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合集]《活着》讀後感15篇

觀後感2.69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活着》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合集]《活着》讀後感15篇

《活着》讀後感1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後退,後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於是他們也與世界說了聲再見,然後揮手而去了。

小時候,我曾想過自殺。自殺,現在一想,咳!一個驚心動魄的詞語!

那是國小時,我的數學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數學老師罰留堂。我寫的作文在語文老師的眼裏永遠都是次等貨。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驚膽戰的,每天都期待着可愛的老師們不要當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學的面對我一個人實行鞭策,但老師們還是這樣做了。我沒了面子,沒了自信心,沒了立足之地,沒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沒了一切。世界沒有了任何色彩。但我還有一條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結束她,結束了她我就可以逃開一切。但當我站在家裏陽臺向下望時,當我一步一步爬上長城時,我突然發覺,我並不想死。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陽臺上的欄杆一躍而下,在長城上可以將扶緊欄杆的兩手鬆開,往後一躺……那是多麼觸目驚心哪!我不想死了。

後來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對我有了幾分羨慕,自然有了表現自我的機會。我的心情如同擁有了一切一樣興奮。慶幸當初我沒有做愚蠢事兒啊!

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活着》讀後感2

是啊,人只要活着,比什麼都重要!無論你有多少千山萬水,多少金銀財寶,人死了又有什麼用呢?

在《活着》中最讓我心疼不已的就屬鳳霞了!打小就又聾又啞,家裏又窮,就算是給她找了一個好人家,她的命最後還是在死神的手裏徘徊。鳳霞是生孩子難產而被死神給看中的,生小孩原本就是女人的.鬼門關,再加上她又瘦又小,肯定逃不過這一劫了!而且是一個惡魔般的天氣——那是一個風雪交加的傍晚,狂燥的雪風嗚嗚亂叫,讓地面上的雪花翩翩起舞,周圍白茫茫的什麼也看不見。二喜揹着鳳霞去往醫院,接着鳳霞被推進了產房,二喜與福貴(她爸)焦急而興奮地在外面等待。可是10分鐘、30分鐘、120分鐘,鳳霞還遲遲沒出來,就連比鳳霞晚進去的都出來了,他們這才發現事情大了。這時醫生突然出來問:“保大還是保小?”他們一愣後傷心地說:“大的!我要大的!”接着幾分鐘後,醫生又出來說:“是兒子,大的也沒事!”他們鬆了口氣。可令人沒想到的是,沒過多久鳳霞就沒氣了。

故事到這兒,我輕輕嘆了口氣:唉!活着最重要啊!

《活着》讀後感3

人是爲了純粹的活着而活着,而絕非爲了活着之外的事情而活着——餘華《活着》

第一次讀餘華的小說,當時是從十點讀書上看到的,對於一個佛系女來說,更多的是每天夜裏去聽主播磁性的嗓音下,講述着富貴的一生,每天聽上兩小節,陪伴着入睡,思考着人生。

無可厚非的是,悲劇往往比喜劇更能扣人心絃,死亡在作者小說中司空見慣,可是非得要至親全部離開,小說的主題就格外的鮮明?也許這是對富貴的報應,從一個衣食無憂的大戶人家的少爺,活着就是享樂,人生沒有目標,吃喝嫖賭,堵着堵着一發不可收拾,家底敗光。黃粱大夢終於醒了,富貴開始轉向人性的善良一面,勤奮勞作,愛護家珍,疼愛兒女,溫情猶在,然而苦難卻一直牽絆着富貴,身邊人相繼離去,就連不到三歲的'小外孫都不放過,只剩富貴一人孤苦伶仃,還有那頭老黃牛,他給黃牛也起了富貴的名字,揭示了主題。

生易,活易,生活卻不易。我們聽了好多前輩的經驗也沒法切身領悟,非得撞的頭破血流才安安分分,從青澀學生時代到入社會,這個轉換是否適應?想必大多數人都感同身受,社會不好混,可成功是給有準備的人,這是真的。

要用的東西都很貴,所以抓緊時間提升自己。好好愛自己。

《活着》讀後感4

乘複習功課的間隙,我把《活着》給看掉了。餘華的這本書早有所耳聞,可是一向沒什麼時間,到是張藝謀的電影先看過了。讀過原著之後不由得讚歎這書天生就是本很好的劇本,我想編劇更本不用改什麼。故事的描述鏡頭感十足,是我最喜歡的那種講故事的模式。作者的文字並不華麗,但平實中卻充滿了力量,是一種能從內心感動你的力量。我不想說什麼涉及靈魂的字眼,可能書看多了就不太容易隨便給感動了,但這的確是一本好書,值得我推薦。期望每個人讀過之後都會有自我的感悟

給出一段書中的文字,大家欣賞下:今年,在春暖花開的'三月,我在一個直徑僅有10釐米的小碗裏種下了我最喜愛的喇叭花。當時,我想它發芽就行,因爲種子是撿來的。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煙在農舍的屋頂嫋嫋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後消隱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一個男人挑着糞桶從我跟前走過,扁擔吱呀吱呀一路響了過去。慢慢地,田野趨向了寧靜,四周出現了模糊,霞光逐漸退去。

我明白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

《活着》讀後感5

《活着》是一本有生命、有感染力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祕的期待——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終。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最終敗壞家業,淪落到爲餬口而下地,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裏,活活噎死。他佈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最終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這應是一個杯具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着,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

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着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彷彿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靠,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堅強。可到最終,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淨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爲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執着地活着——已成爲一個唯一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讚。

《活着》讀後感6

《活着》這本小說可謂是餘華的巔峯之作,作者在笑中有淚的故事裏難以言喻的是一種苦澀之意,推薦大家有時間可以看一下。在書中你能看見興盛、衰敗、頹唐、生活是怎樣折磨一個人,看見離奇卻又平凡的人生。

主人公富貴年輕時沉迷賭博敗光家產,氣死父親;爲母求醫的路上被軍隊抓去當壯丁,從戰場上回來後,獨子有慶捐血過多致死;女兒鳳霞難產離世……但正如作者所言,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富貴和命運之間的友情,他們相互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埋怨對方。

生活對富貴而言,真的就一條路,沒有分叉,風來了,就吹風,雨來了,就淋雨。受不住了,就倒下躺一會再站起來,繼續蹣跚前行。他對苦難的承受力以及樂觀的生活態度,讓我有了更深的思考與理解。人生的喜怒哀樂都建立在活着的.基礎上,活着讓生命變得有韌性,所以活着成了一件幸福的事。如果我們還在抱怨生活裏的不如意,爲生活的不完美而糾結髮狂時,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這本書,或許你會更加感恩和接納生活,感恩生活中所擁有的一切平靜與幸福,接納生活給予的不足與苦難。

《活着》讀後感7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

福貴正是這樣一個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實是幾萬萬人的縮影,中國近百年來經歷的所有苦難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來,他有着傳奇般的人生,但你絕對不會希望擁有那樣的傳奇。

合上這本沉重的藍皮書,淚已溼眼眶,讓我感慨萬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經歷的種種悲慘,更因爲他經歷了這麼多,卻依然卑微地活下來,他所承擔的已遠遠超出普通人能夠想象的範圍。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但是,正因爲如此,生者纔要更堅定地生活,那是因爲他們揹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明天。

我欣賞活着,活着如此美好,活着如此快樂。我看過餘華作家寫的《活着》,講了主人公徐福貴的一生經歷了中國歷史的變遷、社會的動盪,三年自然災害、文革等等。以及福貴晚年對生命平靜和自然的態度。告訴我們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8

讀完餘華的這本書之後我感受頗深,即使我們負重前行,艱難不斷,也要活着,因爲活着纔有機會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心酸、平庸,因爲活着纔會有希望。

書中的主人公福富貴一生都經歷了苦難,他曾是一個富家少爺年輕時揮霍無度導致家產敗光,父親也因此去世,後來醒悟,可俗話說世上沒有後悔藥,再後悔那也只是曾經,而曾經卻已不是現在了。

最後歷經各種心酸事他與一頭牛度完一生,他將牛取名爲“富貴”。富貴的.一生如此悽慘,困難,可他依然選擇活着而沒有選擇死亡,就像書中所說“你千萬別糊塗,死人都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不能去死”。

只有活着才能體驗生命,活着不僅僅是要你幸福的活着。

我們也曾問過人爲什麼要活着?活着的最後還不是死亡?餘華也曾說過“人是爲了本身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天越來越黑,星星自然就越來越亮,一晚過後,就到天亮。可那一晚經歷了什麼,別人也無法知道。因爲懂的最後還是自己。

現在我想我們明白了只有活着才能體驗活着所經歷的事。可也有人說死了不是更好嗎?不用經歷痛苦的事。

可我想說你不經歷各種事,不嚐盡人生中的酸、甜、苦、辣,那你來這一趟人世又是爲何?所以我們要爲了活着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9

富貴的一生在命運的年輪中輾轉反側,每當生活安定下來,意外卻接踵而至,從父母到兒子,從女兒一家到妻子,命運的無常,一次次摧殘着他,也一次次震撼着讀者,苦淚和死亡伴隨,用逝去襯托出生命的珍貴。但富貴還是從土地改革到三年自然災害,再到文革,挺了下來,他代表着那些年中國人所受過的苦,比起富貴的一生,我們遇到的挫折又算什麼呢?富貴終究抗下了命運的無常,世上無絕境,唯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都說青年富貴爲貪慾而活,中年富貴爲了家庭而活,老年富貴是爲了自己而活。也正是如此,遲暮之年的`富貴才能每日唱起:“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這概括自己一生的詞句,唱出的是富貴對自己過往的坦然,他正視着自己。而我們在失意之時,在墮落之中,要好好想想,我們是否在爲了金錢俗欲而活?是否已經將自己的靈魂寄託於他人,任由別人擺佈?記住,要爲了自己而活。

夕陽西下,富貴的老牛在耕地劃下一道道溝痕,活着也不過如此。但就是因爲這樣,才能世代耕作出肥沃的土,彰顯出生活的價值。

《活着》讀後感10

《活着》在“我”與福貴的交談中展開。福貴——一個看似普通的老人耐心地向“我”講述了他的一生。在他平緩的語調下他坎坷的一生卻如涓涓細流平緩得流入讀者的心坎。

作爲地主的兒子,年輕的福貴沒有爭氣敗了家,從此,他拖妻帶女開始了他曲折的一生。他曾被國民黨抓去當兵,差點死於槍炮下;之後經歷了人民公社化運動等歷史大事件,歷經千辛萬苦卻不得不目送自我的親人一個個先於自我死去。經歷了無數的生離死別,福貴依舊樂觀的活着,甚至平淡無奇地向“我”述說他的一生。

“人們將生命中的錯誤聚集到一齊,創造出一個惡魔,叫命運。”《活着》讓我思考命運爲何能夠這樣百般折磨一個人,讓他一下子從富貴的殿堂跌到一貧如洗的`潦倒境地;讓他一下子從幸福美滿的天堂墜入孤獨一人的地獄。可是,更多的是讓我思考在絕境中人對生的渴望有多麼強烈;更多的是讓我領悟到歷經萬難後看淡一切的從容。

沒有人明白明天是什麼樣貌,究竟是陰霾密佈還是陽光燦爛但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天之後還有明天,只要生命沒有結束,永遠有下一個明天,永遠能夠期望着下一刻就是我們想要的幸福。

真正點亮生命的不是明天的景色,而是完美的期望。

我們懷着完美的期望,勇敢地走着,跌倒了再爬起,失敗了就再努力,永遠相信明天會更好,永遠相信不管自我再平凡,都會擁有屬於自我的幸福,這纔是平凡人生中最燦爛的風景。

《活着》讀後感11

《活着》主要敘述了福貴因爲賭博輸光家產、外出謀生遇到春生等人後回家的故事。故事結尾只剩下富貴和他的老牛,他們仍會繼續活下去。因爲他經歷了這麼多事,對許多事情已經看淡了。

文章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春生開車撞死了富貴的兒子,家珍不願見他,後來春生被組織調查,家珍知道春生過得也不好,在春生離開富貴家時,家珍對他說:“一定要活着,活着。”

人生固然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因爲有了這些困難,我們活得才更加精彩。如果人生總是一帆風順,那這樣的人生必然是無味的,人也會因此而懈怠。只有在困難中,纔會使人不斷磨礪,不斷進步。

文中的龍二因爲贏了富貴的家產而變得富裕,但是好日子沒過多久,就因爲割資本主義的`尾巴而被槍斃。富貴知道龍二被殺後,心中害怕極了,幸好把家產輸給了龍二,不然被槍斃的可就是自己了。

有時,失去一些東西未嘗不是一件幸運的事,富貴正是因爲失去了家產,才撿回一條命。失去,是爲了更好地獲得。我們不必因爲失去了什麼東西而悲痛不已,也不必爲了得到了什麼東西而洋洋得意,對於得與失,都應以平常心來對待,只有這樣,我們纔會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活着。

活着,就應該勇敢地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活着,就應該不爲了得失而大喜大悲;活着,就要以平常心對待生活中的人或事;活着,就要充滿對生活的信心,腳踏實地地走好生活中的每一步。

《活着》讀後感12

含着眼淚看完這本書。三年前同學給我推薦這本書,我一直等他借給我看,他不捨得,後來,我也沒有去買,也不太喜歡看電子書。同學沒有給我透露過任何內容,我總以爲這本書會蘊藏着很多的大道理。看完這本書,我彷彿看到了爺爺奶奶她們的過去,好像親眼看着她們經歷過的無助與絕望。奶奶說,我有一個伯伯,走丟了就再也沒有回來了,比我爸爸大兩歲,我還有一個叔叔,病死了,八幾年的時候病死的`,奶奶說叔叔特別聰明。

小時候,不喜歡聽奶奶講過去的故事,因爲總也聽不懂,也不理解她們那個年代的人到底經歷了些什麼。現在,能懂了,卻不願意再去聽奶奶講那些故事了,不想去揭奶奶的傷疤,那一個年代的人,都活的比我們堅強,比我們更精彩的活着。

我看的不是小說,不是一個故事,是一本在還原那個年代的日記,那麼真實。我會把這個書跟我的爸媽分享,善待老人,善待我的爺爺奶奶,他們比我們想象的更堅強,活着,要好好的活着,除了生死,其他的事都是小事!

《活着》讀後感13

活着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活富裕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着》就是講述了一個人與命運間的友情。

《活着》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爲伴。當他站在生命的邊緣才能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對世人講述一切。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是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擇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並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着,只要活着,只爲能夠活着。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14

合上餘華的作品集,淚水溼潤了我的眼睛。是啊,活着是多麼一件簡單的事,可又是一件多麼難的事啊!

徐福貴一家到處奔波勞累,直到最後的死去,他們是爲了活着;有慶的死換來了一個小生命;鳳霞的死換來了她的孩子——苦根的活着;二喜是爲了苦根活的更好而死去;家珍的病是爲了家裏人更好的活着而累出來的,直到最後的死去;徐福貴在戰場上死裏逃生是因爲他知道活着的好……徐福貴親手送走了他的一個又一個親人,他的妻子,他的兒子,他的女兒,他的女婿,他的孫子……他還是要活着。

想想現在,大街上的人匆匆忙忙。路邊的飯店門口站着一位笑迎迎的老闆;瞪着三輪車的老大娘叫喚着:“賣……”,工地上的農民小心翼翼地站在幾十層樓的高處;超市裏收營員機械地收着錢……所有的`所有都是爲了活着,活的更好。有時想象他們可悲,唉,我何嘗又不是這可悲人羣中的一點呢?有時想想他們堅強,不管遇到什麼他們都要努力的活着。“活着”多麼簡單的兩個字,可做起來又是那麼的艱難。它會要你付一生的代價,他會要你付全部的精力,它會吸掉你所有的血液……活着有苦有樂,有起有伏,有親情,有愛情,有友情,活着有……不管是高尚的人還是平凡的人在活着的面前是平等的,他們都是爲了活着而不斷地努力着,只是他們所收到的成果不同罷了。

活着真好!

《活着》讀後感15

《活着》這部小說所講述的,是一個荒誕卻又真實的故事。這部小說的主題與內涵,一向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許多人都認爲這部小說太過於消極,過於沉重,對讀者可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會有這樣的評論也是難免的,因爲的確,這部小說從頭至尾都浸沒在一種杯具的氣氛中,主人公富貴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慘的,他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難得的`溫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讀者讀完整部小說,合上書本,看到封面上小說的題目——活着二字時,都會思索: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是否像主人富貴一樣,活着就是爲了承受活着的痛苦?

另外,小說的結局——富貴和老牛一齊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種消極的觀點:人和動物的生命價值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區別,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僅僅是一種活着的狀態而已。然而我認爲上述觀點並不完全準確,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向堅持活下去,無論或者是多麼辛苦。所以我認爲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活着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

餘華在書中寫道:“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職責。”職責,是活着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可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所以不論活着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爲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着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職責。

標籤:讀後感 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