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我夢中的端午徵文

端午節1.91W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題記

我夢中的端午徵文

在春天的尾巴處:農曆五月初五,人們都會紀念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一位曾悲嘆着“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詩人。

在我很小的時候,奶奶給我講了“屈原”的故事。當時我很不懂,爲什麼他一定要做一個獨清的詩人呢?我只知道紀念他的糉子很好吃。白滑的糯米和入味的醬肉,緊緊地用糉葉包裹起來,那是我童年最盼望的食物。奶奶和媽媽會在幾天前就開始準備,到了端午的時候,滿滿地煮上一鍋,且不說這味兒了,就是這團團而起的白汽也昭示了它的美味

不過,在端午我最愛的不是糉子,而是除蟲清香的艾葉。艾葉是奶奶早早種好的,我家後園子那兒,長滿了半人高的艾葉,隨風飄擺,竟然連前園也聞得到。一到端午,奶奶就拿上鐮刀,將它們齊腰斬下,齊齊地摞在水泥板上,但單獨的艾葉是不能掛在門上的,因爲它還需要伴兒:葦葉和大蒜。葦葉在池塘就有,一到春天就冒芽,止也止不住,而大蒜,奶奶早就從地裏揀好了。

等到捆紮的時候,奶奶利利索索地就捆了好幾十把,而我也只有修修葉的份兒了。不過將它們掛上門楣就是我的活兒。小時候貪玩,總是想上下灑開了歡地玩,可爸爸是不許的,只有端午節那天,我才能藉着幹活的名義爬上門楣,把清香的艾葉掛上。我是頂喜歡那香味兒的,看着它在門楣上擺動,我就希望它能常青,不要早早地枯謝

不過端午對我而言是有些遺憾的,因爲奶奶曾說過:端午節是要吃“五黃”的,還要帶香囊。於是,每個端午節我都回纏着奶奶做“五黃”給我掛香囊,可奶奶一直都沒答應,連帶着,她也漸漸不講“屈原”的故事了。於是,每個端午我都是聞着艾葉香,吃着糉子度過的。我心中的“五黃”和“香囊”也成了我的“夢”,而奶奶口中的那個“聖人”——屈原也成了謎題。

後來上了國小,我對屈原越發瞭解,那是一個愛國詩人,爲國而投汨羅江如此云云。可我總覺得:書中講的,哪有奶奶講得動聽,奶奶是把它編得像神話故事那樣美妙!就像我的童謠那樣動聽。

而香囊,我也在放學的路上見到過,不過,它們都不是我心中所想的香囊,我心中的香囊應是有着艾葉清香的。而那“五黃”則是魯迅先生告訴我的,魯迅先生所說的端午和奶奶說她們以前的端午是那麼得相像,都是有雄黃酒,薰香,鹹鴨蛋,艾葉和糉子的。然而,現在隨着糉子的`叫賣,艾葉成了端午我唯一的夢。

又是新一年的端午節,如果它沒有一天的假期,我想它或許還沒有“情人節”,“聖誕節”來得隆重,電視上的賽龍舟和投入江的糉子也沒有激起我的心神。那位“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的詩人,是需要我們去懷念的,可是端午卻在漸漸地淡出我的生活,我怕以後的端午節少了那份對詩人的崇敬,也少了那份濃濃的端午氣息。

然而,現在我彷彿能聞出空氣中的艾葉香,能看到小小的我坐在門檻下聽奶奶講端午的故事,而門楣上分明掛着一捆青翠的艾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