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5篇

設計4.61K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桂林山水》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5篇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或電影、錄像。

【教學過程】

一、寫生字和詞語

二、指名讀課文

下面,我們接着上節課來學習第四自然段。

三、我們觀賞了灕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麼感覺?作者又有什麼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啓發學生把山、水聯繫起來讀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麼感受?

⑴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⑵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捲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盪舟灕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後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麼關係?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讚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嚮往,急於閱讀下文。後三段講作者盪舟灕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灕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裏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繫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五、指導背誦

1、在瞭解句與句關係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瞭解自然段之間的關係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六、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

1、以標點爲標誌,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

2、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

3、想想分號的用法

(長句子中有三個並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用了逗號,並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七、全班背誦課文

八、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語文訓練第一課。

【板書設計】

山奇、秀、險,桂林甲天下、水靜、清、綠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2

教導目標:

1、理解詞語含義,瞭解景物特點,並展開合理的想像,掌握運用對比手法顯示景物特點的寫作方法,學習“總—分—總”的表達方式。

2、通過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發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國小六年度課文,這是一篇寫景佳作,是學生學習寫景文章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範文。文章運用了“總—分—總”的寫法,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學校和學生分析

我校是一間農村國小,學生全部都來自農村。國小六年級學生對語文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並具備了初步的學習能力,如朗讀能力,表達能力,一定的觀察能力。班中同學們初步養成合作、交流互動學習等。

教學資源

桂林山水風光片、投影片、掛圖

教學流程

一、課前啓發談話。

師:同學們,你們都去過哪兒?看到哪些美麗的景色?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觀察得可仔細。我們的祖國是美麗的,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壯闊秀麗的江河湖泊,還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它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山水秀麗,風景如畫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思考:作者爲什麼要去觀賞桂林的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點明作者盪舟灕江的目的)

2、作者是按怎樣的層次向我們介紹灕江的水?

3、作者對灕江的水的靜、清、綠是怎樣具體寫的?

四、品讀詞句,領悟言美。

師:能告訴大家你發現了什麼呢?請給大家讀一讀吧!

師:課本里有這樣一句話。(出示例句: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讀一讀,誰能想像出灕江的水的樣子呢?

師:“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總體感受和樂趣。這是身臨其境的獨特感受,是與本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的點晴之筆。)

師:採用引導方式朗讀這一自然段。(括號外爲教師引讀,括號內學生齊讀。)

“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五、引導自學,發揮想像。

1、師:大家還有什麼發現?(教師板書“奇、秀、險”。)

2、師:作者是怎樣描繪這座山的特點的?引導學生帶着這個問題,依照學習第二自然的方法,讀懂課文,感受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

3、師:怎樣理解句子中的“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

六、總結全文,抒發感情。

1、師:看到這樣的山和水,你心中有什麼感受呢?

2、師: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七、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語兩遍。

2、練習背誦全篇課文。

八、板書設計

總起: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清

分述

山秀

人在畫中游

自我評價

在本課的教學中,爲使學生能有效地參與到教學中來,積極主動地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我採取了以下教學策略。1、激發自主學習動機,教學未開始時,我便以自由談話的方式瞭解學生去過哪些地,看到過哪些美麗的景,使本來緊張的課堂氣氛變得活潑、融洽。2、開展小組合作。一方面,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共同研究,相互啓發,加速知識的意義構建;另一方面,小組合作學習又爲學生提供表現自己才能和獲得學習成功的機會。從而滿足學生成就的動機。但我覺得整節課不足之處在於不能夠很地引導學生進行生生互動。

教案點評

過去很多老師都把教科書當作“聖旨”,即使學生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或已經滾瓜爛熟,還是要硬着頭皮去去。在這節課中,這位老師能夠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尊重學生的個性行爲,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如何引導把學生帶到《桂林山水》情境中去,“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總體感受和樂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情感。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地讀寫下列詞語:灕江、無瑕、翡翠、峯巒、屏障、竹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連綿不斷。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瞭解灕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

2、想象“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是怎樣的景象。

三、課 型:新授課

四、教學方法:觀察法、講授法。

五、教學手段:用“投影器一臺,投影片一框;收錄機一部,磁帶一盤”輔助教學。

六、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 一 課 時 (1)

一、教學內容:看圖,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麼“甲”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甲,第一;甲天下,天下第一;桂林山水風光秀麗,名列天下第一。)這一節課我們來學習《桂林山水》一文。(板書課題)

<二>讀預習,明要求。

1、教師補充說明①桂林山水與別的地方山水不同的就是桂林山水的特點,讀的時候要分別做上記號;②抓住各段的關鍵詞語,理解段和段的聯繫;③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

<三>指導看圖。(出示投影片)

1、觀察點:小船上。

2、觀察順序: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

整 體 : 甲 天 下

↓ 水:靜、清、綠

部 分 {

↓ 山:奇、秀、險

整 體 : 像 畫 卷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速度:中速;感情:讚美、熱愛。)

五、練習設計:抄寫生字詞。

第 二 課 時 (2)

一、教學內容:講讀全文。

二、教學過程

<一>聽課文錄音。

<二>學習第一節。

1、齊讀第一節。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

2、作者爲什麼要去觀賞桂林山水呢?〈①原因│②結果〉

3、概括段意:總寫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

<三>學習第二節。

1、朗讀課文第二節。

2、逐句理解。

第一句:將灕江與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作比較,強調了灕江的水有它獨具特色的美。

第二句:講灕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

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清: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第三句:講人們盪舟灕江的感覺。

3、圖文對照,具體理解句意。

4、小結段意:分寫灕江的特點是靜、清、綠。

<四>學習第三節。

1、朗讀第三節,瞭解本節寫了什麼?(分寫桂林山的特點是奇、秀、險。)

2、學生自學第三節。

3、教師檢查,小結。

(第一句:將桂林的山與峯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作比較,突出桂林的山與衆不同。第二句:講桂林山的三個特點:奇、秀、險。奇--撥地而起,形態萬千;秀--色彩明麗,倒映水中;險--危峯兀立,怪石嶙峋。)

<五>、學習第四節。

1、朗讀第四節。

2、想象“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是怎樣的景象。

①這樣的山:指桂林那奇、秀、險的山;這樣的水:指灕江那靜、清、綠的水。

②意思:奇、秀、險的桂林山圍繞着靜、清、綠的灕江水;而靜、清、綠的灕江水裏又倒映着奇、秀、險的桂林山。

③景象:這是一種山水相連,山美水也美,如同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的美麗景象。

3、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思?(遊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遊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4、小結:總寫桂林山水像連綿不斷的畫卷。

六、練習設計:朗讀、背誦課文。

第 三 課 時 (3)

一、教學內容:總結全文,分段,寫段意,體會中心。

二、教學過程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給課文分段。(先歸納本文的結構特點)(按總分總的關係分段。)

三、寫段落大意。(歸納法。)

四、體會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這篇文章通過描寫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抒發了作者對桂林山水景色的喜愛、讚美之情,表達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五、課文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有什麼關係?(前後照應)

<六>練習設計:

1、用“欣賞”“形態萬千”“連綿不斷”造句。

2、背誦課文。

<七>板書設計

總寫 甲天下

水:靜 清 綠

桂林山水 分寫

山:奇 秀 險

總寫 像畫卷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2、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嘗試通過“研究朗讀”加深理解課文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瞭解灕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

2、想象“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是怎樣的景象。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複合片)。

【教學步驟】

一、激情導入

師:萬里長城雄偉壯觀,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蹟,是人類文明的見證。然而千萬年來,神奇的大自然也在締造着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奇蹟。我國廣西的桂林山水就是大自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今天,我們就去一睹它迷人的風采。

(板書課題)

二、觀察圖畫

師:(投影出示桂林山水畫面)看,這就是桂林山水的部分景色,青山綠水,非常美麗。誰能爲大家介紹一下這美麗的景色?

(學生介紹時,教師引導側重於觀察有順序有重點,敘述的語言要生動)

過渡語:如此秀美的風光,該用怎樣的語言來描寫它呢?

三、初讀課文

1、看畫面,聽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2、簡單介紹“啊”的音變:在普通話中,“啊”在句子末尾時,讀音會受它前一個字的讀音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如在本課中“啊”就這樣讀:真靜啊,真綠啊、真奇啊(呀);真秀啊(哇)真險啊(哪)。

(注:學生了解“啊”字讀音這一特點即可,爲什麼這樣變化不必講。本課出現的讓學生讀準,讀對)

3、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字音。

4、檢查朗讀情況。

過渡語:“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就與作者一起盪舟灕江來觀賞這天下第一的山水美景吧!

四、圖文結合,研究朗讀

1、學習第二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畫面)

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結合畫面,想一想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⑵討論: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把特點說具體,並與大海、西湖的水比較,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

靜──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彷彿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⑶指導朗讀:

採用研讀法,即該怎樣讀,爲什麼這樣讀,讓學生真正做到由感而發。描寫灕江水特點的句子,讀時語氣要緩,要輕。“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讀得稍重些即可,不要過分強調重音,以免使得整體不和諧。“靜”字讀得稍慢,“清”略顯示輕快,“綠”讀得更加明快。讀這一段,整體感覺輕緩,富有起伏。

指名讀──師生評價。

(可問:這裏爲什麼這樣讀?怎樣讀更能體現灕江水的這一特點呢?你認爲他哪裏讀得好,請說說理由。你能試一試嗎?評價中穿插自由讀、指名讀、範讀等形式的朗讀)

自由讀想象體會灕江水之美。

⑷總結學法:結合圖畫讀課文──找特點──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先通過觀察、比較領落桂林水的獨特,然後再從語言文字的具體描寫中進一步體會,最後通過研究讀使學生感悟、表現桂林水的特點。此時,學生隨着有聲有色的朗讀,身心會進入那風景如畫的自然景色之中,進一步領悟大自然的美韻。

2、運用第二中學到的學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3、檢查自學:

⑴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峯羅列,形態萬千

秀──色彩明麗

險──危峯兀立,怪石嶙峋

結合畫面,理解“拔地而起、奇峯羅列、危峯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理解“奇”這一特點時,可補充以下內容,幫助學生想象體會灕江兩岸的奇峯,有的像揹着娃娃的婦女,有的像擺開架勢啄斗的公雞。書僮山很像一個古代捧書而立的書僮,螺螄山周圍有一道道盤旋的螺紋,活像一隻尾巴朝天的大田螺。還有一處山景叫“羅漢曬肚”,像一個敞胸露肚的羅漢坐在江邊休息。也可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說接下來山峯像什麼。

⑵指導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把學到的學法緊接着運用,使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到學法的運用之中。這樣便於學生掌握學法,起到了學以致用的作用,長期堅持一定能夠達到“教是爲了不教”這一目的。

過渡語:灕江的水靜、清、綠,美得獨特;桂林的山奇、秀、險,與衆不同。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山,又是怎樣的一幅美麗景象呢?

4、學習第四自然段:

⑴自由讀,想象山繞水,水映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麗畫面。

⑵說說你想象到的畫面。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面中游”的感覺)

⑶有感情地朗讀。

設計意圖:邊讀邊想象,既能夠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夠使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對語言文字的具體描述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促進學生能夠直觀地、創造性地理解語言文字。

五、佈置作業

1、背誦描寫灕江的水或桂林的山的句子,體會祖國山河的美。

2、仿照“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的句式寫一句話。

3、仿照作者寫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知識

1、學會6個生字及新詞,認讀2個字。

2、邊讀邊想象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知道桂林山、水的特點。

能力:能仿照課文一段話的寫法,把一個事物的幾個特點寫清楚、寫具體。

思品產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受到熱愛祖國美麗山河的情感的薰陶。

教學重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最後一段話的表達方法。

一、談話導入:同學們都喜歡旅遊,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

那裏的山水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讀課題: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文章的主要內容)你還想知道什麼?趕緊讀一讀課文吧!

二、檢查預習效果

1、你學會了哪些生字新詞與大家交流或提示大家?

2、交流點撥:

重點指導:

攀瀾的書寫

“啊”的變音

出示句子:灕江的水真靜啊!桂林的山真奇啊!

灕江的水真清啊!桂林的山真險啊!

灕江的水真綠啊!桂林的山真秀啊!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指名讀)

三、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什麼印象?(甲天下、美)

2、人們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找出來讀一讀,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麼意思?拿出字典查一查。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

3、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2、3)課文最後一自然段寫了什麼?(作者的感受?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總———分—總)

第二課時

一、導入:桂林的水是如此的美麗,那麼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來接着學習課文。

二、自學第三自然段。

1、請同學們快速讀一讀課文的描寫山的這一段落與描寫水的這一段落相對比,你有什麼發現?(段落結構相同)

桂林山的特點 具體描寫的句子 是怎樣寫具體的

2、桂林的山有怎樣的特點呢?它是怎樣將山的特點寫出來的呢?對照表格自學。

3。集體交流,教師適時指導。

特點之一“奇”。

(1)“拔地而起,各不相連”是什麼意思?(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

(2)“”是什麼意思?從哪看出是奇峯羅列,形態萬千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

(3)教師要再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老人、巨像、駱駝什麼樣?還有的像什麼?

結合自己的想象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特點之二“秀”。

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鬱鬱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

課文用“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並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峯兀立:即高峯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4、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三、學習課文最後一自然段

1、假如你就是作者,你觀賞了灕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你有怎樣的感受?作者又有什麼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2、你是怎樣來理解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3、默讀這一自然段,你怎樣來理解“畫”、“畫卷”?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幅畫?(引導學生聯繫描寫山水的景色融合起來,形成畫面。而“雲霧迷濛”、“綠樹紅花”則爲這幅畫面增添了一些色彩。“竹筏小舟”則增添了動感)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捲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四、讀全文體會篇章結

五、佈置作業:仿照第2、3 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把一個事物的幾個特點寫具體。

課後小結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在課上我注重了學生對課文寫法領悟過程,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會先概括特點,然後再具體描寫所見所感加以說明的寫法特點,在引領學生欣賞了優美的圖片之後,有感情朗讀,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入的理解。不過,學生對“啊”的讀音還不太準確,需要講一講相關知識。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6

一、概述

《桂林山水》是國小語文S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課。學時爲兩課時。

本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先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然後,把桂林山水聯繫起來,作爲一個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是學生品詞析句的好文章,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陶冶情操的好教材;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的典範。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

⑴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瞭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點;會理解比喻句並能說出運用比喻句的好處。積

⑵培養學生積累語言和表達語言的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2、過程與方法:

⑴藉助多媒體課件,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的原則,採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的方法體會文本之美、意境之美。

⑵藉助多媒體課件,在夥伴幫助及教師的個別指導下,會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受文本之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1、本課的學習者爲四年級的學生,通過了解,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和簡單的寫作手法,寫作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

2、學生具有獨立的朗讀能力,對閱讀等語文活動很感興趣。

3、學生開始學習藉助課件自主學習,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拓展閱讀。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文語言優美、意境清新,層次清晰,講授時主要運用講授式、啓發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策略,通過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利用多媒體聲音、圖像資源,藉助大量圖片,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視象”,引導學生入境入情,欣賞美景,品讀課文,以達到體會畫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從而完教學目標。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教學環境:多媒體電教室

資源準備:教學所用的PPT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在我國的南部有一處很著名的自然景觀,你知道在哪裏嗎?(出示中國地圖課件)廣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風光很美,你們想去看看嗎?“想”好!那就一起來欣賞桂林的自然風光吧!(出示課件)

2、剛纔看了圖片,誰來說一說桂林最美的是什麼?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作者陳淼寫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樣寫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理清層次,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時要注意把句子讀通順,讀文後試着用文中的一句話來說說對桂林山水的印象。

1、自讀。

2、交流

隨機板書:

甲天下

畫中游

3、引導學生理清課文思路。

(三)、圖文並茂,賞析課文

1、學習課文第一段

(1)、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讓學生說說對“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理解。

(2)、小結

2、觀賞灕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習第2自然段。

導語:同學們,剛纔對文章有了初步的瞭解,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圍繞山和水來寫的。那我們下面就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灕江的水!

a按要求自由讀第2自然段。(要求:A說一說灕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灕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B作者是怎樣寫出水的特點的?C找出體現灕江的水與衆不同的句子。)

b彙報學習情況。

●說一說灕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灕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

相機板書:靜清綠

●(出示小黑板)作者是怎樣寫出水的特點的?(讓學生體會先用感嘆句概括,再具體描述的表達方法。)

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感嘆概括)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哪是一塊翡翠。(具體描寫)

(2)、品讀作者怎麼寫出灕江水與衆不同的“靜、清、綠”?(出示課件)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綠”和“純”。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幾個“啊”的讀音。(真靜啊(ā)!真清啊(ā)!真綠啊(yà)!)讀出灕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

(4)、引導學生觀察“灕江的……灕江的……灕江的……”這個句式的特點和認識排比的修辭手法。指導分號的用法和書寫。

(5)、作者既然是寫灕江水,爲什麼開頭先提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這樣是採用“對比”的方法突出灕江水的三個特點及讚美之情。”

(6)、分組讀:一組讀感嘆句概括的,另一組讀具體描述的。

(7)、:體會特點,感悟寫法,感情朗讀,想象仿寫。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方案3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方案3篇

2、學法遷移,自學課文第三自然段。

(1)、小結學法。

(2)、出示學習要求。

(3)、學生自學,教師個別指導。

3、自主學習第四自然段。

導語:(出示課件)我們觀賞了灕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圖片,當山和水相映襯時,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麼感受?請看第4自然段是怎樣寫的。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2)、聯繫上下文,藉助工具書理解有關的重點詞、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爲什麼用“單引號”

(3)、再讀第四自然段。

邊讀邊想象“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種陶醉山水之間的感覺,然後說說自己的體驗。

(四)、總結寫法,感悟作者情感。

1、人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遊玩的感受相同嗎?

(我們隨同作者欣賞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還有空中的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我們就像是進入了畫卷,進入了仙境。)

2、說說你對課題中“甲天下”的理解。

3、體會作者爲什麼能寫得這樣美?(因爲他熱愛大自然,熱愛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自由讀課後“閱讀材料”與課文比較,體會不同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法。進行小練筆。

(六)、總結全文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要求會寫的生字,認識9個生字,並藉助詞典理解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2、聯繫上下文,瞭解課文中關於“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傳說故事可以增強景區神祕感。

3、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真誠的讚美,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瞭解文章行文的順序,並學會遷移,在作文中能學以致用。

教學難點

學會抓住特點描寫景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遊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前往參觀旅遊。爲什麼呢?因爲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稱。這個美稱的背後有哪些美麗的傳說呢?今天咱們共同走進朵雲的文章《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2)畫出生詞及不理解的詞語,聯繫上下文理解。

2、檢查自學情況

(1)讀生字詞,教師正音。

(2)指名讀,注意讀音嘔(ǒu)、朔(shuò)、供gōng 袍páo 誦sòng 閣gé。

(3)指名試讀課文,瞭解掌握情況。

3、全班通讀課文,思考分段交流

第一段(1):介紹桂林山水形成的傳說。

第二段(2):“桂林山水甲天下”名稱的由來。

第三段(3~5):獨秀蜂及桂林石頭。

第四段(6):寫陽朔山水甲桂林。

4、質疑問難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朵雲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師:下面給同學們兩分鐘的時間,默讀再重溫課文,並思考你從文中瞭解到哪些內容?(考查學生從原文中迅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桂林山水是中國山水風景的一大奇觀;桂林山水形成的傳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美稱的又來,關於獨秀峯的傳說;陽朔的山水奇景。)

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接下來咱們具體看一看這篇文章在語言,景物描寫,結構安排上有何特點。

二、精讀課文

1、全文圍繞兩個字來展開全文,這兩個字是什麼?

(是奇觀)

2、誰來讀讀文章的第一段?其他同學思考一個問題,爲什麼說桂林山水是中國山水風景的一大奇觀?在文章第一段是如何體現的?

(首先文章第一段開頭的第一句話,總說。接着分別介紹山奇,水秀,山與水的融合,來說明桂林山水是山水奇景,此外作者在第一段向讀者介紹桂林山水形成的傳說,這與前面直接寫桂林山水奇美正面描寫不同,可以認爲是側面描寫突出桂林山水的奇)

3、獨秀峯如何體現“奇觀”?

(首先是獨秀峯本身孤峯屹立,平地拔起。其次還有一個關於獨秀峯的傳說,桂林石頭有神守,增強了它的“奇”)

4、陽朔縣山水風光又是怎樣體現奇觀的?

(段首總說這裏的山水風光比桂林還要其妙。接着通過山峯奇翠,水清迂迴。有許多名勝:書童山,壽陽山,迎江閣等增強其“奇”)

5、找同學朗讀這一段,然後回答問題

6、請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桂林山水的?

(這篇文章思路特別清晰,與作者選取的寫景順序有關。學生寫作的時候,尤其是寫景文章必須在頭腦中構思好景物描寫的順序。)

全文按照總分的順序,先總寫奇觀,再分別描寫桂林山水、獨秀峯和陽朔縣的奇觀。而且每段段首也是先總說,在分說,給人的感覺思路特別清晰。

7、文章不僅結構緊湊,思路清晰,而且語言也很優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請你找出你任爲寫的精彩的句子,談談你的感受?

文章第一段

這裏的山都是一座座的孤峯,有的像竹筍,有的像玉簪,有的像寶瓶,有的像劍戟,有的象公雞,有的像駱駝,有的像觀音,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吸水的大象,有的像橫臥的花瓶(綜合運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的寫出了孤峯的千奇百怪,增強行文的氣勢)再比如寫到書童山,很像一個寬袍大袖的書童在捧書誦讀,壽陽山形狀宛如含苞待放的蓮花,形象傳神。

(學生可以大膽談自己的體會,學會欣賞借鑑,教師要盡力鼓勵學生)

三、拓展練習

用一段話寫一寫家鄉的某處景物,要寫出特點來,另外要注意寫景順序,不少於400字。

最後咱們再來回味這篇文章,大家有感情,掌握好語速,大聲朗讀一遍。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xx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x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遊覽勝地,於是很自然地產生了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慾望。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爲全文的總領。下文就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從山和水兩個方面作具體描繪。運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辭方法,準確而鮮明地渲染了灕江的水,靜,清,綠;山峯奇、秀、險的特點。文章的末段描繪了山和水交相輝映,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玩賞、無瑕、擴散、攀登、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峯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峯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峯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過程與方法: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學情分析

本x文章語言優美,層次清晰,是一x指導xx的優秀範例。學生一定會比較喜歡。學習的難度在於詞語的理解,寫法的借鑑,教學中要緊扣這一難點組織教學,讓學生在語言積累的基礎上,學會仿寫。

教法與學法:媒體演示,讀寫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學法:讓學生邊讀邊想像畫面,走進文字的語言情境來讀悟結合,從讀學寫。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析題引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x課文叫《桂林山水》,(板書:桂林山水)一看到這個“林”字,你就會想到什麼多?(樹多)。那麼,顧名思義,“桂林”是什麼樹多呢?(桂樹多)

桂樹成林,“桂林”這座城市,名字裏似乎都散發着一種芬芳。你們知道它位於哪個省或者是自治區嗎?(廣西壯族自治區)

設計意圖:從課題入手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理清結構

1、檢查預習:詞語掌握得怎麼樣?

(指名讀兩組詞語,第一組爲地名,第二組爲形容詞,讀後讓學生兩組詞搭配起來學。)

大海波瀾壯闊

西湖水平如鏡

泰山峯巒雄偉

香山紅葉似火

2、理解詞語:“波瀾壯闊”(理解詞素或查字典)

波浪翻滾,一浪接着一浪,非常壯觀,有氣勢。

我們知道有的詞語是極富有情意的,你能讀出這個短語背後的情意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同法理解“峯巒雄偉”

(邊做動作邊說:巒,就是一座挨着一座,連綿起伏的山。)你能讀出它的氣勢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指名三位同學分別讀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想想爲什麼這樣分?(第一自然段是總起,第二、三自然段是分述,第四自然段是xx。)這樣就理清楚了課文的結構。(邊引領學生xx邊板書)

設計意圖:根據課文特點和學段教學要求,重點落在理清課文結構上。有意識地請三位學生讀四段課文,一箭雙鵰,既理清課文的內容和結構,又發現了課文重點,下面過渡到精讀階段也就順理成章。

三、細讀課文,品味文字,積累語言

1、整體把握特點:

文章的重點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這部分,誰能來簡單地概括: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別有什麼特點?(灕江水的特點是靜、清、綠;桂林山的特點是:奇、秀、險。)(板書:水:靜、清、綠山:奇、秀、險。)

過渡:作者在寫這x文章的時候大概是有意而爲之,分別用三個字來概括灕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用得那麼精當,讓我們讀起來清晰、明瞭,甚至可以說過目不忘。我們先來讀讀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灕江的水的特點(指名一人讀第二自然段)

2、品讀灕江的水

(1)、找依據理解“靜”

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教師指xx好這句話)

(2)、找依據理解“清”

作者在談到灕江水清的時候,說“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發散思維:

假設是你站在這灕江的遊船上,你還可以看見什麼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這樣的表達句式來說?(出示: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預設: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小魚在水裏嬉戲、玩耍。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水中的倒影。清得可以看見綠色的水草在跳舞,在和遊人打招呼。)

現在把我們看到的這些事物用一個排比句表達出來?(出示: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清得;清得。指導學生結合剛纔的想象說好這個句子。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讀表現灕江“綠”的句子。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理解“無瑕”的意思

觀察,這個“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寶貝有關係。這灕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裏就像一塊寶玉一樣,綠得晶瑩、綠得圓潤。回憶昆明湖的句子。誰能讀出這種美?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3、欣賞桂林的山:生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

(1)桂林的山“奇”,奇在哪裏?

(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峯羅列,形態萬千。)

理解詞語:拔地而起、形態萬千

師生對比讀,讀出山的突兀、姿態萬千

(2)同法理解(山秀——色彩美)

(3)同法理解(山險)

(指名朗讀描寫“險”的句子,然後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體會桂林山的特點。)

4、指導集體背誦兩段:抓關鍵詞語,想像畫面

5、抓對比:

作者既然是寫桂林山水,爲什麼第二、第三自然段開頭分別寫大海、西湖等,這是否浪費筆墨呢?(作者是爲了把灕江的水和西湖、大海作對比,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作對比,這樣才更能顯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xx:作者這樣寫是有目的,是爲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美啊!(板書:對比)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細讀課文,以致熟讀成誦。領悟語言形式與熟讀背誦緊緊結合,並相機提煉記憶方法。作者運用對比才能顯示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笑”。

第二課時

一、回憶桂林山水的特點,背誦二、三自然段。

二、欣賞詩詞與傳說。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觀賞桂林山水的風光片,驗證作者的文字帶給我們的獨特的美。(播放課件:配樂播放一組圖片,出示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節選,學生見到後,自覺有感情地跟着老師朗讀起來:)

雲中的神啊,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如情似夢灕江的水!

水幾重啊,山幾重?

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

(出示課件——象鼻山的圖片)這就是課文中所說的那座像“巨象”的山,它叫象鼻山,關於它的來歷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傳說這頭大象原本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坐騎。有一年,玉皇大帝騎着它來到桂林這一帶巡遊。不巧,這頭大象生病了,實在走不動了。玉皇大帝見此就遺棄了它,自己返回到天上去了。當地的百姓積極地爲這頭大象尋醫問藥,沒過多久,它的病被治好了。爲了感謝大家對它的關心和愛護,它決定留在這裏和當地的百姓一起耕種,一起生活。玉皇大帝聽說了,非常生氣,派天兵天將前來捉拿大象。大象奮起抵抗,終因寡不敵衆,被天兵天將從後背刺人了一把寶劍,從此,就化作一座石頭山屹立在灕江邊上。

如果你喜歡旅遊的話,你會發現很多山水的背後都有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人們往往藉助這些故事表達自己對真善美的追求,傾訴着人xxx的美好!大家可以蒐集故事,也可以創編故事。這是遊客喜歡的內容,也是培養我們想象力的好機會。

三、拓展研讀,感受文化

過渡:作者乘着小船盪漾在灕江上,欣賞着周遭的風景,想象着那麼多神奇的傳說,怎麼能不感慨,怎麼能不由衷地讚歎呢?讓我們一起來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1、學生有感情地齊讀最後一段)

2、學習“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這句話,爲什麼用引號引起來呢?(這是表示引用別人的話。)

xxx:這是一種修辭方法,就叫“引用”。(板書:引用)可是自己寫文章,爲什麼要引用別人的話啊?

(如果別人說的話剛好能夠表達你的感受或者能夠代表你的觀點,就可以引用過來。當然,用引號標註上,也表示對原作者的尊重。)

課文中還能發現這樣的例子嗎?(桂林山水甲天下)

資料:這句話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個叫王正功的人說的。此人相當於我們今天桂林市的市長。當時,有11個舉子要進京趕考,考取功名,王正功作爲地方官員設宴爲這些舉子送行。宴席中,他作了一首七律詩,其中就有這——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表面上意思是說桂林的風景之美是天下第一的,其實也是希望這些舉子進京考試能夠考個——天下第一!

課文並沒有說“王正功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說“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們知道都有誰在這樣說嗎?

作者、讀者、遊客……

(出示課件)

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杜甫(唐)

千峯環野立,一水抱城流:——劉克莊(宋)

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頂上行。——袁枚(清)

閱讀了這樣的詩句,再回到剛纔的問題,你想說什麼?

(詩人也在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古人在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古今中外的人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有一句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夠走進桂林的話,一定別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風景之美,領略它的文化之美。

設計意圖:引用賀敬之《桂林山水歌》中的詩句;引用唐、宋、清歷代詩人的詩句。這些名句對已知者是喚醒,未知者是積澱。 “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的來歷,使學生懂得桂林山水,除了正面描寫以外,還可以引用人們如阿盛讚來側面烘托。

四、作業摘抄課文中優美句段,並背誦全文。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及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習的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有着數不清的美景勝境。既有令世人稱奇的人文景觀,也有風光秀美的自然景色。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走進如詩如畫的《桂林山水》。”

(二)視頻欣賞。(配樂朗讀課文,並配以桂林山水的畫面。)

(三)層層探究。

圍繞文章的中心“桂林山水甲天下”。啓發、引導學生學習灕江水的特點是什麼?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的?等問題,層層深入組織教學。

1、灕江水的特點是什麼?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找這一段共寫了幾句話?哪一句寫了灕江水的特點?(找學生讀一讀)寫出了灕江水幾個突出的特點?分別用一個字概括各是什麼?然後交流自讀情況,瞭解灕江水“靜、清、綠”這三個特點。

2、在歸納出灕江水的三個特點的基礎上,逐一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是怎樣具體形象地描寫灕江水這三個特點的。

通過相應圖片,給學生以直觀印象,加深課文理解。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灕江水的特點的句子,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灕江水“靜、清、綠”這三個特點。

3、齊讀第二段的第一句,讓學生體會作者在第二段的開頭不直接寫灕江水的特點,卻寫“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這樣寫有什麼作用?學生回答後,教師進一步明確寫法:通過對比,強調灕江的水有它獨特的美。

(四)學生自學。

教師在領學第二段的基礎上,讓學生按照學習第二段的方法,帶着下面幾個問題以小組爲單位自學第三段。

1、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

2、第一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是什麼?

3、體會桂林山的特點,並有感情地朗讀出來。每組推選一個代表讀。

每個學習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討論學習桂林山的特點。之後再全班一起交流討論結果。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桂林山“拔地而起,各不相連”是什麼意思?

(五)學生談感受,並在此基礎上齊讀最後一段,瞭解作者的感受。最後教師配樂,指名一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

(六)總結全文。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全文,進一步瞭解本文的結構,及相關知識點。

(七)佈置作業

1、把描寫灕江水的特點和桂林山的特點的句子摘抄到讀書筆記本上。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水:靜、清、綠

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奇、秀、險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和新詞,會用“觀賞”、“形態萬千”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培養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

3、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形象具體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4、理清課文的條理,瞭解本課先總起後分述最後總結的敘述方式和前後照應的寫作特點。

5、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形象具體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2、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教學準備:放大課文、課文圖片。

教學時間: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揭題。

二、學習課文。

範讀課文。

三、檢查自學情況。

甲天下:天下第一。

觀賞:觀看和欣賞。

無瑕的翡翠:沒有一點斑點的綠色的玉。

拔地而起:指從地面突然高出。

奇峯羅列:指千奇百怪。

屏障:像屏風起遮擋作用的東西。

危峯兀立:指高峯聳立。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疊的樣子。

四、初讀課文,理清層次。

1、自由讀課文,思考:想想人們爲什麼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2、指導分段。

課文分爲四段:

第一段:寫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寫桂林的水。

第三段:寫桂林的山。

第四段:總寫桂林山水。

3、再讀課文,體會爲什麼這樣分段。

五、佈置作業。

1、抄寫字詞。

2、讀重點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詞語。

攀登觀賞欣賞遊覽灕江屏障明麗形態萬千波瀾壯闊連綿不斷怪石

嶙峋雲霧迷濛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這就引起了“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嚮往,於是來觀賞。“觀賞”是觀看和欣賞的意思。

2、指名讀課文第一段。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第二段。

思考:這段有幾句話?

2、第一句話將灕江與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進行比較,強調了灕江的水有它的獨特之處。

3、第二句話講了什麼?(灕江的水的特點)

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邊討論邊板書:

靜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水清可看見江底的沙

綠彷彿一塊無暇的翡翠

①指導朗讀。

②讀第三句話,讀後思考:這句話講了什麼?(講人們盪舟灕江的感覺,“船槳激起……岸在後移”這句話說明了灕江水的靜,正是由於靜,所以人在船上幾乎感覺不到船在前進。)

③指導朗讀,試背課文第二段。

四、作業。

1、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再說說這個句子有什麼特點。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造句。

觀賞——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桂林的水有什麼特點?

二、學習課文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三段。

思考: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

2、課文第一句話講了什麼?

第一句用桂林的山與峯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作比較,突出桂林的與衆不同。

3、指導朗讀。

4、課文第二句講了什麼?

板書:

奇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

山秀像……像……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險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好象……

說說下面一組句子有什麼不同。

(1)我攀登過泰山,遊覽過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

(2)我攀登過峯巒雄偉的泰山,遊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

“形態萬千”是什麼意思?用“形態萬千”造句。

指導朗讀。

三、講讀課文第四段。

1、“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

①桂林有山有水,水是那樣的靜、清、綠,山是那樣的奇、秀、險,而且山繞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清水秀,一片詩情畫意。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真是“桂林山水甲天下,”觀賞桂林山水,沿途所見都是這樣的美景,所以說“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

②說說“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的意思。

(遊人乘船在灕江觀賞桂林山水,就好象在風景優美的畫中游覽,景色太美了,使人忘了自己在江上游覽。)

四、作業。

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第四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

講講桂林山水的特點。

二、學習寫作特點。

學生讀課文,思考後討論:課文第二、三、四段的內容和課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有什麼聯繫?

(總起——分述——總結)前後照應

三、齊讀全文。

四、作業。

填空。

我看見過()的大海,欣賞過()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灕江的水真()啊,靜得();灕江的水真()啊,清得();灕江的水真()啊,綠得()。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

我攀登過()的泰山,遊覽過()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啊,一座座(),(),像(),像(),像(),(),();桂林的山真()啊,像(),像(),(),();桂林的山真()啊,(),(),好象()。

這樣的山()這樣的水,這樣的水()着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山間(),江上(),讓你感到(),真是(“”)。

板書設計(略)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獨特的美,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3、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會仿寫片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邀請同學們一起去觀賞桂林山水,領略它獨特的美。請伸出手和我一起板書:11、桂林山水。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課前老師佈置了朗讀課文,現在檢查預習情況。找四名同學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其它同學正音。

2.課文第一句話:“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麼意思?對,就是第一。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秀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總領全文。

課文哪個自然段具體描寫桂林的山水呢?(第二三自然段)最後一個自然段總結感受,所以這篇文章的結構就是總-分-總。

三、細讀感悟

1.我們先來看第二自然段,藉助學習提示品讀灕江的水:

圈出灕江水的特點,找找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描寫的,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先自學,再羣學。

2.學生彙報。灕江的水靜、清、綠。運用了比喻、排比修辭手法(用筆標記)。

3.指導朗讀。A:我們來看這組排比句,把灕江水的特點展現在我們眼前。

誰先來讀一讀第一句。“灕江的水真靜啊”

看到這麼靜的水,作者沒說很靜啊,沒說好靜啊,而是“真靜啊”,讓作者感到十分讚歎!你能試着讀一讀嗎?(指兩名學生讀前半句)。

靜得怎麼樣?它沒有流動嗎?只是流動得緩慢,所以我們讀的時候就要徐緩的柔和的。(指名讀)我們整體來讀這一句。(自讀)你也乘木船盪漾在灕江這麼靜的水上,感覺舒服嗎?帶着這種感覺再讀一遍(自讀)(指名讀)。

B:不但靜,還清,誰來讀這句話。

清到什麼程度呢?(指名讀)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連沙石都能看得見,,你不驚訝嗎?帶着這種感覺再讀一讀。(生再讀,指名讀)。

水這麼清,說明什麼?乾淨、無雜質、沒有污染,在驚訝同時又令人感到欣喜,請你再讀表達出這麼驚喜。(生再讀,指名讀))

C:灕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誰再來讀讀表現灕江水綠的句子。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無瑕的翡翠,晶瑩剔透,說明灕江的水又純又綠,讓作者感到非常讚歎。請你再讀一讀。

5.讀到這裏,灕江的水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美、迷人。剛纔我們根據特點進行朗讀,現在我們帶着這種情感再讀。(自讀這個排比句)

每句讀時的感受都不同,寫水靜時感覺欣慰;水清是驚喜;水綠時讚歎。找一名同學配音樂讀,讓我們感受一下,誰來試試?好美啊!想不想都來試試?增加難度了,背誦讀,背不下來的同學可以看書。(配樂背誦讀)

6.我們再來看這一段的開頭:明明是寫灕江的水,卻先寫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爲什麼呢?

各種景物都有它獨特的美。運用這種對比寫法,突出了灕江水的特點――靜、清、綠。(同學們在旁邊標記,對比)

7.我們一起回顧剛纔品灕江水美的方法:先概括特點,找修辭手法,讀出感情。

8.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寫法和第二自然段相同,我們學以致用來品桂林的山。

圈出灕江水的特點,找找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描寫的,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9.學生彙報:桂林山的特點:奇秀險,修辭手法:對比、排比、比喻。

指導朗讀:(哪句讀得不好讀哪句)

9.這樣美的山,這樣美的水,山水相依,缺一不可,所以……(指名讀)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山與水交相輝映,作者借景抒情,處處充滿了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讀到這裏,我們也會發出一聲讚歎:“桂林山水甲天下”。課文前後都引用詩句,使文章渾然一體,給人以美的享受。同學們在旁邊標記:引用。

四、拓展

1.在寫景文章中,這篇課文堪稱典範,我們回顧一下,它的寫作結構是:總分總,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排比、引用、比喻等修辭手法,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熱愛的情感。

我們也可以仿照這種方法學寫身邊的美景。我們金恆基的校園環境就很獨特,說說我們的校園有哪些特點呢?(寬敞、美麗、乾淨)圍繞校園特點寫一段話,運用兩種以上的修辭手法進行描寫,表達你對校園的喜愛之情。

2.我們請同學給大家讀一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它寫的校園有哪些特點,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3.課後同學們把這一段再寫豐富一些,開頭概括,後面結尾總結感受,把這篇文章寫完好嗎?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2

設計理念: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情境的薰陶和感化,通過引導學生與文本多次對話,用立體化的文本去撞擊學生的心扉,使學生在優美的語言環境中感悟、積累、應用。

 設計特色:

“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讀中入境,讀中悟境”是本堂課的主要特色。就教學而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讀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就方法而言,教師指導學生的方法教學形式多樣;就目的而言,目標明確,層次分明,遵循了“感知---積累---頓悟”的教學思想。

設計意圖: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從而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體會灕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讀和觀景移情法,感受多媒體信息以及語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去年暑假,老師有幸去廣西桂林遊玩。那裏滿眼的畫山繡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絕作,就連山石、河流、小橋、樹木幾乎都流傳着一段段動人的傳說。今天,就讓我們隨着課文,一同去感受桂林秀麗的山水風光。

二、整體感知,

帶入情境帶着愉悅的心情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和詞語。讀了課文,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整體感知,提煉評價)能借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評價桂林山水嗎?(“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釋“甲天下”)有句話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的美景能與天堂相媲美, 而桂林的山水敢稱天下第一。這桂林山水真的有如此美麗嗎?就讓我們坐上木船,趕快去欣賞一番吧!

三、灕江的水

1、小船緩緩地行駛着,一江碧水映入了我們的眼簾,這便是美麗的灕江水。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讀一讀,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現出來。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注意三個“啊”的變調,教師指導朗讀)

2、從這幾句話可以看出灕江水有哪些特點呢?(靜、清、綠)

3、同樣是寫灕江水的靜、清、綠,如果老師把這三句話變一變,變成: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

你看看是哪種寫法好,爲什麼?(是原文中的好。寫作中要求生動、具體、形象。)

4、如此美麗的灕江水,真讓人忍不住想多看幾眼!透過清澈的灕江水,你還看到了些什麼呢?(小魚、山的倒影、水草等等),能用上課文中的句式來說一說嗎?

5、灕江的水不光靜、不光清,還很綠。課文中說它綠得彷彿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解釋翡翠:翡翠是一種晶瑩剔透的玉石,但是如果上面有個斑,我們就稱之爲“瑕”。灕江的水像一塊翡翠,並且是一塊沒有斑點的翡翠。(幻燈出示翡翠與灕江水的對比圖片)

6、灕江的水就是這麼美,一起再來讀一讀。(老師朗讀示範學生試讀: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稍拖長聲音,然後把聲音壓平;“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綠,是很美的,同學們試着念出美的意思來。)

四、桂林的山

1、灕江水的“靜、清、綠”,美得獨特;那桂林的山是否也與衆不同呢?讓我們把木船靠邊,欣賞一番桂林的山色。

教法遷移:

(同學們可以借鑑學習灕江水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把你認爲美的句子劃出來,好好讀一讀。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峯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2、對比本地的山:

我們舟山也有山,但往往是一座連着一座,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連綿不斷)

3、桂林的山——奇.再來看看桂林的山,好像從地裏拔出來高高地挺立着,可以用什麼詞來說(拔地而起),而且一座座山有連在一起嗎?(沒有),這個就叫做(各不相連)。你們看,這些山的形狀像什麼?

拓展練習: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 )、像( ),像( )…….

對,這就是桂林的山(奇峯羅列)、(形態萬千)。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態萬千,課文中用哪個字來概括桂林山的這一特點?(奇),這個奇是奇怪嗎?(理解“奇”的意思,解釋爲奇特,樣子很少見。)的確,這樣的山,在別處很少見,所以說是(奇峯羅列)。讀出奇特的感覺來。

(理解桂林山的“奇”,在朗讀中感受其奇特)

4、桂林的山——險

圖文結合,理解“危峯兀立”、“ 怪石嶙峋”

除了奇峯之外,在桂林還聳立着又高又陡的山峯,我們稱之爲(危峯兀立)。

在桂林,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連的山,還可以看到重重疊疊的的怪石山,書上用一個什麼詞來說山石重疊的?(怪石嶙峋)

從危峯兀立、怪石嶙峋這兩個詞,可以看出桂林的山還有什麼特點?(險)

(指導朗讀,誰來念念這種山勢險峻的感覺?)

5、桂林山水——秀

除了奇、險之外,桂林的山還有什麼特點?(秀)

“秀”可以組成哪些詞表示“美”(秀麗、秀美),由此可見,“秀”就是指“美”,你們看,如此美妙的景色,帶着讚歎的語氣一起來讀一讀吧。

板書設計

桂 林 山 水

讚賞——描述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語文S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本文爲一篇散文,作者以生動優美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神奇。展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多嬌,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之情。課文按先總說、後分述、再綜合的順序分爲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特點,先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着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的典範。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觀賞、無瑕、擴散、攀登、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峯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峯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峯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媒體的運用:

我校是一所偏遠的農村國小,大多數學生沒有去過桂林,缺少生活體驗,針對這一現象,在上課一開始,我讓學生觀看課文朗讀視頻,讓學生在欣賞美景的過程中受到美的薰陶,產生對桂林山水的嚮往之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時,利用課件讓學生體會排比句的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目標。最後讓學生欣賞我國其他地方的美景,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這節課讓我們跟隨着作者陳淼再次踏上我們的桂林之旅,相信在這次的旅行中你不僅能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穫!你們期待這次旅行麼?彆着急,我們要過了字詞關才能得到旅行的船票哦!

出示詞語:觀賞、無瑕、擴散、攀登、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峯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峯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峯兀立、連綿不斷(學生開火車認讀)

大家都能順利地過關,祝賀大家!拿着自己的船票,我們出發了!(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二、欣賞課文錄音:

1.請大家坐穩船,盡情地欣賞沿途的風光,一會說說自己的感受。

2.現在,誰來誇誇你看到的景色?

3.你們想不想也來這樣美美地讀一讀課文?

三、提出要求,自讀課文:

要求:(1)邊讀邊想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找出來用“▲”標出

(2)文章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彙報學習成果:(1)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天下第一)

(2)文章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先寫“水”再寫“山”最後寫“山水相融”,順序:先總起,再分述,後總結。(板書:水、山)

四、精讀課文,感悟特點及方法:

(一)學習第2自然段。

1.導語: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這樣麼?耳聽爲虛,眼見爲實,我們先來欣賞灕江的水。

(1)按要求自由讀第2自然段。(要求:A、說一說灕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灕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B、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灕江水的?用橫線畫出相關的句子。C、找出體現灕江的水與衆不同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

(2)彙報學習情況。

A、說一說灕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灕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

相機板書: 靜 清 綠

B、(出示課件或小黑板)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灕江水的?(讓學生體會先概括,再具體的表達方法。)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呀,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具體描寫)

2、品讀作者怎麼寫出灕江水與衆不同的“靜、清、綠”?(出示課件)

1.“靜”。假如我們盪舟灕江,能聽到“嘩嘩”的流水聲嗎?能看到灕江水在流動嗎?所以說(出示課件)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怎麼樣?“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的不流動嗎?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作者用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靜”。你能讀出這種靜的感受嗎?(指名讀,評價)

2.“清”。假如我們往江底看,可以看見什麼?(出示課件)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江水很淺麼?這樣寫從視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清”。

3.“綠”。擡起頭,向遠處看,(出示課件)灕江的水多綠啊,綠得----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什麼比作什麼?從中你讀懂了什麼?(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淨。“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綠”和“純”。)誰願意試着讀一讀?

觀察作者描寫灕江水的靜、清、綠的句子(課件出示三個句子),你發現了什麼?(三個句式相同,都是先概括,再具體描寫,是排比的修辭手法,前兩個特點後面用的是分號,認識分號)再讀,體會分號停頓的時間。

3、作者既然是寫灕江水,爲什麼開頭先提大海、西湖,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大海波瀾壯闊,是動的;西湖水平如鏡,是靜的,而灕江的水動而不覺其動,通過對比更突出灕江的水有一種奇特的美。一個“卻”字,說明大海、西湖雖美,但都無法與灕江的水相媲美,可見灕江的水是多麼迷人!你願意帶着讚美之情再來讀一讀這一段嗎?(指名讀,師生接讀)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二)、學法遷移,自學課文第3自然段

導語:剛纔我們欣賞了灕江的水,那麼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用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由分小組學習第三自然段,看學習要求:自由朗讀;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句子讀一讀,體會桂林山的特點;說說桂林的山與泰山、香山有什麼不同;有感情地朗讀。

1、小組成員彙報學習情況(出示課件)。

(1)作者主要寫了桂林山的幾個特點,用簡單的幾個詞說說。

板書: 奇 秀 險

(2)具體怎樣描寫的?

2、探究學習。

(1)體會作者在寫桂林山的特點時所採用的表達方法(出示課件。)

A、特點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用了比喻把句子寫具體)抓住重點詞語理解: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還有的山像什麼?(啓發學生展開想象,自由發揮。譬如:有的像揹着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鬥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使學生感受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令人目不暇接。)

B、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鬱鬱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C、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並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的感覺,突出桂林山的“險”。指導讀出這種“險”的感覺。

(2)體會桂林山的與衆不同,從“卻”字體會用詞的準確。

觀察課件中桂林的山。

問:泰山和香山有什麼特點?(課件展示泰山和香山,幫助學生理解“峯巒雄偉”、“紅葉似火”)

爲什麼寫泰山和香山?(突出桂林山的與衆不同)從哪裏看出來的?(一個“卻”字)

3、練習朗讀。

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呀”“真秀哇”“真險哪”)試着結合板書和課件練習背誦。

4、桂林的`山水美不勝收,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吧!(有感情地朗讀二、三自然段,教師適時引讀)

五、自主學習第四自然段。

導語:觀賞了灕江的水、桂林的山,你有什麼感受?作者又有什麼感受?接下來我們來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找出寫感受的句子。“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

2.聯繫上下文,藉助工具書理解有關的重點詞、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爲什麼用雙引號?

(1)字面意思,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捲起來收藏。 “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

(2)(邊播放課件邊解說)“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因爲這一句是作者引用別人的話,所以要加雙引號。

3、再讀第四自然段。

導語: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此時此刻,山水相融,物我兩忘,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讀出陶醉在山水之間的感覺。

六、拓展延伸:

(出示課件)同學們,大自然中有許多優美的風光,緊張的學習之後,讓我們在優美動聽的旋律中一起來欣賞一組美景,緩解一下緊張的神經!

七、總結全文

這些風景給我們帶來了美的感受,我們應該感謝它們,熱愛它們,保護它們。

八、佈置作業:

仿照本課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介紹一處景物,注意寫出景物的特點。

板書設計:

6 桂林山水

水:靜 清 綠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山:奇 秀 險

教 學 反 思:

《桂林山水》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對於這一課,我們並不陌生,記得自己上學的時候就學過這篇課文,這麼多年了,現在的教材上仍然保留着這篇課文,可見這篇課文的藝術價值。在這次教學中我既有成功之處又有遺憾之點。

成功之處在於:

1、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

文章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嚮往的遊覽勝地,於是會很自然地產生去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慾望。全文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作具體描繪。但是要讓學生領悟到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僅讓學生從課文中的語句理解是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在教學設計時精心收集有關桂林灕江水,桂林山的圖片,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來促進學生對課文理解。然而,它的效果卻出呼我的預料。教學時,當我出示灕江水的第一張幻燈片時,學生的雙眼一亮,不由自主地喊到 “啊,好美的景!” 此時學生的情緒一下高漲起來。我也爲之一震,隨即抓住學生這高漲的情緒,讓學生說出美在什麼地方,如果讓你用文字表達你會怎樣說,讓學生嘗試說說。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地說開了。在學生“欣賞”與“說”的過程中,學生獲得美感,形成主動體會以及獨到的見解,並在欣賞中歸納出灕江的水靜、清、綠,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以及描繪出它的秀麗風光。從這一教學過程中讓我認識到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僅能用於呈現學習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有關的學科內容,同時可幫助學生實現探究學習、發現學習,主動地建構知識,促進學生間進行充分的信息交流。讓我體會到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

2、“重讀促悟”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

這篇文章的文句相當優美,非常適合朗讀。在教學設計中,我特別注重朗讀指導設計,在教學中我也是把這一環節作爲我教學的關鍵。教學時我讓學生在領會文章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指導學生要以一個遊覽者從容、輕鬆語氣語速朗讀,突出幾處強調重音,如“卻從沒見過”、“靜、清、綠”、“奇、秀、險”和注意幾個“啊”字的讀音等。還讓學生採用“先讀感嘆句,再讓學生讀具體描寫的部分。”利用這種讀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感悟出作者在寫作方法上的獨到之處——先感嘆概括,再具體描述的表達方法。接着讓學生品讀,評讀,誦讀,挑戰讀……學生的思維在讀中相互碰撞,相互觸發,每一個同學都想讀,能讀,愛讀,從而讀出了桂林山水的美,讀出了情趣,讀出了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我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進行品析、體會,同時結合語境理解,積極啓發學生想象,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意思,感受語言的神奇,受到美的薰陶。通過朗讀吸引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這樣學生不但感受到自然景物美,還體會到語言文字的美。並從讀中領會“先用感嘆概括,再具體描述的寫作方法及句子的表現手法。”從這過程中使我感觸在語文教學種以重視朗讀來促進感悟特點,領會寫法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

3、品詞析句,分析表達手法,是學生情感昇華的有效方法。

“濃縮的往往都是精華”,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在品味好詞語、分析句式、句意中去發現美、鑑賞美。在本文的教學中對灕江水、桂林山、以及山水相融的描寫,對灕江的水、桂林的山的描寫都是十分準確、生動、具體,作者抓住了灕江水的靜、清、綠,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寫出景物的個性。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展開描寫。用生動的語言、多種修辭手法——比喻、排比、對偶、誇張等,把灕江的水,桂林的山寫出了淋漓盡致的景象。詞語選擇運用都十分恰當,耐人尋味。無限情態盡在眼前。通過學生在閱讀、欣賞的基礎上,有意識的對有關的句子進行指導,讓學生在品詞、析句中得到深化,使學生自然表現出令人讚歎的美,充分體會到自然美的存在,而產生熱愛自然,熱愛桂林山水之情。

遺憾之點在於:

對教材的研究,教學的設計還不夠全面。

常言道,不論有多好的課,都會有遺憾。雖然說我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中成功之點不少,但遺憾也同樣存在,就是我沒有注意本文 “誇張”這一修辭手法應用。課文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中,我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這說明自己在研究教材、備課、上課方面,對知識點沒有做到全面認真地分析,使教學有一定的知識漏點,讓學生失去學習體會機會。

反思後的設想: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加強自身信息技術方面的技術提煉,努力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起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與訓練,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思想的領悟。不論在教學設計,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都要做到認真研究教材,仔細、全面的找準教學的每一個知識點,教學時儘量使學生達到“內容必解,方法必學,道理必懂”的教學標準。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4

一、激趣導入

1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山河壯美,風景秀麗,不少文人墨客遊覽過這些風景名勝後都會留下一些讚美的詩句。其中,這個地方有詩人留下了這樣的詩句,猜猜這是哪個地方?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去觀賞桂林山水,去領略它獨特的美。

2、板書並讀題:2 桂林山水

二、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全文,看看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讀了課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3、小結: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甲乙丙丁,“甲”排第幾?那這句話的意思是 。

4、用讚美的語氣讀一讀。

三、精讀感悟

(一)水之美

1、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領略這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默讀第二自然段,看看哪些風景吸引了你,可以做個記號。

2、把你發現的美跟同桌分享一下,讀讀自己劃出的地方。

3、看來大家都很用心去感受桂林的鎂,下面我們先來領略灕江之水。灕江的水美在哪兒?指名讀(板書:靜 清 綠)

4、誰能用關聯詞把這三個特點連成一句話說一說?

是啊,這一句話舊能把灕江水三個特點都說出來了。

5、老師再換一個說法,聽,灕江的水靜靜的。

(指着清、綠)這句該怎麼說?

6、多美的灕江水呀,看着看着,我都情不自禁地讚歎起來,“灕江的水真靜啊!” (指着清、綠)你能學着說一說嗎?

7、那我們來看看課文又是怎麼描寫的。(課件出示排比句)

指導感情朗讀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

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還可以看見什麼?)

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

7、翡翠是什麼呢?無瑕的翡翠又是什麼呢?多美的翡翠啊!

8、讓我們再美美地讀讀這句話。(生看課件,師打手勢輔助朗讀)

9、讀得真美啊,捧起書,再把這句讀一次。

10、小結導背

怪不得作者說,(配樂)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走到講臺

大海的美雄偉壯麗,西湖的美寧靜柔和,而灕江的水美得獨特。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餓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以至於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二)山之美

1、教師範讀

2、同學們,這段有好幾個詞不好讀,請大家像老師這樣讀一讀,讀通順,讀流利。

3、讀完這段,老師想聽聽你們有沒有把這些詞語讀準確。指名讀(課件出示六個詞語)

4、讀了這些詞,你想到了什麼?你彷彿看見了怎樣的山?

隨機:

a、奇峯羅列、形態萬千

想像說話:有的像( )有的像( )還有的像( )

是哪個詞帶給你這樣的感受的?當年陳毅爺爺也看到了這樣的山,他寫下了這首詩,大家讀一讀。

小結:這就是奇峯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是奇啊!(板書:奇)

b、色彩明麗、倒影水中

剛纔我們看到了不同形態的山,在看看這些詞,你還看到了什麼?顏色呢?(翠綠的山、山間還開滿了花等)

小結:哦,色彩秀麗(板書:秀)

c、危峯兀立、怪石嶙峋

我們已經通過這些詞感受到了山的奇,山的秀,看着詞語再仔細想像,你還能感受到桂林的山怎麼樣?(板書:險)

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危峯兀立——“危”字在這裏是什麼意思?山峯因高而危險,“危”在這裏是高的意思。還有哪個詞讓你感受到險呢?——怪石嶙峋

這個詞爲什麼讓你感到險呢?究竟怪石嶙峋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峻峭的石頭重重疊疊地在一起,就是怪石嶙峋了。

8、自由練讀 剛纔我們通過詞語感受到了桂林山的奇、秀、險,那麼課文又是怎樣具體描述的呢?請同學們捧起書,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自己練讀練讀。

9、指名讀 哪位同學來讀讀?(教師起,桂林的山真奇啊!)

10、相機指導險一句

看到如此險的山,你的心情會怎樣?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

11、小結,齊讀

是啊,同樣的山,泰山峯巒雄偉,香山紅葉似火,桂林的山卻奇、秀、險,讓我們一起讀出桂林山的特點。(教師起,我攀登過、、、)

四、深化情感

1、從課文的言語中我們感受到了桂林的水以它的靜、清、綠聞名於世。(板書:水、水、水又);桂林的山又以它的奇、秀、險聞名遐邇。(板書:山、山、山亦);重要的是山美得不孤獨,水美得不寂寞,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連綿不斷的畫卷吧!(欣賞視頻)

2、同學們,拿起書齊讀最後一段。

3、板書:舟行碧波畫中游,

4、總結:今天我們一起觀賞了奇麗的桂林山水,讓我們也留下一首小詩送給美麗的桂林吧!齊讀:

板書:

2 桂林山水

水靜水清水又綠 ,

山奇山秀山亦險 。

舟行碧波畫中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5

【設計理念】

提倡感悟的研讀方式,讓學生領會到內容中隱性存在的情感、思維和精神,這樣纔是全面、完整的語文教學。

【設計特色】

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教學流程】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塊去遊覽一座具有兩千年的歷史名城──桂林,去欣賞那裏的山,那裏的水。

(播放課件)

2、師: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麼?

(生自由發言3—4個)

柔美的音樂,迷人的美景,把學生帶入了風景如畫的桂林。學生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調動起來,課文的內容悄無聲息地走進了學生的心田。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桂林山水的確很美,那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文字向我們介紹桂林山水的美的呢?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2、師:讀了課文後,誰能概括到說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靜、清、綠、奇、秀、險)

自主讀書,在回答問題的同時,學生的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過渡語:

同學們概括得很準確,灕江之水靜、清、綠,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描述他的呢?請聽老師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三、“桂林之水”語句的品讀

1、師配樂範讀第二段。

2、師:同學們聽得真認真,你們想讀這段嗎?(生想)好的,不過讀的時候有個要求,什麼要求呢?聽好啦,就是在讀的時候,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的多讀幾遍,說說你喜歡的理由。然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一定記住:先讀、劃,再交流,開始吧!

3、生學習第二自然段。

4、師:現在我們把剛纔的學習作一個彙報,當你們站起來發言,作彙報的時候,先要有感情地把你喜歡的句子讀出來,再說說你喜歡這個句子的理由。

5、生彙報:

生:灕江的水真靜啊……爲什麼喜歡?根據生說的句子師出示課件。你從哪兒體會到靜?你能讀出靜嗎?再請讀

生:灕江的水真清啊……爲什麼喜歡?出示課件,要是我見到這麼清的水,會情不自禁地捧些潑灑在臉上,一定很涼爽舒服,如果是你,還有哪些想法?誰能讀出這種清?

生:灕江的水真綠啊……爲什麼喜歡,出示課件,怎麼通過讀表現出來?請競爭對手讀。

6、師:接下來請女同學把第二段有感情地讀一遍,男同學要認真仔細地聽女同學朗讀,邊聽邊看課件。老師看是女同學讀得好,還是男同學聽得好。

過渡語:聽得真認真,讀得真好!讓老師陶醉在你們朗朗讀書聲中。剛纔我們用讀、劃、議的方法,學習了第二段,下面請你們用這種學習方法以小組爲單位自學課文第三段。

四、“桂林之山”語句的品讀

1、生自學第三段。

2、師:現在我們把剛纔的學習做一個彙報,當你們站起來發言,作彙報的時候,先有感情地把你喜歡的句子讀出來,再說說你喜歡這個句子的理由。

3、交流彙報: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爲什麼喜歡?指導朗讀: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讀的時候應一個比一個比一個讀得重。

生: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險啊。生每說一句老師要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山的秀、險。可以點名讀,也可兩人競賽朗讀。

4、師:這些句子確實寫得好,那你覺得這段中哪些詞用得很好!爲什麼?生回答。

5、師:小結:同學們,由此可見,作者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如果我們把這些詞語能在今後的寫作中活學活用,同樣的,就能提高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6、下面我們就來仔細看課件,欣賞一下桂林山的奇、秀、險。

師引說:桂林的山真奇啊!這座山像什麼?這頭大象正在幹什麼?這是什麼山?

7、小結:

通過剛纔的學習彙報,老師覺得你們真聰明,第一,能運用學過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段,舉一反三的能力強。第二,發言積極,朗讀有感情。老師爲你們的進步由衷感到高興!希望你們繼續努力。

“以讀爲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徵。教者沒有繁瑣多餘的內容分析和串講串問,着力於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讓學生在課件出示後,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美讀課文,既鍛鍊了學生的思維,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並在感情朗讀中進一步深化。

五、拓展延伸

1、師:桂林是一座歷史悠久,山水風光迷人的風景名城。課前同學們通過看圖書、上網等多種途徑收集了許多有關桂林方面的資料,對桂林有了一定的瞭解。有沒有同學收集的內容是課文沒有寫到的,你能不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讓大家進一步瞭解桂林。請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2、小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彙報。

4、桂林的風光真是太美啦!難怪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師板書。

5、學法指導:

師:你們介紹得真全面。但是我這裏又有一個問題弄不懂了,既然桂林有這麼多美景,那作者爲什麼不都一一介紹出來呢?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所以我們在寫作的時候要根據寫作目的,圍繞中心來選擇材料,要做到詳略得當,不能面面俱到。

生活是教學的源泉。本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展示課外收集的有關材料,既拓寬了視野,又加深理解了課文的內容,而且還能提高言語表達的能力。

六、感悟山水組合美

1、師:灕江的水美不勝收,桂林的山獨具魅力。我決定帶一臺攝象機去把這美景錄下來,到底是拍攝山呢?還是拍攝水呢?誰幫我出個主意。

2、師:失去桂林的山或失去桂林的水,桂林都會失去一半的美。其實課文最後一段告訴了我們答案。

3、點名讀最後一段,生評議。重點指導朗讀最後一句話。(播放課件)

4、全班齊讀最後一段:在“拍山還是拍水”的爭論中,學生自悟出山水依偎、不可割裂的道理,領會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正內涵。

七、宣傳策劃,創意展示

1、師: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這樣一篇文字優美的文章來讚美了桂林,你們想讚美桂林嗎?那請大家開動腦筋,可以採用多種形式,如:廣告語、對聯、詩、歌曲等等,來讚一讚這如詩如畫的桂林山水吧!

2、生先小組討論,再全班彙報。

【課後反思】

語文教學不是一種知識體系的傳授,而是一種能力建構。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無論選擇哪種學習方式,均圍繞語文的學習目標──學習言語來進行。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深入體悟,不斷吸收,體現讀中有教,寓教於讀的語文教學思路。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通過“感受──領悟──積累──運用”的正確途徑,不斷吸收和積累語言,習得和積澱語感,從而形成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課內與課外、語文與生活之間架起一道橋樑,在不斷擴大的言語空間中自由馳騁。

標籤:桂林山水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