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公開課點評

今天,學校對全市進行理科教研活動,息技術邊老師上第二章第三節“文件和文件目錄”,會後,聽課教師進行了簡單的評價和點評,老師們充分肯定邊老師的基本功和雙邊活動、教學效果等方面的表現,同時也對多個問題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信息技術公開課點評

下面,我就幾個有關問題,特別是對教學思維、教學策略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1、對於一些細節問題,不詳細講,是個疑問或錯誤,詳細講,容量太大,沒有時間,也不是本節重點。如何處理這類問題。

本節例1:教師打開窗口,進行改變目錄的操作,要求學生觀察窗口內容有什麼變化,哪裏有變化。學生觀察後,一致回答:地址欄有變化,教師予以肯定。評課時老師提出不止此處有變,標題欄,狀態欄也有變,應提及,否則不正確。例2:新建文件夾後,教師要求學生改變文件夾名稱爲中文,學生在切換輸入法之後,發現文件夾名稱處失去焦點,不能輸入文字。評課教師認爲要說一下原因和處理方法,用SHIFT+CTRL切換,輸入文字,否則給學生留下困惑。

我認爲,這兩個問題都是屬於不講是個疑問,講,則要較多時間,卻又不是重點內容一類問題。我們可以找到一種說法,或做法,處於中間狀態,即要講,但不展開講,把問題清晰地表達出來,交給學生。

如對例1,教師可講:“對,同學們看到了地址欄有明顯的變化,地址欄的內容就是當前目錄,也就是路徑的表達,但是窗口中有變化的不止這一處,還有幾處,請同學們在教師等會兒的操作中注意觀察。(或:請同學們在以後練習中注意觀察)”這種策略(注意,我不提“這種講法”,目的是提出一種方法,而不是具體的處理),首先肯定學生的觀察是對的,接着告訴學生地址欄的內容指示了目錄的變化,就是路徑這個概念,但同時也補充性提出了有變化的.不止地址欄,還有哪些,請同學們以後注意觀察。言下之意,這不是重點,教師不展開講。

對於例2,教師可以點評:同學們看到文件的名稱處原來有光標在閃爍,也就是可編輯狀態,後來由於切換輸入的操作,閃爍的光標不見了,也就不可編輯了,不能輸入文字了。有關詳細內容教師這裏不詳細講,但是可以教你一招:鼠標單擊被選中的文字,就可以處於編輯狀態了。這種講法,旨在避免展開講有關知識,而這個知識與本節重點無關。但又能簡單解釋學生的問題所在與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注:“教你一招”是邊老師的獨創,與學生的一種默契說法)

2、對於重點問題,不僅要講得清楚,全面,還要有歸納,講出實質,要有居高臨下的概括。本節主要講文件夾的概念,要學生理解文件夾的實質,就要在一般例子的基礎上,提到三個方面:

一、文件存放於文件夾中,多層文件夾構成等級關係,可以稱上一級和下一級。所有層次的文件夾構成樹形目錄。

二、文件夾是一種容器,是一種可以包含文件或文件夾的容器,其實其中放文件夾,也是爲了開闢下一層空間。(見下示意)文件夾中可以不放任何內容。

三、文件夾的作用主要便於文件的分類存放,便於管理。

講了這三方面的內容,纔是講出了文件夾概念、實質和作用,當然,我們不是一開始就講,也不一定直接講以上文字,而要通過舉例、打比方,練習、問答等方法,使學生理解,在似懂非懂之時,概括性說這三方面的話。由於這是重點知識,所以有必要展開講,這裏的策略就完全不同於第1個問題是中所提的非重點內容的處理辦法。我認爲這是邊教師本節課相對較大的缺點。

3、教師在備課時,要有兩種形式相反的能力參與:一是把自己的眼光擡高,從上往下看知識的本質和結構,二是把自己的知識水平虛擬降低,把自己想象成與學生一樣的水平,用學生思考的同步模式來講解、引導。如果做不到第一點,則會出現平鋪直敘,只講是什麼,不講爲什麼,教師即便講和準確無誤,學生也覺得“聽懂了”,但不能掌握;如果做不到第二點,則學生會覺得教師所講的內容中有些聽不懂,有跳躍感。要做到這兩點,有一定的難度。邊教師這節課對第一個問題有所考慮,不失一般性。但在第二個問題上,出現了幾處欠考慮的地方:在開始講解不久,講到了“如何建立子目錄”,“打開”文件夾等專業術語,此時學生尚未接觸本節的核心內容:目錄或文件夾的概念,不知“打開”爲何意。此舉對學生影響雖小,但這種說法在設計上欠考慮。用較高的要求來說,不僅要在開始的講解避免出現未建立概念的名詞,還要用一定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順其自然地導出這個概念,思維上有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感,再使用專業術語或名詞。

4、課中有兩個小問題:1、對於資源管理器中展現的目錄結構,教師在問了這個結構象什麼之後,停頓一下就說,這是不是象一顆樹? 2、課本對於當前目錄一概念有明顯的錯誤:“在窗口中單擊一目錄,選中,是當前目錄”的說法是錯的,應是“雙擊一目錄,被打開後,是當前目錄”,老師們在評課中提到,並提出,在資源瀏覽器中,單擊一目錄,是當前目錄。邊老師在上課時,沒有注意這個細節,跟書上說法一致,是欠考慮的,我認爲是評對的。(邊老師也同意)

對此,我想進一步分析:文件的組織形式是什麼形式或結構,我們這所以叫它樹形目錄,嚴格來說是目錄結構的邏輯關係與樹與樹枝、樹葉等關係相似,並不是形狀想象,因此重在理解邏輯關係,所以“這個結構象什麼”的問法是一種誤導,或指向含糊,對學生來說不知教師這樣問意味什麼,說是象倒掛的樹,他們很自然會理解成目錄結構的示意圖與樹的倒着畫象,當然是形狀上象,而不能認識到目錄的層次結構,分級從屬這種邏輯關係。這種想法,也是基於對知識理解上從上向下看,把握全局的看法,因此我認爲這種問法是不夠恰當的,是否可以這樣講:“文件夾的這種等級關係,是不是與我們生活中的圖書索引法、生物分類法以及行政分級管理的方法都很像?他們像在哪裏?”學生思考後,會試圖表達,此時,教師概括:“它們是在分級的方法上很像,有一個主幹,下面逐步分級,由於這些事物的結構也和我們最常見的是樹的結構一致,我們稱它爲樹開結構。樹有樹幹和的枝樹,各級樹枝的關係就是這種關係。”

“在資源瀏覽器中,單擊一目錄,是當前目錄”說法也可以再明確一點地表達:在資源瀏覽器中,當單擊一個目錄時也是選中這個目錄,但這個目錄自動打開,選中的目錄自動成爲當前目錄。這種說法與原來評課時大家的觀點:“在窗口狀態是一種情況:單擊是選中,在資源瀏覽器狀態是另一種情況:單擊是當前目錄”僅有細微差別

以上兩個問題都是細節處的問題,相似程度也不大。我覺得有聯繫的就是兩者問題所在都是對概念理解、表達不準確,對本質認識不深,自己站的境界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