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銀行

淺談“如何將傳統銀行置於死地”的論文

銀行3.17W

摘要:近年來,隨着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互聯網金融已悄然在中國興起。在互聯網金融不斷髮展的同時,對傳統銀行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本文基於商業銀行現狀,對目前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及如何應對進行了重點分析,並對互聯網金融與傳統商業銀行的競爭進行了比較,揭示了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優勢與短板;最後指出商業銀行如何通過搶佔移動支付端、大數據的運用及對互聯網思維的理解尋找出傳統銀行轉型的突破口。

淺談“如何將傳統銀行置於死地”的論文

【關鍵詞】金融創新 互聯網金融 金融脫媒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雖迫使傳統銀行開發了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及通過一些介質進行接觸式移動支付等產品來提升客戶的體驗,但面對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的今天,傳統銀行轉型的決心與魄力針對目前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創新及快速的發展就顯得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了。試問,爲什麼美國互聯網金融出現的時候沒有對傳統銀行業造成巨大的影響?爲什麼國內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會對傳統銀行業造成一波又一波強有力的衝擊?其實這些問題不僅僅是制度不同,而更多的是經營模式和思路的不同所導致。

一、互聯網金融的概念、特徵及功能

(一)互聯網金融的概念

謝平、鄒傳偉(2012)認爲,互聯網金融模式是既不同於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於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融資模式。從融資模式角度看,互聯網金融模式本質上是一種直接融資模式。但與傳統直接融資模式相比,互聯網融資模式具有信息量大、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等特點。林採宜(2012)認爲,互聯網金融是信息時代的一種金融模式。筆者認爲,互聯網金融可以分爲兩個方面和一個功能,一個方面爲基於銀行及互聯網的移動支付手段,另一個方面爲加快金融脫媒,催促信用體制儘快完善,功能即利用大數據對信息進行分析,找出有價值的信息並重新進行整合。

(二)互聯網金融的特徵

1.金融資源的可獲得性強。當前金融環境下,小微企業及個人融資難的問題日漸突出,其難在中國目前的信用環境發達程度不夠,傳統的銀行需要小微企業及個人提供有效擔保。而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小微企業及個人可以通過互聯網企業依據其大數據的分析而獲得更多的融資機會。

2.交易信息相對對稱。當前金融環境下,不論是傳統銀行還是融資者,獲取信息的方式較爲單一,融資者只能通過各家銀行公佈的產品內容獲得信息,銀行主要通過徵信系統來查詢融資者的信息。關鍵在於不論是銀行還是融資者,都會出現對對方的信息不能夠完全知曉的問題。如很多客戶沒有徵信信息,從未發生過借貸關係,銀行很難進行判斷。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可以根據日常的購物、水、電、手機等費用的繳納等情況來綜合考慮融資者的信用情況。

3.資源配置去中介化。傳統模式下銀行作爲資金的中介,扮演着融通的角色。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銀行可以不需要了,搭建一個信息透明的平臺,融資者可以將自己的項目內容完全展現在信息平臺上,由投資者自行完成信息的甄別、匹配、定價和交易,即金融脫媒。

(三)互聯網金融的功能

1.平臺功能。通過互聯網搭建的網絡融資平臺,融資者及投資者可以通過平臺不受地域、時間、空間等限制進行交易。

2.融資的功能。互聯網將傳統的間接融資變成了直接融資,提高了融資的效率,降低了融資的成本,信息相對傳統模式的對稱性較強。

3.移動支付功能。互聯網金融模式將傳統的銀行支付功能弱化了。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提升了用戶的體驗,同時降低了支付的成本。

4.信息蒐集和處理。傳統模式下,銀行僅對客戶的信息進行了保存,沒有很好的對大量的客戶信息進行分析與整合,信息資源分散龐雜,數據難以有效處理應用。互聯網模式下,通過使用“雲計算”對大數據進行分析,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重新整合、運用,提升了使用數據的效率,更好的挖掘了有價值的客戶。

二、傳統銀行及互聯網金融企業對移動支付的態度

(一)傳統銀行對移動支付端的態度

由於傳統銀行長時間獨佔着支付端,在新產品的開發及運用上沒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對移動支付創新的態度較爲冷淡。試問,爲什麼“支付寶”和“餘額寶”可以存活並且能發展的很好?因爲他們做了銀行沒有做到的'事情。舉個簡單的例子,美國的信用卡可以實現貨到付款功能,而中國的信用卡只能實時支付根本沒有提供銀行最基本的資金託管業務服務,就此“支付寶”應運而生,替代了銀行的資金託管業務,起到了中介的作用。

(二)互聯網金融企業對移動支付端的態度

未來互聯網金融時代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大數據與雲計算,而實現這個最核心的理念就必須要從移動支付端下手。創造“支付寶”馬雲還有一個目的??搶佔移動支付市場,欲壟斷支付端。試想一下,如果客戶都習慣了使用“支付寶”支付,且大家對“支付寶”的安全性得到肯定後,客戶所持銀行卡的粘性就會變弱。從馬雲的螞蟻金融到現在百度等互聯網企業申請銀行牌照的熱度就不難發現,當移動支付市場被壟斷後,馬雲也可以成立銀行或直接控股規模適中且有一定市場的銀行,推出“存款寶”等金融工具通過上浮活期存款利率的手段來取代銀行卡。他們可以通過其擅長的“燒錢”模式,加上存款利率市場化、金融機構的混業經營及保險制度完善對客戶儲蓄習慣及道德風險的衝擊,理論上可以較快的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而在“支付寶”不斷侵蝕移動支付端的同時,馬雲又開發了“餘額寶”,提高了資金的流動性及收益,補充了銀行在這方面的不足。試圖補充銀行忽視業務的企業有很多,如電信推出了與手機綁定的便民服務,包括門禁、就餐、坐車、加油功能等。而電信只是一例,還有華爲、騰訊等公司通過客戶對手機的粘性開發了較多的移動支付工具及新的產品體驗,如華爲的天際通及微信支付等。

三、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傳統銀行的影響

(一)大數據對傳統銀行的影響

現在我來回答一下爲什麼美國的銀行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其實很簡單,互聯網金融在美國只是一個經營資金的媒介,並不是核心,人們的選擇有很多種,美國的銀行也很專業,各司其職,他們只需要掌握資金的價格。而在國內,傳統的很多銀行可能還沒反應過來互聯網金融是個什麼情況,它就像個“奇兵”一樣突然冒了出來。簡單的說就像“支付寶”、“餘額寶”一樣,通過資金的沉澱,也開始做銀行業務,區別在於一個是在物理網點吸收存款,一個是在網絡上吸收存款,誰能得到的更多則取決於誰的收益高、誰的風險低及誰的支付轉賬手段更爲方便更爲便宜。目前,中國的通貨膨脹較嚴重,且正處於經濟下行期,現在的老百姓不能通過將資金投入房地產增值就只能想辦法將儲蓄投放在收益率更高的金融市場上。而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和期限又很難滿足客戶的需求,這時互聯網金融就得到了發展的契機。那爲什麼他們就敢做這樣的業務呢?銀行可以通過盡職調查來了解客戶、評價客戶的償債能力,互聯網金融企業又是如何評價客戶的償債能力的呢? 現在的年輕人或者中年人基本都有網購的經歷,不論你在“淘寶”還是“天貓”購物,不管你買多少,馬雲的服務器都會記錄你買的商品及你的信用。前段時間“淘寶”發佈了客戶10年累計消費信息和總計網購的金額,便可看出大數據的功力。我們在互聯網時代很難有自己的隱私,你的消費記錄可以反映出你的生活習慣、生活品質、消費水平等等一系列的信息,這些數據就是互聯網人士所說的大數據,通過雲計算等手段完全可以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提煉並找出有用的數據。熱播美劇《紙牌屋》其實就是對大數據分析提煉並受益的最好例子。因此,大數據就是互聯網金融大佬們最大的殺手鐗,但要注意的是,馬雲的成功無非就是搭建了龐大的網商平臺並依靠平臺獲取大數據的過程,現在來看好像並不神奇,但未來誰能掌握並能運用大數據,誰就能掌握未來發展的方向。

(二)互聯網思維方式對傳統銀行的影響

1.傳統銀行的思維方式受到衝擊。現在有個嚴峻的問題擺在傳統銀行的面前,那就是面對互聯網金融的衝擊,傳統銀行應該如何應對?以亞洲最大的銀行工行爲例,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網商平臺,工行已建立了自己的電商平臺??“融e購”。不過工行的電商平臺比起馬雲的,顯得有些單薄和微不足道,根本對不起工行在市場上佔有龐大客戶資源的優勢。馬雲說過一句話:“我需要通過望遠鏡來尋找對手”。聽起來似乎覺得馬雲太輕狂,根本不把對手放在眼裏,仔細想想其實並非如此。在互聯網時代,所謂的互聯網思維是類似U盤式的生活方式。正如羅振宇在他的自媒體平臺“羅輯思維”上說的,當你進入一個工作單位,你就進入了一個系統,衡量你的尺子一般只有一把,就是你的領導,因此纔會遇到韓愈所說的“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境遇。而互聯網思維就像U盤一樣,你所存儲的數據可以插在任何一個終端上,你可以被複制,也可以被刪除、還可以創建病毒侵入系統等等,衡量你的尺子多元化了,你能做的事情也多元化了,最終的結果就是在互聯網思維中,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的價值觀擺在這個平臺上並尋找相同價值觀的人,而這些相同價值觀的人可以通過互聯網無縫的對接在一起,通過時間的發酵產生化學反應和資源重組,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其實,對於銀行來說也是一樣,銀行在發展傳統金融業務的同時,忽略了用望遠鏡找對手的重要性。像工行這樣資產規模的企業,很難去發現一些邊緣化的業務,甚至有些本該銀行做的業務都沒有做而給了其他企業機會。某種程度上,這些企業就在尋找邊緣化的業務。因爲,這些大銀行也許根本不會做,或者即使知道問題的所在也沒有精力去改或者不願意去改,而這些企業恰恰抓住這個點,並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在短時間內發生基因突變,變成巨人。

2.加速金融脫媒。傳統銀行在金融業務往來中,主要充當資金中介的角色。互聯網金融將加速金融脫媒,使商業銀行的資金中介功能邊緣化。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互聯網企業爲資金供需雙方提供金融搜索平臺,充當資金信息中介的角色。從融資角度看,資金供需雙方利用搜索平臺尋找交易對象,之後的融資交易過程由雙方自己完成。從支付角度看,第三方支付平臺已能爲客戶提供收付款、自動分賬以及轉賬匯款等結算和支付服務,與傳統銀行支付業務形成替代。

四、傳統銀行開發網商平臺的優勢

(一)信用度高的優勢

在中國,儲蓄是老百姓最容易接受的一種對貨幣保值增值的手段,銀行則充當着極其重要的角色。自我國開展儲蓄業務以來,老百姓心裏最信任的就是銀行,銀行也是老百姓心中認爲最不可能破產的企業。不論誰控股、誰經營,只要是銀行,老百姓就會放心的把錢存進去。銀行的信用在中國大衆的心中已經根深蒂固。

(二)規模穩定的客戶羣的優勢

以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工、農、中、建、交爲例,國有銀行發展早且發展時間長,業務全面,在客戶羣中的信用度高,擁有客戶規模龐大,信息全面。

(三)金融產品的開發的優勢

前期的“餘額寶”基本都是通過銀行的大額存單獲利,後期“餘額寶”開始開發自己的金融產品。對於金融產品的開發銀行更爲在行,可以在原有的產品上開發衍生品,也可以進行產品的組合,混業經營後銀行開發的金融產品可以更加的豐富。

五、傳統銀行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如何尋找突破

(一)提高對移動支付端的重視程度

銀行可以先從升級U盾開始,將手機變爲U盾,銀行直接銷售手機,手機可以打着銀行和生產者的logo,品牌宣傳的理念就是“真正的移動銀行,手機既是銀行”。銀行的手機可以做到所有的銀行服務,通過指紋、密碼甚至瞳孔認證登入手機銀行後臺運行,就餐、搭乘公交地鐵等均可通過手機無接觸式的付款及累計消費優惠、積分等等。亦可以針對各級客戶開發不同的、個性化的手機銀行業務。

(二)加強對網商平臺的運用及創新能力

以工商銀行“融e購”爲例,其弱點在於與其他電商網站相比並無明顯的差異化和優勢,甚至有很多他們自己的客戶根本就不知道。而工行“融e購”前期的網上交易基本都是通過行內員工的消費帶動的。與其他電商比起來只不過他們是民企,而銀行是國企、一個是企業搭建的,一個是銀行搭建的,並沒有明顯的賣點。但沒有賣點我們可以增加賣點,這裏需要解決一個問題??難道在工行“融e購”上購買的商品就一定是真的嗎?這裏我們要用一下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將全球最大電商網站“亞馬遜”在這方面的長處全部拿來。

首先就是賣真貨,這個很重要。馬雲的電商和“亞馬遜”相比,誇張一點說在發展的初期就是個賣“假貨”的,雖然他已經將中國的“假貨”發揚光大賣到了全世界,還強詞奪理的說一些“假貨”其實是“網貨”,聽起來挺可笑的,不過這又符合中國的國情,因爲我們的國民對價格的敏感度很高。但“融e購”不一樣,馬雲爲了提高品質而搭建了“天貓”,“融e購”就要做更高品質的電商平臺,但不能簡單理解爲價格高,而是商品真!不論多少錢的商品,銀行的平臺都必須做到貨真價實。因爲在中國,真的商品就是稀缺資源。在某種程度上,工薪階層以上的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程度主要取決於商品是否是真的,這是我們的賣點。在這點上銀行很容易做到。如“融e購”上很多的客戶都是與工行有業務往來的客戶,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有多少使用“融e購”的消費者知道呢?即便是工行的融資客戶,難道商品就一定是真的嗎?消費者會有很多諸如此類的問題。 其實賣真貨很簡單。首先,工行可以將商城分爲融資業務客戶和現金管理業務客戶,融資業務客戶的“融e購”類似“天貓”,爲工行高端網商客戶,可免費爲其提供工行的電商服務平臺,將其在工行的信用等級或是商戶星級公佈在“融e購”的網站上,通過銀行信用來爲企業及產品增信;現金管理業務客戶的“融e購”類似“淘寶”,銀行也爲其提供免費的服務平臺。不過需要強調的是,上述兩個平臺的區別在於,融資業務客戶在“融e購”上提供的一定是正品,且質量保證,售後無憂。現金管理業務客戶在“融e購”上提供的不一定是正品,但一定是有質量保證的商品。同時建立獎罰機制,如發現不合格商品,嚴重者可以通過提高融資成本、降低融資金額及限制融資等手段進行管理,並實時通過網站公佈,送達消費者知曉。上述兩個平臺可以相互轉化,也可以清出,類似股票市場。其次,支付方式採用貨到付款。就像“亞馬遜”的送件員一樣,帶着POS機送貨上門,驗貨付款,或直接通過網銀支付持有銀行卡的可以延遲付款,在銀行內部建立類似“支付寶”這類託管產品的資金池。上述兩點可能會有個問題,公佈客戶等級會不會泄露銀行的客戶名單?這個問題大可不必擔心,這就是我要談的第三點,充分發揮工行電子銀行、銀企互聯、供應鏈融資、全球現金管理等先進的金融產品及技術手段,將“融e購”上融資業務客戶及現金管理客戶充分的連接起來,尋找價值觀相同的企業,用運互聯網思維,使客戶依賴這個平臺,同時可以城市爲節點,充分發揮世界500強企業資源整合和規模的優勢,在平臺上開展P2P、B2B、B2C、O2O等商業模式。將“融e購”做成工行旗下最具品牌的網商平臺,將品牌理念樹立爲“企業家的鐵飯碗”,使客戶融入“融e購”的平臺,實現銀企共贏的利好局面。

(三)靈活掌握大數據的運用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做這麼多事情其實只爲一件事??獲取大數據。傳統銀行具有大數據的量很大,但傳統銀行基本上不會用大數據進行業務的組合及分析。傳統銀行如果想在未來的互聯網金融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就必須積累和掌握大數據的運用和分析。現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客戶的移動支付習慣。規模再大的銀行也有業務萎縮的時候,當業務急速萎縮時,爲時已晚,因爲一個真正的互聯網時代將要來臨。傳統銀行,轉型,你準備好了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