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生活範文 > 科普知識

建築物和構築物的區別

我們知道建築給爲建築物跟構築物。而一般具備、包含或提供人類居住功能的人工建造物稱爲建築物。比如民用建築、工業建築等。構築物就是不具備、不包含或不提供人類居住功能的人工建造物,比如水塔、水池、過濾池、澄清池、沼氣池等。需要說明的是這個定義不是絕對的。在水利水電工程中就江河、渠道上的所有建造物都稱爲建築物,比如水工建築物。而接下來我們詳細的瞭解下建築物跟構築物的區別吧。

建築物和構築物的區別

建築物是什麼?

建築是建築物與構築物的總稱。是人們爲了滿足社會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質技術手段,並運用一定的科學規律、風水理念和美學法則創造的人工環境。有些分類爲了明確表達使用性,會將建築物與人們不長期佔用的非建築結構物區別,另外有些建築學者也爲了避免混淆,而刻意在其中把外型經過人們具有意識創作出來的建築物細分爲“建築”(Architecture)。需注意的是,有時建築物也可能會被擴展到包涵“非建築構築物”,諸如橋樑、電塔、隧道等。

建築物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廣義的建築物是指人工建築而成的所有東西,既包括房屋,又包括構築物。

狹義的建築物是指房屋,不包括構築物。房屋是指有基礎、牆、頂、門、窗,能夠遮風避雨,供人在內居住、工作、學習、娛樂、儲藏物品或進行其他活動的空間場所。建築相關專業多是指狹義的建築物涵義。最能夠說明“建築”相關專業學習的建築物的概念的是老子的:“埏埴以爲器,當其無有,器之用也。 鑿 戶牖以爲室,當其無有,有室之用。“這也無疑是對狹義建築物概念,最清晰最直接的表述。

有別與建築物,構築物是沒有可供人們使用的內部空間的,人們一般不直接在內進行生產和生活活動,如煙囪、水塔、橋樑、水壩、雕塑等。

建築物的分類

(一)按使用性質分類

居住建築:是指供家庭或個人較長時期居住使用的建築,又可分爲住宅和集體宿舍兩類(住宅分爲普通住宅、高檔公寓和別墅;集體宿舍分爲單身職工宿舍和學生宿舍)。

公共建築:是指供人們購物、辦公、學習、醫療、旅行、體育等使用的非生產性建築,如辦公樓、商店、旅館、影劇院、體育館、展覽館、醫院等。

工業建築:是指供工業生產使用或直接爲工業生產服務的建築,如廠房、倉庫等。

農業建築:是指供農業生產使用或直接爲農業生產服務的建築,如料倉、養殖場等。

(二)按層數或總高度分類房屋層數是指房屋的自然層數,一般按室內地坪±0以上計算;採光窗在室外地坪以上的半地下室,其室內層高在2.20m以上(不含2.20m)的,計算自然層數。假層、附層(夾層)、插層、閣樓、裝飾性塔樓以及突出屋面的樓梯間、水箱間,不計層數。房屋總層數爲房屋地上層數與地下層數之和。住宅按層數分爲低層住宅(1~3層),多層住宅(4~6層),中高層住宅(7~9層),高層住宅(10層及以上)。公共建築及綜合性建築,總高度超過24m爲高層,但不包括總高度超過24m的單層建築。建築總高度超過lOOm的,不論是住宅還是公共建築、綜合性建築均稱爲超高層建築.

(三)按建築結構分類建築結構是指建築物中由承重構件(基礎、牆體、柱、樑、樓板、屋架等)組成的體系。

1.磚木結構建築:這類建築物的主要承重構件是用磚木做成的,其中豎向承重構件的牆體和柱採用磚砌,水平承重構件的樓板、屋架採用木材。這類建築物的層數一般較低,通常在3層以下。古代建築和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建築多爲此種結構。

2.磚混結構建築:這類建築物的豎向承重構件採用磚牆或磚柱,水平承重構件採用鋼筋混凝土樓板、屋頂板,其中也包括少量的屋頂採用木屋架。這類建築物的層數一般在6層以下,造價低、抗震性差,開間、進深及層高都受限制。

3.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這類建築物的承重構件如樑、板、柱、牆、屋架等,是由鋼筋和混凝土兩大材料構成。其圍護構件如牆、隔牆等是由輕質磚或其他砌體做成的。特點是結構適應性強、抗震性好、經久耐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的種類有框架結構、框架剪力牆結構、剪力牆結構、簡體結構、框架筒體結構和筒中筒結構。

4.鋼結構建築:這類建築物的主要承重構件均是用鋼材構成,其建築成本高,多用於多層公共建築或跨度大的建築。

(四)按建築物的.施工方法分類施工方法是指建造建築物時所採用的方法。

現澆現砌式建築:這種建築物的主要承重構件均是在施工現場澆築和砌築而成。

預製、裝配式建築:這種建築物的主要承重構件是在加工廠製成預製構件,在施工現場進行裝配而成。

部分現澆現砌,部分裝配式建築:這種建築物的一部分構件(如牆體)是在施工現場澆築或砌築而成,一部分構件(如樓板、樓梯)則採用在加工廠製成的預製構件。

建築物的結構

(一)基礎

基礎是建築物的組成部分,是建築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構件,它支撐着其上部建築物的全部荷載,並將這些荷載及基礎自重傳給下面的地基。基礎必須堅固、穩定而可靠。

(二)地基

地基不是建築物的組成部分,是承受由基礎傳下來的荷載的土體或巖體,建築物必須建造在堅實可靠的地基上。爲保證地基的堅固、穩定和防止發生加速沉降或不均勻沉降,地基應滿足以下要求:有足夠的承載力,有均勻的壓縮量,以保證有均勻的下沉;有防止產生滑坡、傾斜方面的能力。

(三)牆體

牆體和柱均是豎向承重構件,它支撐着屋頂、樓板等,並將這些荷載及自重傳給基礎。牆的作用有:承重作用、維護作用、分隔作用、裝飾作用。對牆體的要求爲: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滿足熱工方面(保溫,隔熱,防止產生凝結水)的性能;具有一定的隔聲性能;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牆體根據不同的分類有不同的名稱,主要有下面幾種分類。

1.按在建築物中所處的位置分爲外牆和內牆。外牆:外牆位於建築物四周,是建築物的維護構件,起着擋風、遮雨、保溫、隔熱、隔聲等作用。內牆:內牆位於建築物內部,主要起分隔內部空間的作用,也可起到一定的隔聲、防火等作用。

2.按在建築物中的方向分爲縱牆和橫牆。縱牆:是指沿建築物長軸方向佈置的牆。橫牆:是指沿建築物短軸方向佈置的牆,其中的外橫牆通常稱爲山牆。

3.按受力情況分爲承重牆和非承重牆。承重牆:是指直接承受樑、樓板、屋頂等傳下來的荷載的牆。非承重牆:是指不承受外來荷載的牆。在非承重牆中,僅承受自身重量並將其傳給基礎的牆,稱爲承自重牆;僅起到分隔空間作用,自身重量由樓板或樑來承擔的牆,稱爲隔牆;在框架結構中,牆體不承受外來荷載,其中填充柱之間的牆,稱爲填充牆;懸掛在建築物外部以裝飾作用爲主的輕質牆板組成的牆,稱爲幕牆。

4.按使用的材料分爲磚牆、石塊牆、小型砌塊牆、鋼筋混凝土牆。

5.按構造分爲實體牆、空心牆、複合牆。實體牆:是用黏土磚和其他實心砌塊砌築而成的牆。空心牆:是牆體內部中有空腔的牆,這些空腔可以通過砌塊方式形成,也可以用本身帶孔的材料組合而成,如空心砌塊等。複合牆:是指用兩種以上材料組合而成的牆,如加氣混凝土複合板材牆。

(四)柱

柱是建築物中直立的起支持作用的構件,它承擔、傳遞樑和板兩種構件傳來的荷載。

(五)地面

地面是指建築物底層的地坪,主要作用是承受人、傢俱等荷載,並將這些荷載均勻地傳給地基,常見的由面層、墊層和基層組成。地面的名稱通常以面層材料而命名。

(六)樓板

樓板是分隔建築物上下層空間的水平承重構件,主要作用是承受人、傢俱等荷載,並將這些荷載及自重傳給承重牆或樑、柱、基礎。基本構造是面層、結構層和頂棚。

(七)樑

樑是跨過空間的橫向構件,主要起結構水平承重作用,承擔其上的板傳來的荷載,再傳到支撐它的柱或牆體上,但圈樑主要是爲了提高建築物整體構件的穩定性,而環繞整個建築物牆體所設置的樑。

(八)屋頂

屋頂是建築物頂部起到覆蓋作用的維護構件,由屋頂、承重結構層、保溫隔熱層和頂棚組成。

(九)電梯

1.電梯的類型按使用性質,可分爲客梯、貨梯、消防電梯和觀光電梯等。按行駛速度可分爲高速電梯、中速電梯、低速電梯。消防電梯的常用速度大於2.5m/s,中速電梯的速度爲1.5~2.5m/s,低速電梯的速度在1.5m/s。

構築物是什麼?

通常情況下,所謂構築物就是不具備、不包含或不提供人類居住功能的人工建築物,比如水塔、水池、過濾池、澄清池、沼氣池等。一般具備、包含或提供人類居住功能的人工建築物稱爲“狹義的建築物”。構築物的稱謂在給排水教科書中提得比較多。需要說明的是這個定義不是絕對的。在水利水電工程中就江河、渠道上的所有建造物都稱爲建築物,比如水工建築物。

含義

主要是指除了一般有明確定義的工業建築、民用建築和農業建築等之外的,對主體建築有輔助作用的,有一定功能性的結構建築的統稱。一般是不適合人員直接居住的。

建築物是人工建造的供人們進行各種生產或者生活等活動的場所。廣義的建築物既包括建築物,也包括構築物。構築物一般是指人們不直接在內進行生產和生活的建築物。

如:橋樑,堤壩,隧道,(紀念)碑,圍牆,招牌框架、水泥杆等。

糾傾法

其方法依次爲:先向需掏土的土層鑽孔下探PVC管;然後用高壓清水泵向PVC管內土層中射水、將土製成泥漿泥漿膨脹被擠出表面;計量流出的泥漿量及泥漿比重,計算掏出的土方量、達到糾傾目標,最後用膨脹擠密料填封孔。本發明糾傾效果顯著,施工快捷方便,投資小,成本低。

權利要求

一種構築物糾傾法,其特徵在於:其糾傾方法依次爲:

(1)向需掏土的土層鑽孔,下探掏深PVC管;

(2)用高壓清水泵將高壓水注射於PVC管內底端的土層中,將土製成泥漿;

(3)泥漿膨脹被擠出地表面;

(4)計量流出的泥漿量及泥漿比重計算掏出的土方量來達到預期的糾傾目標;

(5)構築物糾傾後,用膨脹擠密料填封實PVC管孔。

設計

設計地下水位的確定

水池構築物的設計與地下水位的標高密切相關。由於地下水位未掌握好而引起結構選型錯誤及抗浮不夠等工程事故也時有發生。地下水位不僅與土建設計有關,與水工藝設計也有關。根據現行國家設計規範,地下水位應根據地方水文資料,考慮可能出現的最高地下水位。一般設計均取用水文資料的最高地下水位。在50年設計基準期內,一般水工構築物地下水可變作用的取用按“工程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原則確定,並不考慮罕遇洪水的偶然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所提供的地下水位未能從地方水文資料分析得出,而僅反映勘測期間的地下水位情況。如果詳勘在當地枯水期進行,所提供的地下水位標高將無法被設計取用,或導致結構計算的失誤。設計人員應詳實瞭解工程所在地的水文情況,對未滿足設計要求的地質勘察報告要求予以補充。要求考慮當地有無暴雨、臺

構築物

構築物

風影響,會否出現由於地表水不能及時排除而引起的地下水位提高。水工藝設計人員,應結合對地下水位及地質情況的瞭解,與土建設計人員一起決定各構築物的基底標高,綜合工藝流程要求、土建造價、運營成本、投產年限諸多因素,制定總體方案及各構築物方案,以求經濟合理。例如當地下水位較高或地質剖面有流沙層時,水工藝設計者應考慮是否可適當擡高基底標高,減少浮力對結構影響及避開流沙層。

對設計在正常使用階段池內均有水,僅在檢修等特殊時段才排空的水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地方永文資料,確定一個合適的地下水位標高做設計地下水位,做到既保證使用階段結構安全和不利情況抗浮安全,又能降低工程造價、節省工程投資的雙贏目的。而這一切需要土建、水工藝設計人員共同討論並採取一系列設計及操作措施來確保安全生產及設計意圖的實現。

我們在設計安徽毫州污水處理廠工程中,結合不同構築物使用要求,採用3個不同的設計地下水位標高。該地區水文資料顯示,最高地下水位爲絕對標高37.16m,每年冬春季枯水期水位均在35.50m以下。我們在設計二沉池時,設計地下水位取36.50m,這樣在該池使用階段可能超過該水位的年份概率約10%左右,且持續時間不超過2個月。而二沉池一般均蓄水,正常檢修每年一次。該廠共4個二沉池,遇到緊急事故4個池子均同時需排幹維修的可能概率基本爲零。設計已考慮每年檢修安排在冬季枯水位時,這樣設計所採用的地下水位標高一般能保證正常生產、檢修。爲防不測,設計還安排佈置若干水位觀察井,在緊急事故需排幹某池內水維修前,觀察實際水位是否超過設計警戒水位,如未超過則批准進行維修,否則暫不批准。對氧化溝工號,由於氧化溝基本常年有水;每年檢修一次,一般個別曝氣頭損壞不會給氧化溝的污水處理產生影響,而且工藝設計考慮曝氣頭支架可提升更換。基於此條件,採用設計地下水位35.60m以保證每年枯水期檢修的需要。對其它不能保證池內經常有水者,設計地下水位則取37.16m。

設置伸縮縫及後澆縫

在施工中設後澆帶,是在過長的建築物中,每隔30~40米設寬度爲800~1200毫米的縫。留出後澆帶後,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縮,從而大大減少了收縮應力。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可以大部分用來抵抗溫度應力,提高結構抵抗溫度變化的能力。後澆帶澆築水泥強度等級應比構件強度高一級,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間出現裂縫,造成薄弱部位。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設置後澆帶,應考慮止水帶構造.

而伸縮縫主要分爲兩類:

1.膨脹縫:能夠有效消解超靜定結構中膨脹(伸長)變形的結構縫;

2.收縮縫:能夠有效消解超靜定結構中收縮(變短)變形的結構縫;

通常伸縮縫的基礎不必斷開,除此之外的結構部位應沿建築物的全高全部斷開。

伸縮縫

根據設計規範,矩形構築物最大伸縮縫間距一般爲20~30m。一方面水工藝要求設計的水工構築物長度已遠超過規範間距,另一方面隨着建築材料、施工方法的改進,又爲超長水工構築物不設縫、少設縫提供了可能。設計人員在具體設計時應根據地基、氣溫等工程情況,考慮是否設縫及施工方法,認真進行計算並採取適當設計措施。

一般水池類構築物設計中,對結構強度、裂縫開展寬度、抗浮等計算,一般均按規範要求考慮較好,但由於溫度、變形以及不均勻沉降引起開裂,在工程中常常遇到。大多出現裂縫的工程實例表明,設計對溫度、混凝土收縮變形等因素影響考慮欠缺是問題的主要原因。

①水池類構築物並非必須保證不開裂,對設計人員來講重要的是做好裂縫的控制。一方面設計人員要事先對可能的不利因素及其影響予以預防,另一方面在施工過程中萬一發生較大裂縫也要有處理方法及技術措施,確保工程交付驗收及投產後的安全生產及運行需要。一般說來,影響裂縫的主要因素是溫差及混凝土的收縮,溫度越高越易開裂,裂縫的數量及寬度也越大;混凝土收縮越快也帶來同樣後果。爲此,設計人員要從設計與施工兩個方面來加強控制。

②加強對允許伸縮縫間距的計算。從設計方案來講,設計儘可能採用無縫設計以滿足施工的連續性及減少施工難度。在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要詳盡收集有關資料,針對地基軟硬及溫差大小,選擇伸縮縫的間距。一般水池壁厚≤500mm時,設計不考慮水池熱的影響,主要考慮施工階段的最不利溫差和混凝土收縮產生的當量溫差,保證由於綜合溫差對混凝土產生的拉應力與混凝上相應齡期的極限抗拉強度之比值符合安全要求,按此條件複覈設計假定的伸縮縫間距是否滿足。最不利溫差一般可採用混凝土人模溫度或澆築時氣溫與混凝土達穩定時溫度之差。當構築物及時回填土時,由於地下溫度一般常年變化不大,混凝土達穩定時溫度可近似取當地年平均溫度;但如果工程施工週期較長,可能要越冬後回填情況,混凝土達穩定時溫度應取當地月平均最低溫度。對設計考慮設置伸縮縫情況,筆者建議伸縮縫從基礎墊層就斷開,這樣計算底板伸縮縫間距時,基底土對混凝土底板的約束係數Cx值才切合實際。

後澆帶

當設計較長矩形水池時,設計可採用後澆帶或UEA加強帶等施工方法來減少混凝土收縮產生的當量溫差及不利溫差。後澆縫的設置可避免部分不利的施工前階段溫差及混凝土前期收縮產生的當量溫差,從而增大了構築物伸縮縫的允許間距。考慮施工的難度,建議設計在後澆帶墊層混凝土上設置凹槽,這樣方便後期後澆帶的清理,雜物等可棄置於四槽,沖洗也方便。當設計採用UEA加強帶做法時,依靠加強帶混凝土較大的膨脹應變,補償兩側混凝土的溫差應變。設計可通過對UEA摻量的調配,補償混凝土的收縮,使混凝土收縮當量溫差≤0,同樣達到增大伸縮縫的允許間距目的。

配合

在水池類水工構築物設計中,水工藝設計人員要了解土建一些設計要求,例如對較大水池壁與壁之間、壁板與底板之間的構造加腋(八字角)要求。如水工藝不允許加腋,應向土建設計人員講明。另一方面土建設計人員應儘量滿足水工藝要求,對較小水池可不加腋。設計應以設計規範爲依據,專業之間互相配合,對一些構造措施應區別情況靈活掌握。

設計與施工息息相關。設計在計算中已考慮施工諸多因素,比如水灰比、用水量、混凝土養護天數、後澆帶間隔天數等等,這些設計條件必須要求施工逐一落實。而要做好這些又要求

設計人員要了解施工,瞭解施工中新材料、新技術、新方法,瞭解施工順序,施工對設計的要求,使設計切合施工、方便施工。水池施工爲便於支模及澆築混凝土,一般在離池底及加腋以上300~500mm處留置施工縫,設計人員應考慮施工要求,在此範圍避免設計有子留洞、予埋管、懸挑樑板等。

多出優秀設計、多出精品工程是時代賦予全體設計人員的莊嚴使命。在水工構築物設計中,一方面設計人員應結合具體情況,以較少的工程造價建設優質工程,另一方面設計人員對施工未按正常工期完成等施工失誤產生的滲漏裂縫處理,也應有所瞭解、準備,對當前常用處理裂縫及堵漏方法、所用材料應有所瞭解,以便更好地完成設計後期服務。

標籤:構築物 建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