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教案

生物1.83W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教案1

一、設計思路

1.教材分析及學情分析

在學習了血液循環系統的有關知識後,進一步讓學生學習與輸血、血型有關的知識,對於學生進一步認識循環系統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使學生樹立健康地生活意識,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對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情感,構建生物學知識源於生活,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有着重要意義。

首先,學生在前面三節課的學習中,已經獲得了血液的組成成分、功能方面的知識,並且自己建構了血液、血管和心臟具有各自的結構和生理功能的知識體系。其次,本班學生大多都已知道自己的血型,在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無償獻血的人,能夠觀察到獻血站和流動獻血車的存在,對輸血和血型有一定生活經驗。

再者,本班班的學生整體比較活躍,比較適合實驗探究,合作學習。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①概述人體的血量;②列舉ABO血型的類型;③輸血與血型的關係。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分析推理、自主探究、實驗合作交流等多種能力。

情感目標:①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培養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②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當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說出ABO血型的類型及安全輸血的原則。

教學難點:利用模擬實驗得出安全輸血關係;瞭解錯誤輸血後紅細胞凝集的原因。

二、教學準備

教案、《輸血與血型》的ppt課件、血型的視頻、模擬安全輸血實驗材料等;查閱各種血型與輸血的資料,血型模型。

三、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設疑激趣

師: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外科風雲》中有這樣的一個場景,陸大夫的媽媽在給她送飯的路上遇到了車禍,腔靜脈受損導致大量出血,那麼如果你是醫生,除了止血和處理傷口,最該做什麼去挽救陸媽媽的生命呢?

生:給她輸血。

師:很好,大量失血後必須要進行輸血,那麼人體的血量到底有多少?失血超過多少才必須要輸血呢?

(二)血量

請學生看書,找到人體的血量是多少,以及失血量不同,人會有哪些反應?

生:成年人的血液量佔體重的7%~8%。

少量失血:短時間內得到補償而恢復正常失血超過800~1000ml:頭暈,心跳加快,眼前發黑和出冷汗等症狀失血超過1200~1500ml:出現生命危險,需要輸血師:同學看的很仔細,總結的也很到位。在劇中陸媽媽失血超過20xxml,需要立刻進行輸血。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教案2

學習目標

1、瞭解生物學的概念以及在生活和社會中的應用。

2、瞭解生物科學的最新進展,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重點和難點

重點:生物科學在生活和社會中的廣泛應用。

難點:在學習方法上的引導。

學習過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一些水果、蔬菜、雜草、石塊,請學生分辨哪些可以食用,從而引出生物學。學生舉例一些生物的食用、藥用或其他價值。

教師:從古到今,人們不斷觀察、嘗試、探索生物知識,形成了現在的生物科學。)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習任務一:聯繫生活經驗,瞭解生物學概念。

1、學生自學教材,找出生物學的概念。

2、學生舉例:舉出常見的生命現象的例子。(如蜘蛛織捕蟲、樹葉變黃飄落等。方法指示:學會觀察。)

3、拓展反思:生物學不僅是對錶面現象的觀察,更深入到對生命活動規律的研究。如對青蛙的眼睛研究、蜻蜓飛行技巧的研究,從而出現了仿生學,誰能舉出一起關於仿生學的例子?

學習任務二:學生自學教材,體會生物學的重要性。

1、全面瀏覽教材的前言部分,分析教材從哪些方面了生物學的重要性。並有感情的朗讀教材中的段落,體會大自然之和諧。

2、小組內探討:根據教材內容和生活經驗,嘗試交流生物學的應用(重要性)。

3、師生交流:有關對一些生物現象和生物科學的疑問。

拓展反思:怎樣認識封山育林、封海休魚?

三、系統:(引導學生從農業、工業、醫學等方面生物科學的重要性。)

四:診斷

1、生物學是研究和的科學。

2、談一談你對生物學的認識和怎樣學習生物學?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教案3

教學目標

①說出生態系統的組成。

②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③認同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強愛護生物、保護生物的情感。

難點和重點

①生態系統的組成。

②食物鏈和食物網。

③增強愛護生物、保護生物的情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方法:

討論法講解法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生態系統的概念

①通過觀察家庭水族箱,分析問題,尋找答案。②學生在優美的環境中思考: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什麼關係。

①教師列舉生活中常見實例,如家庭水族箱。②教師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朗讀一段充滿詩情畫意的文章,創造一個愉悅的氛圍。

生態系統的組成

①學生進行資料分析(教材提供的資料),找出生態系統的組成,並且討論它們之間的關係。②分組扮演動物、植物、細菌和非生物,並尋找四者之間的關係。

①教師引導:下面大家分析一下書中的資料,看看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②教師組織學生分組扮演角色,並且幫助他們尋找其中的關係。

食物鏈和食物網

①把最近一段時間所吃的食物,通過一系列箭頭連接成食物網,觀察自己在食物網中的位置。②學生觀看錄像,討論分析動物、植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係。

①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探究。 ②教師播放一段錄像,其中有動物和植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係。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學生進行資料分析,通過分析瞭解食物鏈中各個環節之間的關係,同時瞭解營養物質在食物鏈中的流動。

教師播放課件,引導學生分析淡水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並且討論:a、如果這些積累了很多有毒物質的魚被人吃了,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b、爲什麼在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的有毒物質越多?

環保教育

學生觀看課件,討論分析環保意義。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說出人類與現代類人猿的共同起源;概述人類起源和發展的過程,以及現代過程中人類的形態結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能力目標:嘗試區分事實和觀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同人類起源於森林古猿;認同人類起源和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說出人類起源於森林古猿;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其形態和實用工具等的變化;

難點:認同古人類化石遺物等對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性;概述人類在起源發展過程中其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教學工具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聞:在山西吉縣人祖山發現疑似“女媧遺骨”。根據同位素測定,該遺骨爲6200年前生活的古人,可能是傳說中的“三皇時代”的“媧皇”遺骨。女媧造人,上帝造人,都是傳說,那麼人到底是從哪裏來的呢?雖然有不同的說法,但目前證據比較充分的還是達爾文的進化論。

課時完成

教師:達爾文在比較了人類與現代類人猿的相似之處後,提出了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大家閱讀思考以下三個問題:(1)這些古猿今天分佈在地球哪些地方,他們的生活有哪些共同點?

(2)類人猿在形態結構上與人類有着許多相似之處,但也有很多區別,這些區別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3)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祖先都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萬年以前,森林古猿分佈在亞、非地區,尤其是非洲熱帶雨林,他們樹棲,和現代類人猿一樣。

用圖片和文字資料展示東非大裂谷地區的氣候變化,提出問題讓學生豐組討論。

(1)東非大裂谷地區的熱帶叢林變成稀樹草原,對那裏的森林古猿產生了什麼影響?

(2)如果你是當時森林古猿,你將面臨怎樣的選擇呢?

下到地面上生活得的森林古猿,由於環境的改變和自身形態結構的變化,一代代想直立行走的方向發展,他們的前肢逐漸解放出來,,能夠使用樹枝,石塊等工具獲取食物,防禦敵害,臂和手也逐漸變得靈活。

用泡沫塑料仿製成距今175萬年前古人類使用的石器,讓學生展示其用途,展示古代人生活的特點。

火的使用對古代人類有何意義?

語言的產生和發展對於人類的進步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腦中主管語言的區域日益完善,豐富的語言使個體之間能夠更好地交流合作,大多數研究人類的起源的專家認爲,通過語言的交流,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生物的最明顯的特徵。

人猿同祖,現代類人猿是我們的近親,它們如今生活狀況如何呢?請課外小組向我們彙報一下。

現代類人猿處於滅絕邊緣,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類造成的,加入我們是類人猿保護協會的成員,我們一起商討一下,應該採取什麼措施來保護現代類人猿呢?

技能訓練

區分生物進化的事實和相關觀點,強調事實的客觀性和觀點的主動性。閱讀教材第6頁,判斷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

課後小結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與環境的變化有什麼關係?(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進一步認識學生和老師的關係。)

課後習題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都明白了些什麼呢?想到了些什麼呢?

板書

第一節、人類的起源發展

一、人類的起源

森林古猿→現代類人猿

→人類

二、人類的發展

1、環境的變化

2、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主要證據——化石

3、人類發展過程中的積極因素,直立行走,製造和使用工具,火的使用和產生語言等。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教案5

教學目標:

1、由宏觀到微觀的方法觀察葉片的結構,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2、通過查找相關的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3、認同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中水循環的意義,初步形成節約用水,保護森林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葉片的結構、氣孔的開閉與蒸騰作用的關係,以及植物體是怎樣參與生物圈水循環

的內容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2、徒手切片的製作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收集資料。

2、教師準備:課件,實驗準備收集資料。

教學設計:

學生活動教學內容教師活動

嘗試回答觀察水循環課件演示,啓發

動手實驗葉片結構指到實驗

探究氣孔結構氣孔結構引導實驗分析

觀察嘗試回答氣孔開閉機制課件演示

聯繫實際蒸騰作用與水循環範例法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

環節教學過程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導入

出現綠色植物及課題的畫面,播放音樂觀看,進入情境引言導入,引起學生注意

植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維持正常生命活動應具備哪些外界因素?

這些非生物因素在不同地區分別起着不同的作用,請認真觀察圖片並思考沙漠中什麼地方會有植物生長?

思考回答

觀察思考

回答

引導,建立聯繫

展示圖片

適時提示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教案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生物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本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在細胞水平上認識生物體,教學上會有一定困難。這是因爲細胞結構微小,距離學生的生活經驗較遠。因此,應當多給學生提供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機會,增加學生對細胞的感性認識。本節課儘管內容比較抽象,但是學生有了前面的植物細胞的觀察作爲基礎,學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

2、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

① 進一步熟練製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說明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

② 區別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

能力目標

提高製作以及觀察臨時裝片的技能。

情感態度價值觀

設計實驗、改革實驗,開發自己的創新潛能,以此來體會科學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斷髮展的;繼續形成“膽大心細”的心理素質;在“模擬製作”活動中,提高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3、重點和難點

重點:說明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高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

難點:製作臨時裝片過程中的刮取(首次觀察自己身體上的細胞,學生感到既新鮮又好奇,取材關係到實驗效果)

細胞結構的觀察(與植物細胞相比不易觀察,略有難度);

設計實驗(應用以往的學習經驗,是較高層次的學習)。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還是處於一個好動的年齡,在學生已經觀察了植物細胞的結構並有一定的瞭解下,這節課採用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動手中進一步瞭解動物細胞的結構。而且在學生實驗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鍊下,還不是很強,所以只有充分的感性認識才能吸引學生興趣,把握課堂的重點。

三、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提出“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就是要把我們在教學中只注重對學生科學知識的傳授轉向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教育,強調學生在生物學知識、科學探究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領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在教學中遵循“從做中學,學中做”的原則,運用實驗法、比較法、多媒體演示法等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運用小組合作法、比較法、觀察法等方法學習。

四、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複習:臨時裝片的製作方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溫故而知新,提出問題:

①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細胞嗎?

②人的細胞與植物細胞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引導學生聯繫自身,提出問題,創設學習情境,引入新課。

(二)組織實驗,合作交流

出示題目,交流:“看到題目,你有何疑問?

疑問: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在哪?怎樣取材?引導、分析。

①設計:根據已有的經驗,設計實驗方案(注意取材、方法、染色劑的變化);

②製作:同組同學儘量選擇不同的方案製作臨時裝片,增加對比性。

③觀察自己製作的臨時裝片,然後同學間交換觀察。

(三)歸納反思,學以致用

繪製細胞的基本結構圖,感知動物(人)細胞的形態結構,注意繪圖要領。多媒體演示不同種類的動物細胞。

(四)模擬製作,能力拓展

策略①:按照書中方法分組製作。

策略②:改進。利用現成的果凍,將一枚糖粒放入其中表示細胞核,果凍表示細胞質,包裝果凍的塑料殼表示細胞膜。

(五)鞏固練習,檢測反饋

1、人體或動物體的各種細胞雖然形態不同,基本結構卻是一樣的,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細胞膜 細胞質 細胞核

2、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相比較,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結構。

答案:細胞壁 液泡 葉綠體

3、回憶所做的《觀察植物細胞》和《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

(1)實驗中用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製作的玻片標本叫__________。

(2)在製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中,開始在載玻片上分別用滴管滴一滴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相比,共同的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還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及黃瓜表皮果肉細胞的__________是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

(4)《觀察植物細胞》和《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中染色使用的染料都是__________?

(5)回憶《製作動物細胞模型》的過程,你認爲細胞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

答案:(1)臨時裝片 (2)清水 生理鹽水 (3)細胞膜 細胞質 細胞核 細胞壁 液泡 葉綠體 (4)稀碘液 (5)立體的

4、採取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需要用的'工具是

A.消毒牙籤 B.消毒棉球

C.消毒鑷子 D.消毒玻璃棒

答案:A

5、製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在載玻片上先滴一滴

A.清水 B.稀碘液

C.生理鹽水 D.鹽水

答案:C

6、動植物細胞共有的結構是

①細胞壁 ②細胞膜 ③細胞質 ④細胞核 ⑤液泡 ⑥葉綠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⑤⑥

答案:B

五、板書設計

觀察動物細胞

(一) 製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方法步驟

擦→滴→刮→塗→蓋→染→吸

(二) 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三) 動物細胞的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討論和交流,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調查、討論和交流,發現環保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培養應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分組調查自己周邊的環境情況和人們的生活習慣,瞭解社會,提高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討論和交流,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教學難點】

通過討論和交流,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課前準備

課件等。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通過前面的學習和調查,同學們知道了一些破壞生態環境的事例。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這都是振聾發聵的警鐘。環境的惡化已經使得我們的生存環境每況愈下,並由此引出一系列災難性的後果:(出示圖片)水因爲污染嚴重而無法作爲飲用水源;土地荒漠化;沙塵暴席捲着半個中國……環境的惡化讓我們憂心忡忡,我們應該清醒地知道這個結局的肇端是人類對地球的肆意破壞。

這節課,我們走出教室,走出校門,對校園周圍或家庭所在社區、鄉鎮的生態環境進行實地調查,瞭解一下我們生活地區的各項生態指標是否符合標準,並擬定一個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計劃。

學生看圖片,認真思考。通過觀察圖片,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喚起學生強烈的保護生態環境的願望和意識。

講授新課

閱讀教材P112的“擬定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計劃”和P114的“退耕還林還草”兩部分內容。

問題設疑:

1.我國西部地區最爲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是什麼?

2.造成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是什麼?

3.書上和電視裏的信息又是通過什麼途徑獲得的?

4.如何改善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

閱讀教材,並小組討論相關問題並回答。

1.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沙塵暴。

2.毀林、毀草開荒和陡坡種糧。

3.實地調查得來的。

4.退耕還林還草。

這個事例告訴我們: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必須遵循自然規律,才能保證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現在,如果我們想調查本地區生態環境的狀況應該怎麼做,基本步驟有哪些?大家按小組進行討論,制定各自的調查方案。

①課前調查,形成調查報告。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親自獲得當地生態環境狀況的第一手材料。

②課上交流,制定計劃。

我們本地又存在着哪些環境問題呢?你們認爲哪些環境問題是最主要的?其現狀如何?你們將通過什麼途徑進行調查?這些都是我在上節課就已經佈置大家討論的,那麼,等一下我們將分組進行討論、交流,在之前,我先作一些簡要的指導。

對校園周圍環境進行局部調查,寫成校園環境保護條例。

③到環保部門或環保網站,瞭解當地的空氣狀況、水源狀況、城市垃圾的處理狀況、植被現狀、生物種類和數量狀態等。

學生閱讀教材,小組討論並制定自己小組的計劃。

1.每個同學在一張紙上列出你認爲最重要的三個環境問題。

2.與小組的同學交流你們所列的環境問題,討論決定哪一個問題是最值得我們重視的。

3.關於這個問題我市的現狀怎樣?你們可以通過什麼途徑調查?

4.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以小組展開討論,並確定所要調查的重點項目,並確定調查方案,同時作好必要的分工。

鼓勵學生設計切實可行的方案,在課下分組實施,並進行宣傳,使更多的人受到環保教育,使環保意將查找的資料,在課堂上同其他同學分享,互相交流,形成從現在做起的環保意識。

板書設計

第三節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一、目的要求

二、材料用具

三、方法步驟

1.分組

2.選擇問題

3.寫出保護計劃

4.彙報計劃

四、注意事項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說明綠色植物的細胞在光下能夠製造澱粉,同時釋放氧氣。

b.說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綠色植物的細胞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c.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通過本節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1、教學重點:

a.說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產生澱粉。

b.說明綠葉在光下製作澱粉的同時還釋放出氧氣。

c.說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2、教學難點:

光合作用產生澱粉和釋放出氧氣的實驗操作。

二、教學流程(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把一盆生長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第三節植物光合作用的實質,上新課前,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葉片的哪些細胞含有葉綠體?

回答:葉肉細胞和保衛細胞中含有葉綠體。

師:很好,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那我們如何去驗證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實驗證明。

(二)解疑導拔,合作探究

實驗指導:

1、剪取你所喜歡的形狀的黑紙片(小於葉片),從上下兩面將處理過的天竺葵葉片遮蓋起來,然後放於光下照射30分鐘。

2、摘下葉片,去掉黑紙片(觀察葉片的顏色的變化),把黑紙片放入盛有適量酒精的小燒杯裏,水浴加熱,觀察葉片的顏色變化。

3、用自來水沖洗葉片,再向葉片滴加碘液。

4、稍停片刻,用自來水沖洗碘液,觀察葉片的顏色變化。

請同學們根據實驗現象,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1、爲什麼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

2、水浴加熱後,葉片變爲什麼顏色?

3、加碘液後,葉片變爲什麼顏色?能否判斷葉在光下製作的是什麼物質?

學生實驗

回答1: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將用於實驗的植物葉片中的澱粉除去。不至於影響實驗想象。

師:很好,在黑暗處葉片不能再進行光合作用,葉片中原有的澱粉一部分通過葉脈運輸到其它部位,還有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掉。

回答2:水浴加熱後,葉片變爲白色。

師:爲什麼變爲白顏色呢?

回答:略。

師:由於酒精溶解了葉綠素,從而去除了葉片中的綠色。

回答3:加碘液後,葉片四周變爲了藍色,而被紙片遮住的地方顏色沒變,從這可以判斷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是澱粉。

師:澱粉遇碘液變藍色是我們判斷澱粉存在的有力證據。那爲什麼有上面現象產生呢?

回答:因爲葉片被黑紙片遮住後,就不能接受光進行光合作用了產生澱粉,所以加碘液後四周顯藍色,而中間不顯藍色。

(三)明理強化,實踐探究

師:很好,從今天的實驗我們能得到什麼結論?

回答:光合作用能產生有機物,有機物主要是澱粉。

師:澱粉是一種貯藏大量能量的有機物,玉米、小麥、水稻等種子含有大量的澱粉。

(四)引深探究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能提出什麼新的問題呢?

回答:

1、二氧化碳和水是怎樣形成澱粉的?

2、光合作用能否產生其它有機物?

師: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回去思考,並查找有關資料去探究。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教案9

教學目標

①舉例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②舉例說出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繫。

③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④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並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

難點和重點

重點:①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②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控制

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難點: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能夠認真觀察和記錄,並與小組其他同學合作和交流。

課時分配

2課時

教學方法:

探究法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①根據經驗舉例並做出分析,從而歸納出結論。

②分析教師舉出的例子,從而歸納出結論。

①引導學生根據經驗舉出影響生物生存的例子,並通過分析,幫助或引導學生歸納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②教師舉例,引導學生分析,並歸納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探究的一般過程

①各小組通過教師的引導,以各自收集鼠婦爲背景,分析、討論、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

②學生分析教師舉的例子,最終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

①可直接以鼠婦爲例來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從而幫助其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

②教師可直接舉例,引導學生分析,從而幫助學生歸納出探究的一般過程。

制定實驗方案及設計實驗方案時的注意事項

①各組討論並制定方案,根據方案中出現的問題引出變量和對照實驗。

②學生自學,互相答疑,從而讓學生懂得什麼是變量和對照實驗。

①教師通過引導,各小組制定實驗方案,並利用在相互討論中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懂得設計實驗時控制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的重要性。

②充分放權,讓學生自學,但注意把握學生對變量和對照實驗的理解。

實驗探究

①班額適中的,可在班級中由各組同學按方案進行。②若班額大,可以在室外由各組自己選擇實驗地。

①教師巡迴指導。②教師可在巡迴指導中選出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後面的結果交流。

結果交流

①各小組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報告,並與其他組進行交流。②有代表性的小組展示報告並與其他同學交流。

①教師引導同學從各組的報告中發現問題,吸取經驗。②教師選出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交流,並引導其他同學發現問題,吸取經驗。

佈置課下作業

①有興趣的小組可在課下對其他影響鼠婦生活的因素進行探究。②寫一份實驗後的心得。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教案10

教學目標

1、概述人體通過眼等感受器官獲取外界環境信息的情況。

2、眼球的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和視覺的形成過程。

3、通過教師指導,利用眼球模型、書中插圖,學生自主學習瞭解眼球結構

4、教師設疑,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明確眼球成像過程。

5、近視的成因及預防方法。

教學重難點

1、眼球的結構和視覺的形成。

2、近視的成因及預防的方法

3、眼球的結構和視覺的形成。

4、培養學生良好的用眼習慣,樹立愛護眼睛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課件展示幾張照片,讓同學們說說看到了幾張照片都是什麼?

二、推進新課

學習目標一:眼和視覺

1、眼球的結構

自主學習瞭解眼球的結構;

考記憶 說出眼球的三個結構名稱及其特點;

對對號 將眼球名稱對號入座;

猜猜看 下列變化是由眼球哪一結構引起的?

2、視覺的形成

探究:

(1)外界的光線依次通過眼球的哪些結構並最終在什麼結構上成像的?

(2)眼睛是通過哪一結構的調節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的?

學生彙報

課件展示視覺形成過程

真實的物體與所成的物像有什麼差別?

那爲什麼我們通常看到的物體都是正立的呢?

明確:視覺形成於大腦。

學習目標二:近視及其預防

1、近視、遠視形成的原因

課件展示近視情況,學生概括近視形成的原因

2、怎樣矯正?

3、預防近視的措施

“三要”“四不要”

三、分析資料,迸發情感

我國僅角膜損傷致盲患者就有400多萬,其中青壯年約佔70%,兒童約佔15%,這些人只要換上健康的角膜就會立刻復明,但我國每年只能約700人做角膜移植手術,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同學們我們怎樣儘自己所能關愛身邊的盲人朋友呢?

四、寄語學生

六月六日是愛眼日!它的設立在於提醒我們每個人要愛護好自己的眼睛,因爲它是心靈的窗口,我們只有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才能更好地探索大自然的奧祕!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舉例說明植物在呼吸作用中能夠產生二氧化碳。

2.說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氣。

3.舉例說出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二、教學重點:

重點:

1.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的實驗分析。

2.呼吸作用需要氧氣的實驗分析。

3.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難點: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的實驗分析。

教學過程:

[引言]:我們知道人和動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着呼吸運動,呼吸是維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動,那麼植物也進行呼吸嗎?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怎樣進行的?本節課讓我們一起來探究。

[提問]:你們知道人的呼吸作用吸入和呼出的氣體是什麼嗎?

[實驗]:請一位同學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氣體,觀察石灰水的變化。

[提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

[實驗]:植物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將100克新鮮的和燙過的蔬菜(沸水燙2—3分鐘)分別裝入兩個不漏氣的黑色塑料袋中,插入軟管紮緊袋口,並用止水夾夾緊軟管。

請兩位同學分別取一袋蔬菜,將軟管分別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中,移開止水夾,輕輕地擠壓塑料袋。

[討論]:

1.實驗用的塑料袋爲什麼是黑色?用白色的塑料袋可以嗎?

2.黑色塑料袋有的裝新鮮蔬菜,有的裝有燙熟的蔬菜,你們怎樣辨別?

[]:

1.實驗用黑色塑料袋是爲了保證蔬菜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

2.說明植物體只有活細胞才能進行呼吸作用。

[提問]:你們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與我們的推理一致嗎?

[講述]:通過以上的實驗我們可以得出,植物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植物體的所有活細胞都能進行呼吸作用。

[講述]:呼吸作用需要氧氣,已經被許多科學實驗所證實。

[演示實驗]:將新鮮的植物和燙過的植物分別放入密閉的錐形瓶中(錐形瓶外用黑布包裹,防止漏光),在黑暗處放置一晝夜。把兩根燃燒的小木棒分別伸入兩錐形瓶中,觀察現象。

[提問]:你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嗎?

[]:新鮮的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錐形瓶中的氧氣,因此燃燒的小木棒伸入時會熄滅;而燙過的植物已死亡,不能進行呼吸作用,錐形瓶中的氧氣沒有被消耗,所以燃燒的小木棒仍然繼續燃燒。

[播放FLASH]:植物呼吸作用的意義。

[講述]:植物在進行呼吸作用時,吸收氧氣,分解澱粉,產生二氧化碳和水,並釋放出能量。

[提問]:植物爲什麼要進行呼吸作用呢?

[]:植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如細胞分裂、根吸收無機鹽、有機物的運輸等活動所需要的能量,都是來自於呼吸作用。

[補充]:除了澱粉外,植物還能以蛋白質、脂肪等有機物作爲呼吸作用的原料,這些有機物的分解,也能爲生命活動能量。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教案12

七年級生物上冊重點知識總結

臨沂劉店子中學史豔華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認識生物

複習要點:

一、生物與非生物的主要區別

植物營養:絕大多數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動物營養:從外界獲取現成的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的呼吸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植物排出廢物的方式:落葉。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的廢物動物排出廢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氣體、排尿。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如:斑馬發現敵害後迅速逃走;含羞草對刺激的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注:常說的生物包括植物、動物、細菌、真菌、病毒等)

二、調查

1、調查的一般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2、嘗試根據生物的某些特徵對它們進行歸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植物、動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複習要點:

一、生物圈

大氣圈的底部

1、生物圈的範圍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注:生物圈指地球上的生物和它們生活所需要的環境。人類的活動藉助一定的工具可以到達生物圈的各個圈層。細菌可以生活在生物圈的各個圈層。)

2、生物圈爲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一定的生存空間。

二、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光、溫度、水、空氣、等是生物生存的環境條件,是影響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2、生物和生物之間的三種關係

捕食(如七星瓢蟲捕食蚜蟲)競爭(如稻田裏雜草和水稻爭奪陽光)

合作(如螞蟻、蜜蜂家庭成員之間分工合作)

3、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模仿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實驗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

(1)提出問題: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

(2)作出假設: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3)制定計劃:檢驗假設是否正確,需通過實驗進行探究。(方案要求:設計對照實驗,

光照是這個探究實驗中的唯一變量,其他條件都相同。)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

(6)表達、交流。

三、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舉例:荒漠中的駱駝,尿液非常少;駱駝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長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舉例:蚯蚓疏鬆土壤;沙地植物防風固沙。

四、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生產者──植物2、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消費者──動物和人分解者──真菌和細菌

3、描述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係,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內,很多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

書寫食物鏈時注意:食物鏈以生產者爲起點,終點爲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最高級”動物。其中的“→”表示物質和能量流動的方向。

4、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所以有害物質也會沿食物鏈和食物....

網流動,而且營養級別越高,有害物質積累越多。

5、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我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1、生物圈中有很多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有“綠色水庫”之稱;溼地生態系統有淨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觀察細胞的結構

複習要點:

一、顯微鏡

1、結構

支持部分: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撐鏡柱以上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分

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轉換器──上面安裝物鏡。

鏡筒──上端安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

調節部分:※遮光器──在載物臺下方,可以調節進光量。其上有大小不同的圓孔稱

光圈。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光線弱時用大光圈。

※粗準焦螺旋──轉動時,可以大幅度升降鏡筒。

※細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幅度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光學部分:※反光鏡──轉動反光鏡可以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它有兩個

鏡面,一面是平面,光線強時用;一面是凹面,光線弱時用。

※目鏡──用眼觀察的鏡頭。

※物鏡──接近物體的鏡頭。

注1: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注2:顯微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

注3:帶※的結構應重點掌握。

2、使用步驟

①取鏡:右物握鏡臂,左手託鏡座。

②安放:略偏向身體左側,便於左眼向目鏡觀察。

③對光:先使用低倍物鏡對光,左眼向目鏡內觀察,(右眼睜開)一邊轉動反光鏡,看到白色的圓形視野,表示對光成功。對光時,若光線較強,應該使用小光圈和反光鏡的平面;若光線太弱,應該使用大光圈和反光鏡的凹面。

④觀察:a.觀察材料必須薄而透明。

b.左眼觀察物像,右眼看着繪圖。

c.調節焦距:先下降鏡筒(眼睛在一旁看着物鏡,以免物鏡碰到載玻片);再

向目鏡內看,逆時針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時,改

用細準焦螺旋調節,使物像更加清晰。

d.關於鏡像:顯微鏡下成的是倒立的像。所以實物與鏡像的位置、上下關係

剛好相反。如顯微鏡視野中右上角的一個“d”,那麼實物其實是“p”(旋轉

180°得到),位於左下角。

e.移動問題:物像移動方向與玻片的移動方向正好相反。

f.找污點:在三個部位找,即目鏡、物鏡和玻片標本。轉動目鏡,如果污點

的像也動,說明污點在目鏡上;移動玻片標本,如果污點的像動,說明污點

在玻片上;如果轉動目鏡和移動玻片時污點的像都不動,說明污點在物鏡上。g.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的細胞數目越少,視野越暗;反之,相反。

二、細胞

1、動物、植物的細胞結構與功能

①結構比較

②細胞各結構的功能

細胞壁——支持、保護

細胞膜——保護、控制物質進出,極薄且緊貼細胞壁,很難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細胞質——液態可流動的物質,各項生命活動的場所

細胞核——遺傳信息庫

葉綠體——使光能變成化學能(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

線粒體——動力車間,把化學能轉變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液泡——內有細胞液,含多種物質

2、觀察細胞實驗

①常用玻片標本種類:切片、塗片、裝片

②洋蔥鱗片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製作:一擦二滴三撕四展五蓋六染七吸

a.一擦,用潔淨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乾淨。

b.二滴,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

c.三撕,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內側撕一小塊透明薄膜,浸入上述水滴中。d.四展,用鑷子將薄膜展平。

e.五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一邊接觸水滴,然後輕輕放下,蓋在材料上,這

樣才能避免出現氣泡。

f.六染,把一滴稀碘液滴在蓋玻片一側

g.七吸,用吸水紙從蓋玻片另一側吸引,讓染液浸潤全部。

③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裝片的製作:一擦二滴三刮四塗五蓋六染七吸,與前述步驟基本相同

二滴:滴入的是0.9%的生理鹽水(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

三刮:用涼開水潄口,用牙籤從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刮幾下

四塗:把牙籤有碎屑一端在生理鹽水滴中塗幾下

第二章細胞的生活

複習要點:

一、細胞的構成物質

1、無機物(一般不易燃):水、無機鹽、氧,都是小分子物質。

2、有機物(一般可燃):蛋白質、糖類、脂肪、核酸等,是大分子物質。

二、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三、細胞質中的能量轉換器

1、葉綠體:葉綠體將光能(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製造的有機物中。

2、線粒體:線粒體能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注意:植物一般有兩種能量轉換器(線粒體和葉綠體),植物的非綠色部分的細胞一般不含葉綠體,如根尖細胞

動物一般僅有一種能量轉換器(線粒體)

四、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細胞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1、遺傳信息在細胞核中

2、細胞核中有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DNA

3、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五、細胞分裂細胞體積增大←細胞生長

1、細胞數目增多←細胞分裂

2、細胞分裂的過程

①細胞核一個分成兩個

②細胞質分成兩份

③每份細胞質含一個細胞核

④在原來細胞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要形成細胞壁)

3、細胞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的變化

①細胞核分裂時,染色體的變化最明顯。

②染色體先加倍,再平均分配到兩個新細胞中。

③新細胞之間,以及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數目相同,遺傳物質也相同。

第三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

複習要點:

人體和多細胞動物的結構層次

1、細胞分化形成組織

2、人和動物體的四種基本組織和功能

①上皮組織:有保護、分泌等功能

②肌肉組織:由肌細胞構成,有收縮和舒張功能

③神經組織:由神經細胞構成,能夠產生和傳導興奮。

④結締組織:有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骨組織、血液、脂肪組織)

3、人和動物的五級結構層次

運動系統

消化系統

循環系統上皮組織呼吸系統肌肉組織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泌尿系統神經組織神經系統結締組織內分泌系統

生殖系統

4、植物體的四級結構層次

分生組織根、莖、葉

輸導組織(營養器官)

細胞→組織保護組織→器官→→植物體

營養組織花、果實、種子(生殖器官)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教案1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描述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

2、能通過分析有關資料,說出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作用。

3、說出氣體交換的原理。

4、通過資料分析等概述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

2.能動手操作本節實驗,並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三)情感目標:

1.讓學生認識到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覺維護環境中的新鮮清潔。

2.讓學生關注自身呼吸系統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資料分析總結呼吸道作用。

2.如何防止呼吸道疾

3.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4.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教學難點:

1.通過資料分析總結呼吸道的作用。

2.通過模擬實驗,找出胸廓容積的變化與呼吸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

創設問題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爲什麼新生兒總是啼哭着來到人間?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我們是通過哪些器官進行呼吸的?

對學生回答不表態,繼續設疑:是不是這樣呢?

進一步設疑:請同學們想一想,呼吸道僅僅是氣體進出的通道嗎?

對學生的回答及時評價。給與鼓勵。

吃飯是爲什麼不能大說大笑?

或問你知道會厭軟骨嗎?它的作用是什麼?

學生總結

本節課學到了什麼。

教師總結

同學們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觀察

二、過程

教師活動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讓學生用手按住胸部兩側,深深吸氣,在呼氣,感覺胸廓變化?肋骨是怎樣運動的?

用什麼方法來驗證呢?

演示模型:膈肌的收縮、舒張使胸腔上、下徑發生變化。

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引導學生:走到飯店附近爲什麼就能聞到飯菜的香味呢?

教師及時點評,並展示掛圖,引導學生說出氧氣、二氧化碳的擴散過程。

學生總結

這節課我學到了什麼:

教師總結

對學生的表現給與評價和鼓勵。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教案14

教學目的:

1、理解種子萌發的條件

2、瞭解有機物在種子萌發時的轉化和利用。

3、瞭解種子休眠、壽命,以及選種、測定發芽率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教學重點:

1、種子萌發的條件

教學難點:

1、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的原因。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複習

圖示:學生說出種子的基本結構:

胚的基本結構:

引導學生說出探究實驗的一般過程

種皮、胚

胚根、胚芽、胚軸、子葉

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作出計劃4、實施計劃5、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創設情境,學生對種子萌發的條件作出假設

許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種的,天寒地凍不適於播種。

在播種前往往要在地裏澆一些水,使土壤潮溼,如果剛下過一場小雨,不用澆水就可以播種了,但是過於潮溼使種子黴爛。

播種前往往要鬆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氣。

根據情境作出什麼樣的假設?

假設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有適宜的水分、溫度、空氣

分析

1、給種子萌發選擇了哪幾種環境?

瓶子1:沒水、適宜的溫度、空氣

瓶子2:適當的水分、適宜的溫度、空氣

瓶子3:適當的水分、寒冷的溫度、空氣

瓶子4:適當的水分、適宜的溫度、沒空氣

分析對照組、實驗組

實驗中作爲對照實驗的有瓶子1和瓶子2,瓶子2和瓶子3,瓶子2和瓶子4,爲什麼把它們叫做對照實驗?

1、變量是水,並且只有一個,構成一組對照實驗

2、變量是溫度,並且只有一個,構成一組對照實驗

3、變量是空氣,並且只有一個,構成一組對照實驗

2號瓶子是用於作對比的,其條件都是滿足種子萌發的,叫對照組。 1,3,4號瓶子是用於實驗不同的條件對種子萌發的影響的,叫實驗組。

練習

書本p92:實驗中,哪些組是實驗組?哪些組是對照組?

結論:

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都是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條件。

外界條件;

除了我們探究的外在條件,對種子本身有什麼要求?

1、乾癟的種子或被昆蟲咬壞的種子都不能萌發

2、死亡的種子不能萌發。

3、休眠的種子不能萌發。

小組討論

設想你是一個農民,從種子站買了一袋種子。要測定它的發芽率,如何?

1、選怎樣種子?

2、選多少粒種子

3、求發芽率的公式?

4、實驗次數?

種子萌發的條件

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還有陽光

自身條件:活的胚

教學反思:

因爲這節課需要學生把種子萌發的實驗先在家裏做過後再講,這樣學生有了體驗後再做,效果會比較好,但很多學生沒有做,這樣就要先把實驗過程講解,這節課內容比較多,所以要抓緊時間,把重點、難點講到對照組和實驗組時,學生不易理解,這個內容需要多加點時間講講,因爲種子萌發的條件學生也比較清楚,而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概念因爲第一次接觸,感覺比較難。而後面的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學生易理解,因爲這節課內容比較多,授課最後注意把本節課的內容幫學生做一個,讓學生把整節課的內容充分回憶、理解,便於他們複習。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教案15

學習目標

1、說出眼的基本結構。2、視覺形成的過程。

3、近視形成的原因,並提出預防近視的對策

學習重點

1、說出眼的基本結構。2、視覺形成的過程。

3、近視形成的原因,並提出預防近視的對策

學習難點視覺形成的過程及預防近視的對策。

學習過程

一、預習檢測

1、眼球的結構與功能(圖片見書P79)

外層______:眼球的前部,無色透明,可透光

______:白色,保護眼球內部的作用

中層:虹膜:中層前部,有色素,中央是____,通光

脈絡膜:有血管(營養眼球)、色素細胞(遮光並使眼球內部形成“暗室”)

睫狀體:連接_______和_______的中間部分.

內層:_________:上有大量感光細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內容物晶狀體:像凸透鏡,曲度可以調節,使眼睛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

玻璃體:透明膠狀物質

2.視覺的形成:

(1)成像: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在視膜上形成_____

(2)形成視覺:外界光線在視膜上成像,感光細胞產生興奮,產生神經衝動傳輸給大腦皮層的神經,形成視覺

二、自主學習、合作展示交流:

探究1近視眼的原因

由於眼球__________過長,或晶狀體______過大,使物像落在視膜的前方.

物像形成的部位是在________,而視覺形成的部位是在___________

探究2近視眼的矯正方法

1、近視眼由於物像落在視膜前方,故應配戴________.糾正。

2、看P82圖4—51,瞭解預防近視應做到哪“三要”和哪“四不要”?

三、盤點收穫

師生共同本節課的收穫;師強調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

四、課堂達標

1、眼球的瞳孔、晶狀體和視膜分別相當於照相機的什麼結構()

A.鏡頭光圈和膠捲B.膠捲鏡頭和光圈C.光圈鏡頭和膠捲D.鏡頭膠捲和光圈

2、爲了預防近視眼,應該是( )

A.走路看書B.在強光下看書C.不躺臥看書D.在光線暗的地方看書

3、依據“眼球的基本結構圖”回答以下問題:

(1)有的同學沉迷於上,不但影響了學業的發展,而且因長時間近距離注視電腦顯示屏,容易導致[E] 凸度增大且不能恢復原狀而形成 。

(2)眼球的[J] 相當於照相機內的膠捲。

(3)某人的眼球結構完好無損,但他也是盲人,這很可能是他的[M] 受損,導致 上產生的圖象信息無法傳導到 所致。

五、作業佈置

1、P85--------1、42、預習《耳朵與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