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5篇

設計4.57K

作爲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5篇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

知識目標

揣摩合適的語氣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把握感情基調的變化。

能力目標

學習運用多種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目標

深入地理解作者的複雜情感,體悟字裏行間蘊含的深沉與無私的母愛。

第1課時

1.梳理文章脈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重點)

2.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體會母親的形象。(難點)

一、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位兒子,在他二十一歲正值風華正茂之時,卻不幸患病,導致雙腿癱瘓。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有這樣一位母親,雖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他重新點燃生活的信心。可就在北海的菊花爛漫開放的時候,母親卻帶着無限的牽掛永遠地離開了,而這個特別的秋天,也成了兒子永生的懷念。(齊讀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播放課文錄音,師生靜心聆聽。

2.課文主要講了什麼?請用簡潔的語言寫下來。

明確:記敘了重病纏身的母親精心照顧癱瘓的兒子,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後一息的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真摯無私的愛。

3.初讀課文,說一說課文圍繞着“我”和母親寫了哪幾件事。

明確:課文寫了四件事:

①“我”發脾氣時,母親撫慰“我”。

②母親爲了“我”隱瞞病情。

③母親央求“我”去看花。

④母親的臨終囑託。

1.文中的“我”雙腿癱瘓後,脾氣怎樣?體現在哪裏?

明確:脾氣暴怒無常。表現爲:

①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②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

③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麼勁兒!”

2.面對這樣的兒子,母親又是怎樣做的呢?你覺得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

①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

②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着我。

③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母親慈愛,寬容,善良,樂觀,堅強。

下面是課文中描寫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情、心理的句子,表現了母愛的偉大。試結合上下文做具體分析。

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着我。

明確:動作、神態描寫。母親“悄悄”出去是爲了讓“我”盡情發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復平靜和理智。“悄悄”寫出了母親動作之輕,怕打擾“我”,對兒子的理解,爲兒子傷心,突出了母親的細心;“偷偷”寫出了母親對“我”的不放心和關注,表現了母親的慈愛;眼邊兒“紅紅”表現了母親強忍着內心的悲傷,母親無私地關愛、呵護兒子。

2.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明確:動作、語言描寫。“撲”“抓”“忍”三個動詞寫出了母親對“我”的疼愛和痛苦的心情,表現出母愛的堅定、執着和母子生死相依的感情。

3.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明確:神態描寫。“憔悴”暗示出母親已病入膏肓;“央求”表現出母親的執着。

4.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着,一腳踩扁一個……

明確:語言描寫。表現母親要“我”對生活永遠充滿信心,充滿美好的回憶;說明了“我”答應去看菊花使母親心中十分快樂,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愛之深。

5.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

明確:心理描寫。怕“我”想到自己癱瘓,寫出了母親的小心謹慎,表現出母親的細心。

三、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母愛偉大

第2課時

1.抓住“看花”線索,進一步體會母愛。(重點)

2.體會標題內涵,理解重要語句。

3.拓展閱讀,領悟文章的表達特色。(難點)

一、導入新課

秋天是個多情的季節,最易讓人產生懷念之情,尤其是當秋菊怒放時。今天,讓我們繼續陪同作者去看菊懷人吧!

二、教學新課

1.課文三次寫到看花。請勾畫出相關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看花“我”的態度

第一次聽說北海的花都開了,我推着你去走走。不,我不去!/我可活什麼勁兒!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什麼時候?/好吧,就明天。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2。母親爲什麼如此急切地想帶兒子去看菊花?

明確: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爲了轉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爲了讓他找到生活的勇氣。

3.從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對生活的態度前後有什麼變化?請結合相關語句說明。

明確:“我可活什麼勁兒”(絕望)→“要好好兒活”(再生)。

4.找出文中直接表現“我”懊悔的語句,體會其深層意思。

明確:在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中:

(1)“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爲自己沒能關心母親的健康而難過;

(2)“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爲突如其來的生離死別而悲傷,爲自己的“暴怒無常”而懊悔。

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什麼作用呢?

明確:母親帶“我”看花,是對生命的熱愛;菊花的淡雅高潔,是母親品質的寫照;菊花熱烈深沉,是母愛的寫照;母親愛花,“我”看菊花是對母親的緬懷。

2.母親把“好好兒活”這句話重複了兩次,究竟要告訴兒子什麼呢?

明確:①要接受現實,不要自暴自棄,你的路還長着呢。

②要兒子堅強地活下去,不要被病痛壓倒,要笑看人生。

③她要在僅有的時間陪伴兒子好好兒活。

3.本文在內容上主要表達對“母親”的懷念,但作者卻不以《懷念我的母親》爲題,而以《秋天的懷念》爲題,好在哪裏?

明確:《秋天的懷念》是由秋天的故事引發的對母親的懷念。母親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發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寫景、敘事、記人,都與秋天有關;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寫照,具有象徵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樂觀生活的象徵。課文以此爲題,是爲了更好地抒發對母親的懷念之情。

幾十年後,回憶起母親,史鐵生寫下了這麼一段話,請讀一讀,說說你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那時的我,作爲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爲母親着想,我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爲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着,兒子得有一條走向自己的幸福的路;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而這樣的母親,註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親。

明確:感受到作者對母親的懷念、思念之情;作者對母親的懺悔、懊悔、後悔、悔恨之情;作者對母親的自責、內疚之情;作者完全理解母親了……

三、板書設計

四、

可取之處這篇課文沒有華麗的詞彙,卻感人至深。課前佈置學生預習課文,學生的表現非常好,帶來許多驚喜。在探究環節,他們提出了許多問題,並自行解決了大部分疑問。課上一問一答,交流學習進行得井然有序。學生的創造力和潛力真的是無可限量!

不足之處一定要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精心地鑽研教材,把學生帶入更有趣、更精彩的學習氛圍中。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與母親之間的一片深情。

2、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設計

一、根據課文質疑,激發學習情緒。

1、彙報交流預習讀文後的感受。

2、提出讀文自己仍不懂的地方。

二、體驗懷念之“情”,領悟人物情感。

點撥內容:

1、認真讀文,想想母親是怎樣關心“我”的?

①、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②、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2、體驗人物內心感情。

①、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着我。她總是這麼說。

②、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她憔悴的臉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三、品味母子之情,產生情感共鳴。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抒寫內心感受,表白生命激情。

1、假如清明節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會說些什麼?

2、出示懷念母親的文章,或出示表現母愛的名言警句,讓學生熟讀、背誦。

3、讓學生想一想自己今後準備怎樣面對生活,面對學習中的人和事,用一兩句話寫下來。

五、課堂延伸,走進生活。

寫一寫自己的母親,可透過生活中小事體現你們之間的深情。

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識記本課生字詞;

2、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3、掌握動作、語言、神情、心理等描寫方法和對比的寫作手法;

4、理解題目和篇末描寫菊花的含義。

一、自主學習

(一)瞭解作者,走進感人的文本

1、走近作者。

史鐵生,男,漢族,1951年生於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隊,1972年雙腿癱瘓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廠做工,七年後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

1979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說集《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禮拜日》、《命若琴絃》、《往事》等;散文隨筆集《自言自語》、《我與地壇》、《病隙碎筆》等;長篇小說《務虛筆記》以及《史鐵生作品集》。曾先後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魯迅文學獎,以及多種全國文學刊物獎。一些作品被譯成英、法、日等文字,單篇或結集在海外出版。

20xx年,史鐵生榮獲華語文學傳播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同年,《病隙碎筆》(之六)獲首屆“老舍散文獎”一等獎。20xx年12月31日病逝。

2、瞭解作者。

①“幸福是要自己去尋找的……哪怕是你現在正在經歷着一場大的浩劫,你也應該幸福,因爲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從浩劫中學到很多別人可能一輩子都學不到的東西,當你擁有了別人所不曾擁有的東西那你就是唯一。”

②“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不能改變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時時展現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順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盡心。”

③“人生如夢。生命從無到有,又從有走向無,生生死死,構成社會和世界。從人生無常這一點來說,人生有如夢幻。因此,一個人只有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纔不枉到這世界上走一回。”

從作者的三段語錄中,你覺得他應該是怎樣的一個人?

3、閱讀文本(一定按照要求做喲!)。

(1)朗讀課文。給課文標上段序,圈畫出生字新詞,標註出疑難問題;

(2)默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悟人物形象;

(3)選段朗讀。選擇你認爲精彩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4、自學診測(不要看課本!)

⑴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填漢字,並把下面詞語抄寫在田字格內。

癱瘓()qiáocuì()沉寂()訣別()喜出wàng外()

lànmàn()淡雅()暴nù()chuí打()絮絮叨叨()

⑵課文寫了四個場景,你能標出它們所在自然段,並概括每個場景所寫的事件嗎?

場景1:(第自然段)主要事件:

場景2:(第自然段)主要事件:

場景3:(第自然段)主要事件:

場景4:(第自然段)主要事件:

(二)再讀課文,體會複雜的情感

1、再讀課文第1自然段。

⑴用一個詞語概括我脾氣的特點,我爲什麼會變成這樣?

⑵從母親的言行中,體會母愛。

①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

②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

③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2、默讀課文2—6自然段,思考:

⑴母親和兒子對話時,爲什麼對“跑”和“踩”一類的字眼敏感?

⑵從母親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你體會到什麼?

⑶把“我”看到的,描寫北海菊花的句子抄下來。

⑷北海的菊花有什麼精神?“我”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3、如果將文章的題目直接改稱“懷念母親”好不好,爲什麼?

二、合作探究

(一)品味語言,讀懂母愛的深沉

下面是文中描寫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情、心理的句子,試分析句中加點字在文中的作用。

1、母親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

2、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在一塊,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3、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4、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

(二)研讀思考,讀懂兒子的懺悔

母親對兒子的愛是深沉偉大的,那麼兒子呢?兒子愛母親嗎?

(三)感受堅韌,讀懂人生的磨難

認識的史鐵生,一個堅強的“好好兒活”的史鐵生。朗讀最後一段,思考爲什麼這裏要強調菊花的色彩?文中還有表示顏色的詞語嗎?爲什麼這樣描寫?

(四)品讀課文,感悟文章的主旨

1、文中幾次寫到“看花”?你能看出文章是以什麼爲線索的嗎?

2、母親提議在春天去北海看花,是何用意?秋天到了,又提議去北海公園看菊花,又是爲什麼?

3、課文幾次寫到了秋天?課題《秋天的懷念》,懷念什麼?

三,即時訓練

(一)閱讀課文,完成下面的練習

①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母親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

……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1、這篇文章反覆寫“看花”這一內容的原因是:

2、文中加點的“悄悄地”所要強調說明的是:

3、文中有幾處插敘的內容,請找出一處,用橫線標出來,然後說說它在文中的具體作用。

4、結合內容說說文中加點的動詞“撲”和“擋”爲什麼用得好。

5、將第三段中加橫線的“央求”換成”期待”好嗎?爲什麼?

6、文章結尾說“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你認爲文中的“我”懂了嗎?請結合結尾段中的描寫內容具體說明。

7、如果將這篇文章標題中的“秋天的”去掉好嗎?爲什麼?

(二)拓展訓練

給身在天國的史鐵生或他的母親寫一封短信,或寫一段墓誌銘。

(三)推薦閱讀

閱讀史鐵生的其他作品《我與地壇》、《病隙碎筆》等,寫一篇讀書報告。

四、評點總結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掌握生字詞,把握重音和停連。

2、根據文中的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沉的關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朗讀課文,掌握生字詞,把握重音和停連。

教學難點根據文中的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沉的關愛。

教學方法

朗讀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情感導入

有這樣一位兒子,在他二十一歲正值風華正茂之時,卻不幸患病,導致雙腿癱瘓。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有這樣一位母親,雖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他重新點燃生活的信心。可就在北海的菊花爛漫開放的時候,母親卻帶着無限的牽掛永遠地離開了,而這個特別的秋天,也成了兒子永生的懷念。

多媒體展示補充:

1、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的殘廢了雙腿。

2、兩條腿癱瘓後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麼都找不到了。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史鐵生雙腿癱瘓後的境況,讓學生能理解文章史鐵生脾氣暴躁的原因)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注意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調,並思考完成這樣兩個任務:

1、請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雙腿癱瘓後,脾氣暴怒無常的史鐵生,在母親的安慰、鼓勵下走出困境。

(多找幾個學生回答,不斷補充、修正,直至得到較好的句子。這個過程教會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的方法和技巧。)

2、課文幾次寫到看花?母親有沒有看到花?

課文三次寫到看花,前兩次是母親請求他去,最後一次是妹妹推着他去北海看菊花。母親到最後也沒去看成菊花。這成了史鐵生心中永遠的痛。

(訓練學生跳讀,尋找目標信息的能力。)

三、研讀品味體會感情

找出文中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沉無私的關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明確:

1、望着天上北歸的雁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

動作描寫。“砸”、“摔”兩個動作寫出了史鐵生的痛苦與絕望;

2、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

動作描寫。“悄悄”出去是爲了讓“我”盡情發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復平靜和理智,也突出了母親的謹慎小心,說明母親怕讓兒子痛苦,讓兒子傷心;“偷偷”表現了母親不放心“我”,關注着“我”,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細心。

3、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動作、語言描寫。“撲”、“抓”兩個動作,說明母親非常在意“我”的內心感受,害怕兒子禁不住打擊,失去生活的勇氣;“忍”寫出了母親儘管十分悲痛,卻抑制悲傷鼓勵、安慰兒子的痛苦心情。母親說“好好兒活”,帶着幾分無奈,幾分頑強,母親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許不長了,卻仍在不屈地與病魔抗爭,不希望看到身懷病痛的兒子失去與病魔抗爭的信心,推動生活下去的勇氣。

4、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情描寫。“憔悴”暗示出母親在病魔的折磨下身體已經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親既盼望兒子早日擺脫陰影,又怕自己支撐不到那一天的複雜心理。

5、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着,一腳踩扁一個……

語言描寫。表現母親要“我”對生活永遠充滿信心,充滿美好的回憶;說明了“我”答應去看菊花使母親心中十分快樂,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愛之深。

6.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明確:心理描寫。怕“我”想到自己癱瘓,寫出了母親的小心謹慎,表現出母親的細心。

(此部分是本課的重點,應細細品味)

四、課堂小結:濃濃母愛心靈昇華

多媒體展示資料:

更讓他痛心的是,母親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當他發現母親病重時,母親卻永遠的離開了他。他曾經在《我與地壇》中說:那時的我,作爲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爲母親着想,我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爲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個,卻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

(設計意圖:史鐵生後來在他的作品中多次提到對母親的愧疚,後悔癱瘓後對母親所做的不理智行爲,結合課文開頭“預習”中反思的話題,引導學生感受父母的愛,去關愛回報父母。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成長。)

五、佈置作業

讀史鐵生的《合歡樹》和《我與地壇》

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史鐵生母親

(懷念)(用心)

(懊悔)愛(勇敢)

(悲傷)(堅強)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瞭解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2、反覆朗讀,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體會人物形象。

3、領悟文章蘊涵的深沉無私的母愛,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懷。

4、在“秋天的懷念”中,獲得“好好活”的思考。

說明:

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通過回憶自己癱瘓時,懷着博大無私之愛的母親是怎樣地痛心與忍辱負重地照顧自己,來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愧疚和懷念之情。史鐵生筆下對親情的回憶與感悟,讓人感覺親切而意味深長。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本文的主題並不難,但是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激發感恩情懷呢?如何引導學生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呢?基於以上問題的思考,要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一步聯繫生活實際,喚起學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走出文本,獲得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好好活”。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深入文本,圈劃、朗讀、品味文中描寫母親的動作、神態、語言等語句,領悟文中蘊涵的深沉無私的母愛。

2、難點:仔細朗讀體會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瞭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說明:本文通過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幾件小事,甚至只是細微的動作,隻言片語來表現深沉無私的母愛,感人至深,因此對這些細微之處的品讀即是學習本文的重點,教學過程要“擯棄繁瑣的分析,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和思考來感受課文內容”,而最後一個自然段對於菊花的理解,有較深層的內涵,同時也涉及了借景抒情的知識點,學生不太容易理解,故而設置了此難點。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作者簡介。

2、那時的我,作爲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爲母親着想,我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爲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着,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而這樣的母親,註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親。(課件:摘選《我與地壇》)

3、談體會: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抽生個別談。

其實,還有許多複雜的情感構成一股苦澀的滋味,我們可以歸結爲一個詞:懷念。爲了表達對母親的懷念,作者寫了什麼季節的故事?

看來,之所以有這秋天的懷念,就是秋天的故事所引發啊,作者怎麼會有這份懷念?讓我們一起跟隨史鐵生先走進秋天的故事。(在“秋天”下面做標記)

4.爲了更好理解這秋天的故事,我們先來聽一聽朗讀。怎樣才能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5.聽了朗讀,我們要在“正確、流利”的朗讀中咂摸他人的人生,要在“自己的理解”中讀出自己的滋味,即“讀出味道”。下面讓我們一起感悟秋天的故事。

二、探討母愛的內涵。

1.整體感知。鼓勵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作者爲什麼是秋天的懷念?她有什麼值得作者去懷念的?讓學生帶着這些疑問自讀全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在反覆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課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種各樣的答案,以此來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小組普遍交流,全班重點交流。

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地方,要說出理由。說的時候要求學生抓住“母親”的表情、動作、語言來說,力求說的詳細些。這個過程鍛鍊了學生通過抓住課文中重點段落、句子、詞語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在交流有過程中感知了母親對兒子偉大無私母愛的世間真情。交流重點圍繞以下兩人方面:

(一)“母親”關心“我”的小事(可以讓學生概括說,也可以用課文中的原句)

(二)“母親”面對“我”時的表情、動作、語言的句子。

4.在交流中,還需要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文段讀出來,要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1)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羣,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

(2)“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麼勁!”

(4)可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5)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鄰居的小夥子揹着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6)......

小結:母親的愛細心、勇敢、急切、熱烈、堅定、執着、深沉。母親的意義,蘊含於平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們並不覺得。可是,這種意義只有在秋天的場景中,纔會凸現出來。由於母親的疾病,失去生命奪目的光華。可我們對母愛的意義有了特殊的發現——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讓我們懂得母愛不僅僅是愛和給予,還擔起一份責任——就是教給兒子如何面對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兒子的後半生,讓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三、探討愛母的懷念。‘

1.“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2、文章多次提到菊花有什麼作用呢?

3、文章的題目可以換成別的嗎?如“懷念我的母親”,“母親的愛”、“秋天的悔恨”等等。

小結:越是懷念,就越是充滿對往事的回憶,然而,母親再也不能和我一起吃豌豆黃了;母親再也不能和我商量一起到北海公園看菊花了;我再也看不到母親爲了我的回答而喜出望外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了;我再也聽不到因爲我發脾氣母親對我的說的安慰話了。越是懷念,就越難過,我多麼想讓母親推着我到北海的.公園看菊花啊,我是多麼想再聽聽母親對我說,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啊,母親,你讓我懷念的“好苦”啊。

4、欣賞:

(1)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爲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合歡樹》

(2)我一直有着一個悽苦的夢……在夢中,我絕望地哭喊,心裏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離開,但你總要捎個信兒來呀,你不知道我們會牽掛你不知道我們是多麼想念你嗎?”但就連這樣的話也無從說給她,只知道她在很遠的地方,並不知道她在哪兒。這個夢一再地走進我的黑夜,驅之不去……——《有關廟的回憶》

(3)搖着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着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牆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後,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裏只默唸着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捱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後再漸漸浮起月光,心裏纔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我與地壇》

5.就是這懷念,一個又一個秋天過去了,從21歲開始坐在輪椅上到現在,從母親去世到現在,這份對母親的懷念已經整整33年。這33年的懷念他對“好好活”又有怎樣的理解呢?

6,請讀他在《病隙碎筆》中寫的話: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纔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爲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個“更”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介紹史鐵生的近況:由於尿毒症,造成腎衰竭,經常發高燒,有好幾次昏迷,但他依然平靜淡然的看待這一切,現在一個星期都要透析兩次。但他依然在——好好兒地活着。他用筆代替他的雙腿寫出自己怎樣“好好活”的

四、探討人生:

課文的學習已經結束。這個故事的確感動了我們。我們一起跟着史鐵生的情感世界走了一趟,經歷他和他母親別樣的人生。關於活着:世界本來就是不完美的。不是有這樣的缺憾就有那樣的痛苦。世界上有看得見的痛苦打擊,也有看不見的痛苦人打擊。身體的侷限我們這輩子也改變不了,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的心理侷限——史鐵生在無法彌補的身體缺憾中找到另一種生命延展。其實史鐵生的和兄妹的“我倆要好好活”,經過我們的思考,課文的“倆”應該改成“們”。這句話應該說是“我們在一起要好好活……”怎樣纔算是“好好兒活”?

總結:人生的道路多麼漫長,我們要好好活,有了這樣的思考,更需要用人生的腳步丈量,無論怎樣,我們爲什麼要好好活,我們應該怎樣好好活,我們好好活出個什麼樣,這是應該是伴隨我們一生思考和體驗的問題。

五、作業:

在學完了課文之後,學生肯定被文中“母親”的偉大母愛所打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母親,歌頌一下自己的親人,從而使文道得到統一。

六、板書設計:

我母親

暴怒無常耐心撫慰

渾然不知悔恨懷念堅強無私重病纏身

同意開花喜出望外

懂得母親臨終囑咐

伏亞芳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領悟文中蘊涵着的平凡而偉大的母愛。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領會樸實的語蘊涵的豐富情感。

教學難點:體會母親對兒子偉大無私的愛。

教學關鍵:理解重點詞句,體會思想感情。

創新實踐訓練點: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師:“母親”是那麼親切的字眼兒,提起母親我們總有說不完的話。

誰願意說說你的母親?

生:答

師:老師從你們的話語中,體會到了媽媽你們的愛,同時也感受到了你們對媽媽的一片深情。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再一次來感受博大的'母愛吧!

師板書課題:10、秋天的懷念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學習這篇課文,你想知道什麼?

生:想知道課文主要講的什麼?

生:文中的母是怎樣的人?

師:輕聲自讀課文,尋找答案。

生邊讀邊想然後回答

生:課文講述了一位母親,身患重病,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堅強的活下去。

師:課文的母親是怎樣的人呢?

生:對兒子的照顧無微不無至。

生:對兒子體貼關心。

生:堅強樂觀。

生:母親非常愛我。

三、理解內容,感受母愛的偉大

師:母愛是偉大的,從課文中的哪些句子體現出來呢?把這些讓你感到的句子找出來,並說說讓你感到的理由。

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書,然後回答。

生:讓我最感到的地方是“我發脾氣時,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

文中的“我”雙腿癱瘓,經常發脾氣,這時母親卻耐心的安慰我,鼓勵我堅強的活下去。

生:“我”卻一直不知道……

母親重病纏身,自己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卻不告訴兒子,不想給兒子增添痛苦,這位母親多麼偉大而無私啊!

生:母親進來了……

母親已知道自己重病,她想最後帶兒子去北海看菊花,好讓獨生子喜起對生活的勇氣,兒子的快樂就是她的快樂。

生: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我那個生病的兒子……

母親臨終前,仍然惦記我和妹妹,我們是他心中唯一的牽掛。

師:這些句子真的令人好感動啊,體現了母親對兒子偉大無私的愛,從這些句子中你還能想到什麼?

小組討論然後回答

生:兒子熱愛母親

生:兒子對母親有一種愧疚之情。

生:兒子深切懷念母親。

師板書——懷念

四、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師:這篇課文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母子之間的似海深情,下面我們有感情地再把這篇課文讀一遍好嗎?

生讀課文,師適當指導

2、師:母親帶着對兒女的牽掛走了,我想兒子一定有許多話想對母親說,清明節到了,他面對母親的貴像會說些什麼呢?

生:答

五、知識拓展

師:同學們說的太感人了!你們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學習這篇課文你想對媽媽說些什麼?

生:答

師:課後把你們想對媽媽說的這些話以書信的形式寫出來好嗎?

師:最後讓我們把心中最美的歌獻給天下所有的母親吧!

師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板書設計: 10、秋天的懷念

愛→

母親 我

懷念←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積累字詞,掌握文學常識。

2.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3.感受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於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教學重點:

感受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於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教學難點:

感受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於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你認爲秋天是什麼樣的季節?

小結:是啊!秋天碩果累累、大地豐收,是多麼美好的季節。然而在作家史鐵生的心裏,秋天卻瀰漫着無限的傷感,這是爲什麼呢?這節課讓我們跟隨作家史鐵生走進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懷念。

二、檢查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

癱瘓暴怒沉寂捶打憔悴央求訣別

2.簡介作者:

史鐵生,北京人,當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絃》《務虛筆記》,散文集《我與地壇》《病隙碎筆》

出處:《史鐵生作品集》文體:散文

三、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自讀課文,概述課文內容。

2、課文標題是“秋天的懷念”,請問文中懷念的是誰?文中有幾次寫到秋天?爲什麼是秋天的懷念?

明確:文中懷念的是“母親”。兩次寫到秋天。之所以是“秋天的懷念”,一是因爲母親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發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寫景、敘事、記人,都與秋天有關;二是因爲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寫照,具有象徵性;三是因爲秋天是“我”走出低谷、樂觀生活的象徵。課文以此爲題,是爲了更好地抒發對母親的懷念之情。

3.默讀全文,思考課文裏寫了幾次秋天裏看菊花?

第一次聽說北海的花都開了,我推你去走走。不,我不去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你去看看吧什麼時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4、、從上面題目中可以看出,“我”對生活的態度前後有什麼變化?請結合相關語句說明。

明確:“我活着有什麼勁”(絕望)→“要好好兒活”(再生)。

5、是誰促使作者對生活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並影響了作者的人生觀?

明確:是母親促使作者對生活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並影響了作者的人生觀。

四、探究語言

1、判斷下列句子採用了哪種人物描寫方法(如動作、語言、神情、心理等),並結合相關詞語說說它們對錶現偉大的母愛的作用。

(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

明確:動作描寫。“悄悄”出去是爲了讓“我”盡情發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復平靜和理智,也突出了母親的謹慎小心,說明母親怕讓兒子痛苦,讓兒子傷心;“偷偷”表現了母親不放心“我”,關注着“我”,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細心。

(2)母親撲過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明確:動作、語言描寫。“撲”、“抓”兩個動作,說明母親非常在意“我”的內心感受,害怕兒子禁不住打擊,失去生活的勇氣;“忍”寫出了母親儘管十分悲痛,卻抑制悲傷鼓勵、安慰兒子的痛苦心情。母親說“好好兒活”,帶着幾分無奈,幾分頑強,母親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許不長了,卻仍在不屈地與病魔搞爭,不希望看到身懷病痛的兒子失去與病魔抗爭的信心,推動生活下去的勇氣。

(3)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明確:神情描寫。“憔悴”暗示出母親在病魔的折磨下身體已經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親既盼望兒子早日擺脫陰影,又怕自己支撐不到那一天的複雜心理。(4)語言描寫。表現了母親心中十分地快樂,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愛之深。

(4)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着,一腳踩扁一個……

明確:語言描寫。表現了母親心中十分地快樂,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愛之深。

(5)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

明確:心理描寫。母親很怕因爲自己的情緒或者措辭而刺激到我,所以盡力地壓抑自己的難過,而變得小心翼翼,變得敏感。

2、課文最後一段爲什麼詳寫各種顏色的菊花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結尾重複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有什麼深意?

明確:這段話中的一連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寫北海菊花的美麗,實際上是用象徵的手法,賦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濃墨重彩地寫菊花,恰恰是對母親生前那句“好好兒活”的覺悟解讀,進一步深化了主題。菊花象徵作者對生命的渴望與眷戀。結尾重複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揭示了主旨。“我”說“要好好兒活”,體現出了心中的堅強與自信,我明白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諦。

五.精段閱讀:(第2段)

1.母親爲什麼“擋”在窗前?

明確:不想讓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葉凋零的蕭條景象,而產生傷感痛苦,甚至是絕望的心情,從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讀體會“我”和母親不同的態度和心情。

我:“什麼時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

母親:“憔悴的臉上央求般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

我:漫不經心、馬虎應付、無所謂

母親:喜出望外、興奮投入、高興得不知所措

對比強烈、鮮明,要在讀中反覆體會,在體會中品讀人物,要讀出當時人物的心境、態度、情感;

對學生朗讀進行評價、指導;可分角色朗讀。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確:母親像做錯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六、拓展延伸(領悟主題,感悟人生)

(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

明確:盛開的菊花猶如堅強勇敢地活過來的“我”,豔麗的色彩是對“我”成功人生的描繪,我最終懂得了母親“好好兒活”的真正含義,而菊花卻成爲了我懷念母親永遠的寄託。

(二)理解主題

(三)拓展延伸

學了這篇課文,你讀懂了什麼?你很想對自己、或是對母親、或是對史鐵生說些什麼?

當苦難、逆境來臨的時候,我們首先應想到的是好好活,讓這唯一一次的活熱烈而輝煌。但願大家從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僅僅是母愛,還會看到作者對生命的思索。

媽媽的愛就像空氣一樣,讓我賴以生存,而我卻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面對挫折和災難,我們不僅要有勇氣去面對,同時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關心。

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兒活纔是!

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命運是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奮鬥來改變的!

七、課堂小結板書設計

八、作業佈置

1、反覆朗讀課文,體會課文抒發的感情。

2、請回憶平日生活中母親爲自己做的點點滴滴的小事,以“媽媽,我想對你說”爲題,給母親寫一封信。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8

【教學目的】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

聯繫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從課題引入 齊讀課題。秋天是我們看菊花的時候,在這時候作者想到了誰?(母親)。這是史鐵生爲了懷念母親,寫下的文章,誰能介紹一下有關作者和作品的資料嗎?(學生介紹老師補充)然後,讓學生讀一讀本課的生字(投影打出,讀準即可)。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從整體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你覺得課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可簡單說)教師板書:“關心我” 2、默讀課文,標出母親關心我的四件事,並且畫出課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動,並把簡單的`體會批註在書旁。 3、在自學的基礎上小組討論交流 4、在全班交流,老師引導學生抓信“母親”的表情、動作、語言來說,儘量說得詳細,讓學生透過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親的愛是一種什麼樣的愛? 板書:堅強、無私、偉大

三、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這種情感 同學們剛纔體會得不錯,你能把你感受到的這種愛讀一讀嗎?學生自由讀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然後指名讀,互評後再讀。

四、討論交流 然而當時“我”未能體會母親的這一片苦心,這無私而偉大的愛,就在母親與“我”訣別的時候,“我”才真切地體會到了母親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你們想想這話是什麼意思?學生讀書,聯繫上下文後說出:母親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着,“我”和妹妹都知道母親對我們的希望,一定不讓母親失望。

五、進行口語訓練 假如清明節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偉說些什麼呢? 教師根據學生說的內容,概括出詞語板書:愧疚、熱愛、懷念。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愛”的內涵。

2.在“懷念”的情意中,感受“愛母”的思緒。

3.在“秋天的懷念”中,獲得“好好活”的思考。

教學層次:

走進母親怎樣的好好兒活;

感受作者怎樣的好好兒活;

思考我們要怎樣好好兒活。

教學步驟:走進秋天——讀出味道

走出懷念——讀出思考

一、揭示課題

1、有一位曾經就讀那裏的校友叫史鐵生。現在已經54歲了。母親離開他已經幾十年了。這麼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親。這是他寫的一段話,請讀一讀,看你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默讀)

那時的我,作爲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爲母親着想,我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爲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着,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而這樣的母親,註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親。(課件)

2、談體會: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我感受到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思念之情;

(2)作者對母親的懺悔、懊悔、後悔、悔恨之情;

(3)作者對母親的自責、內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長,完全理解母親了……

 小結:正如作者說“而這樣的母親,註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親”上(板書:“苦”),其實,還有許多複雜的情感構成一股苦澀的滋味,我們可以歸結爲一個詞:懷念。(板書:懷念)爲了表達對母親的懷念,作者寫了什麼季節的故事?(板書:秋天)

3、注意看,老師加上一個“的”齊讀課題:“懷念的秋天”。你的眼前會有一幅怎樣的畫兒?(景、事、人……);老師把幾個詞的位置顛倒一下:“秋天的懷念”,齊讀課題。你的眼前會有怎樣的不同?(……變成一種情感……)

小結:看來,之所以有這秋天的懷念(課件),就是秋天的故事所引發啊,作者怎麼會有這份懷念?讓我們一起跟隨史鐵生先走進秋天的故事。(在“秋天”下面做標記)

4.爲了更好理解這秋天的故事,我們先來檢查一下自己讀書的情況。這裏有個自測題,請同學們自測一下看到達哪個臺階:(課件顯示)——正確、流利、有感情。(讓學生可以先自由讀一讀,然後讓學生讀書,讓其他學生評價該生讀書屬於怎樣的層次,以學定教。可以重點指導幾個兒話音,比如“咱倆兒”,“好好兒活”)

5.根據學生朗讀情況得出結論。比如,提出進一步要求:(同學們說的有感情,到底怎麼算是有感情?有時候我們說的時候很模糊。難道是語調的高亢?或是技巧的高超?我們要在“正確、流利”的朗讀中咂摸他人的人生,要在“自己的理解”中讀出自己的滋味,即“讀出味道”。(課件以階梯狀出現在“有感情”的基礎上)。你怎麼理解這個“味道”?(結合生活實際講)

6.怎樣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味道”?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秋天的故事。

二、探討母愛的內涵

(一)走進母親自身的“好好兒活”。

1.請同學看課文第一段,母親的一句話卻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說說是哪一句話。(課件:“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板書:“娘倆——好好兒活”)

2.顧名思義,這娘倆指的是——母親和兒子兩人在一塊好好活。

3.這是母親對兒子說的話,兒子是怎麼不好好活了,母親纔會說出這樣的話?請用課文中的句子,朗讀給大家聽。比如:

(1)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羣,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

(2)“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麼勁!”

4.是啊,我活着還有什麼勁?所以:獨自坐在屋裏,看着窗外的樹“唰唰啦啦”地飄落,我——————————————————————。(課件:擴充句子訓練)

5、實話實說的討論:你們多大?21歲活蹦亂跳的年齡,可以四處周遊,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沒有了雙腿,他這樣做,你們怎樣看?

小結:面對這樣天大的打擊,他活着好“苦”啊!(回扣板書的“苦”)

6.請注意:母親的自身情況又是怎樣?請也找課文相關句子讀給大家聽。比如:

a.可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鄰居的小夥子揹着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7.有沒有知道得肝癌的病人的疼痛滋味的,請補充說明?

8.這些痛苦兒子知道嗎?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還有一點,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離死亡更近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對死亡,母親有沒有把玻璃砸碎?有沒有把東西摔向牆壁?有沒有喊着我活着有什麼勁(教師問一句,學生接一句)?史鐵生的發怒我們都可以理解,母親的發怒我們更可以理解啊。可母親爲什麼沒有那樣做,而要這樣做?!(估計回答落腳點就在“爲了兒子着想”)

(二)、走進母親的讓兒子“好好活”。

1、請再細細讀讀課文,看看哪些地方說明母親一切都是爲了兒子?

(1)比如——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學生說到這裏,教師就抓住這一“擋”,追問,擋住的究竟是什麼?實際是母親像一扇門一樣,擋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飄落的樹葉,而是兒子鬱悶煩躁的思緒)

小結:母親的愛好勇敢!帶着這樣的感受再讀這句話。

(2)再比如“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踩’和‘跑’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母親擔心這樣的話勾起兒子更大的痛苦……)

小結:母親的愛好細心!帶着這樣的理解讀這句話。

(3)“什麼時候?你要是願意就明天。”

小結:母親的愛多麼急切。再讀帶着感受讀。

(4)“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

小結:母親的愛多麼熱烈,讀出這句話的滋味。

(5)再看看這句話——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兒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課件)

a 母親“撲”(課件在下面加點)過來,撲住的究竟是什麼?

小結:母親的愛好堅定!送到句子中再讀這句話。(重點體會“在一塊兒”)

b 母親抓住我的手,母親“抓”(加點)住的究竟是什麼?

小結:母親的愛多麼執着!送到句子中再讀這句話。(重點體會“好好兒”)

c 母親忍住哭聲,母親“忍”(加點)住的'究竟是什麼?

小結:母親的愛多麼深沉!送到句子中再讀。(重點體會“活”)(注意:以上根據學生情況來隨時調控和引導。)

2.學生髮散談後,重點探討下面的句子:從幾個“悄悄兒”中,再細細品味母愛:

讀下面的話,比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麼不一樣,選擇一處談談:

a“……母親就悄悄兒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兒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兒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課件)

b 調整後——“……母親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她比我還敏感。她又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課件)

(2)同一個“悄悄”表達母親不同的情感。然而,這複雜的情感又有共同的東西,是什麼?

小結:母親的愛是小心翼翼!讀出這樣的味道。

3、通過體會,此時的母親已是萬箭穿心啊,自己身體的毀滅性打擊讓母親“苦”;還要面對的是自己撫養了21年的兒子的癱瘓,可以說,對母親的打擊可謂“苦上加苦”。可無論如何還要讓兒子好好活!母親的愛——用心良苦!(再次回扣“苦”)

4、我們跟隨史鐵生一道去體會母親,發現母親。那麼,在這秋天的故事中,母親這兩個字,究竟意味着什麼?(“咱娘倆,要好好活,好好活……”課件再次出示,學生說出什麼體會就再讀這句話)

總結:母親的意義,蘊含於平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我們並不覺得。可是,這種意義只有在秋天的場景中,纔會凸現出來。由於母親的疾病,失去生命奪目的光華。可我們對母愛的意義有了特殊的發現——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讓我們懂得母愛不僅僅是愛和給予,還擔起一份責任——就是教給兒子如何面對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兒子的後半生,讓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三、探討愛母的懷念

1.就是這樣的一位母親,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引讀課文,“鄰居們……”

2.原來的母愛兒子理解不了,一個秋天過去了,又一個秋天過去了,直到後來兒子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懂得的是什麼?

a出示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還未成年的女兒……”(課件先出示這句話)

b把“……你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加進母親沒有說完的話中,變成“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兒,你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活,好好兒活。”(課件補充完整上面這句話,然後讓學生讀一讀。)

3.所以,我和妹妹都懂,因此“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活……”(課件出示該句)

4、那麼,這“好好活”,究竟是怎麼活?結合課文的這句話,小組討論,談談自己的理解——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課件)(學生說到什麼理解就把不同感受送到“我倆好好活”的句子中朗讀……)

5,透過看菊花,母親給兒子三究竟是什麼,也正是史鐵生在文章中寫到——隨着小說獲獎的激動逐日暗淡,我開始相信:我用紙筆在報刊上碰撞開的一條路,並不就是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麼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後,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6.昇華:當兒子懂得母親告訴兒女的“好好活”的含義,那和母親發生的秋天的故事啊,就深刻在心中,化作心中無比的懷念(回到課題懷念!)。

7、過渡——越是懷念,就越是充滿對往事的回憶,然而,母親再也不能和我一起吃豌豆黃了;母親再也不能和我商量一起到北海公園看菊花了;我再也看不到母親爲了我的回答而喜出望外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了;我再也聽不到因爲我發脾氣母親對我的說的安慰話了。

8、越是懷念,越是深深的自責啊,越是自責就越要好好活啊。所以,又一個秋天,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羣,我——————;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看着看着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我————————————。(課件,改造課文的訓練,讓學生選擇一處補充。)

9、越是懂得“好好活”的含義,就越是無比的懷念,就如飄落的樹葉片片飄到兒子的心裏,融入了生命,化作了血液:(播放音樂,學生靜靜默讀下文,讓後老師再讀一段。)

(1)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爲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合歡樹》

(2)我一直有着一個悽苦的夢……在夢中,我絕望地哭喊,心裏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離開,但你總要捎個信兒來呀,你不知道我們會牽掛你不知道我們是多麼想念你嗎?”但就連這樣的話也無從說給她,只知道她在很遠的地方,並不知道她在哪兒。這個夢一再地走進我的黑夜,驅之不去……——《有關廟的回憶》

(3)搖着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着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牆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後,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裏只默唸着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捱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後再漸漸浮起月光,心裏纔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我與地壇》(教師讀這一段)10、越是懷念,就越難過,我多麼想讓母親推着我到北海的公園看菊花啊,我是多麼想再聽聽母親對我說,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啊,母親,你讓我懷念的“好苦”啊。所以,爲了還母親的心願,爲了這永遠的懷念,又是一個秋天——引讀,“又是秋天……”(回到上面的句子中,全體一起朗讀,課件再次出現這句)

10、就是這懷念,一個又一個秋天過去了,從21歲開始坐在輪椅上到現在,從母親去世到現在,這份對母親的懷念已經整整33年。這33年的懷念他對“好好活”又有怎樣的理解呢?

11、請讀他在《病隙碎筆》中寫的話: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纔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爲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個“更”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課件)

12、因此,這33年的懷念裏,也是他和疾病搏鬥的33個年頭。現在,他完全超越了一般生存的“好好活”的生命層面,已經超越到了一種漠視和超然的境界。這深深的懷念,讓她懂得,好好活,不僅僅有堅韌的意志,而是把打擊當作別開生面的遊歷,當作一種人生的另一種享受——他對好好活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那就是——活着就是一種幸運,活着要懂得滿足。

13、介紹史鐵生的近況:由於尿毒症,造成腎衰竭,經常發高燒,有好幾次昏迷,但他依然平靜淡然的看待這一切,現在一個星期都要透析兩次。但他依然在——好好兒地活着。他用筆代替他的雙腿寫出自己怎樣“好好活”的,所以我推薦幾本他的書:《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課件)

14、對於史鐵生的“好好活”,我們是憐憫嗎?感到他活得痛苦嗎?那究竟是什麼?(對着黑板“苦”字說——是佩服,是敬重,也是敬仰——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貴。在報紙上看到史鐵生和世界長跑冠軍劉易斯的合影。身體衰弱的史鐵生雖然連站也站不起來,但他的靈魂卻在無羈地奔跑着,跑得跟劉易斯一樣快,甚至比劉易斯還快。我想,如果說“好好活”是對母親的回報,母親一定會含笑九泉的。

15、那麼,這回面對“秋天的懷念”,在你心中,又會是一幅什麼樣的情景?請同學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母親推着他看到了菊花……自己用腳踩扁一個楊樹花……)

讀出思考

1、課文的學習已經結束。這個故事的確感動了我們。我們一起跟着史鐵生的情感世界走了一趟,經歷他和他母親別樣的人生。一般情況下,我們的讀書,讀到此程度,總會說,史鐵生和他母親真偉大,活出了自己的性格和尊嚴。讀書到此也完全可以。但我還要問你們,他們的故事感人,跟我們自身有關係嗎?(讓學生暢所欲言)

2、史鐵生寫這篇文章的目的肯定不是讓你知道,你看我多了不起,他肯定不是讓你們宣傳他母親是多麼了不起,所以,當我們走進秋天的故事——讀出了書中的味道的時候,我們還要走出“懷念”——“讀出思考”(課件呈梯狀把這倆層次遞升)那麼,這思考究竟是什麼?

關於活着:世界本來就是不完美的。不是有這樣的缺憾就有那樣的痛苦。世界上有看得見的痛苦打擊,也有看不見的痛苦人打擊。身體的侷限我們這輩子也改變不了,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的心理侷限——史鐵生在無法彌補的身體缺憾中找到另一種生命延展。

3、因此,透過史鐵生的和兄妹的“我倆要好好活”,經過我們的思考,課文的“倆”應該改成“們”。這句話應該說是“我們在一起要好好活……”(板書)

4、這裏的“們”會指誰呢?是誰,你就說成你和誰,你想和誰,說你就和誰說,比如:“我和家人要好好活……”

5、就要離開課堂。如果現在回過頭來再看課題——你心中最終留下的是什麼?

6、如果你對“好好活”體悟到了特別的味道,讀出了屬於你的思考,到那時,你一定能想起竇老師和你討論的這個話題,更希望你能想起史鐵生,想起他的這篇《秋天的懷念》。(課件)

7、人生的道路多麼漫長,我們要好好活,有了這樣的思考,更需要用人生的腳步丈量,無論怎樣,我們爲什麼要好好活,我們應該怎樣好好活,我們好好活出個什麼樣,這是應該是伴隨我們一生思考和體驗的問題。

8、讓我們懷着對生命的敬重再次朗讀課題——秋天的懷念。(下課)

板書:

秋天的懷念

娘倆

(苦)我倆 好好兒活

我們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0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等。本課教學貫徹以讀爲本,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力圖體現在速讀中整體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的特色。語文課程要體現新課改精神,由課內到課外,開拓學生的語言思維,老師要合理引導學生,努力尊重學生的觀點。必須讓學生與文本親密接觸去品味語言文字,學生成爲閱讀的主人,才能收穫對文本個性化的體驗。

教學背景

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本文的主題並不難,但是如何引導學生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激發珍惜讀書機會的情懷,是我們教師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圈劃朗讀爲基本立足點,抓住關鍵詞句,聯繫生活實際,喚起學生真切的情感體驗,從而引導學生讀出感悟、讀出體會,並在朗讀中讓學生的情感得到釋放和昇華,從而放飛學生的思緒。

教材分析:《秋天的懷念》是著名作家史鐵生的作品。它講述了一個患病的母親無微不至地照顧癱瘓的兒子,並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本文通過對生活中細小的事情的細緻描寫,寫出了母親對兒子的愛和兒子對母親的懷念。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 引導學生梳理文章脈絡,初步領悟文章表達特色,潛心會文,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深沉無私的母愛和所蘊含的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教學準備

1. 查閱作家史鐵生的資料;熟讀課文。

2. 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朗讀導入、入情入境

1、朗讀《合歡樹》片段。

2、引入:介紹史鐵生生平。

【設計意圖】:由課外語段導入,使學生進入情境。

二、自主閱讀,初嘗母愛

1、自由朗讀,思考:既然是秋天的懷念,那麼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誰?爲什麼要在秋天懷念?爲什麼要懷念?

生: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母親,在秋天懷念是因爲母親在秋天去世,母親在生前給予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愛,所以在母親死後我懷念她。

2、師:既然文章寫了母親對我的關愛,也寫了我對母親的懷念。哪一位同學來朗讀課文,把這種愛和懷念給大家傳達出來。

3、讓學生在《秋日絲語》的旋律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師:剛纔這位同學讀得怎麼樣?(生齊答:好)

那她是不是一個好讀者呢?(生齊答:是)

那你們想不想做一個好讀者呢?(生齊答:想)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讀-品、讀-思、讀-悟爲基本學習活動程序,播放音樂,讓學生的朗讀聲情並茂,使他們比較深刻地理解母愛,並促使其語文素養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三、重點擇讀,感悟母愛

在學生感知了母親對兒子的舔犢深情後,再讓學生反覆朗讀文章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透過這些小事,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深情的?可以從兩方面引導學生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情懷念:

(1)作者陳述了母親爲他所做的那些小事,母親一個小小的動作,細微的神情,隻言片語,都使作者記憶猶新,體現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

(2)最後一個自然段,妹妹陪我看菊花,作者濃墨重彩地描寫那些菊花,也許正是表達作者對母親的深情懷念。

【設計意圖】:理清文章主線,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拉近文本內容和學生的距離。

三、品析詞句,體味母愛

1、史鐵生活下來了,但他生活得怎麼樣?

2、師:那母親生活得又怎麼樣?

3、母親這樣痛苦,她有沒有把玻璃砸碎,有沒有把東西摔到牆上,有沒有說活着還有什麼勁?

4、再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母親爲了她的兒子活着的句子。(學生邊讀課文邊畫)

師:誰能說說母親是爲了兒子活着的。

(投影) 母親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那個未成年的女兒,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師:反覆

讀這段話並體會這段話說明什麼?

5、母親撲過來的是什麼? 母親忍住的又是什麼? 讀這一段,讀出自己理解的情感來。(學生動情地閱讀課文)

6、還能從哪裏讀出母親是爲了兒子。投影:這時,母親就(悄悄地) 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 進來,眼圈紅紅地看着我;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 出去了。然後把關鍵詞悄悄地刪掉,讓學生分別讀一讀,體會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

7、透過這個悄悄地,你看出了母親的愛是怎樣的?

8、師:好! 讓我們根據自己對這句話的不同理解,帶着對母親的深情,再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一段。

師:誰能讀出這種無私的、細膩的、謹慎的、小心翼翼的愛呢?(生讀)

9、評價朗讀,一起讀一讀。

【設計意圖】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突出以讀爲主,運用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體驗,在體驗中昇華。教師精巧的設計,恰到好處的點撥引導,聲情並茂的講解,表揚激勵爲主的評價,都爲學生創造了一個平等和諧、寬鬆愉悅的氛圍;學生開放的思維、獨特的見解、豐富的的想象、生動的語言打動着在場的每一個人。師生之間感情與感情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把作者母子的深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四、拓展延伸,真情表達

師:學了這篇課文,你體會到了生活中的母愛了嗎?請大家以《媽媽,我想對你說》爲題寫幾句你最想對媽媽說的話。

讓學生自由暢說,體會母愛。

2、播放音樂《燭光裏的媽媽》,大家說得太好了,把老師感動得都快哭了。我也想對媽媽說:媽媽,我很想你。這裏的冬天太冷,我又感冒了,鼻炎也發了,現在渾身都難受。以前你總說:天冷要加衣服,每天要吃早飯,我覺得你很煩,但是我現在真的希望你在我身邊嘮嘮叨叨地提醒我。但是,媽媽,你放心,我會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你自己也要保重,隔着千山萬水,祝你健康,祝你永遠健康。

3、母親養育我們不容易,我相信每個人對於母親都會有自己的報答,我也相信你們能夠做到。最後,我們一起祝全天下所有勤勞善良的母親倖福安康。

【設計意圖】採用音樂,渲染氛圍,以情動人,教師充滿激情地引導學生通過讀、思、換位思考、角色臵換,去感受文章的情感。能夠更好的理解作者及其親人的感受,教師的激情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學生的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語言精彩、情真意切。

(五)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史鐵生

忍 忍住病痛

生命之花 忍住悲傷 好好兒活 勇氣 熱愛生活

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通過閱讀而激發起來的思維,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芽,取得收成。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深有體會。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二期課改更強調學生的語文學習要在交際中、活動中、情境中、探究中的開竅學習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由以往的被動接受信息轉爲主動地蒐集、篩選、整合和處理信息。遵循二期課改的教學原則,在這節課上,我的教學設計主要圍繞着讀出自己而展開,意圖讓學生在閱讀中領悟,在自主、交流、探究中明理,在聯想、想象中提升,在質疑中創新,在練筆中鞏固,在快樂中學習。

課堂上,學生大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尤其在讀出自己的教學環節中,學生在自主閱讀,相互交流,探究閱讀學習的方法。在後來的閱讀教學中,充分運用已掌握的閱讀方法,對人物進行全面而正確的分析,說出對文章獨到的見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大大提高,更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在練筆中,我看到了許多發自肺腑的文章,這些文章相較以往課堂上作業中的練筆效果要好許多。我感到通過讓學生沉浸文本去體會、感悟到的親情,對於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幫助。我在課後的作文點評中,肯定了學生用真情所寫的文章,鼓勵他們把自己對父母的感情表達出來,我還選出一些好文章告訴學生,在這次家長會上要讀給他們的家長們聽,這給了學生莫大的鼓舞。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梳理文章脈絡,初步領略文章的表達特色,提高閱讀能力。

3、抓住關鍵詞、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深沉無私的母愛和所蘊含的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重點難點】

1、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母子之間的似海深情。

2、領會樸實的語句中蘊含着的豐富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有一年,十月的風又翻動起安詳的落葉,我在園中讀書,聽見兩個散步的老人說:‘沒想到這園子有這麼大。’我放下書,想,這麼大一座園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兒子,母親走過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這是史鐵生在《我與地壇》裏懷念母親的一段文字。我們從中可以讀出史鐵生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和母親對兒子深沉無私的愛。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史鐵生的另一篇文章——《秋天的懷念》,去感受史鐵生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和母親對兒子無私的愛。

【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20xx),生於北京,作家。1969年到陝西延川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靠着每週3次透析維持生命。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其代表作品有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絃》《務虛筆記》,散文《我與地壇》《合歡樹》《病隙碎筆》等。

【新課講授】

(一)整體感知

1、本文講述了什麼內容?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本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在忍着病痛默默地、堅定地、樂觀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直至生命的最後,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懷念。

2、課文圍繞“我”和母親寫了幾件事?

明確:課文寫了四件事:①“我”發脾氣時,母親撫慰“我”。②母親爲了“我”隱瞞病情。③母親央求“我”去看花。④母親的臨終囑託。

3、文章從哪些方面回憶了母親對“我”的關心照顧?

明確:文章開門見山,寫出了“我”雙腿癱瘓後,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母親盡力勸慰“我”;在“我”發脾氣、摔東西時,母親總是默默地忍受,表現出母親的寬容、無奈和擔心;自“我”的腿癱瘓後,愛花的母親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這又從側面表現出母親爲了兒子付出了一切;爲了讓“我”開心,她幾次要推“我”去北海看花,考慮得非常細緻;母親自己身染重病卻絲毫沒有讓“我”覺察出來,還在默默忍受“我”的無理,就是在自己生命垂危的最後一刻,還惦記着自己的兒子和女兒,心中完全沒有自己。至此,一個無私、忘我的偉大母親的形象便展現在讀者面前。

(二)課文精析

1、“我”在雙腿癱瘓之後脾氣變得如何?(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明確:暴怒無常。表現:第一處: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第二處: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麼勁兒!”第三處:“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我”此時非常絕望、消極、難過,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整天沉浸在消極哀怨的情緒中不能自拔,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認爲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2、面對如此暴躁不安的兒子,母親是怎樣做的呢?找出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描寫的句子,並簡要分析。

明確:第一處:“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着我。”→表現出母親的動作很輕,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觸碰到兒子脆弱敏感的心,使兒子更加煩躁和難受。

第二處:“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運用側面描寫,母親愛花,但是她更愛兒子,她把精力都投入到照顧兒子上面。

第三處:“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突出表現了母親希望“我”堅強、勇敢地活下去,不要自暴自棄,放棄對生活的信心,鼓勵“我”也是鼓勵自己。

第四處:“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擋”字寫出了母親對“我”無微不至的愛,母親連這個細小的動作都觀察到了,她不想讓“我”產生不好的聯想。

…………

【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是史鐵生對已故母親的回憶,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和自己深深的悔恨、愧疚之情,表現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

【課後作業】

1、完成課後相關練習。

2、查閱史鐵生的其他作品,將那些給你感觸最深的語句摘錄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瞭解了史鐵生的生平,也從他的文章裏感受到了母親對他深沉無私的愛以及他對母親的懷念與愧疚之情。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篇文章。

【新課講授】

(一)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課文,然後分角色朗讀。注意要讀出母親和“我”的情緒變化,要讀出母親的耐心、細心、小心和“我”的不耐煩、無所謂。

2、文章中有幾處插敘的內容?請找出來,並說說其作用。

明確:文中有三處插敘:①母親愛花,但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作用:表明母親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也說明母親爲“我”放棄了對生活的享受。②妹妹告訴“我”母親病重的消息。作用:補充說明了母親的並病具體到了哪步田地,反映了母親做出的超常努力。③母親病危前的臨終遺言。作用:說明母親心裏只爲兒女的幸福着想,從未將自己放在心上,表現了母愛的深沉、無私。

3、“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明確:母親說這句話的時候,自己的病情已經十分嚴重,然而她怕影響孩子的情緒,一直隱瞞着,當孩子說活着有什麼勁兒的時候,她自然也會想到自己的病情,母親的話是講自己和孩子的。雖然都得了重病,但是她希望孩子也像她一樣勇敢地面對現實,堅強地活下去。

4、文章結尾寫“我”和妹妹“看花”的情節,有什麼作用?

明確:“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是母愛的集中體現,是“我”走向新生活的象徵,是母親願望的達成,結束全文,與開頭相呼應,表達了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

5、文章共寫了幾次去北海看菊花?“我”的態度又怎樣的變化?

明確:三次。第一次是母親要推“我”去看菊花,“我”的回答非常強硬:“不,我不去!”第二次是母親再次提出要推“我”去看菊花,“我”的回答是“什麼時候?”第三次是和妹妹一起去看菊花,“我”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這幾次看菊花,“我”的態度從非常絕望暴躁到無所謂,再到後來的懊悔、無奈。

(二)問題探究

1、本文的標題是“秋天的懷念”,這裏的“秋天”有什麼意蘊?

明確:秋天是故事發生的特定時間,秋天是背景,文中寫景、敘事、記人,都與秋天有關;秋天的蕭條景象襯托了我遭遇不幸後的絕望心情;菊花在秋風中盛開的景象,表明“我”走出了人生低谷,開始積極面對人生。

2、根據上下文,寫出母親沒有說完的話。

明確: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重新點燃生活的希望,堅強地活下去。

3、文中哪些地方運用了細節描寫?請找出來,並說說其作用。

明確:文章從細微之處對母親的神態、動作等進行了描寫,如“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着我”等,母親這些細微的動作表現了她對“我”的理解、牽掛、關切與擔憂。

4、如何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這句話?

明確:從菊花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可以看出“我”已經驅走了心頭的陰霾,增強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而這正體現了母愛的偉大;寫菊花的淡雅、高潔、熱烈而深沉,象徵了母親對子女的那種純潔高尚、深沉無私、感人至深的母愛。

5、結合文章的內容,具體分析作者從“看花”中獲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明確:身患重病的母親,一直熱切地期待陪“我”“看花”,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細膩的呵護和關愛,從中“我”感受到母愛的偉大;母親病逝後,“我”終於在看花時,理解了母親的良苦用心,領悟到人要積極勇敢地面對生活的道理。

【課堂小結】

1、寫作特色總結:借景抒情、細節描寫、插敘、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篇末點題、前後照應。

2、作者敘述了自己雙腿癱瘓後,母親強忍着內心極度的痛苦和重病的折磨,關懷、愛護“我”的感人情景,展示了博大、深沉、崇高、無私的母愛,抒發了對母親的無限懷念之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多年以後,作者幡然醒悟,明白只有“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纔是對母親最好的懷念,纔是對母愛最好的回饋。

【課後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

2、蒐集與母愛相關的古詩詞或名人名言。

3、請你運用細節描寫的方法寫一個片段,刻畫一個你熟悉的人。

4、預習第6課。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記載了重病纏身的母親精心照顧下肢癱瘓的兒子,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的事,表現了母親對子女真摯無私的愛,也表達了子女對母親深深的思念與愧疚。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以讀爲主,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提升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接受字裏行間蘊含的情感的薰陶,引發情感共鳴,接受情感的洗禮。同時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人物的“動作、神情、語言”,體味人物內心情感,使學生受到薰陶感染,並以此點燃學生情感,引發真情,感知作者的心跳,聆聽作者內心的呼喚,感受母親對子女真摯無私的愛與作者對母親的深摯的思念和愧疚之情。通過這些教學環節,促進學生主動探求,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2.學習作者藉助人物的“動作、神情、語言”的描寫來表現人物內心,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

3.在“秋天的懷念”中,感悟母愛的平凡偉大,獲得“好好活”的思考。

教學重點:學習作者藉助人物的“動作、神情、語言”的描寫來表現人物內心,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

學難點:用心品讀課文,領悟文中蘊含着的平凡而偉大的母愛,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好好活”。

教學方法:學生研讀爲主,嘗試探究學習。

學生學習方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誰知道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秋天的懷念》。

二、品讀感悟,溝通感情。

(一)出示自學提示

學習任務:

1、你覺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氣怎麼樣?你是從什麼地方感受到的?勾畫出相關的語句。

2、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通過這些句子你感受到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學習方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並在書上做好標記。

2、小組合作交流。將自己找到的答案,在小組內探討一下,看看大家都感受到了什麼。

(二)學生自學、小組合作

(三)感知“我”的形象

師:首先我們來感知“我”的性格脾氣怎樣?請用課文中的一個詞語來回答。(板書:我:暴躁無常)

師:哪些句子表現了我的暴躁無常呢?

比如:

(1)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着窗外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錄音機裏那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

(2)“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麼勁!”

師:史鐵生的這些表現讓我們看到面對雙腿癱瘓這個事實,他有點怎麼樣?你能讀出這種情感嗎?(板書:彷徨 無助 絕望)

師:是啊,我活着還有什麼勁?他還可能做出哪些反常的舉動?

師:你們多大?21歲活蹦亂跳的年齡,可以四處周遊,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沒有了雙腿,他這樣做,你們覺得可以理解嗎?

(四)感知母親的形象

1.請注意:母親的自身情況又是怎樣?請找課文中相關句子讀給大家聽。比如:

a、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也是後來妹妹告訴我,母親常常肝疼的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b、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鄰居們把她擡上車,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

c、鄰居的小夥子揹着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的呼吸着。

2.這些句子讓我們看到母親身患重病。(板書:母親:身患重病 ) 母親清醒地知道她離死亡更近了,然而,即使面對死亡,母親有沒有把玻璃砸碎?有沒有把東西摔向牆壁?有沒有喊着我活着有什麼勁(教師問一句,學生接一句)?她可以打碎玻璃、摔東西或者哭喊嗎?不可以。因爲她還要照顧癱瘓的兒子。面對死亡都不害怕的母親讓我們看到了母親的堅強與勇敢。板書:堅強 勇敢

3、那麼母親是如何照顧我的呢?請同學們將你們找到的描寫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和大家分享一下,說一說當時母親的心裏是怎麼想的。

(1)比如——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學生說到這裏,教師就抓住這一“擋”,追問,擋住的究竟是什麼?實際是母親像一扇門一樣,擋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飄落的樹葉,而是兒子鬱悶煩躁的思緒)

(2)“什麼時候?你要是願意就明天。”

(3)“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

(4)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兒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課件)

小結:撲和抓這兩個詞反映了母親的急切和擔心。忍住哭聲可見母親內心的痛苦。同學們,你們知道母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母親身患重病她自己想好好活,史鐵生雙腿癱瘓,母親希望他也能好好活。所以是咱娘倆好好活。可是史鐵生懂得母親的話嗎?他只知道母親想讓他好好活,卻並不知道母親也已經病入膏肓了。那你覺得史鐵生有沒有好好活呢?你們覺得母親希望他怎樣的活着啊?

(5)“……母親這時候就悄悄兒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兒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

“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踩’和‘跑’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兒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

小結:作者藉助對母親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爲我們刻畫了以爲無微不至、無怨無悔的母親。板書: 無怨無悔

5、下面請同學們有感情朗讀這些句子,再次感受母親的形象。

學生齊讀課件中的句子。

1 、母親這時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時,她又悄悄地過來,眼圈紅紅的,看着我。

2、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3、“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我的回答讓她喜出望外。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三、探討愛母的懷念

師:是這樣的一位堅強、勇敢、無怨無悔的、對兒女關懷備至的母親,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引讀課文,“鄰居們……”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是什麼嗎?(你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3.我和妹妹也懂,因此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活……

4.昇華:當兒子懂得母親告訴兒女的“好好活”的含義,那和母親發生的秋天的故事啊,就深刻在心中,化作心中無比的懷念。他開始好好生活,完成母親未了的心願。所以,又一個秋天,望着窗外天上北歸的雁陣,我——————;聽着錄音機裏那甜美的歌聲,我—————————;看着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我————————————。(課件,改造課文的訓練,讓學生選擇一處補充。)

5、在母親的影響、教育下,我深深地懂得了活着的意義,所以也像母親一樣堅強、勇敢的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經過努力,他成爲了全國有名的作家,他的文字鼓舞了許多的人,讓人們燃起生活的勇氣!

6、指名朗讀最後一段。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母親爲什麼總想讓我去看菊花嗎?

師:盛開的菊花猶如堅強勇敢地活過來的“我”,豔麗的色彩是對“我”成功人生的描繪,我最終懂得了母親“好好兒活”的真正含義,而菊花卻成爲了我懷念母親永遠的寄託。

師:越是懷念,就越難過,我多麼想讓母親推着我到北海的公園看菊花啊,我是多麼想再聽聽母親對我說,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啊,所以,爲了還母親的心願,爲了這永遠的懷念,又是秋天——引讀,“又是秋天……”(回到上面的句子中,全體一起朗讀,課件再次出現這句)板書:秋天:好好兒活

四、拓展延伸、配樂朗讀

越是懂得“好好活”的含義,就越是無比的懷念,就如飄落的樹葉片片飄到兒子的心裏,融入了生命,化作了血液:(播放音樂,學生靜靜默讀下文,然後老師再讀一段。)

A“幸福是要自己去尋找的……哪怕是你現在正在經歷着一場大的浩劫,你也應該幸福,因爲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從浩劫中學到很多別人可能一輩子都學不到的東西,當你擁有了別人所不曾擁有的東西那你就是唯一。 ”

B“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不能改變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時時展現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順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盡心。”

C“人生如夢。生命從無到有,又從有走向無,生生死死,構成社會和世界。從人生無常這一點來說,人生有如夢幻。因此,一個人只有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纔不枉到這世界上走一回。”

“世道多舛,人生不易”,在這個歡欣與傷痛共存的世界,我們唯有接受,唯有面對,包括生命中最不能承受的殘酷。如果你不幸被選作去充當那苦難的角色,就去承擔,選擇一種堅強的方式去詮釋生命,生命會因對苦難的超越而顯得恢弘與深邃。

五、作業

1、我想,你學習了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你一定想對你的母親說點什麼,請你以《媽媽,我想對您說》爲題,寫一篇文章。

2、課外閱讀《我與地壇》。

六、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我:雙腿癱瘓

彷徨 無助 痛苦

母親:身患重病

堅強 勇敢 無怨無悔

秋天:好好兒活

八、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通過閱讀而激發起來的思維,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芽,取得收成。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深有體會。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課改強調學生的語文學習要在交際中、活動中、情境中、探究中的開竅學習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由以往的被動接受信息轉爲主動地蒐集、篩選、整合和處理信息。遵循課改的教學原則,在這節課上,我的教學設計主要是在情感激發的氛圍中圍繞着讀而展開,注重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意圖讓學生在閱讀中領悟,在自主、交流、探究中明理,在聯想、想象中提升,在質疑中創新,在練筆中鞏固,在快樂中學習, 在感悟中生活。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秋天的懷念》是一篇懷念母親的文章,

作者通過回憶的方式,將零零碎碎的細節串聯起來,寫出了自己在癱瘓時,懷着博大無私之愛的母親是怎樣細心、耐心、小心、忍辱負重地照顧自己,以此來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愧疚和懷念之情。文章的語言樸素、真切,卻又意味深遠,寄悲觀於從容,蓄智慧於認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本文的主題並不難,但是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激發感恩情懷呢?如何引導學生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呢?基於以上問題的思考,在教學中,應以反覆朗讀爲基本立足點,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讀出感悟、讀出體會,進一步聯繫生活實際,喚起學生真切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人物的動作、語言等描寫,體味人物內心情感,使學生受到薰陶感染,並以此點燃學生情感,引發學生真情,促進學生主動探求,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音和停連的朗讀技巧,把握朗讀時感情基調的變化。

2.體會作者對母親的複雜情感,理解文中母愛的內涵。

3.領悟文中“好好兒活”的內涵,珍惜生命,學會感恩。

教學重點

1.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2.學習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1.理解母親爲什麼總是要“我”去看花,進而理解生命的意義。感受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母親的懷念、懺悔、自責。

2.體會磨難對於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堅強成長的品質。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2.初步理解文中母愛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音樂《燭光裏的媽媽》)

師:母愛是一首唱不完的歌,自古以來,無數人吟誦、讚頌它。我國古代著名詩人孟郊就曾寫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樣的詩句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謝。今天,我們將學習當代文壇上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史鐵生的文章《秋天的懷念》,來看看他對母親有着怎樣複雜的情感。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音樂的旋律中受到感染,在關注細節中加深對母愛內涵的思考,得到情感的薰陶,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識作者

結合教材以及相關資料,瞭解關於作者的相關知識。(生自主學習並討論交流)

師補充:史鐵生是我國當代文壇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21歲時就雙腿癱瘓,又長期患病,但他一直與病魔抗爭。在他特殊的人生旅途中,是他的母親給予他“好好兒活”的動力,給予他愛的溫暖,對自己的母親,史鐵生一直懷有一種特別的懷念。

2.明背景

藉助相關資料,瞭解課文寫作背景。師:看課件上史鐵生說的一段話,你感受到他怎樣的情感呢?

課件出示:

那時的我,作爲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爲母親着想,我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爲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着,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這樣一個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預設

對母親的懷念、思念之情;對母親的懺悔、懊悔之情;對母親的自責、內疚之情;在成長中完全理解了母親的情感……

師:正如作者所說“這樣一個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因此當母親離他而去後,懷念伴隨他終生,所以作者選取了母親離開人世的那個秋天的故事來抒寫複雜的懷念之情。

3.理脈絡

朗讀課文,自主完成下列任務。

(1)圈出文中的生字詞。

(2)爲本文劃分結構層次並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預設

課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2段):“我”雙腿癱瘓後,重病的母親安慰“我”。

第二部分(第3—6段):母親在準備推“我”去北海看菊花前,因病離開了人世。

第三部分(第7段):又一年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我們”明白了母親的心意,決心“好好兒活”。

設計意圖在識作者、明背景的基礎上初步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調,學生在聽讀中受到感染,引發思考;通過梳理敘事要素,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明確層次結構。

三、朗讀悟情

1.指導朗讀

(1)請四名同學分別朗讀第1—2段、第3—4段、第5—6段、第7段。

(2)根據下面的朗讀三級目標,評一評四個學生的朗讀達到了哪個目標層級。

(以學定教,結合評價指導,重點指導幾個兒化音,比如“咱孃兒倆”“好好兒活”)

課件出示:

朗讀的三級目標:①正確;②流利;③有感情

(3)方法指導。

師:正確、流利是朗讀的基本要求,更高的要求是要有感情。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不斷打磨朗讀技巧。注意將上一個單元學習的外部技巧(主要是對重音、停連、語氣、節奏的把握)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鞏固,本單元重在練習內部技巧,學會把握“情景再現”與“感情基調”。

2.教師範讀

學生聽朗讀並思考:本文的感情基調是什麼?

預設

深沉含蓄。

3.給例子,學方法

生齊讀第1段,師指導朗讀。

課件出示:

(1)重讀的詞語:突然、砸碎、猛地、摔。(再現“我”暴怒無常的情景)

(2)輕讀:悄悄地躲、偷偷地聽、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再現母親揪心與小心翼翼的情景)

(3)通過節奏感的變化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文段“望着望着……(緩)我會……(急)”與“聽着聽着……(緩)我會……(急)”;對話時母親勸說的話(緩),朗讀“我”痛苦時的語言、動作的詞語時一氣呵成(急),面對“我”的暴躁絕望的言行時,母親的行動、話語(急)。

(4)用“我”和母親的對話語氣、語調的強烈反差表現人物:母親的語言輕柔,重讀“總”(表現母親的苦心);“我”的語言急促,重讀“狠命”“捶打”“可恨”“喊”(突出我的絕望痛苦);面對絕望痛苦的兒子,母親的三個連續動作“撲”“抓”“忍”要快讀(突出母親的苦痛),而一句“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應停連,讀出傷痛和乞求(表現母親的堅忍、心痛)。

師小結:第1段應抓住重點詞句,注意重音、停連、語氣、節奏的把握,再現情景,讀出感情,讀出“我”與母親對話時的暴躁絕望和母親的慈愛、包容和堅忍。

4.選段落,用方法

(1)分小組,每個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根據前面學到的方法邊讀邊揣摩其他段落。

(2)全班交流朗讀心得,明確全文感情的變化。

預設

第2段:寫母親爲了“我”隱瞞病情,語氣陡然低沉,應讀出“我”內心的沉重與愧疚。

第3段:寫母親央求“我”去看菊花,母親因“我”的答應而喜出望外,語氣略有點輕鬆愉快。

第4段:獨句成段,母親驟然離去,又陡然低沉,要讀得緩慢、沉重,表現“我”的愧疚、悲痛之情。

第5、6段:寫母親臨終前對“我”和妹妹的牽掛,要讀得沉重、痛心,強調“我”與母親天人永隔的巨大悲痛和深深的自責。

第7段:寫又一年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要讀得沉着、淡定,而且在讀之前要停頓較長時間,拉開回憶的時空,突出“我們”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決心要好好地活下去。

師小結:文章記敘了身患重病的母親精心照顧下肢癱瘓的兒子直至生命最後一刻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懷念之情。全文的感情基調是深沉憂傷的,敘述的語氣平靜內斂,但情感在行文中是起伏變化的。朗讀時要揣摩語氣、語調,讀出人物感情的變化。

設計意圖本環節將朗讀技巧的指導、課文的理解感知和學生的朗讀體驗有機結合,突出朗讀教學與情感教育之間的聯繫。朗讀讓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課文的慾望。同時引導學生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並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四、佈置作業

課後用刪減比較法品讀下面的句子,看看刪減幾個“悄悄地”後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課件出示:

(1)讀下面的話,比較用“悄悄地”和去掉“悄悄地”有什麼不一樣。

原句:“……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着我。……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調整後:“……母親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進來,眼邊紅紅的,看着我。……她比我還敏感。她又出去了。”

(2)同一個“悄悄地”表達了母親不同的情感。然而,這複雜的情感又有共同的東西,是什麼?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運用刪減比較的方法品味語言的表達效果,幫助學生理解人物的內心感受,爲下節課的學習做準備。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分析細節描寫和關鍵詞語,感受作者對母親的複雜情感。

2.在品讀中瞭解本文的抒情特色,懂得感恩,珍惜生命。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交流展示

師指名學生展示作業成果並點評。

預設

(1)三個“悄悄地”的細節,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細心”“耐心”和“小心”,更讓人體會到母親的“良苦用心”和“苦口婆心”,使得母親的形象在細微之處變得感人。刪去後則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2)共同的東西是母親的愛。

二、研讀課文,理解母愛

師:讀過課文後,我們知道文中的母親是一個直到臨終前還牽掛自己的孩子的人,這種偉大的母愛令人動容。文中有哪些細節體現了母愛呢?文中的母親具體是個怎樣的人呢?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思考一下。

1.自讀課文,理解母愛

圈點出文中體現母愛的詞句,並用“文中的母親是一個________的人,這體現在________”的句式說說自己對這些詞句的理解。

預設

(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着我。……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理解:文中的母親是個細心的人,這體現在三個“悄悄地”的細節,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細心”“耐心”和“小心”,更是讓人體會到母親的“良苦用心”和“苦口婆心”。

(2)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理解:文中的母親是個堅強的人,這體現在她面對“我”痛苦地捶打自己的腿絕望地喊時,忍住哭聲勸“我”。“撲”“抓”兩個動詞形象地再現了母親的痛心焦急。

(3)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理解:文中的母親是個慈愛的人,這體現在她深深理解兒子的痛苦,能夠包容兒子的暴怒,她想方設法寬慰兒子,多次央求兒子出去散散心,到北海看菊花,盼望兒子早日走出內心的絕望。

(4)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

理解:文中的母親是個樂觀慈愛的人,這體現在她興奮的動作語言中表現出的喜出望外。

(5)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理解:文中的母親是個敏感細心的人,這體現在她“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等細節描寫中。

2.理解詞句含義

“好好兒活”在文中出現了兩次,這兩處“好好兒活”的含義與作用是什麼?

預設

第1段中母親說“好好兒活”表現出母親對子女的鼓勵與愛,告誡兒子對生活中的艱苦要有堅強積極的態度。第7段中我說“要好好兒活”表現出兒女對母親的無限思念之情,告訴讀者兒女已經讀懂了母親的一言一行。

作用:從表象看,前者是母親勸慰我的話,後者是我感悟後重復母親的話。從結構上看,首尾呼應,結構嚴謹。從內容上看,前者是母親勸慰我要面對生活中的挫折,不放棄生活,堅強地活着;後者是我讀懂母親此話的含義,勇敢地面對苦難生活,表達對母親的懷念與感激。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加深對母親形象的理解。

三、拓展思考,感悟母愛

師:曾經,兒子理解不了母親,秋天過去了,兒子終於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了。大家回顧一下母親臨終前未說完的話,根據自己的理解,試着補充母親未說完的話。

課件出示:

“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小組討論後自由回答)

預設

在一起要好好活,活得堅強,活出尊嚴。

1.拓展閱讀

閱讀下列選段,自由談談後來的史鐵生是如何理解“好好兒活”的。

課件出示:

隨着小說獲獎的激動逐日暗淡,我開始相信,至少有一點我是想錯了:我用紙筆在報刊上碰撞開的一條路,並不就是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麼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後,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預設

後來的史鐵生認爲,母親的“好好兒活”,就是教給兒子堅強地面對有缺憾的生命,不向命運低頭。

師補充:由於身體原因,史鐵生經常發高燒,有好幾次昏迷,但他依然平靜淡然地看待這一切,依然堅守着“好好兒活”。殘疾的是身體,健康的是精神,所以推薦課後讀一讀他的幾本書——《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

2.誦讀結尾,理解主題

再次朗讀課文的最後一段,對於史鐵生的“好好兒活”,你的感受是什麼?有什麼啓發?

預設

感受:是佩服,是敬重,也是敬仰——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貴。我在報紙上看到史鐵生和世界長跑冠軍劉易斯的合影,身體衰弱的史鐵生雖然連站也站不起來,但他的靈魂卻在無羈地奔跑着,跑得跟劉易斯一樣快,甚至比劉易斯還快。

啓發:世界本來就是不完美的。有缺憾有痛苦,史鐵生在無法彌補的身體缺憾中依然能找到生命的價值,我們也應該對生活、對克服困難抱有信心,珍惜生命,珍惜身邊的人。

結束語:如果你在本文中讀出了屬於你的思考,當你面對困境時,一定能想起老師和你討論的這個話題,想起史鐵生,想起他的這篇《秋天的懷念》給你帶來的啓示。

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讓學生在對細節的研讀感悟中,在補句訓練中,在相關文字的延伸閱讀中,深刻領悟“好好兒活”的內涵,突出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及思維能力,深化學生對母愛豐富內涵的理解和對生命的珍惜。

四、佈置作業

(1)《媽媽,我想對您說》

(2)《史鐵生,我想對您說》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有助於學生深化對文本的理解,提高寫作能力。而寫作訓練與閱讀有機結合,凸顯了素養提升的途徑。作業的設計立足於培養學生的品格和能力。

教學反思

朗讀是本單元、本課學習的.重要內容。通過朗讀可以培養學生語感,提升學生素養。因此,本課教學設計將朗讀感悟貫穿始終,引導學生品味思考,從對內容的理解,到對情感的逐步深入領悟,到聯繫現實思考,逐層達成教學目標。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有層次地將朗讀技巧的訓練、對課文的理解感知和學生的朗讀體驗有機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看似平靜的敘述中飽含的深情,突出了朗讀教學與情感教育之間的聯繫。

第1課時在朗讀技巧的指導中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在朗讀中整體感知全文內容;第2課時則圍繞母親的讓兒子“好好兒活”,採用細節分析、品味重點詞語、想象寫句等方法,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想象體驗,幫助學生細細品味母愛的深刻內涵——不僅有無私的關愛,更有生命的啓迪與人生的責任。通過細細品味作者的悔責之情和對生命的感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突出教學重點。

素養提升

如何在指導朗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其審美能力及審美情趣都需要通過培養語感來獲得。語言文字固有的音韻美、意境美,文章的結構美,都需要通過有指導、有要求的反覆吟誦來感受,使學生能夠品嚐“文中味”,悟出“文外意”。

本文的朗讀語氣不容易把握,因此要從四個方面突破。一是在語句的朗讀中揣摩合適的語氣,如“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和“‘你要是願意,就明天?’”這兩個句子在朗讀時語氣、語調、語速完全不一樣,應在這種不一樣中揣摩母親的內心世界,讀出母親對殘疾兒子的用心與愛心。二是在閱讀訓練中,如刪減三個“悄悄地”的訓練,在刪減關鍵詞進行比較朗讀中體會感情。三是在全文的朗讀中把握感情基調,全文的感情基調是深沉憂傷的,敘述的語氣平靜而內斂,朗讀時要用豐富細膩的語氣讀出深沉的感情。四是理解作者複雜的情感,呈現一張一弛的波瀾變化,富有節奏感,與作者內心的情感狀態達到了和諧一致,如第一段對話中“我”的絕望與暴躁(語調上升),母親的隱忍與勸慰(語氣輕緩、謹慎);第三段對話中,母親的喜出望外、絮絮叨叨(語速快、充滿喜悅),說到敏感字詞,突然停止的低沉。如“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體會“再也”所表達的無比痛苦和遺恨終生的感情,然後反覆朗讀。

疑難探究

文中三次寫到“看花”,有什麼作用?

第一次寫“看花”是春天,母親提議去北海看花,想讓“我”在盛開的春花中感受生命的美好,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第二次寫“看花”是秋天,母親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她想在所剩不多的日子裏陪“我”去看看象徵生命力的菊花,渴望“我”從絕望中走出來;第三次寫“看花”是在秋天,“我”和妹妹去看花,實現了母親臨終的願望。菊花象徵作者對生命的渴望與眷戀。作者之所以濃墨重彩地寫菊花,恰恰是對母親生前那句“好好兒活”的深情解讀,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三次看花,串起了人物的情感軌跡,讓我們體會到“看花”已不僅僅是看菊花,而是象徵着母親的人生信念:無論命運怎樣,人生如何,都要活得堅韌,活出尊嚴,活出生命的價值。“好好兒活”——是對癱瘓兒子與未成年女兒的深深期待,這裏的母愛也不僅僅是生活中的關心愛護,更是母親博大的胸懷和人生信念。

文化素養

菊與人文精神

1.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屈原《九歌·禮魂》(殉道者的信仰)

2.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中國文人的傲骨)

3.至死不變英氣多,舉頭南山高嵯峨。——鄭思肖《菊花歌》(正氣凜然的民族精神)

4.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五)(迴歸自然、物我兩忘的情懷)

5.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對失意人生的有情關懷)

6.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黃巢《不第後賦菊》(蓬勃生命力的象徵)

延伸閱讀

史鐵生文章的節選片段

1.

搖着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着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牆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後,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裏只默唸着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捱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後再漸漸浮起月光,心裏纔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我與地壇》)

2.

生病也是生活體驗之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纔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戀起往日時光。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爲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病隙碎筆》)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透過情感觸摸文字,理解文章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二、理解作者,明白情感。

1、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母親逝世7年。你覺得作者寫文章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你從哪裏讀出來的?不猜測,從文字中推測出來。

預設:痛苦、愧疚、思念、後悔、傷心、感激……

分析原因,找出句子,邊讀邊分析:

痛苦,身體上的,1段;

後悔,沒有和母親一起去看花;

愧疚,對母愛的不理解,不接受,前三段;

思念,寫文章紀念……

傷心,母親離世;

感激,感激母親的教導,關心;

2、理解:當時的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的殘廢了雙腿。”“兩條腿癱瘓後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麼都找不到了。”

後來的我:在我的頭一篇小說發表的時候,在我的小說第一次獲獎的那些日子裏,我真是多麼希望我的母親還活着。我便又不能在家裏呆了,又整天整天獨自跑到地壇去,心裏是沒頭沒尾的沉鬱和哀怨,走遍整個園子卻怎麼也想不通:母親爲什麼就不能再多活兩年?爲什麼在她兒子就快要碰撞開一條路的時候,她卻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來此世上只是爲了替兒子擔憂,卻不該分享我的一點點快樂?她匆匆離我去時才只有四十九歲呀!

現在的我:著有散文集:《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病隙碎筆》。後來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他寫的《我與地壇》被公認爲中國近50年最優秀的散文之一。20xx年,他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是現在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20xx年12月31日3時46分在北京因腦溢血突發搶救無效病逝,享年59歲。根據史鐵生生前遺願,他的脊椎、大腦將捐給醫學研究;他的肝臟將捐給有需要的患者。

三、品讀母親,明確寫法。

這之間的變化,有着一個人的功勞,母親。她用什麼辦法讓我走出生命的陰霾?

1、分角色朗讀第一段母子對話,賞析“躲”“抓”背後的情感,兒子需要宣泄,母親的理解及希望;(我語氣的絕望、肯定)

2、分角色朗讀第三段母子對話,賞析“擋”“笑”背後的情感,母親的呵護及快樂。(我語氣的無謂,母親的`喜出望外。)

3、我和妹妹主動去看花。(生命的美好)

4、母親爲什麼選擇看花?“花”是生命怒放、美好事物的象徵。

菊花詩: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畫菊》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宋·梅堯臣《殘菊》

秋: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風秋雨愁煞人,寒宵獨坐心如搗。

作者卻從在秋天感受到了力量,感受到希望,生命的美好。

小結:看花是本文敘事線索,作者寫母親時候用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

四、朗讀課文,總結收穫。

國小五年級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母親藝術形象,感悟作者意圖。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有感情的讀好課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通過自學討論,自己讀懂課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學習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和運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母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於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2.體會磨難對於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成長堅強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品味賞析細節描寫;朗讀設計的評價和指導;探尋作者寫作意旨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背影》中我們體會了父愛的偉大和深沉。今天我們學習《秋天的懷念》,同學們自讀課文,看一看,作者懷念的是什麼?文章的主題是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根據課文內容,推斷作者遭遇

(二)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xx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縣,1951年出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是“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史鐵生創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20xx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協會評議委員會委員。20xx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因突發腦溢血逝世。根據其生前遺願,他的脊椎、大腦將捐給醫學研究;他的肝臟將捐給需要的患者。

史鐵生多年來與疾病頑強抗爭,在病榻上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廣爲人知的文學作品。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重要文學獎項,多部作品被譯爲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爲人低調,嚴於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連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的《病隙碎筆》作爲二OO二年度中國文學最爲重要的收穫,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並解答了“我”如何在場、如何活出意義來這些普遍性的精神難題。當多數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裏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爲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鬥爭,這種勇氣和執着,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xx年度傑出成就獎得主史鐵生授獎詞)

(三)通讀課文感知主要內容,思考問題。

1.默讀全文,思考課文裏寫了幾次秋天裏看菊花?

2.作者的生活態度前後有什麼改變?(勾畫出表現作者對生活態度發生變化的語句。)

明確:“我活着有什麼勁”(絕望)

“要好好兒活”(再生)

(師):是誰促使作者對生活的態度發生巨大的轉變,並影響了作者的人生觀?

明確:母親

結尾句: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要好好兒活。

3.通過讀課文,你能填寫出:

“母親愛____花__________,更愛__雙腿癱瘓的兒子__”嗎?

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親愛花?她更愛兒子?

“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待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

“央求……喜出望外……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

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

後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着覺。

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三、再讀課文,揣摩細節(理解人物,把握情感)

(一)PPT呈現:建議你從這些角度品讀課文:抓住一組對比性強烈的動詞;一組重疊詞;一組否定含義的詞;一組飽含深情的話語;

(對文本細節的剖析這一部分,要讓學生讀出其中的情味。這些細節應該是滲透着愧疚、追悔、懷念的。品析與朗讀相結合。)

1.一組對比性的動詞:

“我”: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捶打喊着

母親:躲出去聽我的動靜進來撲過來抓住忍住哭

明確:母親忍受着我暴躁的脾氣,忍受着兒子癱瘓對自己的打擊,把痛苦埋藏在心裏,堅定的鼓勵兒子。

2.一組重疊詞:

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聽我的動靜;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的;

明確:刻畫了細膩深沉的母愛,她讓“我”盡情地發泄心中的苦痛,又強忍着內心的悲傷。突出母親的謹慎小心和慈愛細心。對兒子的體諒、包容和理解,無私的關愛呵護兒子。

3.一組否定含義的詞:

“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沒有回來”“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明確:自己從沒有考慮過母親的感受,從未爲母親着想,對母愛的渾然不覺,母親的去世激起了“我”對生命的感悟,對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對母親深切的懷念。

4.一組飽含深情的話語:

A、“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

B、“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還未成年的女兒……”

明確:母親本要和我相依爲命,共度難關的,臨別人世時母親對孩子是多麼不捨、牽掛和惦記。

(二)精段閱讀:(第2段)

1.母親爲什麼“擋”在窗前?

明確:不想讓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葉凋零的蕭條景象,而產生傷感痛苦,甚至是絕望的心情,從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讀體會“我”和母親不同的態度和心情。

我:“什麼時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

母親:“憔悴的臉上央求般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

我:漫不經心、馬虎應付、無所謂

母親:喜出望外、興奮投入、高興得不知所措

對比強烈、鮮明,要在讀中反覆體會,在體會中品讀人物,要讀出當時人物的心境、態度、情感;

對學生朗讀進行評價、指導;可分角色朗讀。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確:母親像做錯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四、三讀課文,拓展延伸(領悟主題,感悟人生)

(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

明確:盛開的菊花猶如堅強勇敢地活過來的“我”,豔麗的色彩是對“我”成功人生的描繪,我最終懂得了母親“好好兒活”的真正含義,而菊花卻成爲了我懷念母親永遠的寄託。

(二)理解主題

(三)拓展延伸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爲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合歡樹》

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纔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爲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個“更”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病隙碎筆》

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快樂。

學了這篇課文,你讀懂了什麼?你很想對自己、或是對母親、或是對史鐵生說些什麼?

當苦難、逆境來臨的時候,我們首先應想到的是好好活,讓這唯一一次的活熱烈而輝煌。但願大家從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僅僅是母愛,還會看到作者對生命的思索。

媽媽的愛就像空氣一樣,讓我賴以生存,而我卻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面對挫折和災難,我們不僅要有勇氣去

面對,同時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關心。

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兒活纔是!

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命運是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奮鬥來改變的!

課後習題

1、反覆朗讀課文,體會課文抒發的感情。

2、請回憶平日生活中母親爲自己做的點點滴滴的小事,以“媽媽,我想對你說”爲題,給母親寫一封信。

板書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本課的生字,熟讀生詞。

2、能力目標:(1)通過各種讀書方法,最終達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對菊花的描寫深刻理解母親"好好"活的含義。

3、情感目標:通過反覆讀文,從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描寫和"悄悄地"等細節描寫中來感悟母愛無私、博大、寬容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感恩情懷。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的內容,領會樸實的語句中蘊含着的豐富的情感。

教學難點

作者是怎樣通過小事來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深情的。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xx年12月31日),1951年出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是“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史鐵生創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20xx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協會評議委員會委員。20xx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因突發腦溢血逝世。

2、作品簡介

《秋天的懷念》,短篇散文,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著。選自《史鐵生散文自選集》。文中描述了史鐵生對已故母親的回憶,表現了史鐵生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對母親無盡的愛,以及史鐵生對“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悔恨。

寫《秋天的懷念》時,母親離開他已經幾十年了。這麼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親。這是他寫的一段話,請讀一讀,看你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默讀)

那時的我,作爲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爲母親着想,我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爲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着,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而這樣的母親,註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親。(課件)

師小結:正如作者說“而這樣的母親,註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親”上(板書:“苦”),其實,還有許多複雜的情感構成一股苦澀的滋味,我們可以歸結爲一個詞:懷念。(板書:懷念)爲了表達對母親的懷念,作者寫了什麼季節的故事?(板書:秋天)出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愛”。

1、初讀課文,梳理課文內容。

2、談體會: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我感受到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思念之情;

(2)作者對母親的懺悔、懊悔、後悔、悔恨之情;

(3)作者對母親的自責、內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長,完全理解母親了……

3、討論對母親的初步印象,使學生對文章有整體瞭解,抓住文章中心“母愛”。

三、精讀課文,深層感悟母愛的偉大。

1、探討第一個“好好兒活”的含義

師提問:“在我拒絕了母親看花的要求,並說“我活着有什麼勁?”的時候,母親忍住的僅僅是悲傷的哭聲嗎?其中還包含了什麼?”讀讀書,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生思考第一層含義:忍住的是兒子的自暴自棄和壞脾氣。

如:(1)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羣,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聽着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

(2)“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麼勁!”

師接着引導學生理解此時母親是怎麼做的,通過三個“悄悄地”使母親與兒子的表現形成鮮明的對比,找到這三處,從這“三個悄悄的”,你能從中讀懂什麼?

三個悄悄

1、“這時,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動靜。

2、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着我。

3、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生朗讀並理解:三個“悄悄的”充分地體現了母親對兒子的小心、耐心、細心,因此,指導學生體會“忍”字中包含了母親無微不至的愛,體會母親的良苦用心。

師提問:“後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着覺。”“鄰居的小夥子揹着我去看她的時候,她還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鮮血。”

師再次追問:“母親忍住的僅僅是悲傷的哭聲嗎?”

學生理解第二層含義:忍住的是自己的病痛。

讓學生再讀讀,抓住“整宿整宿”“大口大口”兩個關鍵詞,體會母親病情的嚴重;讓學生談談自己周圍有沒有和母親相同病情的人,這些病人是怎樣表現的?學生可能會說他們每時每刻都有親人的照顧,想吃什麼吃什麼,並且接受先進的治療等等,與文中母親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使學生更加體會到母親忍住巨大病痛照顧兒子的偉大與堅強,這樣與生活結合對比,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讓教材更加貼近他們的生活,然後讓學生談感受。接着我繼續追問:“母親忍住的僅僅是悲傷的哭聲嗎?”

指導學生理解第三層含義:忍住的是兒子的病情給自己帶來的打擊。

師問:母親幾次三番要帶孩子去看花,說明她是會欣賞花、愛花的人,但他自己侍弄的花卻都死了,從中你能感受到什麼?

理解三層含義後,師作小結:母親忍住了兒子的病情給自己帶來的打擊;忍住了兒子暴怒無常的壞脾氣;忍住了自己的病痛,想要帶兒子去看花,卻遭到了拒絕,這時,母親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課件出示這句話。

學生再次朗讀,在讀中體會濃濃的母愛。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秋天是個多情的季節,最易讓人產生懷念之情,尤其是當秋菊怒放時。今天,讓我們繼續陪同作者去看菊懷人吧!(齊讀課題)

上節課,我們已經對作者史鐵生的遭遇和經歷也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文中描述了史鐵生對已故母親的回憶,表現了史鐵生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對母親無盡的愛,以及史鐵生對“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悔恨。

二、精讀課文,繼續感悟母愛的偉大。

1、探討第二個“好好兒活”的含義

師:文中“好好兒活”在課文中出現的第二次,是文章的'結尾,我和妹妹去看菊花,作者說,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活……這裏如何理解我倆的“好好兒活”?

師引導朗讀:當母親去世後,兒子終於和女兒一起去北海看菊花,找出描寫菊花的句子讀一讀(課件出示描寫菊花的句子),讓學生讀一讀。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課件)

此處。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深入體會菊花的顏色及象徵意義,積極交流探討,讓學生聯繫到人生,個性進行理解,學生理解不到的地方,師作適當的指導。

讓學生了解母親讓兒子去看花,並沒有說你就得是這樣的花,母親是讓兒子自己去選擇,活出自己的個性。淡雅也好,高潔也罷,熱烈而深沉也行,總之,都要潑潑灑灑,開得爛漫。

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帶着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再讀這段話。

此處,配樂渲染:伴隨着生命的腳步,作者如菊花一樣,潑潑灑灑,開出了他人生的爛漫之花。所以,33年之間,他懂得了母親這句話的含義,就這樣,他不再暴怒無常了。

(課件展示):介紹作者另一篇文章《病隙碎筆》中的文句: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纔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爲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個“更”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

通過賞析作者的作品片斷,看看他對“好好兒活”的理解到了怎麼樣的一種境界。在此藉助作者的文章片斷,是爲了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我倆”的好好活。

在學生理解之後,感受母愛的力量,明白作者轉變原因。

師結束語:母親去世了,作者會想起母親生前爲他做的一切,終於讀懂了這份感人至深的母愛,正是母愛的力量改變了作者的人生態度,這是一位怎樣用心良苦的偉大的母親啊!讓我們帶着母親的心痛,帶着母親的悲傷,帶着母親的不捨,來讀讀這句話。通過教師的引導,相信學生能夠走近這位偉大的母親,感受母親的崇高母愛,將自己的感悟通過自己的讀書聲告訴給大家。

教師小結:母愛是世界上最崇高、最無可替代的感情,請大家永遠記住一句話:有一種愛一生一世不求回報——母愛!

有一個人一生一世值得你去愛——母親!

三、拓展延伸

1、作者史鐵生深深地體會到母愛的可貴。因此寫了這樣一篇文章來懷念他的母親。其實,我們每天也被濃濃的母愛包圍着,你感受到了嗎?請同學們回憶、品位,以生活中的小事爲例,來談談媽媽對你的關懷。在學生暢所欲言後,佈置作業:以母愛爲主體,寫一篇小作文。

2、拓展推薦書目:《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

標籤:懷念 秋天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