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幹法》讀後感

讀後感1.59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幹法》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幹法》讀後感
《幹法》讀後感1

“人爲什麼要工作?”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都沒有深層的去思考和探討。在我們公司的很多人員的身上和行爲上都能體現出不同的答案,有的是爲了錢,有的是爲了家庭,更有的是把工作看成來不得不幹的“必要之惡”,甚至對積極工作的人報以冷笑和鄙視。這也是我們公司最大的惡習,也是最影響員工對工作二字錯誤理解的行爲。而且很多的因素造成,在於各階層領導的“不知情,不理會”以及對積極的員工缺乏一些必要的支持和鼓勵。因此很多積極的員工也開始變得很頹廢,對工作的態度上出現厭惡工作,不斷地逃避工作的責任心。因此我們在今後員工培養下要不斷地宣導和引導員工的正確“勞動觀念和他們的人生價值觀。在整體上提高員工的素質,讓員工真正意義上把公司當家。

"工作能夠鍛鍊人性,磨練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爲。"不斷讓員工去了解工作的意義,才能磨練出穩重而又積極向上的性格,爲事業,爲目標去努力拼搏的員工。"工作造就人格","工作是萬病良藥",能讓員工瞭解到工作並不是表面意義上的薪酬多少,更是能體現出員工的自身價值和人生的成就感。寶劍鋒從磨礪出,不斷地遇到困難,挫折,又不斷的克服困難挫折,這成就是無可取代的,也是最能提升員工士氣的良藥。

人都有偉大的夢想,雖然在公司只是一個小地方,但是也能造就夢想。雖然這是一筆不大不小的成就,但也可以爲員工積極努力工作增添一把火,也能引導廣大員工積極效仿,既能爲公司的成長留下一筆財富又給自己增添一筆成就,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而造成這些成就總在於那些專注工作的人員身上。爲什麼多數人不能實現展現出來,因爲缺乏發自內心工作的氣魄和積極工作的態度,有太多的抱怨和牢騷,未實施前就開始打退堂鼓,心又總想着這裏不好就換個工作。不良的念頭佔滿了大腦思維,這時候又缺乏正確的引導,因此員工失去了對工作的興趣,也就失去了積極性。應讓員工瞭解到“即使在苦難中,只要拼命工作,就能帶來不可思議的好運”。“梅花香自苦寒來”,這並不是單純的一句話,也是人們經過無數的磨難中悟出來的道理,我們也應該給員工灌輸這種不折不撓的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思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是引導員工對工作上正確引導,因爲咋看的不幸,實際上是幸事。員工亦會從不良狀態轉變爲更積極更努力的狀態。讓員工喜歡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現在大學生包括很多員工都對現有的工作心生不滿,總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以各種理由解釋自己的錯誤想法,造成了對現從事的工作不喜歡,而達不到相應的目標。如何讓員工喜歡從事的工作,首先要讓員工瞭解所工作的含義。人需要激情,而激情來自於失敗後的成功。事實中很多的工作都有,就比如技術研發,產品不斷的實驗失敗到最終的成功,又比如機械加工,亦是從不斷不合格,不斷地改善維修達到成功等等,這都是激情。而要有這激情又要員工先喜歡所從事的工作,改變自身的心態,對於迷茫狀態的員工,則需要我們爲他們引導到正確思路。

感動給人注入新的動力,這是毫無疑問的一個道理,在任何一個人的人生裏,有無數的感動,但是這些感動確是來之不易,而就因爲這來之不易的感動,鼓舞着員工更認真,更堅持不懈的工作。我們應該認真對待這份感動,保持這份真摯,開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因爲這份感動來自於成就,無論成就的大小。而有着這份成就員工纔會去重視這份工作,在乎這份工作,工作的良性發展也有了雛形。員工也會變成“自燃型”主動積極的人。主動積極的人能共同帶領大家積極向上,從而也有希望成爲一個領導者。

持續久就是力量。堅持不懈,百折不撓,愚直地,誠實地,認真地,專業地努力工作,才能讓人們從平凡變成非凡。認真對待每一份工作,因爲任何一份工作都是有相對應的發展方向。要延續其發展方向堅定不移地向前。不斷地反思不斷地進步,全力做好當天的工作,接受各種苦難和成功的考驗,關注每一件工作的細節,因爲細節也決定成敗。敢於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將不可能變可能,樂觀構思,悲觀計劃,樂觀實行,敢於接受天馬行空的思想,開拓自身的思維模式,從而達到我們一致的目標!

《幹法》讀後感2

最近被稱爲日本“經營四聖”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幹法》在中國風靡一時,得益於公司領導的推薦,有幸讀到了這本被“一本泄漏天機的寶書”,聯繫一下自身的經歷和當下中國社會的現狀,體會頗深。

20xx年被稱爲中國最難就業季,離畢業還有大半年,各方媒體天天就已經天天在叫囂着、渲染着,各位“專家”“教授”也在分析20xx屆的應屆生面臨着如何嚴峻的就業局面,老師、學生、家長也似乎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但是,在這個所謂的最難就業季裏,作爲人力資源圈子裏一名道行尚淺的招聘專員,我卻似乎遭遇了我短暫的HR生涯裏的“最難招聘季”。也不是說過來應聘的人太少,而是合適的的確太少。在面試應屆生的時候,我很喜歡問一個問題“你最喜歡的工作是怎樣的?”很多剛出象牙塔的新鮮人會睜着他們純真的眼睛告訴我“錢多、假多、舒適的。”這不禁令我感到疑惑,所謂的理想就是這樣子的嗎?我們爲什麼要工作呢?只是因爲要取得溫飽嗎?那個人的價值呢?在《幹法》中,稻盛和夫先生指出了勞動並不是只能或只是爲了解決吃飯問題,很多不是含着金鑰匙出生的人,要想扭轉命運,就要通過勞動。稻盛和夫先生認爲“勞動是醫治百病的良藥,工作能夠克服人生的磨難,讓你的命運獲得轉機”這纔是我們工作的真正意義所在。

那知道了爲什麼要工作,但爲什麼還是不想工作呢?噢,是因爲你還沒愛上你的工作呢。就像戀愛中的男女,在旁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在他們看來是再自然不過了。工作也是一樣,當你愛上了你的工作,無論付出多少,都不覺得累,而且能持之以恆。當然,要愛上工作並不是一件易事。所以,爲了減輕難度,在找工作前,一定要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這樣才能奠定以後“愛上它”基礎。就像戀愛一樣,總要知道自己心儀的對象是大概樣子,才能產生心動。當下很流行一句話“先就業後擇業”,這真真的害慘了不少新鮮人走了不少冤枉路。所以,在畢業前,多尋找機會實習,想清楚自己心儀的工作是怎樣的,才能愛上自己的工作。不過,我們中國還有一句老話叫“日久生情”。如果不幸像稻盛和夫先生一樣,畢業時找到的工作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那麼就在日後與這份工作好好培養感情吧。如何培養感情呢?稻盛和夫先生認爲需要從工作中尋找快樂,在這份工作中所取得的每一次進步,請爲自己感動,並且把它當作動力,更加努力的工作。

愛上工作,努力工作就能成功了嗎?噢,當然不是,你還要“敢想”,用稻盛和夫先生的話就是需要設立一個高目標。其實,想想,先代就不說了,當代不少傑出的大人物都是“敢想”之人啊,例如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的“喬幫主”——喬布斯,絕對是個中的代表啊。稻盛和夫先生認爲當你把你的“高目標”滲透到“潛意識”的時候,是連“神”都會幫你的。當然,這裏並不是渲染封建迷信。結合成功學裏面的吸引定律,當人全神貫注地想着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發出一種腦電波給宇宙,宇宙就會按照人的這種指使,排列好相關的物質以促成這件事。再從人自身出發,當“高目標”都滲透到了“潛意識”的層面,人就會不知不覺地以這個目標爲中心,所有的行爲都是爲這個目標服務。

噢?那就是敢想就能成功,那我天天想天天想就行啦?要真是這樣,估計不是成功,而是成“瘋”了。有了“高目標”後,還需要持續不斷的行動。“持續的力量能將‘平凡’變成‘非凡’。”中國也有“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的格言。人生,歸根到底就是“一瞬間、一瞬間持續的積累”,而成功,無非也是每天小小的進步的積累。稻盛和夫先生說“不像豹子那樣行動迅猛,而像牛一樣愚直地專注於一行一頁,這樣才能磨鍊人格,提升能力。”

讀到《幹法》的最後,稻盛和夫先生將自己一生用了這樣的公式總結: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x熱情x能力。想想,這不就是《幹法》這本書的中心,不就是稻盛和夫先生最想告訴我們成功的途徑嗎?要是我們能在其中一個因素下功夫,相信產生的效應雖及不上稻盛和夫先生的作用大,對於我們小小的人生,也是能帶來意向不到的收穫的。

《幹法》讀後感3

提起櫻花、富士山、佳能、三星、三菱、索尼、東芝等等這些詞彙,立即會讓人們聯想起我們的鄰國——一個雖說只有彈丸大小之地的國家,但卻是世界上公認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強國。二戰中日本政府曾對中國人作出了很多不好的事情,讓廣大的同胞不僅流了淚也流了血,但拋開一切的民族仇恨,我們今天單單來看某些方面的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日本精神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戰後的日本經濟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但是日本人只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就把美國等西方國家用了半個多世紀、花了20xx多億美元的研究成果學到手,迅速崛起成爲了世界經濟強國。我想,這其中除去政府的大力支持之外,還和日本擁有許多像稻盛和夫這樣的人有關吧。走近稻盛和夫始於我們學校讓大家同讀一本書活動,這次推薦的是他的《幹法》一書。看到關於稻盛和夫的個人簡介以及他的成功史又一次印證了一個至理名言:態度決定高度。

首先來看看他的勞動觀,人爲什麼要工作?不是單單的爲了穿衣吃飯,而是擁有更高層次的追求,爲了提升自己的心志,磨礪了心志,纔會具備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穩而不搖擺。但生活中究竟有多少人能做到這樣呢?來看看我們的現狀吧,名和利日漸成爲多數人追逐的對象,工作中錢掙的不多的就想弄個一官半職乾乾,也算工作小有成就,接下來就想把官做的更大更大,這大概也是這些人工作的動力吧;有些人無緣功名,那咱就來點實惠的吧,多多掙錢,不管這錢來自何道,良心上會不會受到譴責。真真想踏踏實實工作,不求名利的人越來越少,就連20多歲的少男少女,都寧願在街頭擺攤做小生意,也不願做那種辛苦的工作,那種受約束的工作。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去參加工作,因爲工作對於他們來說吸引力太小了,勤勤懇懇,辛辛苦苦,一個月千百塊錢。低微的收入無法與殘酷的現實去比拼,生活成本太高,理想和現實之間大多數人選擇了現實。而那些所謂的正式工作,除了在申請銀行貸款和擔保時能感受到優越性外,其他的還能給那些勞動者什麼呢?誰又真的對他們的勞動價值做出肯定呢?再來讓我們去看看日本的現狀和企業文化吧,日本的企業終身僱傭制和年功序列制並存。所謂終身僱傭制就是僱主不會隨意解僱員工,即使員工的工作效不高或者不能勝任某職位,除非員工本身有離職的意願,我想稻盛和夫當時所在的松風工業應該就是這種制度吧。而日本企業十分注重感情投入,給予職工家庭式關心。

員工對企業盡職盡忠,反過來企業並不虧待員工本身。員工的福利制度、養老醫療、獎金津貼等等,方方面面的優勢與便利條件都由企業替員工着想,這使得上層管理人員同所有僱員之間形成一種同甘苦、共命運的情感。我想這種企業文化勢必也會給稻盛和夫一個希望的支點,他的成功纔會實現,當然這和他本人的認真工作的態度,對事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他對勞動的傾情奉獻分不開的。所以他的態度就決定了他工作事業的高度,而他的成功也是理所當然,這也就是應了中國的那句古話:”一份付出,一分收穫“,上天的神明都是很公平公正的。

稻盛和夫的書語言樸實精闢,給人一種樸實無華的質感,讀完之後,心靈有如如沐春風,枯木逢甘露,給那些工作仍然迷茫的我們以靈魂的碰撞,也帶給我們深深的'思考。今後我們該如何面對工作,而我們的社會也會深深的思考,面對別人成功的經驗,你又學到了什麼?只有社會給勞動者提供了良好的社會保障,我想喜歡勞動的人才會多起來,而能夠從工作中昇華的人才會更多,都不來參加工作,何談昇華。我想我們尊敬的稻盛和夫先生的本意也不是要把勞苦大衆變成資本家們賺取剩餘價值時只會工作不會說話的工具,而是希望每一個用真心勞動的人,都能獲得勞動的快樂和幸福,用新的態度去改變新的高度,在勞動中實現自我的價值吧。以上僅是個人的讀後觀點,如有不當,還望指正!

《幹法》讀後感4

在日本經濟界,稻盛和夫稱得上是一位白手起家創業成功的本土派傳奇人物,也是日本戰後經濟奇蹟的締造者和重要的見證者之一。他1932年出生於日本偏遠的鹿兒島縣。技術員出身的他,最終成就了兩家名列全球500強的大企業----京瓷集團和日本的第二大電信公司“KDDI”。

與其他一些名人出書不同的是,一是因爲其作者稻盛和夫的個人成就,二是他並沒有想象般像教科書似的講大道理,而是運用一些顯而易見的,樸素的觀點和具體的實踐方法,結合自己幾十年事業經歷所獲得的工作經驗,與人們探討工作真正的意義,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績。我們能夠從字裏行間感覺到作者是發自真心的來分享他和自己公司成功的經驗,不是東拼西湊,將不同人的成功的經驗彙總到一塊。

仔細想來我好像沒有認真的思考過爲什麼要工作,只是作爲生活的一部分按部就班的進行着。有的人說“爲了錢工作”,對此我不敢苟同,因爲看到了太多因錢產生的悲劇,當然“沒有錢”也有很悲劇,但無論如何以錢爲最終目的任何行爲終究是悲劇一場,難道我們工作就爲了悲劇,這顯然是不正確的;有的人說“爲了美好生活而工作”,這個觀點被很多人認同,認爲工作的目的就是爲了過上美好的生活,什麼是美好的生活?很難界定,但是大概的意思就是富足而安逸的生活。看完《幹法》一書,給了我一個簡單的答案——因爲工作能夠鍛鍊人性、磨礪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爲。多樸素的觀點啊,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辭辛苦地工作,不只是爲了滿足物質上的需要,更是爲了磨礪個人心志,完善自己的內心,進而提升個人境界。

稻盛先生說,要想度過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能夠碰上自己喜歡的工作,這種機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萬分之一。與其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自己已有的工作。喜歡自己的工作,就能忍受任何艱苦;只要不懈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卡耐基曾經說過說:“除非喜歡自己所做的工作,否則永遠無法成功。”在我們周圍,聽到的多是報怨和無奈,談得最少的是工作的開心和樂趣。其實不管自己處在何種境遇,都要抱着積極的心態朝前看,任何時候都要拼命工作,持續努力,這纔是最重要的。並且對每天做過的事情,老老實實地進行反省,就可以避免工作上的失敗,並能夠不斷地完善自我。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懂得感恩,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這個崗位,就必須認認真真地接受它的全部,包括它好的和不好的,持有隨時感恩心態非常重要。

當然對於書中的部分章節,我並不完全認同。比如稻盛和夫先生斷然拒絕“積極的妥協”的做法在受西方文化影響比較深的現代日本或許可行,但在講究中庸之道的中國未必就行得通。事實證明處世圓滑的人在中國還是比較吃打開,長輩、領導、書籍等都有意無意的在灌輸這樣的思想。不必責怪任何人,大環境如此,畢竟大家不是“聖人”,要做到像稻盛和夫那樣在現今的中國不僅太難了,更會讓自己無生存之地。

曾經在一次電視節目中看到過對稻盛和夫的採訪,得知他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出身貧寒,在家裏七個孩子中排行老二,全家靠賣鹽、賣肥皂、替人加工紙袋度日。稻盛和夫的前半生挫折連連,幼時患肺結核,險些喪命,青少年時期,中學、大學、就職考試一路落第,但是他沒有在那種不得志的情況下沒有自暴自棄、走上邪路,而是拼命努力。他內心一直認爲,只要去努力,幸運之神總會朝他微笑的。人生就是這樣,個人也好,國家也好,社會也好,總會遇到困境。要把這種困境當作是上天賜予的困難和磨練,去直面考驗,不懈努力。從少年時代到大學畢業期間經歷了許多磨難,但是上天是公平的,由於此後他拼命努力,上天也對他的努力作了回報。看完了訪談節目,再度去細細品味《幹法》這本書,對書中所講的內容就會體會更加深刻。

稻盛和夫,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確實很多。《幹法》,這確實是本如推薦者所說的是一本“不合時宜的書”、“切中時弊的書”和“泄露天機的書”。

《幹法》讀後感5

來到深圳進行公司內部培訓的第一天,我有幸拿到了稻盛和夫所著的《幹法》一書,公司以此書作爲見面禮送給了我們這些新員工,感謝公司關懷。

在四天時間內我通讀完了稻盛先生的這本書。在本書的開篇第一頁就是馬雲、季羨林、松下幸之助等顯赫的人物給予稻盛先生的各種讚譽,當時我半信半疑(這個稻盛和夫有這麼傳奇麼?),直到我漸入佳境的拜讀此書,我的激情和熱情在此過程中也一次次被調動起來,對稻盛先生的敬仰和欽佩之情也油然而生,對即將到來的職場生涯已迫不及待。

通讀此書後,個人認爲稻盛先生成功的奧祕總結起來就是“正確的態度+超越常人的努力+持續追求完美+創造性思維”。

 正確的態度

在本書的前言部分,作者着重講了當代年輕人對待工作的態度,我們應該發自內心的爲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工作,而不是被動的厭惡工作。稻盛先生也以自己人生開始階段的諸多不順告誡我們要正視挫折,勇於克服人生中的磨難。 另外我們要以對待“愛情”的態度來對待我們的工作,迷戀上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主動的出擊,才能成爲“漩渦中心的人”。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乃是成功的第一步。

 超越常人的努

有了端正的工作態度,其次我們就必須設定一個“高目標”,併爲之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京瓷集團起初的發展階段實力有限,而接收的IBM訂單對質量的要求又異常苛刻,可以說給了京瓷一個看似不能達到的“高目標”,但京瓷在稻盛先生的帶領下,克服了種種困難,達到了客戶的滿意目標,同時也給京瓷注入了強大自信。但在我看來,這種高目標的追求並不適用於每一個人,至少對於我來說。我認爲人不應該把目標定得遙不可及,要定的經過自己的努力能夠達到即可,像稻盛先生的這種冒險式的目標設定,我不敢苟同,但真的不得不佩服稻盛先生的魄力和勇氣。

稻盛先生成功了,但前提是付出了“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我認爲這一點是此書的核心部分。這讓我想起了李巍總“十萬個小時”的觀點,按照常人的工作強度,我們能夠三十年完成這十萬小時的積累,但我們如果把這個工作強度增加一倍,我們就可以提前十五年達到目標。這個雖然達不到稻盛先生說的“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但精髓是一樣的,就是要想成功必須要比別人更努力!

  持續追求完美

我很認同作者在書中的這段話:“在成功之前,要絕不罷休,不屈不撓,堅忍不拔;不能給自己設定界限,要不厭其煩,持續挑戰。在勝利和挫折的考驗中, 每一天都拼命努力,這本身就是在孕育成功的種子。”“持續”二字看似簡單,但要真正實踐並堅持下去並不容易。稻盛先生在書中提到,每每自己感到絕望的時候,總是有神的眷顧,並引導自己走向成功。但這並不是偶然,這是建立在稻盛先生持續的鑽研、不懈追求的基礎上的。因爲,機會只給準備好的人。

稻盛先生也用自己的“完美”觀點說服了詹恩-裏夫先生的“最佳”觀點,對此我深表贊同。完美需要100%的努力,成敗取決於最後1%的努力。注重細節是其中最關鍵的方面,就像京瓷用陶瓷製作半導體封裝產品一樣,外觀的純白鮮亮就是最後的1%。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一定能達到最佳,這就是我的解讀

 創造性思維

書中講到的多個實例都是看似外行的最終要比內行的更成功,這就是思維的問題,外行的思維更大膽更發散,通往成功的路徑就更加多樣。而內行往往被自己的專業困住腳步,思維受限。

即使是平凡簡單的工作,只要不斷地鑽研創新,也會帶來飛躍性的進步。每天一小步,日積月累就是一大步。

此時再翻到開篇看那些各方讚譽,心裏沒有了懷疑,有的只是認同。《幹法》教會了怎麼幹,怎麼幹好,怎麼持續的幹好。感謝稻盛先生,感謝《幹法》,感謝華潤建築。

《幹法》是本好書,需要若干遍的閱讀才能真正領會稻盛先生的經營哲學。

《幹法》讀後感6

《幹法》是稻盛和夫以78歲高齡出任日航CEO之後推出的第一本書,也是稻盛和夫首次與讀者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做法和心得。該書在日本一經出版,不到一年再版19次,月銷量最高達到20萬冊。

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一般會選擇逃避或另闢蹊徑,但稻盛和夫卻並不那麼消極。在一家連年虧損的公司,在同伴都陸續選擇離開的情況下,在被分配到研究陶瓷新材料的冷門部門後,他並沒有抱怨,而是選擇了主動面對,於是他抓住了機會,通過勤奮的工作,發明了一種新型絕緣體,這個製造電視機顯像管必不可少的部件,從而獲得松下公司的大訂單,使所在企業起死回生。從此,自己的命運也同時被改變。稻盛先生結合自己70餘年的切身經歷所獲得的工作經驗,與讀者探討工作真正的意義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績,爲身在職場的讀者點燃了指路明燈,同時,這些思想對企業管理者也有借鑑意義。這是他不可動搖的“信念”,也是他被實踐所證明了的正確的“工作哲學”。 稻盛和夫先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和成長曆程告訴我們,工作不僅僅是養家餬口的手段,更是對心靈的一種磨礪,對人生的一種經歷,對人格的一種錘鍊!

稻盛和夫先生認爲工作是人生最尊敬、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爲。工作,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一道選擇題,可以選擇腳踏實地、忘我奉獻,也可以選擇投機取巧、消極怠工,更可以選擇好逸惡勞、不勞而獲。當面對這道選擇題時,我們必須明白,這不僅僅只是決定了你對工作的態度,更決定了你對待生活、對待人生的態度。我們每個人處在這個社會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同時也承擔了不同的責任。

整本書從“爲什麼要工作”、“如何投入工作”、“ 以“高目標”爲動力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持續就是力量:抓緊今天這一天”幾個章節去闡述的。 如何才能讓工作做出成績?在稻盛和夫看來,首先就是運用自己堅強的意志去喜歡我們的工作,熱愛我們的工作,癡迷我們的工作,把工作當成我們的愛人一樣去呵護。正如我們不能輕易地拋棄我們的愛人一樣,我們也不能輕易對我們現有的工作說“不”,所以我們就能長期堅持工作。做到像上述那樣,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遇到一些我們不能控制的外力影響時,我們很難用我們自身的力量去完成。在我看來,任何時候都要努力工作,持續努力,不愧對教師的神聖職責,這纔是最重要的。並且對每天做過的事情,老老實實地進行反省,就可以避免工作上的失敗,並能夠不斷地完善自我。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感謝,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這個崗位,就必須無條件地接受它的全部,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持有隨時感謝心態非常重要。

“人爲什麼要工作?”許多人把“努力工作”、“拼命勞動”看得毫無意義,他們甚至對積極工作的人報以冷笑和鄙視。這本書中稻盛和夫想以他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理解工作的意義,全身心投入工作,你就能度過幸福的人生。工作是爲了提升自己的心志,要將工作當做一種提升自己心志、造自己人格的修行。不要畏懼工作,不要因爲自己眼前的工作不如意而喪失信心,要將自己的工作當做是自己不得不完成的人生任務,要用一種將自己逼入絕境的方法來工作,即“極度認真”的工作。

稻盛和夫告訴我們“人生?工作的結果 = 思維方式×熱情×能力”。即使是平凡簡單的工作,只要不斷鑽研和創新,也會帶來飛躍性的進步,在每天的工作中時刻思考這樣做是否可行,作爲教師,除了把每節課認真備好,每節課後最重要的是認真總結這節課的成敗得失,記錄在案,向同事們請教或探討怎樣解決,持續不斷一定能對工作進行改善和改良,最終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效。

通過《幹法》的研讀,讓我明白在工作中困難時無處不在的,看你如何去面對困難;在工作中機會也是無處不在的,看你是否發現機會,抓住機會;在工作中成績和失敗也是無處不在的,看你如何處理成功的驕傲心態和失敗時的心灰意冷。做好任何一件事都不容易,竭盡所能,纔不會後悔!

《幹法》讀後感7

我剛讀完稻盛和夫寫的《活法》。咱們經常看的是《活法1》,還有一本是活法2。我這次看的是活法1。從昨天晚上6點鐘在圖書館找到這本書,到今天下午四點半我終於看完了這本書。懷着虔誠的心,我記錄了我第一遍閱讀此書的感受。正如封面所說,此書需誦讀三遍。當下記錄,僅爲記錄思維之過程,以便後來的審視和分析。於是我帶着這樣的心情寫下後面的文字。

個人認爲《活法1》分兩部分內容。

大都是作者自己的親身體會,而且又是說不清楚道理的東西。但是主題的思想都是教人用普遍的哲學來引導我們做事和做人。比如他提到的真誠,不麻煩人,做事比所有人都努力等等。這裏面突出體現讓他命運轉折的原因。稻盛和夫根據自己的經歷,認爲這一切歸於心想事成。或者說內心的軟弱的思想招來不幸的種子,正確的思想爲人帶來好運。而那些好的思想就是普遍的哲學和道德倫理。這點和《祕密》一書的思想不謀而合。不同的是《祕密》系統介紹了原理,而稻盛和夫自己說不清楚罷了。

《活法》後面的內容從宇宙和佛學的觀點解釋了很多關於生命和人生意義方面的事情。其中作者強調命運存在,並影響人類。這裏的命運不是消極的迷信,而是對宇宙精神和因果規律的敬畏和尊重。然後稻盛和夫接着說,人的自由意志和努力也可以改變命運,讓一切走向更美好的方向。完整的說,命運存在,因果循環,宇宙精神不可抗拒,我們應有一顆虔誠和踏實的心,同時,人心應積極向善,爲他人着想,爲了人類和社會的發展努力,讓一切走向好的方面。

我讀完,內心很震撼。但是這不代表我就會了,正如稻盛和夫說的知道不代表會。我們還需要多次的閱讀,來理解其中的深刻內涵。其中很多都需要身體力行纔可以領會,所以我只能懷着虔誠的心去付諸行動。

前言說,深處混沌時代,更該省思“活法”。爲我們敲響了警鐘,讓在迷霧中左右搖擺的人停止下來,安定內心,繼續前行。稻盛和夫說,我們需要普遍意義上的哲學,讓我們安身立命。

第一章:你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當松下幸之助籍籍無名的時候,我們對於他的管理觀念不以爲然。當稻盛和夫盛名之下時,我們對於他的觀念也不能過於神化。這需要我們更多的思考和體驗。這一章,稻盛和夫教導我們用心渴望纔可以達成目標。這和斯蒂芬柯維說的由內向外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的內心需要調整到和行動一致的狀態上,這樣才能發揮最大的能量。相對論說,世界處於波動的世界。思想是一種特殊的頻率,它吸引同頻的東西。當你心情愉悅,好運即將來臨。當你焦慮不安,不幸的種子也開始萌發。這一切雖然介於科學和神祕主義,但是它確實是自然之規律,宇宙之精神。

第二章關於思考的方式。

稻盛和夫說,應依據簡單有效的原則去做事。他得到人生的公式:思維方式×熱情×能力。思維方式決定方向,熱情決定了能力放大的倍數,能力是基礎。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這一節:拿出百分之百的認真。要努力到連老天爺都想伸手相助的地步。要努力到自己都被感動。俞敏洪說,如果人的一輩子沒有回憶起來讓人淚流滿面的片段,那就白活了。

第三章:磨鍊心智,提升心性。

深沉厚重,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第三等資質。首重人格,次爲勇氣,最後爲才能。心智和心性永遠都要排到修煉的第一位。

第四章,以利他之心生活和工作。

以帶着一個比呱呱入世時更美好的心離開的心態,來以利他之心生活和工作。超越了物質生活層面上的人生哲學,同時也是人生意義之所在。生而爲人,除去物質代謝過程,剩下的只是靈魂。靈魂飄蕩在宇宙中,永不消散。

第五章,與宇宙和諧。

支配人生中的兩大力量:命運和因果循環。然而命運的力量並不是大到無法改變,超越之上的力量更是個人的努力,只要你心存善念,多行善事,一定能超越命運的安排。

《幹法》讀後感8

整整用了三個晚上,看完了稻盛先生的《幹法》,感觸良多。這是稻盛和夫以78歲高齡出任日航CEO之後推出的第一本書,也是稻盛和夫首次與讀者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做法和心得。該書一經出版,不到一年再版19次,月銷量最高達到20萬冊。稻盛先生結合自己70餘年的切身經歷所獲得的工作經驗,與我們探討工作真正的意義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績,爲身在職場的我們點燃了指路明燈。

一個人白手起家一生能夠創立一家世界500強公司,就足以贏得世人的尊敬了,稻盛和夫在42年的經營生涯中,一手創造了兩家世界500強,卻在退休時把個人股份全部捐獻給了員工,自己皈依佛門,轉而去追求至高財富--提煉心智。他認爲,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過程。有了這樣的超脫和追求,使得稻盛和夫得以擁有了俯瞰人生的視野,這讓人十分的敬佩。

這本書給我最深的體會是讓我真正明白了,“人爲什麼要工作?”在現如今這個充滿浮躁和功利的就業、職場環境中,很多人總是憤恨自己的懷才不遇,在工作中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他們只看到別人成功、光鮮的一面,卻往往看不到別人背後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他們把“努力工作”、“拼命勞動”看得毫無意義,追求和夢想着不勞而獲、一夜成名。甚至對積極工作的人報以冷笑和鄙視。而稻盛先生以他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只有理解了工作的意義,全心全意的去投入工作,你就能度過幸福的人生。

稻盛先生在這本書中告訴了我們:“工作是一種修煉。”工作能夠造就人格,努力認真的工作能夠扭轉人生。作爲一名金明國小的老師,我非常的熱愛這份工作,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但有時工作中的勞累、孩子們的頑皮、家長們的不理解,也讓我非常想發發牢騷。有時候想想,既然有個別孩子的家長都不在意自己孩子的學習,那麼我爲什麼還要如此執着的幫助這些孩子提升不太理想的學習成績呢?我的努力和辛勞又能得到什麼呢?但是在看完《幹法》這本書以後,讓我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稻盛先生教會了我們,工作真正的“幹法”。

稻盛先生教會了我,首先要堅持“愚直地、認真地、誠實地”投身於自己的工作,長此以往,人就能很自然地抑制自身的慾望。熱衷於工作,還能鎮住憤怒之心,也會無暇發牢騷,而且日復一日努力工作,還能一點一點提升自己的人格。一心一意投身於工作,聚精會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這本身就是磨練人格的修行,這樣做就能磨練我們的心志,促進我們成長。而通過這種心志的提升,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價值也能隨之提升。

對於每天的工作,我們要老老實實地進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評,認真改進。這樣度過反省的每一天,我們不但能避免工作上的失敗,而且有利於在人生中提升心志。如果想做好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喜歡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行,就強制喜歡上自己的工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全部潛力。對待自己的工作,要像經營自己的事業一樣,精益求精,永遠高標準的要求自己。工作能夠鍛鍊人性、磨礪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爲。多樸素的觀點啊,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辭辛苦地工作,不只是爲了滿足物質上的需要,更是爲了磨礪個人心志,完善自己的內心,進而提升個人境界。

當工作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能放棄;當工作進展順利時,就要直率地表達出工作中體驗到的快樂;當工作成果受到別人的褒獎時,就要誠摯地表示感謝。繼而將這種快樂和感動當作精神食糧,然後繼續投入到工作中去。把工作當成是一個生命體,傾聽來自工作的聲音,和工作談心,對工作進行仔細的審視和思考就能自然而然地明白問題的所在,從而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稻盛先生曾總結過一條成功方程式:人生和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或稱努力)×能力。可理解爲要度過幸福的人生,把工作做到最好,必須具備正面的思維方式、堅強的意志和優秀的能力三種因素。它們不是簡單的相加關係,而是相乘關係。相乘就意味着結果可能會是負值或零,如思維方式不正確,結果就是負值,如意志和能力不足,則結果可能是零。能力基本由上天賦予,熱情則完全由後天培養。全書圍繞這一公式,娓娓道來,令我們領悟到許多。

《幹法》讀後感9

以前經常聽人說起稻盛和夫,他的傳奇經歷讓人熱血沸騰,也讓人開始相信,按照他的哲學,或許能夠創造奇蹟。所以一直對他很是仰慕,在心裏念念不忘,直到最近開始讀他的書——《幹法》。

說實話,讀完之後感覺挺失望的。不是對稻盛和夫本人失望,而是對我自己失望,因爲稻盛和夫的哲學非常的簡單,但是我去無法執行。比如稻盛和夫說,在工作中,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是一件顯而易見的,通往成功的道路,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能夠做到的人少之又少。憑心而問,我做到這一點了嗎?自然是沒有,雖然工作比大多數人都要認真,但也僅限於此。這就相當於曾今聽說有一份獨步天下的武林祕籍放在那裏,你苦苦尋求,最終終於得到了,但是發現上面只寫了四個字“日拱一卒”。

“日拱一卒”,其實這就是很多人成功的道理,也是世界上最爲正確的道理,萬事萬物都是如此,你認爲有捷徑,但是實際上真的有捷徑嗎?至少在我的人生經歷中,發現沒有捷徑。就好像身邊的朋友羨慕我每週都能靜下心來讀一本書,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我的這種習慣是從每天讀一萬字開始的,到現在我每天能靜下心來讀兩個小時了。而寫日記和讀後感這件事,剛開始每讀完一本書我只能寫幾句,到現在能寫上千字,雖然質量不怎麼樣,但是這也確確實實是一種進步。而這些進步都是每天的堅持,等到堅持到一定程度以後,就發現閱讀已經成爲我的一個習慣,然後又發現,心裏有些想法,不寫下來就覺得心裏不舒服。

或許這就是稻盛和夫成功的原因吧。只不過他的成功在於將工作和事業結合起來,然後重複了幾十年。而我們大多數人所喜愛的事情跟工作毫無關聯,或者說,我們沒有及時的培養自己在工作上的愛好。

那麼如何愛上自己的工作呢?書中說了不少作者的經歷,總結起來就那麼幾點,首先是讓生活和工作彼此融合。在我看來,這是讓自己一直處在工作的狀態,盡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這一點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哪怕是剛剛畢業的年輕人也不會願意這樣活着。因爲大多數人都將工作視爲不得不做的“必要之惡”。這樣理解並不能說錯,但是這必然錯過最佳的成長時機,因爲你在工作上所付出的時間,必然就少了很多。所以我的建議是,雖然你做不到“抱着產品睡覺”,那麼儘量的在上班的時候不要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吧。以此爲起點,執行起來會更容易。

其次要做一個“自燃型”的人。什麼叫自燃型?總結來說,就是能夠自我驅動的人,能夠想辦法解決問題的人。而不是整天抱怨的人,也不是總是跟別人比較的人,更不是總想找一份錢多活少離家近的工作的人。只有自燃型的人,才能不斷的向中作中投入自己的熱情,我想,這應該從爲自己的成績喝彩開始。將自己所取得的每一項成績都蒐集起來,每次看到的時候必然有一種成就感。

然後是面對困難,“日拱一卒”,每天都一樣的努力,每天進步一點點,讓時間成爲自己的朋友。無論遇上任何困難的事情,日拱一卒,每天都有進展。要知道人生的道路是一次長跑,我們要做的是始終保持不慢的速度,每天進步。

再次是創造出“劃破手的產品”。對於這一點,其實我是不太贊同的,完美主義確實沒錯,但是很多時候,做事要先完成,再完善。但是現在很多人所做的只是完成,完成之後很少有人想着主動去完善,乃至完美。同時,這也是現在很多人的通病,包括我在內,需要以此爲戒。

最後是創造性,也就是每天不停的改進自己的工作。每天都思考一件事情,所做的工作,那個地方還可以改進,還可以做到更好。某些難點爲什麼難,需要注意什麼地方,反覆思考,反覆總結。

所以,在這條路上沒有終點,一旦走上去,要麼放棄,要麼不停的走下去。當然這也是一條自我修煉之路,每個人都能在踐行當中變得越來越從容,越來越明白自己的方向,變得不再焦慮,未來的道路清晰可見。

這就是我通過稻盛和夫的《幹法》總結出的幾條原則,相信只要做到這幾點,一定可以讓任何人適應任何工作。只是道理易得,執行卻很艱難,讓我們共勉吧。

同時,希望大家在明白了一些道理之後,就馬上去踐行,不要成爲那個“知道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人。

《幹法》讀後感10

第一次聽說稻盛和夫是通過領導的分享《王陽明》,似乎從那之後,大家爭相學習管理的對象從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變成了經營大表哥“稻盛和夫”,郵箱裏紛飛的是他的書籍推薦,耳邊迴盪的是他的至理名言。不吹不黑,通過了解他我真的有種感覺,那就是一個人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能量?怎麼能掀起這麼大的波瀾?創造這麼多的奇蹟?

上週公司組織了一場管理培訓,課後的讀物就是稻盛和夫的一本書《幹法》。其實這本書我在年初的時候看過,主要是講“我們爲什麼要工作?”這個幾乎可以上升到探討人性的哲學問題。本來是作爲一鍋雞湯文來讀,想着再鹹頂多是腎抽搐兩下,看下去發現並不是很鹹,文字質樸又深刻,用自己的一路走來的經歷和一個企業領導的態度來告訴年輕人需要做些什麼,的確發人深省。所以今天想拿出來分享讀後感,其實想說的是全書都在圍繞的一個成功必備方程式:

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這裏面稻盛和夫先生把思維方式放在首位,作爲一切的起點。我們看到桌子上有一杯水,有人口渴了會說“正好這有一杯水”;有人在打掃衛生會說“這兒爲什麼會有一杯水”;有人來開會會說“這兒怎麼只有一杯水”。這就是思維方式的不同。稻盛和夫在書中說到他起初在一家不起眼的公司,管理和制度都很糟糕,跟他一起來的朋友都離開了,後來他想了很久,最後確立了“雖然這家公司有諸多問題,但是我要留下來”的思想後,開始靜下心來,潛入到日常工作中去,纔有了後來的研發成功,並走上公司的高層,能夠徹底改變公司那些不好的東西。

《幹法》書中說到京瓷的用人標準:我們需要的是那種知道攻堅克難,對工作抱有激情的人;如果誰老是抱怨工作難做,沒事就拖公司的後腿,在員工之間渲染悲觀情緒。那這個員工鐵定是要被開除的。我個人認爲稻盛和夫一方面是想讓我們將自己打造成爲對自己的工作和小成就充滿激情、充滿感情的人;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告訴我們要去帶動。

每件事情都需要帶動,不管是團隊氛圍還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讓沿海地區先富起來帶動內地,在一個團隊中快樂激情同樣也是會傳染的,就像我們總是喜歡跟陽光熱情的人靠的更近,因爲那樣感覺我們的生活都充滿陽光。如果我們每一個人對自己的那一份工作充滿熱情和激情,那麼整個團隊就會像發動機一樣不斷向前,充滿動力。

能力這個東西稻盛和夫的理論是因人而異,不可以偏概全。當我們有說一個人很有能力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理解爲他的“執行力”很強,能辦成事兒。但是工作中並不一定只有執行力,專業技術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等都是個人能力,而他在團隊中的能力大小,主要看這個團隊需要他有什麼樣的能力,如果團隊需要他很會寫,但他很會說,那他就是個“沒有能力的人”。而如果要把這些能力都具備並且出衆,我想這個人一定經過了非人的“磨練”。

沒錯,書中多次提到了“磨練”這個詞,其實就是我們所謂的“學習、準備、歷練”。亡羊補牢並不是爲時不晚,羊已經跑了,我們已經受到了損失;想要有好的結果就需要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做好檢查,及時維修,最後才能保住羊。就像原文中:“你想要成功就要付出努力,如果不付出努力,那麼就請接受爲一點小錢卑躬屈膝的將來的自己”。

全書都在把枯燥的工作當做一種磨練和修行,我們需要在磨練中不斷思考,不斷提升,不斷向前;如果放棄了這種修行,那就只能接受這個不完美的自己,這就是社會的公平,稻盛老爺子一直在告訴我們在這個公平的社會下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不過有一點我想說:有了格力,就算你身在中國,依然能夠用上正統的IH電飯煲,買個電飯煲買個家電還要跑到國外去?根本不存在的!

最近連續看了兩本日本的書,《解憂雜貨店》和《幹法》,給我印象比較深的一點是這兩本書都沒有特別華麗的辭藻來點綴裝飾,也沒有飛在天上說了很多人生的大道理,他們都用了最樸實的語言用來講一個溫暖的故事,或者立足現實說一個最淺顯的道理。這在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真的是一股清流。我只希望幾年後回頭看自己的工作經歷,能夠做到“不負青春”,這就夠了。

《幹法》讀後感11

乍一看書名,還以爲《幹法》是稻盛先生對自己漫長職業生涯中工作方法、管理經驗和"幹活"技巧的總結。

通讀全篇,才知道該書告訴我們更多的是一種積極的工作態度和純樸的勞動觀。所謂大道至簡、稻盛先生的"工作觀"以樸素道理示人:要想好好地活,就得好好地幹。他爲我們設計了實現事業成功和圓滿人生的路徑和通道:選擇正確的工作觀??熱愛、專注、迷戀於自己的工作??以極度認真的態度,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抓好今天,日復一日,不斷積累--創造性地、出色完成工作--從量變走向質變,由平凡變爲非凡。

與普通人"工作是苦役"、"工作是必要之惡"的觀念不同,稻盛先生對工作意義的感悟和見解讓人頗爲驚嗟。他認爲,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爲,是鍛鍊人性、磨礪人格、提升心志、實現自我價值、走向美好人生和彼岸世界的修行。古今中外,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無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歷盡艱辛,埋頭於自己的事業,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他們在成就偉大功績的同時,也造就了自己的完美人格。

苦難常與人生相隨相伴。稻盛先生早年命運多舛,25歲以前的人生並不如意,也曾有過怨天尤人和自暴自棄。但當他下了決斷,毅然留在那個叫作"松風工業"的衰敗企業,"開始發自內心並用格鬥的氣魄、積極的態度,聚精會神、全力以赴地面對自己的工作"時,其中的樂趣和成就感便不約而至,以至產生"工作太有意思了、太有趣了,簡直不知如何形容纔好"的狂喜,他的工作觀、人生觀、價值觀也隨之扭轉並得以終身確立。稻盛先生深信,"工作隱藏着一種偉大的力量",只要你的身體、靈魂與它融爲一體,它會給你的人生帶來無窮無盡的快樂、意想不到的收穫和不可思議的好運。工作還是療治苦痛的良劑。在突如其來、接踵而至的苦難面前,稻盛先生把工作作爲慰藉心靈、經受考驗、攻破難關的仙丹妙藥。通過努力工作、拼命勞動,使其一直在苦難和挫折方向上運轉的命運齒輪不知不覺地朝着幸運的方向轉動,讓人生時來運轉,進入煥然一新的階段和精彩美妙的狀態,充滿無限希望和光明,從而不斷取得成功,最終走向人生的"王道"。

《幹法》作爲稻盛哲學的寶典祕籍,闡釋了工作觀、工作技巧及二者的關係。稻盛先生在《幹法》一書結語部分給出我們這樣一個公式:工作(人生)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其中熱情、能力的分值區間都設定在0-100分,唯有思維方式的分值設計爲-100-100分。在稻盛先生看來,"不厭辛勞,爲大家的幸福而拼命工作,這樣的思維方式就是正值;相反,憤世嫉俗、損人利己,否定真誠的人生態度,這樣的思維方式就是負值"。顯然,稻盛先生所說的"思維方式"其實就是人生觀、價值觀、工作觀。工作觀正確,工作的結果就會是一個更大的正值;工作觀錯誤,工作的結果就會是一個負值,而且能力越強、熱情越高,給工作造成的負面影響越大。特意把工作觀放在主體的位置,將熱情和能力視作工作技巧以客體待之,突出工作觀對於工作結果的決定性作用,可見稻盛先生對工作觀的關注和倚重。

工作造就完美人格,純潔心靈爲神聖事業而準備。回首在金明國小教學的這一年多的時間,工作上有諸多不順心,每每此時,都會產生抱怨,從而感覺自己疲憊不堪。從來沒有一個正確的教學心態,自從看了幹法這本書後,覺得自己找到了方向,甚至看到了希望。既然從事了教學這個行業,就該把教書育人當做自己畢生之追求,埋頭苦幹,總結經驗,紮實努力,堅持不懈,把教學當成樂趣,一生與孩子相伴,與書本相伴,當看到自己桃李滿天下之時,想想自己在工作之中遇到的困難又算的了什麼。

標籤:讀後感 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