才和福貴終於明白,家珍終究是愛着富貴的吧。

一個女人,生活在中國最貧窮、最動盪年代的女人,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守護着自己的愛情,守護着自己的家庭。透過這本書,我彷彿看到了家珍年老時站在田邊瘦小的身影,她的頭髮白了,身子也病了,夕陽的殘紅塗抹在她的身上,渲染着她一生命運的不幸,青年丈夫家庭衰落,中年丈夫失蹤,女兒啞巴,而後喪子,暮年喪女。但即使最後病得那樣重了,她還堅持着,幸福地堅持着,是心中的那份本真支撐着她,本真,亦是本貞。汪國真的一首詩中寫道:“在一往情深的日子裏/誰能說得清/什麼是甜/什麼是苦/只知道確定了就義無反顧”家珍就是這樣的吧,義無反顧,在那個年代收穫了幸福。

《活着》描述的不僅是福貴的生活,不僅是福貴家族的生活,更是當時千千萬萬中國人的生活。作爲一個人,首先是活着,而後是怎樣活着,活着怎樣。“只要生命還在/我就不會悲哀”。堅守本真,堅守本貞,義無反顧,幸福地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2

從縱情聲色到散盡家財,從兒女雙全到孑然一身,幾番波折來去末了只剩一頭黃牛老來伴。這一生的起伏都化作深沉長嘆,而長嘆沉澱下來,便成了兩字:活着。

小說《活着》以老農福貴之口,講述了他漫長又辛酸的一生:福貴原爲富家少爺,卻因嗜賭輸光家產,不久父親也意外去世。在爲病重的母親進城尋醫時被抓走充軍,回鄉後又不斷遭遇變故,相繼失去兒女、妻子和女婿,最後連小外孫也意外死亡,只剩一頭老黃牛與他在陽光下回憶過往。可謂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福貴的一生可以說是塵世中千萬人一生的縮影,古今中外莫不如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不乏長鬚短褐、倚仗嘆息的“福貴”;在海洋的另一端,也定有金髮碧眼、沉浮苦海的“福貴”。他們被生活不斷擊倒,卻未停止前行,無論以奔跑或攀爬。也許有很多人徹底倒下,但從時空的總和上看,人們的腳步卻是堅定的。我想並非所有人活着都是因了一份頑強的執念,更多時候是出於骨血中生來就有的慣性,即“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這是全人類共有的屬性。因此,《活着》可以是發生在任一時空的故事。它向我們揭示了人類本質的生命規律,足以激起所有人的情感共鳴。

當然,《活着》不僅體現了人類生存的共性,更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民族氣質。福貴的一生從美滿到零落,很有“食盡鳥投林,落得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意味,是循了傳統說法中的因果輪迴之論。而獨守黃牛的結局猶如一聲深沉又不見重量的嘆息。說深沉是因這聲嘆在滄海桑田間被成千上萬次地重複;不見重量則是因爲儘管苦難輪番上演,人們卻仍在吞嚥、消化現實給予的幸福和痛苦,並在嘆息後復又前行。這聲嘆息中外皆有,不同之處在於嘆息後的動作。美國的郝思嘉嘆息後會揚起下巴亮着綠眼睛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而中國的福貴唯見嘆息不見雀躍,蒼老的眼睛裏也沒有漣漪。但你知道,他一定會活下去,哪怕老黃牛也離開他,他也一定會活着。正如回溯我們的五千年時,你會發現這片土地不管經歷了多少血雨腥風,中華兒女也從未被真正擊倒,硝煙散盡後大地上依然是人們蓬勃的身影。中國人的“活着”是平靜而堅定的,如作者餘華所說:“‘活着’在中國人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和進攻,而是來自於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的無聊和平庸。”

《活着》打動人心的原因除了有對生命規律的揭示,還有作者對苦難淋漓盡致的刻畫。在餘華的筆下,苦難被具象化爲紛至沓來的死亡。人物的死因有的雖顯荒誕,但卻都在情理之中,而死亡的疊加與其荒誕性更增加了故事的.悲劇性,對讀者造成心靈上的衝擊。例如,福貴的兒子有慶被活活抽乾血而死,小外孫苦根被豆子撐死,兒女、女婿又都死於同一家醫院……無不予人以震撼。而對於苦難的描述,作者將悲憫蘊於冷靜之下,沒有哭天搶地的哀號,而是採用冷靜又不致冷漠的筆觸。如他所言,“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而應向人們展示高尚,高尚即對事物理解後的超然,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在平時的語言背後,你能感受到作者深沉的嘆息,而苦難也在冷靜的刻畫下更具衝擊力。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作和尚”,福貴的一生雖似一聲長嘆,末端卻又繫了歌謠般的期盼。這一縷期盼雖非雀躍,但也是一種樂觀,爲“活着”增添了雲淡風輕的超然。書頁翻動中,我獲得了關於生命的指示,感受到生命在與苦難相依中迸發出莫大力量,指引着我堅定而緩慢地前行。

《活着》讀後感 篇3

《活着》這本書給我的閱讀的體驗實在是太諷刺,太戲劇又太過沉默,還摻雜着一些無法理解的苦痛,這讓我久久不能釋懷。

我跟着福貴看他從一個愛好賭博的公子哥變成一貧如洗的窮光蛋,覺得實在是活該。

可是看到後面,看着他身邊的家珍、有慶、鳳霞.......一個個死去,看着他一次次受到生活殘酷無情地打擊,我卻開始在盼了,盼着能它有一個轉折,盼着福貴最後能有一個被安慰的結局。

可越看後面越沒有希望,越看後面甚至想:“接下來福貴也應該要死了吧。”然而出乎意料地,福貴就這麼平靜的接受了一切,作爲家裏最後一個人默默地活着。

看到這個結局,我心裏的那些鬱結像是和他的歌聲一起,在空曠的傍晚和風一樣飄揚,存在着,卻沒有那麼真實沉重了。

回過神來,是他的活着安慰了我。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中國的思想一直是這樣的,沉默,溫婉,不動聲色。

我們討厭激進地爭執,暴力地衝突。“有什麼事先坐下來好好談談,別激動。”這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話語。

“潤物細無聲”這種中國特有的想法,是來源於無數和福貴一樣能忍受生活的幸福苦難的人對它的參透和頓悟。

我們更習慣在“忍受”中去生活。不是說我們不會奮起反抗,中國近百年的.鬥爭已能完全地展現我們的不屈。而是我們對待生活更像是一種“品嚐”,我們會細品它其中的酸甜苦辣,認爲生活自有“命數”,悲喜都是老天給予我們的體驗。

既來之則安之,不怨天尤人,把苦難歡喜都往自己的肩上扛。這應該是刻在骨子裏不需要別人教授的思想。

像福貴這樣令人敬佩的活着的人,在我們這種常人看起來的確是太通透豁達,但我也明白他們也的確存在於世間,以前有,現在有,未來也會有。

現在想來,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雖然情緒波動很大,卻意外地沒有掉下眼淚,是不是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就像在和福貴一起度過他的一生?一切發生的太過倉促,來不及在這漫長的生命裏停下來放置悲傷,就被命運的手無情地推進到下一個猝不及防裏,再次輪迴。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當自己置身於他的生活時,有的只是充滿着對未來的下一個未知的彷徨,哪還能閒心置身事外去評價這段生命於人來說究竟是悲是喜?

自己真正能做的,只是在承受着生活的重壓下,自己去感受活着的幸福的辛苦罷了。但我現在如果回去再看一遍估計會哭得泣不成聲吧。

因爲哭生活爲何如此殘酷,哭這樣的事情在現實中的確存在,哭福貴無聲的堅毅,哭活着的意義。

我會想如果我是福貴我會不會,能不能像他這般活下去?我想不出。

也許福貴把活着本身當成一種恩賜,像曾經引起熱議的一位寧波國小生說的話:“如果將我出生的那一刻定義爲擁有全部時間的話,時光確實從我手中流逝了;但如果將我死去的那一刻定義爲我擁有了自己全部時間的話,那麼,我一直都未曾失去過時間,而是一直在獲取時間。”

我們一直在從時間0開始獲取時間,我們一天天活着,就一天天多出了每一天的時間。

而在“活着”爭取時間的途中,又混雜着無數難以忘懷的遇見和悲喜,這是渺小的人從無法抵抗的自然蒼天那裏得到的獨有恩賜。

所以,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幸運的事情。活着本身,就值得讓我們去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4

我得爲餘華的《活着》寫一篇讀後感。有哪本書比《活着》更有意義,能更好地有感而發呢?是《青春之歌》,是《兄弟》還是《冷山》?《活着》,一個悲慘的故事。雖然不會像看郭敬明的《夢裏花落知多少》時哭得稀里嘩啦的,但看《活着》會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種不膚淺的感覺,一種看了讓人深感悲涼悽慘的感覺。這書看過很久了,但餘華那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還是令我難忘:一個小村,一座小城。還有主人公福貴。這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

他是地主的兒子,娶了城裏一個有錢人的女兒,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都進城裏的賭館賭錢。賺得不多,輸了的不少。終於有一天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一次福貴爸上茅廁時死了。也許這是報應,他是地主,是敗家子。地主位置被一個以前經常借錢給福貴賭博的人坐了。

一貧如洗的福貴因爲爲救母病去城裏抓藥,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拉去當兵。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當他幸運歸家時,女兒卻已經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裏一窮二白。福貴的兒子意外身亡;後來女兒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卻因產後失血過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了,故事結束了。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着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底那時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他沒有因爲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爲活着是爲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着就是這麼簡單。

人活着爲了什麼?人活着不爲什麼,只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爲活着只是爲了幸福,只爲了愛情,只爲了養家,只爲了金錢,只爲了做官,只爲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己的生命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亦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後退,後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於是他們也與世界說了聲再見,然後揮手而去了。小時候,我曾想過自殺。自殺,現在一想,咳!一個驚心動魄的詞語!那是國小時,我的數學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數學老師罰留堂。

我寫的作文在語文老師的.眼裏永遠都是次等貨。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驚膽戰的,每天都期待着可愛的老師們不要當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學的面對我一個人實行鞭策,但老師們還是這樣做了。我沒了面子,沒了自信心,沒了立足之地,沒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沒了一切。世界沒有了任何色彩。但我還有一條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結束她,結束了她我就可以逃開一切。但當我站在家裏陽臺向下望時,當我一步一步爬上長城時,我突然發覺,我並不想死。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陽臺上的欄杆一躍而下,在長城上可以將扶緊欄杆的兩手鬆開,往後一躺……那是多麼觸目驚心哪!我不想死了。後來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對我有了幾分羨慕,自然有了表現自我的機會。我的心情如同擁有了一切一樣興奮。慶幸當初我沒有做愚蠢事兒啊!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

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5

餘華說:“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那麼我們到底是爲什麼而活着呢?

一部《活着》賺足了我的眼淚,涉世未深的我合上書卷掩面哭泣,爲福貴的一生而悲哀嘆息,爲他面對親人相繼離去只能默默承受卻無能爲力而感到無奈,也爲他獨自一人在世間禹禹獨行倍感孤獨而感到無助。一部《活着》引發了我的沉思,倘若有一天我的親人們漸行漸遠,倘若我的父母有一天離我而去,這塵世間只餘我一人面對風霜雨雪,倘若死亡離我越來越近,我又該何去何從?

榮華花上露,富貴草頭霜。福貴的前半生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他從一個高高在上的少爺變成了一個下田耕種、爲生計發愁的莊稼漢,他經歷了徐家從家大業大到一貧如洗的重大變故。許是命運弄人,福貴的人生從家道中落的那一刻才真正開始。榮華與富貴於他終究不過是過眼雲煙,就像花上的露水、草頭的秋霜一般,禁不起陽光的曝曬,一切終歸於平靜。

接踵而來的是父親的病故,母親的臥牀,而在一夜之間,福貴也彷彿長大了,他從一個紈絝子弟成長爲一個男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擔,可造化總愛捉弄人。

福貴在給母親抓藥的途中被抓了壯丁,一個從未扛過鋤頭的人就要扛槍了,想想都覺得可怕。在戰場上,福貴親身經歷了死亡,也親眼看到剛剛還有說有笑的鮮活生命轉眼間就變成了一具具冰冷的屍體,戰爭是可怕的,而此刻的福貴只想活着。此刻生命變得是那樣脆弱,彷彿生與死只在睜眼與閉眼之間,活着是那樣遙不可及。

後來,福貴終於返鄉,而此時母親早已離世,女兒也因病變成了啞巴。經歷過生死的福貴本以爲能活下來,重新與親人團聚,從此一家人過平平淡淡的生活是老天的眷顧。可是生活總是不如人意的,此後的福貴親眼看到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相繼離去,漸行漸遠,而自己卻無能爲力,直到晚年,只剩下一頭名叫“福貴”的老黃牛與他相伴。他有時會傷心,但更多的是踏實。因爲親人們都先他而去,等他有一天也要離開時就誰也無需牽掛了。

與其說《活着》中的福貴是不幸的,倒不如說那個年代的中國是不幸的。上個世紀的中國四分五裂、內憂外患、戰亂不斷,好不容易安定下來卻又遇到三年自然災害,時刻面臨着飢餓的威脅,在那樣的歷史背景下,活着是從每個人心底發出的'真切而又強烈的呼聲。因此餘華纔會說“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覺得時至今日,人不應該只是爲了活着而活着,我們還應該追求更高更遠的目標,爲理想而活着!

那麼透過《活着》,我又讀懂了什麼,我們到底爲什麼而活着呢?

有一部香港電影叫做《歲月神偷》,它所表現的主題是:歲月是一個神偷,他會偷走我們的青春歲月,偷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但它偷不走我們對生活的希望,偷不走我們心底濃濃的愛意。這就是生活,也許親人會漸行漸遠,但他們對我們的愛卻亙古不變。

也許我們的親人會離去,我們的父母會遠行,但生老病死是生命的選擇,是不可選擇的選擇,但請記住:不論如何,他們是愛我們的!我們要好好活着,做自己能做的事,做自己該做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心懷感恩與愛意去追求自己更高的理想與目標。當然,我們也無需懼怕死亡,因爲這是一條任何人都不可逃避的不歸之路。我們要做的是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爲愛而生,爲理想而活,活在當下,莫負芳華!

《活着》讀後感 篇6

黑暗籠罩了一座城,唯獨只剩一盞燈。窗外只聽見寒風在黑暗中掙扎,吶老的老鍾慵懶地敲打着。此時空氣中瀰漫着沉重的氣息,使我一閉上雙眼,那書中一幕幕電影般的情節紛紛閃過;在這孤獨的夜裏,只剩下聚光燈和筆墨與我作伴。

想起白天裏,我與《活着》的邂逅時光。我還是與往常一樣,喜歡去書店與書共渡休閒時光。我喜歡坐落在靠窗的位置,手中捧着一本書;喜歡書慢慢劃過我的指尖;喜歡書身上特有的淡淡清香,喜歡它們帶我領略知識的海洋。窗外的風變得格外溫柔,輕輕地撫摸着我的側臉,但我更喜歡那冬日裏的一束微弱的暖陽,那種訴不盡的溫暖,讓人很愜意!而它,恰好出現在我必看的書架上,格外的引入我目,我順手拿下它。

沒有想到,我的眼淚卻與它達成了共鳴:

回憶本是一本蒙上灰塵的書,它曾單薄的承載了某個人的酸楚,過往的不堪,讓人不敢再去回憶,漸漸地成了我們閉口不談的話題,可餘華筆下的垂垂老矣的老者,卻慷慨大方的與我們講述他的一生;在錦瑟年貨裏,該努力時,卻有人選擇了一份安逸。他是地主家景出生的福貴,他過的是“吃喝嫖抽賭”的生活,可能煙花巷柳顯得格外柔情吧!賭場上的輸贏猶如夢,而他卻不知自己早已輸掉了自己的人生。惡習讓他家道中落,父親卻被他給活活氣死,一貧如洗,窮困之中他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不料被捉去當壯丁,他親眼目睹了戰場上的無數的傷兵之死。歷千經萬難回鄉時,才早母親已不在人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帶了一對兒女,女兒鳳霞卻因無錢治病成了啞巴,本以爲團聚了的一家子能在貧困中得到了平靜,不料苦難卻依舊如影隨形,兒子有慶爲難產的縣長夫人獻血時,醫生大量的抽血,不料這個充滿活力的生命就此消失在這無情的年代裏,有慶的死瞬間讓我錯愕。原以爲福貴的生活中的悲劇可以到此結束,可是悲劇一再上演,並沒有要停歇。相距離世的是鳳霞,她在生產時,死於大量流血;福貴一生經歷了最悲痛的事是沒能養老送終,白髮人送黑髮人。妻子因長年被病痛折磨到生不如死,最終還是先他而去。現在只剩他和女婿:小外孫可以相依爲命,不料上天又與他開了一場玩笑,女婿在一次建築事故中被砸死,小外孫苦根也因貪吃豆子意外撐死,命運與他離開了一場令人窒息的.玩笑,生命裏難得的那一份小小的溫情,最終被死神撕扯得粉碎,只剩老了的福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這頭牛跟他一樣堅強的活不了下來,他給這頭牛也取名叫福貴,夕陽西下,只剩下他和他的牛。

道不完這人世間的陰晴圓缺,也訴不完這風花雪月,只因情深未了的結,也只因人世間遲早要離別;餘華用樸素的筆觸,詮釋了生命雖脆弱無常,但在書中,卻讓生命堅強得到了極限。《活着》讓我感慨良深,儘管四季輪迴的腳步讓生活不平凡,也蹉跎了光陰,黯淡了你的人生,我們也要在這條路上尋覓,哪怕有天,累了、倦了、也只不過在淡泊寧靜中踏着短暫的憂傷,走過坎坷,我們也要笑對朝陽。

我想!你一定對你的人生迷茫過吧!也掙扎過吧!可又不知如何去改變,所以心有餘而力不足,就放棄看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小火苗。每天無所事事,只會刷抖音、快手、淘寶、打遊戲,做着六十多歲老人做的事?尋找那份安逸?不!這樣的活着,只不過是在揮霍你的光陰,年輕是像蚌一樣磨礪出珍珠的過程,要讓自己的人生得到昇華,變得有意義有價值,這纔是活着!

黑暗徹底籠罩一座城,也關了所有的燈。

《活着》讀後感 篇7

喬布斯傳展示了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的個人創業經歷。這個活在自己想象世界裏的奇才,雖經歷過各種挫折,但他那無所畏懼的個性使他一直努力實踐自己的理想與價值觀。

回顧個人電腦數十年的發展歷史,讓人感到有趣的是,其中的許多大腕都與大學“有仇”:無論比爾·蓋茨,還是戴爾,或者蘋果電腦的總裁史蒂夫·喬布斯都沒有讀完大學。

但他們憑藉自身的努力不僅贏得了個人事業的成功,更改變了整個世界的生活方式、改善了無數人的生活。

喬布斯是一個私生子,早年被養父和養母收養。少年時代,他有緣結識了不少電子工程師,從而對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學期間,喬布斯認識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夥伴沃茲,後者是一位電腦天才。兩個人在求學期間聯手研製成功了免費偷打長途電話的裝置“藍匣子”,並由喬布斯負責推銷出去。這次合作,不僅讓他們嚐到了經濟上的甜頭,更促使二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76年,年僅21歲的喬布斯和26歲的沃茲成立了一家電腦公司。這就是後來舉世聞名的蘋果公司。他們的事業,是從設計製造第一塊電路板開始的,並因此積累了第一桶金。1980年,蘋果公司在華爾街上市。一夜之間,喬布斯成爲一名年輕的億萬富翁。之後,隨着企業的壯大和發展,他成爲美國時代週刊的封面人物。但他的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1985年,因決策上的失誤頻出,喬布斯從蘋果出走併成立了NEXT公司,取得了不俗的業績。1996年,在蘋果公司負債累累的時候,喬布斯毅然回到蘋果,拯救自己一手創立的企業。並通過改革促使蘋果扭虧爲盈。

在《活着就爲改變世界》這本傳記中,喬布斯對其前半生的傳奇經歷進行了一次重溫。無疑,他是一個複雜的人。在他的身上,不僅有美國人特有的硬漢氣質,而且,性格也十分複雜。在工作中,有時他是一個爲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人。在人際交往中,他卻喜歡獨來獨往。有人把他的這種多面人格歸結於早年的成長經歷,或許這是有道理的。

衆所周知,電腦產業是一個工程量巨大的領域,在業界,兼容和共享一直是一面光輝的旗幟。但早年的蘋果公司,經營理念竟然是獨來獨往。雖然蘋果憑藉獨特的外觀設計和無與倫比的創造性思維不斷贏得認可,但最終仍然敗走麥城。究其原因,不外乎在當今世界,喬布斯傳讀後感_讀喬布斯傳有感_讀喬布斯有感_讀喬布斯傳電腦產業的主導權已經越來越多地被軟件生產商所左右。而蘋果,歷史上其長處是硬件的生產與經營。尤其可怕的是,蘋果公司長期拒絕與其他軟件公司合作。這使其自絕於整個互聯網產業之外,走下坡路就是必然的了。

喬布斯是一條硬漢,曾經身患胰腺癌,在死神的手掌裏得以逃脫。他更是一個冷酷的人,早年與女友同居,育有一女。但他拒絕與其結婚,不肯承認孩子是自己的,直到法院判決纔不得不承認。蘋果公司上市以後,這位億萬富翁也不是一個慷慨的人,早年跟隨他一起打拼的技術人員,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當然,這並不影響喬布斯作爲一名傳奇人物出現在我們面前。

《活着》讀後感 篇8

活着很難,很苦,很累;所以活着究竟是爲了什麼?

“人生就像心電圖,一帆風順,你就掛了。”這句話在之前對我感觸不大,可在看了餘華的《活着》後,我才真正的理解,是挺諷刺的,一帆風順,災禍也就真的來了,不頂風而行,不逆遊而上,你只會被摔着粉身碎骨,人生就是一場鬧劇,就像硬幣的兩面,一半好一半壞,只有好和壞拼湊起來,纔會是一塊完整的硬幣,纔會是人生。

在那個充滿陽光的下午,福貴講起了他自己:他以前是一個富少,成天往城裏跑,煙花巷子裏,睡錯了牀,他挺悠閒的,他知道自己有資本,但煙花巷子太溫柔,他真正愛着的是讓他後悔一生的賭場,或許是他傻吧,自己挖了個坑把自己坑進去了,我在想,如果那天晚上他和家珍走了,會變得不一樣嗎?怎麼可能會不一樣,他的性子,他所生活到現在的一切沒有變,又會變什麼呢?他輸了,因爲他只看到自己有什麼,卻不知道自己已經失去的太多了,他的父親知道後,沒有打罵,他把地產田地換成了銅幣讓福貴扛過去。徐家出了兩個敗家子,牛變成了羊,羊又變成了鵝,鵝有變成了雞,到最後連雞也沒有了,福貴的爹也去了。

福貴也不在是以前的福貴了,他要養活自己,他租了五畝地,從早忙到晚,妻子被接走了,福貴變了,他的命是苦的,但無悔啊!他認爲自己的妻子是最好的,兒女是最孝順的,哪怕到最後,只剩一隻牛陪着自己。

我沒經歷過那段時代,我不懂,但有慶的死卻讓我泣不成聲!不過或許,在這個動亂的年代,死去或許能少受點苦,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親人相繼離去,福貴的生命也失去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年頭,他看着親人一個個離去,我不知道他怎麼想,他進述時,還是那麼寧靜,是麻木了?就像看一本書,或許帶給你或喜或痛或麻木不仁的感覺,可人生也還要繼續過,還是會出現新的章節,可那有那麼容易就過去,失去親人的痛苦怎麼能夠忘卻,只是暫時想不起來罷了,但那種撕心裂肺的痛,又豈能是我們能夠理解的?

表面上的安靜並代表真正的安靜,內心的波濤洶涌纔是真的。其實,老人“福貴”講述自己四十年前自己,讓我覺得,最快的是時間,最慢的也是時間,春去冬來,一年就過去了,四十年間,有太多的遺憾,或許我不該去批判一個人的人生,因爲我不是他,我不該去批判一個人的選擇,因爲我沒經歷過。

福貴和他的牛“福貴”一起回去時,福貴嘴裏唸叨着“有慶、二喜、家珍、風霞、苦根。”我哭出來了,這是一個老人以他的方式紀念、寄託已經離他遠去的`人,一個又一個親人,要有多堅強,才能在動亂的社會,埋葬一個又一個的親人,目睹一個又一個被死神無情奪走的生命,還能如此平靜的把自己的一生,一個悲慘但卻再也回不去的故事,講述的淋漓盡致,他成功的活着,在精神上,活着很好,他不再痛苦,他可能就這麼悄悄的,那一天就能與親人團聚了。

《活着》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觸不只是一星半點,我不懂那個時代,但我知道,無論什麼時候,人心裏想活着的慾望,親人離去的痛苦,獨自一人活着的孤獨,如野獸一般的人性,是最基本,也是你我都擁有的,無論過多久,那種最原始的感觸就是最深的感觸,無論跨越多少時代,多少國家,他是最好的歷史,最複雜、痛苦的中國變換歷史。

《活着》讀後感 篇9

看到《活着》這本書時,我的腦際浮現出詩人臧克家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着……

“生命”是多麼嚴肅的話題?我們仰觀環宇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有生命都在競先綻放自己的美麗,無論是亙古永恆的日月,還是曇花一現的流光;無論是長命上百的神龜,還是撲火而亡的飛蛾。然而,我們卻幸運地成爲茫茫生命體中一種特殊的存在:人。

幾日之前,一篇新聞報道讓我看完後坐立不安,思緒如揚起的塵埃久久無法落定。一位十七歲的少年,在與母親爭吵一番後,縱身跳橋身亡,獨留母親一人在橋邊嚎啕大哭,瞬間崩潰。我想,像這樣的例子在社會當中應是不勝枚舉,而且世人也早已漠然,見怪不怪了吧!然而,對於一個如初升的朝陽般的孩子而言,放棄生命需要多大的勇氣呢?我的思維凌亂且空洞,只得閉上眼睛跨越時空對話於那個坐在田間地頭,滿臉褶皺堆積起笑容,抽着菸袋笑對命運的“福貴”了……

福貴,本是大福大貴之意,其父母取名也是本着此意。然而,命運卻總喜歡與人的願想背道而馳,讓人大跌眼鏡。年少的福貴是標準的紈絝子弟,吃喝嫖賭樣樣俱全,琴棋書畫一竅不通,因而渾渾噩噩虛度半生。但狗血的劇情總是在不經意間開始逆轉,隨着福貴無尺度的揮霍,整個家業終於走向潰敗……貧窮後的福貴開始經歷生活的'苦難,開始頓悟生命的價值與生活的意義,然而,願景中的命運只留下一陣冷嘲熱諷,並揚長而去。經歷戰爭,生死一線僥倖而活,歸來卻看到的是母親亡故,女兒失聰;當一家人生活和美時,兒子因救人而離世;女兒嫁得良人,邂逅幸福,卻因難產去世,緊接着妻子也悲痛離世;以爲艱難的生活就要結束之時,女婿卻因一場意外亡故,剩下祖孫兩人相依爲命;在福貴因這一棵獨苗而勉強找到一絲慰藉之時,外孫因吃東西噎着沒了氣息……

我們當代人何其幸運,我們生活在一個富裕的時代,我們不用害怕衣不遮體,食不果腹,不用憂心茅屋爲秋風所破,財富爲盜賊所挾。然而富裕的背後也相繼而生出一些驕奢淫逸之風,如習慣了嬌慣的孩子們,便像是年輕時的福貴,不知生命存在的價值,肆意揮霍滿足內在的迷茫,倘若這些富裕不復存在或被人拿去,便如大海上的船舶失了航線,只剩下望洋興嘆。

可我們活着是爲了什麼呢?爲何剛十七歲少年會捨棄生命?爲何當代人對生命漠視的人越來越多?爲何我們現代人的生命如此脆弱?我瘋了似的在思維的阡陌中穿梭,找尋着我想要的答案,卻始終看着年邁的福貴佝僂着身子半倚在田間樹下,望着散發着金色餘暉的夕陽沉思,直到困頓的我栽倒在路邊,思維如光速般穿越白瑕的雲朵,暗黑的穹空,蒼茫的宇宙,睜開雙眼,才明白原來我們苦苦找尋的,活着的意義,只是:好好活着。

餘華先生着《活着》一書,旨在告訴我們,無論面對何種災難,遭遇人生的何種不測,都不要輕易放棄生命,如福貴一樣,即便是家業的潰敗,妻兒的離去,女兒的不幸,母親的長逝,女婿、外孫的意外……即便心中已是千瘡百孔,已是血滴成河,都要繼續好好活着,如金色的夕陽般,爲世間留下自身散發的五彩斑斕。

生命是一首歌,我們都是寫歌的作者;生命是一首詩,我們都是賦詩人;生命是一條無止盡的河流,途中有流經細石的叮噹作響,有烈日照耀下的閃閃發光,有暴風來臨時的驚濤巨浪,有冬雪覆蓋下的靜靜流淌……但無論經歷生命哪種姿態,記得: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