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5篇)

設計1.25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5篇)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梳理文章脈絡,初步領略文章的表達特色,提高閱讀能力。

3、抓住關鍵詞、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深沉無私的母愛和所蘊含的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重點難點】

1、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母子之間的似海深情。

2、領會樸實的語句中蘊含着的豐富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有一年,十月的風又翻動起安詳的落葉,我在園中讀書,聽見兩個散步的老人說:‘沒想到這園子有這麼大。’我放下書,想,這麼大一座園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兒子,母親走過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這是史鐵生在《我與地壇》裏懷念母親的一段文字。我們從中可以讀出史鐵生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和母親對兒子深沉無私的愛。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史鐵生的另一篇文章——《秋天的懷念》,去感受史鐵生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和母親對兒子無私的愛。

【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20xx),生於北京,作家。1969年到陝西延川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靠着每週3次透析維持生命。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其代表作品有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絃》《務虛筆記》,散文《我與地壇》《合歡樹》《病隙碎筆》等。

【新課講授】

(一)整體感知

1、本文講述了什麼內容?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本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在忍着病痛默默地、堅定地、樂觀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直至生命的最後,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懷念。

2、課文圍繞“我”和母親寫了幾件事?

明確:課文寫了四件事:①“我”發脾氣時,母親撫慰“我”。②母親爲了“我”隱瞞病情。③母親央求“我”去看花。④母親的臨終囑託。

3、文章從哪些方面回憶了母親對“我”的關心照顧?

明確:文章開門見山,寫出了“我”雙腿癱瘓後,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母親盡力勸慰“我”;在“我”發脾氣、摔東西時,母親總是默默地忍受,表現出母親的寬容、無奈和擔心;自“我”的腿癱瘓後,愛花的母親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這又從側面表現出母親爲了兒子付出了一切;爲了讓“我”開心,她幾次要推“我”去北海看花,考慮得非常細緻;母親自己身染重病卻絲毫沒有讓“我”覺察出來,還在默默忍受“我”的無理,就是在自己生命垂危的最後一刻,還惦記着自己的兒子和女兒,心中完全沒有自己。至此,一個無私、忘我的偉大母親的形象便展現在讀者面前。

(二)課文精析

1、“我”在雙腿癱瘓之後脾氣變得如何?(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明確:暴怒無常。表現:第一處: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第二處: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麼勁兒!”第三處:“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我”此時非常絕望、消極、難過,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整天沉浸在消極哀怨的情緒中不能自拔,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認爲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2、面對如此暴躁不安的兒子,母親是怎樣做的呢?找出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描寫的句子,並簡要分析。

明確:第一處:“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着我。”→表現出母親的動作很輕,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觸碰到兒子脆弱敏感的心,使兒子更加煩躁和難受。

第二處:“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運用側面描寫,母親愛花,但是她更愛兒子,她把精力都投入到照顧兒子上面。

第三處:“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突出表現了母親希望“我”堅強、勇敢地活下去,不要自暴自棄,放棄對生活的信心,鼓勵“我”也是鼓勵自己。

第四處:“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擋”字寫出了母親對“我”無微不至的愛,母親連這個細小的動作都觀察到了,她不想讓“我”產生不好的聯想。

…………

【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是史鐵生對已故母親的回憶,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和自己深深的悔恨、愧疚之情,表現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

【課後作業】

1、完成課後相關練習。

2、查閱史鐵生的其他作品,將那些給你感觸最深的語句摘錄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瞭解了史鐵生的生平,也從他的文章裏感受到了母親對他深沉無私的愛以及他對母親的懷念與愧疚之情。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篇文章。

【新課講授】

(一)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課文,然後分角色朗讀。注意要讀出母親和“我”的情緒變化,要讀出母親的耐心、細心、小心和“我”的不耐煩、無所謂。

2、文章中有幾處插敘的內容?請找出來,並說說其作用。

明確:文中有三處插敘:①母親愛花,但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作用:表明母親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也說明母親爲“我”放棄了對生活的享受。②妹妹告訴“我”母親病重的消息。作用:補充說明了母親的並病具體到了哪步田地,反映了母親做出的超常努力。③母親病危前的臨終遺言。作用:說明母親心裏只爲兒女的幸福着想,從未將自己放在心上,表現了母愛的深沉、無私。

3、“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明確:母親說這句話的時候,自己的病情已經十分嚴重,然而她怕影響孩子的情緒,一直隱瞞着,當孩子說活着有什麼勁兒的'時候,她自然也會想到自己的病情,母親的話是講自己和孩子的。雖然都得了重病,但是她希望孩子也像她一樣勇敢地面對現實,堅強地活下去。

4、文章結尾寫“我”和妹妹“看花”的情節,有什麼作用?

明確:“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是母愛的集中體現,是“我”走向新生活的象徵,是母親願望的達成,結束全文,與開頭相呼應,表達了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

5、文章共寫了幾次去北海看菊花?“我”的態度又怎樣的變化?

明確:三次。第一次是母親要推“我”去看菊花,“我”的回答非常強硬:“不,我不去!”第二次是母親再次提出要推“我”去看菊花,“我”的回答是“什麼時候?”第三次是和妹妹一起去看菊花,“我”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這幾次看菊花,“我”的態度從非常絕望暴躁到無所謂,再到後來的懊悔、無奈。

(二)問題探究

1、本文的標題是“秋天的懷念”,這裏的“秋天”有什麼意蘊?

明確:秋天是故事發生的特定時間,秋天是背景,文中寫景、敘事、記人,都與秋天有關;秋天的蕭條景象襯托了我遭遇不幸後的絕望心情;菊花在秋風中盛開的景象,表明“我”走出了人生低谷,開始積極面對人生。

2、根據上下文,寫出母親沒有說完的話。

明確: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重新點燃生活的希望,堅強地活下去。

3、文中哪些地方運用了細節描寫?請找出來,並說說其作用。

明確:文章從細微之處對母親的神態、動作等進行了描寫,如“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着我”等,母親這些細微的動作表現了她對“我”的理解、牽掛、關切與擔憂。

4、如何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這句話?

明確:從菊花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可以看出“我”已經驅走了心頭的陰霾,增強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而這正體現了母愛的偉大;寫菊花的淡雅、高潔、熱烈而深沉,象徵了母親對子女的那種純潔高尚、深沉無私、感人至深的母愛。

5、結合文章的內容,具體分析作者從“看花”中獲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明確:身患重病的母親,一直熱切地期待陪“我”“看花”,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細膩的呵護和關愛,從中“我”感受到母愛的偉大;母親病逝後,“我”終於在看花時,理解了母親的良苦用心,領悟到人要積極勇敢地面對生活的道理。

【課堂小結】

1、寫作特色總結:借景抒情、細節描寫、插敘、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篇末點題、前後照應。

2、作者敘述了自己雙腿癱瘓後,母親強忍着內心極度的痛苦和重病的折磨,關懷、愛護“我”的感人情景,展示了博大、深沉、崇高、無私的母愛,抒發了對母親的無限懷念之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多年以後,作者幡然醒悟,明白只有“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纔是對母親最好的懷念,纔是對母愛最好的回饋。

【課後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

2、蒐集與母愛相關的古詩詞或名人名言。

3、請你運用細節描寫的方法寫一個片段,刻畫一個你熟悉的人。

4、預習第6課。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體會人物形象。

2、品詞析句,領悟文章涵蘊的深沉無私的母愛,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懷。

3. 通過品悟菊花的描寫深刻理解母親“好好兒活”的含義。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抓住文中人物的“動作、語言”等描寫方法,體味人物內心情感

2.難點:透過生活小事感受母親對“我”的愛和深情。

通過品悟菊花的描寫深刻理解母親“好好兒活”的含義。

教法學法: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的閱讀訓練重點,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對話爲主線的教學思想。通過“抓細節之美,品言語之情,悟人生之道”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品中讀,

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運用“剖析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自讀、自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媒體出示史鐵生的兩段話導入。

A“幸福是要自己去尋找的……哪怕是你現在正在經歷着一場大的浩劫,你也應該幸福,因爲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從浩劫中學到很多別人可能一輩子都學不到的東西,當你擁有了別人所不曾擁有的東西那你就是唯一。 ”

B“人生如夢。生命從無到有,又從有走向無,生生死死,構成社會和世界。從人生無常這一點來說,人生有如夢幻。因此,一個人只有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纔不枉到這世界上走一回。”

二.作者介紹:

1951年生於北京, 1972年,21歲的他因病癱瘓,從此永遠坐上了輪椅。

他寫的《我與地壇》被公認爲中國近50年最優秀的散文之一。20xx年,他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是現在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三.活動一:

一場災難降人生,品悟心情顯真情。

1.雙腿癱瘓後,“我”的心情變得怎樣了呢?品味“暴怒無常”一詞。(學生在文中勾畫能體現“暴怒無常”的句子,指明同學讀一讀。

2.媒體出示相關句子。哪些詞可以體會出我的“暴怒無常”。

3.指導“砸,摔,捶打”的讀法,品人物內心。

4.如果你是他的朋友或弟弟妹妹,你會對他怎麼說?

四.活動二:咬文嚼字知母愛,細節之中品深情。

1.面對這樣的兒子,面對這樣的現實,怎麼做才合適呢?讓我們看看母親是怎麼做的吧?

(學生細讀課文,圈點勾畫相關的句子。指明同學朗讀這些句子)

2.媒體出示相關句子,師生共同交流品讀。

3.細讀課文,找找母愛還流淌在哪些細節當中?全班交流。

4.朗讀媒體出示的一段文字。

五.活動三:品讀菊花悟人生,潑潑灑灑無限情。

1.母親的唯一希望就是----讓兒女好好活。兒女讀懂了她的這份苦心了嗎?

2.細讀感悟文章最後一段,交流,探究“菊花”的意義。

六.結束語。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3

教材內容:《秋天的懷念》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九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用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兒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作者藉助對幾件小事細緻地描寫,表達了母子之間的似海情深。

教材分析:《秋天的懷念》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比較簡單,文字比較淺顯,易於引起學生的興趣,適於學生獨立閱讀和理解。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受到偉大母愛的薰陶,接受一次愛的教育;二是提高學生的自讀能力。

學生分析:本班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已具有一定的獨立閱讀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合作學習中能夠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的同學具有較高的朗讀水平,但個別學生雖然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但缺乏感情。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思維比較活躍,能主動探索新知。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指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學會多種閱讀方法……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秋天的懷念》一課語言通俗,但蘊含於字裏行間的感情,深沉而熱烈。根據本單元教材特點及本課特點,針對學生的閱讀水平,設計“在速讀中整體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自己的情感朗讀中,受到偉大母愛的薰陶感染。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藉助閱讀提示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交流。在交流評價中變單爲多向,讓學生都動起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互補互促中共同提高。

設計特色:朗讀中感悟、感動。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

2、 指導學生通過自學討論,自己讀懂課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3、 通過了解母親對“我”的關心照顧,使學生受到偉大母愛的薰陶感染。深刻體會“我”對母親深深的愧疚、熱愛、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讀課文,體會偉大的母愛,受到愛的教育。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史鐵生的《合歡樹》中的一段文字,菊花圖片。)磁帶《思鄉曲》

教學設計過程:

一、 激情導入,激發情感

1、 激情導入(課件出示)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爲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我似乎得到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

------------史鐵生《合歡樹》

(由教材引出作者的其他作品,能激發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使學生能“走進文本”也能“走出文本” )

學生自讀後發言。

(有的學生說母親在世的時候活得太苦,有的同學說他讀出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

師:在作者的好多文章中都表達了對母親的深切懷念和愧疚之情。像《合歡樹》、《我與地壇》、《有關廟的回憶》、《秋天的懷念》等。今天我們就寫作者一起重溫那份偉大而無私的母愛,去感受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懷念之情。

板書:“秋天的懷念”

齊讀課題。

2、 激發情感

教師配樂《思鄉曲》誦讀課文4—6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那個未成年的女兒……)

(配樂爲了渲染氣氛,在《思鄉曲》低迴哀婉、如泣如訴的樂曲聲中,教師飽含深情的誦讀牢牢抓住了學生的心絃,學生的情感受到感染,閱讀的興趣被調動起來,爲後文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 速讀梳理,整體感知

1、 整體式默讀。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你覺得課文中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讓學生對課文整體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爲下面的理解作鋪墊。)

2、 尋讀式速讀。想一想:課文寫了母親關心我的哪幾件事?你體會到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以上問題學生在獨立閱讀中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種各樣的答案,以此來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這一環節中安排了兩種閱讀方法,整體式默讀和尋讀式速讀,目的是爲了在以後的學習中學生能夠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的運用不同的讀書方法。)

三、 品讀感悟,溝通感情

(在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抓住母親關心我的四件事,找出重點詞句品讀,說說自己最感動的地方,並說說感動的原因。學生交流時教師要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一是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二是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這樣在全班交流時就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討論後學生彙報所得,彙報時教師的引導、點撥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還要相機指導朗讀。)

1、 我發脾氣時,母親撫慰我。

(1) 感悟:哪些語句最讓你感動?說說爲什麼?

(這一部分要引導學生抓住對母親神態,動作的描寫,體會母親撫慰我時的細緻入微和體貼周到。如,我發脾氣時,媽媽爲了讓我盡情的發泄而悄悄地躲出去,她躲出去以後對我還是不放心,所以就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當我自暴自棄狠命地捶打雙腿時,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母親撲滅的是兒子想死的心,抓住的是兒子活下去的信念。眼圈紅紅的,說明母親哭過,“我”的一舉一動,母親看在眼裏,疼在心上。我的做法給母親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母親難過之後,哭過之後,她還要安慰我,鼓勵我好好兒活,這一系列的動作、神態的詞足以看出母親對兒子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懷,那種偉大無私的母愛。讓學生抓住作者對母親語言的描寫“咱娘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2) 朗讀:(在這裏,指導學生讀我“暴怒無常”的句子時,要讀出暴怒、絕望的語氣,如,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收音機裏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動詞“摔、砸、大聲地喊、捶打”等詞要重讀體會做着極度絕望的心情。讀描寫母親的句子時應讀出母親對兒子的心疼和無奈。如“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2、 母親爲了“我”隱瞞病情。(當我心情不好,亂髮脾氣時,母親的病已經到了晚期,她的痛,她的苦又能向誰說呢?她只能自己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着覺。母親不僅要忍受着自己的病痛,還要忍受着兒子的病痛給自己造成的心理上的痛苦,母親活得太苦了,太累了。她之所以能忍,就是因爲一個“愛”字,對兒子深深的愛。着重引導學生重讀“整宿整宿,翻來覆去”等詞,體會母親的堅強與無私。)

3、 母親央求“我”看花。(彙報時引導學生抓住幾個關鍵詞“央求、喜出望外、高興、絮絮叨叨、敏感”來體會母親情感的變化,從而體會母親深沉而無私的愛。朗讀時隨母親心情的變化語速時而緩慢,讀出央求的語氣,如“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時而歡快讀出如釋重負,充滿希望的語氣,如,“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吧。”結尾時歡快的語調戛然而止。因爲當母親說到“還記得那回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楊樹花是毛毛蟲,跑着,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她比兒子還要敏感。她認爲自己太粗心了,說錯了話,感到對兒子很愧疚,在心裏不斷的自責。再朗讀中幻化出母親因失言而重陷痛苦的現實與無奈中的畫面。可見她在兒子面前時時處處都是那麼小心翼翼,恐怕兒子會不高興。)

過渡(母親想陪我看見菊花的願望還沒有實現就離開了作者。)

4、 母親的臨終囑託。(引導學生在品讀中想象母親生命垂危時對兩個孩子的無限牽掛。朗讀“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那個未成年的年女兒”時要用緩慢的語速,低沉的語調勾畫出一個面容憔悴,爲兒子付出全部,自己卻病的大口大口吐血,臨終前卻依然牽掛着自己的孩子的普通卻偉大 的母親形象。)

(品讀感悟溝通情感這一環節的設計,始終圍繞“母愛”這一主題讓學生談感受、朗讀。這樣語言和思維,朗讀和感受就有機的結合起來了。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了培養。讓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再感悟中品讀,這樣學生對母親那偉大、無私、堅強的形象就有了深刻的瞭解。)

5、 秋天賞菊,懷念母親。(課件出示菊花圖片)

讓學生一邊欣賞菊花圖片一邊回想母親關心我的四件小事,與作者一起賞菊一起感受那份深深的懷念。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的爛漫。”

最後一段學生自讀自悟。

學生彙報自己的獨特感受。

文章結尾段作者寓濃濃的思母之情於開放的菊花之中,菊花依舊,慈母卻不在,睹物思親,怎不傷懷?想起母親的鼓勵與期望,怎不令人淚下?

師總結:(在那看菊花的世界裏,作者懂得了母親的話“要好好兒活”的真正含義,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好好兒活”這句話不僅是母親送給她兩個孩子的最好禮物,同時也是送給我們每個人的最好禮物,值得我們去品味去思索。人生的道路是漫長而崎嶇的,不管是現在的我們,還是將來的我們,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多大的挫折我們都要好好兒活,活出自我的尊嚴,活出自我的價值,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四、 配樂朗誦,情感昇華。

在學生情感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之時,教師播放《思想曲》,學生和着樂曲朗讀全文。(那字字真情,句句思念在樂曲的烘托下,學生在自己的朗讀中感受到作者汩汩涌涌出的思母之情,從而達到陶冶情操,薰陶情感的教學目的。)

五、 口語表達,放飛思想。

此時,爲學生更好的抒發情感表達對母親的深切懷念,我設計了一段口語表達:假如清明節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會說些什麼呢?(說的過程就是學生思想成長的過程,是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的過程。這不僅能使學生更深入的瞭解作者的內心感受,還能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六、 筆尖升情,以情激情。

再學完本課之後,學生肯定被文中偉大的母愛所感動,在此基礎上,教師巧妙的以情激情,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母親,歌頌一下偉大而無私的母愛。可以寫一段話,可以寫一首詩,真正點燃學生愛的情感。(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使文道得到統一。)

七、同唱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獻給天下所有的母親,結束課文。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4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

教學預設:

1.在“秋天”的回憶中,理解“母愛”的。

2.在“懷念”的情意中,感受“愛母”的思緒。

3.在“秋天的懷念”中,獲得“自己”的思考。

教學層次:

感受“娘倆”的好好兒活;

探究“我倆”的好好兒活;

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

教學步驟:

讀出韻味

讀出思考

讀出韻味

一、感受“娘倆”的“好好兒活”

(一)、導入

走在學校的路上,看着樹上的葉子啊漸漸泛黃,你們也正式走入了你們的國中生活,這才發現其實秋天已經來了,我想請問同學們,在你們心中,秋天能帶給你們什麼感受呢?

生答(秋天是美的,天高雲淡,大雁南歸,是豐收的季節)

然而秋天在史鐵生的眼中卻是包含着深刻別樣的含義,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史鐵生心中的秋天,體味他在秋天中的懷念。【板書:秋天的懷念】

(二)、作者及背景滲透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作者(課前預習,生答)

史鐵生取得的這一系列成就與他的人生經歷和他的母親息息相關,他21歲時,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癱,人生處於低谷,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親也去世了,這麼多年來,兒子一直用文字表達對母親的感受。請同學們一起默讀下面這兩段話。看你讀到了什麼。

(課件出示:那時的我,作爲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爲母親着想,我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爲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着,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而這樣的母親,註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親。)

(課件出示:“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爲什麼早早的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合歡樹》)

【生:(學生默讀後發言)我讀到了他對母親的思念。他把上帝招她回去作爲安慰。

上帝爲什麼早早的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師板書:苦)】

師:他的好多文章都表達了這份感情,比如比如這節課我們要走進的--

生:《秋天的懷念》。

(三)、朗讀指導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罷。讀書、讀書,只有在讀中去體會文章思想,讀書大體分爲三階段,那麼同學們覺得你們能夠做到哪個階段呢?

(課件出示:“自測:正確--流利--有感情”)

【根據實際情況,追到有感情一步,請同學自選段落讀出來,並找同學對他進行評價】

【教師評價:讀正確是對作者的尊重,也是對你的朗讀精益求精,高標準要求呢。激勵學生

師:給他們掌聲!(學生鼓掌。)掌聲的原因,他們能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是難能可貴的!尤其是同學們對課文中出現的兒話音較多的兩句讀得很準。我們再讀讀。(讀“咱娘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強化之爲後文作鋪墊。)

師:咱們平常說的這個“有感情”,怎麼這麼模糊!他有感情的讀,是這樣,可那位同學的朗讀卻是那樣的。

生:有人聲音細,有人聲音粗,有人性格深沉,有人性格外向。

生:由於理解的角度不同,自然讀出的味兒也就不同。

師:是啊,讀書是個人的,我們在尊重別人的朗讀的同時,我們也有自己的滋味,我們不再評價別人,你讀得“真有感情”啊。這真有感情,而應該說讀得有特點,讀得有個性,讀得有自己的味道。(出示課件“讀出韻味”)】

(點評:“讀出感情”是語文課堂經常聽到的,可什麼纔是“有感情”,確實是一個模糊概念。讀一段文字,根據自己的理解,帶這種感情可以,帶那種感情也可以。“由於理解的角度不同,自然讀出的味兒也就不同。”既要尊重別人,又要讀出個性理解。竇老師生動形象地演繹了“個性化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出自己的韻味,這纔是真正的“讀出韻味”了。)

師:讓我們一起再大聲提示一下自己。

生:讀出韻味。

師:現在我們就走進課文,品品課文中文字的味道。

(四)、探究研討

1、通過讀書,我們知道課文寫了幾次秋天裏看菊花的故事?

明確:兩次。第一次母親要推着他去,沒去成。第二次去了,不過是和妹妹去的。母親想跟他一起去看花,爲什麼他總不答應?(生;他雙腿癱瘓,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根本沒有心情的。)作爲21歲的年輕人,突然得了高位截癱,自然受不了這個打擊。讀讀課文,讓我們體會他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時的心情。

生:“雙腿癱瘓後……”

師:(引讀課文,進一步深化)望着望着北歸的雁陣,他會--

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

師: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他會--

生:猛地把東西摔向前面的牆壁。

師:還有呢,媽媽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

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麼勁!

2、師:作者覺得活得沒勁。課文有一句話,請同學們大膽想象,作者又會怎麼樣呢?

(出示課件:獨自坐在屋裏,看着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我----------。)

【生1:……我會想起小時侯像落葉一樣盡情飛舞的情景,可是現在再也不能像落葉一樣飄飄灑灑了呀,我活着還有什麼勁?

生2:獨自坐在屋裏,看着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我不禁暗暗流淚,我的命運就像那落葉一樣唰唰啦啦落地死去。】

(點評:敏銳地抓住訓練點,別開生面地進行語言訓練設計,“樹葉飄落”這一意象,引發了學生的聯想,帶着傷感,充滿詩意,學生深情地墜入了“我”當時的情感之中。這語言訓練中有豐富的,豐厚的情感。)

師:“我”活着還有什麼勁兒!原來活蹦亂跳的,現在突然坐在輪椅上,發這麼大的脾氣,此時的他的確很痛苦(回扣一下“苦”字),要是他是你的朋友,或者你的哥哥,妹妹,面對他這副樣子,你會怎麼做?【生答】

師:嗯,同學們都很有愛心。你們講得道理很對,建議也不錯,不過,請你設身處地的想想,他能聽進去嗎?(學生停了停,開始議論,有的搖頭,有的說聽不進去。)

生:嗯,他也許聽不進去。

3、師;是啊,面對這樣的兒子,面對這樣的現實,怎麼做更合適一些?讓我們看看母親是怎麼做的吧。

明確: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我從母親的動作中看出她勸兒子要好好兒活。(課件,生答)

師:請你們默讀這句話,注意這幾個動作。(老師點示“撲”)母親“撲”下去的會是什麼?

明確:兒子輕生的念頭。

師:好。其實,你很會聯繫上下文理解呢,那就把你理解的“撲”帶進去句子裏,讀給我們聽。(生讀,很有力量)

師:那麼,我還要問,“母親抓住我的手”,“抓”住的僅僅是我的手嗎?

【母親抓住的是我想要死的念頭,她想抓住我,怕我輕生。(生答、讀)母親抓住我,也是讓我必須具有好好兒活下去的信念。(再讀)】

師:請再默讀這句話,看看母親“忍”住的究竟是什麼?(小組討論)

【(1)忍住的也是自己的病情(原文)肝癌。

這是一位病入膏肓的母親。母親她活着很苦啊!(回扣一下“苦”字)親愛的同學們,一個患肝癌病的人只有自己知道有多痛,無法用語言描述,而且還知道自己就要死去……是這樣的母--親!那麼這樣的一位得絕症的母親,有沒有“看着看着北歸的雁陣,突然把玻璃砸碎”?

生:沒有。

師:她有沒有“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把東西摔向牆壁”?

生:沒有。

師:有沒有大聲喊着“我活着還有什麼勁”?

生:沒有!

師:母親爲什麼沒有這樣做?

生:爲了兒子!

師:正是因爲兒子,她愛自己的兒子,纔有忍耐。

師;帶着你們的體會讀這句話。(咱娘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師:請再讀課文,琢磨琢磨,母親忍住的還有什麼?

【(2)母親還忍住了兒子的病給自己帶來的打擊。

這樣的打擊就像天塌下來一樣,但這樣的痛苦不能讓兒子知道,她還要讓兒子堅強起來。所以,面對這樣的雙重打擊,母親讓兒子去看花:“聽說北海的菊花都開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吧”。母親愛花,也想讓兒子看花,讓心情變得愉快一些。】

師:母親幾次要求推着兒子到北海看菊花?

明確;兩次。第一次;“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着你去走走。”第二次: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生讀)母親不僅僅自己的病讓自己憔悴,爲兒子操碎了心,更會讓她憔悴。

母親是個愛花的人,就是說母親熱愛生活,也要讓兒子像她那樣接受現實,熱愛生活。當兒子有去的意思--“什麼時候?”的時候,母親就--“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兒子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

當兒子說--“好吧,就明天”的時候。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可我又不耐煩的時候--“唉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她竟然笑了,還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着:“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着,一腳踩扁一個……”

母親把所有的苦都藏在自己心裏。她還笑着--你看,兒子的話讓她“喜出望外”,讓她高興得坐立不安。這一切都是爲了兒子,讓他學會快樂,面對未來充滿希望。

【(3)師:好,帶着你對“忍”的理解再讀一讀。(咱娘倆在一塊,要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師: 剛纔同學們的分析在這個“忍”中體會又一層韻味。那麼,再請同學默讀課文。看看母親還忍住了什麼。

生:忍住的還有兒子的抱怨。因爲母親對兒子特別的理解,所以她能忍受兒子的摔東西,砸玻璃等暴怒無常的脾氣。】

師:好!會讀書,請再細讀讀,看看母親又是怎麼“忍”的呢?

生:“……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

師:這裏重複用了一個詞,那就是說,母親的忍體現在--

生;“悄悄地”。還有一處,也是“悄悄地”--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師:這是一處細節描寫,找的很好,(學生讀,隨機課件出示: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2、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3、……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師:把“悄悄地”去掉,再讀讀上面的三句話,任意選擇一句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3、因爲母親一說“跑”和“踩”,就會想到兒子的腳癱瘓了,不能走了,不能跑和踩了。所以,母親又悄悄地出去了。“悄悄地”就是說母親在兒子面前說話特敏感。這個“悄悄地”體現了對兒子的歉意,覺得自己怎麼那麼粗心,說話不注意呢?也體現了對兒子的關心。母親對自己的話很敏感,就連說話都那麼小心。就是怕兒子傷心,她在兒子面前特別小心。

師:用個成語,那就是--小心翼翼!

師: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啊,請你讀讀這句話,讓我們跟着你體會母親的“小心翼翼”。(生讀。掌聲)】

【明確:2、不用上“悄悄地”呢,就體會不到母親的苦心。她想讓兒子盡

情地發泄一下,就又悄悄地進來,這就更體會母親非常耐心,不忍心打擾兒子。母親出去了又回來,回來又去,一遍又一遍,眼圈紅紅的,說明剛哭過,可是在兒子面前還要忍,一句話,就是爲了兒子。(生讀得很慢。)】

【明確:1、悄悄地躲出去,又在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動靜。如果母親不是“悄悄地”,就那麼隨便的出去,根本就體會不到母親對兒子的理解和關心。

師:把“關心”再具體些,就是對兒子特別的--

生:無微不至,也就是特別細心。

師:是啊,她的心比針尖還細啊。把你的感受送進去再讀。(生讀得較輕)。

師:母親的腳步還是稍重了一些,再輕一點兒。(生讀得很好。掌聲)】

師:經過同學們的品味,我們感到這“撲”,這“抓”後的“忍”--除了忍住對兒子的抱怨。還要忍住自己的痛苦,更要忍住兒子的病痛給自己的雙重打擊!這是一位怎樣的忍啊。大愛無形。兒子的得病,自己的重病讓母親苦上加苦--然而母親依然是苦口--生:苦口婆心。(教師再次回扣“苦”字)

師:也是母親的良苦--

生;良苦用心。(教師再次回扣板書“苦”字)

師:那麼,“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這“好好兒活”究竟要告訴兒子什麼呢?(生答)

【生1:要接受現實,不要自暴自棄。

生2:現實已經這樣了,未來還長着呢,兒子,你一定要好好活。

生3:正值壯年,你的路還長呢,更要堅強起來啊。

生4:她要在僅有的時間陪伴兒子一起好好兒活。

生5:她要兒子堅強地活下去,不要發脾氣,要找到一條好好活的路,讓他笑看人生,不要被病痛壓倒。

生6:她要告訴兒子面對生活的打擊要學會忍受。】

師;母親沒有你們說的那麼精彩,那麼豐富。母親的話不是豪言壯語,只有那萬箭穿心的“忍”哪!但你們所說的都含在了這句再簡單不過,再樸素不過的話裏--

生:“好好活”!

師:所以,這“好好”兩個字的韻味、複雜的情感都蘊涵在這裏--母親告訴兒子怎麼去面對有殘缺的生命的理兒,真是意味深長啊。同學們在下面好好讀一讀。(生自由品讀。)

二、探究“我倆”的“好好兒活”

師:可是,母親就這樣悄悄地去了,她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鄰居們-

生:鄰居們把她……(教師引讀,讓全班同學把課文寫母親臨終的話讀出來。直到最後一句--“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師:(出示課件:“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多少年過去,兒子終於明白母親那句沒有說完的話。你們讀懂了嗎?省略號裏沒有說完的話,究竟是什麼?

生:好好兒活!(學生異口同聲)

師:我們送進去,一起把這母親沒有說完的話,說完。

生: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你們倆要好好兒活。

師:你們懂了,兒子和女兒也懂了,所以課文最後一句才說--

生:“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師:同學們,母親去世七年之後,作者寫了這篇文章,結尾就落在這裏--“要好好兒活”。那麼,他究竟懂得了要怎樣好好兒活?我們一起來讀讀描寫菊花的句子。(課件出示: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師:下面同學就結合這句話,可以小組合作,好好討論討論,可以自己思考,他們究竟懂得了該怎樣好好兒活?(生討論很熱烈,之後發言)【生答,讀(好好活)

1:菊花“淡雅”,就是說人可以活得平凡,或者普通一些也可以的。(讀)

2:其實,人可以活得淡雅、高潔、熱烈、深沉啊等等,不管怎麼說,每一個階段不一樣的,總之要活得多姿多彩,也就是潑潑灑灑。(讀)

3:不管有多少秋風蕭瑟,有多少風雨打擊,人活着就要潑潑灑灑地笑對人生。就是說,要活出自己的尊嚴。(讀)

4:我看,因爲不同的花有不同的特點,母親想讓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心靈裏、在人間綻放出屬於自己美麗的花,也就是母親讓兒子選擇自己的人生。

師:母親沒有告訴兒子,你就得是這樣的花,母親是讓兒子自己去選擇,活出自己的個性。淡雅也好,高潔也罷,熱烈而深沉也行,總之,要活出自己的……(個性)(讀)

師:你們懂得了應該怎樣去好好兒活,文中的兄妹倆也正像你們一樣,懂得了要好好兒活。

師:伴隨着生命的腳步,作者如菊花一樣,潑潑灑灑,開出了他人生的爛漫之花。所以,33年之間,他懂得了這句話的'含義,懂得了自己該用怎樣的行爲走出這“好好兒活”。回過頭來,看吧--

師:望着望着北歸的雁陣,他還會把玻璃砸碎嗎?(出示課件:望着望着北歸的雁陣,我----。)

生:不會!

師: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他還會猛地把東西摔向牆壁嗎?(出示課件: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

生:不會!

師:看着看着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的飄落,我----。(課件出示:此處讓學生再次創造,和前面內容形成對照。)

生:看着看着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的飄落,我會想到母親微笑着在窗前和我說話的情景。

師:原來母親擋在窗前,是要擋住什麼?

生;擋住兒子看到落葉想要死的心。現在,兒子終於知道母親的苦口婆心和良苦用心,所以,他知道母親給了他第二次生命,所以,他想象母親是微笑靠在窗前的。因此,這回看着看着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的飄落,我會想,我絕對不會像這落葉一樣死去,我已經勇敢地面對未來的生活。(掌聲)

師:就這樣,兒子不再暴怒無常了,兒子終於懂得了母親的那句話,下面我們就來默讀史鐵生先生在《病隙碎筆》中的這段話,看看他對“好好兒活”的理解到了怎麼樣的一種境界。

(出示課件: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纔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爲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個“更”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

【生:他終於懂得了活着,好好兒活着,就是一種滿足。

生:現在,在史鐵生叔叔的眼裏,活着就是一種幸運。

生:活着就應該滿足。如果說史鐵生懂得了痛苦,他把這苦當作一種別開生面的遊歷。】

師:這是怎樣的一種超然,這是怎樣的對生命的敬畏。如果說最初生病對他來說是痛苦的,那麼,現在的他對“好好活兒”怎麼一個“苦”字了得?

師:對這樣一位文學大師,因他對生命的理解,我向大家推薦這幾本專著--(課件出示:推薦書目:《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

師:有誰知道,史鐵生晚年的身體狀況嗎?(學生沉默)

師:由於長時間的坐在輪椅上,他患上了腎衰竭,每個星期必須要做三次血液透析,換血,不能少一次。不然就會死去。但他還是要拿起筆來,儘管拿筆已經非常困難,但是他一直記得母親的那句“好好兒活”!他是用筆表達他自己33年來是怎麼個“好好兒活”,母親在九泉之下會含笑九泉的。(擦掉“苦”)

師:越是懂得該怎樣好好兒活,他就越是愧疚和自責啊!他是多麼希望母親能知道他已經趟出了屬於自己的路啊,獲獎,成功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在那看菊花的世界裏,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花。越是體會到這一點,他就深深的懷念着她啊,告訴她自己是怎麼“好好活”的啊--

伴隨哀傷抒情的音樂,讓學生閱讀文章片段--

片斷1:搖着輪椅在園中慢慢走,有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着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牆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後,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裏只默唸着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捱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後再漸漸浮起月光,心裏纔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我與地壇》

片段2:我有一個悽苦的夢……在夢裏,我絕望地哭喊,心裏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離開,但你總要捎個信兒來呀,你不知道,我們會牽掛你,不知道我們是多麼想念你嗎?”但就連這樣的話也無從說給她,只知道她在很遠的地方,並不知道她在哪兒。這個夢一再走進我的黑夜,驅之不去。--《有關廟的回憶》(師誦讀此段)

師:這個夢一直伴隨了我33年,我只好在夢裏念着她,在文字中寫着她,在一個又一個秋天裏,讓妹妹陪着我,到北海去看--她!端起書,讀--

生:“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到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倆在一塊要好好兒活。”(全體學生深情朗讀課文最後兩段。)

師:回過頭來看課題。這《秋天的懷念》,懷念的究竟是什麼?

生1:不盡的懷念,這深深的懷念,這刻骨銘心的懷念--秋天兩個字化作了母親。

生2:他懷念的秋天的菊花,就是他母親啊。(該生淚流滿面)

生3:其實,懷念的是母親和他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懷念的就是母親給他的--“好好兒活”啊。

師:母親的“好好兒活”化作了我的血液,借了我一生啊,成就了我一生啊。是這句話讓史鐵生在無法彌補的身體缺憾中,找到了另一種生命的延展!再讀課題。(學生個別讀,最後齊讀。韻味已和課前大不相同)

讀出思考

三、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

師:通過這兩堂課的學習,我們通過品悟文字的韻味,嚐到了這一家人的人生韻味。同學們感動了,老師也感動了。我相信,同學們今天回去,肯定會跟家裏人說今天的學習體會的。也許就跟老師看電視劇一樣,抹着眼淚,“這電視劇,太感人了!”那麼,他們家這件事,跟我們有沒有關係?

師:有時我們聽一個很感人的故事一樣,聽完了,抹完眼淚了,過後該幹什麼還幹什麼。不過你又說,“有關係”,有什麼關係?

生:面對生命,珍惜生命。我們這些健康人更要好好兒的活。

師:爲自己喝彩吧。(掌聲)我們到這一家人的情感世界裏去走了一趟。不光是讀出了這一家人的人生韻味,還讀出了自己的思考!這纔是語文學習的真正目的。(課件出示:讀出韻味--讀出思考)

師:因此,親愛的同學們,文章結尾的這句話,(課件: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這個“倆”應該變成--

生:我們!

師:連起來讀這句話。(生讀“我們在一塊兒要好好活!”)

生:就是說,面對自己的母親,要好好兒活。

師:面對自己的家人要--

生:好好兒活。

生:面對自己的同學、老師要好好兒活。

師:每個人的人生體驗不同,每個人的體會不同,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也不同,我想問,今天走出這語文課堂,“好好兒活”這句話沉澱在你心中的思考是什麼?一個詞,一句話,都可以。

生:笑對人生,樂觀面對所有的一切事!

生:凡事一切都要包涵,酸甜苦辣,就是好好活。

生: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我們都要活出自己的堅強。

師:面對曾經煎熬過你的困難,你痛苦過,請把這一家人送給你的“好好兒活”銘記在心。

生:每天,當我們醒來,發現自己還活着,這就是幸運。因此無論如何要好好活。

師:泰戈爾大致說過這樣的話--每次,醒來之後發現自己還活着,這本身就是奇蹟。你的思考和他不謀而合。(笑聲)

生:上帝要你怎樣活,你就要怎樣活唄。

師:上帝要你怎樣活那是你的“命”,該怎樣好好活那是你的“運”。命和運是分不開的,所以叫命運。用你的“命”走好你的“運”就是你的“好好活”走出的“人”字一撇一捺。(掌聲)

生:身體健康本身就是幸運,要好好善待自己的健康。因此,我們的一些打擊啊,苦惱啊,在史鐵生面前不值得一提。

生:怎樣纔是“好好兒活”?該怎樣“好好兒活”?我一時還說不準,讓我再想想吧。師:親愛的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這也確是值得我們思考一輩子。因此,“好好活”給我的思考是什麼呢?願意說出來和同學們共勉--世界上有看得見的殘疾,也有看不見的殘疾。面對“好好活”,我要說,身體的侷限我們這輩子改變不了,但,可以改變的卻是我們的心理殘疾。下課!

總評:

竇桂梅老師執教的《秋天的懷念》,如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帶給我們無與倫比的震撼。從竇老師“爲生命奠基”的課堂,我們感覺到了說不盡的精彩,獲得的是藝術的享受,精神的洗禮。

竇老師的課堂,疏密有致,粗細結合。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透風。疏者大氣,細者精緻,不愧是大家手筆。整個課堂設計,就由兩大部分組成:讀出韻味,讀出思考;圍繞主題“好好兒活”構建課堂,三個層次一層一層推進:感受“咱倆”的“好好兒活”,體會“我倆”的“好好兒活”,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而整個教材的處理,又置於作者史鐵生一組作品之中。新穎,簡潔,深刻,廣博。

竇老師教學藝術的“大手筆”還表現在她的“超越”。對教學主題的超越,對當下教學的超越,對學生要求的超越,對課內教材的超越。從“母愛”到“好好兒活”,從“讀出感情”到“讀出韻味”,從“讀出韻味”到“讀出思考”,從《秋天的懷念》到史鐵生的系列作品,從課堂教學研究到語文課程的建構,我們分明看到,竇老師就是一直在超越、超越、超越!

細處呢,細到對一句話、一個詞含義的挖掘,對每一個學生髮言的評價,甚至對範讀時每一個音調的讀法,課件中每一個畫面的處理,都用心對待,不隨意放過。對文本的解讀,對學生的引導,無不閃現着教師智慧的光芒。而所有細節展現出來的美,體現的是竇老師“以生爲本”的人文思想的光輝。

請看文本解讀。竇老師深入研讀文本,走進語言的深處。在抓關鍵詞句教學方面,那“撲”,那“抓”,尤其是那“忍”的挖掘,可謂一“忍”三嘆。多角度、多層次的語文訓練,包孕着豐厚的情感、豐富的,使語言訓練立體化,真正實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

竇老師的朗讀指導,也是精妙絕倫。聲情並茂的朗讀,打動了在場的所有聽衆,給學生做了一個極好的示範;指導方法也別出心裁,她改時下流行的“有感情讀”爲“讀出韻味”,她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後感悟後,再讓學生“送進去”讀一讀,讓學生把自己的個性體驗與文本朗讀很好的結合起來,讀出了思考,讀出了文章的韻味,也讀出了自己的韻味。

竇老師的教學藝術,有人說是爐火純青,那是有堅實的思想支撐。肖川在《成爲有思想的教師》一文中說過:“有思想的教師,會對學生的心靈豐滿和精神充實有一種自覺而又自然的引領。”以我的理解,“自覺”是對教師思想底蘊的要求,“自然”是對教學藝術的要求。思想賦予竇老師“超越教材,超越課堂”的智慧和魄力,她大膽取捨,把教學主題由“母愛”昇華爲“好好兒活”,用“好好兒活”把一篇教材與多篇課外閱讀文本串起來。在她的引導下,學生走進教材,又走出教材,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一步一步地領略着“好好兒活”的意蘊。

因爲竇老師的引領,學生的認識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思維活躍,說得精彩,讀得精彩。學生的個性在課堂飛揚,學生的生命在課堂成長。而學生的這些精彩,正是來自於老師激情的感染,來自於老師巧妙的引導,來自於老師熱情的鼓勵。課堂上,竇老師全身心地投入,彷彿一朵燃燒的“玫瑰”(竇桂梅的網名),學生訃考、表達,展現着他們生命的精彩。在老師“自覺而又自然的引領”下,學生“心靈豐滿”起來,“精神充實”起來。竇老師真正實現了她的語文教學目的:“爲生命奠基”。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掌握生字詞,把握重音和停連。

2、根據文中的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沉的關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朗讀課文,掌握生字詞,把握重音和停連。

教學難點根據文中的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沉的關愛。

教學方法

朗讀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情感導入

有這樣一位兒子,在他二十一歲正值風華正茂之時,卻不幸患病,導致雙腿癱瘓。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有這樣一位母親,雖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他重新點燃生活的信心。可就在北海的菊花爛漫開放的時候,母親卻帶着無限的牽掛永遠地離開了,而這個特別的秋天,也成了兒子永生的懷念。

多媒體展示補充:

1、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的殘廢了雙腿。

2、兩條腿癱瘓後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麼都找不到了。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史鐵生雙腿癱瘓後的境況,讓學生能理解文章史鐵生脾氣暴躁的原因)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注意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調,並思考完成這樣兩個任務:

1、請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雙腿癱瘓後,脾氣暴怒無常的史鐵生,在母親的安慰、鼓勵下走出困境。

(多找幾個學生回答,不斷補充、修正,直至得到較好的句子。這個過程教會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的方法和技巧。)

2、課文幾次寫到看花?母親有沒有看到花?

課文三次寫到看花,前兩次是母親請求他去,最後一次是妹妹推着他去北海看菊花。母親到最後也沒去看成菊花。這成了史鐵生心中永遠的痛。

(訓練學生跳讀,尋找目標信息的能力。)

三、研讀品味體會感情

找出文中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沉無私的關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明確:

1、望着天上北歸的雁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

動作描寫。“砸”、“摔”兩個動作寫出了史鐵生的痛苦與絕望;

2、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

動作描寫。“悄悄”出去是爲了讓“我”盡情發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復平靜和理智,也突出了母親的謹慎小心,說明母親怕讓兒子痛苦,讓兒子傷心;“偷偷”表現了母親不放心“我”,關注着“我”,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細心。

3、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動作、語言描寫。“撲”、“抓”兩個動作,說明母親非常在意“我”的內心感受,害怕兒子禁不住打擊,失去生活的勇氣;“忍”寫出了母親儘管十分悲痛,卻抑制悲傷鼓勵、安慰兒子的痛苦心情。母親說“好好兒活”,帶着幾分無奈,幾分頑強,母親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許不長了,卻仍在不屈地與病魔抗爭,不希望看到身懷病痛的兒子失去與病魔抗爭的信心,推動生活下去的勇氣。

4、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情描寫。“憔悴”暗示出母親在病魔的折磨下身體已經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親既盼望兒子早日擺脫陰影,又怕自己支撐不到那一天的複雜心理。

5、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着,一腳踩扁一個……

語言描寫。表現母親要“我”對生活永遠充滿信心,充滿美好的回憶;說明了“我”答應去看菊花使母親心中十分快樂,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愛之深。

6.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明確:心理描寫。怕“我”想到自己癱瘓,寫出了母親的小心謹慎,表現出母親的細心。

(此部分是本課的重點,應細細品味)

四、課堂小結:濃濃母愛心靈昇華

多媒體展示資料:

更讓他痛心的是,母親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當他發現母親病重時,母親卻永遠的離開了他。他曾經在《我與地壇》中說:那時的我,作爲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爲母親着想,我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爲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個,卻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

(設計意圖:史鐵生後來在他的作品中多次提到對母親的愧疚,後悔癱瘓後對母親所做的不理智行爲,結合課文開頭“預習”中反思的話題,引導學生感受父母的愛,去關愛回報父母。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成長。)

五、佈置作業

讀史鐵生的《合歡樹》和《我與地壇》

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史鐵生母親

(懷念)(用心)

(懊悔)愛(勇敢)

(悲傷)(堅強)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6

一、作品梗概

此文寫於1981年,最初發表於當年《南風報》上,那年史鐵生30歲。在史鐵生21歲時,也就是1969年,到陝北延安“插隊”。三年後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橋街道工廠工作,後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在絢麗多彩的青春年華遭遇到生命的不幸,他的脾氣變得陰鬱無比、暴怒無常。而他的母親此時肝病相當嚴重,常疼得整夜睡不着覺,可她將兒子瞞得緊緊的,仍鼓勵兒子好好活着。母親猝然離去後,史鐵生寫下了這篇文章以紀念他的母親。

本文以“秋天的懷念”爲題,表明是在秋天這樣的季節懷念母親的。在這樣一個生命凋零的季節,作者懷念自己的母親一定會有特別的意義,題目含義深沉而含蓄,耐人尋味。

二、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一20xx),生於北京,作家。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陝西延安插隊,後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史鐵生多年來與疾病頑強抗爭,在病榻上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廣爲人知的文學作品。代表作有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絃》《務虛筆記》,散文《我與地壇》《合歡樹》《病隙碎筆》等。

知識重點

一、字音詞義

癱瘓tān huàn:由於神經功能發生障礙,身體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喪失運動的能力。

暴bào怒:極端憤怒。

沉寂jì:①十分寂靜;②消息全無。

侍shì弄:①經營照管(莊稼、家禽、家畜等);②擺弄,修理。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央求:懇求。

絮xù叨:①囉囉唆唆地說話;②形容說話囉嗦。

訣jué別:分別(多指不易再見的離別)。

淡雅yǎ:素淨雅緻,素淡典雅。

高潔:高尚純潔。

爛漫:①形容顏色鮮麗;②形容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翻來覆fù去:①來回翻身;②一次又一次,多次重複。

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興。

二、主題概述

本文記敘了一位身患絕症的母親忍受着病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護雙腿癱瘓的兒子,歌頌了至真至純的偉大母愛,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深切懷念,以及對沒能理解、報答母愛的愧疚。

三、作品結構

第一部分(1、2):母親在病得非常厲害的情況下極力鼓勵“我”好好面對生活。

第二部分(3):“我”因爲知道母親爲“我”所做的努力終於答應她去北海看花,母親非常高興。

第三部分(4~6):母親的病情惡化,臨終還在牽掛“我”和妹妹。

第四部分(7):妹妹帶“我”去北海看花,完成母親的夙願,“我”也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的含義。

四、鑑賞品讀

1、如何理解“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

通過“砸玻璃”和“摔東西”兩個細節,具體寫我雙腿癱瘓之後內心的痛苦和暴怒無常,並用“我”的暴怒無常來襯托下文母親的堅韌頑強。

2、“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這句話中的“悄悄地”“偷偷地”表現了母親怎樣的特點?

母親“悄悄地”出去,是爲了讓我盡情地發泄內心的痛苦,期待我能恢復平靜和理智,這無聲地離開,體現了母親的謹慎小心,她怕自己讓兒子痛苦,她理解兒子的行爲,也爲兒子傷心。“偷偷地”說明了母親不放心,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細心。

3、“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這一句運用什麼描寫?有什麼作用?

這一句是側面描寫,喜歡花的母親把花都養死了,對於母親來說,最值得守望的“花”是她的孩子,從側面說明母親把她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照顧“我”身上,體現出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4、怎樣理解母親的“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這句話是理解本文的關鍵點,“好好兒活”是母親鼓勵兒子要珍惜、熱愛生命,要勇敢地對待生活中的挫折與磨難,這句話發自母親內心,深藏着母親對兒子無私的愛。

5、“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這句話說明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一直”“都”連用,說明“我”對母親的病情一無所知,毫無察覺。從側面表現出母親一心只關心“我”的病情,沒有把自己的病痛當回事,更是在“我”面前表現得十分堅強,不願意讓“我”知道她的病情。看似平淡的記敘,暗含着作者深深地痛苦與愧疚。

6、“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此處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

通過景物描寫,突出“我”內心的痛苦、無望、孤獨的心情。

7、“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母親的“擋”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動作?母親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

母親這是有意的動作,她怕我看到秋天落葉的蕭條的景象,而觸動傷情,產生傷感痛苦,甚至絕望的心情,母親希望我能夠正視自己,而不是逃避。

8、課文爲什麼要反覆寫看花?

①“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愛的集中體現。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徵,是母親願望的達成。所以文中反覆寫看花。

9、文章最後寫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母親活着的時候曾經多次要帶“我”去看花,幾乎都遭拒絕,而在母親去世後“我”卻與妹妹一同去看花,其中包含着“我”對沒有體會到母親的關愛和良苦用心的懊悔,也包含着“我”對母親深深的愛和無盡的緬懷。

10、結尾處的“好好兒活”在文中有何用意?

運用反覆的手法寫“好好兒活”,結構上首尾照應,結構嚴謹;內容上表現了“我”終於讀懂了這份感人至深的母愛,是母愛使“我”走出封閉,是母愛讓“我”重拾生活的熱情,讓“我”懂得了兒女是否好好生活,是母親最惦記的。只有“好好兒活”,纔是對母親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懷念。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秋天的懷念》是一篇懷念母親的文章,

作者通過回憶的方式,將零零碎碎的細節串聯起來,寫出了自己在癱瘓時,懷着博大無私之愛的母親是怎樣細心、耐心、小心、忍辱負重地照顧自己,以此來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愧疚和懷念之情。文章的語言樸素、真切,卻又意味深遠,寄悲觀於從容,蓄智慧於認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本文的主題並不難,但是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激發感恩情懷呢?如何引導學生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呢?基於以上問題的思考,在教學中,應以反覆朗讀爲基本立足點,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讀出感悟、讀出體會,進一步聯繫生活實際,喚起學生真切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人物的動作、語言等描寫,體味人物內心情感,使學生受到薰陶感染,並以此點燃學生情感,引發學生真情,促進學生主動探求,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音和停連的朗讀技巧,把握朗讀時感情基調的變化。

2.體會作者對母親的複雜情感,理解文中母愛的內涵。

3.領悟文中“好好兒活”的內涵,珍惜生命,學會感恩。

教學重點

1.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2.學習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1.理解母親爲什麼總是要“我”去看花,進而理解生命的意義。感受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母親的懷念、懺悔、自責。

2.體會磨難對於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堅強成長的品質。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2.初步理解文中母愛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音樂《燭光裏的媽媽》)

師:母愛是一首唱不完的歌,自古以來,無數人吟誦、讚頌它。我國古代著名詩人孟郊就曾寫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樣的詩句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謝。今天,我們將學習當代文壇上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史鐵生的文章《秋天的懷念》,來看看他對母親有着怎樣複雜的情感。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音樂的旋律中受到感染,在關注細節中加深對母愛內涵的思考,得到情感的薰陶,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識作者

結合教材以及相關資料,瞭解關於作者的相關知識。(生自主學習並討論交流)

師補充:史鐵生是我國當代文壇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21歲時就雙腿癱瘓,又長期患病,但他一直與病魔抗爭。在他特殊的人生旅途中,是他的母親給予他“好好兒活”的動力,給予他愛的溫暖,對自己的母親,史鐵生一直懷有一種特別的懷念。

2.明背景

藉助相關資料,瞭解課文寫作背景。師:看課件上史鐵生說的一段話,你感受到他怎樣的情感呢?

課件出示:

那時的我,作爲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爲母親着想,我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爲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着,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這樣一個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預設

對母親的懷念、思念之情;對母親的懺悔、懊悔之情;對母親的自責、內疚之情;在成長中完全理解了母親的情感……

師:正如作者所說“這樣一個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因此當母親離他而去後,懷念伴隨他終生,所以作者選取了母親離開人世的那個秋天的故事來抒寫複雜的懷念之情。

3.理脈絡

朗讀課文,自主完成下列任務。

(1)圈出文中的生字詞。

(2)爲本文劃分結構層次並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預設

課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2段):“我”雙腿癱瘓後,重病的母親安慰“我”。

第二部分(第3—6段):母親在準備推“我”去北海看菊花前,因病離開了人世。

第三部分(第7段):又一年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我們”明白了母親的心意,決心“好好兒活”。

設計意圖在識作者、明背景的基礎上初步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調,學生在聽讀中受到感染,引發思考;通過梳理敘事要素,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明確層次結構。

三、朗讀悟情

1.指導朗讀

(1)請四名同學分別朗讀第1—2段、第3—4段、第5—6段、第7段。

(2)根據下面的朗讀三級目標,評一評四個學生的朗讀達到了哪個目標層級。

(以學定教,結合評價指導,重點指導幾個兒化音,比如“咱孃兒倆”“好好兒活”)

課件出示:

朗讀的三級目標:①正確;②流利;③有感情

(3)方法指導。

師:正確、流利是朗讀的基本要求,更高的要求是要有感情。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不斷打磨朗讀技巧。注意將上一個單元學習的外部技巧(主要是對重音、停連、語氣、節奏的把握)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鞏固,本單元重在練習內部技巧,學會把握“情景再現”與“感情基調”。

2.教師範讀

學生聽朗讀並思考:本文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預設

深沉含蓄。

3.給例子,學方法

生齊讀第1段,師指導朗讀。

課件出示:

(1)重讀的詞語:突然、砸碎、猛地、摔。(再現“我”暴怒無常的情景)

(2)輕讀:悄悄地躲、偷偷地聽、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再現母親揪心與小心翼翼的情景)

(3)通過節奏感的變化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文段“望着望着……(緩)我會……(急)”與“聽着聽着……(緩)我會……(急)”;對話時母親勸說的話(緩),朗讀“我”痛苦時的語言、動作的詞語時一氣呵成(急),面對“我”的暴躁絕望的言行時,母親的行動、話語(急)。

(4)用“我”和母親的對話語氣、語調的強烈反差表現人物:母親的語言輕柔,重讀“總”(表現母親的苦心);“我”的語言急促,重讀“狠命”“捶打”“可恨”“喊”(突出我的絕望痛苦);面對絕望痛苦的兒子,母親的三個連續動作“撲”“抓”“忍”要快讀(突出母親的苦痛),而一句“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應停連,讀出傷痛和乞求(表現母親的堅忍、心痛)。

師小結:第1段應抓住重點詞句,注意重音、停連、語氣、節奏的把握,再現情景,讀出感情,讀出“我”與母親對話時的暴躁絕望和母親的慈愛、包容和堅忍。

4.選段落,用方法

(1)分小組,每個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根據前面學到的方法邊讀邊揣摩其他段落。

(2)全班交流朗讀心得,明確全文感情的變化。

預設

第2段:寫母親爲了“我”隱瞞病情,語氣陡然低沉,應讀出“我”內心的沉重與愧疚。

第3段:寫母親央求“我”去看菊花,母親因“我”的答應而喜出望外,語氣略有點輕鬆愉快。

第4段:獨句成段,母親驟然離去,又陡然低沉,要讀得緩慢、沉重,表現“我”的愧疚、悲痛之情。

第5、6段:寫母親臨終前對“我”和妹妹的牽掛,要讀得沉重、痛心,強調“我”與母親天人永隔的巨大悲痛和深深的自責。

第7段:寫又一年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要讀得沉着、淡定,而且在讀之前要停頓較長時間,拉開回憶的時空,突出“我們”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決心要好好地活下去。

師小結:文章記敘了身患重病的母親精心照顧下肢癱瘓的兒子直至生命最後一刻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全文的感情基調是深沉憂傷的,敘述的語氣平靜內斂,但情感在行文中是起伏變化的。朗讀時要揣摩語氣、語調,讀出人物感情的變化。

設計意圖本環節將朗讀技巧的指導、課文的理解感知和學生的朗讀體驗有機結合,突出朗讀教學與情感教育之間的聯繫。朗讀讓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課文的慾望。同時引導學生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並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四、佈置作業

課後用刪減比較法品讀下面的句子,看看刪減幾個“悄悄地”後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課件出示:

(1)讀下面的話,比較用“悄悄地”和去掉“悄悄地”有什麼不一樣。

原句:“……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着我。……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調整後:“……母親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她比我還敏感。她又出去了。”

(2)同一個“悄悄地”表達了母親不同的情感。然而,這複雜的情感又有共同的東西,是什麼?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運用刪減比較的方法品味語言的表達效果,幫助學生理解人物的內心感受,爲下節課的學習做準備。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分析細節描寫和關鍵詞語,感受作者對母親的複雜情感。

2.在品讀中瞭解本文的抒情特色,懂得感恩,珍惜生命。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交流展示

師指名學生展示作業成果並點評。

預設

(1)三個“悄悄地”的細節,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細心”“耐心”和“小心”,更讓人體會到母親的“良苦用心”和“苦口婆心”,使得母親的形象在細微之處變得感人。刪去後則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2)共同的東西是母親的愛。

二、研讀課文,理解母愛

師:讀過課文後,我們知道文中的母親是一個直到臨終前還牽掛自己的孩子的人,這種偉大的母愛令人動容。文中有哪些細節體現了母愛呢?文中的母親具體是個怎樣的人呢?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思考一下。

1.自讀課文,理解母愛

圈點出文中體現母愛的詞句,並用“文中的母親是一個________的人,這體現在________”的句式說說自己對這些詞句的理解。

預設

(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着我。……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理解:文中的母親是個細心的人,這體現在三個“悄悄地”的細節,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細心”“耐心”和“小心”,更是讓人體會到母親的“良苦用心”和“苦口婆心”。

(2)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理解:文中的母親是個堅強的人,這體現在她面對“我”痛苦地捶打自己的腿絕望地喊時,忍住哭聲勸“我”。“撲”“抓”兩個動詞形象地再現了母親的痛心焦急。

(3)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理解:文中的母親是個慈愛的人,這體現在她深深理解兒子的痛苦,能夠包容兒子的暴怒,她想方設法寬慰兒子,多次央求兒子出去散散心,到北海看菊花,盼望兒子早日走出內心的絕望。

(4)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

理解:文中的母親是個樂觀慈愛的人,這體現在她興奮的動作語言中表現出的喜出望外。

(5)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理解:文中的母親是個敏感細心的人,這體現在她“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等細節描寫中。

2.理解詞句含義

“好好兒活”在文中出現了兩次,這兩處“好好兒活”的含義與作用是什麼?

預設

第1段中母親說“好好兒活”表現出母親對子女的鼓勵與愛,告誡兒子對生活中的艱苦要有堅強積極的態度。第7段中我說“要好好兒活”表現出兒女對母親的無限思念之情,告訴讀者兒女已經讀懂了母親的一言一行。

作用:從表象看,前者是母親勸慰我的話,後者是我感悟後重復母親的話。從結構上看,首尾呼應,結構嚴謹。從內容上看,前者是母親勸慰我要面對生活中的挫折,不放棄生活,堅強地活着;後者是我讀懂母親此話的含義,勇敢地面對苦難生活,表達對母親的懷念與感激。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加深對母親形象的理解。

三、拓展思考,感悟母愛

師:曾經,兒子理解不了母親,秋天過去了,兒子終於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了。大家回顧一下母親臨終前未說完的話,根據自己的理解,試着補充母親未說完的話。

課件出示:

“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小組討論後自由回答)

預設

在一起要好好活,活得堅強,活出尊嚴。

1.拓展閱讀

閱讀下列選段,自由談談後來的史鐵生是如何理解“好好兒活”的。

課件出示:

隨着小說獲獎的激動逐日暗淡,我開始相信,至少有一點我是想錯了:我用紙筆在報刊上碰撞開的一條路,並不就是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麼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後,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預設

後來的史鐵生認爲,母親的“好好兒活”,就是教給兒子堅強地面對有缺憾的生命,不向命運低頭。

師補充:由於身體原因,史鐵生經常發高燒,有好幾次昏迷,但他依然平靜淡然地看待這一切,依然堅守着“好好兒活”。殘疾的是身體,健康的是精神,所以推薦課後讀一讀他的幾本書——《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

2.誦讀結尾,理解主題

再次朗讀課文的最後一段,對於史鐵生的“好好兒活”,你的感受是什麼?有什麼啓發?

預設

感受:是佩服,是敬重,也是敬仰——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貴。我在報紙上看到史鐵生和世界長跑冠軍劉易斯的合影,身體衰弱的史鐵生雖然連站也站不起來,但他的靈魂卻在無羈地奔跑着,跑得跟劉易斯一樣快,甚至比劉易斯還快。

啓發:世界本來就是不完美的。有缺憾有痛苦,史鐵生在無法彌補的身體缺憾中依然能找到生命的價值,我們也應該對生活、對克服困難抱有信心,珍惜生命,珍惜身邊的人。

結束語:如果你在本文中讀出了屬於你的思考,當你面對困境時,一定能想起老師和你討論的這個話題,想起史鐵生,想起他的這篇《秋天的懷念》給你帶來的啓示。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讓學生在對細節的研讀感悟中,在補句訓練中,在相關文字的延伸閱讀中,深刻領悟“好好兒活”的內涵,突出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及思維能力,深化學生對母愛豐富內涵的理解和對生命的珍惜。

四、佈置作業

(1)《媽媽,我想對您說》

(2)《史鐵生,我想對您說》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有助於學生深化對文本的理解,提高寫作能力。而寫作訓練與閱讀有機結合,凸顯了素養提升的途徑。作業的設計立足於培養學生的品格和能力。

教學反思

朗讀是本單元、本課學習的重要內容。通過朗讀可以培養學生語感,提升學生素養。因此,本課教學設計將朗讀感悟貫穿始終,引導學生品味思考,從對內容的理解,到對情感的逐步深入領悟,到聯繫現實思考,逐層達成教學目標。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有層次地將朗讀技巧的訓練、對課文的理解感知和學生的朗讀體驗有機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看似平靜的敘述中飽含的深情,突出了朗讀教學與情感教育之間的聯繫。

第1課時在朗讀技巧的指導中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在朗讀中整體感知全文內容;第2課時則圍繞母親的讓兒子“好好兒活”,採用細節分析、品味重點詞語、想象寫句等方法,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想象體驗,幫助學生細細品味母愛的深刻內涵——不僅有無私的關愛,更有生命的啓迪與人生的責任。通過細細品味作者的悔責之情和對生命的感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突出教學重點。

素養提升

如何在指導朗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其審美能力及審美情趣都需要通過培養語感來獲得。語言文字固有的音韻美、意境美,文章的結構美,都需要通過有指導、有要求的反覆吟誦來感受,使學生能夠品嚐“文中味”,悟出“文外意”。

本文的朗讀語氣不容易把握,因此要從四個方面突破。一是在語句的朗讀中揣摩合適的語氣,如“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和“‘你要是願意,就明天?’”這兩個句子在朗讀時語氣、語調、語速完全不一樣,應在這種不一樣中揣摩母親的內心世界,讀出母親對殘疾兒子的用心與愛心。二是在閱讀訓練中,如刪減三個“悄悄地”的訓練,在刪減關鍵詞進行比較朗讀中體會感情。三是在全文的朗讀中把握感情基調,全文的感情基調是深沉憂傷的,敘述的語氣平靜而內斂,朗讀時要用豐富細膩的語氣讀出深沉的感情。四是理解作者複雜的情感,呈現一張一弛的波瀾變化,富有節奏感,與作者內心的情感狀態達到了和諧一致,如第一段對話中“我”的絕望與暴躁(語調上升),母親的隱忍與勸慰(語氣輕緩、謹慎);第三段對話中,母親的喜出望外、絮絮叨叨(語速快、充滿喜悅),說到敏感字詞,突然停止的低沉。如“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體會“再也”所表達的無比痛苦和遺恨終生的感情,然後反覆朗讀。

疑難探究

文中三次寫到“看花”,有什麼作用?

第一次寫“看花”是春天,母親提議去北海看花,想讓“我”在盛開的春花中感受生命的美好,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第二次寫“看花”是秋天,母親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她想在所剩不多的日子裏陪“我”去看看象徵生命力的菊花,渴望“我”從絕望中走出來;第三次寫“看花”是在秋天,“我”和妹妹去看花,實現了母親臨終的願望。菊花象徵作者對生命的渴望與眷戀。作者之所以濃墨重彩地寫菊花,恰恰是對母親生前那句“好好兒活”的深情解讀,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三次看花,串起了人物的情感軌跡,讓我們體會到“看花”已不僅僅是看菊花,而是象徵着母親的人生信念:無論命運怎樣,人生如何,都要活得堅韌,活出尊嚴,活出生命的價值。“好好兒活”——是對癱瘓兒子與未成年女兒的深深期待,這裏的母愛也不僅僅是生活中的關心愛護,更是母親博大的胸懷和人生信念。

文化素養

菊與人文精神

1.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屈原《九歌·禮魂》(殉道者的信仰)

2.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中國文人的傲骨)

3.至死不變英氣多,舉頭南山高嵯峨。——鄭思肖《菊花歌》(正氣凜然的民族精神)

4.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五)(迴歸自然、物我兩忘的情懷)

5.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對失意人生的有情關懷)

6.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黃巢《不第後賦菊》(蓬勃生命力的象徵)

延伸閱讀

史鐵生文章的節選片段

1.

搖着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着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牆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後,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裏只默唸着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捱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後再漸漸浮起月光,心裏纔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我與地壇》)

2.

生病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纔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戀起往日時光。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爲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病隙碎筆》)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8

教材解讀:

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作者藉助對幾件平常小事的細緻描寫,表達了母子之間的似海深情。

寫作背景:

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導致高位截癱,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親也去世了。後來,在他的許多文章裏都寫到了他的母親,縱觀他的成長之路,其實就是母親用生命代價鋪就的。《秋天的懷念》便是懷念母親的的文章。在此文中,作者藉助對幾件平常的小事的細緻描寫,來表達母子之間的似海深情,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學情分析

對七年級學生而言,還不可能深入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的痛苦、失望、反省、內疚、自責······這樣負面的情感,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體味人物的內心情感,並以此點燃學生情感,引發真情,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將濃烈的感情寄託在敘事中的寫法。

2、掌握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感受人物形象。

3、深切地領悟文章蘊涵的深沉無私的母愛,聯繫生活實際。

教學重難點:

讀課文的內容,領會樸實的語言中蘊含着的豐富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瞭解作者,梳理脈絡

(一)作者簡介。

1951年1月4日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自願到陝北延安農村插隊幹農活。

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1971年9月史鐵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誼醫院,一年有半,治療結束之時即輪椅生涯開始之日。代表作有小說《命若琴絃》《務虛筆記》等,散文《我與地壇》《合歡樹》《病隙碎筆》等。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連在一起。他用殘缺的身體,寫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是人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的《病隙碎筆》作爲20xx年度中國文學最爲重要的收穫,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與死、苦難與信仰等重大問題,並解答了“我”如何活出意義來這些普遍性的精神難題。史鐵生苦苦地追尋人之爲人的價值和光輝,這種勇氣和執着,深深地喚起了人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

(二)整體感知,理清文脈

1、學生自由朗讀,掌握字詞。

癱瘓(tānhuàn)憔悴(qiáocuì)仿膳(shàn)jué(訣)別翻來fù(覆)去

2、解釋詞義。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爛漫:文中指顏色鮮豔而美麗。

訣別:多指不再相見的分別。

3、課文寫母親關愛兒子是圍繞哪件事展開的?

看花——線索(板書)

(1)“我”對看花的態度前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拒絕→同意→主動

(2)文中的母親和兒子的健康狀況如何?

母親:整宿肝疼→病入膏肓→離開人世

兒子:雙腿癱瘓

(3)作者的生活態度前後有什麼改變?

絕望封閉→積極樂觀

4、我的脾氣如何?改變我的人?(過渡)

脾氣:暴怒無常改變我的人:我的母親

二、感知母親,詮釋母愛

要求:面對“我”的暴躁,母親是怎麼做的?提示:人物描寫的句子(如找出有關描寫母親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用不同的符號標出。

請自讀課文,用不同的符號標出。可隨手寫下自己的感受,跟着自己的感覺和理解讀一讀這些話。

1、品讀第一部分,母親做了什麼?

①“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總是這麼說。

語言描寫

母親帶“我”去看花,想讓“我”振作起來,重拾對生活的信心。

②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

動作、神態描寫

“悄悄”出去:體諒兒子,讓“我”盡情發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復平靜和理智。突出了母親的謹慎小心,說明母親怕讓兒子痛苦,讓兒子傷心。

“偷偷”:表現了母親不放心“我”,關注“我”,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細心。

“眼邊紅紅的”:說明母親偷偷地哭過但又不讓兒子看到自己難過的樣子。強忍內心悲傷,無私的關愛兒子

③母親撲過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動作、語言、神態描寫

“撲”、“抓”:兩個動作,說明母親非常在意“我”的內心感受,害怕兒子禁不住打擊,失去生活的勇氣;

母親“忍”住的除了哭聲,還有什麼?(忍住病痛,忍住兒子暴怒無常的壞脾氣)

“忍”:寫出了母親儘管十分悲痛,卻抑制悲傷鼓勵、安慰兒子的痛苦心情。

母親說“好好兒活”:強忍着痛苦,勸兒子要堅強。(帶着幾分無奈,幾分頑強,母親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許不長了,卻仍在不屈地與病魔抗爭,不希望看到身懷病痛的兒子失去與病魔抗爭的信心,推動生活下去的勇氣。)

2、品讀第二部分,母親又是怎樣對待兒子的?

①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

動作描寫

爲何要描寫窗外落葉?

以動襯靜,突出“我”孤獨、無望、痛苦的心情,也用來象徵“我”的生命如樹葉般飄零。

母親爲何“擋在窗前”?

怕“我”觸景生情,傷感痛苦,表現了母親的細心。

②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態描寫

“憔悴”:母親既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又因兒子殘疾又絕望的狀態下承受着心理的折磨。

“央求”可否換成“期待”?

“央求”:表現了母親的執着。反映出母親既盼望兒子早日擺脫陰影,又怕自己支撐不到那一天的複雜心理。若換成“期待”則不能突出母親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爲兒子着想這一特點。“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則指較高要求。

③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此時母親的內心是怎樣的?

語言描寫

表現了母親內心的喜悅。

母親知道自己身體不好亦或者知道自己時日無多,而在期盼中得到兒子的答應而表現出對出行的渴望與安慰!

④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着,一腳踩扁一個……

語言描寫

表現了母親心中十分地快樂,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愛之深。

⑤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心理描寫,動作描寫

母親很怕自己的情緒或者言辭刺激到我,所以盡力地壓抑自己的難過,而變得小心翼翼,變得敏感。表現母親對我的愛和關心無處不在。

3、本文除了直接描寫母愛,還有哪些地方也表現了母愛?

①文章開頭寫我的壞脾氣

母親能寬容和理解,這就是母愛,是爲了襯托出母愛之深之偉大,流露出自己的愧疚之情。

②母親昏迷前說的最後一句話

母親在痛苦的彌留之際,心裏惦記着的依然只有自己的兒女!表現了母愛的偉大無私。

側面襯托母愛

4、體會母親形象

悲苦、寬容、堅強執着、細心、偉大無私的母親

第二課時

一、再讀感知,體會作者的情感

找出表達作者情感的詞句,有感情地朗讀,並說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①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

②看着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一直”表達了作者當時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悲苦中,根本沒有注意到母親的.嚴重病情,“絕”“竟”說明作者對母親的病重和離世毫無準備,這些詞表達了作者的悔恨(愧疚)、悲痛。

二、學習看花部分,懂得“好好活兒”的意味

1、①母親爲什麼帶我看菊花?

母親帶我看花是想喚起我對生活的信心。

②我爲什麼去看菊花?

找出描寫菊花的句子——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菊花淡雅高潔——是母親品質的寫照;

菊花熱烈而深沉——是母愛的寫照;

菊花開得爛漫——菊花開得爛漫——我終於能堅強地面對磨難,活出自我生命的個性與美麗。

2、結尾重複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有什麼深意?

表明成熟的“我們”現在已經懂得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真諦,不會再徒嘆命運的無情,會勇敢地面對生活的磨難。

3、結尾作用

結構上:以菊花爲線索,引發對母愛的讚美,照應前文形成對比。

內容上:菊花象徵母親對我的愛,表達了我對母親的懷念。

三、合作探究

課文爲什麼不以《懷念母親》爲題,卻以《秋天的懷念》爲題?

點撥:散文標題的作用:①交待故事發生的時間或地點;②交待敘事的線索;③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

④揭示文章的主題思想。

1、“懷念母親”太直白,“秋天的懷念”更有詩意;

2、“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寫景、敘事、記人,都與“秋天”有關;

3、“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寫照,具有象徵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樂觀生活的象徵。

四、課堂小結

1、本課以______爲線索,主要講了病重的母親爲了照顧癱瘓的兒子而倒下,而後兒子終於明白了母親的苦心,決定振作精神跟妹妹一起___________。

2、人物描寫的方法主要有:

師: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理解了史鐵生,其實也正是思考了自己的人生。對於一個雙腿癱瘓的殘疾人,我們本來也許是充滿同情,但我們對史鐵生卻是充滿了敬重,因爲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貴。人生的道路很長,當苦難和逆境來臨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好好活,更應該用這種好好活的心態,去關愛我們身邊的親人、朋友、同學。

五、拓展延伸

1、母親死後,史鐵生才慢慢悟出母親的這些愛以及母親所說的“好好兒活”

的意思。作者最終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他成了著名的作家。

又一個秋天,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我;聽着聽着甜美的歌聲,我;看着看着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我。

六、作業設計:

學完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些什麼?可以用《媽媽,我想對你說》爲題,也可運用本課的寫作方法(通過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表現人物內心),給媽媽寫一封信。

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史鐵生

線索:看花

深愛

母子

政哥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積累字詞,掌握文學常識。

2.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3.感受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於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教學重點:

感受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於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教學難點:

感受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於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你認爲秋天是什麼樣的季節?

小結:是啊!秋天碩果累累、大地豐收,是多麼美好的季節。然而在作家史鐵生的心裏,秋天卻瀰漫着無限的傷感,這是爲什麼呢?這節課讓我們跟隨作家史鐵生走進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懷念。

二、檢查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

癱瘓暴怒沉寂捶打憔悴央求訣別

2.簡介作者:

史鐵生,北京人,當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絃》《務虛筆記》,散文集《我與地壇》《病隙碎筆》

出處:《史鐵生作品集》文體:散文

三、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自讀課文,概述課文內容。

2、課文標題是“秋天的懷念”,請問文中懷念的是誰?文中有幾次寫到秋天?爲什麼是秋天的懷念?

明確:文中懷念的是“母親”。兩次寫到秋天。之所以是“秋天的懷念”,一是因爲母親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發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寫景、敘事、記人,都與秋天有關;二是因爲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寫照,具有象徵性;三是因爲秋天是“我”走出低谷、樂觀生活的象徵。課文以此爲題,是爲了更好地抒發對母親的懷念之情。

3.默讀全文,思考課文裏寫了幾次秋天裏看菊花?

第一次聽說北海的花都開了,我推你去走走。不,我不去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你去看看吧什麼時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4、、從上面題目中可以看出,“我”對生活的態度前後有什麼變化?請結合相關語句說明。

明確:“我活着有什麼勁”(絕望)→“要好好兒活”(再生)。

5、是誰促使作者對生活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並影響了作者的人生觀?

明確:是母親促使作者對生活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並影響了作者的人生觀。

四、探究語言

1、判斷下列句子採用了哪種人物描寫方法(如動作、語言、神情、心理等),並結合相關詞語說說它們對錶現偉大的母愛的作用。

(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

明確:動作描寫。“悄悄”出去是爲了讓“我”盡情發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復平靜和理智,也突出了母親的謹慎小心,說明母親怕讓兒子痛苦,讓兒子傷心;“偷偷”表現了母親不放心“我”,關注着“我”,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細心。

(2)母親撲過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明確:動作、語言描寫。“撲”、“抓”兩個動作,說明母親非常在意“我”的內心感受,害怕兒子禁不住打擊,失去生活的勇氣;“忍”寫出了母親儘管十分悲痛,卻抑制悲傷鼓勵、安慰兒子的痛苦心情。母親說“好好兒活”,帶着幾分無奈,幾分頑強,母親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許不長了,卻仍在不屈地與病魔搞爭,不希望看到身懷病痛的兒子失去與病魔抗爭的信心,推動生活下去的勇氣。

(3)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明確:神情描寫。“憔悴”暗示出母親在病魔的折磨下身體已經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親既盼望兒子早日擺脫陰影,又怕自己支撐不到那一天的複雜心理。(4)語言描寫。表現了母親心中十分地快樂,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愛之深。

(4)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着,一腳踩扁一個……

明確:語言描寫。表現了母親心中十分地快樂,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愛之深。

(5)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

明確:心理描寫。母親很怕因爲自己的情緒或者措辭而刺激到我,所以盡力地壓抑自己的難過,而變得小心翼翼,變得敏感。

2、課文最後一段爲什麼詳寫各種顏色的菊花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結尾重複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有什麼深意?

明確:這段話中的一連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寫北海菊花的美麗,實際上是用象徵的手法,賦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濃墨重彩地寫菊花,恰恰是對母親生前那句“好好兒活”的覺悟解讀,進一步深化了主題。菊花象徵作者對生命的渴望與眷戀。結尾重複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揭示了主旨。“我”說“要好好兒活”,體現出了心中的堅強與自信,我明白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諦。

五.精段閱讀:(第2段)

1.母親爲什麼“擋”在窗前?

明確:不想讓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葉凋零的蕭條景象,而產生傷感痛苦,甚至是絕望的心情,從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讀體會“我”和母親不同的態度和心情。

我:“什麼時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

母親:“憔悴的臉上央求般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

我:漫不經心、馬虎應付、無所謂

母親:喜出望外、興奮投入、高興得不知所措

對比強烈、鮮明,要在讀中反覆體會,在體會中品讀人物,要讀出當時人物的心境、態度、情感;

對學生朗讀進行評價、指導;可分角色朗讀。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確:母親像做錯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六、拓展延伸(領悟主題,感悟人生)

(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

明確:盛開的菊花猶如堅強勇敢地活過來的“我”,豔麗的色彩是對“我”成功人生的描繪,我最終懂得了母親“好好兒活”的真正含義,而菊花卻成爲了我懷念母親永遠的寄託。

(二)理解主題

(三)拓展延伸

學了這篇課文,你讀懂了什麼?你很想對自己、或是對母親、或是對史鐵生說些什麼?

當苦難、逆境來臨的時候,我們首先應想到的是好好活,讓這唯一一次的活熱烈而輝煌。但願大家從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僅僅是母愛,還會看到作者對生命的思索。

媽媽的愛就像空氣一樣,讓我賴以生存,而我卻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面對挫折和災難,我們不僅要有勇氣去面對,同時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關心。

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兒活纔是!

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命運是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奮鬥來改變的!

七、課堂小結板書設計

八、作業佈置

1、反覆朗讀課文,體會課文抒發的感情。

2、請回憶平日生活中母親爲自己做的點點滴滴的小事,以“媽媽,我想對你說”爲題,給母親寫一封信。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與母親之間的一片深情。

2、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設計

一、根據課文質疑,激發學習情緒。

1、彙報交流預習讀文後的感受。

2、提出讀文自己仍不懂的地方。

二、體驗懷念之“情”,領悟人物情感。

點撥內容:

1、認真讀文,想想母親是怎樣關心“我”的?

①、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②、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2、體驗人物內心感情。

①、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着我。她總是這麼說。

②、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她憔悴的臉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三、品味母子之情,產生情感共鳴。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抒寫內心感受,表白生命激情。

1、假如清明節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會說些什麼?

2、出示懷念母親的文章,或出示表現母愛的名言警句,讓學生熟讀、背誦。

3、讓學生想一想自己今後準備怎樣面對生活,面對學習中的人和事,用一兩句話寫下來。

五、課堂延伸,走進生活。

寫一寫自己的母親,可透過生活中小事體現你們之間的深情。

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1

一、備課思考:

讀史鐵生的文字越多,越會被他那來自心底的蒼涼的文字而感動。可能是他先天的敏感善思的稟賦,更由於後天的深重災難吧。史鐵生在作品中從追問自己爲什麼活着到追問人類爲什麼活着,從設想自己應該怎麼活到設想人類應該怎麼活,他把自己,也把讀者一步步引向了心靈探險之路,最終引向人類的終極精神關懷。《秋天的懷念》是對母親的追憶和懷念,更是一篇思考人爲什麼活着,應該如何活着的充滿哲理性的感人作品。我想透過《秋天的懷念》這扇窗口,把學生引向史鐵生豐富的精神世界,引向對母愛內涵的深層詮釋,引向對活着意義的深層追尋。只是不知能否達到這樣的預期目標。

二、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帶星號的閱讀課文,按照略讀課文的要求,對這類文章不宜講得過細,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從這個角度來看,正好是放手對學生閱讀能力檢驗的機會,從而給老師的教學提供了放開手腳的機會。但,這又是一篇文字及其細密、細節及其感人的文章,讓學生抓住這些重點文字揣摩語句含着的意思,體會文章裏蘊涵的哲理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要做到疏密有致,粗細結合。爲此我決定遵循以下的教學思路:由簡介史鐵生引出有關 “母親”的話題——由“母親”話題引出《秋天的懷念》——從《秋天的懷念》中來詮釋“母愛”的內涵——由“母愛”的.內涵引申對“好好活”意義的探詢——由 “好好活”的話題進一步走進史鐵生更爲豐富的精神世界——由史鐵生的精神世界再進一步上升到關於“活着意義”的哲學思考。牽引着學生先由課外走向課內,再由課內再走向課外。通過“披情入文”、“披文入情”一步步讀懂課文,並讀出自己的思考。在學習的過程中,運用和鞏固已學的閱讀方法。

三、過程預設:

(一)簡介作者,引出“母親”:

1、在中國當代的文壇上,有這樣一位作家……他叫史鐵生。

2、那麼是什麼力量讓史鐵生寫出這麼多震動中國文壇的好作品呢?因爲她有一位這樣的母親,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這位母親。可惜這位母親早就不在人世了,她在兒子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當時年僅49歲。

3、請大家讀這段話: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想:上帝爲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在樹林裏吹過。——摘自史鐵生的《合歡樹》)

4、你抓住了哪些關鍵詞?讀懂了什麼?

5、從這段文字中,你讀出什麼問題出來了嗎?

(二)初讀課文,感知“母親”:

這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母親呢?請自讀課文,找出有關描寫母親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用不同的符號標出。

(三)品詞嚼句,詮釋“母愛”:

1、根據學生找出的重點句,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品讀,讀出母親的苦,母親的愛。

2、母親的這些苦,母親的這些愛兒子當時知道嗎?後來知道了嗎?你從哪兒看出來後來兒子懂了?品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3、你還從這段話中還讀懂了什麼?品味“好好活”。

(四)昇華情感,延伸思考:(機動安排)

1、母親死後,史鐵生才慢慢悟出母親的這些愛以及母親所說的“好好兒活”的。請看下面這兩段文字,讀一讀(注意抓住關鍵詞)。(摘自《我與地壇》的兩段文字。)

2、從這幾段兒文字當中,你進一步體會到“母愛”是什麼?“好好兒活”怎麼講?

(五)課外拓展,推薦閱讀:

1、這種愛爲什麼直到母親去世後我才明白呢?正是因爲史鐵生對母親的這種不盡的懷念深深折磨着他,同時也激勵着他。請再看下面這段文字:(摘自《我與地壇》和《有關廟的回憶》的相關文字。)

2、像這樣的對母親思念的文字出現在他很多的作品當中,比如:《我與地壇》、《合歡樹》、《有關廟的回憶》。至於其他的文章,非得有一定生活閱歷的人才能品味到他文字當中所表現的那種厚重與蒼涼。如果你們願意,課下請讀讀下列文章:《命若琴絃》、《務虛筆記》、《病隙碎筆》。

3、如果有時間還可以讀讀餘華的《活着》。在這部作品裏,餘華用一個叫“富貴”的人告訴我們:“活着”是一個充滿了力量的語言,這種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記載了重病纏身的母親精心照顧下肢癱瘓的兒子,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的事,表現了母親對子女真摯無私的愛,也表達了子女對母親深深的思念與愧疚。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以讀爲主,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提升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接受字裏行間蘊含的情感的薰陶,引發情感共鳴,接受情感的洗禮。同時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人物的“動作、神情、語言”,體味人物內心情感,使學生受到薰陶感染,並以此點燃學生情感,引發真情,感知作者的心跳,聆聽作者內心的呼喚,感受母親對子女真摯無私的愛與作者對母親的深摯的思念和愧疚之情。通過這些教學環節,促進學生主動探求,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2.學習作者藉助人物的“動作、神情、語言”的描寫來表現人物內心,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

3.在“秋天的懷念”中,感悟母愛的平凡偉大,獲得“好好活”的思考。

教學重點:學習作者藉助人物的“動作、神情、語言”的描寫來表現人物內心,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

學難點:用心品讀課文,領悟文中蘊含着的平凡而偉大的母愛,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好好活”。

教學方法:學生研讀爲主,嘗試探究學習。

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誰知道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秋天的懷念》。

二、品讀感悟,溝通感情。

(一)出示自學提示

學習任務:

1、你覺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氣怎麼樣?你是從什麼地方感受到的?勾畫出相關的語句。

2、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通過這些句子你感受到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學習方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並在書上做好標記。

2、小組合作交流。將自己找到的答案,在小組內探討一下,看看大家都感受到了什麼。

(二)學生自學、小組合作

(三)感知“我”的形象

師:首先我們來感知“我”的性格脾氣怎樣?請用課文中的一個詞語來回答。(板書:我:暴躁無常)

師:哪些句子表現了我的暴躁無常呢?

比如:

(1)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着窗外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錄音機裏那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

(2)“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麼勁!”

師:史鐵生的這些表現讓我們看到面對雙腿癱瘓這個事實,他有點怎麼樣?你能讀出這種情感嗎?(板書:彷徨 無助 絕望)

師:是啊,我活着還有什麼勁?他還可能做出哪些反常的舉動?

師:你們多大?21歲活蹦亂跳的年齡,可以四處周遊,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沒有了雙腿,他這樣做,你們覺得可以理解嗎?

(四)感知母親的形象

1.請注意:母親的自身情況又是怎樣?請找課文中相關句子讀給大家聽。比如:

a、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也是後來妹妹告訴我,母親常常肝疼的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b、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鄰居們把她擡上車,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

c、鄰居的小夥子揹着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的呼吸着。

2.這些句子讓我們看到母親身患重病。(板書:母親:身患重病 ) 母親清醒地知道她離死亡更近了,然而,即使面對死亡,母親有沒有把玻璃砸碎?有沒有把東西摔向牆壁?有沒有喊着我活着有什麼勁(教師問一句,學生接一句)?她可以打碎玻璃、摔東西或者哭喊嗎?不可以。因爲她還要照顧癱瘓的兒子。面對死亡都不害怕的母親讓我們看到了母親的堅強與勇敢。板書:堅強 勇敢

3、那麼母親是如何照顧我的呢?請同學們將你們找到的描寫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和大家分享一下,說一說當時母親的心裏是怎麼想的。

(1)比如——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學生說到這裏,教師就抓住這一“擋”,追問,擋住的究竟是什麼?實際是母親像一扇門一樣,擋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飄落的樹葉,而是兒子鬱悶煩躁的思緒)

(2)“什麼時候?你要是願意就明天。”

(3)“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

(4)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兒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課件)

小結:撲和抓這兩個詞反映了母親的急切和擔心。忍住哭聲可見母親內心的痛苦。同學們,你們知道母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母親身患重病她自己想好好活,史鐵生雙腿癱瘓,母親希望他也能好好活。所以是咱娘倆好好活。可是史鐵生懂得母親的話嗎?他只知道母親想讓他好好活,卻並不知道母親也已經病入膏肓了。那你覺得史鐵生有沒有好好活呢?你們覺得母親希望他怎樣的活着啊?

(5)“……母親這時候就悄悄兒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兒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

“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踩’和‘跑’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兒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

小結:作者藉助對母親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爲我們刻畫了以爲無微不至、無怨無悔的母親。板書: 無怨無悔

5、下面請同學們有感情朗讀這些句子,再次感受母親的形象。

學生齊讀課件中的句子。

1 、母親這時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時,她又悄悄地過來,眼圈紅紅的,看着我。

2、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3、“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我的回答讓她喜出望外。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三、探討愛母的懷念

師:是這樣的一位堅強、勇敢、無怨無悔的、對兒女關懷備至的母親,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引讀課文,“鄰居們……”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是什麼嗎?(你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3.我和妹妹也懂,因此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活……

4.昇華:當兒子懂得母親告訴兒女的“好好活”的含義,那和母親發生的秋天的故事啊,就深刻在心中,化作心中無比的懷念。他開始好好生活,完成母親未了的心願。所以,又一個秋天,望着窗外天上北歸的雁陣,我——————;聽着錄音機裏那甜美的歌聲,我—————————;看着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我————————————。(課件,改造課文的訓練,讓學生選擇一處補充。)

5、在母親的影響、教育下,我深深地懂得了活着的意義,所以也像母親一樣堅強、勇敢的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經過努力,他成爲了全國有名的作家,他的文字鼓舞了許多的人,讓人們燃起生活的勇氣!

6、指名朗讀最後一段。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母親爲什麼總想讓我去看菊花嗎?

師:盛開的菊花猶如堅強勇敢地活過來的“我”,豔麗的色彩是對“我”成功人生的描繪,我最終懂得了母親“好好兒活”的真正含義,而菊花卻成爲了我懷念母親永遠的寄託。

師:越是懷念,就越難過,我多麼想讓母親推着我到北海的公園看菊花啊,我是多麼想再聽聽母親對我說,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啊,所以,爲了還母親的心願,爲了這永遠的懷念,又是秋天——引讀,“又是秋天……”(回到上面的句子中,全體一起朗讀,課件再次出現這句)板書:秋天:好好兒活

四、拓展延伸、配樂朗讀

越是懂得“好好活”的含義,就越是無比的懷念,就如飄落的樹葉片片飄到兒子的心裏,融入了生命,化作了血液:(播放音樂,學生靜靜默讀下文,然後老師再讀一段。)

A“幸福是要自己去尋找的……哪怕是你現在正在經歷着一場大的浩劫,你也應該幸福,因爲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從浩劫中學到很多別人可能一輩子都學不到的東西,當你擁有了別人所不曾擁有的東西那你就是唯一。 ”

B“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不能改變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時時展現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順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盡心。”

C“人生如夢。生命從無到有,又從有走向無,生生死死,構成社會和世界。從人生無常這一點來說,人生有如夢幻。因此,一個人只有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纔不枉到這世界上走一回。”

“世道多舛,人生不易”,在這個歡欣與傷痛共存的世界,我們唯有接受,唯有面對,包括生命中最不能承受的殘酷。如果你不幸被選作去充當那苦難的角色,就去承擔,選擇一種堅強的方式去詮釋生命,生命會因對苦難的超越而顯得恢弘與深邃。

五、作業

1、我想,你學習了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你一定想對你的母親說點什麼,請你以《媽媽,我想對您說》爲題,寫一篇文章。

2、課外閱讀《我與地壇》。

六、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我:雙腿癱瘓

彷徨 無助 痛苦

母親:身患重病

堅強 勇敢 無怨無悔

秋天:好好兒活

八、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通過閱讀而激發起來的思維,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芽,取得收成。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深有體會。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課改強調學生的語文學習要在交際中、活動中、情境中、探究中的開竅學習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由以往的被動接受信息轉爲主動地蒐集、篩選、整合和處理信息。遵循課改的教學原則,在這節課上,我的教學設計主要是在情感激發的氛圍中圍繞着讀而展開,注重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意圖讓學生在閱讀中領悟,在自主、交流、探究中明理,在聯想、想象中提升,在質疑中創新,在練筆中鞏固,在快樂中學習, 在感悟中生活。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3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等。《秋天的懷念》一課語言通俗,但蘊涵於字裏行間的感情深沉而摯烈,。根據本單元教材特點及本課特點,針對學生的閱讀水平,設計"在速讀中整體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自己的有情感朗讀中,受到偉大母愛的薰陶感染。因此,我設計以讀爲主,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在朗讀感悟中提升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接受字裏行間蘊含的情感的薰陶,引發情感共鳴,接受情感的洗禮。同時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人物的“動作、神情、語言”,體味人物內心情感,使學生受到薰陶感染,並以此點燃學生情感,引發真情,感知作者的心跳,聆聽作者內心的呼喚,感受母親對子女真摯無私的愛與作者對母親的深摯的思念和愧疚之情。爲此,在教學中,我遵循以下的教學思路:由簡介史鐵生引出有關“母愛”的話題——由“母愛”話題引出《秋天的懷念》——從《秋天的懷念》中來詮釋“母愛”的內涵——由“母愛”的內涵引申對“好好活”意義的探詢——由“好好活”的話題進一步走進史鐵生更爲精彩的人生。牽引着學生先由課外走向課內,再由課內再走向課外。通過“披情入文”、“披文入情”一步步讀懂課文,並讀出自己的思考。在學習的過程中,運用和鞏固已學的閱讀方法。

設計特色:

體味情感,以情激情。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練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2、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自學討論,自己讀懂課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有感情地讀好課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我”瞭解母親對“我”的關心照顧,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深情。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描寫動作、神情、語言來表現人物的內心。

2、讀懂課文,感受“好好活兒”的真諦,並從中獲得自己的思考。

教學難點:

理解“好好活兒”對作者的影響,並從中獲得自己的思考

教學方法:

讀中感悟,品味真情引用資料,加深理解

教學用具:

多媒本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課件播放:秋日私語)

師:今天,老師要向同學們推薦一位作家,一位中國現在很令人敬佩的作家,他是北京人,今年58歲了。在他21歲風華正茂的時候,卻因一場大病,不幸雙腿癱瘓了!命運讓他一生只能與輪椅爲伴侶。他也曾沮喪、彷徨,甚至絕望過。而就在那一年,愛他的母親也離他而去,他在輪椅上度過了三十五年,三十多年來,兒子一直用文字與母親進行着塵世與天堂的交流,這個人就是史鐵生。

(課件出示:史鐵生坐輪椅照片;史鐵生文字資料介紹)

師:坐在輪椅上的這位就是史鐵生,當代著名作家。在他雙腿癱瘓後的第七年,他發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說,此後又陸續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那麼,是誰給了他力量,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讓他走出了困境,書寫了精彩的人生之路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帶着一份感動,一份期待走進他的感情世界,走進他的散文《秋天的懷念》,從他的文章裏去尋求答案。

〔板書課題:秋天的懷念〕齊讀課題,再深情地讀一次。

二、整體感知課文,提煉文章主旨

1、師:有人說,讀史鐵生的作品,不同的讀者可以有不同的感受:機智者讀到了從容,富貴者讀到了博愛,貧賤者讀到了高貴,浮躁者讀到了安寧,平庸者讀到了智慧。今天,同學們又能從中讀到什麼?請同學們快速地默讀課文。〔生默讀,教師巡視〕

2、師:誰先來說說,你從這篇課文中讀到了什麼?或者說體會到了什麼?(讀到了母愛的力量。板書:母愛)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母親又是怎樣關愛兒子的呢?從文中的哪些文字、哪些句子體現了母愛的力量呢?請同學們再細細地品讀課文,找到相關句子劃下來,等會兒一起交流。

組織交流:(課件出示重點語句)

A、“……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

師:母親是在什麼情況下說這話的?

生:在兒子“雙腿癱瘓……牆壁”的情況下。

1)、提示:作爲21歲的年輕人,突然得了高位截癱,自然受不了這個打擊。讓我們通過朗讀來體會他的暴怒無常

(引讀:望着……)

2)、提示:此時我的心情怎樣?(很消極,很悲觀)

3)、提示:還叢哪兒看出我的暴怒無常,我的消極悲觀?(我狠命地捶打着我的雙腿……我活着還有什麼勁兒”)

4)、提示:原來活蹦亂跳的,現在突然坐在輪椅上,發這麼大的脾氣,此時的他的確很痛苦,那作爲他的母親,面對兒子這副樣子,她的心情怎樣呢?(悲傷痛苦,心碎)於是,母親——(引讀“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看着我)文中還有一處也提到了“悄悄地”,請找找。

下面,咱們就來研究你們找的這三句話。

B、課件出示:

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

2、“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3、“……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提示:這就是“悄悄地”細節描寫。(板書:悄悄地)

師:老師把“悄悄地”去掉,再讀讀上面的三句話,有什麼不同感受?

1)誰劃了第一句的?你從中感受到什麼?(母親的細心)

師:在他暴怒無常亂摔東西的情況下,母親爲什麼不阻止他反而要躲出去?

生:知道他心裏不好受,希望他好好發泄一下。

師:是啊,母親對生病的兒子照顧的真是細緻入微啊!雖然不阻止他,卻一直在外面關注着,生怕我出意外。那我們應該怎樣讀這句話呢?(輕輕地)帶着你的感受再讀這句話(讀)

師:誰劃了第二句的?你從中又感受到什麼?(母親的耐心)

生:我從“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的進來,眼圈紅紅的看着我”從這句話中我體會出了六個字:理解、擔心、傷心。

師:把體會送進去讀,讓我們感受這樣的母親。(讀略)

師:是啊,母親出去了又進來,進來了又出去,對兒子真是你們說的耐心無比啊!

師:誰劃了第三句的?你從中又感受到什麼?(母親的小心)

生:“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的出去了。”從其中的“悄悄地出去”我體會到了母親對兒子的歉意,爲自己說錯話而自責,也體現了母親對兒子的照顧特別小心。

師:是啊,母親連在兒子前面說話都那麼的小心,生怕讓兒子傷心。

3)、繼續交流,看母親又是怎樣鼓勵兒子、幫助兒子?

C、母親:(出示課件文字: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提示:請你們默讀這句話,注意這幾個動作。母親“撲”下去的會是什麼?(撲下去的是兒子想死的念頭)

評價:你很會聯繫上下文來學習。那就把你理解的“撲”帶進去句子裏,讀給我們聽。

提示:“母親抓住我的手”,“抓”住的僅僅是我的手嗎?(組織再讀:母親想抓住我輕生的念頭)

提示:面對想輕生的兒子,母親多麼傷心啊!但她忍住哭聲,孩子們,

母親“忍”住的僅僅是哭聲嗎?請同學們再琢磨一下課文,看母親還忍住的.是什麼?(忍住了兒子的脾氣、兒子的病痛給自己帶來的沉重打擊,還有自己的病痛)

1)、引導學生抓住文中語句去體會

A、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疼得她整宿整宿翻來覆去睡不着覺。

B、鄰居們把她擡上車時,她還大口大口地吐着鮮血。

C、鄰居的小夥子揹着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着。

提問:母親得的是什麼病?嚴重嗎?從哪兒看出來?

提示:這是一位病入膏肓的母親。她活着真苦啊!親愛的同學們,一個患肝癌病的人只有自己知道有多痛,而且還知道自己就要死去,知道自己就要離開她摯愛的兒女!可是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母親有沒有把玻璃砸碎?(沒有)聽着收音機裏甜美的歌聲,她有把手中的東西摔向牆壁嗎?(沒有)她有沒有拍着大腿喊着:“我活着有什麼勁?”(沒有)母親爲什麼沒有這麼做?(爲了兒子)自己病的如此嚴重,她卻對兒子隻字未提!爲什麼呀?(不願增加兒子的負擔)

提示:是啊!母親忍受着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痛苦,她悲傷着兒子的悲傷,痛苦着兒子的痛苦!母親的愛着實令人感動,帶着你們的體會讀讀這句話。

(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師:這是一個病危的母親對兒子的鼓勵與期望。(再讀讀這句話)

2)、師:母親還用什麼方式來鼓勵兒子?(母親央求兒子看花)

師:文中提到母親幾次要帶兒子去看花?(兩次)

第一次:“聽說北海的菊花開了,……”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開了……”

提問:“憔悴”說明了什麼?母親爲什麼要“央求”兒子去看菊花?

生:母親想讓兒子去散散心,不要沉悶在家裏,走出心理的陰影,心情變得愉快一些。

生:菊花,是在秋天裏開的,它有頑強的生命力,母親讓兒子去看菊花,是想讓兒子從中得到鼓勵,幫助我樹立生活的信心,想讓兒子看到生活的希望。

小結:

是啊,她要讓兒子知道,失去了雙腿不等於失去了一切,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值得留戀。這是一個母親的良苦用心呀!

可是,母親最終也沒能完成心願,沒能陪兒子到北海去看菊花,引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引讀:鄰居……那竟是訣別)

師:一朝分別,竟成永別!作者沒有想到母親已病成這樣,更沒有想到,此次分別,竟是天上人間,今生今世再也不能相見!再看看作者與母親訣別時的另一段文字吧,誰來讀?

3)、課件出示:“鄰居的小夥子……‘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提示:你們讀懂了省略號什麼意思?(你們倆要好好兒活)

師:把你的理解放回母親的話裏去讀。

5、師:最終,這對兄妹倆,明白了母親的話,知道了要怎麼好好兒活了嗎?從哪兒看出來的?(課件出示描寫菊花的語句)

提示:請你結合這句話說說他知道自己怎麼好好活了嗎?

交流:黃色(淡雅)——平平凡凡,白色(高潔)——高貴,紅色(熱烈深沉),潑潑灑灑——瀟灑自在,不同的花,比喻不同的人。

師:是啊!母親“好好兒活”影響了我一生,成就了我一生,我怎能不懷念?(分角色再讀課題)

四、討論探究:題目爲什麼用“秋天的懷念”?

(秋天裏有盛開的菊花,有母親的音容笑貌;而母親又在秋天裏不幸患病去世的,秋天裏有作者刻骨銘心的記憶,有對母親深深的懷念)

五、拓展閱讀,打開視野,營造課外閱讀期待。

1、師:母親去世之後,作者寫下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文章,他不止一次地提到了自己的母親,表達對母親的思念和愛。老師節選了其中的幾個片斷,想讀讀嗎?

(課件出示文章片段,播放二胡名曲《漢宮秋月》,師生配樂深情誦讀):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爲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

——《合歡樹》

我一直有着一個悽苦的夢……在夢中,我絕望地哭喊,心裏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離開,但你總要捎個信兒來呀,你不知道我們會牽掛你不知道我們是多麼想念你嗎?”但就連這樣的話也無從說給她,只知道她在很遠的地方,並不知道她在哪兒。這個夢一再地走進我的黑夜,驅之不去……

——《有關廟的回憶》

搖着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着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牆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後,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裏只默唸着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捱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後再漸漸浮起月光,心裏纔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

——《我與地壇》

2、師:同學們,當你讀到了這些蒼涼的文字,你能夠理解作者內心的痛楚嗎?能夠體會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嗎?你能夠感受到在那蒼茫的夜色下而汩汩滾落的熱流嗎?這是一個孩子長大懂事以後對他母親深深的懺悔,這也是史鐵生到了人生的秋天對他母親深深的懷念。到那個時候,也只有到了那個時候,一個孩子才能真正地懂得那份沉甸甸的偉大無私的母愛。

五、拓展延伸,情感昇華,激發共鳴。

1、假如清明節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親墓前,要說些什麼?

2、學完這篇文章,你很想對自己、或是對母親、或是對史鐵生說些什麼呢?

六、結束語:

當我們的父母還健在的時候,請讓我們學會珍惜,學會關愛,學會感恩回報,當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打擊時,讓我們勇敢面對,堅強的活着,好好的活着,不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精彩,活出味道,爲自己,也爲愛我們的親人!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領悟文中蘊涵着的平凡而偉大的母愛。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領會樸實的語蘊涵的豐富情感。

教學難點:體會母親對兒子偉大無私的愛。

教學關鍵:理解重點詞句,體會思想感情。

創新實踐訓練點: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師:“母親”是那麼親切的字眼兒,提起母親我們總有說不完的話。

誰願意說說你的母親?

生:答

師:老師從你們的話語中,體會到了媽媽你們的愛,同時也感受到了你們對媽媽的一片深情。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再一次來感受博大的母愛吧!

師板書課題:10、秋天的懷念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學習這篇課文,你想知道什麼?

生:想知道課文主要講的什麼?

生:文中的母是怎樣的人?

師:輕聲自讀課文,尋找答案。

生邊讀邊想然後回答

生:課文講述了一位母親,身患重病,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堅強的活下去。

師:課文的母親是怎樣的人呢?

生:對兒子的照顧無微不無至。

生:對兒子體貼關心。

生:堅強樂觀。

生:母親非常愛我。

三、理解內容,感受母愛的偉大

師:母愛是偉大的.,從課文中的哪些句子體現出來呢?把這些讓你感到的句子找出來,並說說讓你感到的理由。

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書,然後回答。

生:讓我最感到的地方是“我發脾氣時,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

文中的“我”雙腿癱瘓,經常發脾氣,這時母親卻耐心的安慰我,鼓勵我堅強的活下去。

生:“我”卻一直不知道……

母親重病纏身,自己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卻不告訴兒子,不想給兒子增添痛苦,這位母親多麼偉大而無私啊!

生:母親進來了……

母親已知道自己重病,她想最後帶兒子去北海看菊花,好讓獨生子喜起對生活的勇氣,兒子的快樂就是她的快樂。

生: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我那個生病的兒子……

母親臨終前,仍然惦記我和妹妹,我們是他心中唯一的牽掛。

師:這些句子真的令人好感動啊,體現了母親對兒子偉大無私的愛,從這些句子中你還能想到什麼?

小組討論然後回答

生:兒子熱愛母親

生:兒子對母親有一種愧疚之情。

生:兒子深切懷念母親。

師板書——懷念

四、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師:這篇課文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母子之間的似海深情,下面我們有感情地再把這篇課文讀一遍好嗎?

生讀課文,師適當指導

2、師:母親帶着對兒女的牽掛走了,我想兒子一定有許多話想對母親說,清明節到了,他面對母親的貴像會說些什麼呢?

生:答

五、知識拓展

師:同學們說的太感人了!你們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學習這篇課文你想對媽媽說些什麼?

生:答

師:課後把你們想對媽媽說的這些話以書信的形式寫出來好嗎?

師:最後讓我們把心中最美的歌獻給天下所有的母親吧!

師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板書設計: 10、秋天的懷念

愛→

母親 我

懷念←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5

教學目的: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秋天的懷念。

教學重點:

體會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

聯繫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從課題引入

齊讀課題。秋天是我們看菊花的時候,在這時候作者想到了誰?(母親)。這是史鐵生爲了懷念母親,寫下的`文章,誰能介紹一下有關作者和作品的資料嗎?(學生介紹老師補充)然後,讓學生讀一讀本課的生字(投影打出,讀準即可)。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從整體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你覺得課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可簡單說)教師板書:“關心我”

2、默讀課文,標出母親關心我的四件事,並且畫出課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動,並把簡單的體會批註在書旁,高中一年級語文教案《秋天的懷念》。

3、在自學的基礎上小組討論交流

4、在全班交流,老師引導學生抓信“母親”的表情、動作、語言來說,儘量說得詳細,讓學生透過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親的愛是一種什麼樣的愛?

板書:堅強、無私、偉大

(三)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這種情感

同學們剛纔體會得不錯,你能把你感受到的這種愛讀一讀嗎?學生自由讀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然後指名讀,互評後再讀。

(四)討論交流

然而當時“我”未能體會母親的這一片苦心,這無私而偉大的愛,就在母親與“我”訣別的時候,“我”才真切地體會到了母親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你們想想這話是什麼意思?學生讀書,聯繫上下文後說出:母親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着,“我”和妹妹都知道母親對我們的希望,一定不讓母親失望。

(五)進行口語訓練

假如清明節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偉說些什麼呢?

教師根據學生說的內容,概括出詞語板書:愧疚、熱愛、懷念。

標籤:懷念 秋天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