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5篇)

設計6.32K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

教案設計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5篇)

設計說明

兩位數乘兩位數既是國小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本節複習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自主歸納與整理。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歸納梳理這部分內容的知識點,勾起學生的回憶,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印象。藉助構建知識網絡結構圖,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培養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2.重視練習設計的實效性。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練習題的設計具有代表性,學生能根據不同的情境選擇具體的算法,既鞏固了口算、筆算和估算的方法,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具體實例來分析,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率,有利於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回顧整理,構建知識網絡

師: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都學習了有關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哪些知識?(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口算、估算、不進位乘法、進位乘法)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板書課題)

1.學生自主整理。

(1)先看一看教材中這部分的內容,再回顧已經學過的知識點。

(2)把重要的知識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出來。

2.展示學生整理的內容,師生共同對展示的內容進行評價。

3.教師將自己整理的單元知識結構圖向學生展示。根據結構圖,引導學生系統地回憶這個單元所學的知識。

兩位數乘兩位數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整理歸納所學知識,構建知識結構,讓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間的聯繫,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一個系統的瞭解。在總結的過程中,學生既梳理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內容,又爲下面的練習做好了準備。

⊙舉例分析,突出易錯點

師:對以上知識內容,你們有什麼疑問?在口算和筆算時哪些地方容易出錯,可以舉例說明。

1.組織學生質疑、釋疑,小組內交流整理。

2.學生彙報並總結在計算的過程中容易出錯的地方。

預設

(1)口算40×50時,容易少寫末尾的0。

(2)在筆算的過程中容易出錯的地方:進位加法出錯;計算時思路不清;乘加混雜;數位沒對齊;數字看錯等。

3.列舉錯誤案例,共同分析原因。

4.列舉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案例,交流估算時應注意的事項。

估算:18×22。

估算過程:

方法一 把兩個乘數同時看成近似數。

18≈20 22≈20 20×20=400 18×22≈400

方法二 把一個乘數看成近似數。

18≈20 20×22≈440

注意事項:有“大約”字樣的一般要估算。

設計意圖:通過梳理易錯點,讓學生明確計算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避免在計算過程中出現錯誤,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觀察糾錯、分析總結的能力。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2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關於估算的學習目標是“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要落實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認識估算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在本課的設計中,首先創設情境,引出問題,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來完成。然後讓學生根據已有的估算經驗,自己嘗試着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對除法估算有一個建構的過程。緊接着讓學生歸納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面對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通過對“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和“多少個紙箱能裝下?”這兩個問題的分析,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父母外出旅遊時留心在賓館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了嗎?

1.課件出示教材29頁例8。

思考:

(1)從例8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麼問題?

(2)問題中的“大約”是什麼意思?

(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自由發言,大約就是大概的意思,結果要進行估算,得數不能用“=”連接,要用“≈”連接)

(3)鼓勵學生分析題意,獨立列出算式,並說一說這樣列式的理由。(267÷3)

師強調說明:問題中“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不需要算出準確結果,只需要進行估算,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

2.揭示課題。

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解決呢?這節課我們就應用除法的估算來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自主預習,探究算法

1.引發思考。

師:你會估算267÷3的結果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1)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學生的彙報進行板書。

①267≈300 300÷3=100(元) 267÷3≈10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100元。

②267≈270 270÷3=90(元) 267÷3≈9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90元。(看除數,想口訣)

(2)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小組討論兩位同學的.解答合理嗎?爲什麼?

①因爲不需要算出準確的錢數,所以兩種結果都是合理的。

②第二種方法估算的結果更精確一些,準確結果應該比90少,比80多。

(3)總結估算的方法。(課件出示)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一般先把被除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除數不變,再口算出結果。

(4)明確:解決同一個問題,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採用。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和探究使學生明白,估算時要看除數,想口訣,找到和被除數最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的數,選擇合理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2.解決問題。(課件出示教材30頁例9)

(1)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說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

(2)問題中的“夠裝”是什麼意思?

(3)小組合作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學生的彙報進行板書。

①182≈180,182÷820,需要的紙箱肯定超過20個,所以18個紙箱裝不下182個菠蘿。

②18≈20,20×8=160(個),20個紙箱只能裝160個,所以18個紙箱肯定裝不下。

(4)組織學生對以上的估算過程和方法進行比較。(課件出示)

第一種方法與例8的把被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幾百幾十數的方法一樣;第二種方法是把紙箱數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再乘每箱裝的菠蘿個數,然後和菠蘿總數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教學中,儘可能地爲學生創造更多的估算空間和交流機會,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自主探索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30頁例9下面的問題:多少個紙箱才能裝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答)

2.完成教材31頁1題。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3.完成教材31頁2題。

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感受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只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就可以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3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8---9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能獨立分析和解決用小數加減法計算可以解決簡單問題。

2、能正確處理小數加減計算過程中需要進位或退位的算法問題。

3、體驗只需估算就能解決的此類題型的特徵。培養估算意識,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估算,並能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重點、難點:計算小數加減過程中的進位和退位問題。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或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知道嗎?英才國小的'小紅同學參加了手拉手結對子活動,星期天她到郵局給她的好朋友寄去了兩包書,郵遞員告訴了她每包書需要多少郵費,可小紅不知道一共需要付多少錢,你們能幫幫她嗎?

投影出示情景圖。

二、探究新知。

1、讓學生仔細觀察情景圖。

師:通過觀察情景圖,你們瞭解到了什麼?

生1:我知道了小紅寄的兩包書的郵費分別是1、6元和12、4元。

生2:我還知道:小紅不知道一共需要付多少郵費?

2、先進行估算。

師:小紅大約一共需要多少元的郵費?所需郵費一定不會多於多少元?一定不會少於多少元?

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討論。

(1)分組討論。

(2)組長彙報討論結果。

師:小紅所需郵費不會多於15元,不會少於13元。

3、解決情景圖中提出的問題。

(1)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2)師巡視。

(3)小組長展示本組的解決方法。

第一種:1.6元=16角12.4元=124角16角+124角=140角=14元

第二種:1元+12元=13元6角+4角=10角=1元13元+1元=14元

第三種:1.6+12.4=14元

1.6

+12.4

-----------

14.0

(3)讓同桌互相說一說哪種方法比較簡便。

4、計算兩包郵費相差多少元?

師鼓勵學生用第三種方法去做。

(1)讓學生獨立去做,師巡視。

(2)展示做題情況。

12.4—1.6=10.8(元)

12.4

—1.6

————

10.8

答:2包郵費相差10.8元。

5、小數加減法的法則。

師: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什麼?

師引導學生進行:列豎式時,小數點要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要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最後在得數裏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投影出示該法則。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1)指名板演第8頁第2小題,集體訂正。

(2)獨立做第9頁第1題。師巡視,集體訂正。

2、提高練習。

同桌討論第9頁第2題,找出錯因,並改正。

3、拓展練習。

獨立做第9頁的3、4、5題。師巡視,集體訂正。

四、:

這節課你們有什麼收穫?說一說你的收穫。

板書設計:

寄書

1.6+12.4=14(元)

1.6

+12.4

————

14、0

答:一共需要14元。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複習用一位數乘和除,兩步計算式題。

2. 能力目標: 能正確熟練掌握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3.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認真計算,及時檢查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用一位數乘和除,掌握混合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計算的正確率(計算基本技能的掌握度)。

教學準備:

課件與禮物(書籤若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寒假已經結束,第一天開學,我們的`好朋友樂樂就給大家出了一個問題(出示P2頁問題,邊出示邊讀題)。它想讓大家先猜一猜,得到的可能是什麼圖案? 生:一隻雞。 生:可能是一朵花。 生:猜不出,因爲還不知道答案。 師:請大家動筆算一算,塗一塗,看誰先得出結論,先得出結論的前5個小朋友就能得到歡歡送出的禮物。

二、計算

1. 學生獨立完成P2練習,教師巡視後集體校對。個別題目在校對時說明運算順序。

(分層練習:1.用一位數乘和除;2.混合運算)

76×8=60898÷7=1426×4=10432×3=96420÷6=7083×3=249936÷3=31243×8×3=1032809÷4=202……113066÷7÷6=733288÷6×7=336563÷8=70……34×327=1308444÷5=88……4 5527×4-1888=220357×3=1071132×2+431=695858÷6+158=301938÷7-45=894764-83×6=266647+231×3=6862227×7÷6=259788÷4-89=1081214÷6=202……2

生討論

⑴答案(按一步計算的先校對,再校對混合運算)

⑵打五角星的說運算順序(1、2、3運算順序作比較。4、5、6運算順序作比較)

⑶圖案:一棵樹。

2. 師:給前5位學生髮禮物和討論完整的學生髮禮物。

三、練習

看誰速度最快,正確率最高

4207÷7×3846-117×4984÷3+195315+185÷5724-324×23815÷7

四、小結

師:通過今天乘除法的計算,你想告訴大家些什麼?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5

設計說明

1.多媒體的運用貫穿教學始終,突破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通過播放課件“龜兔刷牆”而引入新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的提出,使學生產生了解決問題的迫切願望,接着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融入多媒體技術創設不同的實驗任務;通過多媒體演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內在聯繫,形象、生動地由長方形演變到正方形,類推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課堂訓練,學生通過解答問題鞏固已掌握的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達成教學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活動不能簡單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課堂上,使每個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猜測把所學知識緊密聯繫在一起,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積累知識。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小組內同學相互幫助,不僅解決了問題,還增強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本設計引導學生先動手操作,再觀察發現,最後得出結論。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通過操作學具和統計表格,發現長方形的面積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積之和,從而總結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體現了“知識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教學價值觀。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直尺 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彩紙 表格

學生準備 直尺 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彩紙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故事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有一天,烏龜又遇到了兔子,並向兔子提出了挑戰,這次進行粉刷牆面的比賽,看誰能贏?

1.課件出示:兔子粉刷一塊長方形的牆面,烏龜粉刷一塊正方形的牆面,它們同時開始,同時完工。

2.學生會出現爭議,教師引導:怎樣才能比較出誰贏了?(要先知道它們粉刷牆面的面積到底哪個大些)

3.揭示課題。

師:在實際生活中,有些物體的面積用單位面積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實際,這就需要我們找到一種計算面積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設計意圖:在學習新課之前,創設學生感興趣的“龜兔刷牆”的情境,能迅速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下面開展教學作鋪墊。

⊙觀察發現

1.課件出示教材66頁例4中的問題(1)。

師:你能求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嗎?你想到了什麼辦法?拿出學具來試一試吧。

2.小組合作,在長方形裏擺邊長爲1釐米的正方形。

師:能展示一下你們擺的結果嗎?

預設

(1)學生用正方形(面積單位)鋪滿整個長方形。

(2)學生可能只在長邊和寬邊上擺出面積單位。

(3)學生直接說出用5×3=15,就是長方形的面積。這時也讓學生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說明自己這樣計算的道理。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在長方形中擺面積單位,突出面積計算的本質是對面積的度量。讓學生想象將長方形全部鋪滿,體現出必須用面積單位密鋪所測圖形,這時通過所鋪面積單位的個數就可以求出圖形的面積。

3.通過追問,突出數面積單位個數的方法。

組織學生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爲什麼要用面積單位將長方形全部鋪滿?預設中的第二種情況是什麼意思?(使學生明確儘管只鋪了一部分,通過想象,也可以數出鋪滿後所有面積單位的個數)

(2)你是怎樣數出全部面積單位的個數的?請結合下圖一起數一數。

學生彙報:

一種情況:一個一個的數,大家一起再數一數。

另一種情況:用5×3=15(個),說一說5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15表示什麼?(5表示每行擺5個,3表示有這樣的3行,15表示一共有15個面積單位,也就是長方形的面積)

(3)思考:長方形的長、寬與面積單位的個數有什麼關係?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寬有什麼關係?

師小結:可以用長×寬來計算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交流數出面積單位個數的方法,明確每行個數與行數以及面積單位總個數之間的關係,爲最後概括出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作準備。

⊙自主探究

師:其他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可以用“長×寬”來計算呢?想不想驗證一下?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進一步驗證。

1.教師讓學生任取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擺成不同的長方形(至少擺3個)。一個同學記錄,其他同學擺,邊操作,邊填表。(出示課件)

2.選3名同學到黑板上擺,再彙報擺的長方形用了( )個面積爲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平方釐米,長是( )釐米,寬是( )釐米。因爲( ),所以我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等於( )。

3.(1)若有學生擺出了正方形。要求正方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呢?

(2)教師通過課件出示下面幾個圖形,讓學生計算每個圖形的面積。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6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統計表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的過程,瞭解用畫圖的方法整理數據的優點。基於以上的安排,本節課作了如下設計:

1.利用知識的遷移,充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了統計意識,也形成了基本的統計數據的能力,利用知識的遷移,着眼於“引”,啓發學生去“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等方式探究新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開放性思維。

2.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教學設計上,通過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完成用畫圖的方法整理數據的過程後,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析,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一方面讓學生從更高的角度認識用畫圖的方法整理數據和表示數據的優點,體會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繫和區別,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根據數據整理的結果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觀念和知識上都得到提升。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猜一個謎語,好嗎?它和本節課的學習有關喲!

出示謎語:小小兩隻船,沒槳又沒帆。白天帶它到處走,黑夜停在牀跟前。

學生自主猜謎。

(如果沒有學生猜出,師公佈答案:鞋)

師:淘氣和同學們想開一家小小鞋店,應該怎樣進貨呢?我們一起來幫一幫他們吧!

(板書課題)

⊙探究新知

1.確定調查的`內容。

選兩名同學到前面模擬開鞋店的情境,請同學們幫忙進貨。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一下,“進貨”需要調查哪些內容?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師巡視傾聽)

個體彙報:

預設

生1:應進一些款式新穎的鞋。

生2:應主要考慮鞋號的問題,應調查一下同學們都穿多大號碼的鞋。

生3:我也認爲應根據同學們的鞋號去進貨。

2.以本班學生爲例,對學生們的鞋號進行調查。

(1)小組討論調查方法。

(2)指名彙報。

(3)選兩名鞋店成員,一名調查女生鞋號,另一名調查男生鞋號。

(4)用表格記錄調查結果。

(5)學生彙報並展示調查結果。

師:看統計表,你發現了什麼?

預設

生1:男生鞋最大號碼是38號,最小號碼是33號;女生鞋最大號碼是37號,最小號碼是32號。

生2:穿34號鞋和35號鞋的人比較多。

生3:男生穿34號鞋的人最多,有7人;女生穿34號鞋的人最多,有8人。

小結:通過統計表我們發現穿34號鞋、35號鞋的同學居多。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7

教學內容:教材第11——12頁。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三位數連除應用題的結構,能夠正確列式解題。

學生自主探索三位數連除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出解題規律。

教學重難點:理解這類應用題的結構,正確進行解題。

教學具準備: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口算

40÷560÷580÷5

100÷545÷348÷4

46÷2420÷7

2、筆算

654÷3498÷8555÷6

768÷9368÷4490÷8

二、新授

1、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三位數的連除應用題,板書課題。三位數的.連除應用題。

2、出示例題

有兩個書架一共放了224本書,每個書架有4層,平均每個書架每層放多少本書?

方法1、224÷2=112(本)

112÷4=28(本)

方法2、4×2=8(層)

224÷8=28(本)

①教師指着方法1指名回答:你是如何想的,說出你的思考過程,

224÷2=112(本)這道算式是什麼意思,

112÷4=28(本)又是什麼意思?

②教師指着方法1指名回答:你是如何想的,說出你的思考過程,

4×2=8(層)這道算式是什麼意思,

224÷8=28(本)又是什麼意思?

③指名回答剛纔這題的思考過程。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的第1題

全班校對。

2、想想做做的第2、3題

四、全課

五、佈置作業

想想做做的第4——7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8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起點是在學生已經在三年級上學期學習了時、分、秒的相關知識,並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有關年、月、日方面的知識,時常在學生的身邊環繞,並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中,可以說學生已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的時間觀念。本單元正是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明確介紹有關年、月、日等時間單位和24時計時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本單元內容包括:年月日等時間單位和24時計時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單元教學重點:

時間單位年、月、日和24時計時法。

單元教學難點:

計算一天以內經過的時間。

單元教學關鍵:

教學中注意聯繫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初步瞭解年、月、日、平年、閏年的基本含義以及相互關係。

單元課時安排:

5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49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他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2、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時間觀念,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判斷推理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併產生積極學習數學的興趣。教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教學難點:

計算一年內有多少日。發現並掌握平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準備:

年曆卡、課件

教學過程:

一、口算:

56÷7=86—49=300×8=33—25=54+28=67+23=600×4=82÷9=72—16=52—28=

二、導入新課

1、故事導題

故事發生在20xx年3月15日,有一個罪犯逃到了深圳。他拿着一張簽發日期是20xx年2月29日的邊境通行證,在深圳海關準備入關。儘管他經過整容,變了模樣,可還是被檢查證件的武警叔叔一眼識破,將他扣留。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

2.同學們想知道是什麼原因嗎?學習了“年月日”的知識你就清楚了。(板書課題)

3.年、月、日是表示時間的單位,我們以前還學過哪些時間單位呢?(時分秒)時分秒是表示時間較短的單位,年月日是表示時間較長的單位。

二、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感受生活中年月日的應用。

(1)課件展示書上提供的各個情景,讓學生說說呈現的是什麼情景,這些情景發生在什麼時間?然後讓學生進行有效回憶:“你還知道哪些有意義的日子,可以向其他小朋友介紹介紹嗎”?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年、月、日?(報紙上、日記裏、食品和藥品標籤上的保質期。)

(3)根據你的生活經歷說一說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長。

2、合作探究,認識大月、小月和二月。

師生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年曆。教學生學會看年曆。小組合作,根據問題合作探究: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都一樣嗎?哪幾個月31天?哪幾個月30天?二月有多少天?

師說明:我們把每個月的天數是31天的幾個月叫做大月,把每個月的天數是30天的這幾個月叫做小月。

分別找出:兒童節、元旦、國慶節、教師節、勞動節、婦女節的月、日,說出今年這些節日是星期幾。用鉛筆在今年的年曆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幾月幾日,說出那天是星期幾。

3.探究記憶,大月、小月天數的方法。

師提問:你覺得大月、小月的天數對我們有用嗎?怎樣才能很快的記住大月、小月的天數呢?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介紹用拳頭記憶大月、小月的方法:舉起左手拳頭,背向自己,數月份。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注意八月份要從數一月份的地方數起。

讓學生朗讀記大月的歌訣;“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完成做一做。

4.梳理知識,基礎練習。

(1)搶答:大月有哪幾個月?每個月有多少天?小月有哪幾個月?每個月有多少天?你出生在哪個月?那個月是大月還是小月?老師出生在11月,這個月是大月還是小月?

(2)小遊戲(判斷大小月)遊戲規則:大月舉右手,小月舉左手。3月、9月、2月……

5、認識平年和閏年。

問: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嗎?(出示幾張不同年份的年曆)使學生明確: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閏年。

學生出題“考”老師。由學生根據年曆卡說出年份,老師判斷是平年還是閏年,2月有多少天?(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師說明:其實,閏年和平年的年份也是有規律的。引導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探究:認真觀察做一做的月曆,你發現了什麼?提問:你能按規律再寫幾個閏年嗎?每幾年裏有一個閏年?

師小結: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一般”說明還有特殊的情況。如果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纔是閏年。

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閏年?

1605 1840 1902 1944 1955

2100 1976 1987 1994 2400

6、學會計算全年天數。

先讓學生自己試着計算平年、閏年全年各有多少天,然後提問是怎麼算的,有沒有比較簡便的方法。

小結:平年365天,閏年366天。

三、鞏固新知,應用提高。

1、填空。

(1)8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

(2)6月30日的後一天是( )月( )日。

(3)小星在外婆家連續住了62天,正好是兩個月,這兩個月是()月和()月。

2、判斷。

(1)每年都是365天。

(2)一年中有7個大月,5個小月。

(3)25個月就是2年多5個月。

(4)因爲1900是4的倍數,所以1900年是閏年。

3、找規律。1月,3月,5月,7月,8月,( ),( )。

4、小強今年12歲,可是他只過了3個生日,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幾月幾日?

5、故事揭謎:20xx年是平年。20xx年2月根本就沒有29日這一天,所以邊境通行證是僞造的。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9

 學習目標:

1、能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指明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的一個方向的條件下,會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難點:

1、能在不同的位置認識方向,體會中心點變了,但東南西北是不變的。

2、東南西北按順時針方向轉。

教具準備:課件、方向牌、練習紙

 學習過程:

一、遊戲活動,導入新課

1、活動:我們先來活動一下,大家一起來

向前點點頭,向後指一指,向左彎彎腰,向右拍拍手

在剛纔的活動中用到那些方向詞?(前後左右)

請2人一起面對面做遊戲

老師同樣這麼說,爲什麼他們做的不一樣?(朝向不一樣)小結:看來單單用前後左右來表示方向,還不夠清楚。我們還要學習新的有關方向的知識。

2、生活中還有那些表示方向的詞?(揭題,板書課題:東南西北)

對於東南西北,你們已經知道哪些?大家已知道這麼多,你們真愛學習,知識真豐富。這節課我們重點來研究怎樣辨認東南西北。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從複習舊知前後左右,產生矛盾,從而產生學習新知東南西北的必要性。

二、聯繫生活,自主探索

1、學習辨認方向

你們知道早晨太陽從什麼方向升起的?

還有3個方向呢?看來有點難,請電腦博士幫幫忙吧。

出示兒歌:早上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齊讀,確定其餘三個方向)

學生一起面向太陽(面向東)站立,邊指邊說。

2、通過活動,鞏固方向

活動一:指一指

現在我們已經初步辨認東南西北,接着老師報方向,你們能迅速地指出來嗎?

現在你們發現什麼?(東和西相對,南和北相對,板書)這是辨認方向的好方法

練一練:咱們來一道填空題

我的前面是東,我的後面是( ),我的右面是西,我的左面是( )。

我的左面是北,我的右面是( ),我的後面是南,我的前面是( )。

活動二:轉一轉

現在老師再報出個方向。你們能根快地面向着這個方向嗎?

面向東,面向南,面向西,面向北,(再來一次)

在這個活動中你發現什麼?(順時針轉,板書)

這是辨認方向的又一個好方法。

只要告訴我們一個方向,就能按照順時針轉的方法辨別其餘三個方向

練一練:我的前面是西,大家用順時針轉的方法,指出其餘三個方向。我的'前面是南呢?

活動三:寫一寫

發現了這麼多的辨認方向的好方法,真不錯。現在老師要求兩人合作完成。

要求是:一人,先東南西北選一個方向站好,再說說其餘方向。還有一人記錄。彙報:你是怎麼想的?

現在你們又發現什麼?(小結:人的朝向是可以變的,但方向是不變的)

活動四:猜一猜

矇住一同學的眼晴轉幾圈,然後大家告訴他前面是什麼方向,再讓他猜出其餘方向,大家當裁判。

再讓他當小老師出題考考大家,好嗎?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發,通過辨認,遊戲,合作,交流等等教學方法,完成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使整節課圍繞着生活化,情境化,遊戲化來進行學習。體現了“讓學生學習生活化的數學”的理念,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生活與數學之間的密切聯繫。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問: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 )面。教學樓在操場的( )面,大門在操場的( )面。完成做一做。

2、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瞭解到什麼?(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佈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麼?

3、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麼?

4、討論:你怎樣記住登封市的東西南北方向? 各個方向各有什麼?

四、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0

設計說明

本節課這部分的教學內容屬於國小几何教學的起始階段,重在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本節複習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以下兩個方面:

1.重視學生對圖形特徵的掌握。

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進一步強調圖形的特徵,加深學生對圖形的印象,並能利用所掌握的圖形特徵解決實際問題。

2.重視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教學中,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作爲重點複習的內容之一,結合教材習題,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與長方形和正方形有關的問題,發展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整理複習

1.結合教材習題,複習學習過的`幾何圖形。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過了很多圖形。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哪些平面圖形?哪些角?

學生互相交流後彙報。

預設

生1:我們學習過的立體圖形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生2:我們學習過的平面圖形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生3:我們學習過的角有銳角、直角和鈍角。

2.動手操作,感知三種角的大小。

師: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在這張紙上折出一個直角。

學生獨立動手操作。

師:你還能用這張紙折出銳角和鈍角嗎?請大家來試一試吧。

學生兩人一組,一人折銳角,一人折鈍角,並分別用三角尺進行驗證,然後彙報。

集體總結:

(1)直角等於90°。

(2)銳角比直角小。

(3)鈍角比直角大。

3.複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1)出示圖形:

(2)學生獨立判斷:哪個圖形是長方形?哪個圖形是正方形?

(3)學生互相交流後彙報。

師引導學生重點說清自己判斷的理由。

(4)集體總結:

長方形的特徵:兩組對邊分別相等,且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

正方形的特徵:四個角都是直角,且四條邊都相等的四邊形。

4.複習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

(1)出示物體:

(2)引導學生分組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然後交流彙報自己觀察到的結果。

(3)組織幾名學生站在不同角度進行觀察,然後驗證發現。

(4)集體總結:

站在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長方體,可以看到的面的個數一般不同;最多能看到三個面,最少能看到一個面,而且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形狀也可能不同。

設計意圖:對幾何圖形的相關知識進行回顧,並結合有針對性的練習,讓學生在回顧與交流的過程中重新構建知識體系,在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1

教學目的:

1.進一步加強學生計算能力的訓練;

2.通過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加強數量關係式的意識;

3.讓學生認識並掌握一個數與11相乘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口算

14×1020×2140×1280×30

23+4567+9823+5476+80

96÷3960÷3120÷4180÷3

小黑板出示。

二、筆算

小黑板出示:

34×5467×1940×87

集體反饋。

三、完成複習第6題

思考:怎麼算總千克數?

集體反饋時,提問:如果這三題,要你要一句話概括一下,你是怎麼算的,你會怎麼說?

四、完成複習第7題

然後指點回答。

1.用35×90,得電腦的價格。

2.電腦的價格比計算器的`價格多多少元?

3.電腦的價格與計算器的價格一共多少元?等等。

五、完成複習第8題

集體解答。

六、研究一個數與11相乘的規律。

出示:

24×1135×1157×11

完成後,讓學生思考一個數與11相乘有怎麼的規律?

最後通過豎式引導得出:一個數與11相乘,只要將這個數兩邊位,中間加,還要注意進位就可以了。

然後用比賽的形式完成思考後面的填空題。

七、補充作業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2

設計說明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物體的輕重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對常用的質量單位也有初步的瞭解,但是由於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具體、直觀,且大部分學生對質量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因此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想建立千克與克的質量觀念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基於上述情況,本設計關注了下面幾點:

1.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

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學具,並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在稱一稱、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動中,獲得有關千克的豐富體驗,從而牢固地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2.注重對實踐過程的指導和實踐結果的總結。

在學生的操作過程中,注意實時調控和指導,使學生的實踐更有層次,目的性更強;在每項操作之後都幫助學生得出相應的結論,有效地促進了知識的生成。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天平 盤秤

學生準備

鹽 牛奶 黃豆 回形針 花生米 軍棋 2分硬幣 蘋果 雞蛋等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觀察主題圖,找出有關信息。

提問:(1)圖中淘氣和小鳥分別在做什麼?

(2)淘氣和小鳥分別有多重?

(3)誰的體重更重一些?你是怎樣知道的?

引導學生髮現:淘氣的體重是30千克,小鳥的體重是50克,淘氣比小鳥重。

小結:淘氣的.體重用“千克”作單位,小鳥的體重用“克”作單位,我們這節課就來認識這兩個質量單位。

⊙探究新知

1.認識秤,學會讀數的方法。

(1)瞭解學生知道的秤。

師: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標示的淨重知道物品的質量,但是很多物品沒有包裝。例如桌上擺的雞蛋、蘋果等。要想知道它們的質量該怎麼辦呢?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在什麼地方見過?(課件出示各種秤)

請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見過的秤,比如學生可能通過看圖,看電視,逛市場見過盤秤、檯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等。

(2)瞭解讀數的方法。

出示盤秤,提問:你知道圓盤上的刻度數表示的是什麼意思嗎?如果指針指向1,表示托盤上的物品有多重?

學生觀察盤秤上的圓盤,知道一個大格表示1千克。

過渡:下面我們就來認識質量單位“千克”。

2.動手實踐,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1)稱一稱。

以小組爲單位,稱一稱兩袋鹽的質量,知道兩袋鹽的質量是1千克。

(2)掂一掂。

請每個小組的成員輪流把兩袋鹽放在手裏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3)估一估。

用手掂一掂蘋果,估計一下大約幾個蘋果的質量是1千克,然後用秤來稱一稱,驗證自己的估計。

(4)找一找。

找一找周圍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

預設

生1:2瓶礦泉水大約是1千克。

生2:1大袋洗衣粉大約是1千克。

生3:10本數學書大約是1千克。

(5)體會幾千克有多重。

以小組爲單位,想辦法任意稱出幾千克重的物品,然後用手掂一掂。(蘋果、洗衣液、白菜等課前準備好的物品)

(6)抱一抱。

彙報自己的體重,互相抱一抱,感受幾十千克(或幾十幾千克)的質量。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環節,學生依次體會到了1千克、幾千克、幾十千克(或幾十幾千克)的質量,給了學生直觀的感受和體驗,對於幫助學生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大有益處。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 通過動手,進一步感知物體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

2. 使學生能更清楚的認識平移與旋轉的現象。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獨立設計出自己想要圖案。

導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案:

課前動手收集一些圖案。

二、學生自主合作製作:

1.說一說

學生把自己課前收集的圖案拿出來,同桌互相說說自己覺得它美麗的地方在哪裏?然後說說這些圖案是如何設計出來的。

2.找一找

學生取出自己的水彩筆,把自己所拿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圈出來。

3.畫一畫

老師可以取出一幅圖片,將其中一幅,對摺撕掉,指名生畫出它的軸對稱圖形。

三、檢測達標

1.剪一剪

學生取出自己的剪刀,剪出自己最喜歡的圖形,通過平移或旋轉繪製出一幅圖案。

四、評比結束本課:

學生把自己設計圖案拿出來,先小組比,選出優秀的圖案,然後教師在評比出優秀的圖案三份。

課後反思: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1、結合欣賞繪製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

2、參與、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3、發展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培養良好的情感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

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

教學設計思路:先讓學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感受,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再讓學生模仿畫圖案,進一步強化感知:美麗的複雜圖案可以由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最後引導學生利用平移、對稱的現象,探究圖案和進行圖案設計,獲得一種以簡馭繁的思想。

教學準備:各種圖案、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欣賞圖案

1、欣賞美麗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和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美無處不在,請同學們欣賞這幾幅圖案(出示書上的四幅圖案),你能說一說看到這些圖案的感受或知道哪些圖案代表的意義嗎?

2、運用平移、旋轉、對稱的現象觀察、探究美麗的複雜圖案。

(1)每一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在書上把這個圖形塗上顏色。(和同桌同學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2)哪幅圖案是對稱的?(先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彙報。)“紫荊花”是由一個花瓣繞中心旋轉四次得到的。“風箏”是由一隻燕子平移後得到的。

“花邊圖案”是由一組小圖案平移後得到的。“雪花圖案”是由一瓣雪花然中心旋轉五次得到的。

3、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圖案是由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生活中有這麼多美麗的複雜圖案,它們都是怎樣得到的?

二、解釋畫法,動手操作

1、你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幅美麗的複雜圖案呢?

(1)畫出下面圖形的對稱圖形(教材第23頁畫一畫1)。(學生在書上獨立畫圖,教師巡視。展示學生的作品,請畫得又快又好的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畫的,在畫圖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對稱圖形有哪些特點。)(設計意圖將感知轉化爲設計理念,親身體驗應用平移、對稱的現象進行圖案設計,並掌握必要的繪圖策略和技能。)

(2)繼續畫下去(教材第23頁畫一畫2)。淘氣也畫了一幅圖案,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畫完了嗎?觀察圖案,它是由哪個簡單圖形運用什麼現象,經過怎樣的變化過程得到的。(學生彙報。根據自己觀察的規律把圖畫完。)

3、作品展覽、鑑賞全體同學一起欣賞大家的作品,尋找作品中的平移、對稱和旋轉現象,並評選出最佳創意獎、最佳作品獎、巧手獎、互助獎等,使學生得到美的啓示。(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平移、對稱的現象,觀察、探究圖案和進行圖案設計,理解並掌握複雜圖案是由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獲得一種以簡馭繁的思想。)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利用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的方法設計的圖案,廣泛地應用於平面、立體的建築藝術和幾何圖像上,而且還涉及到其他領域,希望同學們平時注意觀察,如果有興趣你也可以成爲一個傑出的設計師。

教學反思:結合欣賞繪製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

參與、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培養良好的情感價值觀。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5

教學內容: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探索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探索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在乘法裏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若干倍,積也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的變化規律。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認識擴大、縮小

出示書中練習

37×10=400÷10=

37×100=400÷100=

師:觀察37×10=370。我們還可以說“把37擴大10倍後是370。”那37×100我們還可以怎麼說?(把37擴大100倍後是3700。)

師:說得不錯,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35×10=350,把35擴大10倍是350。38×100=3800,把38擴大100倍後是3800。)

師:你能不能舉出不同的'例子?(25×2=50,把25擴大2倍是50。25×4=100,把25擴大4倍是100。)

師:再看400÷10=40,試着說一下。(400÷10=40,把400縮小10倍是40。)

師:那400÷100呢?(400÷100=4,把400縮小100倍後是4。)

師: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500÷10=50,把500縮小10倍是50,500÷100=5,把500縮小100倍後是5。)

師:能舉出不同的例子嗎?(120÷2=60,把120縮小2倍是60。120÷3=40,把120縮小3倍是4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圖:

讓學生觀察情景圖,說說圖意,從中獲得了那些信息?

師: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可能提出:篩沙車2分鐘能清潔多少平方米沙灘?

篩沙車15分鐘能清潔多少平方米沙灘?……

2、師:老師也想提一個問題好嗎?

問題是:篩沙車的工作量是怎樣變化的呢?

3、我們一起看一下篩沙車工作情況統計表。(出示下標)

師:請同學們將統計表補充完整。(生每人一張表)

工作效率

(平方米/分)

80

80

80

80

工作時間(分)

15

30

60

90

工作總量(平方米)

1

2400

4800

9600

(學生獨立填寫表格)

4、師:全班交流:(色澤學生的回答,時填上結果,2400、4800、9600)

師:在剛纔填表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可能會發現:(1)我發現清潔沙灘的面積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2)我發現每分鐘清潔沙灘的面積不變,工作時間越長清潔沙灘的總面積就越大。

(3)、我還發現,第二組與第一組相比,80不變,30是15的2倍,2400也就是1的2倍。

師:它的發現非常獨特。表中其它各組的數據與第一組相比是否也存

在這樣的關係呢?請同學們在小組中進行討論。

全班交流:(也可能有的組能用簡單的語言出規律:每分鐘清潔沙灘的面積不變,工作時間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清潔沙灘的總面積就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

師:如果用因數、因數、積分別表示這三個量,你能用一句話概括這個規律嗎?先說給同位聽聽。

師:誰想來試試?

也許學生能說出: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積就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

二、鞏固拓展:

1、第60頁第1題先讓學生自主計算,再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2、第3題讓學生聯繫“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積就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的積的變化規律進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