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冬至節

福建冬至吃什麼

冬至節5.4K

12月22日是冬至日,冬至又稱爲冬節,南北方的習俗不一,北方通常吃餛飩和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藥補不如食補。 冬至福建各地有哪些民間習俗?

福建冬至吃什麼

冬至時節養生進補的三大原則:

一要有保溫功能。即多吃能增加熱能供給,富含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肉類、蛋類、魚類及豆製品等。

二要有禦寒功能。醫學研究表明,人怕冷與其體內缺乏礦物質有關。因此,應注意補充礦物質。中國人一般以“五穀爲養、五果爲助、五畜爲益、五菜爲充”。只要不偏食,就可以保證人體對鉀、鐵、鈉等礦物質的需求。特別怕冷的人可多補充一些邊根帶皮的蔬菜。專家認爲,這類蔬生長在土壤裏,其根部和皮殼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及營養素。

三要有防燥功能。冬季氣候乾燥,人們常有鼻幹、舌燥、皮膚乾裂等症狀,補充維生素b2和維生素c十分必要。維生素b2多存於動物的肝、蛋、乳中;維生素c主要存在於新鮮蔬菜和水果中。

冬至進補

冬至是隨時進補的最佳時節,但是也不能大補特補,給身體適當的滋補,讓你在這個冬季溫暖、健康過冬。

泉州風俗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故出門在外者,都會盡可能回家過節謁祖。冬節早晨,要煮甜丸湯敬奉祖先,然後閤家以甜丸湯爲早餐。有的人家還於餐後留下幾粒米丸,粘於門上,稱“敬門神”。泉州人吃丸,稱元宵丸爲“頭丸(圓)”,冬節爲“尾丸(圓)”,這樣頭尾都圓,是意味着全家人整年從頭到尾一切圓滿。

廈門人對鴨可以說是情有獨鍾,一年四季都在吃鴨,鹽鴨、醬鴨、烤鴨、四物燉鴨,冬至吃薑母鴨。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爲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薑母鴨自家做的.比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開始排隊買薑母鴨。

福州人搓“米時”(是一個字,xi第四聲)時,桌上置竹籮,籮中放紅桔數粒、紅筷一雙、紙花一對等。搓“米時”也稱“搓圓”,寓意團圓;“米時”則象徵“時來運轉”。搓“米時”由全家人圍坐在圓桌周圍,邊搓“米時”,邊唱歌。

漳州的風俗,要吃冬至糖圓。節日前夕,家家戶戶用糯米磨粉搓丸,放置在竹篩上。第二天清晨放入紅糖鍋內煮熟,作爲節日早餐。舊時農在這一天還要到祠堂祭祖。

天氣漸冷,“老龍巖”們就會到山裏採苧麻或是艾草搗碎,和糯米粉揉勻後,麪糰就呈淡綠色,作爲“鬼糕”的皮。至於餡料,通常會用梅菜、筍乾、香菇,配着五花肉,調味,炒熟。待草葉味從蒸籠蓋邊飄出,“綠衣”略帶晶瑩剔透之感時,拿出咬上一口,皮又糯又軟,帶着油花花的餡配上草葉味,反倒覺得清爽。

沙縣人的湯圓,湯汁中喜歡配於竹筍、香菜等作料。因爲沙縣臨近三明市區,所有有些習俗已經逐步消失,一些傳統的習俗,比如舞龍舞獅什麼的估計只有在鄉下可以見到。

將樂農村過冬至,有用豆粉、黑芝麻紅糖拌餈粑招待客人的習俗,以表吉利,然後蘸上豆粉、黑芝麻、紅糖等配製的佐料,吃起來柔韌鮮滑,香甜可口。

客家人稱冬至爲“冬節”、“亞節”。寧化流傳着這樣的民諺:“冬至至長長也短,夏至至短短也長。”所以冬至他們會進補和釀米酒、制臘味等,而鄉民們進補首選的是狗肉,那天他們大都買小狗宰殺,用狗肉配一些如當歸、黨蔘、熟地、黃芪、人蔘等補血補氣的中藥煨或清燉後食用,且須早晨起來服用。也有一些鄉民取豬蹄、公雞等配補藥燉食。

標籤:冬至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