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篇)

設計4.18K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篇)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4—50頁的內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爲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與乘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2、教材的編寫意圖

“乘法的初步認識”內容的編排,分兩個層次:第一,以學生活動情境提供同數相加的式題,進而引出乘法運算。第二,溝通同數相加和乘法的關係,說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教材結合具體活動情景,從讓學生認識相同數相加開始,結合具體的事例,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逐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這樣編排由學生活動中同數相加的計算引出乘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乘法”產生親切感。

3、教材重點和難點

重點:初步瞭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解決重難點的策略:讓學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傘和小棒,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來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

三、學前分析

學生在已經學過多個數相加的基礎上,初步來學習乘法對學生來說並不困難。我班學生大部分能掌握,有一小部分不能很好掌握,對於這幾個小朋友還需花時間來輔導幫助他們理解兩位數減法的算理。

四、目標預設:

1、使學生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

2、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認識乘號。使學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4、能與同伴合作探究,寫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過程:

課前5分鐘

(略)

(一)情景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擺小棒嗎?

(出示小朋友們擺小棒的情景。他們邊擺小棒邊進行對話:“我會用小棒擺小旗。”“我擺了五棵小樹。”“我也會擺。”“我也會。”??)

師:你們會擺嗎?你們會擺什麼呀?(學生踊躍回答。)

師:你們會用小棒擺這麼多的作品,那咱們也來做一個擺小棒的遊戲好嗎?(生:好!) 師:請你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圖案,老師幫你看着時間,看看你在規定的時間裏能擺出多少個相同的作品。

(學生操作。)

師: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擺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擺了2顆星星。

生3:我擺了10個三角形。

生4:我擺了4棵小松樹。

二、發現問題,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1、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擺出了這麼美麗的作品。那麼,請你觀察一下你擺了幾個作品?一個圖案用了幾根小棒?你擺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嗎???請你把算式寫在作業紙上。

(學生活動)

2、學生彙報,教師板書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3、師:小朋友們通過擺小棒列出了那麼多加法算式,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生:都是一樣的數。

4、師:對,每個算式中的加數都相同。小朋友們,以前我們學的加法頂多只有三個數相加,今天小朋友們列的加法算式有這麼多數加在一起,你們能列出這麼長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師給你足夠的小棒讓你繼續擺,你打算擺出多少個?你還能列出算式嗎?(生:能)如果你擺了100個作品,你還能列出加法算式嗎?(學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會怎麼樣啊?

生1:算式很長。

生2:本子上都寫不下了。

生3:可能寫滿了黑板也寫不完算式。

生4:寫起來太麻煩了。

5、師:是啊,看來這樣的算式寫起來還真麻煩。那你們能不能研究一種寫起來簡便的方法,讓很長的連加算式變得簡便點呢?例如黑板上同學列的這個10個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個辦法讓這個算式寫起來簡單些,或者發明一種新的表示方法來代替這個加法算式呢?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在學校進行的教研活動中,我講了二年級的《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課,這是國小生第一次接觸有關乘法的知識,在新課的導入時,我主要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爲基礎,提問學生有關乘法你們瞭解哪些知識?學生從各個方面說,首先教師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做一個瞭解。其次爲揭示“相同加數”和“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意義爲新知識的學習作了鋪墊。巧妙設疑,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求知的慾望。 本節課教學中,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自己活動去探究生成。如新課階段,教師讓學生算一算每個圖形各用了幾根小棒,列出算式。這時,並不規定列加法算式,而是讓學生自由發揮,有的列出加法,有的列出乘法算式,然後通過對左右兩邊算式的觀察比較發現加數相同時可以改寫成乘法算式,加數不同時不能直接改寫成乘法。在學生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認識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一樣,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兩種算式的寫法與讀法不一樣。求幾個相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簡便在寫法與讀法上。通過觀察、比較和概括,達到初步認識乘法的目的,並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精心設計的練習,避免了集中練習對學生造成的疲勞感,特別是在課的末尾安排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5×2”的意義,將趣味性、創造性、思維性融爲一體,豐富了學生對乘法的認識,同時也讓學生體

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由於給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學生的情緒飽滿,參與面廣,思維活躍,學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主體地位,學習效果非常好。

本節課主要的問題是我沒有掌握好學生自學的時間,這個環節放的有點時間多了,導致後面的練習時間緊,這說明教師還是對學生的能力不是太瞭解,就這一點也希望和其他老師們共同探討研究一下。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乘法的初步認識”。

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爲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與乘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其中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是本課的重點,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

學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學習內容,是學生剛剛接觸的學習內容,對於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讓學生通過“列加法算式”體悟遇到這種情況用加法真的很麻煩,學生有了這種體悟後,引導他們去想更好辦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動力。

設計理念

本課在教學設計中力圖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學思想,不僅僅滿足於讓學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義,更注重讓學生主動參與乘法知識的探索過程。教師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動,發現並認識乘法,讓他們經歷一次知識的“再創造”過程。使其成爲真正的學習者。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2.過程性目標:

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知道數學知識來源於實踐,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時,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激勵星。

學具準備

小棒、練習本。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到公園裏的遊樂場去玩,好嗎?請看大屏幕(電腦出示主題圖)。請仔細觀察,你都看到了些什麼?誰來說一說?生:喜歡玩過山車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數的、算的。2+2+2+2+2+2=12。

師:那麼,觀纜車上、小火車上、都有多少人、圓桌周圍共有幾把椅子。(生答)

師:你不僅能認真觀察,而且還算出了喜歡玩過山車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真是個有心的孩子,老師非常喜歡你!請坐!

師:大家的發現可真多!“遊樂園”裏不僅快樂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讓我們一起跟隨“小精靈”去親自感受一下吧!

我們走出公園,再去學校看看同學們在作什麼?(出示:課件3)

師:老師知道你們也喜歡擺學具,一會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學具,按學習小組擺出較難的圖形,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你們組必須要擺一樣的圖形,在老師規定的時間內擺,老師喊聽就聽。然後小組內按老師提出的問題議一議,最後由組長彙報。(出示課件4)1、擺一個圖形需要幾根小棒?2、你們組擺了幾個?3、一共用了幾根小棒?4、怎樣列式?

二、下面請同學們開始擺吧!(老師畫梅花)

三、學生彙報。

1、下面那組的小組長第一個告訴我們?

2、學生彙報,老師板書算式。

3、誰能把老師畫的梅花,列式計算出來一共有幾朵呢?

四、實踐操作,引導探究。

1、師:大家開動腦筋不僅擺出了自己喜歡的圖形,而且還計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黑板上這些算式!2.引導探究。

師:仔細觀察,默默地讀一讀,你發現了什麼?

師:對加數都相同,

師:誰能吧老師畫的梅花,一共有幾朵,列式計算出來?

板書:3+3+3+3+3+3=18

那麼,這個算式的相同加數是幾?有幾3,和是多少?

板書:3618

師:也就是說6個3相加的和是18.

板書:6個3

3、請同桌的再說說其餘這些算式,相同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相同加數,和是多少?

(學生彙報)

師:看來用“幾個幾”說真簡單!

師:請同學們看老師的這道算式,如果老師繼續畫梅花,那麼算式會有很多3相加,算式就會很長,用什麼方法讓這個算式寫起來更簡單些?

生:用乘法。

師:對,現在我們就來認識乘法。黑板上的算式,用乘法表示就是3×6=18

或6×3=18因爲有6個3相加,所以數學家就在3和6中間用這樣的符號“×”連起來。3就是加法算式中相同加數,6就是算式中3的個數。寫的時候,先寫3,再寫6。

這種表示方法,我們把它叫做“乘法”。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乘法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

中間這個運算符號我們把它叫做──乘號,讀作:乘。寫作X(跟讀一遍)

4、師:因爲乘法是加法得來的,所以乘法就是加法的簡便運算。數學家就把加號一歪,就成了乘號,寫的時候,先寫左斜,再寫右斜。請同學們跟老師寫一遍。師:這個乘號人們一直使用它。這兩個算式你會讀嗎?誰願意試一試?

3×6=18讀作:3乘6等於18

6×3=18讀作:6乘3等於18

師:讀的時候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來讀。

誰再來讀?同桌互相讀一讀!

5、乘法也有各部分的名稱,乘號前後的數都叫做因數,得的數叫做積。

6、(出示課件6)下面老師再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一位同學有兩隻眼睛,5位同學呢?怎樣列式?10位同學呢?60位同學呢?60個2相加,我們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多個2相加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乘法表示。所以許多的相同加數連加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乘法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請同學們讀一遍。

7、我們用這樣的乘法算式來代替原來的加法,你們有什麼感覺?

五、練習:

1、現在用這樣的乘法算式來代替原來的加法,請你把黑板上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2、我們再來看大屏幕。(課件7、鞦韆)

3、接下來,男女生進行一個小比賽,請看屏幕:(課件8、齒輪、剪刀)

4、下面的題目,同學們也會順利完成的。(課件9、熊貓)

5、同學們再看小豬儲蓄罐,你怎樣列式。(課件10)

6、我們再來練一道(課件11、寫出乘法算式,再讀出來)

7、課件12.下面的算式能不能寫成乘法的形式?爲什麼?

 六、總結反思,激發求知慾。

這節課大家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乘法在生活應用非常廣泛,同學們可以說說你具體學習了什麼?

 七、板書:

乘法乘法的初步認識

加法:3+3+3+3+3+3=

乘法:3×6=18讀作:3乘6等於18

或6×3= 18讀作:6乘3等於18

 附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5~46頁的內容。本節課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培養團結合作精神,並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最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在備課時,注意在深刻體會教材的編排意圖的基礎上,一方面充分運用了教材所呈現的數學資源,另一方面又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數學理念,對教材資源做了適當的補充與調整。我在教學中向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把教材的主題圖用課件呈現出來。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積極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這一過程,充分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活動經驗,去自主開展活動。

爲了突破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的難點,新課伊始,我就創設情境,開展擺小棒遊戲,教師提出思考題,並讓計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從而列出許多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通過觀察這些加法算式,並讓學生想像,接着讓學生在交流感受中去初步認識乘法。第二個環節教學乘法,新授是一堂課的中心環節,提高新授的教學效率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這個核心,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舊知識的遷移作用、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師生之間的情意互動作用。做到了理論和實踐、教與學、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機結合。在這裏唯一不足的是,我覺得自己和學生解釋的時候不夠清楚,不夠明白。導致個別學生還是找不出相同加數。而在練習中我體現了層次,做到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練習結果的處理上,做到了及時反饋評價,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弄清區別,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聯繫,在評價中受到激勵。學生在操作、觀察、思考的活動中列出了同數連加算式。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展開想像:“如果老師繼續畫梅花,所寫的連加算式會怎麼樣呢?”使學生體驗到這樣的算式真長啊,寫起來真會非常麻煩。自然產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哇!”的想法,這時教師注意放手讓學生在充滿自信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創造出一種簡單的表示方法。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經歷了人類創造和發現“乘法”原始過程的認識狀態,探索出了不同的合併加數的簡便方法。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抽象概括出數學模型“乘法”,從中讓學生真正體驗了乘法的含義。這樣設計,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注意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並進行鼓勵評價,如“小朋友和數學家的發現是一樣的”,讓學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學家一樣探索知識,由此獲得了情感體驗。

當然和諧的課堂氣氛需要老師去創建,我和學生是師生,是研究的夥伴,更是朋友。在課堂上我對學生很民主,師生之間的交流,生生之間的交流,都體現了這一點。當然,要上好一堂課,很不容易,還有許多不足,都有待於進一步改進。其實我覺得教案是固定的,但教無定法,自己應該在教學之前將知識裝在心裏將學生裝在心裏,瞭解並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這樣能夠以一當十,事倍功半。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3

【設計理念】

本課基於《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培養學生“符號意識”的目標要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符號產生的必要性,進而通過再創造的數學活動引出乘法運算,在理解與運用符號的學習過程中感悟符號的簡潔性、抽象性與統一性,瞭解符號的使用是數學表達和進行數學思考的重要形式。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P1-3。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內容在編排上分爲兩個層次:首先是以具體情境爲背景,生成相同加數相加的式子,從而引出乘法運算;其次是溝通同數相加與乘法的關係,說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教材預設的學習路徑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產生學習的動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學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學習內容,對於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據學生形象思維爲主的認知特點,整節課的教學緊緊圍繞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沿着“藉助直觀、展示過程、啓迪思維”的教學程序展開教學。

【教學目標】

1、通過再創造的學習過程,體會乘法與加法的聯繫及區別,理解乘法的意義。

2、經歷觀察、分類、嘗試、抽象等數學活動,培養符號意識,感悟符號化思想。

3、在初步認識乘法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培養符號意識,感悟符號化思想。

【教學過程】

一、觀察中發現問題

1.生成算式: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列算式。

2.觀察算式:觀察這些算式,你們有什麼發現?

二、分類中提出問題

1.算式分類:讓學生將算式按照加數是否相同進行分類。

2.提出問題,點明本課的學習任務。

【設計意圖:以明快而簡潔的節奏點明學習任務,從學生的學習基礎出發,通過分類得出加數相同的算式,滲透分類的數學思想。】

三、嘗試中分析問題

1.嘗試創造。

出示情境:怎樣準確而快速地表示出“20個3相加”呢?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看誰的辦法好。

學生嘗試用符號以自己的方法進行再創造。

2.有序展示。

預設方法一:3+3+3+......3

預設方法二:20個3相加

預設方法三:20×3

四、抽象中解決問題

1.方法比較:引導學生對生成的各種方法進行比較與評價。

2.符號統一:通過觀察與比較讓學生明白數學符號統一的必要性。

3.強化抽象:讓寫出“20×3”的學生闡述“是怎麼想的”。

4.揭示課題:在解決加數相同的加法計算時,咱們可以用乘法表示。(板書課題)

5.認識乘法各部分名稱

【設計意圖:本課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再創造,努力讓學生經歷“×”這一符號產生的過程,體驗符號的意義與價值,感悟符號表達的簡潔性與統一性,進而發展符號意識。】

五、溝通中整體建構

1.看圖寫出算式。

2.看圖提出問題。

3.看式想象圖形。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在“生活情境——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數學模型”之間穿梭與轉換,從而建構整體化、系統化的知識圖式與結構。】

六、總結中拓展延伸

1.總結:今天這節課咱們只是初步地認識了“乘法”這個新朋友,希望孩子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應用,真正和它成爲親密的好朋友。

2.延伸。

板書設計:

乘 法

6+6=12 2×6=12 2個6相加8+8+8+8=32 4×8=32 4個8相加 ??×3=60 20個3相加 20

【設計思路】

一、關注設計的理念,引領教學的思路。

在課標20xx年版倡導“數學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之上”,本課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起點,首先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驅動學生學習乘法的需求。而後“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教學中不斷地向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認識乘法的產生的必要性,進而在具體情境中,嘗試解釋與應用生活中的乘法問題。

二、關注學生的學情,把準教學的起點。

學生做爲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有充分考慮學生認知水平,準確把握學生的學情狀況,才能溝通教與學的聯繫,明白教師要教什麼,學生需要學什麼。

1.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

三種版本教材分別創設了不同主題情境圖

我們看到不同版本教材教學情境圖雖不同,但設計意圖一致: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場景中挖掘學習新知的動力。這就說明本課學習情境的創設應立足於這一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就如新課標所倡導的“數學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設計貼近他們熟悉的現實生活,爲低年級的學生架設生活與乘法學習的橋樑,進而認識乘法。

2.從學生的主體性出發。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教師認爲最好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學生掌握了的方法纔是最好的。正如課標中指出的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不是“拍板者”。應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教學情境,在逐步地分析、調整中幫助其完成正確的認識。

三、 關注經驗的積累,溝通數學的“形與式”。

提出“基本活動經驗”是《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最大的創新之一。數學活動經驗是學習主體通過親身經歷數學活動過程所獲得的具有個性特徵的經驗。值得注意的是,這裏所說的“活動”必須有明確的數學內涵和數學目的,體現數學本質的“數學活動”。本課的教學中,師生一起經歷了“看圖列算式”“創造算式”“看算式寫算式”“看

算式想像生活情境”等數學味十足的.活動,引領學生在“生活情境”——“數學模型”——“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之間穿梭與轉換,從而建構更整體化系統化的知識圖式與結構,同時在豐富的數學活動中學生不斷積累着各樣的“經驗”,有活動當時的經驗,還有延時反思的經驗,有學生自己摸索出的經驗,也有受別 人啓發得出的經驗。這些經驗不斷地轉化和建構爲屬於學生本人的東西,從中獲得並積累可貴的數學活動經驗。

四、關注思想的感悟,傳遞教學的力量。

《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認爲數學課程固然應該教會學生許多必要的數學知識,但是絕不僅僅以教會數學知識爲目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數學思想。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提到了更爲重要的地位。據此,提出了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其中,使學生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轉化數學模型,初步感悟數學建模的思想;在解決生活問題時引導學生將加數相同的算式轉化爲乘法算式,進一步體會數學的抽象思想。而貫穿本課始終的是數形結合的思想,通過形與式的對應、比較與分類,“以形助數”!讓學生對乘法學習達到理解的目標層次。

“如果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撐起整個地球”(阿基米德語)。也許每一位數學教師對“一堂數學課對於學生的數學發展有多大的力量起多大的作用”都不應當忽視,因爲,不就是這一堂又一堂的數學課匯成學生整體的數學教育的嗎?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認識乘號,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構建乘法意義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加法與乘法的密切聯繫,體會乘法的簡潔性和學習乘法的價值。

二、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於學生已掌握100以內加法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具體的遊樂園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當學生髮現用已學的加法解決問題比較麻煩時,便渴望有一種簡便的方法能夠取代,這時乘法便呼之欲出了。因此,經歷構建乘法意義的過程,感受加法與乘法之間的聯繫是本課的難點,由此體會乘法的簡潔性和學習乘法的價值。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

教學難點:經歷構建乘法意義的過程,感受加法與乘法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等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創設情境

出示教材第46頁遊樂園主題圖。

2.師生交流

(1)遊樂園裏有哪些好玩的遊樂項目,從圖中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樂園入手,讓學生自己觀察、交流,從中發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不僅爲新課鋪墊,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感知相同數連加的`特點,滲透乘法的意義

(1)出示問題一:小飛機裏共有多少人?

(2)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3)彙報交流。

預設一:一個一個地數。

預設二:三個三個地數。(學生在數學書上每3個人圈一圈)

預設三:3+3+3+3+3=15

溝通:哪兩種方法意思差不多?爲什麼?(方法二和方法三差不多,都表示5個3相加)

(4)認識相同加數。

觀察加法算式,有什麼特點?(加數相同,都是3)有幾個這樣的數相加?(5個)

2.感受相同數連加與幾個幾之間的聯繫,初步感知乘法的意義。

出示問題二:小火車裏共有幾個人?

數一數:一個一個的數,一共有多少人?

圈一圈:每節車廂6個人圈一圈,一共圈幾圈?

寫一寫:6+6+6+6=24

說一說:表示幾個幾相加的和是多少?

觀察剛纔列出的兩道算式,有什麼共同點?(它們都是連加,加數都相同。)

3.加深體驗,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1)出示問題三:過山車裏共有多少人?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幅圖的意思,表示幾個幾相加的和?

(3)學生列出算式:

(4)按要求列算式:

如果這列過山車再長些,需要10個2 相加一共有能做多少人?20個2相加呢?100個2相加呢?你有什麼感受?

4.明確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1)明確乘法的意義:這種加數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表示。

(2)學會乘法算式的讀寫,認識乘號。

①7個2相加用乘法算式可以寫成72=14,讀作:7乘2等於14,或27=14,讀作:2乘7等於14。

②小組內交流:100個2相加,怎樣用乘法算式表示?

③獨立列式:用乘法算式表示前兩問中的兩個連加算式。

④介紹乘號的來歷。(教材第51頁你知道嗎?)

(3)比較每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

①你喜歡哪種?爲什麼?(突出乘法算式的簡潔,感受乘法的必要性。)

②3+3+3+3+3=15與35=15,爲什麼加法中沒有5,而乘法算式中有5呢?

5.認識乘法各部分的名稱,理解乘法的意義。

(1)出示問題四:一共有多少個氣球?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彙報板書。

(3)認識乘法各部分的名稱。

 【設計意圖】

本環節從解決遊樂園情境中提出的問題入手,層層深入地展開探究,設計自主觀察、小組合作、比較分析、討論交流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經歷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突出了乘法意義的本質,促使學生對乘法意義的認識逐步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1.基本練習

(1)教材第48頁做一做第1題。

擺一擺,說一說,再填一填。

(2)教材第48頁做一做第2題

先說一說,再填一填。

2.變式練習

(1)教材第48頁做一做第3題。

直接將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2)教材第50頁練習九第9題。

根據幾個幾相加的描述寫出乘法算式,再讀出來。

(3)遊樂園中哪個問題不能用乘法解決?爲什麼?

3.綜合練習

(1)教材第51頁練習九第13題

根據算式畫圖,都有兩種畫法,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一種即可。

(2)教材第51頁練習九第14題

運用乘法與加法間的關係,計算乘法算式的得數。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層層深入,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乘法的意義,深化理解乘法與加法之間的聯繫。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靈活地解決問題,體會乘法的簡潔性和學習乘法的價值。

(四)暢談收穫,總結課題

1.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

2.總結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板書)

【設計意圖】

通過歸納總結,揭示本課的課題,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通過談收穫讓學生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頁的內容,課堂活動第1、2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把幾個相同數的連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會寫乘法算式。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與加法的聯繫,激發學生對乘法學習的興趣。

【教學難重點】

教學重點:經歷把幾個相同數的連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會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感受乘法與加法的聯繫,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實物投影儀,課件。

學生準備:小棒,圓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引入新課

1.課件展示情境圖

請你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麼?

2.提出數學問題

根據圖中的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提問,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同步板書:

3.解決問題

誰能解決這第一個問題?(1)每層樓有9扇窗戶,我想問3層樓共有多少扇窗戶?(共27扇窗戶。)你是怎麼知道的?

教師再抽學生說一說怎麼解決其他問題的,同步在相應的問題後面板書算式。

4.感知“幾個幾”

觀察上面幾個算式,你發現了什麼?把你的想法說給同桌聽一聽。

爲什麼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相同的加數?

這個算式可以說是幾個幾相加?其餘的算式分別表示幾個幾相加?

3.設置認知矛盾,引出課題

(課件展示主題圖中3位同學踢毽的情境)

每組有幾人踢毽?

課件出示很多組同學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這樣的100組同學同時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學生列算式)

列完了嗎?你有什麼感覺?有沒有簡便方法?

4.揭示課題

像上面這樣的算式,在數學上可以用一種更簡便的方法計算,想學習這種方法嗎?(停留片刻)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一種新的'新的運算方法——乘法。(板書課題:乘法),乘法要學習的內容還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認識。(完善板書:的初步認識)

二、自主構建,理解意義

1.教學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1)出示第2頁例1的植樹情境圖。

看到這幅圖,你想知道什麼?

鼓勵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並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同步板書:

(2)揭示聯繫引出乘法算式。

像這樣求4個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連加法計算,還可以用乘法計算,用8×4或者4×8來表示。

板書:

8×4讀作:8乘4

4×8讀作:4乘8

想一想,8×4等於多少?4×8等於多少?你是怎麼想的?“×”叫乘號。

4+4+4+4+4+4+4+4=32用乘法應怎樣表示?你是怎麼想的?

(3)引導學生體會乘法算式更簡便。

你喜歡用加法算式還是乘法算式?爲什麼?

2.教學例2,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

(1)課件出示例2的情境圖。

觀察圖,你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一共有多少盆花?)

發現:每次擺3盆,擺了6次,所以是6個3。

加法算式就是:3+3+3+3+3+3=18(盆)

寫成乘法算式怎麼寫?

(2)認識因數。

板書:在乘法裏,乘號兩邊的數叫“因數”,乘得的結果叫“積”。

觀察上面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像這樣幾個相同加數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

三、練習應用,鞏固內化

1.課堂活動第1題。

看算式讀一讀,鞏固乘法算式的讀法,注意通過卡片與小組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課堂活動第2題。

同桌合作,一人先說算式,另一人根據所述擺小棒,然後交換角色活動。

3.課堂活動第3題。

前面我們遇到了:100個3連加的問題,現在你會解決了嗎?怎樣寫比較簡便?

四、反思總結,概括提升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知道了些什麼?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同數連加和乘法之間的聯繫。

2.在應用乘法解決現實問題過程中培養初步的應用意識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3.感受乘法的在問題解決中的作用,激發學習乘法的興趣。

【教學難重點】

教學重點: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加法和乘法之間關係的理解,準確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學生準備: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前面課我們認識了乘法,你想用前面學習的乘法知識去解決身邊的問題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進一步認識前面學習的乘法。

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的練習

二、基礎練習,鞏固意義

補充題: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3+3+3+3=□×□5+5=□×□

(1)生讀題,獨立完成。

展示:3+3+3+3=3×4,5+5=2×5。

(2)思考交流:

你是怎麼想的?

小結:第一個加法算式,每一個加數都是3,有4個這樣的3,所以可以寫成4×3或者3×4;第二個加法算式是2個5相加,相同加數是5,有2個,所以可以寫成2×5或5×2。

三、綜合練習,整體提升

1.練習一第5題。

(1)第(1)小題。

觀察這幅圖,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請將信息填在括號裏?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胡蘿蔔?採用什麼方法?

你是怎麼得出乘法算式的?

(2)第(2)小題。

仔細觀察,將信息填在括號裏。

要求一共有多少個麪包?採用什麼方法?看第二種方法,你是怎麼得出乘法算式的?

觀察這兩個乘法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初步感受:兩個因數,其中一個爲1,另一個因數爲5,最後的積是5。

(3)第(3)小題。

有多少個盤子?每個盤子裏有幾個蘋果?所以是幾個幾?一共有多少個蘋果?你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2.練習一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集體評議。

第1幅圖中,是幾個幾相加?可以怎樣列式?爲什麼?第2幅圖中,可以填幾個幾呢?怎麼列式呢?(4×6或6×4)爲什麼用乘法算式呢?

小結: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3.完成練習一第7題

生先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再集體評議。

4個6相加,你用什麼方法計算?和是多少?爲什麼可以用乘法計算?

2×3=()+()+()=()+()引導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第一個加法算式,有幾個相同的加數?(3個)所以2×3可以看成幾個幾相加;第二個加法算式,有幾個相同的加數?(2個)所以可以看成幾個幾相加。

4.練習一第8題。

仔細讀題,說說題目是什麼意思?你覺得什麼樣的算式纔是朋友?

分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小兔子3×4的朋友有哪些?一共有幾個朋友?熊貓呢?……

四、拓展練習,發展提高

1.完成練習一第9題。

先觀察這幅圖。

從圖上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嗎?小組內討論一下。

學生獨立解決這些問題,再集體交流:爲什麼這兩個問題都可以用乘法來解決?

2.補充題

一個三角形有幾條邊?下面每個圖形中有多少個三角形?一共有幾條邊?

一個三角形有幾條邊?(3條)。仔細觀察這些圖形,每一個圖形中有幾個三角形?一共有多少條邊?

小組討論,集體彙報:

(1)第一個圖形有3個三角形,一共有3+3+3=9條邊,因爲是3個3,所以可以寫成乘法算式3×3=9;

(2)第二個圖形有4個三角形,包含了4個3,一共有4×3=12條邊。

(3)第三個圖形有5個三角形,包含了5個3,一共有3×5=15條邊。

五、全課總結,概括提升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複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7

學情分析:

學習本小節後,對後面學習較難的6、7、8、9的乘法口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且對於學生的運算能力、推導能力有進一步的幫助。學生能夠背誦2、3、4的乘法口訣,能夠掌握“讀作”“寫作”的不同要求並能夠理解每個乘式的含義。本節的內容在教材中起着主導的地位,在此之前,已經學過了5的乘法口訣,而在此後,又要學習更難的6、7、8、9的'乘法口訣,所以這節既有承前的作用,又有了啓後的意義。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悉2、3、4乘法口訣,初步記住2、3、4的乘法口訣。

2、初步會計算4以內的兩個數相乘。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熟記2、3、4的乘法口訣,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乘法計算。

2、進一步明確乘法口訣的含義和來源,溝通與加法的聯繫。

教具、學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開火車,對口令

2、背一背

二三() 五五() 四五( ) 三三( )

二二( ) 三四() 三五( )二五() 四四( )

[設計意圖]鞏固2~3的乘法口訣,達到熟練運用。

3、填一填

5×3=

×5=10

×5=25

×2=10

4×=20

1×5=

×5=15

×5=20

×=25

5×=30

[設計意圖]用新穎的複習手段,來幫助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

4、算一算

1)兩個因數都是5,它們的積是多少?

2)擺一個需要根小棒,擺這樣的3個要多少呢?

[設計意圖]用文字或直觀圖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二、列式計算

a、2乘3得幾?

b、3個4是多少?

C、5個3的積是多少?

d、兩個因數都是4,積是多少?

e 、一個因數是4,另一個因數是3,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此練習是爲鞏固乘法名稱及表示的意義。

三、課堂練習

四、課堂小結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4頁,相同加數連加。

教學目標:

1、通過觀看魔術,引入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計算。

2、通過感受生活中的同數求和問題,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3、培養學生多方位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教具準備:

實物展臺。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提出問題。

由“看魔術”的話題引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出示畫面,讓學生仔細觀察,提出數學問題。

1、仔細觀察第一頁情境圖,同桌相互說說圖意。

2、小組討論完成下面的內容:

(1)魔術師變花,變了()次,每次變()朵;有()個魚缸,每個魚缸裏有()條魚;空中掛了()串燈籠,每串有()個;有()盞聚光燈,每盞有()個燈泡。

(2)你能根據以上信息提出哪些問題?小組相互說說。

(3)根據以上問題,請你在下面列式計算:

①一共變了多少朵花?

②4個魚缸裏一共有多少條魚?

③空中一共有多少個燈籠?

④4盞聚光燈中一共有多少個燈泡?

二、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師:小朋友們很了不起,提出了這麼多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誰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及時板書。

第一題:2+2+2=6(朵)

第二題:4+4+4+4=16(條)

第三題:3+3+3+3+3+3=15(條)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幾個算式,你發現有什麼特點?

生:都是連加生:加數相同。

師:對,每一題的加數都相同。2+2+2是幾個2相加?

生:3個2相加,(依次說出後幾個算式。)

師:請同學說一說20串燈籠的'個數,怎麼寫算式?學生嘗試動手寫算式:3+3+3+3

師:你覺得寫起來怎麼樣?

生:很麻煩。

師:怎麼就不麻煩了?

生:用乘法。

師:大家真愛學習。這個內容我們在下節課裏學習。

三、鞏固練習。

1、嘗試練習:一個人一隻手有5個指頭,你和你的同桌兩個人一共有多少個指頭?

2、達標練習:

(1)一個同學有5支鉛筆,你和你們組4個同學,一共有多少支鉛筆?

(2)自主練習1:一共有多少個同學在下棋?學生觀察圖意,獨立列出算式,然後講一講,集體訂正。

(3)自主練習2:擺一擺,算一算,說一說。練習時,同桌合作,變換學具的個數反覆進行。通過練習,不僅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幾個幾連加運算的基礎,還能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所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3、自主練習:

第3題:數一數,算一算。練習時,引導學生獨立地觀察情境圖,弄清圖意後獨立解答。

第4題提供的是從不同角度觀察可以列出不同加法算式的題目。練習時可以引導學生獨立地觀察情景圖,弄清圖意後獨立解答。

第5題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練習時,先讓學生交流有關洗照片的生活常識,知道通常鏡頭中有幾個人就洗幾張照片,然後獨立解決。

第6題是找規律的題目。練習時,在學生獨立塗色後,充分地交流。學生找出的規律不一定是每次都加3,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相同加數連加

2+2+2=6 3個2相加

3+3+3+3+3=15 5個3相加

4+4+4+4=16 4個4相加

加數相同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用國小生比較熟悉的公園裏的一些娛樂活動,提供素材,爲認識乘法作準備。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與乘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學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學習內容,是學生剛剛接觸的學習內容,對於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通過實物圖等,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讓學生通過“列加法算式”體悟遇到這種情況用加法真的很麻煩,學生有了這種體悟後,引導他們去想更好辦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動力。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在動腦、動手、動口中體會乘法的意義。

2、認識乘號,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重點、難點】

重點:乘法的意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難點:把加法算式改寫爲乘法算式。

【教學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去哪兒玩?咱們一起看看這些小朋友在什麼地方玩得這麼開心?出示主題圖:仔細觀察,他們在玩什麼?讓學生觀察後說一說。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學例1

1、整體感知,初步認識乘法。

(1)遊樂園裏的確很好玩,其實在這裏還藏着很多數學祕密呢!

a)課件出示旋轉小飛機圖。根據咱們觀察到的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小飛機裏共有多少人?咱們一起來數一數。問:一共有幾架小飛機?一架小飛機裏有多少人?(3人)一架小飛機就是1個3,數一數,有()個()相加?有5個3,寫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

b)課件出示旋轉小火車圖。問:小火車裏共有多少個人?那你能不能用剛纔數小飛機的方法來數一數小火車的人數?一個車廂裏有多少人?(6人)有幾個這樣的車廂?(4個)想:()個()相加,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嗎?(6+6+6+6=24)

c)課件出示過山車圖。過山車裏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個2。)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嗎?(2+2+2+2+2+2+2=14)

(2)觀察這幾道算式,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這些算式的加數都一樣。)3+3+3+3+3=15 6+6+6+6=242+2+2+2+2+2+2=14

(3)這三個式子最長的是哪個?看到老師寫你們有什麼感受?爲了簡便地表示像這樣的連加算式,人們就用乘法來計算.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計算方法——乘法。(板書課題)提問:2+2+2+2+2+2+2=14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麼?(7個2相加,和是14。)指出:這種加數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表示。寫成乘法算式是2×7=14或7×2=14。說明:“×”叫乘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2×7=14,讀作:2乘7等於14;7×2=14,讀作7乘2等於14。(板書)

2、用乘號算式表示。同學們數一數“3+3+3+3+3=15”裏面有幾個3?(5個3相加。)你能寫出乘法算式嗎?學生試着寫出:5×3=15,3×5=15,並讀一讀。6+6+6+6=24,這裏面有幾個6,你能寫出乘法算式嗎?學生試着寫出:6×4=24,4×6=24,指名讀算式。

三、鞏固練習

1、“找朋友”遊戲,拿着乘法算式的同學去找拿着相應的加法算式的同學;

2、智力大比拼,共四關。

3、完成教材第48頁做一做的第1—3題。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收穫到什麼了?小結:求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其實呀,我們平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乘法算式,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吧!

教師總結: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希望同學們用心去觀察,相信你一定會成爲小小的數學家。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4~4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

2、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認識乘號。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4、能與同伴合作探究,寫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初步瞭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課件。

小朋友們去過遊樂園嗎?去遊樂園幹什麼?今天這節課老師要求大家帶着一雙數學的眼睛去逛逛遊樂園。(課件出示主題圖)

2、引導學生觀察畫面。

(1)從面畫上,你們看到了什麼?

(2)根據你們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3)想一想: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4)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5)請同學們看看這些算式,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它們的共同點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數都是相同的。像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可以用另一種運算表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乘法。(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二、探究新知

1、引導學生寫出乘法算式,教學讀法。

(1)“3+3+3+3=12”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計算,該怎樣寫?

(2)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個3、100個3又該怎麼寫?

(3)這道題的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結果是多少?

像這樣好多個3相加求和的,還可以用“乘法”來算。我們就先來研究3+3+3+3這道算式吧,數學家們把4個3連加的算式寫成乘法算式是——板書:3×4=12。

(4)認識“×”號。

“×”號,它與我們認識的加號、減號一樣,也是一種運算符號。

(5)教學乘法算式的讀法。

3×4=12 讀作:3乘4等於12。

(6)教學“3×4=12”的意思。

“3”表示相同加數,“4”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12”表示相同加數的和。(4個3相加可以寫成3×4=12,也可以寫成4×3=12,這裏都表示4個3相加。)

(7)請同學們將其餘三道加法算式也改寫成乘法算式。

(8)聽學生彙報,評價學生的彙報結果。

2、玩遊戲。

(1)同學們喜歡用小棒擺圖案嗎?現在我們就和圖中小朋友們一起擺一擺圖案,比比看誰擺得又快又好!

(2)出示例子。

(3)說一說擺出了什麼圖案?

(4)要擺出這些漂亮的圖案,分別要用多少根小棒?

A、組織學生交流(教學根據學生回答相應板書)。

B、讓學生仔細觀察,將板書的算式進行分類。

C、引導學生髮現上面算式的'加數有什麼特點?(一邊加數相同,一邊加數不相同)

(5)想一想:14+6=20能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爲什麼?

(不能改寫,只有加數相同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因爲這兩個加數不相同,所以不能寫成乘法算式。)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6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練習九第1、2、3、4題。

3、試一試,你是最棒的。

6×3讀作( ),表示( )

5×4讀作( ),表示( )

2×7讀作( ),表示( )

4、我最棒。

( )+( )+( )+( )+( )=( )×( )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明確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在這兩個數中間寫上乘號。讀乘法算式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讀。這節課,同學們都學了不少新知識,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乘法的知識。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初步認識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3×4=12讀作:3乘4等於12。

4×3=12讀作:4乘3等於12。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二年級數學上冊P47-48

備課時間

10.11

授課時間

10.12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百以內的加減法和幾個數連加之後安排的。本節課從生活出發,從生活問題引入,讓學生觀察實際情景,並且其中暗示着一組組數量相同的數,可以用相同的數相加來解決。相同數相加中的加數是幾和幾個相同的加數是認識乘法的基礎,即算式表示幾個幾,通過幾個幾的橋樑作用,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材第46頁的一幅主題圖,呈現了小火車、小飛機等情境圖。圖中蘊含着許多“相同加數”的因素,學生從圖中獲取信息,並用語言表達出來,從而加深了印象,這就爲引入乘法做了準備。例1是通過學生計算主題圖中各項娛樂設施裏面的人數,引出了加法計算,爲引出乘法的意義做了鋪墊。通過觀察加法算式,使學生明白像這樣的加數,加數必須相同,積累了同數相加的感性認識。教材中“這種加數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來表示”也表明了加法是乘法的基礎,滲透了乘法的含義。在學生理解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認識乘法,瞭解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學生親自動手把其它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並讀一讀,使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

2、認識乘號、乘數、積,會讀寫乘法算式。

3、學生初步學會根據數學問題列出乘法算式,培養學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知道乘法的含義,瞭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能夠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能夠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核心概念

符號意識 模型思想

數學思想

符號化思想 模型思想

教學準備

PPT

教學流程

環節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環節一:情境導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小夥伴們正在一起玩耍呢,讓我們來看看吧。(出示主題圖)

這是什麼地方呀?你最愛玩什麼項目?

(遊樂場。小火車、小飛機等)

那麼我們來仔細觀察一下這幅圖,你能從中發現什麼樣的數學信息,能根據圖中信息提一些數學問題嗎?小組討論交流一下。

生:1.玩小飛機的有多少人?

2.做小火車的有多少人?

3.過山車上有多少人?

其他學生解答,教師板書計算

3+3+3+3+3=15(人)

6+6+6+6=24(人)

2+2+2+2+2+2+2=14(人)

師:那同學們仔細觀察黑板上的這些加法算式,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生:每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加數都是相同的。

師:像上面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可以用一種簡便方法,也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乘法

創設情景,藉助學生們喜歡的遊樂設施,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

“幾個幾相加”是學習乘法的基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數一數,在算式中比一比,學生對“幾個幾相加”有了初步的認識,爲學習乘法做鋪墊。

環節二:探究新知

師:大家觀察這幾個加法算式有什麼特點?相同加數是幾?幾個幾連加?

(這幾個算式裏的加數都是相同的,每個算式都表示幾個相同的數相加的和)

師:像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有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叫做乘法。

介紹:乘法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減法一樣,也有一個運算符號叫做乘號,乘號的寫法是“×”

乘法算式中,相乘的兩個數叫做乘數,兩個數相乘的結果叫做積。

5+5+5=15

5×3=15

3×5=15

乘數乘數積

師:怎樣寫乘法算式呢?我們以

3+3+3+3+3=15爲例

先看一看,相同加數是幾?

相同加數是3,就寫在乘號的前面。

再數一數,是幾個3連加?

把相同加數的個數5寫在乘號的後面

3×5表示5個3連加,5個3得15,因此算式是3×5=15,讀作3乘5等於15。或者也可以寫成5×3=15,讀作5乘3等於15。你們能把另外兩個加法寫成乘法算式嗎?誰可以讀一讀?

生:6×4=24 4×6=24

2×7=14 7×2=14

乘法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是學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比較中進行感受和獲得的,同時使學生形成對乘法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環節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48頁“做一做”第2題。

師: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幾,可以寫成怎樣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學生回答,教師予以訂正。

2.判斷對錯,錯的更正,爲什麼?

4+4+4=4×3()

2+2+2+2+2=2×5()

7+7+4=7×3()

6+6+6+6=6×4()

(相同加數,乘法計算)

第一題,讓學生在習題中鞏固課堂學習內容,由幾個幾,引出加法,再變爲乘法。

第二題,強調只有相同加數,纔可以用乘法計算。

環節四:

課堂小結

師:你學會了哪些知識?生:1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加法計算,也可以用乘法計算。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2乘法算式中,相乘的兩個數叫做乘數,兩個數相乘的結果叫做積。

教學反思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三冊第19-20頁的例1以及練習五中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會讀寫乘法算式,口述乘法算式的意義。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教學過程:

一、新課準備

讓學生看投影圖,聽錄音,解答以下三道題:

1、在這次”手拉手獻愛心”捐款活動中。第一小組的.倩文捐2元,青青捐2元,蘇晴捐2元,請算出她們三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2、第二小組有4個人,每人都是捐3元,清算出這4個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3、第三小組有6個人,每人都是捐5元。請算出這6個人一共捐款多少元?

學生列式解答,集體訂正。

二、引入新課

同學們,剛纔在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有一種方法”比較簡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學們想不想學?這種方法就是乘法,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

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三、新課教學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讓學生說說你想學什麼?

(二)教學例1

1、師生共同擺紅花,教師指導寫乘法算式。

(1)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擺紅花,每次擺2朵,擺3次。

(2)讓學生看圖,說說是怎麼擺的?擺了幾個2朵?(師板書:3個2)

(3)要求一共有幾朵紅花?用什麼方法算?怎樣列式?

(4)讓學生觀察這題的三個加數有什麼特點?有幾個相同加數相加?從而引出還可以用乘法算。

(5)認識乘號,教學乘號的寫法。

引導學生與拼音字母“X”比,然後書寫一遍。

(6)指導寫乘法算式。

寫乘法算式時,先看相同加數是幾?(相同加數是2,先寫相同加數2,再寫“x”。

再數有幾個相同加數相加?(有3個2相加),在乘號後面寫3。強調:這個"3"是怎麼來的?

(7)指導讀乘法算式,並說出乘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2X3",表示什麼?)

2、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

請同學們聽老師講要求,獨立擺方塊,每排擺3個,擺4排。(師巡視)

(1)看圖說說怎麼擺?擺了幾個3?(師板書:4個3)

(2)要求一共擺了多少個方塊,用什麼方法算?怎樣列式? (3)這道算式中的加數相同嗎?能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試着寫,並按學習小組交流你是怎麼寫的?

(4)師小結寫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數。

3、學生看圖說留意,獨立寫乘法算式。

師出示一組圓形圖,讓學生認真看圖,同桌互說圖意,並用兩種方法解答。

4、指導看書第109~110頁,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表示什麼?並把課本Pll0填空完整。

5、師引導學生看一看三個加法算式,找出共同的特點,比一比,哪一種算法簡便,讓學生說一說乘法的含義。

6、閱書,齊讀乘法含義。

7、用學到的乘法知識,來解決新課前的三道複習題。

四、鞏固練習

1、課本第110頁"做一做"第1題。

2、先讀算式,再用圓片擺一擺。

2×3 3×2

3、根據乘法算式,有節奏地做拍手遊戲。

2×5 5×2

4、說一說下面兩個算式有什麼不同?然後做“找朋友”遊戲。

4×3 3×4

五、課堂總結。

1、通過這節課學習,你知道哪些知識。

2、學到哪些方法?

3、還有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認識到“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會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

重、難點

知道乘法的含義,瞭解到“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教學準備

課件

學案

導案

一、智慧總動員

(觀察課件)

1、你能看圖寫算式嗎?

①圖1一共有多少梨?(2+2+2+2或4+4)

②圖2一共有多少太陽?(3+3+3+3+3+3或6+6+6)

③圖3一共有多少星星?(4+4+4+4+4或5+5+5+5)

2、觀察黑板上的算式你發現什麼?(如:4個2相加和有2個4相加是一樣的;6個3相加和3個6相加是一樣的。)

3、如果我說5個2相加的和是多少?你會想到哪個算式?

3、老師報算式你能算一算嗎?並說說你是怎樣算的?(如:10個5相加;20個2相加等。)

4、報100個50相加?(學生可能面露難色)

二、智慧大闖關

(一)我是智慧星

1、自學45頁做一做上面的內容。

①你自學到了什麼知識?(乘號、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②你還有什麼疑問。

2、請將黑板上的一些連加算式改寫乘乘法算式並說一說:

①他們的加數有什麼特點?有幾個相同的加數相加?

②體會像上面一樣由幾個相同加數相加及“求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A×B或B×A)

③說一說所列乘法算式的意義。

(二)智慧小能手

(課件出示)

以所擺的.小傘、三角形和五角星爲例進一步認識乘法,體會乘法的基本意義。

①試着用乘法算式3×6=18或6×3=18算一算所擺的三角形用了多少小棒。

②讀出所列乘法算式,並說一說它所表示的意義及:6個3相加等於18、

③用乘法算式10×3=30或3×10=10算一算所擺五角星用了多少小棒。

④在小組內說一說所列乘法算式的意義:3個10相加等於30、

老師今天帶來了幾幅圖,請看!

板書算式

報算式,表揚寫3個10,2個20等相加的。

這樣寫下去些到什麼時候啊?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計算呢?揭示用乘法。

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引導認識乘號,學習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瞭解乘法的基本意義。

引導學生用乘法算式算出所擺三角形和五角星用的小棒,進一步體會乘法的基本意義。

檢測案

三、智慧大比拼

1、用最簡便的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同學?(見課件)

2、做一做(見書的46頁)

課堂小結

四、智慧大盤點

同學們,在這節課的學習中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你在這節課中舉了幾次手?在今後的學習中你準備怎樣做?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4

二年級數學上冊《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重點:乘法的意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難點:把加法算式改寫爲乘法算式。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

1、拍手遊戲

師:課前,我們一起來玩拍手遊戲。老師拍完後,請你模仿老師的動作,再拍一次。

師:老師拍的節奏是每組幾下?一共拍了幾組?

也就是幾個幾?

2、三組拍手動作總結:像這樣每個算式裏所有的加數都相同,我們叫做相同加數。

二、新授。

1、出示主題圖。

師:今天文老師帶你們一起去遊樂園逛逛,說說遊樂園裏都有什麼項目?哪些項目跟我們剛纔做的遊戲是相同的情況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

2、小飛機項目。

師:一共有幾架小飛機,每架小飛機裏坐幾個人呢?你能圈一圈嗎?是幾個幾?一共有幾個人玩旋轉飛機呢?你能列一個加法算式嗎?

3、火車和過山車項目。

師:你能像這樣接着回答小火車和過山車的問題嗎?請完成學習單中的1—3題。

學生彙報。

4、乘法的認識教學

(1)揭示課題。

師:過山車的`加法算式好寫嗎?(不好寫,太長了)那想不想用簡便一些的算式表示呢?像這樣加數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今天我們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

師:剛剛的這個加法算式就可以寫成2乘7等於14或7乘2等於14

(2)認識乘號及各部分名稱。

中間的這個符號叫做乘號。

師介紹乘號的由來。

乘號兩邊的數叫做乘數,計算出的結果叫做積。

師:在剛剛的加法算式中並沒有7啊,乘法算式中的7表示什麼呢?那2呢?

師:你能用乘法表示出上面兩道題嗎?

師:請你觀察這三組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交換乘數的位置,積不變。

5、小練習。

完成數學書第48頁第1、2題。

三、鞏固練習。

師:剛剛我們參觀了遊樂園,你們想不想一起進去玩啊?管理員叔叔說了,你們每玩一個項目都得先通過考驗才行!我們開始行動吧!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

2、認識乘號、因數、會讀寫乘法算式。

3、通過學習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觀察、操作、比較、合作、交流等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4、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數學的樂趣和信心。

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時,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準備:

小棒擺成的小傘圖,三角形圖,星星圖,花邊圖,小屋和樹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師生談話,通過“玩”的談話引出遊樂場,並出示情景圖。

師:同學們,今天咱們先談談玩的事情,有興趣嗎?誰給大家說說,國慶節放假期間,你去那些地方玩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幅遊樂場的.圖片。(出示圖片)

二、自主探究,認識乘法

師:今天老師就帶小朋友們去遊樂園逛一逛。

1、老師想請你們幫數一數:摩天輪上共有幾人?

2、分小組討論一下:怎樣數?怎樣算?

3、請分組彙報說說你們是怎樣算的?

板書:略

4、師小結:用上面算法來算,你覺得怎樣?

太麻煩了。算式太長了,胳膊都寫酸了。

5、有什麼好辦法嗎?爲了更簡便地表示像這種有很多個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

標籤:乘法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