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篇

設計2.27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篇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出植樹問題模型的過程,掌握種樹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2.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感悟構建數學模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髮現植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並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答題卡。

課前準備:

首先讓我們伴隨着歡快的音樂來學做一節手操,好嗎?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間隔的含義

1.導入:剛纔,在做手操的過程中,我發現同學們的小手特靈活,哎,你們知道嗎?在咱們的小手中,還藏着數學知識呢?想了解一下嗎?

請你們伸出右手,張開,數一數,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空格?在數學上,我們把空格叫做間隔,也就是說,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間隔?4個間隔是在幾個手指之間?

2.其實,這樣的數學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你們看,這是同學們利用課餘正在彩排節目呢?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每2個小朋友之間牽着一根綵帶,用了幾根綵帶,把一根綵帶看成一個間隔,那6個小朋友之間是幾個間隔?

過渡語:在畫面上我們看到春天桃紅柳綠,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你們知道嗎?3月12日是什麼日子,這一天全國上下到處都在植樹,爲保護環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瞧......

3.再次感知,找到規律。這裏從頭到尾栽了幾棵樹,數一數,它們之間又有幾個間隔呢?你發現了什麼?誰來說一說?同時板書。

那麼8棵樹、9棵樹之間又有多少個間隔呢?

你能像這樣用一個圖表示出來嗎?請你們選擇一種動手畫一畫吧!

誰來彙報一下?

邊板書邊說:畫了8棵樹,他們之間有7個間隔數,9棵樹之間有8個間隔。

(停頓)那你們想象一下,如果從頭到尾有10棵樹,他們之間又會有幾個間隔呢?

那20棵樹呢?

看來,告訴你們植樹的棵數,讓你們說出間隔數已經難不倒大家了,接下來,如果一排樹之間有22個間隔,你知道有多少棵樹嗎?

那30棵呢?(2人說)

像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很多......

仔細觀察,你發現植樹棵樹和間隔數之間有什麼規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夥伴們互相交流一下)。

反饋:誰來說說你的發現?評價:哦,這是你的發現......你還能用一個算式來概括。

邊板書邊說:同學們都發現了從頭到尾栽一排樹時,植樹棵樹比間隔數多1,(指表格),也可以寫成兩端要栽時,植樹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植樹棵樹-1。

小結:同學們不僅會觀察,而且還能發現其中蘊含的規律,真不錯,那就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數學廣角,運用這些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吧!

二、新授:

例1,同學們自由地小聲地把題目讀一讀。

1.從題目你們知道了什麼?(說一說)

2.題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麼意思?

3.題目中有什麼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嗎?(兩端要栽)

4.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你能自己想辦法找到問題的答案嗎?有困難的同學還可以藉助線段圖畫一畫。

5.交流。

6.反饋。

(1)請你們兩人把你們的方法寫到黑板上展示給大家看看,好嗎?

(2)學生分別說想法。

(3)聽了他們說的,你們想對他們說些什麼?

剛纔,這兩位同學畫線段圖和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列算式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都是很善於動腦筋的。

三、聯繫實際、拓展應用

1.基本練習:

師:近幾年南昌市容有了巨大的變化,隨着一個個休閒廣場的建立,一條條街道的逐步亮化,南昌市已成爲一座具有內涵與魅力的花園城市。最近,我瞭解到有關勝利路步行街有這樣一些信息。

那同學們能根據題中信息解決這個問題嗎?第二步爲什麼要加1?

師:剛纔這道題同學們解答得很順利。

師:現在把這道題做了一些改變,看看你們是不是還能很順利的解答?

師問:第一步求到的是什麼?

師:雖然鄧老師對這道題做了一些改變,但是還是沒有難倒同學們,那剛纔在做這兩題的時候,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這兩題解題思路有什麼不同呢?(同學們可以先思考再討論)。

咱們班的同學們不僅會解答,而且還能比較它們的不同,的確這兩道題都運用了今天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第一題是根據總長找到間隔數,再利用間隔數求出路燈的盞數,而第二題是根據路燈的盞數找到間隔數,再利用間隔數求出總長,它們的關鍵都是要先找到間隔數,正因爲它們問題不同,所以解題思路也不同,以後大家在解決這類問題時可要注意審題喲!

2.變式練習:

師:20xx年最受關注的兩個人物,你們知道是誰?他們就是航天英雄聶海勝和費俊龍,神六號的成功發射,讓人們歡心鼓舞,作爲一名中國人也爲之自豪。你們知道嗎,宇航員叔叔他們是每2小時(師讀題)。

聽了這3位同學的想法,你們會支持誰?說說理由!

3.綜合練習。

師:中國的體育界也有一位英雄,猜猜他是誰?此時此刻讓我們一起重溫一下那精彩的瞬間,再一次爲他助威、吶喊!根據信息,學生討論,藉助計算器算出劉翔一共跑了多少米?

四、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麼收穫?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與間隔有關的數學問題,在數學上我們統稱爲植樹問題,(板書)那植樹問題只在植樹當中纔有嗎?學生說一說,植樹只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像......等現象中都含有植樹問題。

今天我們學習的植樹問題僅僅是兩端都栽時的情況。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還會學到兩端不栽,一端栽,封閉圖形的植樹問題。

圍棋中的數學問題

教學內容:人教版教科書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第120頁例3及部分練習。

教學目標:

1.藉助圍棋盤探討封閉曲線(方陣)中的植樹問題;

2.初步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從封閉曲線(方陣)中探討植樹問題。

教學難點: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樂於與人合作,從不同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

教具準備:3×3格、4×4格、5×5格方格紙、圍棋子若干粒、4×4格條形吹塑紙貼在地下。

課前準備:課桌圍成“回”字形。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課件出示)

猜謎:十九乘十九,黑白兩對手,有眼看不見,無眼難活久。(打一棋類名稱)

[設計意圖:用謎語引入,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興趣愛好。]

二、探索新知

1.教學每邊擺放3粒棋子的方法。

(1)課件出示圍棋格子圖,最外層每邊能放3個棋子。最外層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2)搶答:讀題後,讓學生口算出答案。(學生可能會出現多種答案。)

(3)動手驗證:請學生分小組按要求擺放棋子,驗證剛纔答案。

(4)彙報交流(着重請學生說出方法。)

可能會出現以下方法:

3×2+2=82×4=8

3×3-1=83×4-4=8直接點數。

教師表揚學生的創新擺法,並獎勵“智慧星”。(教師隨學生回答,用課件出示擺放方法。)

2.教學每邊擺放4粒棋子的方法。

(1)課件出示圍棋格子圖,最外層每邊能放4個棋子。最外層可以擺放多少棋子?

(2)動手操作:請學生分小組按要求擺放棋子,寫出算式。

(3)遊戲:讓一學生當“小老師”,其餘學生當“圍棋子”,請小老師邀請“圍棋子”按上題要求站在老師設計的大棋盤上。

[設計意圖:這一遊戲的方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不僅使學生學到了擺放方法,讓每個學生參與活動,把所學知識運動到遊戲中。]

(4)彙報交流(着重請學生說出方法)

教師隨學生回答,用課件出示擺放方法。

(5)你們最喜歡哪種方法?爲什麼?

3.教學每邊擺放5粒棋子的方法。

(1)課件出示圍棋格子圖,最外層每邊能放5個棋子。最外層可以擺放多少棋子?

(2)動手操作:請學生分小組按要求擺放棋子,寫出算式。

(3)彙報交流。(教師隨學生回答,用課件出示擺放方法。)

(4)你們最喜歡哪種方法?和同桌說一說。

[設計意圖:讓每位學生都參與活動,通過搶答、驗證、分析、交流等一系列活動,藉助圍棋盤探討封閉曲線(方陣)中的植樹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生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實現知識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發展。]

三、總結規律

(1)師:你覺得再用棋子擺,方便嗎?你能根據前面我們擺放的方法,填寫下列表格,總結出規律嗎?(小組合作完成)

每邊放的個數

最外層總數

3

4

5

6

...

18

你發現了什麼規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學例3:出示圍棋格子圖。問:圍棋盤的最外層每邊都能放19個棋子,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2)總結規律::教師隨着學生的回答板書:

間隔數×邊數=最外層的總數

(3)學生根據規律,獨立完成例3。

四、運用規律

1.如果最外層每邊能放100個,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如果最外層每邊能放200個,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如果最外層每邊能放300個,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拓展思維:如果一個五邊形,怎麼算?一個三角形呢?(集體口答)

2.做第121頁第三題。

[設計意圖: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學生爲主歸納問題;教師在關鍵之處疏通點撥,引導學生加深理解,做到以學生爲主體。]

3.請你參加:

12名學生在操場上做遊戲,大家圍成一個正方形,每邊人數相等。四個頂點都有人,每邊各有幾名學生?(在教室內圍一圍。)

4.請你思考:(課件出示同學開聯歡會時的歡樂情景。)

“六一”兒童節即將來臨,四<1>班同學準備開聯歡會。大家圍坐在一起,如果每邊做14人,(如下圖),這個班一共有多少個同學?每邊都有8張課桌,一共要多少張課桌?

5.請你設計:(課件出示美麗的校園情景。)

學校爲了慶祝“六一”兒童節,改變校園環境,想全校範圍內徵集校園花壇設計方案。有以下三種,請每組同學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圖形,算一算如果每邊放三盆花,一共可以擺放多少盆花?再動手畫一畫,展示在黑板上,看哪一組做得又好又快!

[設計意圖:整個練習從現實生活中出發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遊戲中,在具體情境中充分動口、動手、動腦,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和科學探究精神。]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2

一、指導思想:

教材四年級數學下冊,是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爲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的。編者一方面努力體現新的教材觀、教學觀和學習觀,同時注意所採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實驗教材具有創新實用,開放的特點。另一方面注意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既注意反映數學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國數學教育的優良傳統,使教材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發展性。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學生,由於知識脫節,單元知識能過關,但綜合能力較差,對於概念理論知識理解過於膚淺,對知識運用也欠靈活,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態度比較浮躁,計算能力較差,還需進一步提高,應用題分析能力還可以,個別學生仍需繼續輔導。從學生習慣方面看,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題馬虎,丟三落四,抄錯數,不用直尺等許多學習習慣有待改善;還有個別學生由於缺乏自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三角形,位置與方向,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其中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教材編寫特點

1、改進四則運算的編排,降低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的提高。

2、認識小數的教學安排,注重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感。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和統計觀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四、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和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瞭解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五、教學重點、難點:

1、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瞭解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在綜合應用中,能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1、在實踐活動中。初步瞭解分析研究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六、教學措施:

1、深入教材,認真備課,定好單元計劃,提前一週備課。

2、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側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3、抓重點、難點、各個環節的突破。

4、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抓好素質教育,培養

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課堂40分鐘的利用,大面積提高教學成績。

5、對學生要高標準嚴要求,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利用教科書掌握例題、習題之間聯繫,舉一反三,靈活學習,真正地把知識學會。

6、精心設計作業,有層次,講究目的性、科學性。

7、抓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耐心輔導,因材施教。

七、教學進度安排:

四則運算----------------------8課時

位置與方向--------------------6課時

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14課時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18課時

三角形------------------------8課時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10課時

統計--------------------------4課時

數學廣角----------------------4課時

總複習------------------------4課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⒈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對於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更加清楚的認識。

⒉通過練習以及教材中活動形式,引導學生有興趣的練習。在練習中產生一些新的.體會。

3、能利用已經學習得知識解決一些生活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會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和垂線。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關係。

教學準備:三角尺量角器一張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⒈口算

480÷484÷246÷3900÷3180÷20270÷90

280÷4069÷375÷5210÷30420÷70720÷80

⒉完成練習十五第1題。

⑴出示三幅圖,提問:說說每組中兩條直線的關係。

⑵提問:兩條直線相交時,如圖(3),我們有可以如何說?如何判斷?指出垂足。

⑶提問:圖二中兩條直線有沒有相交?它們有是怎樣的位置關係?是不是所有不相交的直線都是相互平行的?提問:可以用什麼方法判斷兩條直線是否平行?

⑷請同學們動手畫一畫垂線,一組平行線。

⒊完成練習十五第3題。

我們不僅可以畫出垂線和平行線,也可以動手摺一折。

⑴按圖中所示,學生們照樣子分別折一折,打開後看一看,哪些摺痕互相平行,哪些摺痕互相垂直。

⑵自己動手再找一找,折一折。

⑶兩條直線相垂直有什麼特點?兩條直線互相平行有什麼特點?

⒋完成練習十五第3題,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組織練習。

二、操作與運用

1、給一張正方形,做一組平行線,說出你的操作方案。

2、給一張正方形紙,做一組垂線,說出你的操作方案。

3、在大寫字母中找出平行線和垂線。

4、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盒垂線。說說操作步驟。思考,如果這一點在已知直線上,你能畫出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和垂線嗎?

5、第五題:指一指,說一說。

6、看看角1和角2是不是在同一個方向?猜一猜,量一量。

7、自來水管在那裏?怎樣接比較合適?你是怎樣理解這一句話的。

8、第八題:在書上按要求操作。如果時間允許,可以畫一畫平行四邊形。

三、全課總結:

通過練習,你對垂直與平行有了哪些進一步認識?自己閱讀你知道嗎。

四、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十五第4題,第6題,第7題。

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71、72頁《位數相同的小數加減法》。

教學

目標

1、經歷探索位數相同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繫。

2、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3、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並解決新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含各環節中的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以及設計意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筆算下面各題。

4257+4305 = 8350-737 =

結合上面兩道算式,複習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師:計算整數的加減法要注意什麼?

師:前一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小數,現在來複習跟小數有關的內容。

2、填空。

在小數中,小數點左邊是()部分,右邊是()部分。

3、化簡下面各數。

7.150 =()3.00 =()0.200 =()

4、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寫成兩位小數。

1.2 =()14 =()

這兩題都是根據什麼來做的?一起告訴我什麼是小數的性質?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

(1)嘗試筆算。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

(2)師:大家同意這樣寫豎式嗎?

(3)比較整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減法異同:計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對着一位是一樣的,不同之處在於小數點,蓋住小數點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數減法了。

(4)小結:從這兩個算式我們看出小數加減法和整數是相似的,只是要多小數點。

2、計算:1.25+0.45 4.38-1.28

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出現什麼了?像這樣的情況你知道還可以怎麼寫嗎?根據是什麼?

3、小結:當小數加減法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出現0的時候,我們要對結果進行化簡,向橫式彙報的時候就寫最簡結果就可以了,這也是我們數學簡潔美的一種體現。

(三)鞏固練習

完成P72做一做1、2題。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設計

教材第74頁練習十七第2、4題。

板書設計

位數相同的小數加減法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

相同數位對齊。(小數點對齊)

從末位算起。

得數的小數點應和橫線上的小數點對齊。

得數裏小數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第六單元: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

一、教學內容:

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二、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能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出示:

口算:

73+27、138×100、100-64、64×1、8×9×125、(4+40)×25

(二)、新授

我們已經學習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繼續研究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簡便。

出示102×()

學生任意填上一個兩位數。

老師迅速說出它的得數,而不用筆算。

出示:計算102×43小組討論完成。

學生可能出現:

(1)(100+2)×43、(2)102×(40+3)

在對比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題目的.特點,以及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從而使學生明確:兩個數相乘,把其中一個比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數與一個數的和,再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練習:

(1)計算102×24

出示:9×37+9×63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

(2)9×37+9×63

=333+567

=900

(3)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進行板演。

引導學生對比兩種方法,重點理解、說明第二種方法。

小結:這類題目的結構形式的特點是算式的運算符號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兩個積的和。

在兩個乘法算式中,有一個相同的因數,也就是兩個數的和要乘那個數。

另外兩個不同的因數,一般是兩個能湊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練習:(80+8)×25、32×(200+3)、35×37+65×37、38×29+38

討論:這個題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結構形式嗎?你能把它轉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嗎?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

訂正時,說明怎樣運用運算定律簡算的。

引導學生小結:我們運用乘法分配律間算時,一定要認真審題,觀察算式的特點,有的不能直接簡算,只要將題型稍加改變,就能進行簡算。

(三)、鞏固練習

1.師生對出題。

我們運用剛纔學過的知識對出題,你出一個乘法算式,我出一個乘法算式,但這兩個算式合起來要能應用乘法分配律簡算。

2.根據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連接起來。

23×12+23×88、(35+45)×12、(11×25)×4、25×(4+40)

討論:2、3題爲什麼不相等?要使等號兩邊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應該怎麼改?

3.P38/5

(四)、小結

談收穫。

(五)、作業:P38/6—8

課後反思: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6

第十三課時

練習七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掌握除法的試商、改商的算法。

2、體會商不變規律,運用中小括號進行運算。

3、能正確運用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在計算中增強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運用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幻燈片。

教學方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比賽。

2.同桌一組完成75頁第1題和76頁第5題。

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二、綜合練習

1.估一估,連一連,算一算。

完成75頁第2題。

2.填一填。

完成76頁第4題。

學生計算後引導學生對乘數、積進行比較,然後說說變化的規律。

3.想一想,算一算。

完成76頁第6題。

讓學生先說說這些題的運算順序然後再計算。

三、聯繫實際 運用數學

完成75頁第3題。

(要求每個學生獨立思考,寫出方案,再小組交流。每個學生的購物方法可能不同,只要學生設計的方法合理、符合題意即可。)

四、趣味數學

學生完成76頁第7題。

此題方法較多,也可以用方程解。

五、實踐活動

你所在的地區最高建築物有多高?它的高度大約相當於幾個教室的高度?大約相當於多少個學生手拉手的長度?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形象地描述這一高度?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7

[複習內容]:

課本第102、103頁的有關內容。

[複習目標]:

1、複習小數四則運算,以及運用相關知識解決簡單問題。

2、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和反思,培養自我評價能力。

[複習重難點]:

1、進一步理解小數意義。

2、提高運算能力。

[複習準備]:

課件

[複習方法]:

練習法、小組討論法。

[複習過程]:

一、 整理導入。

本學期我們又學了一些小數知識,回憶一下你學到哪些知識?

二、整理知識。

讓學生翻閱課本中的第一、三、五單元內容。看看學了哪些知識。

1、學生獨立翻閱課本。

2、讓學生與同桌的夥伴交流,說說學到了哪些知識。

3、利用表格或網絡圖的方法進行歸納整理。(腳可以提供一些思路或表格)

4、展示學生的作品。

三、課堂練習。

1、小數讀寫。課件呈現:

五點八七四

二百三十點九12。03

1。023

0。082

十二點零三零點零八二230。9

一點零二三5。87

要求:

(1)降落傘逐一出現,從上而下,降落平臺一次性出現;

(2)學生看“讀數”找“寫數”,看“寫數””找“讀數,判斷降落點;

(3)完成課本第102頁的`第1題。

2、小數計算。完成課本第102頁第2、3題。

教師以口算卡片出示,學生口答,部分題目讓學生說說怎麼想的,怎麼算的,計算法則以及注意點。

3、解決問題。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遇到的小數。

(2)結合生活情景,提出數學問題。

如:教室的長是7。8米,寬6。4米。

○1教室的周長是多少米?

面積是多少米?

長是寬的幾倍?

○2課件呈現:

節日特別供應

精緻漢堡每塊9。80元

薯條每包5。50元

可樂每杯3。85元

根據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問題。

四、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第102、103頁的第4~10題。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與技能

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法,能正確地寫億以內的數。

過程與方法

經歷寫較大數的過程,體驗遷移和類推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億以內數的寫法。

難點:掌握每級中間或未、末尾帶0的數的寫法。

教學準備:

計數器、數位順序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 寫出下面各數

三千四百五十 寫作:

五千零三 寫作:

四千零五十八 寫作:

學生獨立寫數,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提問:萬以內數的寫法是怎樣的?

學生髮表自己的想法。

二、探究體驗

(1)引入新知

出示書第6面的例3,師啓發:根據我們剛學過的億以內數的'讀法,請同學們大膽的猜一猜,億以內數的寫法是怎樣的?讀法和寫法會有什麼樣的聯繫?

(2)學習整萬的數的寫法(六千八百五十萬)

① 師:下面我們就按照大家的猜想來寫數,試一試。先看“六千八百五十萬”這個數它的最高位是什麼位?最高位上是幾?其他數位上分別是幾?

② 總結整萬數的寫法。

學生自由發表自已的觀點。

③ 寫出例3中第二個整萬數:三千零八十萬

學生自己寫,集體訂正。

④ 比較這兩個整萬數有什麼不同?

集體交流。並思考有“零”時怎麼處理?

(3) 學習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的寫法

① 出示:一千五百六十九萬三千問:這個數有幾級?先寫哪能一級?怎麼寫?再寫哪一級怎麼寫?數位上沒有計數單位怎麼辦?

學生對照數位順序獨立寫,集體訂正

②出示:六百七十二萬三千一百一十三

這個數有幾級?怎麼寫?

小組內討論、交流。小組彙報。

(4)總結

誰能說一說億以內數的寫法?

三、實踐應用

組織學生完成課後練習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9

一、教學內容分析

《認識自然數》這節課是冀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81-83頁的內容,本課在學生已有的數數基礎上學習的,認識“自然數”這節教學內容,目的在於讓學生認識自然數的基礎上,認識奇數和偶數,爲進一步學習倍數和因數打下基礎。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學生通過以前的學習,在認識自然數上並不陌生。但是對奇數、偶數特點的總結方面可能會比較困難。

三、設計思路:

通過猜謎語星星引發後面的故事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打開智慧之窗。使了學生深刻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教學中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在合作交流中學習了新知識。

1、教學方式: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學手段:藉助多媒體課件、數字卡片

四、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景,使學生認識自然數,奇數、偶數。

2)、能判斷一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並能用直線上的點表示自然數,奇數、偶數。

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自然數,並用直線上的點表示自然數

難點:能判斷一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

六、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在解決問題和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體會在一個有括號的算式裏,先算括號裏的必要性。

過程與方法: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加強小組合作。

情感態度: 靈活運用所學計算方法解決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含有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順序。

教學難點:掌握含有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順序。

教學準備:微視頻、微練習題

課前準備:

1、將《含括號的四則運算》微視頻發佈到班級QQ羣,請家長督促孩子觀看學習。

2、根據微視頻內容進行學習,並完成微練習題。

課堂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根據對微練習第一題1、2、3小題的講評複習已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關內容。

2、在四則混合運算中,爲改變運算順序,需要用到什麼符號?(小括號),如果用到了小括號,還是不能達到理想的運算順序的話,我們就需要引進一個新的數學符號,那就是中括號“[ ] ”。今天我們在大家已自學了《括號》微視頻的基礎上來深入學習《含括號的四則運算》相關知識。(板書課題)

二、新課學習

(一)利用微練習第二題,教學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小組討論,說說計算順序

2、學生彙報計算順序

3、教師小結

4、總結計算順序

一個算式裏,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先算小括號裏面的,再算中括號裏面的。

(二)深入學習,根據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1、計算上述算式

2、教師提示: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再算中括號裏面的。

3、學生小組討論,計算

4、學生展示

5、師生共同總結

(三)提升訓練

根據微練習題第三、四題進行訓練,使學生能準確列出文字題的算式,能根據分部算式列出綜合算式。

三、課堂作業

四、課堂總結通過學習,談談收穫。

五、課後作業

通過反覆的計算訓練,使學生對計算有一個好的熱身過程,方便後面的學習。

板書設計: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112頁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到

優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中的策略的多樣性,

初步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化方案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

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教學難點:探究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

教具準備:硬幣、若干張圓紙片(塗上正反不同顏色)、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學習新知

同學們早上你們的家人給你們做了什麼好吃的?老師的家人給老師烙的餅。你們知道嗎廚房裏也有數學問題。想知道是什麼嗎?(課件出示例1圖)小華媽媽正在爲全家人做自己的`拿手絕活——烙餅。(板書課題:數學廣角——烙餅問題)

(一)師:從圖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學生觀察、理解圖中的內容。(目的讓學生了解一個鍋可以烙兩張,每面都需要烙。)

師:媽媽烙餅的一面需要幾分鐘?一張餅最少需要幾分鐘?

生:3分鐘、6分鐘(學生對餅需要烙兩面有直接的瞭解)

師:“如果媽媽要烙2張餅最少需要幾分鐘,怎樣烙?”

生:12分鐘、6分鐘(讓學生討論出6分鐘是對的)

讓學生用圓紙片在黑板演示。(其他學生用硬幣操作)

師:那麼烙4張餅那?

生討論並讓同學黑板演示。(其他同學用硬幣操作)

師引導6張餅、8張餅、10張餅需要多少分鐘。(將上述張數和總用時對應板書黑板上)

師:同學們看黑板上的這些張數和總用時,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討論總結出雙張數×3=總用時

(二)師:爸爸、媽媽和小麗各吃一張餅,一共要烙3張餅呢,烙3張餅需要多少時間,看看誰用的時間最短,能最早讓他們吃上餅。(提示學生每次鍋裏同時能烙兩張餅)

1、學生操作,探究烙3張餅的方法。(讓學生用發的硬幣烙一烙,同桌之間、小組之間說說用了幾分鐘,是怎樣烙的。)

2、學生演示烙餅法。

師:誰願意把你烙餅的方法介紹給大家。(幾位不同意見的學生上黑板動手烙,邊烙邊解說)讓大家來比較:“這些烙法,哪一種能讓大家儘快地吃上餅?” 生得出結論:9分鐘是烙3張餅所用的時間最短的。

師:誰能再把如何9分鐘就能烙好餅的方法再和同學們分享一下。(學生黑板邊演示邊解說)

師:使用這種方法時,你發現了什麼?(使用快速烙餅法,鍋裏面必須同時放2張餅。)

讓學生用烙3張餅的快速烙餅法再烙一次,邊烙邊給同桌解說(烙3張餅的最佳方法是解決烙餅問題的關鍵。我讓學生演示烙餅過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嘗試,再進行比較,既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爲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師引導:那麼烙5張餅需要多少分鐘那?7張、9張那?

學生自己動手並同桌間討論,得出結論。教師板書張數與總用時。(生得出5張餅可以先烙2張,再烙3張。7張、9張同理)

師提問:同學們發現黑板上單數餅與總用時存在怎樣的關係?

生總結出單張數×3=總用時

引導出雙張數、單張數與總用時的關係都是一樣的進而總結出烙餅問題的一個規律:張數×3=總用時

(由3是單面時間)進一步總結出張數×單面時間=總用時。

二、實踐應用

課件出示114頁做一做第1題。

教師:“現在美味餐廳的廚師也遇到了難題,餐廳裏來了三位客人,每人點了兩個菜,而餐廳裏只有兩位廚師,假設兩個廚師做每個菜的時間都相等,怎樣安排炒菜的順序才比較合理呢?”

1、引領理解題意。

2、全班交流(一般會從等待時間考慮,可以提示中間桌子是一位老伯伯。)

三、全課總結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讓學生自己總結)

2、師:同學們回家後可以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解決。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2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的教材包括以下內容: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整數和整數四則運算,量的計量,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的內容都很重要,但是重點在第一、二、四、五單元。

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是本冊的一個重點。這一冊進一步學習三步式題的混合運算順序,學習使用小括號,繼續學習解答兩步應用題的學習,進一步學習解答比較容易的三步應用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稍複雜的數量關係,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並繼續培養學生檢驗應用題的解答的技能和習慣。

第二單元整數和整數四則運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學的有關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復習、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數的認數範圍擴展到千億位,總結十進制計數法,然後對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運算定律加以概括總結,這樣就爲學習小數、分數打下較好的基礎。

在量的計量方面,也是在前面已學的基礎上把所學的計量單位加以系統整理,一方面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更加鞏固,另一方面爲學習把單名數或複名數改寫成用小數表示的單名數做好準備。

第四、五單元系統地教學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這一冊的幾何初步知識,主要是在已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認識直線、線段、角、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認識射線、垂線、平行線、梯形,並萄一些簡單圖形的.作圖的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三、教學要求:

1. 使學生認識自然數和整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有三級的多位數。

2. 使學生理解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係。

3. 使學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整數口算、筆算的熟練程度。

4. 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法和減法的筆算和簡單口算。

5. 使學生初步謒簡單的數據整理的方法,以及簡單的統計圖表;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的平均數。

6.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會比較熟練地計算一般的三步式題,會使用小括號,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文字題。

7. 使學生會解答一些數量關係稍複雜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並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初步學會檢驗的方法。

8.結合有關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和唯物辯證觀點的啓蒙教育。

四、教學措施:

1. 加強思想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使學生進一步端正學習態度。

2. 以學生爲主體,提倡啓發式教學,注重嘗試教學,激發學生求知慾。

3. 重視抓課堂教學改革,採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要求作業在課堂上完成,並及時反饋。

4. 做好後進生的輔導工作,實施“課內補課”的方法,組織互幫互學。

5.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

6. 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7. 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8. 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下第90—91頁例1、例2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知道平均數的求法。

2、瞭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3、學習解決生活中有關平均數的問題,掌握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教、學具準備:課件、題卡、磁扣等。

一、 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吧?我們班級的同學也特別喜歡搬運玻璃球的遊戲。今天老師帶你們看一場30秒的運球比賽,不過看比賽有個任務,請第一、二、三組的同學分別爲女1、2、3號選手計數,第四、五、六組同學分別爲男1、2、3號選手計數。聽清楚了嗎?請看大屏幕。

二、 講授新知

1、探究平均數的方法

師:緊張的比賽結束了,請小組長統計一下選手的成績。我們用1個磁扣表示運了1個球,請組長們彙報運球數,把運球的個數貼到黑板上。(說一個貼一個)

師:大家看,他們每人各運了幾個球?

師:請同學們觀察,如果比較兩組同學的成績,你認爲哪組成績好?爲什麼?

生:男生成績好。女生總數12,男生總數15。

師:對,我們比較總數,可以看出男生隊成績更好。

師:大家能不能再分別找出一個數能代表每一組的平均水平,讓他們比一比,還很公平。

生:用3或者2等表示,教師要抓住問其他同學,用3代表這一組每個人的成績可不可以。(2號7個,用3不合適)

生:4.

師:用4表示可以嗎?

生:可以。

師:男生隊用幾表示呢?

生:5.

師:那麼請大家藉助手中題卡,小組合作,畫一畫,寫一寫。用什麼方法得到4或者5的。想一想,爲什麼用這個4或5可以代表每組的水平?

生:小組合作。

師:哪個小組願意派代表彙報一下?(只出示女生的)

生:女生隊2號最多,給1號2個,給3號1個。

師:結果怎樣呢?

生:讓他們變得同樣多。

師:誰還想說說你們的方法。(兩種移多補少畫法),把兩種畫法放在一起,他們都是把多的補給少的,然後使他們變得同樣多。畫一條虛線。想法都一樣,只是表現方式不同而已。

師:大家聽清楚了嗎?誰願意到黑板上擺一擺?

生:移多補少演示。

師:大家同意嗎?

師小結:在總數不變的前提下,我們把多的勻給少的,最終讓它們變得同樣多,(手筆畫這黑板磁扣這)數學上把這叫做移多補少(板書)。通過移多補少得到的(箭頭)同樣多的數(板書同樣多)(向上箭頭),就是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板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平均數的知識。那麼2、7、3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就是4。

師:你們用移多補少的方法表示出男生隊的平均成績嗎?

生:到前面來演示。

師:同意嗎?(再移回來)同學們,除了用移多補少的方法表示出平均數,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生:列算式。學生到黑板上演示。

(4+5+6)÷3

=15÷3

=5(個)

師:你是怎麼想的?(寫的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

生:用男生隊運球的總數除以3,就是每人平均運5個球。

師:聽明白了嗎?括號裏的式子表示?除以三呢?結果5是?

師小結:我們先求總數,再除以三個人,也可以使這組數據變得同樣多,這種方法就是合併平分。得到同樣多的數,就是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它也是求平均數的一種方法。

師:你能用合併平分的方法,求出女生隊的平均數嗎?

生:彙報

師:現在我們來說一說哪一個隊成績更好呢?

生:男生隊

師小結:比總數女生12,男生15。比平均數女生4,男生5。比總數和平均數都是男生勝,看來在人數相等的情況下,比總數比平均數都很公平。

2、平均數的作用

師:馬老師看同學們玩得特別開心,也想玩一玩,我運了4個球,我看女生成績少,就把這4個球加給女生了(操作,老師 4個)這回女生總數由12變成了15,反超了男生,我宣佈了此次比賽女生獲勝?我這個裁判公平吧。

生:公平,再觀察一下,他們爲什麼不同意。

不公平,人數不同。

師:大家同意嗎?人數不同的情況下,比總數不合理,那我們就比平均數吧!你們比一比,誰的平均數多呢?

生:4.

師:你們怎麼這麼快就知道了呢?

師:比較平均數哪一個對成績更好呢?還是男生隊。小結:在人數相同的情況下,我們比較總數和平均數。人數不相同,我們比較總數就不夠公平了,比較平均數比較公平。

師:看來老師加入也沒改變女生隊輸了這個結果,假如老師運了8個球(貼),這回女生隊的平均數是幾了呢?(5)

師:打平了。假如想讓女生隊的平均成績是6,老師至少需要運幾個玻璃球呢?

生:12個。

師小結:女生隊其他人運球沒變,隨着老師運球數的增加,這組的平均數變大,所以說平均數隨整組數據每一個數變化而變化。

3、平均數的性質

師:請大家觀察女生隊的成績

我們得出來的平均數4是1號的實際運球數嗎?是2、3號?(不是)

平均數4和這組數據的每一個數比較一下。(具體點)你發現了什麼?

生:4比7少3個,比2多2個,比3多1個。

師:所以平均數4在7和2之間,也就是平均數在最大數和最小數之間。

師:我們再來看看男生隊平均成績,是不是也有這個規律?平均數5是每位選手實際運球的數量嗎?

生:不是

師:平均數5和男生隊每個人實際運球數比較一下。

生:平均數5和2號選手實際運球數一樣多。

師:那麼這個5和2號的成績5表示的意義一樣嗎?

生:不一樣。一個是2號的成績,表示他在比賽中運了5個,代表自己,一個是一組的平均水平。

師小結:我們用平均數和每個數據進行比較,在數據不等的前提下,發現平均數介於最大數和最小數之間,也可能在數值上和某個數相等。例用這個規律,我們就可以在計算平均數時,先估計平均數的大小範圍,或者檢驗平均數是否合理。

習題:小強在20秒時間內拍球4次,分別是24下、27下、28下、29下。1、請你估一估小強拍球的平均成績,可能是多少下?2、動筆算一下,平均成績是多少下(27下)兩張幻燈片。

師:同學們都是用哪種方法算平均成績的?(合併平分)一般情況下,我們計算平均數時經常用合併平分的方法。

師:其實平均數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你知道哪些平均數呢?

生彙報:

師:對,我們經常接觸的有平均身高,平均成績,平均時間,平均氣溫等。早在三千年前,我國《周易》已產生了平均數的思想:

1:統計平均數就是對研究對象的某數量標誌的變量,減有餘而補不足所求得的一般水平。

2:計算統計平均數的作用,在於衡量事物要均等。

所以說平均數很重要,我們可以用平均數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

三、習題

1、課件出示“小小”冷飲店習題。

2、水深。

四、全課總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平均數,學習了平均數的計算方法。那麼,讓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細細去體會吧。

板書設計

平均數

合併平分 移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體會小數混合的運算順序和整數是一樣的,會計算小數四則混合

(以兩步爲主,不超過三步。)

2、利用學過的小數加、減、乘、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展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創設計算電視廣告費的情境。

二、自主探究,創建數學模型

讓學生看懂問題的意思,然後,讓學生自己解答。

學生的解答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有的學生可能會分步計算,也是可以的`。以學生所列綜合算式爲例,研究連除、乘除混合的運算順序和脫式步驟,說明小數混合運算和整數四則混合的運算順序是一致的。

三、鞏固與應用

試一試:

第1題:其中第2小題是帶有中括號的算式題,指導學生練習時,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它的運算順序。

第2題:先讓學生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回憶一下四月份有多少天,再獨立解答。

練一練:

第1題:要求學生脫式進行計算。

第2題:先讓學生說一說從這張收費表中能獲得哪些信息,再讓學生獨立解答。

第3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從圖中能獲得哪些問題,再獨立解答。

四、總結。

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小結,重點講解。

四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新課標教材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33頁-35頁內容,《乘法運算定律》第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

⑴學生經歷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總結過程,感知“猜想----驗證”這一總結規律的方法。

⑵學生理解掌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會用不同方式表示運算定律,以及利用運算定律解決簡單的問題。

⑶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策略,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對數學有新的理解和認識。

三、教學重點

學生理解掌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會用不同方式表示運算定律,以及利用運算定律解決簡單的問題。

四、教學難點

學生經歷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總結過程,感知“猜想----驗證”這一總結規律的方法。

五、教法和學法

由於本節課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問題性和可探究性,所以,我採用了以組織探究學習活動爲主的教學策略。力求在通過“猜想----驗證”的方式總結運算定律的同時,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呈現問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3月12日是什麼日子嗎?”

說一說植樹有什麼好處嗎?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通過解決與植樹有關的'問題去發現、總結乘法中的運算定律。

(二)猜想驗證,總結規律;

1、引導爲主探索乘法交換律

⑴提出猜想

(出示主題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上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一個用一步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嗎? ”(學生提,師板書)

“你們還有不一樣的算式嗎?”(板書兩個算式。)

“同樣的問題我們列出了兩個不同的算式,但結果是一樣的。那我們可以說25×4=4×25。”(板書算式)

觀察這個算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通過這樣一個式子,我們發現兩個因數交換位置,積不變。那麼,我們只是提出了一個猜想,這個規律能否試用於所有的乘法呢?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

⑵驗證猜想

說一說,你們打算怎樣驗證這個規律呢?

⑶得出結論

彙報。

小結:通過剛纔的猜想、驗證,可以證實我們發現的規律不是偶然的,它可以應用於所有的乘法。

(板書:乘法交換律)

“你們能用字母來表示乘法交換律嗎?”

⑷小結:我們已經探索出了乘法交換律。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剛纔我們是按怎樣的過程總結出乘法交換律的呢?

引導學生回答:先解決實際問題——發現規律——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

2、自主探索乘法結合律

按《友情提示單》自主探究學習。

(1) 提出活動要求。

(2) 學生活動。

(3) 彙報總結並板書。

(4) 用字母表示乘法結合律並板書。

三、鞏固應用,拓展總結

(一)基本練習

1、書後做一做第1題

2、你根據乘法運算定律,猜一猜小貓背後的數。37頁2題(猜數、說說用了哪條運算定律。)

(二) 綜合練習

課件出示小精靈的問題,說說你們的發現。(交流、彙報)

小結:交換律是兩個數相加交換位置、兩個數相乘交換位置的規律。結合律是三個數相加、或三個數相乘,改變運算順序的規律。

(三)拓展練習

完成做一做第2題。

1.提出一個用兩步乘法計算的數學問題並獨立解決?

2.彙報

小結:計算三個數相乘時,乘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先相乘,這樣計算簡便。

四、課堂小結

回憶一下這節課內容,說說你有什麼收穫?(重點說你學會了什麼?怎麼得到的和怎麼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