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生活範文 > 婚姻家庭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反思

以下是聘才網小編精心整理的相關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歡迎閱讀!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反思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反思 篇一

教育在孩子成才過程中起着主導甚至決定性作用,而教育有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的內涵。這裏主要談談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由此看來,用愛心去感染孩子,用愛心去關懷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家庭應當怎樣去做呢?

一、爲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顯然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才起着積極作用。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要是白松的種子掉在英國的石頭縫裏,它只會長成一棵很矮的小樹;但是,要是它被種在南方肥沃的土地裏,它就能長成一棵大樹。”這就特別強調了成長環境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孩子先天優勢來發展孩子的智力,培養才能

比如有的孩子天生的好噪子,音質純美、音域寬廣,這就爲培養他們成爲歌手提供了物質條件和可能性;有的孩子生來好觀察,這就爲他們學繪畫、搞實驗提供了有利條件。記憶力好的孩子,學外語可能會成功;好思考的孩子,學理科搞思辯可能有樂觀的前景……根據孩子的遺傳素質,因勢利導,讓孩子如魚得水,能有效地發揮他遺傳優勢,培養他成爲有大用之才。

三、家庭擔負着培養孩子多種能力的責任

父母要努力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和掌握生活技能。這裏所謂“生活技能”,不單是指洗衣、做飯、整理內務等“生存”能力,還包括一個人的社會心理能力。這是一個人能有效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需要和挑戰的能力;也是使個體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在與他人、社會和環境的相互關係中,表現出適應和積極行爲的能力。

瞭解自身特點,培養自我認識能力

孩子往往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甚瞭解,對自己的個性和特點不認識,對自己能做什麼、適合做什麼不清楚,對將來的奮鬥目標心中無數。多數情況下是父母和老師讓他們幹什麼就幹什麼。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短處,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因而產生自卑心理;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長處,而忽視了自己的短處,因而產生驕傲情緒,瞧不起別人。這時,做家長的就要讓他們明白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和不足。教育他們懂得客觀評價自己,有客觀明確的生活目標,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這樣才能在快樂的情緒中循序漸進,健康成長。

學會傾聽表達,培養良好人際交往能力

認真傾聽他人談話和意見,使用恰當的語言同他人交流和溝通思想,這種“聽”和“說”的技能是人際交往的重要環節。 一些兒童往往在與人交往時,不注意聽他人的講話有時甚至表現出不耐煩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兒童表達自己的時候缺乏自然坦誠的態度。這樣長期以來會成爲不受歡迎的人。

父母要幫孩子在與人交往時恰當地運用言語和非言語進行自我表達,表達自己的觀點、願望和需求,而且儘量避免別人的誤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結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們懂得要對人採取和睦相處、友好對待、克己讓人的態度,對人際交流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採取寬容、公平、有理有節的處理方式。學會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與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勵中健康成長。

讓孩子把握情緒,培養緩解壓力的能力

孩子由於生活經驗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對自己的情緒有時難以把握,在遇到困難和矛盾的時候可能由於不會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帶來許多額外的煩惱和衝突,而且長期的情緒壓抑更是精神疾病的根源。因此,要培養他們學會緩解精神壓力,尤其是對一些情緒壓抑的事,要教育他們懂得和學會宣泄和放鬆,這樣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態,不僅從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難時有能力做出冷靜的處理。

理解支持他人,培養換位思考能力

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父母溺愛,導致一些青少年兒童往往只關心自己眼前的學習和生活,對他人漠不關心。在這種時候,應培養他們懂得什麼叫理解,什麼叫愛心。在這當中,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思考,這時換位思考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十分重要。這既是交友的必須,更是培養健康心理素質的要求。幫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種付出,但自己卻在這種付出中獲得了“快樂”。這是培養孩子快樂心情、健康行爲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

有效解決問題,培養應對能力

每個孩子都生活在社會中,難免產生矛盾,即使是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會遇到一些矛盾和問題。怎樣有效地解決這種矛盾和問題,需要學會應對的技巧和方法。

對孩子來說,他們往往缺乏應對的技巧和方法,不知道從什麼地方着手解決。這樣就容易產生苦悶、難過、恐慌等心理,長此以往,將使他們處於抑鬱和焦慮之中。因此,應該教育和訓練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應對的技巧,幫助他們認識問題出現和存在的客觀性,幫助他們尋求解決矛盾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驟,與孩子多討論,多協商,多探討,多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他們學會主動地適應環境,儘快地處理好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在解決矛盾和問題中成長。

避免攻擊性言行,培養自律能力

孩子之間容易因一點小事產生摩擦和矛盾,輕者鬧意見,鬧不團結,重者會一時衝動,自覺或不自覺地出現攻擊性行爲。如果這種行爲得不到有效的矯正和制止,發展下去不僅對他人是一種嚴重的傷害,對自己更是遺患終生。

因此,要培養他們嚴格的自律能力,不爲自己利益受損而遷怒別人,學會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擊性行爲,多想自己的不是。這既是爲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質養成的基本要求。

讓孩子從身邊的小事、苦事、難事做起,培養他們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意志,培養他們經歷挫折、忍受磨難的毅力,是我們家長的責任和義務 。俗話說:“父母有愛心,孩子纔有孝心。”這是天底下的至理。如果用我們的愛給孩子營造一個理想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那麼我們的孩子就會成爲有用之才。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反思 篇二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曾經對中國4萬名父母和孩子做過一項調查,這個調查在中國的4個省進行,最後發佈了結果,在《中國教育報》上連載,大概有十個主要結論:

1、中國父母親最關心孩子什麼?

中國的父母親大部分關注的是成才而不是成人,他們關注的是當下比較多。但是真正決定孩子未來的幾個關鍵性問題關注不夠,比如興趣愛好。其實人的興趣愛好,是他認識這個社會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僅僅關注學習成績,是不利於孩子好奇心、興趣的養成的。孩子的情緒、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性格、人格特徵,事實上比家長最關注的這些問題要重要得多。

2、學前班對孩子來說是不是很重要?

這次調查結果發現,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孩子裏面,上過學前班比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多10.89%,這個結果顛覆了很多人過去的觀念。我們很多父母希望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贏在起跑線上,所以要比別人早一點學,比別人多學一點。事實上,兒童是需要童年的,兒童是需要遊戲、快樂的,需要自主去發現的,你逼着他學習的東西他不會感興趣。過早使孩子對學習產生對立的情緒,讓他還沒有進學校就恐懼學習了。

3、擇校的意義和效果如何?

大家都需要擇校,很多父母都希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去。大數據分析發現最優秀的學生裏面擇校生和非擇校生沒有什麼區別,比例分別是29.95%和28.48%。當然並不是說選擇好學校對學生髮展沒有意義,坦率地說因爲學校是有文化的,學校之間孩子是相互影響的。孩子之間彼此的影響,比學校對孩子的影響還要大。關鍵是爲什麼有的擇校效果不好,對於那些基礎相對薄弱的孩子,在別的學校他可能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到最好的學校反而讓他覺得在那麼多學霸面前自己沒有希望了,學習成績會下降。

4、學生上課外班和不上課外班能不能有效提高成績?

中國孩子大概90%都是上課外班的,上課外班以後,孩子的時間、空間就被填滿了,自主學習的可能性就不夠了。這樣學習能力就會萎縮,發展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課外班相對來說依然是學校生活的延續,依然是課本的延續,課堂的延續,學生沒有一個開拓視野的機會。一個孩子沒有大量課外閱讀的時間,不可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5、物質刺激是不是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

很多家庭用獎金,用各種各樣的誘惑鼓勵孩子學習。這個調查發現其結果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大,作用更大的是什麼?是父母教育的一致性、協調性,更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比如,在父母親之間教育意見不一致的時候,他們能夠不當着孩子的面吵架,而是私下裏交流、分享、協商。物質刺激遠遠不如父母對孩子正面的影響。

6、調查父母閒暇時間在幹什麼?

發現最多的是父母在讀書看報,父母自己在學習的、讀書看報的,他們的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是最高的,佔了31.31%,其次是父母也會看電視、玩電腦以及看手機,他們的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就少得多,爲27.43%,還有特別喜歡朋友聚會的家長的孩子成績優秀的只有24.90%。我相信這些數據在現實生活中差距還大一點,個人感覺差距不像想象那麼大。

7、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對學習影響有多大?

很多父母爲了讓孩子集中精力學習,所有的事情都給他準備好了,所有活都不讓他去幹。結果,認爲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可以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秀的只有3.17%。而認爲應該做家務的,應該自己管理自己事情的優秀的孩子佔了86.92%。讓孩子管理自己事情的能力,最後會幫助他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學習。學習是一個自我管理的過程,這個結論對很多父母是有很重要的啓示的。

8、父親對孩子成長有什麼作用?

在中國很多家庭,父親是看不見的,所謂“影子父親”。父親在家庭教育當中真正的作用遠遠沒有發揮出來,這次的調查發現,在中國90%的家庭,父親沒有承擔起教育的職責。大部分家庭教育孩子的事情是媽媽在承擔,而我們知道缺失父親的教育,對孩子尤其對孩子的性格養成是有一個明顯的侷限。性別認同會弱化,容易被母親過分地呵護,過度地保護,缺少獨立鍛鍊的機會,缺少男子漢的氣概。所以家庭教育中缺少父親的角色會導致各種各樣不良的行爲。

9、中國的父母瞭解孩子嗎?

通過對父母做的調查發現,父母首先知道孩子有幾個好朋友,其次是孩子喜歡哪位老師,孩子喜歡什麼課。父母親沒有走進孩子內心去,不瞭解孩子到底有什麼願望,不瞭解孩子不願意和父母說的事,孩子到底崇拜誰?說明我們父母親沒有去了解孩子的需求,沒有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狀況。

10、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父母的養育方式是不是有關?

凡是父母採取積極的養育方式,孩子的學習成績都是比較高的。父母養育方式是比較消極的,孩子學習成績相對來說是比較差的。說明孩子的學習成績跟父母的養育方式還是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的。

家庭教育中的三個關鍵詞

1、陪伴

孩子來到家庭和你成爲一個共同體,這就是人生的緣分,怎麼樣能夠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事實上我們知道,當孩子真正離開你的時候,你想和他在一起也很難了。所以真正在一起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這一點我覺得是很關鍵的,爲什麼呢?

因爲你和孩子在一起吃飯,在一起說話,在一起交流,無時無刻不是在進行着交流和學習,西方心理學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他們發現孩子的詞彙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在餐桌上交流的詞彙量有着直接的正相關。

你在談論政治,這個孩子可能今後對政治感興趣;你在抱怨,這個孩子可能就會充滿抱怨的情緒。你在家庭發生的一切,都會對孩子產生直接的影響。爲什麼我們說要有親子共讀,要有親子之間充分的交流?我們很多父母親都以爲不要跟孩子多說話,沒有什麼意義,實際上你說的所有東西,即使他今天不懂,也都會成爲構成他大腦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會決定整個家庭是否擁有共同的命運,我們提出一個主張: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基調就是陪伴,陪伴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2、閱讀

閱讀的種子是在家庭裏面播種下來的。《朗讀手冊》裏面引入一首詩,“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是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閱讀是讓孩子有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興趣的培養、讀習慣的培養是從家庭開始的。

對兒童來說,兒童時期的閱讀和教育相關,一個沒有閱讀的家庭永遠不會有真正的教育。

兒童通過這些書的閱讀之後,開始喜歡閱讀。兒童早期的閱讀爲什麼很重要?我一直認爲,那些童書,的確和成年人讀的書有差別,童書會把人類最美好的東西,都悄悄通過一個個人物、動物的命運藏在其中,構建的是你的價值觀。

3、習慣

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葉聖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想想也對,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是衡量他有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他怎麼對人,怎麼處事?體育不是看跳多高,跑步多快,打球多好,實際上體育最重要的是看你有沒有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如果體育成績優秀,大吃大喝不鍛鍊,身體也很糟糕,這不叫體育成功。

心理學研究指出,一個好習慣養成需要連續21天不斷的訓練,我們針對一個習慣無論是運動還是閱讀,怎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我覺得這是在家庭裏面非常需要的。比如早睡早起,就是一個習慣。對一個孩子來說,一個好習慣可以影響一生。在家庭教育當中,把這三件事情好好抓好就很好了。


標籤:家庭教育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