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鄭振鐸《海燕》教學設計

設計1.6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鄭振鐸《海燕》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鄭振鐸《海燕》教學設計

鄭振鐸《海燕》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散文詩的一般特點。

2、體會象徵、比喻、擬人、反覆等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3、體會課文的深刻含義,把握“海燕”形象。

教學重點

1、反覆朗誦,分析“海燕”形象的思想內涵。

2、教學難點:理解象徵手法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方法:

誦讀法和研討點撥法相結合。

課時:1節課

教學設想

《海燕》是一篇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語文課上對學生(特別是對國中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必須高度重視形象的感染手段。學生受感染的過程一般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依據作者所提供的全部藝術細節,在自己的頭腦裏初步再現作品的境界,把握其中的主要形象,並在思想感情上跟作者產生共鳴——愛作者之所愛,恨作者之所恨。第二階段是在教師的啓發、幫助下,學生能運用自己的想象去感受作者曾經感受過的生活,據此,再逐步深入領會作者怎樣按照自己的寫作方式把他的感受凝聚成作品中的形象。到這一步,也只有到這一步,學生才能接受作者美學觀的影響,變作者的追求爲自己的追求。歷來的教學經驗證明:形象的感染是深入理解的基礎,也是學生從作品中獲取審美感的必經途徑。

教《海燕》這篇作品,尤其離不開形象的感染。

《海燕》寫於1901年,正是俄國第一次革命(1905年革命)的前夜。它以象徵和對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藝術形象,熱情地歌頌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堅強無畏和樂觀戰鬥的精神,號召人民羣衆跟沙皇專制制度進行決戰。由於高度集中地表現了當時俄國革命羣衆的鬥爭要求,這首詩發表後立即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作者高爾基也因此被譽爲“俄國革命的海燕”和“反抗的羣衆的天才表現者”。要使學生深刻理解這篇作品的主題,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是,使學生真正進入作品中所描繪的暴風雨到來之前海上風雲變幻的壯闊境界,並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現那高傲飛翔的`海燕的形象,進而體會在作品的字裏行間滲透着的作者渴望用戰鬥迎來光明前景的熾烈感情。這就意味着必須有效地利用形象感染的手段。

要使誦讀法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收到實效,下面幾個問題值得注意:

(一)朗讀的起碼要求是把節奏讀好,把重音找準。這首詩的原文是有格律的(輕重音按一定的規律交錯安排),譯者非常重視這一點,他用不同的形式讓讀者能感受到散文詩的語言美,不僅把詞語譯得十分準確,而且語句的節奏非常鮮明,句中重音也很明確。應當首先要求學生讀出節奏和重音,而後在理解作者創作意圖的基礎上繼續提高,直至能夠有表情地朗讀全文。

(二)講清時代背景,在本課教學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義,這不僅是認識作品主題的條件,也是理解作品思想感情的基礎。不懂得作品的背景,只憑直感,也不可能朗讀好這篇作品。

(三)要正確地講解作品中的象徵手法。文學作品中的象徵物不是現實生活中某些事物的簡單代號;它們在本質上仍然是藝術形象。應當首先把它們作爲完整的藝術形象來加以分析,而後讓學生通過聯想去認識它們的象徵內容;切忌每講一個細節都要說它象徵什麼,這種“索隱”式的講法對學生理解作品內容其實並無好處。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你們看過高爾基的哪些作品?

(學生回答,老師確定)

誰能介紹高爾基情況?

(學生回答,老師補充)

(投影)高爾基(1868—1936),俄國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列寧稱他是“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他出生於木工家庭,四歲喪父,當過鞋鋪學徒、輪船雜役、麪包工人和更夫,備嘗了人間的苦難,親眼目睹了俄國勞動人民在沙皇統治下所遭受的種種壓迫和剝削,這就爲他的創作提供了堅實的生活基礎和豐富的題材。他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母親》、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劇本《小市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高爾基的散文詩《海燕》,這篇文章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激越的詩情贏得了讀者的喜愛,成爲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瑰麗明珠。讓我們一起走近這首充滿激情的時代奏曲,去感受凝結着高爾基敏銳藝術感悟力的“海燕”形象。(板書文題、作者)

二、解題

散文詩《海燕》是高爾基在1901年3月寫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結尾部分,原題爲“海燕之歌”。當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章。

1、學生自讀全文,初步感知文章。查字典,疏解、積累字詞。

2、學生聽錄音範讀,思考:

(1)體會文章的朗讀感情處理,注意重音、停頓和語速。散文詩有什麼特點?

(2)海燕是一個是什麼樣的形象?課文中讚美海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態度?

(3)作者寫海鷗、海鴨、企鵝的目的何在?

(4)本文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四、深層探究

全班有表情的朗讀課文。小組討論探討下列問題:

1、本文在象徵手法的運用有什麼特點?

2、本文如何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方法?

3、作者爲什麼多次大聲疾呼暴風雨的來臨,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五、總結

《海燕》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節奏和流動感的油畫。他把詩和散文的特點結合起來,又表現出音樂美和繪畫美,文筆粗獷,氣勢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給人以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本文最重要的寫作特色是象徵手法的運用。象徵作爲文學創作中一種重要的表現方法,也就是所謂的“託義於物”。它能夠使不容易或不便於直接說出的思想感情委婉、曲折、含蓄地表達出來,而且化“抽象”爲“具體”,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極大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在今後的閱讀中,我們要仔細揣摩。

六、分組朗讀

將全班分成三組,分別朗讀三個場景,體會作者在這三個部分情感上的變化和語氣、節奏的變化。

七、課堂作業

研討與練習三、四。

板書設計

海燕

高爾基

結構形象手法

畫面一:渴望暴風雨海燕:英勇無爲、樂觀豪邁(正面描寫)象徵

畫面二:搏擊風浪海鴨比喻

迎接暴風雨海鷗恐懼膽怯(側面描寫—對比烘托)擬人

企鵝反覆

畫面三:呼喚暴風雨對比

鄭振鐸《海燕》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理解並學習象徵、烘托、對比的寫作手法。

2、認識海燕的象徵意義。

3、培養學生的朗誦能力。

4、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

教學設想

5、《海燕》是一首散文詩。作者以象徵和對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藝術形象,作品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渴望用戰鬥迎來光明前景的熾烈感情。教讀本文,要利於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使學生進入作品所描繪的暴風雨到來之前,海上風雲變幻的壯闊境界,並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現那高傲飛翔的海燕形象,進而體會作者的感情。這也是審美教育。因此,以朗讀引起學生理解課文的願望,又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到流暢的有感情的朗誦課文,按照朗讀、理解、朗誦這樣三個環節,達到教學目的。

6、朗讀課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其中包括教師的示範朗讀(最好是朗誦)、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直至學生能夠流暢、有感情的朗誦課文。能夠朗讀好這首散文詩,也就對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

7、課文內容的分析,建立在熟讀課文基礎之上,重點在於對海燕的象徵意義的理解。對大海變幻的層次分析,有助於對海燕形象的理解,所以,適當的層次分析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爲理解海燕的形象服務。

教學步驟

一、介紹作家與作品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散文詩《海燕》。作者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出生在一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10歲就爲生活所迫,到處流浪,他當過鞋鋪學徒,輪船雜役,麪包工人和更夫,嚐盡了人間苦難。他親眼看到俄國的勞動人民在沙皇統治下所遭受的.種種壓迫和剝削,這就爲他的創作提供了堅實的生活基礎和豐富的題材。1892年9月高爾基發表了他的處女作《馬加爾·楚德拉》,從此,一顆光芒奪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國文壇。1901年他創作了著名的散文詩《海燕之歌》,1901~1905年,他先後寫出了《小市民》、《底層》等劇本。1906年寫成長篇小說《母親》和劇本《敵人》兩部最重要的作品——標誌着其創作達到了新的高峯。1913~1916年,完成自傳體長篇小說三部曲的前兩部《童年》和《在人間》,1922~1923年,完成自傳體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我的大學》

高爾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開始介紹到中國。他的優秀文學作品和論著成爲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共同財富。

二、簡介文體

《海燕》是一首散文詩。簡言之,散文詩就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它以散文形式表現抒情詩的內容,是散文化了的詩,不分行排列,但具有詩的意境和嚴格的音節、韻律。

三、範讀課文

[一]播放朗讀錄音,要求學生認真聽讀。

1、注意字音

2、思考畫面應怎樣切分

[說明]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本文的層次,使閱讀向縱深發展。學生基本答出後,順勢劃分一下全文結構,用時不要太多。

層次劃分:

(一)(1—6節)暴風雨孕育之際海上景象

(二)(7—11節)暴風雨迫近之時海上景緻

(三)(12—16節)暴風雨來臨之前海上景觀

[二]齊讀《海燕》,注意海上圖景的變化和海燕動作神情的發展變化。讀畢,要求學生抓住文中的語句,理解作者所描繪的海上圖景的變化和海燕動作神情的發展變化。教師板書,引導學生思考。

四、研討課文

[一]講析第一幅畫面

指名朗讀,思考:

1、海上景象怎樣?海燕表現如何?

明確:環境惡劣;海燕矯健、勇猛,藐視惡劣環境,表現了海燕渴望暴風雨到來的快樂心情和英勇無畏的氣概。

2、其它海鳥表現怎樣?這樣寫有何作用?

明確:海鷗在飛竄,十分恐懼;海鴨在呻吟,嚇得掩藏了起來;企鵝非常膽怯,躲藏在懸崖底下。通過對比,突出海燕勇敢搏擊、藐視惡劣環境的英雄氣概,使海燕的形象更鮮明。

[二]講析第二幅畫面

默讀並思考:

1、海上景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環境更險惡;這樣寫突出鬥爭更險惡。

2、哪些詞語突出了險惡的環境?(動詞、形容詞)海燕較前有何變化?(見板書設計)

[三]講析第三幅畫面

齊讀,思考:

此刻海景有什麼變化?海燕表現怎樣?(見板書設計)

五、討論課文中各種事物的象徵內容,理解課文中的象徵寫法。

[一]討論課文中各種事物的象徵內容。

海燕(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

暴風雨(俄國人民反沙皇專制的鬥爭)

大海(俄國廣大的革命羣衆)

風、雲、雷、電(沙皇的統治勢力)

海鷗、海鴨、企鵝(俄國資產階級中形色色的政客)

[說明]海燕、暴風雨、大海的象徵意義是讓學生明確的重點;其他事物的象徵內容,學生若理解有困難,教師適當給予講解。

[二]關於象徵寫法。

1、象徵也是把事物形象化和人格化,易與比喻、擬人混淆。象徵是一中表現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則是修辭方法,只表現在具體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象徵與借喻都使事物形象化了。但象徵是賦予事物一定意義,對託義之物須做細緻描寫和刻畫,而借喻是建築在相似的基礎上,無須描寫有刻畫。

2、象徵的作用:

(1)把作者要說而不願直說的託義於物,以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2)幫助作家把想說而不能說的話,巧妙地告訴給讀者。

六、歸納《海燕》的寫作手法

1、對比、烘托的手法

2、象徵手法

附:板書設計

海鷗飛竄恐懼

孕育之際——渴望海鴨呻吟掩藏醜態

企鵝躲藏膽怯

對比

飛翔飛舞

碰着掠起

暴風雨迫近之時——迎接海燕雄姿

衝向穿過

叫喊號叫

映襯

狂風狂風吼叫

來臨之前——呼喚烏雲烏雲低暗猖狂

雷電電閃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