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活着讀後感集合(14篇)

讀後感6.58K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活着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着讀後感集合(14篇)

活着讀後感 篇1

活着,看似很簡單,可有時卻很難。尤其是在讀過餘華的《活着》後,才深刻的體會到活着所代表的含義。

《活着》講述了名叫福貴的一個老人的一生,他年少時是一個少爺,卻因爲好賭丟失了一切。終於結婚,但是婚後面臨的貧困不可想象,更大的問題是他的父母,親人、媳婦、孩子相繼去世,最終只留下他一個人,還有一頭牛。故事極爲悲慘,幾度讓人落淚,這是一個人的一生,但同樣是那個時代人所經歷一切的縮影。

故事最後讓人深思:一個人活着,只要活着,是不是就代表沒有絕望?人,或許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其他事物而活着。《活着》這本書讓我見證了那個年代,見證了真正的.貧苦與無奈,但同時也讓人思考,如果福貴開始沒有進入賭場,也許一切的悲劇就不會開始。那是不是代表,有時候,人不可以走錯一步路,一步錯,從此再也沒有了迴轉的餘地。

活着,究竟是爲什麼?這個問題現代人也值得思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角度,或許會有不同的答案。

活着讀後感 篇2

現在我還沉浸在這情感內,《活着》演奏了一首悲苦命運的交響曲。我想起加西亞馬爾克斯着作的《百年孤獨》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幾代人的悲苦命運。《活着》也是以福貴爲主角講述了這個家族幾代人的命運,不同的`是一個產於南美洲,一個產於中國,但都給我帶來對人生悲苦命運冷靜的沉思。

我內心渴望這樣的作品,就像《平凡的世界》、就像《穆斯林的葬禮》、就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樣的作品能將人帶到內心的深處,給你帶來一種冷靜沉思的心境。我的生命需要安靜、我的心靈需要沉思

此時我感謝餘華,感謝他寫出這樣的作品,這部作品很吻合的滿足了我內心的渴求,我的沉思讓我與書籍之間產生了一種獨特的默語,而這樣一種沉默的交流讓我的心靈獲得了一份踏實。

人生在歲月裏磨礪,命運沒有給誰畫什麼界限

人生在歲月裏磨礪,命運沒有給誰畫什麼界限,也沒有給誰預設了什麼苦難,生活的藝術就是不管經歷哪一條街道,相逢什麼人,別忘了幾分寬恕,幾分看淡。

活着讀後感 篇3

《活着》敘說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誼,這是最爲感人的友誼,他們相互感謝,一起也相互仇視,他們誰也無法扔掉對方,一起誰也沒有理由訴苦對方,《活着》敘說人怎麼去承受巨大的磨難,就像危如累卵,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分量,它沒有斷,《活着》敘說了眼淚的豐厚和廣大,敘說了失望的不存在,敘說了人是爲了活着自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從前嫖賭輸光了家產,可是親人並沒有扔掉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分他理解只需活着赤貧未必欠好,只需有愛,有關心。可是妻子抱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端去世,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全部全部的杯具連續產生,最終只留下自己活着,可是閱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應對自己的曩昔可以鎮定的回想與論說。他在剩餘的日子裏與老牛爲伴,寄託着自己對親人的思念,與對日子的感謝,雖然不幸產生在自己身上,但卻幸虧自己從前有那麼好的妻子,明理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惋惜!作者沒有宣泄,沒有控訴或許揭穿,而是向人們展示崇高。那裏的崇高不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全部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天公地道,用憐惜的目光看待國際。

主人公福貴閱歷了終身的磨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失望的邊際徜徉,可是他卻有對磨難的承受潛質,對國際的達觀情緒。當他發現直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舊日同甘共苦的`春生是他選取了掩埋仇視,他們之間相互感謝,相互仇視,可是誰亞無法扔掉當地,一起誰也沒有理由訴苦對方。即使是在絕地面前他仍舊勸慰朋友要剛強地活着,只需活着,只爲可以活着。

咱們此時的日子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波折,有的時分咱們確實很難以承受,可是每逢我想當福貴他仍舊感恩日子的時分我就會妄自菲薄,覺得自己與福貴的距離,或許我無法在閱歷這些磨難之後得到心裏的提高,可是我卻可以透過對福貴閱歷的友誼感同身受,活的相同的慨嘆!

不論怎樣,日子總要持續。只需活着就好,只爲了活着自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或許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4

寒假裏讀了餘華的《活着》,這本書非常有意義。《活着》會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種不膚淺的感覺,一種看了讓人深感悲涼悽慘的感覺。

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沒有因爲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爲活着是爲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着就是這麼簡單。

人活着爲了什麼?人活着不爲什麼,只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爲活着只是爲了幸福,只爲了愛情,只爲了養家,只爲了金錢,只爲了做官,只爲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5

頭一次看到一個作者,爲自己的一本書寫了五個序,加了許多的外文版評論摘要,封底又選了張捏着菸捲留着小分頭蹙着眉張着嘴的半身照片,爲什麼要這樣那?我感覺餘華在寫作過程中是痛苦的、煎熬的,可當他咀嚼自己作品時,他又是恃傲的、自喜的,餘華自序裏也說過自己,他明確感受着自我的分裂,就如文中福貴講述自己苦難經歷的.同時,又充滿着幸福和快樂。

《活着》,對與錯,好與壞,幸福與痛苦,快樂與悲傷,辯證着的哲學。

我想起了以前,夜晚看到有老人在翻動垃圾桶,我每每會很同情,以爲老人很貧苦。可慢慢的,我會想到,當老人撿到了比較好的所謂廢品的時候,他應該會很高興;當老人賣掉積累的廢品拿到相應價值鈔票的時候,他也應該很高興;當回到家,酒燙好,端起小酒盅,眯起眼,嘬一口酒,孫子或孫女趴在腿上依偎在身上的時候,他應該是幸福的。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活着讀後感 篇6

是啊,人只要活着,比什麼都重要!無論你有多少千山萬水,多少金銀財寶,人死了又有什麼用呢?

在《活着》中最讓我心疼不已的就屬鳳霞了!打小就又聾又啞,家裏又窮,就算是給她找了一個好人家,她的命最後還是在死神的手裏徘徊。鳳霞是生孩子難產而被死神給看中的,生小孩原本就是女人的鬼門關,再加上她又瘦又小,肯定逃不過這一劫了!而且是一個惡魔般的天氣——那是一個風雪交加的'傍晚,狂燥的雪風嗚嗚亂叫,讓地面上的雪花翩翩起舞,周圍白茫茫的什麼也看不見。二喜揹着鳳霞去往醫院,接着鳳霞被推進了產房,二喜與福貴(她爸)焦急而興奮地在外面等待。可是10分鐘、30分鐘、120分鐘,鳳霞還遲遲沒出來,就連比鳳霞晚進去的都出來了,他們這才發現事情大了。這時醫生突然出來問:“保大還是保小?”他們一愣後傷心地說:“大的!我要大的!”接着幾分鐘後,醫生又出來說:“是兒子,大的也沒事!”他們鬆了口氣。可令人沒想到的是,沒過多久鳳霞就沒氣了。

故事到這兒,我輕輕嘆了口氣:唉!活着最重要啊!

活着讀後感 篇7

第一次讀完《活着》這本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自我的整個心靈。同時也覺得餘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於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因爲我厭惡於華,厭惡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着自我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理解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自我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艱辛,活着的痛苦。"我該爲誰而活,我爲什麼要活着。"那幾天我想的僅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於是我開始發泄,開始焚燒我所有以往喜歡的東西。因爲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着的含義。我總認爲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纔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可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本事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爲了什麼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自我。其實我比餘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可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爲難。爲什麼我要把自我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爲自我找什麼藉口,因爲"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在艱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艱難!

活着讀後感 篇8

這是我第一次讀餘華的書,故事樸實,可結尾又是那麼殘忍。我向來都不愛看悲劇的,也從不願直視社會上真真切切存在的慘案,我是個理想主義者!曾耳聞過《活着》中的一些故事與人物,所以《活着》在家中書櫃已久,甚至書上面都有了一層薄薄的灰。每每捧起它,我卻又一次次地放下,終於,我翻開了它,專心地讀着……

小說開篇便寫了兩位老福貴——男主人公和一頭老牛,由主人公的敘述來追憶往事,揭開了故事的序幕:

地主的兒子福貴的一生命運坎坷,該經歷的,不該經歷的,都經歷了。從家庭的富裕到落魄,從富貴參軍到回鄉過着食不果腹的窮日子。災難在他身上接踵而至,猶如晴天霹靂般地將他原本就不太美滿的生活毀於一旦。兒女雙亡,妻子病逝,“偏頭”女婿工作時遭意外去世,連最後的親人,年僅七歲的小外甥都先天而去。每當一個厄運降臨,我的心都會爲之一顫,若是那樣壯烈地死去,也就罷了,可偏偏就是那樣平淡地一個又一個死亡,普通人,連死去都是那樣無助,那樣平靜。福貴本是一個紈絝子弟,如今卻得面臨自己的摯愛一個又一個地離他而去,心如刀割卻又眼睜睜地束手無策……

書看完了,可每每想到福貴所遭遇的這些事情,我都會眼泛淚光,即便過了許久,那種爲之惋惜,爲之憐憫,爲之悲切的情感也揮之不去。

上天可真是眷顧他——打仗的時候讓他從死人堆裏爬了出來;土地革命的時候他已不再是地主了;一個個親人死去唯他活着……他似乎是最幸運的人,但卻是最可憐的.人!

小說最後寫福貴和老牛漸漸遠去,那滄桑的背影,與夕陽的餘暉、無垠的田野,已融爲了一幅畫,福貴的背駝了,他揹負着一家人活着的希望。他失去了一切,唯有活着的意志無法被剝奪。

他,爲了活着而活着。

這是鬥爭與生存的故事,作者用樸實無華的筆墨,寫出了當時中國社會中農民階級不同時期的生活經歷,打造出福貴這麼一個看似幸運而又可伶的人。

正如餘華所說的:

“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9

夜幕悄然降臨,伏案學習的我,身心俱疲。耳邊又響起了那熟悉的旋律……

那是悠揚婉轉的二胡聲。

不用往樓下看我也知道,又是那位老人在拉他那首不知名的曲子了。他拉的那首曲子,或許誰也不知道叫什麼名字吧。

我的目光停留在了我身旁安詳地平躺着的那本書上。書的封面上赫然兩個大字:《活着》,作者是餘華。

這本小說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福貴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盡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富家出身的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最終賭光了家業,淪爲農民,變得一貧如洗。他的後半生都是在艱苦的歲月和親人的相繼離世中度過的。生命裏難得的溫情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下日漸老去的福貴和伴隨着他的那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着從前的歲月……

旋律似乎進入了高潮,變得激昂起來了。它將我拉回了現實中,我這才發現,我連手中的筆都忘了放下。

我從窗口往下看,在一間車庫門前看到了那位老人的身影。在小區路燈昏黃燈光的映照下,我可以大概看清他的模樣——他就那樣從容地坐着,蹺着二郎腿,二胡架在腿上,弓毛在琴絃上不緊不慢地摩擦着,那熟悉的旋律從這裏悠悠地流出。他的臉上,歲月留下溝壑縱橫,頭髮、眉毛、鬍鬚都是斑白的。好一張滄桑的面龐!

但他一點兒都不蒼老。

每當老人拉起他那把二胡時,臉上總是帶着陶醉的`神情。他在平時生活中樂觀開朗,臉上總是笑眯眯的,遇見熟人,總會熱情地打個招呼。

我隱隱看到,老人緩緩站了起來,腳下的水泥地幻化成了田野……一個撫着老牛的老福貴,浮現在了眼前。他就那樣從容地站着,沾着點點斑駁的泥漿的褲管高高地卷着,赤裸着上身,那頭老牛陪在他身旁,不緊不慢地晃動着尾巴。秋日的暖陽照耀着他健康的黝黑的臉,汗水沿着條條溝壑向下流着,粒粒汗珠閃閃發亮。好一張滄桑的面龐!

但他一點兒都不蒼老。

我驀然發現,兩位老人竟如此地相像——好像他就是福貴,福貴就是他一般。

只是,老人有着一個兒孫滿堂的幸福大家庭,生活過得也還算不錯。平時晚上沒事幹,就拉拉二胡,消磨消磨時間。

而福貴,雖沒有兒孫滿堂的幸福生活,但憑藉着樂觀豁達的生活志趣,一片田,一頭牛,一個人,把生活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我頓時思緒萬千。

以後,每當我再次翻開這本書時,那熟悉的旋律似從中悠悠飄出,兩幅畫面呈現在我眼前一人一牛和一人一琴。

活着讀後感 篇10

“人是爲了活着而活着,不是爲了活着的其他事物活着的”,一開始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不太理解,在聽完康老師和其他小夥伴的分享,還有我看見書本作者自序中寫到“《活着》是講述絕望是不存在的”我突然有了自己的理解。

正如餘華寫到的,絕望是不存在的——像福貴的一生中經歷了那麼多的苦難,他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死去,但依然沒有絕了他要活着的希望,當這些生離死別經過時間的沉澱,再回望的.時候可能又不是那麼的悲傷了。

就像現階段生活中,你說爲了什麼活着,爲了親情,愛情,友情,金錢,地位……但當這些同樣經過時間的沉澱,你再看的時候,發現好像也就那麼一回事,並沒有至於到要去尋死的地步的,就覺得活下來就是挺好的。

這就回到了“人不是爲了活着的其他事物活着”,這些我們看似重要的東西,並沒有成爲牽制我們活着的因素。在經歷世事後,最後還是發現活着最重要。

可是問題在於既然最後還是認爲活着就很好了,那麼堅持活着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我們是爲了什麼活着呢?都值得我們好好去思考。

活着讀後感 篇11

餘華——一個看上去樸素無華的作者,卻寫出了最最樸實但震撼人心的故事

富貴悲慘的一生讓人覺的心酸,一個樂觀的人面對親人的不斷離去,力不從心的他也只能被現實折服,值得慶幸的'是他沒有因此被打—倒和擊潰,依然屹立在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與靠全部積蓄買來的老黃牛相依爲命着在黃昏的餘暉中作者看到的是一位滿臉滄桑卻精神矍鑠的老人。

在他的一顰一笑中卻蘊藏着如此巨大的能量,在人生的道路上給人以鼓舞,從而認識到命運的殘酷所帶來的種種無奈,但在古代人定勝天概念的慫恿下,讓後人始終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正所謂飯飽思淫慾,一向豐衣足食無憂無慮的富貴也只能順應事物自然發展的規律,加上對祖輩基業毫無顧忌的無休止揮霍,生活於紙醉金迷,燈紅酒綠中的富貴慢慢的走向失魂落魄,家業日暮途窮!從而逐漸走下繁榮的歷史舞臺在新時代的洪流中被沖刷着,永遠得不到翻身。

這種生活讓他心安理得,無所顧忌,就像書中說的:人是爲自身而活着,不是爲本身以外的事物而活!我無法理解這句話,社會環境的因素給我爲物質金錢而奮鬥的使命。可是我明白,或許等我到了不惑之年的時候才能領略到其中的含義——人生最崇高的哲學!

活着讀後感 篇12

前幾天看了餘華的《活着》,感覺寫的不錯。故事寫富貴一個地主兒子一生的經歷和感受,很不幸的一個人。作者用冷酷的手法描寫着他一個個人生的悲劇,沒有評論,沒有褒貶,沒有同情與憐憫。我想這是作者近乎自然的寫法。自然界對芸芸衆生平等,對人的各種經歷都冷靜而理性的旁觀。

故事中的戰爭場面描寫的很殘酷、無情,同時也非常的真實。戰爭就是死亡,任何一次勝利都是用無數人的血換來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發生在60年代,有慶一個13歲的學生,和學校的學生去醫院鮮血。縣長夫人產後大出血,同學們被組織獻血。先看獻血的人都是未成年的孩子。開始沒讓有慶獻血他還很着急,非常希望能做點好事。結果經檢查,只有他一個人與縣長夫人血型匹配,不幸也就降臨了,醫生不顧孩子的死活,過量的抽取他的血,結果導致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從此消失。讀到這對我的震撼非常大,我也在深深的思索作者這樣構思的.原因。弱者和強者之間,強者爲了自己的利益,沒有道義,沒有人性,和禽獸一樣犧牲弱者的利益,甚至生命。我以往的觀念在這裏顛覆。

鳳霞和二的之間的相親,我很感動,兩個人都有常人不能接受的缺陷,但他們彼此都不嫌棄對方,都很知足。沒有挑剔,只有滿足。幸福在於知足與感恩。

家珍有病,醫生診斷無法醫治,但是她還是依靠自己頑強的對生命的不放棄的精神,堅強的多活很長時間,直到女兒的離去徹底擊垮了她的精神。多麼堅強的女性,多麼偉大的生命力。

富貴一生經歷種種坎坷,有些是別人強加的,有些是歷史造成的,有些是自己胡來造成的,有些是貧窮造成的。無論那種,他都默默的承受,這也體現最底層人民的弱小與無奈,他的堅韌與堅強,悲傷中練就的樂觀。

一部好的作品之所以好,是很符合歷史的,符合歷史條件下真實的生活。富貴一生坎坷,作者把那個時代人民的經歷命運加到他一個人身上。他堅強的走過來,而且仍然不失對生活的樂觀態度。活着就是要好好的生活,快樂的生活,嚮往人類的美好。

生活是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其他人的看法。按照自己的人生軌跡去生活,尊重自己,尊重別人。

活着讀後感 篇13

這是我第一次讀餘華的書,故事樸實,可結尾又是那麼殘忍。我向來都不喜歡閱讀悲劇小說,也從不願直視社會上真真切切存在的慘案。我曾耳聞過《活着》中的一些故事與人物,所以《活着》在家中書櫃已久,甚至書上面都有了一層薄薄的灰。每每捧起它,我卻又一次次地放下。

終於,有一天,我翻開了它,專心地閱讀。

小說開篇便寫了兩位角色——男主人公福貴和一頭老牛,由主人公的敘述來追憶往事,揭開了故事的序幕。

地主的兒子福貴的一生命運坎坷,他經歷了許多事情,該經歷的和不該經歷的'。從家庭的富裕到落魄,拿錢給母親看病卻被抓走去當大兵,導致母親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死了。福貴在戰場上食不果腹,每天在鬼門關徘徊,最後終於逃了出來。然而,災難在他身上接踵而至,猶如晴天霹靂般地將他原本就不太美滿的生活毀於一旦。兒女雙亡,妻子病逝,“偏頭”女婿工作時遭意外去世,連最後的親人,年僅七歲的小外甥都先他而去。

每當一個厄運降臨,我的心都會爲之一顫,若是那樣壯烈地死去,也就罷了,可偏偏就是那樣平淡地一個又一個死亡。普通人,連死去都是那樣無助,那樣平靜。福貴本是一個紈絝子弟,如今卻得面臨自己的摯愛一個又一個地離他而去,心如刀割卻又眼睜睜地束手無策,唯有自己努力地生活下去。

書看完了,可每每想到福貴所遭遇的這些事情,我都會爲他心生同情。即便過了許久,那種爲之惋惜,爲之憐憫,爲之悲切的情感也揮之不去。

上天也還是眷顧他的——打仗的時候,讓他從死人堆裏爬了出來;土地革命的時候,他已不再是地主了;一個個親人死去,唯有他還活着……他似乎是最幸運的人,但卻是最可憐的人!

小說最後,寫福貴和老牛漸漸遠去,那滄桑的背影,與夕陽的餘暉、無垠的田野,已融爲了一幅寧靜的畫。

福貴的背駝了,他揹負着一家人活着的希望。他失去了一切,唯有活着的意志無法被剝奪。

這是鬥爭與生存的故事,作者用樸實無華的筆墨,寫出了當時中國社會中農民階級不同時期的生活經歷,有着無數像福貴這般看似幸運而又可伶的人。

正如餘華所說的:“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14

第一次認真的想着:活着的意義。

認真的看着餘華的小說:《活着》。想不到人世間還有活着這麼辛苦的人們。引發了我思考我活着的意義。

因爲身體的`原因,一直被病痛折磨着,在經濟上也給父母增添了過重的負擔。一次次的住院複查,都是不小數目的醫藥費。沒聽過父母的抱怨,換來的是父母對我格外的疼愛。

因爲有了經歷,所以我思考我活着的意義:如果可以痊癒的話,可以給父母養老送終,可以在他們養我小,我來養他們老。如果,不幸的話,在醫院經歷的很多的生死離別,對能活着生活質量太失望。

一天,看着畢淑敏老師的文章:活着。她這樣講,人活着,真的說有意義,其實和植物一樣,沒有實際的意義,一定說有意義,就是自己找的,找個活着的意義:小的說爲了自己,爲了父母,大的方面說,爲了我們這個祖國。能做一番事業。

我活着:力爭每天發現大自然美好的東西,呼吸新鮮的空氣,欣賞可愛的小動物,這何嘗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呢!

生而爲人,一定是與父母有緣,才藉着父母的身體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我一定要在短暫的人世間,學着享受美好,學着忘記痛苦,寫着修行心靈。

活着,不僅僅爲自己,也是一份社會責任,活着,學着做一個有價值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