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耐挫能力的重要性

教育7.54K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動手,親自參加實踐,吃點苦,受點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識奧祕,培養創造能力,而且有利於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形成。”家長作爲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孩子個性的形成過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長應引導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孩子從小養成學會自理、自立的能力。同時也要培養孩子訓練孩子爲別人盡責、爲他人服務的基本責任感。例如:幫助家裏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在集體中做事要爲別人着想。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能力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而這正是培養孩子耐挫能力的基礎。當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家長應教育孩子克服依賴思想,鼓勵孩子獨立面對困難、挫折。只有孩子充分感受到挫折帶來的痛苦體驗時,纔會激發他們考慮如何解決問題、克服困難。若這個過程經常得到強化,孩子就會在挫折情境中由被動變主動,從而戰勝困難。

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耐挫能力的重要性

實施耐挫教育的方式和途徑

  (一)以身示範,做好孩子的榜樣。

美國教育家杜威指出的“教育即生活”。父母必須把教育與孩子眼前的生活融合爲“從做中學”。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也曾說過:“不要認爲只有你同兒童談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纔是教育。你們是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着兒童。”在挫折教育方面,家長的身教勝於言教。有的家長怕孩子有什麼三長兩短,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比孩子還焦慮不安。家長的焦慮情緒和消極的言行不知不覺的影響着孩子,久而久之弄的孩子也很敏感,稍微有點小毛病也不能忍受,稍微有些不如意就覺得很委屈,這些都是家長消極暗示的結果。要使孩子對挫折有更強的承受力,家長首先自己要冷靜、客觀、積極地對待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即使遇到了大的困難,也不要輕易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消極情緒,更不能誇大事實或失去理智。用信心和勇氣感染他們,讓他們注意到自己是以輕鬆、樂觀的態度對待失敗的,鼓勵孩子大膽、勇敢地面對失敗。家長冷靜、不怕困難的態度和寬慰的語言會給孩子很好的積極暗示,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學會坦然地對待挫折,從而培養孩子堅強的個性和健康的身心。

  (二)提供平臺,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現代社會中,家長往往喜歡在事情還沒有開始就把答案告訴孩子,使孩子喪失了親自嘗試酸甜苦辣過程的機會。做家長的有誰不愛自己的孩子?但在挫折教育面前,家長必須放手讓孩子適當的受點委屈,受點挫折。讓孩子在挫折中奮起,遠比家長自己“出手”代替孩子實踐失敗、奪走孩子嘗試失敗的權利更理智、更有遠見。我們要讓孩子不要做“籠中小鳥”,而要學做翱翔藍天的雄鷹;不要做“溫室的花朵”,而要學做野外的松柏。爲此,做家長的讓孩子品嚐一點家庭生活的憂愁,在孩子面前談論一些令父母憂愁的事:柴米油鹽的艱難,事業上的煩惱等等。讓孩子懂得人生的路是坎坷的。同時讓孩子認識到學習上的挫折也是可以戰勝的。把學習中的挫折看成是一個個堡壘,攻破它們,品嚐勝利的快樂。

  (三)堅強意志品質,多給孩子一點肯定性的評價。

意志品質是否堅強和一個人的耐挫折能力有密切聯繫。孩子的.意志品質處於較薄弱的時期,容易受到暗示,缺乏目的性,堅持性也較差,尤其是對有一定困難的事情,更容易半途而廢;遇到失敗或挫折時,容易產生消極、不良的情緒性行爲。針對這些特點,家長可通過培養他們初步的自控能力,訓練他們有勇氣面對困難。對此,家長首先要讓孩子知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要經歷多次磨難、失敗,而失敗是成功的基礎。其次,要讓孩子知道,許多獲得成功的人,都遇到過挫折,他們都是在克服困難之後,才取得成功的。再次,通過體育運動鍛鍊,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如進行晨跑、遠足、登山等,還可以通過網絡、書籍讓孩子意識到良好意志品質與耐挫能力的重要關係。同時孩子親身經歷挫折時,家長還應適時地對兒童的良好行爲進行肯定性評價,珍惜並鼓勵孩子的每一個微小進步。許多研究表明,面對同一挑戰和競爭條件,充滿自信的人更容易成功。因此,通過肯定性評價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幫助他們戰勝挫折、提高心理耐受力的重要環節。

  (四)成功是彼岸,自信是橫跨於挫折上的橋樑。

古往今來,自信總被看作是成功的一個祕訣。沒有自信,人便失去了成功的可能,就會被自卑和失望的情緒窒息。因此,從小培養孩子擁有自信心是引導他們成爲實現自身目標,達到理想彼岸的法寶。難以想象,一個凡事都自認“我不行”的人會有多大的出息。要讓孩子今後有出息,就要首先讓孩子自己看得起自己,自己要相信自己,這樣一種意識,在孩提時期就應該在孩子心中牢牢地紮下根。當苦難與挫折來臨時,孩子會多一份“陽光總在風雨後”的從容。但是自信心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家長長期的努力,要讓孩子從小開始,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

  (五)愛拼纔會贏,允許孩子失敗。

孩子好奇心強,遇到自己感興趣的事,往往不顧自己能否完成,總想積極的嘗試一下。例如,一個學習成績並不好的學生,他有可能會積極地報名參加學校的知識競賽;家裏的小鬧鐘壞了,他主動拿來修。當他們要求做這些嘗試時,即使家長知道會有許多困難,或者不會成功,但還是應該給孩子們一個嘗試的機會,讓他們去考驗自己的才能。有時孩子能想出父母想不到的辦法。如果事先就肯定會失敗,而不許孩子嘗試,那麼孩子內心潛伏的無限可能性就會因而得不到發揮。這種害怕失敗的心理狀態,會使孩子不敢輕易嘗試新的事物,養成孩子保持緘默和消極、被動。而事實上,任何人的成功通常都是經歷了無數次的探索與失敗的。任何人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有一個學習與實踐的過程,而且開始通常也都是做不好的。而是通過不斷的實踐,才由做不好達到了做得好。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沒有失敗,何來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