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10篇【精品】

端午節2.92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作文10篇【精品】

端午節作文 篇1

今天是端午節。今天是紀念屈原的日子,一定要吃糉子呦!我現在已經聞到糉子的香味了!

此時我衝進廚房,到鍋旁一看:鍋中熱氣嫋嫋,幾個被棕葉包得牢牢的糉子浸泡在水裏。“哇!好多糉子啊!”我叫到。“刷好牙再來吃吧。”媽媽對我說。我以風(不對!應該是光)的速度刷好牙,坐在餐桌旁,等待着美味的大餐。

等沒過幾分鐘,一碗香噴噴的糉子立即出現在我的眼前。這些糉子的口味樣樣齊全:有肉餡的、赤豆餡的、蛋黃餡的等等。我最愛吃的當然是大肉糉啦,我選起一個,急忙扯下外面包着的.糉葉趕緊吃。

當我咬下第一口時,我又一次品嚐到了那鮮美的味道。美味的糯米再加上好吃的肉,簡直勝過山珍海味。在品嚐美味糉子的同時,我想到糉子的由來。

在公元前340年,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入汩羅江。爲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爲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代代相傳。現在,我一邊吃着糉子,一邊問着媽媽關於屈原的故事,過着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2

中華傳統節日有很多,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七夕節……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了。

每到端午節,我家都要吃糉子、掛艾草,可今年的端午節有了一點小變化,因爲我要自己親手學包糉子啦!

奶奶和媽媽把糉葉洗好,拿出前晚浸泡好的糯米和餡料,媽媽對我說:“你一定要認真跟我做哦!”我興奮地點點頭,趕緊跟着媽媽學。媽媽教我先把糉葉疊成一個倒圓錐形,然後撈一勾糯米放進去,再放入我最喜歡的肉餡和蛋黃餡,又鋪上一層糯米。可是這些米太淘氣了,偷偷地沿着糉葉的邊角像玩滑滑梯一樣溜了下去,我伸手一抓怎麼也抓不住,結果弄得上灑下漏。奶奶告訴我:“你放的米太多了,要少一點。”於是,我輕輕倒去一些米,左包包,右合合,最後給糉子打了一個緊緊的結,一個糉子終於做好了,不過樣子並不美觀,但我還是很開心,畢竟這是自己包的第一個糉子。接着,我再接再厲,糉子包得一個比一個好。

奶奶捧着滿滿的一摞糉子,放進鍋裏。過不多家,一股股香味撲鼻而來,我跟着香味走到了廚房。啊!原來是糉子煮好了呀!奶奶剛剛拎起鍋蓋,糉子就像胖乎乎的小寶寶都綠得發亮,看上去美味極了。濃濃的糉香散發了出來,在哪裏都聞得到這種味道。媽媽和爸爸只咬了一口,就豎起大拇指說:“真好吃!”我坐在椅子上迫不及待地剝開碧綠的糉葉,金黃的小臉蛋好像在說:“不要吃我!不要吃我!”可我哪顧得上這些,直接狠狠咬了一大口,頓時,香香甜甜酥酥的'味道包裹了我的味蕾,激動得我連話都說不出來了,真是太好吃了!

今年的端午節真特別啊!有我和媽媽、奶奶一起包的糉子,一下子成就感滿滿的。

端午節作文 篇3

每年過端午節時我總是不亦樂乎,因爲又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鄉下外婆家了。外婆包的糉子總是最好吃的,周圍的鄉親們都讚不絕口。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端正節又叫端陽節、午時節、五月節。這不我們又來到了鄉下外婆家,遠遠的就聞到了糉子的香味,原來外婆煮的糉子已經出鍋啦!

外婆包的糉子不僅味道好,花樣也多,有我愛吃的紅棗糉,有姑姑愛吃的.瘦肉糉,有爸爸愛吃的鹹蛋黃糉,還有外公愛吃的臘肉糉……我每樣都嚐了個遍,一個個又香又黏,美味極了!你們羨慕不羨慕我有個這樣的能幹外婆呢?如果你們羨慕的話就來我家做客,一起嚐嚐吧!每年外婆總會給我們帶些回家送給街坊鄰居。

最後我來問你們一個問題吧,你們都喜歡吃什麼餡的糉子呢?說說看,到時候我給外婆提個醒,給你們早做準備哦!

端午節作文 篇4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灑雄黃酒,佩香囊……在家鄉,端午不僅僅是因爲要紀念屈原了,還有包糉子的樂趣,吃糉子的甜蜜,賽龍舟的振奮……

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做好糉子。先要準備糉子的餡子,餡子各種各樣,有豆沙餡的,蜜棗餡的,肉餡的……;要準備好芭蕉葉子,洗淨葉片,並將它剪成勻稱的葉條。媽媽將糯米洗了,將芭蕉葉一卷,放入糯米,用手稍微一壓就緊了,拿出餡兒按入米里面,隨後纏成一個菱形,用絲線一捆,小小的糉子就在媽媽的手中誕生了。包好的糉子一蒸,取出來就可食用了。撕開葉片,此時的糉子,不但有飯糰的味道,還夾雜着芭蕉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裏清涼還帶點微微的'甘甜。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要去買那些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今天,每家每戶的門前必定都要插上艾草辟邪。其實,懸掛艾草,還可以驅蟲蟻。用完餐,媽媽會燒那艾草給我們洗洗,聽說它有去寒溼消炎等作用。這時候滿屋都是淡淡的藥香沁人心脾.令人神輕氣爽。

在端午這天,必定是要賽龍舟的,可是爸爸說我們這已經好久沒劃了。於是他給我們講往年的龍舟競渡。“端陽的下午,小孩們都穿上新衣服,佩帶“香囊”和“蛋兜子”,高高興興地跟着大人們觀看龍舟競渡。他們都會擠去碼頭或者河邊的,掌聲,吶喊,尖叫,口哨,鑼鼓讓你聽不見你自己在說什麼。旌旗,浪花,赤裸的黝黑的臂膀,破浪的龍舟讓你目眩神移。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然後就歡聲震地的,驚退萬人爭戰氣。沒有親眼目睹的人是沒有辦法體味當中的激動和振奮的。”

在這天,人們可以放肆地歡笑,小孩可以放肆地玩耍,不用像過年一樣擔心明年,也不用考慮明天的打算,它就是一個平民的節日吧,一個沒有約束的日子。

端午節作文 篇5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給我講了端午節的`來歷。

古代有個大官叫屈原。他對老百姓很好,老百姓都很感謝他。有幾個壞蛋嫉妒他,在國王面前說了很多屈原的壞話,結果,國王把屈原貶到很遠的地方去了。後來,秦國侵略楚國,屈原沒辦法保衛祖國,傷心地跳河自殺了。

老百姓急着去救他,漁夫們划着船在江裏打撈屈原,可是撈來撈去是撈不到。有位漁夫把給屈原吃的東西扔到江裏,期望魚蝦吃飽了,不要咬屈原。其他漁夫也照着樣子把飯糰扔進江裏。後來,每年五月初五,老百姓都自發地到江邊紀念屈原。慢慢地就演變成了端午節,吃糉子、划龍舟就變成了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作文 篇6

小時候並不知道端午由何而起,我所關注的只是那香噴噴的糉子。後來,稍大些後,才知道端午是與屈原有關聯的。但是,我那個時候所感興趣的並不是離騷與楚辭,似乎對於屈原的含恨投江也並不怎麼關心,倒是覺得那麼多白生生、香噴噴的糉子被白白地扔進了江裏餵魚而感到惋惜。總覺得紀念的方式有多種,譬如吹嗩吶,大放悲聲等,何必浪費那好吃的食物呢。這自然是一種很可笑的想法,從沒好意思跟別人提起過,因爲怕別人說我:就知道吃!

但“就知道吃!”似乎也不是我的錯,因爲我那個時候正在長身體,需要營養,需要有好吃的東西來填滿我那乾癟的肚子,可是,每天除了高粱和玉米,不見油性的白菜外,其他的似乎沒有。

年景好的時候,母親會在端午的時候包些糉子。包糉子需要大米,糯米,黃米,還有紅棗和紅小豆,白小豆等,但這些東西都很稀罕,很難湊齊。

但到了端午的時候無論包不包糉子,我和哥哥與弟弟都要在上一年偷偷地去採些葦子葉來,也把院子裏井臺邊的幾蓬馬蓮適時地割了,捆成一把一把地,吊在房檐底下晾乾備用。

那個時候葦子等都是公共財產,私人是不能隨意動的。四十歲左右的人都知道,那個時候,出現了許多保護公共財產而英勇負傷甚至獻出寶貴生命的.人物。比如,有個國小生叫劉文學,爲了保護生產隊的幾個辣椒,與偷辣椒的地主分子英勇搏鬥,獻出了幼小的生命。幾個辣椒與一個稚嫩如花的生命相比,實在微不足道。但是,在那個年代,似乎那樣奉獻非常偉大,非常光榮,那是比泰山還要重的,是死得其所。

到了葦子長滿池塘的時候,我們會冒了烈日去偷採些葦子葉。首先要裝作拎着籃子去採野菜的模樣,而且必須在中午,因爲只有這個時候那些恪盡職守的“看青的”纔可能偷懶打個盹,使我們有“可乘之機”。

當然是由我或弟弟放哨,長我們幾歲的哥哥飛快地鑽進茂密的葦子塘裏用最快的速度採些寬寬的葦子葉。遇到有人來,自然是學幾聲布穀叫,或咳嗽幾聲,這當然都是從電影裏跟地下工作者學來的。

把採來的葦子葉放在籃子底下,上面蓋了一層野菜,以掩人耳目。說句實在話,爲了吃幾個糉子而冒這樣的風險,實在有些不太值得。但是,食慾控制着我們,我們寧可去犯一回錯誤。

包糉子的葦子與馬蓮準備好了,但是,這也並不意味着來年一定吃到糉子,因爲要看這一年的收成如何。但收成是與天氣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而那個時候的天氣似乎跟我們作對,不是旱,則是澇,風調雨順的年景確乎並不多。

這一年,又到了快端午的時候。因爲我已經看到鄰居那個比較殷實的人家的小孩子已經拿着糉子在門口小口小口地誇張地吧唧着嘴吃了。我手裏拿着玉米餅子,眼巴巴地看着那小夥伴手裏的糉子,嚥着口水。

“給我學一聲小狗叫,我就給你半個糉子吃。”那孩子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舉着半個糉子對着我說。

“呸!我的玉米餅子比你的糉子好吃,誰稀罕!”我直着脖子,沒什麼底氣地衝他喊了一句,扭頭飛也似的跑回了家。進了門就喊:“媽媽!媽媽!我也要吃糉子!”

“吃你娘個腳!”沒想到一向溫和的母親卻瞪着眼衝我吼到。那個時候,母親正在用篩子篩着一笸籮玉米麪兒。

我“哇”的一聲哭出來,跑着去找奶奶告狀。疼愛孫子的奶奶立刻邁着小腳攆了過來,“孩子他媽,不做就不做,幹嗎那麼吼孩子,看把他嚇的。”一邊說,一邊愛憐地撫摩着我的頭。

“娘,您不知道,又快斷頓兒了,唉——”那是幾個孩子的母親發出的一聲無奈的嘆息。

奶奶也跟着長長地嘆了口氣,“真是可憐孩子們了。”

奶奶拉着我去她的屋子裏,從櫃子裏掏了半天,摸出一塊焦黃的點心,送到我手裏:“乖孩子,明年奶奶給你包好多好多糉子,好不好?乖,不哭,奶奶給點心吃。”說這話的時候,我分明看到奶奶那渾濁的眼睛裏閃着淚光。

又快到端午了,現在的孩子們恐怕沒有誰能爲吃到幾個糉子而眼巴巴地翹首期盼了,也沒有哪個父母因爲不能給孩子做糉子吃而犯難了。現在的生活真是富足的很,溫飽已經不是問題,並且許多人已經過上了小康的生活。

但在這富足的生活裏,我卻總是在這五月暖風的吹拂中,在糉子飄香的季節裏,想着童年時候吃到的爲數不多的幾個糉子,那麼香,那麼甜,那麼讓我難以忘懷。

端午節作文 篇7

早晨醒來,我揉了揉眼睛,忽然聞到了淡淡的香氣。我隨着香氣來到了餐桌前。啊!我看到了許多糉子!蜜棗糉子,豆豆糉子,鹹肉糉子,雞蛋和鹹鴨蛋,還有許多水果,真讓我垂涎三尺。我不由自主地拿了一個蜜棗糉子,這可是我的`最愛!

我剝開了糉子葉,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一個蜜棗糉子幾口就被我吃完了。我又拿了個大大的雞蛋,我把雞蛋往桌上一敲,“砰”的一聲,雞蛋殼破了,我津津有味的吃起來……

端午節作文 篇8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能夠算得上隆重,糉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爲能夠吃上香噴噴的糉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糉子,它不僅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糉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炮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齊包,綠綠的糉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糉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糉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爲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向帶着,據說能夠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此刻濃。

端午節作文 篇9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

今天早晨,媽媽早早的起了牀,她去超市,買回來一些糉葉、蜜棗和糯米。媽媽一回到家,先把糉葉用開水燙一下,讓後把蜜棗和糯米放進鍋裏蒸一蒸。餡便做好了,這些準備做好之後,媽媽便包好了糉子。只見媽媽不慌不忙拿起糉葉,捏了個三角的形狀,接着放一些餡在裏面,然後再用一片糉葉包起來,用一根線紮起來,這樣一個糉子就做好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包起糉子來。糉子包好了,媽媽立刻把糉子放進鍋裏煮,過了不久,糉子煮好了,媽媽拿起一個糉子,剝開糉葉,細細的品嚐,我看着媽媽的`表情象個剛吃完苦瓜的臉,媽媽看我高興的樣子,也笑了。

端午節作文 篇10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我盼望已久的端午節又到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

傳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日漸衰敗,屈原就寫了很多詩表達愛國主張,讓楚王和大臣採納他的意見,然而沒有一個人同意他的說法。在五月初五的那一天,絕望的他縱身跳入了汨羅江。這裏的人們就划着船去打撈屈原的遺體。後來楚國被秦國打敗了,到這時楚王才相信屈原是對的.。後來在這一天,人們用賽龍舟、吃糉子來表達對屈原的紀念。

端午節那天,我一大早就起來了,和媽媽一起包糉子。我們準備了蘆葦葉兒、糯米還有一盆紅彤彤的大棗兒,之後就開始包又香、又白、又胖的糉子了。

媽媽先把兩盆米粒兒放到電飯煲裏,開始燜米飯。等米飯熟了以後再挖出來,用刀切成糉子形狀的,再放上幾顆棗兒,然後用蘆葦葉兒給米飯穿上綠色的衣裳。就這樣,一個糉子就活靈活現地出現在我眼前。我們做了一個、兩個、三個……做完以後,我和媽媽叫醒了正在熟睡中的爸爸、爺爺、奶奶,一起共享着美好的早餐。這糉子雖然沒有商家做得好,但是我能感受到媽媽做的糉子裏有一種愛。

這個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端午節,一幕幕場景讓我難忘,至今回想起來還記憶猶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