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設計1.06W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 知識目標: 複習用一位數乘和除,兩步計算式題。

2. 能力目標: 能正確熟練掌握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3.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認真計算,及時檢查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用一位數乘和除,掌握混合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計算的正確率(計算基本技能的掌握度)。

教學準備:

課件與禮物(書籤若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寒假已經結束,第一天開學,我們的好朋友樂樂就給大家出了一個問題(出示P2頁問題,邊出示邊讀題)。它想讓大家先猜一猜,得到的可能是什麼圖案? 生:一隻雞。 生:可能是一朵花。 生:猜不出,因爲還不知道答案。 師:請大家動筆算一算,塗一塗,看誰先得出結論,先得出結論的前5個小朋友就能得到歡歡送出的禮物。

二、計算

1. 學生獨立完成P2練習,教師巡視後集體校對。個別題目在校對時說明運算順序。

(分層練習:1.用一位數乘和除;2.混合運算)

76×8=60898÷7=1426×4=10432×3=96420÷6=7083×3=249936÷3=31243×8×3=1032809÷4=202……113066÷7÷6=733288÷6×7=336563÷8=70……34×327=1308444÷5=88……4 5527×4-1888=220357×3=1071132×2+431=695858÷6+158=301938÷7-45=894764-83×6=266647+231×3=6862227×7÷6=259788÷4-89=1081214÷6=202……2

生討論

⑴答案(按一步計算的先校對,再校對混合運算)

⑵打五角星的`說運算順序(1、2、3運算順序作比較。4、5、6運算順序作比較)

⑶圖案:一棵樹。

2. 師:給前5位學生髮禮物和討論完整的學生髮禮物。

三、練習

看誰速度最快,正確率最高

4207÷7×3846-117×4984÷3+195315+185÷5724-324×23815÷7

四、小結

師:通過今天乘除法的計算,你想告訴大家些什麼?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2

設計說明

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及面積知識的理解還是比較抽象的,需要大量的感性認識和豐富的表象積累。因此,本節複習課在教學設計上側重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強化練習。

在教學中,對所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多種形式的訓練,讓學生加強理解,加深印象。再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描述方位和路線,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2.重視知識網絡的建構。

在教學中,先引導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嘗試把所學知識有層次地敘述出來,並形成結構圖,然後依據結構圖依次進行復習,使所學知識有條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記憶到腦海中,不僅起到了進一步鞏固知識的作用,也提高了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直尺 帶有指針的圓盤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系統地整理和複習“位置與方向”和“面積”這兩個單元的有關知識。(板書課題)

⊙複習位置與方向的相關知識

1.小組合作,自主整理。

(1)複習教材位置與方向的內容,整理相關知識,小組內交流討論,組長做好記錄。(教師參與小組討論)

(2)比一比哪個小組整理得既全面具體,又簡單明瞭。

2.全班交流,構建知識結構。

教師傾聽學生的彙報,適時引導並指名補充,同時給予評價。

(1)①東與西相對,南與北相對,東南與西北相對,西南與東北相對。

②清楚以誰爲標準來判斷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2)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製的。

(3)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它的一端指向南方,另一端指向北方。

(4)生活中的方位知識。

①北極星永遠在北方。

②影子與太陽的方向相對。

③太陽早上在東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風向與物體傾斜的方向相反。(颳風時,樹朝風向相對的方向彎,煙朝風向相對的方向飄)

3.整理完善,溝通實際。

(1)我們學過的八個方向分別是什麼?

(2)先指名找出教室的東方,然後找出其他的`七個方向,最後說說每個方向都有什麼設施。

(3)根據路線圖,簡單描述行走路線。

4.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109頁1題。

(1)按方位說一說,小清家的周圍有什麼。

健身園在小清家的( );公園在小清家的( );圖書館在小清家的( );東方廣場在小清家的( );學校在小清家的( );醫院在小清家的( );加油站在小清家的( );飯店在小清家的( )。

(2)公園在飯店的( ),在東方廣場的( )。

小清家在圖書館的( ),在學校的( )。

醫院在飯店的( ),在東方廣場的( )。

飯店在公園的( ),在加油站的( )。

設計意圖:提倡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複習方式。通過讓學生合作回顧知識點,討論知識之間的聯繫,自主整理所學的知識並形成知識網絡,經歷“回顧——整理——提升”的過程,既培養了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又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識。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3

一、複習指導思想:

1、一冊教材學完,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結構處於雜亂、含糊、無序的狀態,必須進行系統歸類、整理、綜合,幫助學生形成網狀立體知識結構系統。歸納過程中,要讓學生有序地多角度概括地思考問題,溝通內在聯繫。

2、進行區別比較,包括縱向、橫向的比較。分析知識的意義性質、規律的異同,把各方面的知識像串珍珠一樣連接起來,納入學生的認知系統,便於記憶儲存,理解運用。

3、複習內容要有針對性。對學生知識的缺陷、誤區、理解困難的重點、難點、疑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理解。複習課知識的覆蓋面廣、針對性和系統性要有機結合。

4、複習課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要主動理清知識體系,分層、分類、分項,拉緊貫穿全冊教材的主線。發現學生普遍不會的,難理解的,遺漏的要重點講。善於把多方面知識進行綜合複習,注意知識的多變性、包容性。

5、教師要認真設計好每節複習課所重點講解的例題。每一節複習課要環環相連,每道複習例題要體現循序漸進。一道複習例題擊中多個知識點,起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

6、複習中的練習題,不是舊知識的單一重複,機械操作,要體現知識的綜合性,體現質的飛躍,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創造性。

7、複習課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發動學生歸類分項,發動學生出題,發動學生討論,讓學生去求異、聯想、發散,主動探索,尋查知識點,讓學生形成知識框架。

二、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班的孩子們的大部分學生學習較爲主動,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基礎知識比較紮實。但整體較爲浮躁,特別是在計算方面,粗心現象普遍存在,經常出現抄錯數,寫錯符號,忘記進位等情況。班裏還有少部分學生學習狀態不穩定,在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等方面都不盡人意,不善於學習,不願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沒有好的學習習慣,自我控制能力不夠,注意力不集中。基礎知識較差,口算、筆算水平,無論速度上還是正確率上,都有待提高;學習方法上,更要進一步加強,他們面對問題,只知道生搬硬套,不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因此,複習時要抓好兩頭,既要補差,又要注重培優。

三、教學目標:

1、回顧、梳理、反思本學期所學內容,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

2、通過總複習使學生在本學期學習到的知識系統化。鞏固所學的知識,對於缺漏的知識進行加強。

3、注重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複習時,不僅複習相應的知識點,並且把相應的知識點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4、通過形式多樣化的複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複習活動中經歷、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5、有針對性的輔導,注重尤其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扶優補差,使全體學生得到提高。

四、複習內容:

1、數與計算:

(1)在整理與複習中回顧整個第一學段的相關知識。

(2)結合生活中的實際運用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分數加減法,比較小數、分數的大小以及加、減、乘、、除等豎式計算,通過估算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重點: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

2、空間與圖形:

整理回顧“空間與圖形”領域第一學段的相關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促使學生在該領域構建系統的認知體系。

重點:

(1)認識對稱、旋轉和平移,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對稱圖形。

(2)能熟練運用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計算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面積。

(3)能根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合理運用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面積問題。

3、統計與平均數問題:

理解平均數的含義並能看懂簡單的統計圖表,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推斷,能根據所收集的數據學習求平均數。

重點: 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會求平均數。

4、小數、分數:

使學生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分數;感受比較大小的過程;會進行一位小數和同分母分數的加減運算,能解決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能運用小數、分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

5、面積:

使學生能正確認識面積的含義,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會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會用公式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4

教材與學生學習起點分析:

本課《分米和毫米》是國小數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測量的第一課時。全單元內容分二部分編排,先教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再教學千米的認識。在此之前學生在一年級下冊已經認識了米,釐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知道了它們之間的關係,1米=100釐米,頭腦中也建立了1米,1釐米有多長的表象。

學生對測量的方法已經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測量的能力。對毫米和分米雖沒有正式的接觸,但在生活中對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由於生活中學生缺乏測量物體長度的經驗,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這兩個長度單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表象較難建立。

教學目標:

1、在觀察、猜想、驗證等實踐活動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的進率。

2、藉助硬幣厚度、吸管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長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運用已有長度單位的模型表象,合理估計實際物體的相關長度。

3、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大膽猜想積極驗證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在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通過體驗活動,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認識,正確建立表象。

教學難點:

掌握各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換算。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靈活應用合適單位估計並測量物品的`長度。 五、教學準備: 學生(尺子、硬幣或遊戲卡、一根10釐米長的吸管、6釐米3毫米的牙籤、兩人一根米尺);教師(課件、米尺、實物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一)複習舊知

1、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在一年級的時候已經認識了哪兩個長度單位?

2、關於米和釐米你還記得哪些相關的知識?

(二)導入新課並質疑

估一估,再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教室黑板的長是4( )。 一支鉛筆的長是18( )。 一張光碟的厚度是( )。

引導學生思考:仔細觀察這張光碟,它的厚度有沒有1釐米呢?那聰明的小朋友一定在想有沒有比釐米更小一點的長度單位呢? 對,有一個比釐米更小一點的長度單位,那就是毫米(板書),今天我們就要學習這個新的長度單位(引出毫米的認識。) 質疑:關於毫米的認識,你想知道什麼問題呢? 問題1:1毫米有多長? 問題2:1釐米有多少毫米?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5

 學習目標:

1、能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指明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的一個方向的條件下,會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難點:

1、能在不同的位置認識方向,體會中心點變了,但東南西北是不變的。

2、東南西北按順時針方向轉。

教具準備:課件、方向牌、練習紙

 學習過程:

一、遊戲活動,導入新課

1、活動:我們先來活動一下,大家一起來

向前點點頭,向後指一指,向左彎彎腰,向右拍拍手

在剛纔的活動中用到那些方向詞?(前後左右)

請2人一起面對面做遊戲

老師同樣這麼說,爲什麼他們做的不一樣?(朝向不一樣)小結:看來單單用前後左右來表示方向,還不夠清楚。我們還要學習新的有關方向的知識。

2、生活中還有那些表示方向的詞?(揭題,板書課題:東南西北)

對於東南西北,你們已經知道哪些?大家已知道這麼多,你們真愛學習,知識真豐富。這節課我們重點來研究怎樣辨認東南西北。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從複習舊知前後左右,產生矛盾,從而產生學習新知東南西北的必要性。

二、聯繫生活,自主探索

1、學習辨認方向

你們知道早晨太陽從什麼方向升起的?

還有3個方向呢?看來有點難,請電腦博士幫幫忙吧。

出示兒歌:早上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齊讀,確定其餘三個方向)

學生一起面向太陽(面向東)站立,邊指邊說。

2、通過活動,鞏固方向

活動一:指一指

現在我們已經初步辨認東南西北,接着老師報方向,你們能迅速地指出來嗎?

現在你們發現什麼?(東和西相對,南和北相對,板書)這是辨認方向的好方法

練一練:咱們來一道填空題

我的前面是東,我的後面是( ),我的右面是西,我的左面是( )。

我的左面是北,我的右面是( ),我的後面是南,我的前面是( )。

活動二:轉一轉

現在老師再報出個方向。你們能根快地面向着這個方向嗎?

面向東,面向南,面向西,面向北,(再來一次)

在這個活動中你發現什麼?(順時針轉,板書)

這是辨認方向的又一個好方法。

只要告訴我們一個方向,就能按照順時針轉的方法辨別其餘三個方向

練一練:我的.前面是西,大家用順時針轉的方法,指出其餘三個方向。我的前面是南呢?

活動三:寫一寫

發現了這麼多的辨認方向的好方法,真不錯。現在老師要求兩人合作完成。

要求是:一人,先東南西北選一個方向站好,再說說其餘方向。還有一人記錄。彙報:你是怎麼想的?

現在你們又發現什麼?(小結:人的朝向是可以變的,但方向是不變的)

活動四:猜一猜

矇住一同學的眼晴轉幾圈,然後大家告訴他前面是什麼方向,再讓他猜出其餘方向,大家當裁判。

再讓他當小老師出題考考大家,好嗎?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發,通過辨認,遊戲,合作,交流等等教學方法,完成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使整節課圍繞着生活化,情境化,遊戲化來進行學習。體現了“讓學生學習生活化的數學”的理念,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生活與數學之間的密切聯繫。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問: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 )面。教學樓在操場的( )面,大門在操場的( )面。完成做一做。

2、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瞭解到什麼?(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佈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麼?

3、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麼?

4、討論:你怎樣記住登封市的東西南北方向? 各個方向各有什麼?

四、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知道平年、閏年的基本含義,初步瞭解“四年一閏”的道理。

2.瞭解平年、閏年與地球公轉間的關係,掌握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重點:發現並掌握平年和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判斷年份數是整百數的年份是否是閏年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談話:小華每次過生日都要種一棵“生日樹”,她在12歲生日那天種下了第3棵“生日樹”。你知道她的生日是哪一天嗎?

學生自由發言、交流,教師不做評價。

2.揭題:學習了本節課之後,你就會明白原因了。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2。

(1)課件分別出示2005~2016年的年曆,將每年的2月份用不同的色塊提煉並排列起來。引導:這是2015~2016年2月的天數,依次觀察,每年的2月有多少天?填在下面的表格裏。年份(年)2005……2014201520162月的天數(天)

(2)組織交流。

①反饋填寫結果。(學生說,教師板書)

年份(年)2005……2014201520162月的天數(天)28……282829

②引導觀察:觀察表格你發現了什麼?(2008、2012、2016年的2月有29天,其他年份的2月有28天)

③揭示平年和閏年的含義:根據2月天數的不同,我們把年份分爲兩種,2月只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年份是閏年。(板書)

(3)探究判斷平年和閏年的方法。提問:仔細觀察表格,平年和閏年的出現是隨意的,還是有一定的規律?你發現它們有什麼規律?

指名回答並引導學生共同發現“四年一閏”的規律,再讓大家將表格中的閏年圈出來。通常每4年裏有3個平年、1個閏年。公曆年份數除以4沒有餘數的一般是閏年。公曆年份數是整百數的,必須除以400沒有餘數纔是閏年。例如,2000年是閏年,而2100年是平年。

(4)提問:現在大家知道小華的生日是在哪一天了嗎?學生根據平年和閏年的知識回答:2月29日。

2.數學文化。

談話:同學們,你們想知道爲什麼會有“四年一閏”的規律嗎?這裏麪包含很多的天文知識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本第48頁“你知道嗎”的內容。

地球繞太陽運行週期爲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tropicalyear)。公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迴歸年短約0.2422日,所餘下的時間約爲每四年累計一天,故第四年於2月末加1天,使當年的歷年長度爲366日,這一年就爲閏年。現行公曆中每400年有97個閏年。按照每四年一個閏年計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這樣經過四百年就會多算出大約3天來。因此每四百年中要減少三個閏年。所以公曆規定:年份是整百數時,必須是400的倍數纔是閏年;不是400的倍數的世紀年,即使是4的倍數也不是閏年。

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例如,2000年是閏年,2100年則是平年。[1]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並板書:公曆年份數是整百的,必須是400的倍數,纔是閏年。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如2000年、1600年是閏年,2100年、1800年、1700年是平年。

四、反思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2】案例設計說明:

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節課出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年、月、日》。時間單位是比較抽象的計量單位,本單元的.教學是建立在時、分、秒的認識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之上的。而平年和閏年的抽象性更強,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經驗,但對於公曆中的平年、閏年可能只有極少數學生有一點點認識。而要讓學生理解需要藉助一定的想象力,所以教學素材的選取要注意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密切聯繫。從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入手,讓學生在獨立探索和小組合作的基礎上逐步瞭解平年、閏年的特徵和每四年一閏的道理,合作探究準確判斷平閏年的方法,對於學生知識層次還達不到的地方,教師要適當進行補充。整個過程要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思想教育的滲透。

教學目標:

1、知道平年、閏年的特徵。瞭解每四年中有一個閏年的道理。

2、能根據年份準確判斷出平閏年。

3、培養互相合作的意識與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你知道自己出生在那一年嗎?(學生彙報,多數在1999年或2000年)

師:能跟小組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生日是幾月幾日嗎?(小組交流後部分學生彙報)

師:閏平和我們許多同學一樣也出生在2000年,同樣也是三年級的學生,可是他只過了兩個生日,你知道爲什麼嗎?(學生猜測,引起全班交流爭論,最後形成最合理的認識,閏平的生日可能在2月29日。)

師:對,閏平的生日是在2月29日,可是今年他又沒能過生日,他想知道哪年能過生日?我們來幫幫他好嗎?(好)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閏平的生日問題。(板書:閏平的生日)

二、自主探究

1、探究平年、閏年的特徵

師:請同學們你搜集到的2月月曆,觀察你搜集到的2月月曆都有都少天。並完成《閏平的生日統計表》。

年份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

……

二月的天數

(小組合作完成後展示)

師:觀察統計表,哪些年閏平能過生日?他過了幾個生日?

生彙報:2000年、2004年、2008年的二月是29天,2000年閏平出生,2004年閏平過了第一個生日,2008年閏平過了第二個生日,一共過了兩個生日,其他年份的二月都是28天,所以閏平不能過生日。

師:我們規定,二月只有28天的這一年叫做平年,二月有29天的這一年叫做閏年。(板書:平年28天、閏年29天)

師:算一算,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閏年一年有多少天?

學生計算,彙報:平年一年有365天,閏年一年有366天。(教師根據彙報板書)

2、探究四年一閏的規律

(多媒體出示萬年曆)師:我們一起再幫閏平查一查哪一年他能過第三個生日?也請你繼續填寫統計表。(共同查找,填寫統計表)

師:觀察統計表,說說閏平生日的出現都有什麼規律?(觀察、討論)

彙報:每四年閏平過一次生日。

師:閏平每四年過一次生日,也就是每四年就會出現一個閏年,閏年與4究竟有什麼關係呢?那怎樣判斷平年、閏年呢?我們不妨來試一試!看看能發現什麼方法。(小組討論、嘗試、合作)

彙報:用閏年年份除以4,所得結果沒有餘數;用平年年份除以4,結果有餘數。

師:對!每四年一閏,就是說如果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也就是用“年份÷4”(板書),結果若沒有餘數,那這一年就是閏年,如果有餘數,那這一年就是平年。

師:爲什麼會每四年就要有一個閏年呢?這裏有一段小知識,請同學們瞭解。

出示課件:我們居住的地球總是繞着太陽旋轉的。地球繞太陽轉一圈需要365天5小時48分46秒,大約是365天6小時。爲了方便,將一年定位365天,叫平年。這樣每年大約少算了6小時,過四年差不多就多出一天,我們就把多出的這一天加在二月裏,這樣,這年的二月就是29天,全年366天,叫做閏年。(學生閱讀了解)

3、嘗試判斷,探究簡單的判斷方法。

出示歷史上的重大年份進行判斷。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解放戰爭開始

1997年香港迴歸祖國2008年舉辦北京奧運會

(學生自主進行判斷)

師:哪些年份是閏年?你是怎麼判斷的?(生彙報)

師:你覺得一個個的去計算麻煩嗎?有沒有好的辦法?(小組討論)

彙報:年份是單數時不用計算也就知道這一年不是閏年,因爲單數不可能是4的倍數。

師:真聰明!可是剩下的這些雙數年份還是要算的,算起來也很麻煩的。老師有個很好的辦法,只要計算年份的後兩位數字是否能被4整除就可以了。如:判斷1840年是否是閏年,我們只要用40÷4看一看是否有餘數就可以了,如果40÷4沒有餘數,那麼1840÷4也就沒有餘數,這一年就是閏年。(學生驗證2008年)

4、瞭解整百年不閏,四百年才閏的道理。

師:假如閏平同學能活一百歲,那麼到2100年,他能不能過生日呢?

學生計算彙報:能,因爲這一年是閏年,二月是29天。

查詢萬年曆驗證,產生疑問。師:爲什麼這一年不是閏年,是我們計算錯了還是萬年曆錯了?還是聽聽時間老人是怎麼說的吧!

出示課件:剛纔我們把地球繞太陽一圈需要的365天還多出的5小時48分46秒當做“6小時”來計算的,這樣常年下來會造成很大的誤差,所以累積到整百年時一般不閏,必須是400的倍數才閏。(學生閱讀了解)

師:剛纔老師也說過,如果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那還有不一般的,這就是那不一般的情況。看來對待科學,我們來不得半點馬虎。現在你們知道了爲什麼2100年爲什麼閏平不能過生日了嗎?(知道)

師:當遇到整百年份需要我們判斷是閏年還是平年時,我們要看這一年除以400有沒有餘數,可是我們有沒有學過除以400這樣的多位數除以多位數的除法怎麼辦?如:2100÷400。老師告訴你我們只需要用2100的前兩位數也就是21去除以4就可以了,如果有餘數就是平年,如果沒有餘數那就是閏年。請你驗證一下吧!(學生驗證)

三、鞏固應用

1、我知道哪一年是閏年。

(1)1962年、1980年、1830年、2018年、1900年、1804年、2112年、2076年

(2)1600年、1700年、1800年、1900年、2000年、2100年、2200年、2300年

(先有學生獨立完成,在組織全班交流。)

2、一封來信

小朋友們:你們好!

狐狸要在我的工廠裏定一批貨,按合同,我要在今年年底前把貨給他,而他要到明年的2月29日才把貨款付清,別人都說狐狸很狡猾。你們幫我參考參考,這個合同我能不能籤?

小豬杭杭2010年5月31日

(選自新課標教案)

3、回答下面的問題

北京奧運會是在哪一年召開的?這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你知道奧運會每隔幾年召開一次嗎?下屆奧運會將在哪一年召開?回答完上面的問題你會有什麼發現?

四、小知識:爲什麼個月天數不一樣

我們現在用的歷法來源於古羅馬。

古羅馬有一位叫儒略.凱撒的統帥,他主持制定了曆法。因爲他自己生於七月,爲了表示他的偉大,他就決定把七月改叫做“儒略月”,而連同其他和七月一樣的單月,都定爲31天,雙月就定爲30天。如果這樣的話,一年就有366天了,和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不一樣,曆法就不準確了。因爲二月是羅馬處決犯人的月份,凱撒爲了表示自己的“仁慈”,就下令把二月減少了一天。因此,二月就有29天,而在閏年時二月就有30天。

凱撒死後,奧古斯都繼承了帝位。他出生於八月,就把八月叫做“奧古斯都月”,還把原來八月份加了一天,成了31天,又把十月、十二月也都改成了31天,這樣一來,一年就有多出了3天,所以他又把九月和十一月改成了30天,再從二月裏減去一天,這樣二月就變成了28天,只有閏年纔有29天。

所以,我們現在的1、3、5、7、8、10、12月是31天,4、6、9、11月是30天,而2月,平年是28天,閏年是29天。

五、總結:

師:這節課,通過同學們的聰明才智,我們幫助閏平解決了他了解自己什麼時候能過生日的問題,也就是“平年和閏年”。(板書課題)相信在這個過程中,你也會有所收穫吧!趕快交流一下吧!(小組交流後指名彙報)

六、板書設計

平年和閏年

——閏平的生日

平年閏年

二月28天二月29天

全年365天全年366天

年分數÷4(後兩位數÷4)

整百年分數÷400(前兩位數÷4)

效果分析:

本節課的設計,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爲指導,我覺得主要有下面幾點成功之處:

一、創設貫穿教學始終的大而有趣問題情境。

以自己和閏平的生日創設情境引入課題,能夠廣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探究慾望。這一環節創設了大的教學情境,通過“三年級的閏平爲什麼只過了兩個生日”對前一節所學內容進行了“不自覺的複習”。認識到只有二月有時28天有時29天,而閏平出生在2月29日,這可能是有些二月只有28天的年份他不能過生日的原因;通過“閏平想知道哪年能過生日”提出了本節課要探究的問題,以後的整個探究過程就圍繞着“閏平的生日”這一問題情境而展開。

二、問題的解決過程是學生自主探究、廣泛交流的過程。

學生通過操作完成閏平的生日統計表,知道了平年和閏年以及平年和閏年的特徵。在發現閏年的出現規律、判斷閏年的方法上,我給予了學生廣闊的探究和廣泛的交流空間,並給予了必要的補充。在探究交流中,讓他們充分交換數學思維。

三、利用豐富的資料,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在教學過程中,分別出示了“爲什麼四年一閏”、“四百年一閏”和“爲什麼各月的天數不一樣”三個小資料,讓學生在學習中瞭解知識的由來,拓寬了知識面。除此之外,還利用網絡資源,查找萬年曆,快捷方便的提供材料,用於教學。

四、重視品德教育的滲透。

這主要體現在對歷史上部分重大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的判斷上,還有就是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7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2頁例11和例11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六中的第1~5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被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

教師先把教科書中的複習題按下面的格式寫在黑板上。

20×3= 12×4=

200×3= 120×4=

20xx×3= 1200×4=

然後讓學生口算,教師逐題從上到下分別寫出左右兩組題的得數。

然後提問:觀察每一組題,被乘數有什麼特點?乘積有什麼特點?怎樣算比較簡便?

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被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乘數乘被乘數中0前面的數,再看被乘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後面添幾個0。

二、新課

1.教學例11。

教師出示例題350×3,提問學生:這道題怎樣用筆算?然後讓學生先按一般方法計算。同時指名學生在黑板上板演。然後集體訂正。

然後教師再提問:還有更簡便的.算法嗎?

學生回答後,教師告訴學生;被乘數末尾的0可以先不計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數,然後再把被乘數末尾的0落下來。然後讓學生列豎式用簡便算法計算。教師指名學生在黑板上演示。

集體訂正時,先讓學生看兩個豎式,說明簡便算法的豎式寫法,並用虛線表示被乘數右面的0最後再落下來。然後提問學生:用一般方法計算和用簡便算法,結果一樣不一樣?(兩種算法結果一樣。)

教師接着出示 2500×3,讓學生用簡便方法試算。同時讓一二個學生在黑板上板演。

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怎樣計算簡便。然後再讓學生看兩個例子,引導學生回答:被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怎樣算?(先用乘數去乘被乘數末尾0前面的數,再看被乘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添寫幾個0)

然後教師着重強調:在用簡便方法計算時,乘數要寫在被乘數末尾的0 前面一位的下面,被乘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幾個0.爲了表示清楚,可以用豎虛線把被乘數末尾的0分開。

2.做例11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

指導學生做“做一做”中的題目時,可先讓學生獨立做,教師要注意巡視,瞭解學生計算的情況。

訂正時,可結合具體問題進行說明。1500×4,有些學生可能會誤認爲得600,教師應強調指出:在用簡便算法計算的過程中,要用乘數去乘0前面的數,得出結果以後再添0。

三、課堂練習

1.做練習六的第1題。

讓學生獨立做,教師注意行間巡視,瞭解學生豎式寫得對不對,有什麼問題。然後集體訂正,結合學生出現的問題加以說明。

2.做練習六的第2題。

讓學生獨立做,直接把得數寫在教科書上。教師瞭解學生 2分15秒時全做完的學生有多少,哪些學生還沒有做完。然後集體訂正。

3.做練習六中的第3題。

學生做前教師提問:“各是多少”是什麼意思?要求的是什麼?(就是求18的4倍是多少,180的4倍多少,1800的4倍是多少。然後讓學生列式解答。)

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從18的4倍是72,怎樣推出180的4倍是多少,1800的4倍是多少。

4. 做練習六中的第4題。

讓學生獨立用堅式計算。教師行間巡視,個別輔導。然後集體訂正。

5. 做練習六中的第5題。

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行間巡視,個別輔導。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這道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四、小結(略)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經歷問題解決過程,通過分析、比較體悟小括號的作用,知道小括號裏的總是先算。

2. 能力目標: 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式題,在列綜合式解決問題過程中,能正確合理地使用小括號。

3. 情感目標: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提高數學化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獨立口算:

1) 240+60+6 2) 240+60-6 3) 240+60×6 4) 240+60÷6

2.反饋交流:這組算式有什麼特點?這四題是否都先算了前面的加法呢?爲什麼?

3.小結:加減乘除混合運算中,同級運算,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兩級運算,先乘除,後加減。

二、探究體悟

問題情境:一堆48 千克的草料,老黃牛吃了15 千克,剩下的平均分給 匹小白馬,每匹小白馬吃 到多少千克草料?

1. 學生獨立嘗試解決問題。

2. 收集、呈現典型資源。 可能出現的情況:

a、48-15=33(千克)

b、48-15÷3

c、(48-15)÷3 33÷3=11(千克) =33 ÷3 =33 ÷3 =11(千克) =11(千克) 答:(略)

3. 反饋交流 :你同意以上各種解法嗎?說說理由。(有機結合線段圖)

關於方案a 和方案c

1)都是正確的:先求48-15 的差,表示還剩下的草料;再求除以3 的商,表示每匹小白馬吃到的草 料。

2)不同處:方案a 是分步列式,方案c 則列成綜合式解答。

關於方案b

1) 是錯誤的,雖然思路符合題意,但違反了先乘除後加減的的運算順序規定。按這樣列式,應該先 求15÷3 的商,再求48 減去這個商的.差,而這就不符合題意了。

2)根據題意,需要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就要添上小括號,小括裏的總是先算。

3)小括號的作用:可以改變運算順序。

4. 自檢訂正

三、練習深化

1. 練一練(課本第3 頁) 497÷(26-19) (248+56)÷8 345÷(27÷9)

2. (回到引入的口算題)思考討論

1)後面兩題也要先算前面的加法怎麼辦?結果是幾?

2)如果前面兩題也在240+60 部分加上小括號,會怎麼樣? 那麼怎樣纔會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呢? 小結:具體題目具體分析,要合理使用小括號。

3. 問題解決

(1)一堆48 千克的草料,老黃牛每天吃15 千克,3 天后還剩下多少草料?

(2)植樹節學校組織學生種樹,一年級種了 173 棵樹,比二年級少種了24 棵樹,三年級種樹的棵 數是二年級的2 倍,三年級種多少棵樹?

(3)一盒48 粒的巧克力,小胖原來打算每天吃12 粒,實際每天少吃4 粒,現在這盒巧克力能吃幾 天?

四、拓展提高

添上括號使等式成立: 32+48÷8=10 345÷27÷9=115 497÷26-19=71 400÷20×2=10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9

教學內容:

教材第49頁例2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教學重點:

能夠正確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乘法。

教學難點:

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例2主題圖 彩色筆

教學過程:

學前準備

1、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

3810

20xx

91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筆算。

357= 2321=

讓學生集體完成並指名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後請同學說一說計算過程,全班集體訂正。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49頁例2.

出示例2.

教師:讀一讀題,你從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說一說。

師: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個48是多少,怎樣列式呢?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3748

老師: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乘法計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組討論,看看怎樣得出得數,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本組的各種計算方法。

(1)估算方法:4850 3740 5040=20xx(盒)

大約有20xx盒。

(2)筆算方法: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7去乘第一個因數各數位上的數,方法與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個位上寫6,向十位進5;7再乘第一個因數十位上的4,得28個十,加上個位進上來的5個十,得33個十,所以在十位上寫3,百位上也寫3;再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積的末位和十位對齊,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因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怎樣計算。學生討論後總結。

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乘法的筆算方法:進位乘法和不進位乘法的計算過程相同,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和十位上的數分別與第一個因數相乘時,與哪一位乘得的積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然後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相加時不要忘記加進位的數。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0

設計說明

本節課學習的知識是後面學習統計圖的重要基礎。這節複習課在教學設計上關注了以下幾點:

1.重視學生知識體系的形成。

統計的相關知識是一個體系,前後的知識關聯性比較緊密,所以在複習時必須進行系統的整理,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清晰的知識體系,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統計是爲生活服務的,通過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可以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廣泛收集各種類型的習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答,開闊學生的思路,讓學生親身經歷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的全過程,讓學生懂得只有經過調查纔有發言權。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整理複習

1.複習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者自己選定的標準對事物和數據進行分類。

師:請大家以小組爲單位選擇一種標準把全班同學分成兩組,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學生小組內交流分類標準,確定分類標準和記錄數據的方法後進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師巡視指導。

小組長彙報:

一組:我們小組是按性別來進行分類的,男生一組,女生一組。使用畫“正”字的方法對數據進行記錄,我們班共有45人,其中男生有20人,女生有25人。

二組:我們小組是按同學們的出生年月來進行分類的。使用畫“○”的方法對數據進行記錄,我們班上半年出生的有18人,下半年出生的有27人。

三組:我們小組是按同學們的身高來進行分類的。使用畫“△”的方法對數據進行記錄,我們班同學身高在140釐米以上的.有16人,身高在140釐米及140釐米以下的有29人。

四組:我們小組是把同學們按喜歡足球運動和不喜歡足球運動兩類來進行分類的。使用畫點線圖的方法對數據進行記錄,喜歡足球運動的有15人,不喜歡足球運動的有30人。

五組:……

集體評議。

2.複習根據統計的結果,並參照數據進行分析,感受數據中蘊涵的信息。

師:誰能說一說從我們整理的這些數據中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獨立思考後彙報。

預設:

生1:從男生和女生統計的結果來看,我知道了我們班的男生人數比女生人數少。

生2:從同學們喜不喜歡足球運動這份數據來看,我發現班級裏喜歡足球的人數不多。

生3:……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確定分類的標準,同時經歷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過程,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1

教學內容: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探索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探索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在乘法裏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若干倍,積也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的變化規律。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認識擴大、縮小

出示書中練習

37×10=400÷10=

37×100=400÷100=

師:觀察37×10=370。我們還可以說“把37擴大10倍後是370。”那37×100我們還可以怎麼說?(把37擴大100倍後是3700。)

師:說得不錯,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35×10=350,把35擴大10倍是350。38×100=3800,把38擴大100倍後是3800。)

師:你能不能舉出不同的例子?(25×2=50,把25擴大2倍是50。25×4=100,把25擴大4倍是100。)

師:再看400÷10=40,試着說一下。(400÷10=40,把400縮小10倍是40。)

師:那400÷100呢?(400÷100=4,把400縮小100倍後是4。)

師: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500÷10=50,把500縮小10倍是50,500÷100=5,把500縮小100倍後是5。)

師:能舉出不同的例子嗎?(120÷2=60,把120縮小2倍是60。120÷3=40,把120縮小3倍是4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圖:

讓學生觀察情景圖,說說圖意,從中獲得了那些信息?

師: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可能提出:篩沙車2分鐘能清潔多少平方米沙灘?

篩沙車15分鐘能清潔多少平方米沙灘?……

2、師:老師也想提一個問題好嗎?

問題是:篩沙車的工作量是怎樣變化的呢?

3、我們一起看一下篩沙車工作情況統計表。(出示下標)

師:請同學們將統計表補充完整。(生每人一張表)

工作效率

(平方米/分)

80

80

80

80

工作時間(分)

15

30

60

90

工作總量(平方米)

1

2400

4800

9600

(學生獨立填寫表格)

4、師:全班交流:(色澤學生的回答,時填上結果,2400、4800、9600)

師:在剛纔填表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可能會發現:(1)我發現清潔沙灘的面積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2)我發現每分鐘清潔沙灘的面積不變,工作時間越長清潔沙灘的總面積就越大。

(3)、我還發現,第二組與第一組相比,80不變,30是15的2倍,2400也就是1的2倍。

師:它的發現非常獨特。表中其它各組的數據與第一組相比是否也存

在這樣的關係呢?請同學們在小組中進行討論。

全班交流:(也可能有的組能用簡單的語言出規律:每分鐘清潔沙灘的面積不變,工作時間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清潔沙灘的總面積就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

師:如果用因數、因數、積分別表示這三個量,你能用一句話概括這個規律嗎?先說給同位聽聽。

師:誰想來試試?

也許學生能說出: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積就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

二、鞏固拓展:

1、第60頁第1題先讓學生自主計算,再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2、第3題讓學生聯繫“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積就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的積的變化規律進行解答。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體驗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形成辨認東、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在觀察主題圖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難點

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並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小故事導入新課

放寒假時小紅去了一個度假村。一天她去度假村旁的森林公園玩,可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她該向東、西、南、北哪個方向走呢?

二、愉快體驗,探究新知

1.觀察主題圖

(1)出示第2頁彩圖。

(2)我們現在來到了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你們看見了哪些建築物?願意當小導遊爲大家介紹一下嗎?同桌之間互相解說。

(3)指名上臺講。

2.學習例1:出示第3頁彩圖。

(1)圖上畫的是小明和他的學校,你能告訴老師他在幹什麼嗎?大家想和他一樣去我們的操場上認識這四個方向嗎?早上太陽在什麼方向?面朝太陽,我們面對的是什麼方向?背對的方向是什麼方向?

學生相互說說自己前面的和後面的方向。

現在同學們像老師一樣伸開兩臂,我們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讓學生說說學校的東、南、西、北各有什麼建築物。提問學校的教學樓等建築物在操場的'哪一面?

(3)請4位同學面朝4個方向背對背站好,讓他們說說自己面對的方向。引導其他同學觀察和發現東西兩個方向的同學背對背,南北兩個方向的同學背對背。

強調東西相對,南北相對。

(4)回教室填寫例1.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裏東、南、西、北各有什麼(練習一第1題)?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5人一組,1人指揮,4人做動作。(1人指揮站中間,4人聽指揮站4個方向。)

四、課堂小結

今天大家學到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回家按照4個方向觀察房間的擺設,明天來告訴大家。

課後習題

完成課後練習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3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爲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而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分數的理解:分數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數量關係的刻畫,分數是過程的記錄,並不只是結果,是分數關係的表徵,並不僅僅是對象的本身。

理念與策略:

1、找準起點。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爲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走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樑。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麼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1/2爲基本模型構建對分數意義的初步理解。

2、充實素材。應用了課件的優勢和學生手中的材料,讓學生折一折,塗一塗,看一看,比一比。從不同角度體會把一個圖形“平均分”,得到的每一份都是這個圖形的二分之一。

3、充分活動。提供充分的實際操作時空,讓學生選一選、塗一塗、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幾分之一的數學意義,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4、開放選擇:習題拓展,讓各層次水平的學生進行數學參與。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操作、比較、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過程,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過程和操作過程。

教學準備:

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和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經驗

師:同學們小新想邀請大家去他的生日派對,你們想去嗎?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小新的好朋友妮妮和阿呆也來到了小新的生日派對,他們走進了蛋糕房,這有4個蛋糕,怎樣分給他們才公平了?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出一個人有多少塊蛋糕嗎?

生:每人兩個。用數字2表示。

師:像剛剛這種分法數學上我們叫做?

生:平均分。(副板書:平均分)

師:這兩塊蛋糕平均分給他們,每人分多少?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嗎?

師:這隻有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他們兩個每人分幾個?

師:那麼“半個”就是“一半”,半個蛋糕還能用整數表示嗎?

生:不能。

師:是的,當整數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請分數幫幫忙,這半個蛋糕我們可以用分數1/2來表示。(副板書:1/2)

師:讀分數時我們從下往上讀,爲什麼能用1/2表示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認識簡單的分數幾分之一。(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導入環節,由學生所喜愛的動畫人物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回顧平均分,從整數過度到分數,初步感知分數產生的意義。“一半”是學生的生活經驗,而“1/2”是生活數字化的結果。學生藉助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在“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之間架構起知識橋樑。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師:一個蛋糕應該怎樣平均分了?請你用課前老師發的圓片代替蛋糕試着分一分。

師:找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關注:學生操作的語言表達教師引導對摺重合,虛線描摺痕,爲了能讓大家看得更清晰,老師快速的塗色(斜線表示)

師:你們也是這樣分的嗎?那好,現在請孩子們把圓放進課桌裏面去。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圓,這個圓被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多少?

追問:這一份是誰的1/2?

師:老師也分了一次,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分的?(PPT演示)

小結:分後的兩塊月餅大小完全一樣,這種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設計意圖:接下來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摺1/2,讓學生上臺操作,把一個圓片平均分成兩份。全班一起說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認識後,初步感知和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

三、認識幾分之一。

師:這個月餅被我們分成了幾份?怎樣分的?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這半個月餅就是?

追問:半塊月餅是誰的1/2。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

師:這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那這個2表示什麼?生:分成了2份。追問:怎樣分的?

師:1表示2份中的一份。(副板書:二份中的一份)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師:這根接力棒紅色的部分請你用一個分數表示。這條線段的紅色部分用分數表示爲?

師:孩子們,不同的三個物品,爲什麼都能用1/2表示了?

生:因爲都是平均分。

師:平均分成了幾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師: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小結;

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分,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2。師:圓紅色的部分用一個分數表示,現在圓有什麼變化?紅色的部分怎麼表示?現在了?

師:爲什麼大小不一樣的圓都能用1/2來表示?

生:因爲是把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師:誰能像他這樣有條理的再來說一說?

師:出示不是平均分的一個圓。這個圓的陰影部分能用1/2表示嗎?

小結:看來要想用分數表示必須要平均分。

認識1/4

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 )爲什麼填4。

認識1/3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寫作( )/( ) 。

爲什麼填4?爲什麼填1,你是怎樣想的?

認識1/5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

除了第一塊,還有嗎?(這三個分數結合PPT講)思維拓展:如果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5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兩份是?設計意圖:學生初步感知和理解1/2後,我通過月餅、接力棒、線段三種不同物體、以及大小不同的圓強調平均分成兩份,理解分數意義。然後在理解1/2的基礎上認識1/3、1/4、1/5,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內化分數意義的理解。從分數意義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學習分數的讀、寫法。

四、分數的寫法和讀法

先寫分數線,表示把月餅平均分;

再寫分母“3”,表示平均分成三份;

最後寫分子“1”,表示三份中的一份。(板書:分數各部分名稱。)同桌間互相說一說1/2各部分的名稱。

五、動手摺1/4。

投影展示不同的形式。

小結:雖然折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六、練習。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4

一、複習內容

教材P91—P100的學習內容

二、複習目標

1、進一步瞭解小數的含義,能認、讀、寫不超過兩位的小數,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2、會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能解決比較簡單的小數比較問題。

3、進一步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會正確、熟練地計算一位小數加、減法,並能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三、複習重點

重點:理解一位小數的含義,會正確計算一位小數加、減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配套資源

《小數的初步認識複習課》教學課件

五、複習設計

(一)課前設計

複習任務:翻閱教材,回憶梳理

同學們,本單元學習結束了,請你認真閱讀教材,回憶本單元都學習了哪些內容?試着整理出來。

(二)課堂設計

1、回顧學習內容,明確學習任務

課前同學們已經對本單元知識進行了梳理,誰來說一說本單元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

隨着學生的交流相機板書知識點:

生活中的小數與小數的讀法,一位小數的含義與寫法,一位小數的大小比較,一位小數的加、減法,解決問題。

2、分類進行復習,鞏固基礎知識

(1)生活中的'小數與小數的讀法

請學生彙報“生活中的小數與小數的讀法”知識的梳理情況,在師生的交流對話中完成下面問題,會正確讀出小數。

生活中你在哪裏見過小數?請舉例說明。

小數怎麼讀呢?

小數的讀法:從小數點左邊部分讀起,左邊部分按照整數的讀法來讀;小數點讀作“點”,然後順次讀出小數點右邊每一位上的數字,“0”也要讀出來。

典型題目:

讀出下面的小數。

①武漢長江大橋,全長1、67千米,其中正橋長1、16千米。

②海豚每小時可遊78、5千米。

③非洲大甲蟲重99、9克。

④我國科學工作者和登山運動員,精確測得珠穆朗瑪峯的高度是海拔8848、13米。

⑤我國運動員劉翔在雅典奧運會110米跨欄賽中,以12、91秒的成績奪得這個項目的金牌。

(2)一位小數的含義與寫法

請學生彙報交流關於一位小數的含義與寫法的知識。

誰能結合具體情境和幾何直觀圖,說一說小數的含義。

教師小結:十分之幾可以寫成一位小數。

典型題目:

看圖填上合適的分數或小數。

(3)一位小數的大小比較

誰能說出幾個一位小數,並比較出它們的大小。

怎樣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

一位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先看小數點的左邊部分,左邊部分大的那個小數就大;左邊部分相同的,再比較小數點的右邊部分,右邊大的那個小數就大。

三年級下冊數學設計 15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位。

3、藉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並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指認其餘三個方向。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右邊是南,左邊是北。)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爲單位,根據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麼建築物?

3、到教室,請各小組把記錄紙貼在黑板上,彙報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法,上方定爲什麼方向,爲什麼這樣定?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後,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裏東、南、西、北方都有什麼?(練習一的第1題)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認 識 東、南、西、北 方 向

早晨起來面向太陽,

前面是東,後面是西,

右邊是南,左邊是北。

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