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生活範文 > 科普知識

幼兒入園適應心理分析

幼兒入園適應心理分析1

入園是幼兒從家庭邁向社會的第一步,也是幼兒適應社會生活的關鍵一步。個體適應新環境需要一個過程,幼兒由於年幼、身心稚嫩、適應能力差,他們初入園時往往出現適應困難現象。有的幼兒一開始對幼兒園產生極大的好奇和興趣,高高興興上幼兒園。誰知好景不長,隨着新鮮感的消失,幼兒開始想家、想念親人而開始哭鬧;有的幼兒一開始就不肯上幼兒園,一入園就大哭大吵;有的幼兒入園後整天眼淚汪汪,唸叨着“我要回家,我要媽媽”;還有的幼兒不哭不吵,但在幼兒園中態度淡漠、情緒壓抑、不與別人交往;甚至有的幼兒在初入園時還表現出“軀體上的症狀”,出現頭痛、腹痛腹瀉、尿頻或失禁等生理現象,而回到家中上述症狀隨即消失。幼兒入園產生的種種不適應現象,不僅給幼兒園教師帶來許多麻煩,而且讓家長感到擔心和焦慮,嚴重的還影響到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幼兒入園適應心理分析

要幫助幼兒儘早適應幼兒園的新環境,儘快融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我們很有必要分析造成幼兒入園適應困難的原因。幼兒初入園時,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他們更多產生的是心理上的不適應,或者說,造成幼兒入園適應困難的主要原因還是來自幼兒心理。因此,本文着重從幼兒初入園的心理角度,特別是從情緒心理角度分析、探討幼兒入園適應問題,以期能有效地、有針對性地幫助幼兒順利度過入園的最初時光。

一、安全需要與恐懼心理

根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安全需要僅次於生理需要,是排在第二位的。對幼兒來說,與親人在一起是安全、自信的,是可以快樂活動的,尤其是他的情感需要是能夠得到滿足的。當幼兒剛離開親人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幼兒園環境時,幼兒會覺得原先的安全感突然喪失,由於安全需要無法得到滿足而產生情緒上的波動。對於身心稚嫩、情緒不穩定又不外露的幼兒,在茫然不知所措的境遇下,多數孩子首先就表現爲本能的手段:哭泣!由於安全需要的缺乏,伴之而來的是幼兒心理上的恐懼。

雖然過幾天幼兒可能不哭了,但他們還會顯得不快樂、不玩耍、不探索,鬱鬱寡歡、心情憂傷,而且經過較長時間才能擺脫這種心境。其原因之一是一些家長的一些誤導可能加劇了幼兒這種恐懼心理。如有的父母在孩子不聽話時,用幼兒園和老師來嚇唬孩子,諸如“不乖就把你送到幼兒園”、“叫老師來教訓你”之類的話語,使幼兒在未入園之前就對幼兒園產生恐懼心理。入園後幼兒要獨自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導致了幼兒原來潛在的心理危機全面爆發爲安全感缺失和恐懼,從而哭吵不止,表現出對入園生活的嚴重不適應。

二、親子依戀和分離焦慮

親子依戀是指幼兒對父母或其他撫養人表現出的難以離舍的情緒。幼兒在家庭生活中和父母親人朝夕相處,建立了穩固的親子依戀的感情紐帶,幼兒願意與依戀對象親近。當父母(尤其是母親)在身邊時,幼兒心情愉快,有安全感,有自信心,能和別人正常交往。父母一旦離開孩子,幼兒立刻表現出悲傷情緒,產生安全缺乏感、受挫感和焦慮感,人際交往異常。特別是某些孩子見了母親手舞足蹈、快樂無比;入園後母親一離開,孩子就大哭不止、情緒一落千丈。這些正是幼兒依戀心理的特有體現。

分離焦慮是指幼兒與自己的父母或其他撫養者分離後產生的憂傷、煩惱、緊張、不安以及恐慌等情緒表現。這是幼兒入園適應的最大障礙。因爲幼兒的年齡、心理髮展水平和生活經驗等影響,他們初次離開親人時很容易形成分離焦慮。有的幼兒越是過分依戀父母,他就越難以和父母分離,因分離所產生的焦慮感也就越強。在不熟悉的環境中,在尚未與老師、同伴形成新的依戀關係之前,幼兒面對親人離去哭吵不止,但又無法阻止這一切而陷入分離焦慮之中。他們自身的調節能力較差,不能及時從中解脫出來,導致了幼兒入園適應困難。

此外,在幼兒入園適應問題上,有一個很重要的但往往被人們忽視的一個影響因素是:家長的親子依戀和分離焦慮。有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交給老師後,他們的情緒也發生很大的波動,有些家長的焦慮和擔心程度甚至超過幼兒。爲此,他們因焦慮和心疼孩子,就間斷送幼兒入園,這也造成了幼兒入園適應期的延長。

三、“心理能量”有限

現代行爲科學認爲,適應是指個體以各種心理活動的方式對自己進行調節,以便使自己能夠順應環境的過程。幼兒由於年紀小,心理能量有限,心理髮展水平明顯滯後於新環境的要求而帶來入園適應問題。目前幼兒入園年齡提前,一個三歲或更大一點的孩子,他的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等發展十分有限,性格正處於發展形成階段,心理調節能力也很差。而幼兒剛剛入園,就要面對和處理諸如熟悉新環境、生活自理與自我服務、與新朋友交往、培養新習慣、學習新本領等一系列的新任務。對一個三歲的幼兒來說,這些都需要花費相當多的心理能量才能完成。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也需要一個過程,幼兒需要集中和調動他所有的心理能量來適應新環境和學習新本領。目前家庭中的幼兒大都是獨生子女,大都存在因受過度保護而生活自理能力低、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弱點,因此造成很多幼兒會因爲“心理能量”透支而產生許多心理和行爲上的入園適應困難。

上述的種種心理因素與客觀原因結合在一起相互起作用,引起幼兒入園時哭吵、情緒不穩定、不會與人正常交往等心理與行爲問題,產生幼兒入園初期的不適應。爲此,教師和家長要互相配合,正確分析幼兒入園之初的適應心理,做好幼兒上幼兒園之前的各種物質和心理準備,儘快讓孩子熟悉新環境;採取預入園或漸進入園的方法,減輕幼兒心理能量的負擔;同時入園之初要特別關愛孩子,創設一個安全的心理氛圍,滿足他們的安全需要,打消他們心中的顧慮和恐懼,幫助幼兒儘快地適應幼兒園的`新生活,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幼兒入園適應心理分析2

由於長期找不到有效的解決辦法和途徑,人們對幼兒入園適應困難問題似乎變得習以爲常了,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正所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做好入園的身心準備

爲了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轉折,家長能做些什麼呢?首先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獨自刷牙、洗臉、如廁、穿脫衣服、使用餐具等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和一些簡單的人際交往技能。我國著名的醫學心理學家丁瓚教授曾經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於人際關係的適應。”在幼兒園裏,讓幼兒學會與其他小朋友友好相處,形成謙讓、合作、分享等品質,能爲幼兒今後適應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入園前,家長可經常和孩子談幼兒園的事情,帶幼兒參觀幼兒園環境及一日生活,讓幼兒對新環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產生嚮往幼兒園生活的心理。待孩子真正入園後,要有堅持性,鼓勵孩子天天入園,不要因爲心疼遷就而前功盡棄。

(2)幼兒園要盡心盡力

首先,幼兒園可通過開展豐富有趣的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具有強烈的好奇心,開展多種多樣、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的活動,可使幼兒在這些活動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逐漸產生對幼兒園的依戀情緒,大大減輕分離焦慮。在“我會疊被子”的競賽活動中,幼兒全情投入,現場氣氛非常活躍,“加油、加油”的聲音不絕於耳。這時老師發現從不舉手發言的路路,竟然緩緩地舉起了手,老師給了他參加競賽的機會,事後還及時表揚了他,後來發現路路接連幾天都興奮不已,再沒有爲想家而哭鼻子表揚能夠產生很強的正面教育作用,幼兒在某項活動中表現很好時,教師一定要及時予以鼓勵、表揚,甚至號召全班小朋友向他學習。這樣會大大促進幼兒參與今後各項活動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其次,也可適當開展混齡教學。例如,幼兒園開學時,讓中、大班的幼兒站在門口列隊歡迎;讓哥哥姐姐們帶着弟弟妹妹參觀活動室;大、中、小班幼兒合作進行小組競賽等等。混齡教學爲孩子營造出一種家庭氛圍,能夠增加教師和幼兒、幼兒和幼兒之間的相處時間,建立情感的橋樑。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過:“5歲兒童心理比我們更接近3歲兒童的心理,在他們之間存在着一種人們在成人與幼兒之間很少發現的交流與和諧。”,“大帶小”“大幫小”“小促大”的混齡活動不僅使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際交往的能力得到很大的發展,而且對幼兒的語言能力、學習習慣、責任感等方面的培養也有很大的幫助和提高。

(3)教師的關愛

教師對幼兒的愛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寶貴的營養素。只有沐浴在愛的甘霖下,幼兒纔會有安全感,才能學會與同伴、教師交往,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最終適應幼兒園的環境。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無條件地、充分地!納和尊重每一個幼兒,無論其美或醜,無論其聰明或愚鈍。並且想方設法取得幼兒的信任,讓幼兒敢於接近,例如親切地叫幼兒的小名,輕輕撫摸幼兒的頭,親親幼兒的臉,拉拉幼兒的小手。對於大哭大鬧的幼兒,教師要主動從媽媽手中將其接過來,像媽媽一樣哄抱,給以撫慰和鼓勵。

心理學研究表明,親密的身體接觸有利於人與人之間親密關係的建立。相信有了家庭的良好準備,父母的正確認識,以及幼兒園和教師的積極配合,每個孩子都會成功地度過適應期,真正做到家長放心、教師省心、幼兒開心。

標籤:入園 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