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一年級用數學教學設計

設計1.83W

作爲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用數學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用數學教學設計

一年級用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用數學(1)

教學目標:

1、學會用7以內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初步感覺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熟練口算7以內加減法,能正確解答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訓練學生根據掛圖正確表述語言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熟練口算7以內加減法,能正確解答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一、引入

秋天到了,小兔子要採蘑菇過冬了。

二、新授

1、加法

[出示兔子採蘑菇圖]

師:咱們一起來看,左邊有幾隻兔子,右邊呢?出示大括號和問號,師:你能說說圖意嗎?

分組說圖意

生回答左邊有4只,右邊有2只,求一共有幾隻小兔。

師:求一共有多少,就要把兩部分合起來,誰能列一個算式?

生回答4+2=6,板書

三、46頁做一做

四、減法圖式

小朋友們回答得真好,那老師還有一幅圖,誰能看懂是什麼意思

出示青蛙圖

問:你能說出圖意嗎?

求剩下幾隻,就是要從總的裏面去掉走的

想一想:用什麼方法計算?

五、47頁做一做

一年級用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用數學 (P19:例3) 完成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要求:

1、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2、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學會提出與他人不同的數學問題。

4、能夠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5、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

學會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並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的能力。

教學難點:能夠根據已知條件,提出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主題圖二幅

教學過程

師:春天到了,教師帶領同學們來到了郊外進行春遊活動,同學們來到郊外,非常開心,吃過飯後,便玩起了遊戲。

一、說一說

出示主題圖:(例3的主題圖)

1、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還有什麼發現?(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1)有8個女同學,有6個男同學

2)13個同學玩捉迷藏的遊戲,這裏有6個同學

3)有16個同學來踢球,已經來了9個人。

2、師: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問題嗎?比一比,看誰提出的問題最多,試一試(先同桌互說,然後指名說,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還能提出不同的問題嗎?

3、想一想,你能根據這些信息列出算式嗎?試一試

(板演,齊練,評講)

如:第1小題:8+6 8-6

問:你爲什麼要用這種方法算,說說你的理由?

等於幾你是怎樣想的?請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再全班說一說。還有沒有與他不一樣的算法嗎?

(其它各題與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題圖

學生觀察:

問:(1)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把你看到的說給你的同學聽。再數一數,你發現了什麼?還有不同的`發現嗎?

(2)你能夠根據你所看到的說成一個數學小故事嗎?試一試(四人小組互說)

(3)指名說(3――――5人)

(4)你們有根據這些數學小故事列出算式嗎?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剛纔的這些問題,你還能提出其它的問題來並且列出算式嗎?討論一下,互相說一說。

二、練一練

1、完成P21:1

出示圖,讓學生認真觀察:

(1)你從圖中看到了什麼?你能根據這些信息編出一個數學小故事嗎?四人小組互說,然後指名說

(2)你能根據你編的這些數學小故事列出算式嗎?

(3)學生獨立完成,同時指名板演。

(4)你能說說它們各等於幾?你是怎麼想的嗎?

2、P21:2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思維訓練

1、一輛公共汽車上有15位乘客,到站後有5位乘客下車。7位乘客上車,這時車上乘客比原來少3,對嗎?

2、一班得了15面衛生紅旗,二班得了20面,三班得的比二班少,比一班多,猜一猜三班可能得了幾面紅旗。

五、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大家都很出色,我們可以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教師真爲大家感到驕傲!

板書設計:學數學、用數學

例3:1)有8個女同學,有6個男同學8+6=148-6=2

2)13個同學玩捉迷藏的遊戲,這裏有6個同學13-6=7

3)有16個同學來踢球,已經來了9個人。16-9=7

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什麼問題?

有17只小鳥,飛走了8只,還剩幾隻?

17-8=9(只)

一年級用數學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運用“9加幾”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並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進一步熟練進位加法的算法;鞏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會選擇有用信息來分析數量關係,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積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經驗。

(二)過程與方法

在不同形式的練習內容中運用“9加幾”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和技巧,並在原有基礎上靈活運用計算解題問題,提升思維水平。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計算學習的價值和用途,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學生在掌握了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方法後,通過本課的學習,進一步運用所掌握的計算技能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信息的整理,數據的分析,初步的推理,充分感受計算學習的價值和用途。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運用“9加幾”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熟練運算技能。

教學難點:在解決問題中,能夠巧妙地利用推理等方法靈活解題。

三、教學準備

課件等。

四、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複習舊知

課件出示一組口算題目,學生進行搶答,個別題目請學生敘述算法。

【設計意圖】設計口算的練習題目,幫助學生複習已經學習過的計算內容,激活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爲後面的學習進行鋪墊。

(二)創設情境,解決問題1.動態情境,激發已有經驗。

(1)課件以動態的形式呈現問題情境。兔姐姐已經拔了9根蘿蔔,兔弟弟又送來了2根蘿蔔,問一共有多少根蘿蔔?

(2)請學生根據教師敘述,重複問題情境,並找到情境中已知的兩個條件(已經拔了9根蘿蔔和又送來了2根蘿蔔)以及要解決的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根蘿蔔)。

(3)引導學生分析兩個已知條件和問題之間的數量關係,通過交流得出已經拔了的9根蘿蔔是一個部分,又送來的2根蘿蔔是另一個部分,求它們的整體,需要把兩個部分合起來。

(4)請學生解決問題,列出算式:9+2=11(根)。

2.靜態情境,觀察整理信息。

(1)課件出示情境圖。

(2)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找到從圖中知道了些什麼?

(3)學生共同交流,找到兩個條件(小熊已經摘了9個桔子,還要再摘6個)以及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小熊一共摘了幾個桔子)。

(4)引導學生分析兩個已知條件和問題之間的數量關係,通過交流得出已經摘的9個桔子是一個部分,還要摘的6個桔子是另一個部分,要求的是它們的整體,用加法來解決。

(5)請學生解決問題,列出算式:9+6=15(個)。

一年級用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十幾減九的退位減法。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3、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十幾減九的算法。

【教學難點】:

掌握十幾減九的算法。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第9、10頁主題圖、課件;學生: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出示口算卡片學生口算。

9+4=9+8=9+6=9+2=

9+9=9+5=9+3=9+7=

二、學習新知:

1、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到公園玩嗎?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歡到公園來玩,他們在幹什麼?(課件出示公園情景圖,先突出氣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據氣球部分提個問題?風車部分呢?

3、氣球圖列式:15-9=

風車圖列式:16-9=

小結:剛纔同學們通過仔細觀察,提出了問題,並列出了算式。

4、公園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幹什麼?(猜謎、套圈)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列式:13-9=14-9=

5、觀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導學生說一說發現了什麼?

揭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十幾減9(板書課題)

6、(1)15-9用手中的學具(小棒)擺一擺怎樣計算?還有沒有其它方法?

(2)小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學生彙報,教師把各種方法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些方法,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在小組衆說一說爲什麼?

(4)小結:小朋友們都選出了自己最喜歡的計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計算一下剩下的式題,並說一說你的想法。

(5)你還知道那些十幾減九的算式嗎?

(6)教師板書算式,指名口算,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

(7)小結:剛纔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了這些題。下面我們來做分水果的遊戲。

三、練習:

1、做一做第2題;練習第2題。

2、課件練習:跳木樁比賽(用樹樁上的數減小白兔身上的數)。

3、課件練習:幫小螞蟻回家。

四、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作業佈置】:

【板書設計】:

十幾減9

15-9=616-9=713-9=414-9=5

11-9=218-9=917-9=812-9=3

一年級用數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運用運算律探究去括號法則,並且利用去括號法則將整式化簡。

2.過程與方法

經歷類比帶有括號的有理數的運算,發現去括號時的符號變化的規律,歸納出去括號法則,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嚴謹治學的學習態度。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去括號法則,準確應用法則將整式化簡。

2.難點:括號前面是“-”號去括號時,括號內各項變號容易產生錯誤。

3.關鍵:準確理解去括號法則。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授

利用合併同類項可以把一個多項式化簡,在實際問題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號,那麼該怎樣化簡呢?

在格爾木到拉薩路段,如果列車通過凍土地段要t小時,那麼它通過非凍土地段的時間爲(t-0.5)小時,於是,凍土地段的路程爲100t千米,非凍土地段的路程爲120(t-0.5)千米,因此,這段鐵路全長爲

100t+120(t-0.5)千米①

凍土地段與非凍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帶有括號,它們應如何化簡?

思路點撥:教師引導,啓發學生類比數的運算,利用分配律.學生練習、交流後,教師歸納: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號,合併同類項,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x(-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x(-0.5)=-20t+60

我們知道,化簡帶有括號的整式,首先應先去括號。

上面兩式去括號部分變形分別爲:

+120(t-0.5)=+120t-60③

-120(t-0.5)=-120+60④

比較③、④兩式,你能發現去括號時符號變化的規律嗎?

思路點撥:鼓勵學生通過觀察,試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去括號法則,然後教師板書(或用屏幕)展示: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正數,去括號後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同;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負數,去括號後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反。

特別地,+(x-3)與-(x-3)可以分別看作1與-1分別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將式子中的括號去掉,得:

+(x-3)=x-3(括號沒了,括號內的每一項都沒有變號)

-(x-3)=-x+3(括號沒了,括號內的每一項都改變了符號)

去括號規律要準確理解,去括號應對括號的每一項的符號都予考慮,做到要變都變;要不變,則誰也不變;另外,括號內原有幾項去掉括號後仍有幾項。

二、範例學習

例1.化簡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點撥:講解時,先讓學生判定是哪種類型的去括號,去括號後,要不要變號,括號內的每一項原來是什麼符號?去括號時,要同時去掉括號前的符號。爲了防止錯誤,題(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號內,然後再去括號。

解答過程按課本,可由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例2.兩船從同一港口同時出發反向而行,甲船順水,乙船逆水,兩船在靜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時,水流速度是a千米/時。

(1)2小時後兩船相距多遠?

(2)2小時後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師操作投影儀,展示例2,學生思考、小組交流,尋求解答思路.

思路點撥:根據船順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靜水中行駛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爲(50+a)千米/時,乙船速度爲(50-a)千米/時,2小時後,甲船行程爲2(50+a)千米,乙船行程爲(50-a)千米。兩船從同一洪口同時出發反向而行,所以兩船相距等於甲、乙兩船行程之和。

解答過程按課本。

去括號時強調:括號內每一項都要乘以2,括號前是負因數時,去掉括號後,括號內每一項都要變號。爲了防止出錯,可以先用分配律將數字2與括號內的各項相乘,然後再去括號,熟練後,再省去這一步,直接去括號。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68頁練習1、2題.

2.計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點撥:一般地,先去小括號,再去中括號。

四、課堂小結

去括號是代數式變形中的一種常用方法,去括號時,特別是括號前面是“-”號時,括號連同括號前面的“-”號去掉,括號裏的各項都改變符號.去括號規律可以簡單記爲“-”變“+”不變,要變全都變.當括號前帶有數字因數時,這個數字要乘以括號內的每一項,切勿漏乘某些項。

五、作業佈置

1.課本第71頁習題2.2第2、3、5、8題。

六、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1.從興趣入手,抓注意力。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教學反思

國中數學比國小數學內容加深了、拓展了,也更豐富了,從這節課中就能體會到。因此,不但要引導學生順利過渡到國中學習當中,同時還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讓他們初步體會幾何的美。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在課件中我設計了觀察室、活動室、競賽室、訓練室和探究室等五大模塊,其中穿插許多學生熟悉和喜愛的圖片和卡通人物,使用時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好,這不但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願意學、喜歡學。

2.培養能力,全面發展。

《教學中還要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教學中我爲學生營造了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平臺,引導他們仔細觀察,然後鼓勵他們將自己的觀點大膽地說出來,在活動室和競賽室中和學生一起參與討論和比賽,他們畫了許多有創意的立體圖形(比如,墨水瓶、圓錐體的冰淇淋、草帽及一些簡單的建築物等),我給他們充分的讚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無形中就鍛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審美能力。

3.需要改進的三個問題。

(1)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識圖能力,但是畫圖能力還是很欠缺。比如,畫圖時不知道怎樣表現立體圖形,只能畫平面的,這讓我意識到對學生的'起點不能侷限於知識點的研究,還應涉及到技能起點等諸多方面,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規範作圖,並教授一些立體圖形的畫法。

(2)當我提出問題:“你們能將我們今天學習到這些立體圖形分類嗎?”學生感到一些迷惑和茫然,很久也沒有頭緒。此時我才意識到過去他們從沒有接觸過幾何體的分類,所以他們不知道從什麼角度思考,這是學習的一個難點。若在教學中指出“按平面和曲面分類(或者按柱、錐、球分類)”的話,效果就會好多了。

(3)這節課設計的活動較多,時間很緊,學生在國小已經認識了一些基本的幾何體,所以他們對此並不陌生,在課前就可以佈置他們回去動手製作學過的幾何體,並記錄下觀察到的生活中的幾何體,這樣在活動室這個環節就有更多的內容可以說了,在訓練室和探究室環節的時間也更充分了!

〖案例點評

這一節課是七年級數學的起始課,能否較快地吸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感悟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體現數學學習的價值,

1.教學目標定位準確,適合七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及年齡特徵。雖然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國小已有所接觸,且都是學生身邊的物體,但教師能很好地挖掘教材,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學習數學、欣賞數學。

2.各教學環節有一定特色,較深刻地領會了教材的編寫意圖,使《標準》的理念落到了實處。以觀察室、活動室、競賽室等形式貫穿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從設計意圖上突破了原有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發展、綜合能力的培養成爲教學活動的主題。

3.對圖形的觀察、分析循序漸進,教學活動組織有序。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是非常豐富的,如何將簡單圖形逐步過渡到複雜圖形,將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分解爲數學中的'基本圖形,教師都作了很好的處理。本節課活動較多,學生參與量較大,但老師都能較好地組織調控,使教學的實效有了明顯的提高。

4.有效落實“雙基”,體現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該課既開展了有效的活動,同時通過畫圖、幾何體分類,使這堂課成爲真正意義的數學課,而並非活動課。

5.滲透激勵機制,鼓勵成功與發展。好奇是興趣的源泉,而成功的喜悅則是保持興趣的動力。通過競賽室的活動以及訓練室教師的鼓勵性評價,使學生參與競爭,展示自我。在老師的幫助下,增加數學知識的儲備,鞏固學習的能力。

一年級用數學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通過“青蛙吃蟲子”這一情境,使學生理解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從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爲後面學習100 以內進位加、退位減打下基礎。本課首先利用“青蛙吃蟲子”的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圖片中的信息,自己提出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其次是探究計算方法。以小組合作爲基礎,並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不同的想法,然後,在學生交流算法的基礎上,進行整理,滲透相同數位相加減的思想。同時,讓學生在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百以內不進位、不退位加減法的第三課時,由於有整十數加減法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這兩節課做鋪墊,再加上學生對這一類型的加減法已經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方法,因此,學生學習起來不太困難,學習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個十,也就是相同數位相加減。基於此,在教學中應將加減運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旨在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通過多樣化的計算 訓練,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3、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問題。

4、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正確進行計算。

難點: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學具:

課件、小棒、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大森林裏的大樹生病了,誰會去給他們治病嗎?(學生會想到啄木鳥)那麼誰又常在稻田裏捉蟲子保護莊稼呢?(學生會想到青蛙)

師:是啊,青蛙對我們很有用處的,青蛙吃掉害蟲,就保護了莊稼。所以,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一定要保護青蛙,不能隨意捕殺哦!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蟲子”。 (板書課題)

[設計理念:根據兒童的生活認知,以搶答的形式引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對學生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分析畫面,得到數學信息:

大青蛙吃了56只蟲子,小青蛙吃了30只蟲子。

2、誰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解決的問題?

生:兩隻青蛙一共吃了多少隻蟲子?

3、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你們打算怎樣列式呢?

生:56+30

師:爲什麼用加法計算呢?

生:求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師:56+30=?(板書)該怎樣計算呢?

[設計理念:綜合現有的數學信息,讓學生提出用加法解決的問題,旨在加強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更側重學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探究56+30=?的計算方法。

師:四人一組合作利用桌上的學具,來擺一擺、撥一撥,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2、小組彙報交流。

學生可能會出現的計算方法:

生1:擺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來是86根。

生2:從計數器上撥珠,我先撥出56,然後再在十位上撥上3個珠,這樣十位上就是8個珠,個位上是6個珠,合起來就是86。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

師小結:同學們真棒,能夠主動尋找計算的方法,56+30的計算方法想出了好幾種。在這幾種方法中,有沒有最簡潔的方法呢?和老師一起接着探究好不好?

3、自主嘗試,探究算法

師:你們明白了,老師也明白了,現在老師也來提個問題:爲什麼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1)學生四人一組討論。

(2)彙報交流。

(3)師強調: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個十。

4、師:誰能提出一個用減法解決的問題?

生: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隻蟲子?

師:還有不同的減法問題嗎?

生:小青蛙比大青蛙多吃了多少隻蟲子?

師:誰知道這兩個減法問題該怎樣列式?

生:56-30

師:56-30=?(板書)該怎樣計算?

教學過程與計算56+30相同。

[設計理念:利用小棒、計數器,運用數的組成轉化爲已經掌握的口算等方法,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開展操作活動,不斷豐富學生的直觀經驗,引導學生探索計算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這樣既讓學生經歷了一個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又培養了合作意識。同時學生用多種方法計算,教師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自主進行選擇,比較中培養了優化意識。]

四、實踐運用,內化新知。

1、趣味遊戲(創設青蛙跳遠情境),練一練第3題。

2、同學們,剛剛在做遊戲的時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麼新的'發現了,是怎麼回事?大家瞧(出示53頁第三個綠點問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適時鞏固和總結。)

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板書:個位上的數要和個位上的數相加減,十位上的數要和十位上的數相加減。

3、青蛙們忙忙碌碌,大森林裏的啄木鳥可也沒閒着哦。快瞧!(出示練一練第一題,適時告訴學生啄木鳥也是益鳥,我們應該保護它們。)

4、師:同學們,青蛙除了捉蟲子,還有最厲害的就是跳水了。快看,多熱鬧呀!(課件出示連一練第五題)

師:大家從圖中能獲得什麼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師:忙了一天,青蛙該回家了,看荷葉上最後還剩下幾隻青蛙?(5只)那麼誰知道跳下去幾隻青蛙?比比看誰最先算出來。

5、淘氣班上一共有42名同學去郊遊,一人一瓶,可只有30 瓶礦泉水,你知道還差多少瓶水嗎?

[設計理念:精心安排,分層練習,有效的鞏固所學知識。在整個練習階段,通過各種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練習,特別是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特徵的遊戲,很好的調節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實現了人人蔘與,人人學會,鞏固了知識。]

五、總結評價,知識延伸

師:今天,我們對青蛙有了一定的瞭解,對它有興趣的,回家查一查:一隻青蛙一年大約可以吃掉多少隻害蟲呢?希望大家在平常學習中一直能做個認真細心的好學生。

老師這兒還有一個問題,看看誰能幫老師解答:怎樣才能使計算結果更準確呢?

生1:數小棒的時候要細心,多說幾遍,說準確。

生2:撥計數器的時候要認真,不能多撥,也不能少撥,撥好後在仔細覈對一遍。

生3:做好後需要仔細檢查。

生4:還要在計算的時候不能看錯加減號和數字,看錯誰在計算的時候都會出錯。

生5:就是個位要和個位上的數字相加減,十位要和十位上的數字相加減。

師:你們真了不起,希望你們在今後做計算題的時候都要認真檢查一下,確保計算結果正確。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總結評價,這樣做有利於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知識,同時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延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板書設計:

青蛙吃蟲子

1、兩隻青蛙一共吃了多少隻蟲子? 56+30=86(只)

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隻蟲子? 56-30=26(只)

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隻蟲子? 56-30=26(只)

個位要和個位上的數字相加減,十位要和十位上的數字相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