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草原》教學設計15篇

設計2.15W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草原》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草原》教學設計15篇

《草原》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教學要求: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按由遠到近的順序觀察圖,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學會本課3個生字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小黑板、黑卡紙、地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誰能說說我們這兒的早晨是什麼樣子的?

2、聽了同學們的介紹,老師覺得蘇州的早晨真是美極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出示課題:草原的早晨指讀—領讀—教學“原”)

3、看了這個題目同學們想問些什麼嗎?(草原在什麼地方?它是什麼樣子的?草原的早晨和蘇州的早晨有什麼不同?……)

出示地圖:指出蘇州(只有針尖那麼大)草原(內蒙古地區中國的西北部)通過對比顯示草原地理位置。

二、講授新課

(1)看圖學詞

1、這無邊的草原究竟是什麼樣的呢?相機出示掛圖(草原一眼看不到頭)

出示:無邊齊讀

2、冬去春來,草兒重又長出來了,原本枯黃的草原像鋪了一張嶄新的綠地毯所以我們說草原鋪滿了(出示:新綠齊讀)鋪滿新綠的草原上有些什麼呢?請大家看着圖來說說(由近到遠)

相機貼字:近處:羊兒牧民駿馬

(出示一個讀一個,正音;最後齊讀詞語)

(2)那這麼美麗的草原上的早晨究竟是什麼樣的呢?自己把課文讀一讀。

檢查自讀:

鞭聲 黎明 寧靜 醒 蹦跳 歌聲

新綠 圈門 奔向 牧民們 牧羊人

(自讀找規律—指讀—開火車—領讀—自讀課文)

響亮的. 黎明的 鋪滿新綠的 打破了 醒來了 羊兒

鞭聲 一隻只 跨上 追趕 遠處 迴盪着

草原在

(找規律—指讀—領讀—自讀課文:正確)

繼續看圖想想如果你是羊兒你被關了一夜後放出羊圈後你是什麼樣的心情?(興奮)那麼你們會怎麼跑出羊圈?會怎樣奔向草原的?(涌出來蹦跳着齊讀)那麼假如你是牧羊人,羊兒這麼蹦跳着涌出來你會做什麼事?(跨上駿馬追趕羊羣齊讀)齊讀黑板上的詞語

(3)出示句子:

1)“啪!啪!”嘹亮的鞭聲打破了黎明的寧靜。(感嘆號表示什麼?草原睡着時是靜悄悄的,牧人的鞭聲叫醒了草原,就像媽媽早晨叫我們起牀一樣。想想看每天早上媽媽是怎麼叫我們起牀的?誰能來把它讀好?)

2)遠處,一羣羣羊兒像朵朵白雲在飄動,藍天下回蕩着牧羊人的歌聲。(指讀——哪裏停頓——齊讀)

(自讀課文:流利)

(4)女生讀,男生讀,指讀。

(56)範讀通過讀你覺得草原的早晨怎麼樣?(美)那它究竟美在何處呢我們下節課再來討論。

三、教學生字

1、原說結構教部首說你怎麼記住它

2、動說兩個字的相同處教“力”字旁

3、打說怎麼記

《草原》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或第4自然段。

3.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無限生機,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讀、想像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無限生機,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教學教具:投影、圖 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揭示課題。

在我國內蒙古,有一個世界聞名的大草原,那就是錫林郭勒大草原。盛夏時節,鮮花盛開,草原碧綠;深秋,金黃色的大草原在風的吹拂下翻滾着草波,景色十分迷人。你想馬上欣賞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美景嗎? 出示《錫林郭勒大草原》近照。

問: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二、閱讀理解,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先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想想從那兒感受到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廣闊的,再和小組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

(讀書,理解,討論,回答)

(1)(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從這兒能感受到草原的廣闊,無邊無際,而且都是綠色,很美。)

學生閉眼想象 問;你看到了什麼?你能讀出你的感受嗎?指名讀 (自評—生評

師:除了廣闊,你還感受到了什麼?(美麗)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

畫出描寫野草、湖水、野花的句子

集體交流 邊讀邊想象畫面讀你的感受來。

(2)(山嶺上,深谷裏、平原上,覆滿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裏面捉迷藏。這裏的草很多,到處都是;也很高,能把我們沒過,還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說明草很茂密。這裏的景色很美。能夠說出自己的理解)

如果這樣寫,還有這種感受嗎?(品詞品句)

草原上到處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極了。

山嶺上,深谷裏、平原上,覆滿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裏面捉迷藏。

(比較,感受,重點理解到處都是,很廣闊,有趣。)

自己讀讀,讀出自己的理解。

默讀一、二自然段。說一說這兩個自然段有什麼關係?

過渡:草原不僅是美麗的而且是個歡騰的世界

2.學習三、四自然段。

(1)默讀課文,想一想從哪兒看出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 板書:動物 牧民 (放錄象)

問:課文中都提到了哪些動物?他們各是怎樣活動的?

指名回答 自由讀有關句子想象快了玩耍情景。

(2)錄象 牧童放牧場景

學生欣賞說一說此情此景,隨牧童一起放聲歌唱。

師:此時的你在想什麼,心情如何?生充分談一談

如果沒有野草、湖水和野花,錫林郭勒大草原將是什麼樣子的?進行保護環境教育。

三、總結。

朗讀全文 問:(1)這篇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描繪錫林郭勒大草原?(2)課文第三段與上下段有什麼聯繫?(過渡句、起承上啓下的作用)教給學生寫作方法。

四、分層作業: A、抄寫文中優美 句子 B、給課文配一首小詩

板書設計 :

9、錫林郭勒大草原

廣闊美麗 草 一望無際

湖水 清亮

花 各種各樣

歡騰世界 動物 歡跳

牧民 高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2.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美麗,充滿無限生機,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並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重點: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遼闊美麗,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在上節課的學習中,錫林郭勒大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教師板書:廣闊美麗 歡騰的世界

2.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6課 錫林郭勒大草原

二、細讀課文,紮實訓練。

(一)快速的瀏覽課文,找出哪段寫出了大草原是廣闊美麗的?哪段寫出了大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

(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草原是怎樣廣闊美麗的?

1.先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想想從那兒感受到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廣闊的,再和小組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

(讀書,理解,討論,回答)

2.估計學生情況及教師的對策

(1)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一直鋪向遠方”說明廣闊。

教師的對策:①除了廣闊,還感受到了什麼?教師泛讀 重讀 滿眼綠色 出了廣闊之外還寫出了草原很美。②讀出你的感受來。

(2)山嶺上,深谷裏、平原上,覆滿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裏面捉迷藏。

教師對策:①理解:覆滿 教師出示圖片讓學生說一說哪個是覆滿,並且說出理由

②理解: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 教師問學生幾歲了?讓其中的一個孩子站起來。並且介紹草原上的草有你們這麼高。

③讀出自己的感受。

還能從哪兒感受到草原是廣闊美麗的?

(3) 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着一窪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裏的寶鏡一樣。

教師的對策:①問爲什麼說一窪窪清亮的`湖水像寶鏡?

②水面映出了太陽的七彩光芒,想想還映出了什麼?

展開想象:映出了藍天白雲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綠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我們再讀讀這一窪窪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寶鏡一樣的湖水,還有什麼呀?

(4)還有各種各樣的野花。有鮮紅的山丹丹花,粉紅的牽牛花,寶石藍的鈴鐺花,散發着陣陣清香。不光有綠色,還有其它花的顏色點綴着,還散發着清香,這裏的景色真美。

教師對策:野花爲草原增添了繽紛的色彩,有( )有( ),還有( ),散發着陣陣清香。

3.教師配樂範讀。請同學一邊看畫面,一邊聽,感受錫林郭勒草原的美麗。

4.請學生放聲自由讀

5.小結:作者爲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現了( ),最後是( )。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我們知道草原不僅是廣闊美麗的,而且還是個歡騰的世界。

2.輕聲讀讀第4自然段,想一想從那可以看出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

3.教師請學生先來回答。

4.師生對讀體會草原是一個歡騰的世界。(教師讀動物名及牧民,學生讀它們的活動。)

5.按照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及牧民的活動,分小組讀。

6.教師:讓我們也和小牧民一起唱起來吧!放歌曲。

四、課堂小結。

錫林郭勒大草原一眼望不到邊,但是並不荒涼,而是充滿了生機。我真想到西林郭勒大草原上去玩一玩。現在請你們作爲小導遊,帶老師去西林郭勒大草原去旅遊吧!

《草原》教學設計3

【教學要求】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3、品讀,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2、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受到語言美的感染。

【教學難點】

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法、談話法。

【學生學法】

合作探究、討論法、朗讀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課件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2、這麼動聽的歌,這麼美的畫面,你有什麼感受?

3、今天讓我們跟老舍爺爺一起去領略大草原的'風情。

板書課題:

草原

二、整體感知,瞭解課文

1、快速瀏覽課文。

2、思考:

哪一段是寫草原風光,哪幾段是寫蒙古人的熱情好客?

三、學習草原風光部分

1、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

作者按什麼順序寫了草原的哪些景物,都有什麼特點?

2、交流反饋,品讀佳句,朗讀指導:

課件圖片欣賞,生想象。

⑴ 品讀佳句:

重點體會和想象以下詞句:

草原的天空可愛。

天底下整體一碧千里。

羊羣似一朵朵白色的大花。

小丘線條柔美。

⑵ 看到這樣的情景作者有什麼樣的感受?

用你喜歡的方式讚美一下草原:

唱歌,自己做詩,讚美的話。

3、配樂朗頌第一自然段。

4、小結:

大草原的景色真美!

四、學習蒙古人的熱情好客部分

1、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

朗讀,找重點詞句,表演。

思考:

課文中的哪些場面,地方體現了蒙古人的熱情好客?

2、交流反饋,品讀佳句體會:

“遠迎”一段中重點理解“來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

“相見”一段重點理解“也不知是誰的手……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民族團結互助”。

“款待”一段重點理解“誰都有禮貌……不拘束”;“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會心微笑”。

“聯歡”一段人們的盡情盡興體會。

3、體會“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及表達的感情。

4、欣賞蒙古人熱情好客錄象片段。

5、小結:

草原人更美!

五、總結

1、我們隨着老舍爺爺的筆觸,到內蒙古大草原,欣賞了草原的綺麗的風光,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更加深刻地體會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2、我們五十六個民族的兄弟姐妹親如一家,團結友愛,讓我們一起載歌載舞齊唱《愛我中華》。

【板書設計】

草 原

景美 人更美

天空可愛 遠迎

一碧千里 相見

羊羣似花 款待

小丘柔美 聯歡

蒙漢情深

《草原》教學設計4

《草原》是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見到草原的真情實感告訴讀者。向我們介紹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熱情好客,歌頌了民族大團結。學習課文,就是要讓學生理解這些美,並從中受到美的教育,從小爭做語言美、行爲美、心靈美的人。基於此,我教學本文,採取讀的方式。

一、初讀,瞭解美

上課伊始,我便播放草原的課件,讓學生看到優美的畫面,聽到動聽的音樂,把他們帶入遼闊美麗的大草原。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欣賞着藍天白雲,碧草盈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抓重點,想象美

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是一幅高遠素雅的美麗圖畫。精讀時,透過課文優美的語言,抓住重點詞句,啓發揣摩、品味語言美,從而讓學生理解這些優美的語言描繪的圖畫美,受到美的陶冶。在研讀草原景色部分時,我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和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抓住重點語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麗、遼闊。例如:各種形式的讀,個人讀、自由讀、默讀、教師引讀、集體誦讀、配樂朗讀等,通過讀加強學生讀的能力的培養,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落實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再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並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出草原的遼闊壯美以及自己的喜愛之情。想象先生筆下草原的天“比別處更可愛”,什麼地方更可愛呢?此時引導學生仔細品讀,並閉目遐想,甚至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氣,讓學生的.感受與作者有相同的美感。讓學生悟出“我”讚美草原美的方式是“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此時有學生追問:“爲什麼想高歌一曲呢?”我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學生明白:作者受到美的感染,決意用歌聲來讚美草原。充分理解了作者的感受:這種境界,即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這句時,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驚歎的是什麼?爲什麼會覺得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詩爲什麼?分層次去理解突破教學難點。幫助學生體會作者驚歎的是那從未見過的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視野開闊,心胸豁達,令人心曠神怡;願久立是因爲草原景色迷人,想坐下是因爲眼底美景沁潤着心田,引發起激情,要抒發,要表達。然後拓展學生的思維,如果你就在老舍身邊,你將怎樣抒發你此時的心情?使學生深層次體會到草原的美。

三、選讀,感悟美

教學熱情待客那一段時,當我繪聲繪色地讀道:“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人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麼親切,一點也不拘束。不大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幹部敬酒,七旬老翁敬酒。舉杯,舉杯,回敬再回敬……”同學們爭先恐後地發言:“嗬!蒙古包裏待客真熱鬧!”“多新鮮啊,吃的,喝的全是奶製品,都是我愛吃的東西。”說完,還響響地咂咂嘴。“還有手抓羊肉,我從沒見過。”更新鮮的是吃飯時,“還有戴尖尖帽的姑娘唱歌”……一切都是那麼新鮮,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同學們紛紛表示:“放暑假,我動員爸媽一起去草原旅遊,親口嘗一嘗那些我沒見過的食品。”“我呀,想去穿上蒙古袍子在蒙古包前留個影。”“我要去學摔跤,藍天碧草地,摔跤多有意思!即使摔倒在草地上,肯定不會疼。”……同學們在追求美的嚮往中陶醉了。

四、選精彩段落感悟人美

讀懂課文,使學生從中受到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應在課文第二部分重點體現。主要通過學生自學,小組交流概括出主人熱情好客表現在:迎客、相見、款待、話別幾個方面,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以突破教學重點。課程結束,以一曲《美麗的草原我的歌》來結束今天的學習,讓學生在回過頭來美美的聆聽那草原的讚歌,再次受到美的薰陶。

《草原》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草原的早晨》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二冊的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

寫的是早晨,草原從睡夢中醒來,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繁榮興旺的新氣象。。本文意在培養學生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 文章條理清楚,語句流暢,文字優美生動,是訓練學生朗讀的好教材,也是對學生情感薰陶的好課例。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針對低年級段學生的年齡特徵並

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以下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7個綠線條的生字只認不寫,認識1個新偏旁(廠字旁),會寫“原、無、門、打”。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

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設計這一課時,緊緊圍繞“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突破重難點”。

1、以讀爲本,創設情境,感悟朗讀,體現語文課上的書聲朗朗。

2、以鼓勵性評價作爲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手段,體現課堂評價的激勵作用。

3、體現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

四、說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1、談話。

小朋友,幾天來,我們跟着春風姐姐遊了美麗的小池塘,逛了花兒盛開的梅花山。今天,我們要去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出示草原視頻……這是哪兒呢?

2、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草原 學習生字“原”,寬寬一個“廠字頭”,下半部分是白下面一個小,注意下半部分與“泉”的區別。誰來讀好這個詞?讀準字音。

3、簡介草原,導入課題:草原是我國西北邊疆地區放牧的地方。那裏的風光非常優美,那裏的人民勤勞勇敢。當春天到來的時候,那裏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板書:5、草原的早晨

誰會讀這個課題?指名讀,聽出來他哪個音讀得特別準?“晨”是個前鼻音,又是個輕聲。誰再來讀。我們一起來讀。

4、理解課題: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嗎?引導學生根據課

題進行質疑。

5、教師以語言描述創設情境: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欣賞草原的早晨吧。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1、自由輕讀綠色線和田字格中的生字,然後再讀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

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碰到難讀的字可以多讀幾遍。

2、檢查自讀情況:

(1)多媒體出示詞語:

先逐個指名認讀,相機正音;說說難讀的字,分清前後鼻音,再一個詞領讀, 一行領讀。去拼音開火車讀讀。

綠色通道里的詞:

鞭聲 黎明 寧靜 鋪滿 新綠 跨上 駿馬

先一個詞領讀,再一行領讀,去拼音開火車讀。

3、再次輕讀課文,讀通句子,做到:不添、不漏、不錯、不破,遇到難讀的

句子多讀幾遍。

4、檢查自讀情況:

(1)交流:本課共有幾個自然段?(三個自然段)

(2)指名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根據實際情況,師生共同評議,

隨機校讀,重點指導讀好幾個較長的句子: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話,第二自然段的

第一句話及第三自然段的一句話。

(3)請讀得好的學生介紹方法。

(4)同桌互相讀讀課文,發現問題及時互相糾正。

(5)再讀課文,邊讀邊想想,你現在又知道了什麼?交流時指導學生用課文中

的句子說話。

(6)集體朗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指導書寫:原、門、無、打。

1、出示生字 學生認讀生字,並口頭組詞。

2、交流記憶方法:重點指導學生把“原”的下面部分與“泉”區分清。

3、指名分析生字的結構和擺佈,並說說書寫注意點,同時教師在田字格內示範

書寫,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並隨着進行書空。

4、學生練習描紅、臨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

5、反饋糾正:展示學生的作業並進行點評。

《草原的早晨》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會寫“原、

門、無、打”四個生字。

3、初步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快樂。

教學重難點

1、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草原的美麗。

2、學習生字,並練習正確、規範地書寫。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1、談話。

小朋友,幾天來,我們跟着春風姐姐來到了美麗的小池塘,爬上了花兒盛開的

梅花山。今天,我們要去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出示草原視頻??這是哪兒呢?

2、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草原 學習生字“原”,寬寬一個“廠字頭”,下

半部分是白下面一個小,注意下半部分與“泉”的區別。誰來讀好這個詞?讀準字

音。

3、簡介草原,導入課題:草原是我國西北邊疆地區放牧的地方。那裏的風光

非常優美,那裏的人民勤勞勇敢。當春天到來的時候,那裏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

是在春天的早晨。板書: 5、草原的早晨

誰會讀這個課題?指名讀,聽出來他哪個音讀得特別準?“晨”是個前鼻音,又

是個輕聲。誰再來讀。我們一起來讀。

4、理解課題: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嗎?引導學生根據課

題進行質疑。

5、教師以語言描述創設情境: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欣賞草原的早晨吧。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1、生自由讀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碰到難讀

的字可以多讀幾遍,做到:不添、不漏、不錯、不破,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讀情況:

(1)多媒體出示詞語:

wú yuán pū xīn

無邊 草原 鋪滿 新綠

biān dǎ lí níng jìng

鞭聲 打破 黎明 寧 靜

yáng yǒng juàn m?n bang

羊兒 涌 出 圈 門 蹦跳

mù mín kuà jùn zhuī gǎn

牧 民 跨 上 駿馬 追 趕

chù d?ng

遠處 飄動

先一個詞領讀,再一行領讀,去拼音開火車讀。

(2)交流:本課共有幾個自然段?(三個自然段)

(3)指名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根據實際情況,師生共同評議,隨機校讀,重點指導讀好幾個較長的句子: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話,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及第三自然段的一句話。

(4)請讀得好的學生介紹方法。

(5)同桌互相讀讀課文,發現問題及時互相糾正。

(6)再讀課文,邊讀邊想想,你現在又知道了什麼?交流時指導學生用課文中的句子說話。

(7)集體朗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指導書寫:原、門、無、打。

1、出示生字、 學生認讀生字,並口頭組詞。

2、交流記憶方法:重點指導學生把“原”的下面部分與“泉”區分清。

3、指名分析生字的結構和擺佈,並說說書寫注意點,同時教師在田字格內示範書寫,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並隨着進行書空。

4、學生練習描紅、臨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

5、反饋糾正:展示學生的作業並進行點評。

《草原的早晨》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草原對於我們學生來說是陌生的,要讓學生感悟到草原之美,並進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有一定的困難。多媒體展示圖片及草原風光視頻給學生展示了草原風光,豐富了學生的表象,幫助學生構建起草原的概念。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語言來說說自己的感受。面對一篇優美的教材,如何吃透它,讓教材變爲 “學”材,從單純地研究如何“教”轉到如何“學”上來,真正做到以學生爲本 ,實現語文教學的素質化。我要求自己先把課文讀通,讀透,讀好,真正讀出味來。又通過多種形式掌握字詞句,凡須引導學生深入感悟的,自己先要感得深悟得透。在教學中我着眼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着力於打好學生的語文基礎,幫助他們獲得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 獨立獲取和運用知識的興趣、願望和能力。在這一節課上,由於自己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把握用時過多,導致課堂上學生寫字時間的不足,在上課時不能更多的關注全體學生,尤其表現在學生回答問題方面:教師在設計問題以及在課堂上與學生生成問題時,應首先以學生思維及角度從實際出發考慮。所以我也更加清楚地知道,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首先自己得把教材,教案深熟於心,只有這樣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才能與學生的配合遊刃有餘,面向全體,關注每一個受教育的孩子,正所謂“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

《草原》教學設計6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動地描寫了草原上如詩如畫的美麗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可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寫草原的樂趣。第二部分(第二至第第五自然段),寫訪問陳巴爾虎旗時受到蒙古族主人的熱情歡迎與款待。這部分又可分爲三層。第一層(第二自然段),寫蒙古族主人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第二層(第三四自然段),具體寫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第三層(第五自然段),寫活動結束,大家依依惜別。

二、學情分析

本課語言通俗易懂,對場面的描寫富有激情,細膩貼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其中,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無窮。

三、教學要求:

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五、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到過草原嗎?在電視、電影中見過草原嗎?誰願意把你的親身經歷向我們大家介紹一下?(我國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有寬廣無邊的草原,景色優美,牛羊成羣。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2.觀看《草原》電視教材,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意境。3.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初讀

1.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段落好好地讀一讀,想一想,你爲什麼喜歡這一段?

三、佈置預習

1.學習生字新詞,注意生字的音形義。

2.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3.畫出你認爲寫得最美的'句子和含義深刻的句子,試着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四、檢查自學,質疑問難

1.讀生字組詞,並讀讀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組詞:

駿( ) 俊( ) 竣( ) 限( ) 馳(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締( ) 荼( ) 藐( ) 懷( ) 膠( )

2.理解詞語。

3.質疑問難,現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五、理清課文的線索

1.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時,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樣的?

2.默讀思考:本文是按作者進入草原以後的經歷事情的順序來敘述的。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寫了幾個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2)歡迎遠客(3)親切相見(4)熱情款待(5)聯歡話別

六、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和詞語。

2.熟讀課文。

教學後記

作者把空間位置、事情發展、思想感情三條線交融在一起,隨着空間的轉移、事情發展,思想感情也在逐步加深,把這三者關係列出簡圖,可以聯繫課文進一步理解。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2、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大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課前聽《天堂》這首歌。

2.師:剛纔,我們欣賞了一首動聽的歌曲,歌中所唱的“藍藍的天空,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羣”是指什麼地方?這是西部歌王騰格爾用歌聲唱出了草原的美,下面再讓我們跟隨作者老舍先生一塊兒領略一下內蒙古草原的美麗風光。(板書課題)

二、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課文第1段寫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課文分兩層寫。先寫看到草原的景象,後寫產生的感想。)

2.再讀,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樣?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來寫的?爲什麼抓住這些景物寫?(讀後討論。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麗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氣、小丘、平地、羊羣這些景物來寫的。因爲這些景物顯示了草原的特色。)

3.細讀、思考:

(1)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這些景物的?(從天空到地面,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寫。)

(2)作者是怎樣從天空到地面,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運用生動的語言來描繪草原的美麗景色的?(讓學生邊讀邊畫出重點語句。)

(3)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讓學生自己出聲讀第1段第1層,要求學生細心體會,認真想象。重點說說下面三個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②“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欲流,輕輕流入雲際。”)

4.默讀、思考、朗讀:在這種境界裏,作者產生了什麼樣的感情?最後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受?(說一說“境界”一詞的意思。讀時注意理解“既……又……”的並列關係;可用“美麗”或“壯麗”與“奇麗”作比較,理解“奇麗”一詞用得恰到好處。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表達作者感受的兩個句子。)

5.指導學生背誦第1段課文。(讓學生按課文描寫順序和景物特點,邊讀邊想象,把這段課文熟讀成誦。)

小結:祖國的草原這麼美。這段課文思路清晰,從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從上到下的觀察順序描寫景物。作者第一次見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點來

寫,把景物和感受聯繫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寫初見草原的景物時主要運用了靜態描寫,爲我們展示一幅草原靜態美的圖畫,但靜中又有動,例如寫羊羣。

三、學習第二段。引導學生感悟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

1.(教師提示:學習課文第2段,我們要學習作者如何按照地點的轉換,抓住事物與環境的聯繫、變化的特點,運用動態的描寫方法,把文章寫得又形象又生動。)

2.閱讀、思考:寫作者訪問陳巴爾虎旗牧業公社途中,這段課文可分爲幾層?

(可分爲兩層: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到幾十裏外迎接客人。)

3.講讀第1層課文。作者乘汽車進入草原,最初有什麼感覺?(草原十分遼闊。)從課文哪些語句看出草原十分遼闊?(“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纔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

4.講讀3、4、5自然段。

A、讓三名學生各朗讀一段課文,要求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1)這三個自然段各寫了什麼內容?

(2)主人熱情好客表現在哪些地方?畫出表現蒙族人民熱情好客的詞句。

B、讀後討論交流。

(1)主客是怎樣見面的?作者運用哪幾個動詞來表現激情洋溢的氣氛?手是怎麼握的?怎麼笑的?怎麼說的?這些表現什麼?你體會到主客見面時大家的心情怎麼樣?用歡樂、熱情的感情朗讀這一節課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招待客人的?從這節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漢兩族人民情誼很深?爲什麼“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別時的情景怎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詩句中的“何忍別”是什麼意思?第1句怎麼講?(蒙漢兩族人民的情誼如此深厚,怎麼捨得分別呢?)第2句中的“話”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怎麼講?(“話”是互相攀談,送別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遙遠的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直到夕陽西下,人們還在互相攀談,依依不捨地告別。)用在詩句結尾的作用是什麼?(這兩句詩表達了蒙漢兩族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4)哪些地方體現了蒙族人民的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表現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裝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②用手抓羊肉和奶酒招待客人,席間姑娘們還要唱民歌;③飯後表演套馬、摔跤和民族舞蹈。以上這三方面表現了蒙古人民的風俗習慣。)

1.小結:同學們,學到這兒,你領略到草原的大和美了嗎?你體會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了嗎?本文通過寫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今天的草原又是什麼樣的呢?你能想一想,說一說嗎?

教學後記

紮紮實實讀書,讓學生從語言環境中領悟重點難點,在語言環境中展開合理想象,產生意境,從而獲得和作者一樣的感受。只有這樣,纔會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草原》教學設計7

教學目的

一、學習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草原上》,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音樂,初步感受內蒙古的民族民間音樂的民族風格。

二、引導學生創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背唱:《草原上》,並進行表演。

三、引導學生在遊戲中學習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四、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草原上》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教材分析

《草原上》這首歌曲爲4/4拍、羽調式,歌曲的音樂語言十分簡練,基本素材只有一個包含兩個樂句的8小節樂段。其節奏舒展,旋律優美,形象地勾勒出風和日麗、綠草如蔭的草原風光,使人置身於一望無邊的遼闊草原情景之中。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內蒙古民族音調爲素材創作的兒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動的節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動感,表現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是的喜悅心情。歌曲爲2/4拍、五聲羽調式,系擴充了的一段體。四個樂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採用了八度跳進,表現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樂歡唱的形象。最後重複了第四樂句的曲調,天真活潑,自豪的表達了草原對自己家鄉和甜美生活的讚美。

教學重難點

1、聽音樂、編舞蹈、講故事,鍛鍊學生的想象力。

2、唱準音高,進行即興編曲。

教學方法

合作法講授法

教學內容及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學習:

1:導入:(談話、多媒體出示內蒙古大草原和內蒙古人民的風土人情,並配以《草原上》伴奏音樂)

教師介紹:在這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個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他們以放牧爲生……老師唱一首給你們聽吧。

教師範唱,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聽後回答,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情景?

2、再聽音樂,學生自由隨音樂表演,教師可稍做指點。

3、學習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x)

1)聽歌曲錄音《草原上》(也可選看光盤x內容);

2)教師範唱,引導學生小聲隨唱;學生輕聲跟着範唱錄音唱。唱出優美抒情的情緒。

3)結合豎笛進行視奏練習

4)多媒體出示大草原,學生用中速、悠揚的歌聲演唱,注意唱出對草原的讚美之情,開展聯想與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5)邊唱邊即興表演。

6)教師出示打擊樂器,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自由選擇並進行編配爲歌曲伴奏。

三、音樂知識

1、學生跟着琴邊看譜邊唱唱名。

2、師:歌譜裏出現最多的是哪三個音?misolla

看老師用柯爾文手勢邊唱表示着“3、5、6”三個音。(學生唱)

教師彈琴,開火車遊戲,教師彈一組,學生按節奏唱一組,一個接着一個。

(唱音高時結合柯爾文手勢進行訓練,讓學生從立體的直覺上理解音的'高低。)

3、加上時值唱一唱365―625―認識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由節奏入)

ⅩⅩⅩ―讀一讀唱一唱邊拍手邊讀

4、節奏遊戲找媽媽

將《草原上》的歌譜分割成卡片,將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分別貼在黑板上歸類,邊聽音樂邊貼,以小組爲單位,比一比看哪一組貼得快,貼得最正確。

小結:鼓勵與表揚,指出不足之處。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學習:

聆聽《草原巡邏兵》

1、初聽樂曲的“引子”與第一部分的快板音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情景?)

2、聽主題曲調,(情緒怎樣?你彷彿又看到了什麼?)出示主題曲調,學生看曲譜再聽音樂,並隨音樂哼唱,體驗蒙古音樂的風格。

3、聽全曲。設問:全曲與我們剛剛哼唱的主題有什麼關係?速度上有什麼變化?學生分小組討論後回答。師生交流答案:主題變化發展。

4、聽全曲。要求:聽完後,按音樂發展的情景,簡單編講故事《草原巡邏兵》。

5、完成課本上的作業,聽音樂排序號。

教師簡單介紹“笙”的性能。

第三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新歌學習

1、導課:複習《草原上》邊唱邊表演

師:《草原上》這首歌的情緒是優美,抒情的,下面我們再來聽一首蒙古族歌曲,聽完後告訴老師,他的情緒是怎樣的?(聽範唱錄音,學生體會歌曲情緒。)學生自由回答

2、聽音樂,表現了小牧民怎樣的心情?(學生自由回答。)

3、學生隨音樂自由編創動作表演,老師適時指導。(師生一起隨音樂表演)

4、學生跟着範唱錄音輕聲演唱。(唱準八分休止符和倚音)

5、結合豎笛進行視奏練習

6、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選擇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邊唱邊用動作表演,表現出小牧民自豪、歡快的情緒。

課堂小結:鼓勵與表揚,並指出不足之處。

第四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編創與活動ABA

1、複習《草原上》(要求:邊唱邊表演)

2、複習《我是草原小牧民》(要求:邊唱邊表演)

3、分組活動(把全班分成兩大組,每組再分成三小組,讓學生自報圖示中的任何一部分。三小組的同學各自討論如何表演好自己這組的一部分,教師適時指導,可加入打擊樂器伴奏。)

4、分組排練。(分組按ABA的順序表演)

第一大組表演完後,第二大組表演,相互交流,相互評價。

三、聆聽《草原放牧》

1、導入:

師:小牧民們生活在草原上可真快樂……(講解《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紹《草原小姐妹》音樂創作的背景)

1)聽音樂第一段,說說音樂情緒,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情景?學生討論回答(小姐妹倆歡快、活潑的放牧情景)

2)聽音樂第二段,說說音樂情緒,你又彷彿看到了什麼情景?學生討論回答(小姐妹倆對美麗家鄉和幸福生活發自內心的讚美)

3)聽全曲,啓發學生根據樂曲標題名稱及琵琶彈奏的音色,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情景,並用圖形來表示。

4)再次復聽全曲:要求學生即興編舞進行表演。

四、編自己的歌

1、出示“356”三個音符

2、以小組爲單位,用已經掌握的356三音即興編自己的歌比一比,看哪一組編得多,編得好聽。

3、師把學生編的曲在黑板上記下來一一展示,將好聽的曲子大家一起唱一唱或用豎笛吹一吹。

小結

1.初步掌握了音符3、5、6,學生學唱積極。

2.這兩首歌曲學生很喜歡,掌握得好。

《草原》教學設計8

課件下載課型:以唱歌爲主的綜合課

教學內容:

感受與鑑賞:《遼闊的草原》、《嘎達梅林》

表現與實踐: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嘎達梅林》等作品,引導學生初步瞭解蒙古族民歌的風格特點與分類。

2、通過學唱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感受與體驗歌曲的風格特點與蒙古族民歌的內在聯繫。

3、在歌曲學唱的過程中穿插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嘗試準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學重點:

感受與體驗蒙古族民歌的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

嘗試準確並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教學設計思路:

由於《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是一首富有蒙古族民歌風格的創作歌曲,因此,我覺得學唱之前,需要先初步欣賞、感受一些蒙古族民歌,進而爲歌曲學唱及風格體驗做好鋪墊。

準確、完整地演唱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說較有難度,因此,歌曲學唱的目標以嘗試準確演唱爲主。另外,把歌曲教學作爲重點感受和體驗蒙古族音樂的風格特點予以輔助教學,則更能貼切學生實際學情。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一)、導入:

(PPT1)師:請同學們欣賞一首歌曲,感受它爲我們描繪了怎樣的美景?這樣的美景位於我們國家哪個地區?

生答:草原的美景;蒙古族民歌……

(PPT2)師:這是一首蒙古族的民歌,名字叫《牧歌》。歌曲爲我們描繪了藍天白雲,廣袤的草原,成羣的牛羊……這正是我國北方內蒙古草原美麗的景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到美麗的內蒙古大草原,去感受和體驗蒙古族燦爛的音樂文化吧!

(二)、出示課題:草原放歌(PPT3)

二、感受與鑑賞

(一)、音樂常識(略)

1、蒙古族音樂文化(PPT4)

2、蒙古族民歌(PPT5)

師:請同學們欣賞兩首蒙古族民歌片斷,感受歌曲的音樂特點和風格有什麼相同處和不同處?(PPT6)

(二)、感受與鑑賞:《遼闊的草原》(略)

1、欣賞(PPT7)

2、感受(PPT8)

(三)、感受與鑑賞:《嘎達梅林》(略)

1、欣賞(PPT9)

2、感受(PPT10、11)

(四)、思考與練習(略)

1、歌曲比較:(PPT12)

2、音樂常識:蒙古族民歌分類(PPT13)

3、

標籤:教學 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