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15篇

生物5.06K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15篇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1

乘着教研周之風,我與其他兩位老師就《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一課時的內容進行了同課異構的教學,課後幾位專家對我們如何更好的上好這堂課提出許多中肯的建議,這不但讓我發現了自身的閃光點,也找到了許多不足之處,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我想,通過這樣一個平臺,可以更好地提升我的專業素養,有利於我的專業成長,在此感謝學校給我這麼好的一個鍛鍊機會。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選自華師大版八年級上第七章第一節,這節課內容主要讓學生認識人體消化系統的結構和初步的功能,因此與實際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在教學中可以結合自身展開教學,教學中儘量應體現通俗易懂。在課前,我對教材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正確認識本節內容的知識、地位及其作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整合教材,然後對一些活動進行設計,本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這一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認識的衝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使學生不僅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從而使本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活動中,我能夠運用建構主義理論和“主體―主導”理論來指導教學。當學生參與活動時,教師多看,多聽,多感受,在學生討論、觀察後,及時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對消化系統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的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充分發揮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幫助者的作用。

但是,上完這堂課後,我也發現了本堂課的許多不足之處,對於本節課活動的組織還欠到位,雖然進行活動的同學在積極參與,但是坐在下面的部分學生在看熱鬧,沒有起到面向全體學生的作用;在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可以再細緻到位一點,不要像蜻蜓點水般,否則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在設計思考題時,應留給學生充分的餘地思考,而不是急於提醒和引導。

可能在教學中,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是我認爲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位儘快發現,然後儘快得以改正,從而在教學上得到不斷的提升。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2

本課是對第二大單元生物體的結構總結性概括,從知識點和難度上有一定困難。所以應該利用難點啓發思維,在學生積極思維的同時,能力得到了鍛鍊。主要表現在三方面:1。本課始終一環扣一環地貫穿着知識的因果關係,運用邏輯思維抓住了學生的思路,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如無機物、有機物概念的給出,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以及細胞生活需要能量等。2。本課運用了形象的比喻、舉例和談話的方式進行教學,使物質、能量這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並與生活聯繫起來,縮短了抽象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啓發學生自己舉例,鍛鍊和培養了學生形象思維、發散思維的能力。3。本課還通過看圖、閱讀、討論、答題等活動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表達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同時滲透了情感態度和價值的培養。同時本課通過微觀知識的教學和一些隱藏的懸念,如: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細胞膜如何控制物質的進出等,培養了學生探索生命奧祕的興趣。

本課的抽象知識都是從事實中得來的,如細胞有物質的進出和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都是通過宏觀的生命現象推導出的,又如細胞中確實有葉綠體、線粒體這樣轉換能量的結構等事實都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不足之處是學生活動方式不十分豐富,若有一些動手的活動,效果會更好一些,但這節課動手活動的設計有一定難度,望同行共同商榷。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3

以往的生物教學主要讓學生背誦課本知識,因此學生只是機械性地死記課本內容,一碰到理論聯繫實際地問題就無從下手。爲此我們應從傳統的教學方法、觀念中解脫出來,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大膽創新,勇於探索,注重運用多種方法和形式,強化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以下是我個人對教學的幾點反思:

一、在教學中融入一點生活味,把“死知識”變爲“興趣生活”。

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爲真正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也說過:“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用眼睛看科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爲基礎展開,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光對鼠婦的影響”時,學生提出疑問,爲什麼平常在有陽光或是大白天時見不到鼠婦?由此提出問題:光對鼠婦有影響。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己動手抓鼠婦,設計對照實驗: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經過反覆實驗,查閱資料,驗證了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中。這樣的教學既抓到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綴入一點文學味,讓“課本劇”化爲“教育詩”優秀的文學作品無不閃耀着作者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輝,而且蘊涵一定的科學道理。如在講到“動物的發育”時可引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若根據所學的生物知識,可將其改爲“春蠶化蛹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此外還可引用成語、諺語來說明生物學道理。同時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潛在的情感,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心理需求,能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

二、教學中“教師爲輔,學生爲主”的自主式學習。

要使學生掌握生物學習基本功,並在學習中不斷地實踐和應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必須改變傳統教學的重教不重學、重記不重做等以教師爲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應做到洋思中學的“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會的不教,學生教學生”。洋思中學一直認爲“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而且制定了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短短的八個字,卻體現了該校的教學理念。爲此我們學校也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六步教學法”,而且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滲透素質教育。

首先轉變教育觀念,同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新課程、新教材強調面向全體學生,而不僅僅是少數尖子生。這就意味着教師應同等對待每一個學生,關注個體差異,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創造能引導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他們通過學習,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應從教案的設計到課堂教學的實施,都力求滿足每一個學生,承認他們理解能力以及最終發展程度上的差別,在討論中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從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去看待學生,用賞識教育的觀點評價學生,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使每個學生都充滿學好生物課程的信心。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地備學生,而且要從學生地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分層備課,精簡講授時間,爲學生創造更多地自學、觀察、操作、思考、表達、交流、表現地機會。在作業的設計上,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依照不同學生的需求,儘量留一些發散和開放性的題目,爲不同的學生留有餘地,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這樣可以給教師創造性地教和學生創造性學留有充分的空間。

總之,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及探究性很強的學科,應充分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這樣學生不僅主動地獲取了知識,領悟了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4

課前反思:列舉植物的無性生殖;嘗試植物的扦插或嫁接;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是生物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課標進一步倡導有條件的話可以開展組織培養活動。

課中反思之一:採用會意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被子的植物“雙受精”、鳥類的“雙重呼吸”,學生很容易掌握.

課中反思之二:學生認爲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關鍵區別是"是否有生殖細胞的參與",認識非常準確。重點內容。

課中反思之三:在講到生物的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哪個更有利生物種族的延續時,不少學生說無性生殖繁殖週期短,能節約資源,又能保持生物的性狀,應該是無性生殖。有學生在我的啓發下認爲有性生殖結合了父母雙方的缺點和優點,提供了產生集雙方優勢於一體的新個體的可能性,爲生物的進化準備了物質基礎,因而有性生殖更有利生物種族的延續。學生們在爭論中達成共識,有性生殖是一種更優越的.生殖方式。

課後反思:本節課我將植物無性生殖的應用引導到扦插、嫁接、壓條和植物的組織培養上,將動物的無性生殖的應用重點放在克隆技術上,這樣的編排有利理清教學思路。但是我們學校條件達不到,沒有進行實踐。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5

本節主要學習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描述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並說出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的結果;說出細胞分裂與生物生長的關係;關注細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價值。

其中說出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的結果和描述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是本節的重難點。

本節學習觀察葉片的結構,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生物教學要注重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結合本節課的教學。

根據教情和學情,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本節課通過用顯微鏡觀察菠菜葉的橫切面裝片,蠶豆下表皮裝片及CAI課件的使用,使得教學直觀形象、生動有趣。

2、引導發現法:孔子說過:“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孔子啓發誘導的教學思想,是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精華,也是現代課堂教學原則之一。引導發現法就是教師用已知的內容,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去發現未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課堂互動教學法:通過教師與學生交流,學生與學生交流,營造平等交流和互相學習的氣氛,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本週學習練習使用顯微鏡其重點主要是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其中規範使用顯微鏡,並觀察到物象(要求學生用左眼注視目鏡內圖像的同時,右眼睜開)爲學習的難點。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本節的重點。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6

本節的教學從學生身邊的事物開始,如向學生提問:教室裏有哪些生物?那些非生物?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學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清生物和非生物的區別在於是否具有生命。但同學們會把一些動畫片上出現的卡通動物做當作生物,此時我就告訴同學們卡通動物是電腦作品而不是真實存在的,從而,幫助學生走出誤區。

至於什麼是生命,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徵,我在課上讓學生觀察了我課前準備的一些植物和動物的圖片,並且讓學生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回答生物的共同特徵,學生的回答不夠全面和確切,但我仍給予了及時的鼓勵,目的是鼓勵學生敢說,在觀察之後我讓學生討論生物的基本特徵,然後我與學生一起對照課本上的`描述比較學生歸納的特徵,並引導學生認真、細緻的觀察,在與學生一起討論時,我還讓學生據了很多生活中的實例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本節課以討論爲主,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氣氛熱烈,同學們對知識的學習也非常成功。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7

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我從不知所云到有所瞭解,從初步嘗試到學習研究,這其中有着許多的感想,許多的收穫,也有許多的困惑。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一堂好的生物課究竟是什麼樣子?學生喜愛的生物課究竟是什麼樣子?我認爲,應該是摒棄了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課,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

在只接受了理論學習而沒有實踐經驗的情況下,我開始了在教學中充分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去嘗試指導課堂實踐的活動。雖然我也竭力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卻還是陷在傳統的“打乒乓”式的教學模式中,圍繞課本的主要內容我不斷地打(提)出問題給學生,學生又不停地打回來(回答)。當時我感覺課堂氣氛很活躍,看起來也是採用了啓發式,學生圍繞着我設計的若干問題基本上都回答出了我預想的答案。但上完課後,我不禁感到疑惑,這樣是否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教學是否是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呢?

隨着新的課改理論的不斷學習和深入,我的思想和觀念也隨之在發生着翻天覆地地變化。備課的過程中,我改變了以往那種對教學重、難點的每個環節加以細緻、具體安排的作法,沒有事先設計好師生對話、設計好學生應怎樣答,而是放手給學生,在尊重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對教材進行了處理。我沒有用細節設計來實現教學目標,而是圍繞教學目標理清了思路框架。可以說,我是帶着和學生同樣的興奮和期待走進課堂。

在課堂中,學生始終處於學習興趣所激發的學習熱情之中,或探究、或討論、或展示,全新的學習方式營造了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置身其中,看不到失敗者,看不到被遺棄的角落,幾乎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發展,學生實質上是在與老師合作創造並發展着課程,從而賦予了課程全新的含義。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8

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七年級生物下冊第九章人體內的物質運輸第1節《血液》的第2課時。通過本課教學,我對雅行教育下“導學案+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有了進一步瞭解,體會到了實踐促成長。

我想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通過反思能知道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得與失,這也是一再學習的過程。本課教學我認爲自己成功之處有幾點:

1、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課前學生收集資料、多媒體課件的利用、展示臺的使用、學生相互討論與展示等。

2、注重理論聯繫實際,落實雅行教育。在教學中,我沒有過分地去依賴教材,過分地偏重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是緊扣文本中幾個主要問題,在合作探究中,引導學生理解血液的組成和功能,訓練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啓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我在課堂設計上努力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貧血、血友病、白血病、血栓、人體血量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啓發學生思考(如:試管中血液爲什麼會出現分層現象,爲什麼對失血多的病人要及時輸血。三種血(細胞有什麼區別等)讓學生在探究、參與、互動自主學習中體現關心他人,關愛生命的思想,巧妙地對學生進行雅行教育。

3、“導學案+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效果明顯。我積極實行學校的教學模式,在本課教學中,學生通過導學案,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交替進行。小組學習過程中,組內分工明確,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相互展示,能最大限度上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很好地提高整節課的效率。

但是本節課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時間安排不夠恰當,出現先鬆後緊,小部分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還有待加強,課後習練訓練形式要多樣,以更好落實雅行教育下“導學案+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9

1、本節的教學設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入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本節課的知識。改變原有的教學中的教師過多地參與教學的狀況,讓學生把學習當成是自己的一件事情來完成。

2、在課堂上,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自學中、生生互議中、交流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關注他人。在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求,在主動的求知中有所收穫。

3、課堂上給學生的鼓勵性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4、教學中體現了新課程所倡導的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觀念,給學生以時間進行自學、討論、交流,給學生以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其體驗成功的喜悅。

5、本節課的內容比較集中,很適合學生集中的進行自主學習,而且知識在書本中的交待也較清晰,適合用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訓練。

6、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的學習,本應該是一個用實驗來介入的知識,可是由於自身的的能力有限以及一些較具體的教學實際問題等,將其改變成了對知識的應用,這有其不到之處,如果能通過這個實驗來介入血管內容的學習也許學習效果會好,但是我肯定學生的學習興致肯定會很高。

7、生生互議的環節安排的時間我感覺有些短,如果學生要是真正地交流的話,這短暫的'2分鐘的時間是不夠的,但基於以往學生合作學習的教訓,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達成一致雖不太可能,但卻可以讓學生有時間的緊迫感,能抓緊時間來交流,不到之處將在自學檢測中得到補充,這樣一來,彌補了交流的不充分,還節省了一點時間。

8、在這節課中還存在的問題就是怎樣能讓這生生交流變得有實效,而不僅停留在表面上,這是我的困惑之一,也是我在教學中不能較好地解決的問題。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10

教後記昨天我們七年級生物組開展了“同課異構”公開課活動,我上的是最後一堂課。對我而言,我上的這堂課極失敗。失敗原因在哪?我做了深刻反思。

一、安排的教學內容過多。

這節課包含了四個知識點,即“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人工輔助傳粉”。按照課改要求上課,我平時是分兩個課時完成。我思慮再三,最終還是很不靈活的處理,老老實實將這節課用一個課時完成。結果沒有將課堂交給學生,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知識展示等環節沒有組織好,爲了完成任務,我老在"趕”,我講得多,有關知識也沒時間去拓展。

二、沒有讓學生動手進行實驗,用圖片資料、模型來代替學生親自動手觀察花的有關結構,這是這堂課的又一敗筆。

我本來是準備讓學生動手進行實驗的,也到縣城各個花店找了找各種各樣的花,還到山上採集了一些野菊花,最後,因各種各樣的原因還是放棄了。

三、沒有組織好學生的合作探究。

合作學習能力薄弱,這是我學生現階段的.狀態,平時表現也差。這與我平時不注重培養與訓練有關。

四、心裏素質差。

我教了19年的書,僅添了歲月,心理素質依然差。不論是哪位老師在我的課堂上,都會造成壓力,會緊張,上課思維會亂。我是一個不會表現自己的人。去年錦屏中學來訪時,我上了一堂公開課,那段時期也是幾天幾夜失眠,告訴自己沒必要緊張,課還沒上,心裏卻老打鼓,最後憑着不要給三中丟臉的堅定信念,出現了奇蹟,上課時心裏很平靜,發揮正常。我也以爲自己的心理素質得以提高。結果昨天依舊。上課前,聽了兩位老師的課,覺得講的內容太多,大部分都是教師講,學生聽,這些我也會犯。另外,聽了羅海東老師的課,覺得自己生物知識不全面。這些使我覺得我的課沒準備好,讓我喪失上課激情。上課時手忙腳亂,我不知道自己講了些什麼話,思維混亂。一堂課下來,只感覺到對自己學生很內疚。沒辦法,我就是這樣一個人,這麼大年紀的人還如此不沉着、冷靜,這點讓我對自己很不滿意。

本節課沒有注重對學生進行觀察能力,合作能力的訓練,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大部分學生都不能與同伴合作探究、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技能,培養其愛護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是一堂很失敗的課。

經常聽學生們(包括現在我們學校的高中學生)說:“老師讓我們自主學習,覺得方法好,但老師講得少了,好多知識不懂。”我想,在積極推進課改時,我們如何才能做到既把課堂交給學生,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又能讓學生牢牢掌握知識,是我們每位教師應該探索的問題吧。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11

反思一:有的知識並不是學生學不會,是教師從前沒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學。

反思二:有些知識學生個體學習可能是無效的,但形成羣學的氛圍後,學生的思維可能很容易被激活,從而產生思想的碰撞,知識就是在這種反覆的碰撞中融會貫通的。

反思三:不要害怕出現錯誤,真理就是伴隨着謬誤而生的,學生的學習就是建立條件反射的過程,必須不斷地嘗試錯誤,在嘗試錯誤中自覺地建構知識。

反思四:教師的`職責是“教學”,而不是教“教材”,在對重點難點知識的處理方面,切不可只侷限於教材的文本,重要知識絕對有必要拓展延伸,不要以爲這樣浪費了課堂時間,其實有效的拓展會是你以後教學最高效的捷徑,所以教師切不可“照本宣科”,學生的能力,學生的知識貯備都是在這種積累中逐步形成的。

存在的不足及改進措施:

1、學情分析不到位,“備學生”這一環節準備不足,缺乏換位思考,想當然認爲學生應該掌握一些知識,但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才發現學生知識的匱乏,在補充知識的過程中耽誤了一些時間。

2、沒能根據時代發展去考慮問題,如學生缺乏感性認識,無法突破這一知識點。今後教學時,應充分結合實際去思考問題,多挖掘教材上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的知識點,利於學以致用。

3、適度拓展。本節課教材將以往的許多知識點都刪掉了,力求降低難度,但授課時考慮學生理解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我又將刪掉的內容進行了補充和拓展,有些影響時間。今後拓展知識時要充分考慮教學時間的需要,做到既拓展知識,又優化教學時間。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12

顯微鏡的使用是國中學生學習生物學必須要熟練掌握的知識,也是中學生學習生物學,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儀器;是培養中學生嚴格規範操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對這個實驗一定不能含糊。

而課標只安排了一節的授課時間,課能上完,可學生的操作只能剛剛觸及到皮毛,不能達到熟練規範操作的目的,因爲大多數學生從來沒有使用過顯微鏡,要他們在四十五分鐘內認識顯微鏡、瞭解其構造,瞭解使用方法,會用顯微鏡是不可能的。

“顯微鏡的使用”是學生進入中學的第一個實驗,考慮到學生對顯微鏡比較陌生,第一次接觸科學儀器,不敢動,怕把顯微鏡弄壞,所以,我認爲這個內容要安排兩個課時,在練習使用顯微鏡之前的那一節課,我先上這些內容:

①認識顯微鏡各部分的名稱;

②介紹顯微鏡幾個重點部分的作用;

③學生學習操作步驟,老師演示操作步驟,指出注意事項。

我先讓學生對照課本P37頁圖2-1普通光學顯微鏡的圖認識顯微鏡各部分的名稱,然後把顯微鏡的結構講清楚,因爲認識顯微鏡的結構是練習使用顯微鏡的基礎。如果不清楚顯微鏡的結果與功能,就談不上正確使用顯微鏡。接下來學生自學“練習使用顯微鏡”的方法步驟,並主學生提出疑問,爾後我演示操作步驟並解釋相關疑問。但認識結構畢竟比練習操作容易得多,只有在練習操作過程中才能加深和鞏固對顯微鏡結構的認識。顯然接下來的第二節課是至關重要的一節課了。

第二課時的學習任務有:

①學生在進一步瞭解操作步驟在基礎上開始使用顯微鏡,觀察永久裝片如:人血塗片等。

②觀察寫在玻片上的“上”字和寫在不透明紙上的“上”。

③觀察自己的毛髮。

④觀察玻片標本的移動方向和物像移動方向的關係。⑤物像和實物的差別,放大倍數問題。

在具體上課時,我先讓學生複習顯微鏡的操步驟,同時給學生交待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並把學習任務板黑板上。然後讓學生練習使用顯微鏡,我在他們之間巡視。我發現學生開始使用顯微鏡最易出現這些問題:①顯微鏡安放位置不當,有的沒有放在實驗臺的中央。有的放在桌的邊緣;有的甚至完全放的是反的。②玻片標本沒有放好,沒有移到通光孔中央,找不到觀察目標。③三四個圍成一圈,把光線擋住了。④低倍鏡和高倍鏡分不清,好多用的.是高倍鏡,找不到觀察的物像,還有的認爲高倍鏡放大的倍數高,觀察效果一定會更好。⑤沒有用細準焦螺旋,當能看到物像時,還是用的粗準焦螺旋;有的用高倍鏡時,也沒用細準焦螺旋。我邊走邊給他們一一糾正。在這節課結束前,讓學生小結練習使用的情況,彙報上課實驗收穫。

這節課上完後,我感到還有許多不足,在以後的課堂上還注意這樣一些問題:

一是國中學生第一次到實驗室上實驗課,很激動,還應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

二是實驗中要反覆說明規範使用顯微鏡的操作步驟。

三是三四人使用一臺顯微鏡,對光後視野時明時暗,有的把光線擋住了;挪動顯微鏡看不清物像等,要及時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

四是強調光圈、反光鏡和光線的關係時要讓學生自己自做,最好把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如:怎樣使光線變亮,怎樣使物像更清晰這些問題寫在黑板上,讓學生邊做實驗邊驗證。

五是上好本節課的關鍵是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和操作,教師最好課前培訓幾位小助手,這樣看似麻煩,實際在上課時能幫老師的大忙。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13

“人的生殖”一直以來都是生物教學中教授較爲困難的一節,對學生來說,好奇心強,課堂氛圍難以把握;對教師來說,許多教師對該部分的內容覺得羞於啓齒,常選擇讓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學生的'學習效果參差不齊,而且往往使得學生只瞭解生理知識,而在性道德、情感以及生殖保健等方面的教育相對來說非常缺乏。在這樣的情況下,本節課的教學中首先把目標定位兩條主線,將生理課擴充爲感悟生命的誕生,將落腳點置於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人類生殖的每個環節,都要不斷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產生的不易,父母爲孕育生命所做出的奉獻和犧牲,要學生在知道人類生殖相關基礎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感悟要珍惜生命,體會要感恩父母,培養成正確的人生態度。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14

學生已經通過性健康課,對人類的生殖有一定的瞭解,但是學生的瞭解僅限於對生理過程的認知。在這樣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將認識進行提高和昇華,將生理課擴充爲感悟生命的誕生,落腳點置於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是本節課一個突出的亮點。教師的有效引導,使得學生能夠以正確的態度來討論和麪對生殖過程中的種種問題,課堂氣氛活躍,討論充分,思維活動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生殖過程本身的順序,就是上課的思路,脈絡清晰,知識落實到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達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另外比較好地運用了數據資料,給學生較強的衝擊,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思考和討論。

引發教師深入思考的幾個問題

1、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新課程積極倡導的。教師在本節課中對此做了一些努力,但是當學生提出問題的同時,教師問:“爲什麼你想知道這個問題?你這個問題是怎麼想出來的?你怎麼想出這個問題的?”等,學生不一定要說清楚這些,但是這樣可以引發學生對生活中的現象作深入思考,真正做到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2、新課程倡導探究。探究的方式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也不是每節課都是完整的探究活動,可以在每節課上進行其中的某些環節的訓練。本節課中的.探究活動,不但是新發現和再發現的過程,也是再創造的過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紙上隨時記下自己的假設,或者對要探究問題的理解,看完錄像或資料後,再解決問題。

3、教師要適時對學生所做的解答進行一定的梳理和歸類,如母親在孕期所承擔的壓力可以有來自心理上的、身體上的等等,生活習慣的影響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過類,這樣能帶給學生一個比較清晰的印象。

4、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問題走出課堂,是新課程倡導的理念之一。如爲什麼要珍惜生命?爲什麼要愛戴父母?這是學生一生中要不斷思索的問題,教師要能夠培養學生將這樣的思維活動變成一種習慣。

生物七年級教學反思15

1、設計多個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通過實驗,讓學生感受到實驗在生物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在學生的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三種血管的結構,讓學生體會實驗的直觀性,並滲透對應思想教育。從學生平時的生活導入,不僅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了血管對人體的重要,同時以巧妙地提問自然地引入到知識學習中;通過自主探究時,活躍學習氣氛,使學生順利瞭解了人體的三種血管;通過課件,由抽象的`情境到形象,由淺入深,利於學生接受。

2.用層層遞進的教學方法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師生提問,自主探索,分組討論交流等多種學習形式,有序、漸進地組織教學。從談話交流到啓發思考,從自主探究到鞏固拓展,從生活中的實例導入(讓學生討論人在受創傷時的出學情況),通過鞏固練習,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應用中提高。教學的重、難點在層層遞進的教學過程中得以分解,學生學習到的知識也一點點積累起來。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思想。在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讓學生掌

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更關注的是學生的發展。本節設計,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教師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使學生能夠自然的接受新知識,培養他們良好的思考、探究、概括的習慣,爲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