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圍城讀後感【推薦】

讀後感1.27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圍城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圍城讀後感【推薦】

圍城讀後感1

借來的書評――世上有多少方鴻漸

年輕的時候驕傲自詡不凡,在最好的時段被大家包容吹捧。

但遲早社會會揭開你的面具,發現下面的你軟弱無能,假的文憑,一般的家世,不中用的傲氣。

你看不上愛耍小聰明的蘇小姐,你放棄了你的紅玫瑰唐小姐,生活開始磨平你的棱角,它給了你一段世俗的婚姻,你的存在對於她而言是自保,是可以掌控,然後開始了一段充滿對生活妥協的婚姻,處處都是瑣碎的吵鬧。

然後慢慢發現你的每次謀生都需要仰仗你當初的朋友,曾經愛慕你的女生在你面前輕視你與你的妻子。

你的人生一路下滑,這時你覺得婚姻是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

其實你是可以有不同的生活軌跡的,你可以掙脫這桎梏,你在留學時本可以努力拼搏獲得博士學位,在上海時本可以不與周家翻臉,你在拒絕了蘇小姐本可以放手追求你的紅玫瑰,你甚至在三閭大學可以試着謙虛去爭取留下來的機會,可你沒有,你終究是不中用的無能。

可被困在圍城裏的何止你一個,世俗之人都囿於這圍城中,我也在進圍城的路上。

圍城讀後感2

一本好書是經得起時間的磨礪的,《圍城》就是那本經得起時間磨礪的好書,它於一九四七年在上海初印,一九八零年重印,然後到現在,一直受到讀者們的喜愛。《圍城》這本書我也是剛剛讀完不久,但我對這本書的感受特別深。

本書以方鴻漸爲線索,來表現世間百態。人物的描寫十分的精緻,不同的羣體表現出不一樣的爲人處世的方法,很具有諷刺意義。我們都是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我們都活在“圍城”裏,同時又活在“圍城”外。永遠達不到的是目標,永遠滿足不了的是慾望。我相信我們每一次讀它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五年後看它是新的,十年後看它還是新的,一百年後看依然是新的。《圍城》就是如此。

楊絳先生其實早已概括出了《圍城》的精髓: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是啊,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當我們上國小,上中學的`時候,我們都盼望着上大學,因爲上了大學就沒有人逼着我們去做作業了;就沒有人阻止我們幹着幹那了;我們會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可以做我們想做的事情;我們可以光明正大的跟自己喜歡的異性交往;我們還可以去我們想去的地方……

太多太多的誘惑誘使着我們快點長大。可是當我們真正上了大學,我們才領悟到事實不是這樣的,入學的新鮮感過後,我們開始變得越來越頹廢了,我們開始上課玩手機,逃課,整天把自己關在宿舍裏打遊戲,宿舍門都不想邁出一步,漸漸地我們迷失了自己。

圍城讀後感3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的一部經典之作。在此書中,他以幽默的語調揭露了民國時期封建思想與崇洋思想盲目結合所帶來的弊端。“圍城”取自書中人物蘇文紈所說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我們的生活也就像是一座大圍城,人永遠也逃不出無形的四堵牆下無盡的壓力和束縛。

錢老在這本書中把當代社會的封建,留學生的傲氣,事業的'爭鬥以及朋友之間迂腐的恭維寫得淋漓盡致,讓我們看清了當代社會的光明與黑暗。友誼、親情、學歷的重要給與了我們壓力,這些壓力又轉化到激烈的勾心鬥角的社會競爭中去。我們不能逾越社會這座大圍城,我們只能盡全力,充滿自信地去拼搏,並始終保持一顆積極的心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座圍城中創造屬於自己的價值。

我們的生活何嘗不是一堵城呢?小時候,我們就像一根線牽着的風箏,可以自由地觀賞城外的風光,肆無忌憚地做任何事,但始終都有一根線引導着我們,伴我們成長。後來,這根線越變越短,我們開始有了來自學習的壓力、父母的壓力還有責任的壓力。我們的內心被壓抑在這四角冰冷的城裏。可不管怎樣,我們始終都要面對這種人生,面對這裏面激烈的競爭,壓力的束縛。而我們需要做的,是在這座城裏創造異彩,增添一些自己的光亮。

讀完《圍城》這本書,我的感悟就似書中的最後一句話:“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了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

圍城讀後感4

“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蘇文紈

人人都在一座圍城之中,並且無法逃脫他的束縛。書中男主人公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產生的感情糾紛,一次次因自己的懦弱,剛張開嘴,卻又欲言又止。自己卻毫不知情,自己掙一步步落入孫柔嘉所設計的圈套,最終自食惡果。感情這座美麗的城池,曾使方鴻漸無限嚮往,但進入之後,卻又無奈與城中的無聊。當他離開自己所在的大學時,迎來的卻是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等許許多多構成的混雜的圍城,使他感覺力不從心,似乎自己正在被一股力量操控着,只能無奈的面對各種生活的壓力,卻又無法衝破。唯獨他對唐曉芙的.追求,能看出他似乎有一點想衝破命運囚牢的思作文/想,剩下的只有他對命運的屈服和軟弱無能而已。

書中另一位男角色也希望能夠進入蘇文紈這座圍城,他就是趙辛楣,可卻又無法離開結婚生子這座城池。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圍城,都只是爲了一個面子,但也沒有人能夠衝破城牆,呼吸到城外的新鮮空氣,最終只能等待這些封建思想和盲目結合所帶來的弊端。

《圍城》這部小說,凝聚了錢鍾書本人對社會腐敗,人們思想封建,老人迂腐,學生傲氣的感嘆。人生就是一座最大的圍城,沒有人能夠逃脫他的束縛,所有人必定在冰冷的城牆下度完一生,既然無法逃脫命運的控制,那麼就看你在城牆下活的是否快樂,生活是否精彩。那些想衝破城牆的人,只會失去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

圍城讀後感5

人生就像圍城,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這句耳熟能詳的話,想必是《圍城》最好的概括。提起圍城,很多沒看過書的人,以爲它會大勢圍繞婚姻來展開討論,其實不然。方鴻漸在回國船上的種種邂逅,在三閭大學教書的各種人際,在婚姻中遭遇的種種無奈,其實都是圍城。抽出身來,你會想到生活處處都是圍城。

有多少家庭是這樣的'呢?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我覺得很多情況下,是雙方沒有足夠的安全感爲彼此改變,或者說不願意改變,然後就是無窮無盡的抱怨,換來的是更多的冷漠和距離。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家庭中有多少人希望另一半改變,女性偏多,這希望又有多少可行性?在你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怎麼知道對方不是這樣想的呢?我們總是希望別人改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換個角度去想,你爲什麼不先改變一下自己?鼓起勇氣去和解,放下面具去破冰…因爲你的底線是不想放棄,否則這一切都沒意義。說放棄是最簡單的事!

話說回來,多年以後的我,我們,會不會也處於孫小姐的境地,而完全不自知?是完全有可能的。我只希望,自己記住,遇到問題時,要有寬容之心和解決問題的勇氣!無論在城內還是城外,都做最好的自己,纔有可能坦然得生活在你的圈中!

圍城讀後感6

《圍城》書名顧名思義,城被包圍起來。被包圍的城裏有家庭,各種人口,有物品,有人精神的願望。城,小而言之是一個城市,大而言之是社會。圍城體現城內人與物,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

但城絕不是一個固定的地點,由於人精神的願望在追求理想中,人在不同夢想的城市輾轉。跨越種族國籍,爲了各自不同的夢想走入各自神往的城市。

有城牆房屋街道,有人羣商場各種機構與場所之地謂城。但也有無形的城,功名利祿之地,親情友愛之所,愛情婚戀之鄉,謂之另一種城。精神上的城鄉,靈魂上前進之地。

人們奔這個地方前去,學習,工作,交友,戀愛,以期在各個理想之城實現。有自己在城裏安身立命,理想在城裏紮根。能像將軍攻城掠地,突破一處處城池,成爲勝利之者。

但一番孫猴子上山學藝連蹦帶跳,以爲會了七十二變下來。一入人羣之中,卻是最難攻的是人心,不是學習,事業,而是人與人相處之難。在人心之城,所有美麗的夢想如高天的雲彩,美而抓不住。天空有烏雲,有閃電,有雷雨,使頭頂的天空不是永遠光明與寧靜。雲怎麼變幻形狀裹不住月亮,月亮圓了又缺。在香桂的`枝頭,飄然而落。情泛傷,人難做。仰望大海的豪情變得低在塵埃裏。以低姿態在城市生存,帆降落似的靠岸,以跳動的眼前的彼岸生活。又似流水翻動不止。

人生存難,生活更難。爲了種種目標入城,掙扎一番,在精神物質的城裏不堪,又想出城。衝出種種慾望之城。

圍城讀後感7

早已記不清十年前讀完《圍城》的感悟,但清晰記得當時還了圖書館借來的書,懷着激動的心情買了一本屬於自己的放書架上。

十年後再讀,沒有了當時莫名的激動,文中的人物和故事並不陌生,這不就是我們生活中不斷出現又消失的人和事嗎!書中的兩個最重要的人物都沒有跟自己最愛的人結婚,每個人都懷着遺憾走進了生活的`圍城。有人覺得這樣的結局挺可悲的,但是讀完後我突然覺得也許這纔是最好的安排。跟一個曾經愛到骨髓的人,因爲婚姻的殘酷,因爲太在乎會太計較,最後讓生活一地雞毛,曾經的愛人反目成仇,還不如跟一個喜歡又不太愛的人一起,沒有太大的期待,可以作爲相對旁觀的角度冷靜的來看待自己的生活,也許能跟生活拍檔走的更遠!

所以,錯過摯愛的人不必惋惜,終歸你得獨自面對一個人的戰爭:“一個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的時候,這種時候你的內心依舊兵荒馬亂,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別人看來你只是比平時沉默了一點,沒有人會覺得奇怪,這種戰爭註定單槍匹馬。”

大學時候激動買的那本《圍城》放上書架後,很少翻起,多次搬家後突然發現書不見了,不知道是哪次遺失的,總之是丟了…

圍城讀後感8

《圍城》圍的不僅是婚姻,還有生活。

主人公方鴻漸,經歷了多次情感波折後,表現出的優柔寡斷、不更世事而又玩世不恭的浮華相,令人深思。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孫嘉柔,方鴻漸陷入了一座又一座城。剛出來,又進入了下一座城,重複的循環及自身的缺陷,導致方鴻漸與妻子孫嘉柔吵翻,並對生活失去了希望。

不停地辭職,找工作,換工作,他的生活就是這樣。一個被動、無能、失敗的形象躍然紙上。銀行職員、大學教師、報館資料室主任、投奔趙辛楣,他自己的內心不夠堅定,容易被人牽着走,殊不知,他衝出一個‘圍城’,卻又跳入下一座城。生活似乎跟他開了個大大的.玩笑,可他真成了玩笑中的人。

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你永遠生活在一座城裏,不是這座,就是那座。不要想着逃,也不要妄想衝入下一座城。在自己的城裏好好生活,活出屬於自己的姿態。下一座城是個未知,抱有希望而不是妄想,靜靜地等待它的來臨。

圍而不危,願你在城中活得精彩!

圍城讀後感9

《圍城》算不上內容多精緻結構多精密意義多深刻的一部小說,只是在通篇幽默又辛辣的比喻中,倒也深切揭露了人性中醜陋的方方面面,而小說中幾十個人物,除唐曉芙外無一不似漫畫中的.誇張小丑狀。至於主人公方鴻漸,雖不失爲一個有點小魅力及小聰明小善良的男人,卻也如漫畫人物般有個最大的特徵——懦弱。

小說是一個沒有結局的小說,也許作者正暗示了方鴻漸因性格而決定的命運會一直繼續下去,無法走出命運這座圍城——他所經歷得一切,從留洋回國到婚姻狀況的惡化,無一不在這座因性格而圍困的圍城之內——若不是因爲懦弱,缺乏意志,他不會受鮑小姐引誘,不會下不了決心與蘇小姐攤派,也不會在唐提出分手後不作任何努力讓一段感情就此錯過,也不會在三閭大學任人欺侮直至解聘。而小說最後幾章,婚姻矛盾的升級,從表面看是因爲兩人感情基礎不夠,以及雙方親屬的過分干預,但本質上還是方懦弱的性格所致——如果他堅決一點,就不會糊里糊塗就中了孫柔嘉的計與這個並不喜歡的女人結婚,也不會任自己的家人明目張膽的欺侮自己的妻子。

性格決定命運,或許是對《圍城》的最好註釋之一。

圍城讀後感10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過來人低徊輕嘆、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

確實,我們的生活中“圍城”隨處可見。不僅僅是戀愛婚姻、工作事業,還有學習生活、交友處世,無一不有一個“城”把我們“圍”着。

作者用幽默的語言、深刻的哲理、巧妙的比喻,站在一定高度俯看人生,批判了人性的醜惡、虛榮。如:“夜彷彿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了,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隱褪後的夜色也帶着酡紅”、“孫太太眼睛紅腫,眼眶似乎飽和着眼淚,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麼輕輕一碰就會掉下來”、“蘇小姐雙頰塗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暈出紅來,像紙上沁的油漬,頃刻布到滿臉,靦腆得迷人”。又如:“我們一天要想到不知多少人,親戚、朋友、仇人,以及不相干的見過面的人。人事太忙了,不許我們全神貫注,無間斷地懷念一個人。我們一生對於最親愛的人的想念,加起來恐怕不到一點鐘,此外不過是念頭在他身上瞥過,想到而已”、“一個人的缺點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時候尾巴是看不見的,直到他向樹上爬,就把後部供大衆瞻仰,可是這紅臀長尾巴本來就有,並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標識”。

圍城讀後感11

又讀,感覺很不同,尤其是對於孫柔嘉的印象,感覺孫柔嘉並非如大多數人的評價,處心積慮,把方鴻漸拖入圍城,他反而是認準目標,努力實踐,不離不棄,對生活、對家庭從來沒有失去信心的正面形象。相對幾乎所有男人的夢中情人唐曉芙而言,孫柔嘉更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個象徵,一個理想。

在裏,身逢亂世的人們,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以知識分子爲主的主人公,活在自己的圍城裏,面對着轉瞬即逝的財富、事業和愛情,經歷着人生的.幻滅,電光石火的美妙,註定只是回首的惘然。

在亂世,活着就是一種成就。

當然,錢鍾書之寫,對於戰爭只是點到爲止,書中的人物並沒有在戰爭中悄然而逝,他們依然以一種常態生存,戰爭對於他們僅是一種不和諧音,一種避重就輕的背景音樂。

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總有一些東西會深留在人心中,吹盡黃沙始見金,那些人性的美好,人格的魅力,對於生活的摯愛,是怎樣的圍城都不能圍困,多久的歷史都不會沖淡的。

圍城讀後感12

讀罷《圍城》,我的情緒是複雜的。正像蘇文紈說:“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是否也由這樣的一座城。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抵如此。” 正如楊絳所說,不僅婚姻像圍城,人生、生活、職業等等更像圍城。以前在學生時代,應對着學業;成年後,參加工作,應對的'是職場;現在,墜入世俗去成就婚姻時,應對的是愛情。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循環,重複的做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是,個人的心態決定了這個循環是惡性還是良性。知足常樂者安於現狀,積極進取者奮發向上,然而一味厭棄自己的生活,空想不實際的事只會令自己陷入圍城。

最後我還想說一句讀後感,知足常樂。圍城總是存在的吧!學校,家庭……揹負着老師,父母的期待。有時身心俱疲,想要衝出圍城。可當真正衝出的時候才發現不過是進入另一座圍城罷了。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成功與失敗,學習與娛樂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元素,一種色彩當它們存在時,生活纔會感到滿足,纔會變成彩色的。所以也就不會想到要逃離圍城,也會感到幸福滿足。

圍城讀後感13

畢業四年之後,重讀圍城,感受更多,第一次讀圍城其實沒有讀太懂,大概覺得是方先生和孫小姐進入了婚姻的圍城,再讀圍城,其實不僅婚姻人生大概也是圍城,方先生其實是衆生相,不主動,不推辭,隨波物流,好高騖遠,自命清高,有國外留學的經歷卻沒有拿得出的好文憑,對唐小姐愛慕,卻也沒有努力的去追求,每一次的工作都是別人安排,也從沒想過自己到底喜歡什麼,適合什麼工作,想要成爲什麼樣的人,遇見孫小姐,也是隨意的進入了婚姻,他瞧不起周圍的李先生,顧先生,最後在三閭大學卻被迫辭職,也沒有想着努力去把工作做好,得過且過.方先生應該是比較悲哀的.吧,到後面也一直在懊悔,對他,我只能用八個字來概括,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一步錯,步步錯,本來手握一手好牌,卻被自己打爛了。

人生的每一步都比較重要,走錯一步都有可能是一個致命的轉角,此刻在我腦海裏想到了在豆瓣上看到的一句話,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鉅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作出抉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爲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圍城讀後感14

第一次讀《圍城》這本書,花了不少時間讀完。當然書名卻早就聽說過,看了書之後和自己之前以爲的書的內容所差甚遠。原以爲 想婚姻,戀愛本像圍城 的樣經典的話會在全書反覆提起,不想卻不是這樣。不過全書也無不透露着“圍城”這一信息。讀書的時候倘若不看其他書友的評論我還真不一定就能讀出書中人物的.話中話來,所以從對話中倒是“學習”了不少。讀完此書,還是不能理解爲什麼這本書的評價如此之高,看了幾條書友的總結評論,無一例外的大加讚賞,然鵝並沒有說出書好在哪裏,有人舉出一兩例作者用詞用句特別考究之處,但並沒有讓當下的我覺得十分驚豔。不過看評論好多人看了不止一遍,想 或許這本書放一放再去看,我或許能體會到評論中的感覺。

讀書時,喜歡去把自己和書中的人物對比,遇到他們身上表現不好的地方趕快回想自己過往是否有過類似不當之舉;看到其中的人物(孫、趙)心細爲家人朋友之事操勞退讓之時,也會思考自己如何學習一下。

書看到最後,感覺故事像是突然的結束,結束的很意外。總之,目前還是沒能完全理解此書,歡迎看過這本書的朋友和我討論。

圍城讀後感15

《圍城》是錢鍾書的作品之一,講的是解放前的一些事。《圍城》中的男主角名叫,他的父親很早就將他送到國外留學。但方鴻漸不好好學,隔必天就換一個學校聽課,不能靜下來在一個固定的學校上課,直到幾年後,他到了應畢業的時間了,但他根本就沒有一個學校的.畢業憑,他的父親寫信催他快點回家,他不得已買了一個假的文憑。在回去的船上,他與有夫之婦鮑小姐好上了,中途鮑小姐下了船,他又有跟蘇小姐好上了,回到家後,他在附近找了個工作,蘇小姐一直與他有聯繫,但有一個男的也喜歡蘇小姐,但蘇小姐最後嫁了另外一個人。

後來有一所新天的三閭大學寫信來邀請他來當教授,他與另外幾個同樣補邀請的人同路,一起上了路。路上發生了一些不月愉快的事情。到了學校貨後他並沒於有當上教授,而只被校長任命爲副教授。在學校,有一些教授經常找他的錯,想將他趕做走。教了幾年後,他被人流傳與孫柔嘉有關係,在多方壓力下,最後他乾脆與孫小姐結婚了。過了一年,他沒有在被任用,孫柔嘉也辭職與他一起走了。回家後,方鴻漸的家人不太喜歡孫小姐。在往後一起的生活中,也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孫小姐被氣回了孃家,方鴻漸也離開了家鄉,到其它地方去找工作了。

這本書寫出了當時社會環境,人們生活十分混亂,人與人之間爲了自身的利益相互爭鬥。人們只爲自己着想,排擠他人,也表現出當時社會的落後,所帶給人們的無限的傷害,我們要正視過去,改正過去不好的風氣,創造更好的未來

標籤:讀後感 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