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生物教學設計(通用15篇)

生物1.95W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物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生物教學設計(通用15篇)

生物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說出人體需要的六大營養物質的名稱及對人體的作用。

2 說明無機鹽和維生素對人體的作用及缺乏症。

重點: 六大營養物質對人體的作用

難點:舉例比較不同果蔬中維生素C的含量。

重點難點突破:提供營養缺乏症的圖片,讓學生對食物中營養成分的作用有直觀的感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引導總結,得出相關結論。

教學內容:

一. 預習提綱 (看誰的收穫最多)

(一)食物的營養成分

1. 食物中的六大營養物質是其中是人體需求量最多的有機物。

2. 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質, 是備用能源物質, 是構成組織細胞的基本物質,也是人體 、 、生命活動的調節等的物質基礎。

3. 夜盲症是缺乏 引起的,應多吃 等食物。但植物性食物中不含 ,胡蘿蔔、玉米中所含的 可以在人體內轉化成它。

4 神經炎、腳氣病是缺少 ,建議多吃(粗糙、精細 )的米、面。壞血病是缺少 ,建議多吃含__________.它能使____________退色。缺少維生素D時,兒童會患 ,成人患 。維生素D能促進小腸對_____、_____的吸收.

5. 水是構成細胞的重要成分,水占人體體重的' ,在 、 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6. 無機鹽是構成組織的原料,在無機鹽中, 是構成牙齒和骨骼的重要成分, 缺少時兒童易患 病,中老年人易患 症。 是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飲食中長期缺乏易患 。 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長期缺乏易患 ,俗稱 ___________病。

二 師生探究(動手動腦共提高)

1. 青春期的青少年生長髮育速度較快,營養學專家建議青少年適當多吃奶、蛋、魚、肉等食品,爲什麼?

2. 天氣炎熱和激烈運動時,大量出汗以後,是喝清涼的飲料還是淡鹽水,爲什麼?

3.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用鐵鍋做飯和炒菜,爲什麼?

三 總結:

四 當堂達標 (檢測你自己)

1.在我們的食物中主要有六類營養成分,其中既能給我們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又是組織細胞構成物質的是( )

A水、無機鹽、蛋白質 B維生素、糖類、蛋白質

C糖類、蛋白質、脂肪 D維生素、水、糖類

2.構成組織細胞的基本物質是( )

A蛋白質 B糖類 C甘油 D水

3.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來自 ( )

A糖類 B蛋白質 C脂肪 D維生素

4.防止夜盲症和骨質疏鬆症的最佳食物是 ()

A.胡蘿蔔

B.動物肝臟 C.新鮮蔬菜

D.標準麪粉

5.下面是給佝僂病小兒開的藥方,其中最科學的一組是()

A.鈣片,魚肝油 B.鈣片 C.鈣片,葡萄糖 D.鈣片,生長激素

6. 連線找朋友

①維生素A a 神經炎、腳氣病

②維生素B1 b 夜盲症、乾眼病

③維生素C c 骨質疏鬆症

④鈣 d 貧血

⑤鐵 e 地方性甲狀腺腫

⑥碘 f 壞血病

五 會考鏈接

1.小新同學最近刷牙時經常牙齦出血,應多吃一些富含哪種維生素豐富的食物( )

A.維生素A B.維生素E C.維生素C D.維生素D

2.小強沒有吃早飯,接近中午時感到頭暈,你建議他補充什麼食品最快獲得能量?( )

A 雞蛋 B 牛奶 C 花生 D巧克力

3.《齊魯晚報》刊登一副大頭娃娃的照片,患兒是一個不滿4個月的男嬰,由於出生後一直服用一種幾乎不含蛋白質的劣質奶粉,現已出現了頭大,臉腫的症狀。就此圖的因果關係,利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找出錯誤的選項( )

A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組織

B人體的生長髮育離不開蛋白質

C組織細胞的更新離不開蛋白質

D蛋白質還能被分解,爲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是最重要功能物質

4.如果你給貧血患者提供飲食建議,你認爲應該選擇的食物組合是( )

A大骨湯、紅薯、 白菜 B雞蛋、鮮血、豬肝

C海帶、紫菜、胡蘿蔔 D肥肉、土豆、冬瓜

5.人體一旦缺乏某種維生素,就容易患病。飲食中如果缺乏維生素A就可能患( )

A夜盲症 B佝僂病 C壞血病 D貧血

6.抗美援朝戰場上,有些志願軍戰士到傍晚眼睛看不清東西,應給志願軍提供下列哪些食品( )

A動物肝臟和蘿蔔 B大米和白酒

C黃瓜和西紅柿 D雞、魚、肉、蛋

7.組成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和基本物質分別是( )

A維生素、無機鹽 B蛋白質、水

C水、蛋白質 D糖類、水

8.下面是李醫生給佝僂病患兒開的藥方,其中最科學的一組是( )

A鈣片、生長激素 B鈣片、魚肝油

C鈣片、葡萄糖 D鈣片

9.和尚食素,但很少有患夜盲症的,這是因爲( )

A維生素A可以由其他物質代替

B植物性食物也會有維生素A

C新鮮水果中也含有維生素A

D有些植物性食物內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在人體內可轉變爲維生素A

生物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描述根的生長和枝條發育的過程。

2.初步學會運用測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3.運用調查、訪談等的方法與他人交流,瞭解無機鹽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4.通過植株生長過程的學習向學生滲透事物發展變化的觀點。

重點和難點

1.測量數據的方法、數據的分析和處理。

2.根尖臨時裝片的製作及觀察。

教學設計

根靠根尖向前生長

方案一:課外小組的同學展示並描述2種根靠根尖向前生長的演示實驗的結果,彙報本組探究根尖生長的實驗方案,包括如何選材和畫線、觀察記錄、結果分析等。

方案二:課外小組的同學在實物投影上展示並描述2種根靠根尖向前生長的演示實驗的結果,彙報本組探究根尖生長的實驗方案,如何選材和畫線,觀察記錄、結果分析等。

方案三:生物課外小組的同學在實物投影上向全班展示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向前生長,而未切去根尖的幼根卻伸得很長。

根生長最快的部位:伸長區

方案一:各小組彙報交流測量的結果。討論:(1)各小組的測量數據出現差異的原因?如何處理?(2)如果探究活動只有你一個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夠不夠?爲什麼?互相交流,解答疑惑。

方案二:各小組以實驗報告的形式,彙報交流各組探究的結果,並進行分析討論,各組之間進行評議。評議內容包括:設計是否合理、裝置是否簡便易行、步驟是 否嚴謹、記錄是否詳實、結果分析是否科學等。

根的生長:

(1)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2)伸長區:增大細胞體積。

方案一:透過培養皿的玻璃,觀察餐巾紙下面白色的根及毛茸茸的根毛,根尖頂端黃色發亮的是根冠,再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

方案二:觀察培育的幼根後,動手製作根尖的臨時裝片,低倍顯微鏡下觀察根尖的4部分。

方案三:觀察培育的幼根後,動手製作根尖的臨時裝片,低倍顯微鏡觀察,記錄觀察的結果。在此基礎上觀察根尖永久縱切片。

方案四:觀察根尖的結構掛圖,區分根尖的4部分細胞的數量和體積的大小。

提出觀察的提綱,引導學生實驗觀察後找出很伸長最快的部位。

枝條是芽發育成的

方案一:觀察動態展示芽發育成枝條過程的CAI課件,並進行描述。

方案二:演示抽拉活動教具,使抽象問題具體化並仔細觀察,最後概括描述出芽發育成枝條的過程。

方案三:觀察教師板畫的芽發育成枝條的相對應結構示意圖,並進行描述。

方案四:先觀察動態展示芽發育成枝條的過程的CAI課件,然後在黑板上將葉芽的各分與發育成枝條的相應部分的.圖用粉筆連接起來。

提出問題,引導觀察和探究。

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畫出芽的結構及相應的枝條圖。提供葉芽的結構和枝條的圖各一幅,組織學生連出相對應部分。

植株的生長需要無機鹽:

1.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無機鹽。

2.缺少無機鹽時的症狀:

3.合理施肥的意義

方案一:觀察甲、乙、丙、丁4瓶中分別培養的菜豆正常葉和缺少氮、磷、鉀的葉片,描述現象並診斷病因。

方案二:觀察生長正常的葉和缺少氮、磷、鉀的葉片的錄像,描述現象並診斷病因。

方案三:看書自學,觀察教師出示的幾株幼苗,進行診斷,鑑別幼苗的病因。

方案四:觀察課本插圖,進行描述,聯繫實際分析生活中的現象。

生物教學設計3

一、教材說明

本課以學生玩蔥葉的典型生活經驗爲切入點,通過做蔥葉模型,蒐集有關仿生學的信息資料,使學生了解什麼是仿生,怎麼進行仿生 ,知道人們在生物的啓示下進行的發明創造。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的情感和勇於創新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對本課的探究和學習,使學生認識什麼是仿生,瞭解人們在生物的啓示下進行的發明創造。

2、瞭解仿生過程,嘗試仿生設計。

3、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科學,勇於創新的科學態度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在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保持強烈的探究慾望和積極嘗試和不斷反省的探究態度。

2、在小組學習過程中,學會自我評價尊重他人的想法的相互合作的科學態度。

3、通過對仿生學的認識,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推動作用。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

1、課前佈置:你知道飛機和雷達是如何被髮明的嗎?讓學生進行課前調查和查閱資料爲課堂探究做準備。

2、讓每個同學準備10條新鮮蔥葉和部分已變得柔軟或枯黃的蔥葉,觀察一下新鮮蔥葉和已變得柔軟或枯黃的蔥葉有什麼不同。

3、教師爲每個實驗桌準備適量的木板、膠水、白紙(16開)2張、砝碼1盒等。

教學過程:

活動一、玩蔥葉、找發現。

1、導入課題:蔥是我們熟悉的一種植物,你知道蔥葉有什麼性能嗎?拿出你準備好的蔥葉,利用桌上給出的材料,參考課本插圖,玩一玩,看你有什麼發現。

2、學生分組玩蔥葉,教師巡視指導,必要時可做一下點拔:我們試試一條蔥葉可承受多大的壓力?剪成條形再試試,看能承受多大壓力,看哪種情況承受壓力大。

3、學生討論、交流玩中的發現。(學生的'發現不一定相同,交流的內容也不一樣。)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研究結果認真分析、細緻比較。

4、小結:筒形蔥葉比剪開的條形蔥葉承壓能力強。

過渡:其它物體是不是也具有這種特性呢?

活動二、我們來做蔥葉模型

2 你打算用什麼材料做蔥葉模型?爲什麼?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推薦桌上預先準備的材料。

3 學生動手製作蔥葉模型,教師巡視指導。

提示:你做的模型具有蔥葉的特性嗎?比一比,看誰製作的最接近。

7 檢測模型性能。讓學生參照課本上的兩幅圖分組檢測,看紙筒和紙片分別承受多大壓力。

8 你的檢測結果是什麼呢?

9 我們如果把蔥葉的這種性能應用到日常生產和生活當中,你打算設計件什麼產品來爲人類服務?

10 學生自由交流。

教師引導總結:同學們進行兩項探究,實際上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板書)發現生物(蔥葉)性能->根據生物結構特點(蔥葉筒形)->建立生物模型(紙筒)->檢測模型是否也具有生物性能->研製開發新產品。

教師明確:人們模仿生物的特性,研製產品,這就是仿生。(板書“仿生” )

課外拓展:

1、 你知道人們在生物的啓示下完成了哪些發明創造嗎?請你在課下做調查看誰蒐集到的資料多?提示學生可參考課本上列舉的幾種仿生產品。瞭解他們是根據生物的那些特性研製的。

2、 仔細觀察周圍的動植物,看你能否得到啓示,進行仿生設計。比一比,看哪些同學的發現多、設計的合理。下一節課我們在課堂上展示(可以把生物帶進課堂,但要注意保護生物)。

第二課時

教學準備:

1、 學生準備好蒐集到的關於仿生知識的資料、信息。

3、 上節課拓展活動2的觀察記錄。

教學過程:

活動一:瞭解人們在生物的啓示下進行的發明創造,探索其中的奧祕。

3 讓學生彙總資料,小組內討論交流,作好記錄。

4 提問:在生物的啓示下,人們完成了哪些發明創造?你知道它是受哪種生物的啓示嗎?你有什麼感受?

5 讓小組選代表彙報,教師可適時播放有關視頻資料。談感受時要鼓勵學生大膽設想、勇於創新。

6 對於“自我複製的機器人會不會失去控制?”這一學生極感興趣的問題,教師要告訴學生這是許多科學家都在研究的課題,沒有定論,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科學探究是永無止境的。

活動二:觀察不同的樹葉,我們會得到哪些啓示?

4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蒐集的樹葉,觀察他們的特點和性能並做好記錄,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和猜想記錄下來。

5 同學之間交流,這些形狀、大小各異的樹葉有哪些共同點?(都有葉脈,大都是綠色的等)這些共性有哪些作用呢?(支撐、保護等)

6 根據樹葉的這些性能 ,開動你的腦筋大膽設想,進行仿生設計。

自由活動:

一、說發現、談設想

1、上節課老師讓同學們仔細觀察周圍的動植物,看你能否得到啓示,進行仿生設計。那就請你們談談各自的發現和設想吧。

2、學生根據自己的發現,交流自己的設想。教師巡迴指導並加以評價。

3、剛纔大家談得都挺好,現在就請同學們大膽設想、製作,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讓學生根據觀察所得和設計製作,填寫表格。

生物教學設計4

一、版本:

中圖版高中生物必修1

二、設計內容:

第三單元細胞的新陳代謝第二章細胞的能量的來源與轉變第2節酶在代謝中的作用(第1課時——酶的作用)

三、設計理念

新課程理念要求高中生物應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等生物科學素養。使學生從之前的“學會”到“想學”再到“會學”,在這樣理念的促進下,“引導──探究”發現式教學法應運而生。該理念的運用有利於學生科學素養、協作精神的培養,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節課的設計理念就是“引導──探究”式學習過程。它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取知識,而且更加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問題的推動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真正體現了“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第1課時——酶的作用,主要探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該內容以第1章第3節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中的主動運輸的知識爲基礎。學習本節利於“細胞代謝的學習”,能夠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過程。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說明酶在代謝中的作用(Ⅰ)。

(2)技能目標:能夠完成相應的實驗設計,按所設計的實驗方案和步驟,正確完成相關的實驗操作。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複實驗(Ⅱ)。

(3)情感目標:①評價自己的實驗結果,②參與交流。 3.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理解酶作爲催化劑的特點,及控制變量的方法。利用PPT形象、直觀的圖解和文字說明,讓學生理解催化劑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4.確定教學重、難點及解決方法教學重點:酶的作用。

[解決方法]利用學生對無機催化劑的知識基礎切入,引入酶的學習。通過生活資料分析得出酶的作用。我們熟悉的化學無機催化劑可以加快化學反應,但是需要高溫、高壓等條件。而在人體內,大約每分鐘要發生幾百萬次的化學反應,這麼多的化學反應之所以能在常溫、常壓下進行,完全是因爲酶的作用,酶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在化學反應中是怎樣起作用的`?

教學難點: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原理。

[解決方法] ①利用PPT上形象,直觀的圖解和文字說明,讓學生明確催化劑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②通過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感悟酶作爲催化劑特點,及控制變量的方法。

五、設計思路

利用學生對無機催化劑的知識基礎切入,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學習。既然學生們知道無機催化劑的作用,就讓學生通過比較認識酶的催化作用與無機催化劑的差別。然後通過過氧化氫酶的實驗來讓學生理解探究實驗的設計原則、一般思路,得出的結果。教師利用PPT的方法直接給出更加形象生動,容易理解。要求學生記住探究實驗實驗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對照原則、等量原則。以及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對照實驗等概念,再通過對實驗中自變量改變訓練學生在實驗設計中如何控制變量。

學生通過親身感知酶的作用,順理成章引入酶在化學反應中能夠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知識點。利用PPT中形象、直觀的圖解和文字說明以及繪製“沒有催化劑、無機催化劑、酶的催化效率曲線”的比較,進一步讓學生明確催化劑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酶催化作用更加顯著)。

六、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實驗材料

七、教學過程遇到問題及解決方法:

1.學生對酶的概念掌握的不是很好,注意教學時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如活細胞產生(交代來源)、具有催化功能(只有一個作用)、生物大分子(蛋白質或RNA)。

2.酶的催化特點:高效性、專一性和作用條件的溫和性。學生學習時,容易將第三個特點忘記,需要強調。

3.酶的作用機理是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學生接觸這個概念時,化學中活化能的概念還未給出,所以接受起來很困難。注意講授過程結合PPT上形象的漫畫圖及動態圖說明酶的作用機理。

4.過氧化氫酶實驗雖然簡單,但是卻能很好地證明酶的高效性,在講述實驗的過程中同時引入探究實驗的設計原則和一般方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探究實驗的實際應用案例。注意可以同時讓學生自己設計證明酶的專一性及作用條件的探究實驗,鍛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生物教學設計5

一、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教學授課的對象是七年級新生,他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持久性不強。具一定的感性認識能力,但理性

認識不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還要加強。學生具有一定的國小自然基礎,但缺乏正確的生物科學的學習方法。

結合學生和課本內容的特點,本節課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討論、探究法”,充分體現新課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在整堂課中主要以學生討論、探究、合作學習爲主,把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東西拿來做教具,引導

學生去認識生物,激發他們主動探究生物的特徵,從而真正理解“生物”的意義所在;穿插一些小遊戲,學生在學習目標的引導下,通過教師提供的有關問題進行討論與探究,積極思考問題,深入瞭解相關內容。通過師生間的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根本轉變與學生方式的變革,優化學生的學習策略。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

2.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二)過程與方法:

提高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及合作和探究學習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三、重點難點

重點:

1.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2.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難點:合作和探究學習的能力的形成以及學生討論的組織。

四、課時(1課時)

五、教學媒體

身邊常見事物的圖片(山、石、樹、昆蟲等等),課前準備教學課件

六、教學過程

1. 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上新課前先做一個遊戲:教師展示生物和非生物的實物(如盆栽植物、小動物)和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有山、水、蟲、鳥、樹、石頭的多媒體畫面),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猜測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這種導入新課的方法是根據七年級新生好奇的特點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質疑啓思,討論問題:

討論的問題是:①怎樣區分生物和非生物?

②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徵?

討論分小組進行,討論後全班交流,讓所有的學生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這樣不僅能解決問題,還能使全班不同層面的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相應的發展,真正體現了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的宗旨。學生回答的“生物的特徵”答案不完整,學生甚至出現幼稚、可笑甚至錯誤的看法,這時我都回適時進行鼓勵,以增進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勇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而有時學生積累的課外知識或突發奇想也會啓發教師,使教學更趨完美。

3.討論與遊戲,突破重難點:

通過以下的教學過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徵。

(1) 討論:植物和動物等都需要什麼才能存活?

我認爲通過討論學生找出植物和動物需要營養的方式的不同,爲《生態系統》等內容的教學有一個好的鋪墊。

學生討論後回答相關問題,對學生的回答我及時給予肯定或糾正。總結出: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遊戲:全班進行憋氣比賽,看哪位同學憋氣時間長。討論問題是:我們爲什麼只能短時間的憋氣?能否列舉一

些動物如何進行呼吸?植物也要進行呼吸嗎?

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發現和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也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總結出: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因學生知識有限只要求學生知道呼吸是什麼,而不能深入對呼吸進行探究。

(3)提出問題:

“爲什麼要給養魚缸的魚經常換水”。

讓學生思考討論的問題:我們每個人自己排出廢物的方式有哪幾種?植物也會產生廢物,那麼植物如何排出廢物?

總結出: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4)猜物品遊戲:

課前準備好幾個紙箱子,其內放幾種動物(如青蛙、蚯蚓等),讓學生上臺用手摸後猜裏面是什麼動物。要求

全班學生注意觀察猜物品的學生碰到動物時產生的縮手反應。學生觀察做此遊戲的學生反應後,簡單歸納出此現象的原理,即人對外界刺激會做出反應。

討論題:植物等其他生物對刺激是否會做出反應?如果植物也能對刺激做出反應你如何證明之?對於這樣問題學生

可以大膽質疑,大膽猜想,大膽設計,學生有更多的思維空間。我對於學生的各種設計將給予鼓勵,學生對“生物都能對刺激做出反應”這個特徵不僅僅是存留在識記的層次上,而是通過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自主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真正把學生

生物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用圖表記錄由於晝夜交替的影響,動、植物和人的變化情況;會描述生物每天在行爲或特徵方面的變化,如夜行性動物的行爲、植物開花情況的變化;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讀動、植物隨晝夜變化的行爲特點。

2.樂於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3.觀察動植物和人的晝夜行爲變化,知道晝夜變化對動植物的行爲產生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1、能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讀動植物隨晝夜變化的行爲特點

2、樂於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具準備:

課件、動植物錄像、圖片資料、記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結合同學們生活中的一些奇特而又常見的現象引入)同學們,到了晚上你爲什麼會睡覺?早上即使沒有人叫你,你也會按時醒來?出示投影:“夜來香傍晚時花朵都會綻放,發出陣陣香氣。”這一切都與什麼有關呢?到底是什麼影響着動物和植物的生活呢?(學生自由猜想、交流、彙報)

由此引入新課:《晝夜與生物》

2.引導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同學們,人生命的四大特徵包括脈搏、呼吸、體溫、血壓。在一天中,你的這四個特徵會有變化嗎?如果有,在各個階段是如何變化的?

讓同學們可以憑着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猜一猜。

在人的一天中,脈搏、呼吸、體溫、血壓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學生簡單彙報)

看來,同學們各有各的想法。下面,老師給你們提供一張表,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我們來看看同學們的想法是什麼?

(教師爲每個同學發一張記錄表,內容如下)

身體的活動情況

(收齊同學們的記錄表)現在,同學們的想法都在這裏了,你們預測的對不對呢?想不想知道?

同學們,課前我們已經收集了自己一天中身體活動的各項數據等資料,下面以小組爲單位將你們收集的資料、數據進行交流仔細觀察,把其中的祕密給揭開,好二、小組合作探究一:認識一天中人的生活節律

1.同學們,下面分小組交流自己一天中身體情況的各項數據。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學生將自己一天中身體活動情況的記錄進行交流,教師巡迴指導。

2.同學們,通過對數據的分析,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大膽發言交流發現)

3.同學們:當早晨醒來時,人體會發生心跳、呼吸加快等一系列變化;傍晚時分,體溫會比清晨時升高約1C,血壓也從早晨起牀時的一天最低點升至晚上的一天最高點;夜裏,心跳頻率和體溫開始下降。這是人類長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的節律。

三、小組合作探究二:晝夜更替對植物的影響

1、(教師展示多媒體課件:牽牛花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圖中的牽牛花是什麼時間開放的嗎?

生物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製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

2、觀察自己製作的臨時標本,練習繪製植物細胞結構簡圖。

能力目標:

1、學會製作臨時裝片

2、進一步熟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3、仔細觀察植物細胞的結構

情感目標:

學生合作完成臨時裝片的製作及繪圖。

二、教學重點

學會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的製作。

三、教學難點

學會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製作的基本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四、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1、回憶顯微鏡使用的基本步驟。(請同學回答,並進行實際操作)

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如何計算的?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有什麼特點?如何移動玻片標本?

①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X物鏡;

②顯微鏡下觀察的物像成倒立的像;

③學會移動玻片標本是爲了辨別玻片上有無污點的存在和玻片標本在不在顯微鏡觀察的視野中。

情景導入:

親愛的同學們當我們學會使用顯微鏡之後,一定想看看真實的細胞。我們把一個葉片放到顯微鏡下是看不到裏面的細胞的。我們使用的顯微鏡是光學顯微鏡,只有將生物實驗材料處理的薄而透明,讓光線透過,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

(二)玻片標本的分類

自主學習:這一環節由學生自己閱讀教材,並簡單歸納得出:

1、材料的處理:薄而透明

2、根據材料取得方法不同,玻片標本的分類:

切片: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製成

塗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塗抹製成

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起的少量材料製成;有的生物非常微小,可以直接製成裝片。

3、根據保存的時間長短,玻片標本的分類:

臨時的標本和永久的標本

(三)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的製作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生閱讀教材:

1、實驗的目的:

教師簡要介紹實驗桌上的有關實驗材料

洋蔥鱗片葉、新鮮的黃瓜、清水、稀碘液、鑷子、刀片、滴管、紗布、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

2、以多媒體的展示,示範臨時裝片的製作過程,並作簡要說明。(學生動手環節,需巡視觀察並及時進行知道糾正)

3、由小組合作完成,結合導學案,並把觀察到的植物細胞繪圖。(強調繪圖步驟)

4、小組完成後,請同學總結回答。

5、學生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並繪製簡圖(展示)。

6、學生整理實驗桌和收好顯微鏡。

(四)課堂總結

學生整理實驗桌以及清潔收顯微鏡;

學生完成技能訓練中的測量與計算;

(五)課堂練習

(六)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

生物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瞭解動物細胞的結構。

2、瞭解植物細胞的結構。

3、區別動植物細胞的異同點。

教學重、難點:

區別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異同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我們通過之前的學習,生物的特徵知道,生物體的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除了病毒之外,其他的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印象中的細胞是怎麼樣的呢?有沒有人聽說過有些細胞是能夠通過肉眼看到的?那是什麼?(鴕鳥蛋是最大的細胞)鴕鳥蛋真的是最大的細胞?我們來看一下相關的資料是怎麼說的?(看資料)那我們應該怎麼說才正確呢?(鴕鳥的蛋黃纔是最大的細胞)。

二、顯微鏡的發展歷史:鴕鳥的蛋黃有10CM長,可以通過我們的肉眼看到,但並不是所有的細胞都像鴕鳥的細胞那樣容易看到,對於我們體內的細胞,植物體內的細胞我們靠肉眼是看不到的,這就必須要通過一種工具來幫助我們觀察這些細胞,那你們知道這工具叫什麼嗎?(顯微鏡)。顯微鏡,就是把一些微小的物體顯示出來。那一開始是怎麼有顯微鏡出現的呢?書本P40~41介紹了顯微鏡的發展過程,同學們先自己找出顯微鏡的發展過程是怎麼樣的?

三、植物細胞的結構特點:通過顯微鏡,我們能看到生物的細胞,並作出比較,那你們猜想一下,植物和動物細胞結構是不是一樣的?不同在哪呢?給你們時間自己找出書本上關於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介紹。讓學生認清植物細胞各部分的結構,並簡單介紹我們下星期做實驗的植物細胞觀察圖。植物細胞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葉綠體。介紹各部分的作用。

四、動物細胞的結構特點:把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作比較,讓學生討論爲什麼葉綠體、液泡、細胞壁是植物細胞所特有的。

五、動物細胞、植物細胞的異同點:進一步比較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異同點,讓學生真正理解到兩者的區別。做課後練習。顯微鏡下的氣泡和細胞的.區別。

六、介紹典型的動物細胞,植物細胞。

教學反思:

細胞的結構講起來比較單調,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必須與我們的生活相聯繫,好像我們吃的西瓜裏流出來的汁液和甜味來自細胞中的液泡,細胞膜是控制物質進出的,讓有用的物質進來,沒用的物質擋在外面,細胞產生的廢物也排出外面。

生物教學設計9

學科

生物

年級

八年級

課型

新授課

2、學生談經驗

3、學生在黑板上畫蘑菇,體會子實體的結構,做鋪墊。

2、啓發學生注意鑑別毒蘑菇

3、啓發學生畫蘑菇。

課題

第三節 真 菌

2、黴菌

1學生觀察、思考

2在組內組間交流

3彙報觀察討論的結果

1、啓發學生完成觀察與思考

2、教師巡視,參與討論

3、老師點撥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生能說出常見的真菌種類;

2、說出青黴和麴黴在形態、結構和顏色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3、說出真菌的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

4、能描繪出真菌的特徵

能力目標

1、學會用放大鏡觀察的能力;

2、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

3、動手動腦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學會防黴,健康生活;

2、學會正確利用真菌,快樂生活。

3、酵母菌

學生回憶單細胞真菌──酵母菌

啓發學生回憶酵母菌的有關內容

二、真菌的繁殖

1、學生注意聽,回顧相關內容

2、學生觀察瞭解孢子的位子,結構

3、學生出示孢子印

4、學生體會孢子繁殖

5、學生探究孢子發育成新個體的.環境條件

1、由形態結構中的孢子切入

2、啓發學生觀察圖

3、啓發學生製作(出示)孢子印

4、啓發學生參與模型製作

5、啓發學生思考:孢子如何發育成新個體

重點、難點

重點:

1、認識日常生活中覺的真菌以及它們生命活動的特點;2、觀察能力的訓練。

難點:

真菌生殖方式的特點。

學習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設計

三、小結

1、學生總結真菌的特徵

2、運用:(1)防黴變,(2)試養殖

1、啓發學生利用板書,小結出真菌的特徵,教師點撥

2、啓發學生學以致用

生物教學設計10

一、案例背景及學情分析

《減數分裂》是蘇教版《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二章“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的第1節內容。本節課內容與上學期學過的有絲分裂有密切的關係,同時又是後面學習遺傳變異的基礎,所以本節課內容在整個高中生物學習中有着承上啓下,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本節課內容由於圖像多,曲線多,變化抽象等特點,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新課程改革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式學習、合作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減數分裂是高中生物教材比較經典的一個內容,也是我們廣大教育者值得思考的一節課。爲了學生便於理解,這節課採用多媒體動畫、繪圖和列表等方法來模擬減數分裂各時期的變化以及整個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的變化。在整個減數分裂的學習中採取多種活動形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讓學生用建好的彩紙到講臺上演示減數分裂染色體的變化。另外,由於我們普通班的學生基礎比較差,所以在講解和演示的過程中要做到形象化、整體化和直觀化,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的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減數分裂的概念;

精子的形成過程;

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分子數的化。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活動,體驗合作的力量,養成團體意識和合作意識;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用辯證的觀點認識生命現象。

教學重點

(1)減數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分子數的變化

教學方法

利用探究式教學法、啓發式教學法、模型模擬教學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

法等來學習減數分裂的相關內容。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用ppt打出“受精過程”和“胚胎髮育”的動畫,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爲進入學習目標做好心理準備。然後和學生一起討論我們人類是由什麼發育而來的。

教師提問:假設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以有絲分裂的方式產生兩性生殖細胞,這個假設成立嗎?通過學生的假設,從而進入新課《減數分裂》。

(2) 減數分裂的概念

活動一 小組自主學習:減數分裂的概念

學生閱讀教材掌握減數分裂的概念,同時老師在黑板上寫下“對象”、“時期”、“特點”、“結果”幾個字,讓學生從這幾方面來更深刻的理解減數分裂的概念。

下一步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開始減數分裂模擬探究活動。

(3) 精子的形成過程

在讓學生模擬減數分裂之前,先讓學生了解“同源染色體”、“聯會”和“四分體”這三個概念,並在ppt上投出:1對同源染色體=1個四分體=2條染色體=4條染色單體=4個DNA分子

活動二 合作探究:精子的形成過程

每組分發一套染色體模具(用硬紙剪成染色體形態,2種顏色紙表示同源染色體,用小磁鐵表示着絲點),其中讓一組去黑板上模擬精子的形成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爲變化規律。

學生通過模擬減數分裂的過程,基本掌握了減數分裂各時期的特點,通過小組的構建學生產生了不同的模式圖,關於各個時期的特點學生也發生了一些分歧,也存在一些疑惑。全班形成了三種主要模型構建: ①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後期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離 ②在減數第二次分裂後期着絲點沒有分裂 ③在減數分裂過程中不知道染色體如何分配

看完學生的展示後,老師對每個組的模式進行糾正,重點講解減數第一次分裂的特點,減數第二次分裂的特點和有絲分裂基本相同。在給學生進行指導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知識點:①同源染色體的聯會形成四分體的時期,同源染色體分離的時期 ②着絲點分裂的時期,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的時期 ③染色體減半和DNA減半的時期

老師強調: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了4個精細胞,精細胞經過變形成爲精子。

老師ppt展示精子形成過程,看完展示讓學生黑板展示精子形成的大概步驟:

師生共同總結:一個精原細胞經過兩次分裂形成了四個精細胞,每個精子細胞中含有數目減半的.染色體。

(4)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的變化

活動三 合作探究: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的變化

通過前面的合作模擬探究、閱讀教材、動畫展示,讓學生總結歸納,引導學生構建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的變化模型(座標圖以及表格),並要求學生能用表格進行歸納總結,安排學生在黑板上展示(以生物體內的染色體爲2N爲例)。

按照表格上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的數量變化畫出減數分裂過程的變化曲線。

(5) 歸納總結

①染色體複製發生在: 間期

②同源染色體的聯會發生在: 減Ⅰ前期

③同源染色體分離發生在: 減Ⅰ後期

④姐妹染色單體分開發生在:減Ⅱ後期

⑤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 減Ⅰ分裂完成時

⑥DNA數目減半發生在: 減ⅠⅡ分裂完成時

(6) 作業佈置:完成導學案相關練習

(7)板書設計

2.1減數分裂

一、減數分裂概念

對象:

時期:

特點:

結果:

二、精子形成過程

1. 部位:

2. 過程

三、染色體、染色單體和DNA的變化

教學反思:減數分裂的學習是在以學生過去的知識-有絲分裂爲基礎的,教學中通過“溫故而知新”的方式複習有絲分裂的知識,進而導入新課。新知識的學習是在已有知識基礎上進行的,通過新舊知識的比較,完善了學生的知識體系,培養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減數分裂是微觀,動態,連續的變化給正確認知帶來困難。爲了突破教學難點,一方面製作多媒體動畫演示減數分裂過程,精心設計將微觀變爲宏觀的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利用學生自制的模型模擬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爲,化抽象爲具體,化複雜爲簡單讓學生對減數分裂的過程掌握得更爲透徹。同時,在合作探究過程中,一步步滲透着學生主動參與的新課程理念。

生物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課本第20-21的海洋生物。欣賞海洋生物,表現海洋生物,感受海底生物世界的美妙。

教學目的:

1、認知目標:引導學生欣賞奇異的海洋生物,初步認識海洋生物的形狀、花紋和色彩等。

2、操作目標:用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來表現海洋生物,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對人類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保護自然的責任感。

教學準備:教師:將美術教室佈置成“海底世界”,《海底總動員》的片子,與大海有關的音樂等。學生:油畫棒、水彩筆、顏料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交流。老師播放《海底總動員》的片子,讓學生欣賞。然後再交流。

1、談談你對海底世界的感受和海底生物的特點的認識。

2、你最喜歡哪種海洋生物,爲什麼?

3、你還見過哪些更神奇的海洋生物?

二、課堂討論。

討論:你覺得海洋生物的哪些特徵最適合表現?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表現出?(適時讓學生欣賞一些作品,鼓勵學生構思與衆不同的作品)

三、創作練習。

確定對象後,與小組的'同學就表現手法及對象的大小,表現的重點(花紋、開關、色彩、形態等)進行討論,可獨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在學生合作的過程中播放與大海有關的音樂。

四、展示與評價。

在班級中辦一個小小展覽,展出學生作品,並各自說說構思,設計意圖。其他學生進行品評,對說得好、做得好的同學授予“小海星”的貼紙。

五、拓展延伸。

師:海底世界美麗富饒,是大自然賦予我們人類的瑰寶,我們在感受它的美麗的同時更有責任去保護他,那怎麼去保護呢?提出問題讓學生一起討論思考。

生物教學設計12

教學過程

導入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生物在生物圈內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果條件改變或不能滿足時,生物是不可能很好地生存的。同學們認同這一觀點嗎?請舉例說明。

一、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生:

同學1:魚兒離開水就會死亡。

同學2:南方的植物移到北方就容易死亡。

同學3:需要光的植物如果放到陰暗處長勢就不好。

師:很好,那同學們能分析出你們舉的例子是受環境中的哪一因素的影響嗎?

生:水、溫度和光

師:不錯,同時將結果寫在黑板上,但注意將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分開寫,這樣便於學生在後面歸納。(多數班級的學生舉的都是非生物因素的例子,教師也可參與舉生物因素的例子)例如,蜻蜓吃蚊子,蚊子的生存受到影響,那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呢?請同學們舉例分析。

生:

同學1:它們是吃與被吃的關係,對!也就是捕食關係。

同學2:農田裏的小麥都在爭奪陽光和地下水,是競爭關係。同學3:蜜蜂採蜜,是合作關係。

師:教師利用板書和同學們共同歸納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二、探究的一般過程

師:上課前我看到各小組同學都收集了很多的鼠婦,你們是在哪裏找到這麼多鼠婦的?

生:

同學1:在校園外的花盆下面。

同學2:在校園的下水道口處。

同學3:在班級的拖布下面。

同學4:在學校圍牆處的石頭下面。

師:你們怎麼知道這些地方有鼠婦呢?

生:甲:因爲開學時班級掃除,我在拖布下面發現了鼠婦。

乙:那天我在班級花盆下也看到鼠婦了。

丙:……

師:不錯,由於同學們平時注意觀察生活,瞭解到鼠婦適於生活的環境,所以同學們很快找到了鼠婦,是嗎?(這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要及時將這8個字寫在黑板上)那你們能說說當時發現鼠婦的情景嗎?

生:當我拿起拖布時,鼠婦四處亂竄,馬上就跑掉了。

師:同學們知道鼠婦爲什麼會這樣嗎?

生:甲:因爲它們受了驚嚇。

乙:因爲它們怕光……

師:對,我認爲你們說的都有可能,這就叫假設。那我們如何來證明哪種假設是正確的呢?

生:通過實驗來證明呀!

師:對呀!其實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一些問題,並提出一些問題,作出假設,但有些有心人就會把這些事放在心上,並通過各種方式來證明他提出的假設是否正確。這樣的人後來也就成了發明家或科學家。這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通過實驗收集證據、得出結論也就成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教師要把這些內容及時寫在黑板上)今天,就讓我們當一回科學工作者,來驗證一下:光對鼠婦的生活是否有影響?我們如何來驗證呀?各小組討論一下。

生:小組討論。

三、制定實驗方案時的注意事項

生:

A組:我們用一個礦泉水瓶,把一半用深色紙包上,一半透明,然後把鼠婦從口放入,過一會看哪面的鼠婦多,從而可以證明鼠婦是否喜歡光。

B組:我們用一個紙盒,把底弄溼些,然後把一半用不透明的本夾遮住,另一半不遮,讓其透明,然後把鼠婦放入,過一會看哪面的鼠婦多,就可以證明。

師:非常好!同學們在無意識中都確定了變量——就是“光”,同時也設置了一組“對照實驗”,即:一部分見光,一部分不見光,而其他條件都相同。同學們說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生:可以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明確地比較出光對鼠婦生活究竟有沒有影響。

師:說得對,這是科學探究中常用的方法,大家一定要牢記。那大家認爲哪個方案比較好呢?

生:(說哪個好的都有。)

師:其實都很好,也都有不足,請同學們打開書15~16頁,看一下書上是如何設計的,你們又會有哪些發現呢?

生:閱讀,討論。提出補充意見。

甲:如果在裝置中放些潮溼的土則會更好。

乙:爲了得到更準確的.數據,最好畫一個表格。

丙:鼠婦最好從中間放入……

師:這樣一來同學們的計劃可能會更好。但是作爲科學探究,來不了半點虛假,所以必須進行周密計劃,通過反覆實踐,可能會有失敗,但一定要及時總結經驗,最後才能成功。最後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哪個計劃比較科學呢?

生:書上的計劃不但具體而且科學。

師:好!由於是第一次探究實驗,我們各小組就按書上的計劃來進行,但各小組同學不要盲目從事,一定要在實驗中仔細觀察,實事求是,注意發現問題,通過合作,探討問題,得出結論。下面就開始你們的科學實驗吧!

四、實驗探究與結果交流

生:情緒高漲。各組開始分工,並拿出自帶物品,整理裝置,進行實驗。

師:巡迴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並注意幫助實驗能力較弱的小組。教師留下15分鐘左右給各小組學生進行實驗。

生:每組選一名代表進行報告交流,其他同學自由參與。選一名同學記錄各組數據,算出平均值。

師:通過這次實驗,我們瞭解到影響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以外,還有溫度、水等,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響鼠婦生活的呢?課後各小組可以再設計其他的實驗方案來證明。(但一定要想好這個實驗的變量是什麼?最後老師有個問題想問:我們上完課的鼠婦該怎麼處理呀!

生:

甲說:弄死,扔掉。

乙說:放回大自然。

師:你們贊同哪個同學的說法呀?

生:乙說得對。

師:對!同學們一定要注意愛護我們身邊的小生物,因爲它們也是我們生物圈中的一份子呀!

生:將鼠婦放回大自然。

五、佈置課下內容

師:課後,有興趣的小組同學可以在課下繼續探究影響鼠婦生存的其他因素。

生物教學設計13

在提高生物課堂效益的衆多途徑中,生物教學設計的優化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具體可從課題導人、課堂提問、實驗教學這幾個方面來體現優化生物教學的重要性。

1 、精心設計生物教學課題的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生動有趣的生物教學課題的導入方法,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凝聚學生的注意力,啓迪學生的思維。如高中生物(必修1)的《分子與細胞》中的“物質跨膜運輸的事例”教學課題的導入,教師可以從演示實驗入手:在密封一層玻璃紙的長頸漏斗裏注入蔗糖溶液,將之放入盛有清水的燒杯中,使漏斗管內外的液麪高度相等,一段時間後,長頸漏斗裏的液麪上升了。然後用紗布代替玻璃紙,讓學生仔細觀察,液麪是否上升了,再將蔗糖溶液換成清水,液麪將會怎樣變化呢?

通過演示實驗的方法導人生物教學課題,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對後面的生物演示實驗格外有興趣,同時也真正理解了細胞確實通過滲透作用吸水的原理,這樣使生物課堂教學充滿趣味性,在生動的演示與講解中進行生物課堂教學,就會做到事半功倍之效。

2、設計好生物課堂提問內容,靈活運用提問方式。

疑問是思維的導火索,它是溝通教師、教材、學生三者之間的橋樑和媒介,也是師生進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切入點。生物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提問,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還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生物課堂教學。教師在進行生物課堂教學設計時,應針對生物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設計出具有啓發性的層層遞進式的提問內容,由淺入深,由表及裏,使學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處於不斷的積極思維狀態。這樣的啓發式教學,以主動啓發,步步引入的方法來吸引學生,學生在積極思考中推導出正確的結論,有水到渠成的效果。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被提問的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教師要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問題,以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都能夠體驗成功的'喜悅。課堂教學中,還要避免成績較差的學生因回答不出難題而產生自卑的心理,要及時鼓勵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產生的“思維火花”,爲學生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內在動力。

3、認真設計生物學實驗的教學。

生物實驗教學是生物課堂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的生物教案都是要求教師按照生物教科書上給定的操作程序和藥品種類進行實驗。在高一開設的生物實驗選修課中,教師可以試行改變方法,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水平、實驗技能,自主地設計生物實驗報告,設計實驗操作程序,預見實驗的操作結果。如學生在自制泡菜的實驗中,很多學生過去很少知曉或沒有接觸,在進行這一實驗時,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操作程序,使他們感受到在灌輸式教學模式中無法體驗到的生活樂趣。在生物實驗選修課中,實驗專題的選擇多數也是來自學生的現實生活。這些生物實驗既能鍛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4、教學設計時應注重生物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繫。

生物學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生物學。在生物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更多地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生物學的重要性。使學生了解生物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逐步學會運用生物學的方法,來分析和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生物學對改善個人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從內心萌發出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比如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緊密聯繫當今社會生活中水資源短缺、能源危機、以及工業化生產造成的環境污染等問題,從生物學的角度用最、科學、經濟的方法加以探討。讓學生提出解決這些社會問題的辦法,使學生切實感到學好生物學對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有現實的意義。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效果,而且培養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對學生將來研究更高層次的生物學問題具有深遠的意義。

總之,從課題的精心導入,提問方式的靈活運用、以及實驗教學的創新這幾個方面人手,注重生物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這樣才能優化生物課堂教學結構,更高地提高課堂效益。

生物教學設計14

一、概述

1.說明學科(數學、語言藝術等)和年級

2.簡要描述課題來源和所需課時

3.概述學習內容

4.概述這節課的價值以及學習內容的重要性

二、教學目標分析

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該課題預計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做出一個整體描述。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說明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等三個方面的學習準備(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要注意結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說明教師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者特徵分析,比如說是通過平時的觀察、瞭解;或是通過預測題目的編制使用等。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說明本課題設計的基本理念、主要採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以及這些策略實施過程中的關鍵問題。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學資源與工具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爲支持教師教的'資源;二是支持學生學習的資源和工具,包括學習的環境、多媒體教學資源、特定的參考資料、參考網址、認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別說明的傳統媒體。

如果是其他專題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方面的課程,可能還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獲得情況。

六、教學過程

這一部分是該教學設計方案的關鍵所在。在這一部分,要說明教學的環節及所需的資源支持、具體的活動及其設計意圖以及那些需要特別說明的教師引#教案# 導語。

最後,畫出教學過程流程圖。同時,流程圖中需要清楚標註每一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媒體和相應的評價方式。

七、教學評價設計

創建量規,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另外,可以創建一個自我評價表,這樣學生可以用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

八、幫助和總結

說明教師以何種方式向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習階段設計相應的不同幫助和指導,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給予不同的幫助。

在學習結束後,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簡要總結。可以佈置一些思考或練習題以強化學習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或補充的鏈接鼓勵學生超越這門課,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領域。

生物教學設計15

一、指導思想

以安圖縣教育局20xx年教育工作重點爲指導,結合學校和教學,繼續深入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堅持面向全體,面向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方針;堅持爲每一個學生的生存就業和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爲重點,積極營造良好的教學與學習氛圍,全面貫徹新課改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夠擁有較高的應試能力,考出好的成績。

二、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爲主。在時代性,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剛步入國中,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指導

三、教學的措施和方法

1、通過上學期期末統考的成績分析以後,爭取及格率要達到90%,優秀率要達到50%。這學期應該注重班級學生成績的平衡發展,特別關注生物學困生的學習發展。

對生物學困生,要真正瞭解他們對生物學習的態度,分析學習不好的原因,個別找來談心,上課隨時關注他們的反應,看他們是否參與到學習中,是否對生物有興趣,鼓勵他們多回答問題,對於他們的變化做好記錄。課外走進他們的生活,帶領他們去了解一些實際性的生物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3、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4、繼續探究符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爭取呈現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校本教研,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5、爲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信息資料、數據;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鼓勵學生學會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的設計和實施。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通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四、教學要求:

1、重點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

2、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3、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4、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5、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6、組織好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能夠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四、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按照教育局安排課時進度,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來實施。

五、教研課題

《怎樣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

標籤:教學 通用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