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錦15篇)

設計3.1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集錦15篇)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

作爲市教育局重點工作的優秀教學資源評選已進行了三年,這項工作得到了基層學校和一線教師的積極響應和支持,其間我們也評選出了高質量的優秀教案和課件。爲調動全體老師的工作積極性,完善課程資源建設,決定今學年對一二年級進行優秀教學資源評選,對三四五六年級進行資源的加工和完善,具體評選要求如下:

一、評選內容

1. 1~2年級教案、課件、錄像課。

優秀教案:撰寫格式、字號等要求同3~6年級一樣,同時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結合1~2年級學生特點,未必完全按照市“探究學習五環節”模式進行撰寫,即體例上可靈活一些,不必侷限於五大環節;二是三維目標要全,表述要具體、準確,達到可操作、可檢測的要求,不要籠統;三是探究之前給學生一個設計方案,思考解決問題辦法的時間和空間,即先讓學生說一說、議一議,然後再根據需要決定是否出示探究活動要求,活動要求質量要高,要有思考性;四是交流環節不能一味的只展示學生的作品,要設計師生間的對話,通過對話引領學生進行深度地思考;五是抽象概括與全課總結要具體,不要說虛話、套話,要將最核心的知識點、策略點提取出來;六是拓展環節要用好教材和新課堂中的題目,有的.題目要從不同層面設計有價值的問題,即讓學生弄明白題目的訓練意圖,掌握解題策略;七是減少不必要的圖示、語言及過多的預設,反思要把教案的真正特色說出來,不宜過長,總頁碼不超過6頁。

凡上報的教案,須申報與教案匹配的優秀課件。課件製作注意以下三點:一是課件的文件名同教案一致,欄目模塊及內容與參評教案一致;二是課件內容和形式可充分參考青島版教材配套課件,局部可照搬,但不可全部照搬;三是課件操作要簡單、幻燈片片數不宜過少或過多。

錄像課:根據公示結果,市級教案入選者在完善教案和課件的基礎上依據“一師一優課”的標準錄製錄像課,並上傳棗莊市教學資源平臺。具體錄製標準見市教研室總方案。

2. 3~6年級與入選教案配套的錄像課。20xx—20xx學年度,我們對優秀教案和與之配套的優秀課件進行了評選,但由於錄製條件等客觀方面的原因,部分20xx-2015學年度入選的教案沒能按時錄製錄像課。所以,本年度要依據“一師一優課”的標準完成錄製,即沒錄課的補錄,具體錄製標準見市教研室總方案。

二、評選辦法

1.參評對象。全市國小數學任課教師、教研員均可參加本年度的評選活動。

2.報送和評選

(1)教案和課件。1~2年級的教案和課件報送方式與往年一樣,一年級的報送郵箱:;二年級的報送郵箱:。由於入選的市級教案還要按正常的教學進度進行錄像,所以報送進度要適當前移,時間上比正常教學進度提前2周,即教師個人申報,學校與區(市)推薦超前2周,市級評選、公示超前1周。各學校利用開學前的培訓時間將工作佈置下去,開學後第1週週五報送第1、2周的,第2週週五報送第3、4周的,第3週週三報送第5周的, 第4週週一報送第6周的,依次類推,以後進入正常循環。

(2)1~6年級錄像課。鑑於棗莊市教學資源平臺暫時不能上傳,爲便於大家學習交流,我們註冊了一個360雲盤,去年錄製好的和今年錄製的錄像課都要上傳到此雲盤對應年級文件夾中去。首次使用需下載360雲盤並輸入相應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錄後點擊上方網盤,然後在左側找到相應的名稱,打開所在年級上冊或下冊即可上傳或下載資源。國小數學錄像課用戶名:棗莊市國小數學(13561165946) 密碼:“棗莊市國小數學”首寫字母 zzsxxsx。360雲盤是開放的公共平臺,使用時只可上傳或下載,絕對不可刪除上面的資源,否則別人將無法觀看,同時也不能上傳非健康內容。

說明:

(1)1~2年級教案、課件和錄像課目錄已發送到“棗莊市國小數學會客廳”。

(2)由於進行1~2年級的教案評選,所以微課的評選我們今年暫不進行。 各位:我區今年上報的教案是一上,現將內容轉發給你們。望按照要求比市提前3天 上報。並且將以上內容在8月19日上午學習時在教案總結後傳達給各年級教師。謝謝!漢民分工:一上、二下:市中、山亭、臺兒莊、立新、市實驗國小、市解放路學校二上、一下:嶧城、薛城、滕州、師範附小。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歷小括號的產生過程,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

2、通過“過河“的情境,發現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養成在做四則混合運算題目的時候先看運算順序在進行計算的'習慣。

教具學具:

教具:課件和實物展示圖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體會小括號在運算中的作用。

難點:探索小括號的運用過程,能利用小括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課時:2

教法:指導練習

學法:練習交流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口算

6×9= 30+15= 42÷6=

2 、脫式計算

7×2+30 46-6×4 63÷9+7

二、解決新知

1.合作探究數學問題。小組根據提供的數學信息,自行編寫完整的數學問題。根據問題討論解決的辦法?

例如:二年級x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準備坐船過河,每條船限乘客9人,他們至少需要幾條船?

2.展示思維,把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年級x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準備坐船過河,每條船限乘客9人,他們至少需要幾條船?

思維:總人數----限乘客人數----需要多少條船

分步計算:

29+25=54(人)

54÷9=6(人)

綜合算式:29+25÷9

思考:這樣列式就要依照我們學習的混合運算方法來計算,計算的結果卻與我們的分步計算結果不一樣。

你有怎樣的辦法呢?這裏我們需要先計算加法。

引入:“( )”----小括號----先計算小括號,再計算除法。

看看這樣的方法,計算結果怎樣呢?學生獨立完成,感受這樣的方法帶來的成功喜悅。

(29+25)÷9

=54÷9

=6(條)

答:至少需要 6條船。

一句話:有小括號真好!

理論,記憶理解:在混合運算中,有乘除,有加減,先算乘除,後算加減,如果有小括號,先算小括號。(分段理解,記憶)

三、體驗知識,形成模塊

完成P9中的“連一連”第2題。

5×(36-29) (83-35)÷6 94-(25+19)

完成之後,再次體驗:在混合運算中,有乘除,有加減,先算乘除,後算加減,如果有小括號,先算小括號。

注意:做完括昊裏的運算之後,不再要括號。

四、課堂小節

1.知道解決問題的先後順序。

2.完整把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3.數學符號要正確書寫。

五、作業設計

1.記憶:在混合運算中,有乘除,有加減,先算乘除,後算加減,如果有小括號,先算小括號。

2.完成試一試、練一練。

板書設計:

過河(混合運算)

混合運算預算順序

先乘除,後加減 法一: 29+25=54(人)

有小括號 54÷9=6(條)

先算小括號裏, 法二: (29+25)÷9

再算小括號外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討論、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數的排列的基本方法。

2、使學生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

3、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教學重點: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並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教學難點:怎樣排列可以不重複、不遺漏。理解簡單事物搭配中的有序、無序的不同。

教學準備:數字卡片,表格,彩筆,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今天咱們班來了這麼多的客人,他們都聽說咱們班的`同學特別聰明,我也很高興,所以想帶你們去數學廣角玩一玩,你們想去嗎?

生:想(出示課件“數學廣角”)

二、新授

1、師:想要進去必須先解鎖(密碼問題出示課件)

提示:鎖的密碼是由1、2兩個數字組成的其中的一個兩位數

生:12 21(教師板書)

門鎖打開進入下一關

2、師:順利打開第一把鎖後,我們再來看看還有一個超級密碼鎖,密碼是由1、2、3三個數中的兩個數字組成的兩位(小組討論,自己動手擺一擺,寫一寫)?

提問學生討論的結果,板書(1)12 23 13 32 31 21

(2)12 21 23 32 13 31

提問哪組方法比較好,怎樣才能即不丟不漏也不重複的寫出所有兩位數?

生:先拿出數字1和2,組成12和21……觀察6個數字找出規律

師小結:組成的兩位數和數字的順序有關

3.我們一起進入北城南城(出示課件)用紅綠藍3種顏色給兩個城區塗上不同的顏色,一共有多少種塗色方法?

(1)先討論交流再塗一塗

(2)展示學生作品

(3)教師小結:用顏色塗出的城區與顏色的順序有關

4.進入數字樂園(課件展示)

5 7 9 三個數字,選任意2個求和,得數有幾種可能?

(1)小組討論

(2)填寫答題卡

(3)集體交流

(4)教師小結:求兩個數的和與數字的順序無關

5.師:剛剛我們一起闖過了很多關,數學廣角里的小朋友都很着急想見我們,朋友見面要握握手,我們 3個人爲一組,互相握握手,討論一下一共可以握幾次手。(出示握手圖)

(1)小組討論,親自實踐握手

(2)個別學生演示握手

(3)教師小結,3個人每2個人握一次手,可以握3次

6.總結:這次去數學廣角你覺得有趣嗎?你都學到了什麼?

7.佈置作業:找自己的2件上衣和2件褲子,搭配一下,看看有幾種穿法?下節課我們再一起學習!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發現乘除法之間的聯繫,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

2、培養學生收集並處理信息,進而利用相關的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用乘法口訣求商”這一發現,領略數學簡捷的思維方法和廣泛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數學模型。

難點:拓展對“除法意義”的理解、認識和運用的空間;對紛繁複雜的信息進行恰當的選擇與判斷。

教學準備

1、實物投影圖片或持圖:(1)“小熊開店”主題圖;(2)“練一練”中的第1、2、3題。

2、與教學進程同步的配套錄音故事。

設計思路

本節課是在完成了“除法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設計的“用2-5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起始課。該教學設計以“小熊商店”裏的幾們顧客的問題爲主要線索,通過以下活動實現教學目標。

1、創設“小熊開店”的.問題情境,提出本節課的“橋樑”問題“買4輛坦克需要多少元”和核心問題“20元可以買多少輛坦克”。

2、自主探究,發現乘除法之間的聯繫,建立“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教學模型。

3、運用所建模型,解決相關的問題,並通過綜合練習,體驗數學的簡捷思維的優勢和廣泛應用價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小熊今天起個大早,原來今天是它的店第一天開張.我們來看看小熊的店裏有些什麼?

1、出示“小熊開店”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2、學生從以下幾方面交流信息:

(1)小熊商店的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的價格是多少?

(2)來了哪幾位顧客?

3、播放錄音故事,提出重點問題。

(1)“星期天上午,小熊剛打開店門,就來了三位顧客,小熊熱情地招呼它們:‘歡迎小猴、小貓和小狗光臨我的商店。你們想買點什麼呢?’小貓說:我想買4輛坦克,需要多少元錢呢?”

(2)此時學生很容易答出:5×4=20(元)或4×5=20(元),並解釋這樣列式和計算的理由:每輛坦克5元,買4輛要用4個5元,所以用乘法計算;再想乘法口訣“四五二十”,很快能算出是20元。

(3)大家形成一致性意見後,接着播放故事。

“小狗說:‘我也喜歡坦克,用20元錢能買幾輛呢?’”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學生圍繞“20元可以買幾輛坦克”這一關鍵性問題開展活動。

(1)獨立思考。

(2)小組內合作交流。

(3)集體彙報。

生:因爲1輛坦克5元,所以可以5元5元地數一數:1輛5元,2輛10元,3輛15元,4輛20元。20元可以買空賣4輛。

想一想20元裏面有向個5,就能買幾輛。用除法計算:20÷5=4(輛)。

生:把20元每5元分1份,分成了幾份就能買幾輛。用除法計算:20÷5=4(輛)。

生:我們是用乘法口訣,四五二十,所以20÷5=4

2、深入研討。

怎樣才能很快算出“20÷5=4”等於幾呢?

學生回答後播放故事內容。

“機靈的小猴說:‘想乘法口訣“四五二十”,4個5是20,20裏面有4個5,所以20÷5=4,能買4輛。’”

從以上小貓和小狗買坦克的問題中,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討論後,從“乘除法的聯繫”和:“用乘法口訣求商”兩方面彙報。

充分交流後播放智慧老人的話:“我們可以用乘法口訣很快求出4×5或5×4的積,也可以用同樣的乘法口訣很快算出20÷5的商,因爲乘除法的聯繫是十分密切的。用乘法口訣求商又快又準,真方便。”

三、運用模型,解決問題

1、小猴的問題。

(1)繼續播放故事。

“小猴又說:‘你們的問題都解決了,再來幫我算一算吧。我有12元錢,如果買鉛筆盒可以買幾個?如果買皮球可以買幾個?’”

(2)學生經過思考,然後完成“想一想”中的第(1)、(2)題。

(3)解釋與訂正。

第(1)題:求12元可以買幾個鉛筆盒,就是求12元裏面有幾個4元,用除法算。12÷4=3(個),用口訣是“三四十二”。

第(2)題:求12元可以買幾個皮球,就是把12元每3元分成1份,分成幾份就能買幾個,用除法算。12÷3=4(個)

2、老師的問題。

買什麼東西正好用完24元?

(1)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同桌聽。

(2)集體交流。

買4個布娃娃。24÷6=4(個);口訣:四六二十四。

買8個皮球。24÷3=8(個);口訣:三八二十四。

買6個鉛筆盒。24÷4=6(個);口訣:四六二十四。

買3個箏。24÷8=3(個);口訣:三八二十四。

3、大家的問題。

互動活動:在小組內相互提問、解答、並說明所用的口訣。例如:

(1)18元能買幾個布娃娃?

(2)20元可以買幾個鉛筆盒?

(3)買幾個風箏正好用完32元?

四、脫離“小熊開店”的情境,進行綜合練習。

1、“試一試”。

要求學生試着完成該題中的除法試題,提醒大家邊想口訣邊計算。

(1)學生試算。

(2)交流答案並說說所用的口訣。

2、“練一練”。

(1)小鳥回家。

出示該題圖片,學生讀懂題意:小鳥家的房頂上有乘法口訣,小鳥口中的卡片上有算式;算式與口訣對應連線,幫小鳥回家。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交流訂正。

(2)螞蟻搬家。

出示該題圖片,學生讀懂題意。

情境:螞蟻 要搬新家,需要用小車拉米。

條件:有27粒米,每隻螞蟻只能拉3粒。

問題:幾保螞蟻才能一次搬完?

思路引導。

把27粒米,每3粒分1份,看分成了幾份,就需要幾隻螞蟻。

看27裏面有幾個3。

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與訂正。

(3)動物賽跑。

出示該題圖片,讀懂題意。

馬、鹿、羊賽跑,小老鼠當目線員。

要算完5道除法式題才能闖線,誰算得又對又快,誰就是冠軍。

學生分成3人小組進行活動,自主選擇所扮角色。

交流與訂正,爲冠軍鼓掌祝賀。

如果時間許可,交換所扮角色,繼續比賽。

五、課堂總結。

學生自己總結這節課的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的收穫和體驗。

六、佈置作業。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分橘子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餘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掌握有餘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重、難點掌握有餘數除法的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疑

1。用豎式計算。

56÷7 42÷6 32÷8 35÷5 81÷9 21÷3 16÷2 63÷9

2。談話導入課題,並板書課題。分橘子有餘數的除法

二、互動解疑平均分後有時會出現餘數。

1。課件顯示14個橘子畫面。

2。組織小組討論:有14個橘子,如果每盤放4個,可以放幾盤?請每個同學用代表橘子的圓片實際分一分,在小組內討論怎樣列出算式,用豎式怎樣表示。

3。全班進行交流。指名回答:投影顯示學生的圓片圖,引導學生探究豎式各數表示的意思及單位名稱的寫法,並進一步認識餘數。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4÷4=3盤……2個答:可以放3盤,還剩2個。4引導學生認識豎式中:“14”表示把14個橘子拿去分,“4”表示每盤放4個,“3”表示放了3盤強調單位“盤”,“12”表示3盤共12個4×3=12。“2”表示放了3盤後還剩下2個。強調單位:“個”5說明“2”是這個豎式的餘數,這2個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6體驗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三、啓思導疑

1。先由學生操作用圓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豎式,獨立解答“試一試”。

2。討論:根據剛纔這道習題,你發現了什麼?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3。學生獨立完成“算一算,想一想”,指名板書,全班齊練。練習完,比較每道題的餘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麼?指名回答:餘數要比除數小。

四、實踐應用

“練一練”第1、2、3、4題。

五、總結評價

1。今天這節課學習了什麼?

2。你有哪些收穫?

除法豎式的寫法,有餘數的除法,餘數要比除數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在掌握平均分兩種分法的基礎上,加深對除法兩種應用題的認識。

2、通過操作,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等能力。

3、引導學生通過類推,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4、挖掘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難點:

1、有餘數除法應用題的結構特徵及解答方法。

2、有餘數除法兩種應用題餘數的處理方法.

教法學法:

1、突破重難點的方法:多媒體教學輔助教學突破法

2、“激趣”教法設計:直觀導入法。

3、“樂學”學法設計: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手勢遊戲:( )裏最大能填幾?

2×( )<13 ( )×5<49 7 ×( )<48

9 ×( )<29 ( )×6<41 8×( )<52

4 ×( )<25 ( )×3<17

2、列式、計算,指明口述解題思路。

30個羽毛球,每6個放一盒,可以放幾盒?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4:

(1)出示例4:43個乒乓球,每袋裝5個,可以裝幾袋,還剩幾個?

(2)讀題後,啓發學生聯繫鋪墊孕伏中第2題(羽毛球分放人盒中)列出算式:“43÷5=”,並用豎式計算

(3)討論:除得的商“8”表示什麼?餘數“3”表示什麼?

(4)根據討論的結果,聯繫例3有餘數除法計算結果及答話的`寫法,獨立解答課本119頁例4.

(5)訂正時,着重讓學生說清商“8”的單位名稱爲什麼是“袋”,餘數“3”的單位名稱爲什麼是“個”.

(6)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有餘數的除法應用題.(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應用題)在解答時要注意橫式等號後面的餘數及單位名稱不能丟掉,寫答話時要按題意回答完整。

(7) 反饋練習:教師巡視指導.訂正時,指名讓學生說解題過程,重點強調計算的結果及答話應該怎樣寫。

三、鞏固發展

1.完成63頁的做一做第1、2題

《除法試商》

《除法試商》

3.(1)26裏面最多有( )3。

(2)27裏面最多有( )5。

4.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商,試試看。

《除法試商》

5、計算後,仔細觀察上下兩題,你發現了什麼?

46÷7= 28÷5= 74÷8=

7×6+4= 5×5+3= 8×9+2=

《除法試商》小結:除數×商+餘數=被除數

6、在 裏填上適當的數。

《除法試商》 《除法試商》 ÷ =6……1

只要除數比餘數大,就符合要求。

四、課後小結:

1、本節課中,你有什麼收穫?

2、試商時,你有什麼好的方法?

3、列好豎式,你是怎樣檢驗的?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北師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課程》二年級下冊辨認方向。

教學目標:

1、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能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學重難點:能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能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學生學習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遊戲法。

教學用具:掛圖、投影儀、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指名說一說地圖上怎樣確認東、南、西、北?

2、教室的東、南、西、北各在你的哪一面?讓學生指一指。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老師這有一張我們靈武的某個街道的平面圖,有一位老爺爺送孫子從學校出來,迷失了方向,同學們願不願意幫助這位 老爺爺辨別方向。

板書:辨別方向。

生:願意。

師:同學們各個都是助人爲樂的好學生,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幫助這位老爺爺辯清方向。

三、自主嘗試,探究興趣。

1、從已知引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觀察這幅圖,看看有哪些建築物?說一說學校的正東、正西、正南、正北各有哪些建築物?

(2)完成填一填。

體育館在學校的( )面,商店在學校的( )面,醫院在學校的( )面,郵局在學校的( )面。

2、探究新知,辨別其餘四個方向。

師:你認爲圖書館在學校的什麼方向?

生:北西方向。

生:西北方向。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說給大家聽一聽。

生:圖書館在學校的北面,又偏向西面,所以是西北、北西也對,但習慣上叫西北。

師:你說的很對,也很善於從生活中發現問題。

3、合作交流:

小組商量:其它的三個建築物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

4、鞏固新知。

全班交流拐角四個建築物的方向。

四、引出方向板。

師:同學們以後如果迷了路,有什麼辦法能很快辯明方向呢?

生:看太陽、北極星、指南針

師:我還有一個方法,能很快辨別八個方向,同學們想不想學習呢?

生:想。

(1)教師出示方向板,介紹方向板的用途,然後給每人發一個方向板(給定一個方向),根據剛纔的辨認結果,在方向板上試着填寫出其它的七個方向。

(2)同桌互相糾正方向板,填寫正確的互相給一個喜歡的獎勵。

五、運用方向板。

1、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方向板,指一指教室裏的八個方向。

2、找朋友: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利用方向板指一指各自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有哪些朋友?

3、做遊戲:(教師給學生髮一些卡片,根據卡片上的內容,找相應的位置並進行評價)

4、同桌交流:說一說教室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各有哪些物體?

六、鞏固提高,深化新知。

1、指名說:

A、說一說我們的首都在哪裏?我們的家鄉在哪裏?B、用投影儀出示中國行政圖。說一說:我們的家鄉在北京的什麼方向?北京在我們家鄉的什麼方向?

2、小組交流。

A、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 B、大致在北京的東北方向。

C、 大致在北京的東南方向。 D、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七、教師小結:

1、本節課同學們學得都很認真,說一說這節課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對老師有哪些建議?

2、同桌互相評價本節課的表現。

八、佈置實踐活動:請同學們到操場上看一看,記一記校園內各方向分別有些什麼?(可以用文字寫也可以畫出來)下一節課我們比一比誰觀察的仔細,誰辨別的`準確。

教學反思:

1、整個教學能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給他們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和活動餘地;教師始終沒有指明新知,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新知。

2、教學能抓住學生愛表現的特點,利用老爺爺迷路這一情境,讓學生幫助老爺爺辨別方向,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助人爲樂的好品質。

3、本節課的設計具有層次性,先讓學生找出正東、正北有哪些建築物,然後引出四個拐角的建築物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再由辨認一個方向、一個物體或人到辨認一個方向有幾個地方或人,層層深入,使學生學習的新知不斷深化。

4、教學注重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讓學生找朋友、說家鄉在北京的什麼方向、操場的各個方向有哪些物體等,讓學生學會辨別方向,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5、注重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讓學生不但學會在教室內、地圖上辨別方向,而且還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辨別方向,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6、能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評價,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探索筆算減法中隔位退位減計算方法的過程,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發展自主探索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重點:隔位退位減的筆算方法。

難點:理解退位時前一位上是0的減法筆算方法。

教學資源

學生經驗:學生已經學過三位數減兩、三位數的筆算以及相關簡單實際問題的解答。

教學準備:課件、實物投影。

學程設計

導學策略

調整反思

一、啓動學習(3分鐘左右)

1、計算536—263 214—108

獨立計算,並說說計算過程。

2、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二、自主探究(8分鐘左右)

1、自主先學,小組交流

出示例題,學生自己讀題,理解題意。

導學單:

1、嘗試用豎式計算;

2、思考: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可十位上是0,怎麼辦?

3、同桌說說計算過程。

2、全班共學,提煉解法(10 分鐘)

(1)聯繫撥珠的過程進行豎式計算。

交流時指名說計算的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

(2)學生驗算。

(3)小結。

四、鞏固練習(10分鐘)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題。

學生獨立計算,互相交流、集體校對。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題。

獨立計算,驗算時,對於已發現的錯誤,要及時查找原因,認真改正。

3、做“想想做做”的.第4、5題。

(1)看題理解題意,找出其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說出題中的數量關係。

(3)列式解答。

五、課堂檢測反饋。(預設8分鐘)

1、《補充習題》P40~41第4、5、6題。

書本第78頁第3題。

2、每日一題

(1)小汽車已經行駛了709千米,還要行多少千米後正好1000千米?

(2)小紅有152張卡片,小明有134張卡片,小紅給小明多少張卡片後,兩人卡片的張數一樣多?

→交流:第一題是怎麼算的?第二題得數的十位上爲什麼是0?

→引入:今天這節課繼續來學習更復雜的三位數減法。(板書:三位數減法的筆算)

→出示例題,引導學生說說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列出算式。

引導學生根據自主學習單自主學習。

→提問:我們已經知道被減數十位上是0,沒有1可退,你們是從哪一位退1的?這個1退到哪裏去了?百位上退過1之後,十位上有了幾個十?這時十位上可以退1了嗎?它退過1之後還剩下幾?

→談話:像這樣難算的題目,要想知道

我們算得對不對,應該怎麼辦?

→小結。

提問:這節課學的減法計算與以往學的有

什麼不同?計算時需要注意什麼?學生

回答時板書課題。

→比較:第一組兩題計算時有什麼不同?第二組哪道是隔位退位減,哪道不是?爲什麼?

→交流:每道題錯在哪裏,你是怎樣改正的?

→重點交流第5題

提問:剩下的機票還夠嗎?你是怎麼算的?(可以算減法得數,還可以啓發用加法)你這樣算是怎麼想的?

→學生當堂作業。

集體評議作業,同桌交換評價。

提供典型錯例,分析、糾錯。

(重點讓學生說清楚計算過程)

【教後反思】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9

《數學廣角》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的第一課時。教材以學生熟悉而又感興趣的生活場景爲依託,重在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將學習活動置於模擬情景中,給學生提供操作和活動的機會,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爲學生今後學習組合數字和學習概率統計奠定基礎。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①通過觀察、比較、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②引導學生髮現和應用排列組合的規律,做到不重複也不遺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③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能力。

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習數學、探索數學的濃厚興趣。

⑤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人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我確定本節課教學重點是掌握求簡單事物的排列和組合的方法,難點是引導學生髮現規律,做到不重複也不遺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組合來解決的知識。如搭配衣服、搭配早餐,密碼箱中密碼的排列數等等,作爲二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數學學習中注意安排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通過這些活動來進行學習,經歷簡單的排列組合規律的數學知識探索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新知,發現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課程標準確立了“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基於這樣的認識,這節課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從生活情景出發,爲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這節課,我力求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爲學生學習創設“三個小朋友帶我們遊數學廣角”這樣一個探究的情境。

2、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4.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5.電子白板的使用。 本節課我完全利用了電子白板自帶功能去滿足整節課堂的需要!電子白板的最大特色就是編輯和展示共存交互性!教學中我運用了書寫、標註…多媒體展示和傳統黑板書寫相結合的功能,直接在圖片和課件展示中去記錄、標註和批閱;在生動直觀的教學過程中鞏固和強化我們學習的內容。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全新理念,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以往的教學中,我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的結果。教學不能爲了快速獲得結果,而大大縮短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嘗試採取多種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無論是探索新知的過程還是練習的設計都注重生活與數學的結合。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3、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開展同桌合作交流活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4、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本節課我還試圖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簡單的事例,讓學生運用操作、演示等直觀手段解決問題,讓學生“讀——理解”、“疑——提問”、“做——解決問題”、“說——表達交流”,並在其中獲得對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同時,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意識。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的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經歷在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過程,初步感知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難點: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觀察實踐,體驗觀察結果的不相同。

1、具體實物的觀察

2、(1)觀察、體驗

師:每小組一隻小豬儲蓄罐,仔細觀察後,說說你看到了這隻小豬的哪一面?是什麼樣子?

學生1:我看到的是小豬的前面,有兩隻耳朵、兩隻眼睛、兩條腿和一張嘴巴。

學生2:我看到的是小豬的後面,有兩條腿、一條尾巴和兩隻耳朵。

學生3:我看到的是小豬的左面,有一隻耳朵、一隻眼睛、一張嘴、一條尾巴和兩條腿。

學生4:我看到的是小豬的右面,也有一隻耳朵、一隻眼睛、一張嘴、一條尾巴和兩條腿。

師:現在請每位同學把你們看到的小豬的樣子畫下來。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畫畫從正面、右側面、左側面、背面的小豬圖片,畫完後組內交流欣賞,看看不同角度的小豬的形狀。有以下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畫得也很好。現在請你們根據這幾幅圖畫商量一下,可以提出什麼問題。討論片刻後交流。

生1:爲什麼同一只小豬畫出的形狀會不一樣呢?

生2:因爲我們觀察得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狀會不一樣。

師:對,我們觀察物體時所處得位置不同,也就是觀察得角度不同,那麼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進一步體驗:每組學生圍繞小豬一週,在正面、後面、側面等各個位置停一下,體驗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學生在活動中思維活躍,情感積極。】

(2)觀察、想象

①想象:從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會是什麼樣子?把你的想象畫出來看一看。

(學生想了片刻之後,開始動手畫形。其中有少數學生的想象是正確的。)

②驗證:然後拿起儲蓄罐從下往上實際觀察一下,驗證自己的想象,看誰的想象最接近。

【那幾個想象正確的學生非常興奮,爲自己的成功感到由衷的快樂。這是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

學法指導:在觀察之前,我們可以先想象一下,它會是什麼樣子呢?然後再實際觀察,驗證自己的想象。這樣做,會讓我們的眼睛變得越來越厲害。

③練習:

a.、課本67頁: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b.b、每課一練49頁第1題:下面6個杯子的形狀,分別是哪6個小朋友看到的,知道嗎? c.C、觀察兩幢房子。

【通過練習,能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這些練習,需要學生在頭腦中進行“虛擬移位”,即假設自己在物體的哪一方,會看到哪個圖形,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了充分的培養。】

2、簡單幾何形體的觀察

師:請同學們把小豬放回盒子,然後觀察儲蓄罐的盒子,你發現這個盒子是什麼立體圖形?生:是長方體。

師:長方體有幾個面?

生:六個面。

師:你最多能看到幾個面?怎麼看?有幾種看法?最少能看到幾個面?怎麼看?有幾種看法?怎樣看到兩個面?學生觀察活動,交流彙報:

生:最多能看到三個面,可以站在尖角的地方。從8個尖角可以看到三個面。

生:最少能看到一個面,可以正對着一個面。有6個位置可以看到一個面。

生:隔着一條邊,就可以看到兩個面。有12個位置可以看到兩個面。

【這樣觀察,滲透了長方體的8個頂點、12條 棱的特點。爲教學長方體的特徵進行初步的感知。】

(三)想象:下圖是一個從上往下看的物體的形狀,根據你的經驗,你能想象它是什麼物體嗎?

學生思考片刻後,舉出:井沿、洗衣機、飲水機等等。

【師在學生聯想的基礎上,課件出示其他物體,如硯臺、各種產品、月餅、裝有袋子的VCD等,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觀察物體

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體的樣子也不同。

教學反思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本課教學內容還不是正式教學三視圖,只是讓學生初步瞭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學生無論選擇了哪個觀察點,觀察到的只是物體的其中一部分,觀察點不同,看到的形狀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綜合,纔會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基於以上認識,本課在教學時注重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充分體驗,在體驗中適時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新課程特別倡導用具體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戰性的素材引導學生投入數學活動。鄭敏信教授也說過:情境的設置不僅僅有益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還應當在課程的進一步開展中自始至終發揮一定的導向作用。本課教學開始,我創設了猜一猜的遊戲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當第一張圖片出示時,學生有的猜是白球,有的猜是月亮,有的猜是飯勺子,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我接着出示第二張圖片,提供給學生更多的觀察信息,這時,有部分學生猜測可能是燈炮,有一半學生還拿不準。當我出示第三張圖片時,全班學生異口同聲說這是燈炮。在這個圖片展示過程中,學生不僅強烈地感受到物體局部與整體的關係,而且整個情境的創設遵循”短、平、快”的引入原則,精煉,用時少,效果好,導向明確。

二、觀察體驗,讓學生體驗觀察結果的不相同 觀察物體一課的教學內容,決定了本課的教學方式,應以活動爲主,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不斷體驗,讓他們在親身經歷中不斷豐富表象,增強感性認識。因此,教學時,我選擇學生喜歡的儲蓄罐作爲觀察對象,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觀察,並在組內交流,思考討論:爲什麼同一只小豬看到的形狀會不一樣呢?在他們的親身經歷中不難達成共識。爲了深化體驗,我又讓學生進行換位觀察,圍繞儲蓄罐一週,觀察正面、後面、側面等不同形狀,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觀察,纔會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爲了提升本課數學內容的思維層次,我適當地拓展了教學內容,讓學生繼續觀察裝儲蓄罐的長方體盒子,並提出數學問題:最多能看到幾個面?怎麼看?有幾種看法?最少能看到幾個面?怎麼看?有幾種看法?怎麼看到兩個面?這些問題實際上包含了長方體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徵,比如,12條棱,8個頂點等知識點,但這些知識都在學生的觀察中滲透,在體驗中感知,爲學習長方體的特徵打下了良好的輔墊。

三、藉助觀察,讓學生在想象中發展空間觀念

如前所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是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好素材。爲了發展學生的窨觀念,本課教學安排兩處讓學生展開想象,一是讓學生從正面、後面、側面觀察儲蓄罐之後,我就讓學生進行想象:從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會是什麼樣子?把你的想象畫出來看一看,然後拿起儲蓄罐實際觀察一下,驗證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確。二是在對簡單形體的觀察後,我出示一個外方內圓的組合圖形,讓學生根據已有有生活經驗,聯想它是什麼物體從上往下看到的形狀,溝通數學和生活的聯繫,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這節課學生學得輕鬆,主動,不但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數學,體會到數學的樂趣,下課了,學生還沉浸在浮想聯翩之中。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 能在現實情境和平面圖上辨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能正確使用學過的方位詞描述物體之間的位置關係。

2.在確定方向的過程中,能進行認真的觀察和積極的思考。

3.能清楚地說明自己觀察的結果和思考的過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能主動與他人開展有效的合作與交流,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難點:

能正確使用學過的方位詞描述物體之間的位置關係。

教學用具:情景圖

教學過程:

上課前: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成語?誰來說一說?生踊躍發言。

一、先學探究:

老師知道一個成語:四面八方。

你知道四面是哪四面嗎?(東、南、西、北)

出示例題的部分圖(人民橋、超市、公園、體育場先不出現)

誰來說一說學校的東、南、西、北面各是什麼地方?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點出東、南、西、北四個字。

繪製平面圖時,我們通常按照什麼規定來繪製?(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生答,師指。

“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指的是八個方向,還有四個方向是什麼呢?想不想了解?今天,我們就進一步學習認識方向。板書課題:認識方向。

二、自主探索,交流共享:

1、教學例題

(出現超市)提問:你知道超市在學校的哪一面嗎?(東北面)爲什麼超市在學校的東北面?(因爲超市在學校的東面和北面之間)

誰還會說一說的?

也就是說,東面和北面之間的方向就是(東北)方向。

(出現公園)提問:公園在學校的哪一面?爲什麼?(西南面,因爲公園在學校的西面和南面之間)西面和南面之間的方向稱爲(西南)面

(出現體育場和人民橋)提問:它們分別在學校的哪一面?

指名答。(學生彙報時,先問一問爲什麼,再出現“東南”、“西北”和“西南”字,如果學生說出如“北東”、“南西”這樣的方向,也要先問一問爲什麼,然後教師糾正:南面和東面的中間也可以說是南東,但按習慣應該說東南,不說南東。)

在學校的周圍有那麼多的建築物,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同桌相互說說它的位置。

三、反饋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題

在生活中,在陌生的地方,怎樣來辨認方向?(看太陽,太陽升起的一方是東面;看北斗七星,有北斗七星的那一面是北面;看指南針)考一考大家有關指南針的知識:指南針的紅色一端指向哪?(北面)白色一端指着哪?(南面)

這就是一個指南針的圖,你能將指南針上的八個方向填完整嗎?打開書P23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生獨立完成,師巡視。指名彙報,集體校對。說說是怎麼填的。

介紹一些有關指南針的小知識。

小結:古人爲我們留下了很多文化和輝煌,祖國的未來要靠誰?所以,我們小朋友要從小開始努力,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

2、“想想做做”第3題

講述:小動物們剛剛參加完了一年一度的春季運動會,現在要回家了你能幫它們找到各自的家嗎?在書上連一連。

生獨立完成,師巡視並指導。讓學生上臺指一指。集體校對。

3、“想想做做”第4題

講述:下面老師帶小朋友們到美麗的青山鄉去看看,告訴你們吧,青山鄉不僅美麗,還是一個水果之鄉呢,想不想去看看?

(出現水庫及8種水果的圖片,水庫在中間已貼好,8種水果排列在一邊。)有哪些水果?指名答。

這些水果都是種在水庫的四周的,你能根據老師的`提醒,幫它們找到各自種植

的地方嗎?

師:橘子園在水庫的南面;葡萄園在水庫的東面;櫻桃園在水庫的東南面;西南面是蘋果園;水庫的西面是山楂園;桃園在水庫的北面;水庫的西北面是西瓜園。

梨園就種在水庫的這個方向,你知道梨園在水庫的哪一面嗎?

指名答。

4、“想想做做”第5題

談話:同學們,我們輕鬆一下,來玩個遊戲,你能很快畫出棋子跳到什麼地方嗎?自己畫一畫。集體交流。

5、動手做

認識生活中的八個方向

我們已經能夠在平面圖上熟悉地認識了8個方向,在現實生活中這8個方向你們也能認識嗎?

請小朋友們面朝教室的北面站好,並讓方向板上的北對着教室的北面。根據老師說的方向, 指一指。

師:教室的東北面、東南面、西北面、西南面。

四、全課總結:

今天學到了哪些知識?在平面圖中怎樣記住這八個方向?實際生活中怎麼辨認這八個方向?

五、課堂作業

六、教後反思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2

教材內容: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瞭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爲學生創設解決問題的情景,讓學生了解知識來源於生活,消除學生因爲第一次接觸除法而產生的陌生感,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教學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分一分、擺一擺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動與除法的聯繫,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數學思考的能力。

1、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總數分成同樣多的份數或每份同樣多。在總數中分走同樣多的幾部份,也就是幾個減數相同,這樣用除法計算比較簡便。

2、在實際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義。通過擺學具我們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求一個數裏面有幾個另一個數也用除法計算。

3、通過看一幅圖,列兩個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的練習,溝通乘除法之間的聯繫。

4、知道了除法的含義,記住了2~6的乘法口訣,那麼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就比較容易了。求商時,根據乘法和除法的關係,先想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訣。

5、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係與除法含義是緊密相聯的,除法的含義有兩種,一是把總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個數裏有幾個另一個數。因此,除法應用題就有兩種數量關係。這兩種應用題的相同點都是除法含義,用除法計算,都已知要分的總數。不同點是其中的一個條件不同,問題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單位名稱也不同。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難點、關鍵:通過動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的含義。用除法計算應用題。能正確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3頁例4,做一做,練習三1、2、題。

教材分析:

除法的認識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之上的。爲此,教材中把對除法的初步認識設計在平均分的後面。本節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而我所說課的除法是在此基礎上的昇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並讓學生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教材中特別注重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創設一個生動的情景,有利於學生很快地進入課堂。教材能按照兒童的認知規律來編寫內容,先比較抽象地瞭解除法的含義,再到具體地寫除號、除法算式以及讀除法算式等等。

學情分析:

除法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瞭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利用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在生活中國小生有分物品的經歷,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實踐經驗。爲此,教學時要藉助教材設計,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活動機會。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平均分”,瞭解“每份同樣多”的生活實例,通過直觀操作展示了除法在應用時的兩種實際操作的方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爲學生創設解決問題的情境,讓學生了解知識來源於生活,消除學生因爲第一次接觸除法而產生的陌生感,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讓學生在明白“平均分”含義和會平均分的基礎上,認識除法,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參與學習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掌握知識,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教學重點:認識除法,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小棒。

教學方法:

遊戲參與法,動手操作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出示12個竹筍和4個盤子。

再出示題目: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可以放幾個?

提問: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是什麼意思?(強調每盤要放同樣多)

學生獨立分竹筍,然後彙報分的結果。

小結:把12個竹筍,放在4個盤子裏,就是把12個竹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個。

教師:像這樣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或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屬於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都是平均分,在數學上我們用一種新的方法——除法來表示。(板書課題:除法)

二、探究新知

1、以前我們學過加法、減法、乘法的符號,那今天我們學習除法,除法的符號是“÷”。

指導書寫:寫除號時,先畫一短橫,上下各一點,橫線要平直,上下兩點要對齊。

2、出示教科書第18頁的例題4。

教師:“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放幾個?”這道題應該怎樣列式?

①要分的竹筍是幾個?(12個)把12寫在除號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幾份?(4份)把4寫在除號的後面。

③每份是幾?(是3)把3寫在等號的後面。

教師一邊說一邊板書:12÷4=3

④教師再讓學生回憶剛纔的除法算式是怎樣列的?讓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⑤教師:12÷4=3這個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這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於3。

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並讀一讀算式。再互相說一說。

3、出示:15÷3=5

教師: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除法算式。(15除以3等於5)

請一個同學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這一節課學了什麼?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13頁的做一做。

通過讓學生平均分、寫算式,再次體會除法的意義和鞏固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可用同樣的方法完成下面兩道小題。

2、完成教科書第15頁練習三的第1、2題。

練習時,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同時,注意採用“開火車”“接力賽”“抽卡遊戲”不同形式組織練習,讓學生在愉快的練習活動中掌握知識。

四、全課總結

五、佈置作業:

課本15頁的第3題,先擺一擺。

板書設計:

除 法

12÷4=3

除號

讀作:12除以4等於3。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3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二),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爲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爲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釐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釐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筆算,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全冊課時安排:(具體看教學計劃)

第一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單元教材分析:

通過第一學期的“比長短”的學習,學習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並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本單元在此基礎上教學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並初步認識線段。主要特點有:

1、注意呈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學習數學知識。

2、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釐米、1米的長度觀念。

3、改變了線段的編排。

單元教學要求:

1、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釐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3、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

4、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5、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釐米)。

單元教學重、難點:1、在活動中,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釐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2、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 經歷實驗過程,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 能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 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重點難點:

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今天來做猜一猜遊,喜歡嗎?(喜歡)先來猜一猜老師拿的這個盒子裏有什麼寶貝?(學生猜)

二、先猜後證1

老師帶來了4個轉盤(逐一粘貼在黑板上),如果遊戲規則是轉到黃色上老師獲勝,你會選擇哪個轉盤?爲什麼會這麼想?

你猜的對不對呢?選現在我們就來實際轉一轉看看。

(學生爭先恐後要來轉轉盤,教師選一人轉轉盤,一人在黑板上記錄)

你發現了什麼?

(那種顏色的面積大,指針指到的可能性就大)

那麼你再猜一猜另外三個轉盤轉動後會使什麼結果呢?現在我們就分別來試一試看看是不是這樣。

(另外選學生來做實驗,並且進行記錄)

你發現實驗結果和你猜想的一樣嗎?

三、先猜後正2

請大家看第74頁上面的圖,先按你的猜想填一填。你爲什麼會這麼想呢?

現在我們就來通過實驗驗證一下,看看你猜想的是不是正確。

我們請三個同學來,一人搖箱子,一人摸球,一人記錄結果。

你發現了什麼?

(那種球多,魔道的可能性就大)

如果箱子裏裝了2個白球和2個黃球,每次摸兩個球,會出現哪幾種結果呢?哪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大呢?

現在我們就來實際摸一摸,看看結果會怎樣。

(另外請三人來摸球,一人搖箱子,一人摸球,一人記錄)

那種結果可能性大?爲什麼會出現這個結果?

其實,我們也可以用畫線法來判斷會出現哪幾種結果和哪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大。

(教師畫線講解)

 四、達標檢測

箱子裏有1個白球、3個紅球,每次摸一個球,會出現幾種結果?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摸到( )球的可能性小。如果再放入5個黃球,每次摸一個球,會出現幾種結果?摸到( )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 )球的'可能性最小。

 五、課末小結。

[課後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意圖:①創設情境,通過先猜想後驗證的辦法培養學生的消息興趣和科學探究精神,讓學生把找到的規律銘刻在心;②通過實踐體驗數學和感悟可能性規律;③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④逐一體現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生成性、探究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做數學、玩數學和用數學的過程中經歷知識再創造的過程,使學生變得更聰明;⑤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幸福感和我要學的願望;⑥教學生用畫線法判斷時間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是對本節課知識探究的拓展,爲下節課《體育中的數學》的探究埋下了伏筆。

學生在課堂上表現非常活躍,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和快樂的探究。課末測評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學生都達到了學習目標,並且興猶未盡,都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悅。

不足之處:學生們特別興奮,探究深刻而練習量小了點。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通過過河的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運算。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注意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

教學重點:

1、探索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的情境,正確地列出算式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掌握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體會小括號的作用。

教具準備:

課件-過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春天到了,春暖花開,小草鑽出了地面,嫩嫩的綠綠的,那是春天的眉毛;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衝出家門奔向田野,去找春天,這時候正是春遊的好季節。

你瞧,希望國小的同學們正去了,他們來到河邊正要乘船過河了,在乘船過河的時候,他們發現並提出了一個數學問題,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好嗎?

2、老師出示情境圖,學生觀察並說一說:希望國小的同學們提出了一個什麼數學問題?

3、結合學生的回答導入新課:這節課我們就在解決“希望國小過河需要幾隻船”的問題中繼續學習混合運算。板書課題:過河-混合運算。

二、自主學習新知。

(一)蒐集數學信息,理解題意。

1、學生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圖中都有哪些數學信息?

先同位之間說一說,再指定個別學生回答。圖中的數學信息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隻船最多隻能坐9人。

2、讓學生結合自己蒐集的數學信息和問題,完整地複述題意。

希望國小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們要乘船過河,一隻船最多坐9人,需要幾隻船?

(二)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2、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教師參與個別小組的學習討論。(重點說自己的分析思路和做法)

3、班內彙報交流。

學生可能出現的算法有:1)29+25=54人 54÷9=6(只)

2)29+25÷9

3)29÷9=3(只)……2(人)25÷9=2(只)……7(人)

需要6只船或需要7只船。

老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展示,讓彙報的小組先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其餘小組可以對他們的回答進行質疑問難,讓學生在相互質疑問難中理解算式的正確性與錯誤性。

4、探索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

1)老師提問,要求需要幾隻船,我們應該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指定學生回答,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a、先求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

29+25=54(人)

b、再求需要幾隻船?

54÷9=6(只)

2)在算式29+25÷9的基礎上,老師適當引入小括號。

老師講解:根據前面學習的運算順序,一個算式中有除法又有加法要先算除法,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又要先求出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怎麼辦呢?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新朋友,它會幫你們這個忙的,你們想認識它嗎?它就是小括號,板書( ),讓學生讀一讀。

3)老師在算式29+25÷9 中 加入小括號,使算式爲:(29+25)÷9,然後告訴學生加了小括號,我們就可以先算括號裏的,邊說邊板書:

(29+25)÷9

=54÷9

=6(只)

4)讓學生給上面的算式命名,老師結合學生的回答揭示課題: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5)提問: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要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學生回答後,老師小結並板書:有括號的混合運算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

6)完成課本上的有關填空。

三、鞏固拓展應用。

1、說一說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再脫式計算。(老師課件出示)

5×(36-29) (83-35)÷6

學生獨立完成後,先自查,再同位之間互相檢查。

2、比一比,算一算。

94-25+19

94-(25+19)

學生先標出先算的一步,再計算,算完後,說一說小括號有什麼作用。

3、解決問題:原來有14塊蛋糕,又買來6塊,把這些蛋糕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能分到幾塊?

學生獨立列式解決後,讓學生說自己的分析思路。

四、師生總結概括。

1、老師提問: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指定學生回答)

2、學生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學習表現。

五、作業:

脫式計算

(45-20)÷5

72÷(45-36) (78-22)÷8

63÷(24-1)

板書設計:

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a、先求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綜合算式:

29+25=54(人)

(29+25)÷9

b、再求需要幾隻船?

=54÷9

54÷9=6(只)

=6(人)

答:需要租6只船

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過河》教學設計之一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過河》教學設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