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

設計1.24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

一、學生基本情況

通過三年級的作文起步教學,本班同學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選材、組織材料、完成習作。大部分同學也養成了看作文書,做摘抄積累語言的習慣。但從習作內容看,仍存在立意不新,選材不典型,層次不清楚,表達不詳細,語句不通順,錯別字多等不足之處。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冊“習作”共安排了8次。這8次習作,有4次與口語交際和並安排。結合課文的學習,安排了4次小練筆。其特點是:

1,在習作的類型上,兼顧的寫實和寫想象。

2,注意激發興趣,讓學生不拘形式地自由。

3,重視習作以後的交流和展示。

4,注意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

表達“以貼近學生生活,注重實踐、體驗“爲宗旨,在內容安排上富有兒童情趣,在呈現形式上力求靈活多樣,在操作練習上提供多各選擇,以利學生能夠輕鬆愉快地習作,並在習作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自信心和創新意識。

三、教學目標

1、留心周圍的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學習有順序、比較細緻地觀察圖畫和事物,寫出文從字順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顯錯誤的句子。從內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學習使用常用的修改符號。

4、學習從內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5、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6、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7、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受的詞句。、

四、具體措施

1.堅持每天一段話(字數不限,自由表達,清楚即可,),每週兩篇作文(課堂作文和週記)的制度,格外重視習作交流點評。

2、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方法的教育,結合課文佈置片段寫作。

3、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在閱讀中積累語言,在閱讀中尋找素材,在閱讀中習得方法。

4、鑑賞優秀作文,誦讀、積累適當的優作,學習寫作的`方法

5、繼續實行作文量化評價制度,定期予以表揚。

6、強化面批,對寫作基礎差的學生給予高度的關注;鼓勵寫作好的學生繼續投稿,或參加各級作文競賽,以增強學生寫作的信心。

7、進一步提升學生自改習作、互改習作的意識,懂得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五、教學進度安排 略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瞭解我國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學實驗和科學研究的神奇作用,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的慾望。

2、學習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初步學習說明文的基本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閱讀、自主探究,瞭解植物種子經過太空旅行後所發生變化、變化的原因及變化後的作用,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慾望。

【教學難點】

探究種子變化的原因,領悟“魔力”一詞的深層含義。

【教學準備】

引導學生收集關於太空蔬菜、花卉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鏡頭回放,激發閱讀期待

1、2003年10月15至16日,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讓我們一起重溫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觀看神舟五號飛船成功發射的錄像。

2、回憶鏡頭,想想這些科學術語你理解嗎?

第一組:

載人航天、神舟飛船、返回式衛星

你知道三者的區別嗎?簡介“神舟飛船”幫助理解。

這句話你能讀懂嗎?“在神舟五號飛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種子。其實,它們已搭乘過先前發射的神舟飛船和返回式衛星,算得上是航天旅行的老乘客了。”

欣賞句子,哪個詞用得特別準確?

補充資料:1987年我國開始在衛星上搭載植物的種子,先是蔬菜、糧食,1996年纔開始搭載花卉種子。

第二組:

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

飛船裏的楊利偉和在地球上一樣吃飯、睡覺嗎?

(失重,即微重力;呼吸靠供氧──高真空。)

什麼是“宇宙射線”?讀這個小故事你能明白:美國“阿波羅”號的宇航員們飛上太空第一次看到了人類從未見到的宇宙奇景。他們看到了美麗的地球,看到了月亮的背面,但同時他們的眼睛也感到了不適。回到地球后,他們患了白內障。從那時開始,有39位宇航員已經患了這種疾病。科學家說,這是宇宙中的射線所造成的危害。宇宙射線是比原子更小的宇宙粒子,它們像子彈一樣射擊宇航人員的眼睛,使人的大腦產生錯覺,好像是看見面前不斷有閃光一樣。受到宇宙射線打擊後,人的眼睛被傷害的程度是很嚴重的。

3、預習課文了嗎?你知道“神舟五號”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誰?經過太空旅行後,發生了哪些有趣的變化?爲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飛船上的特殊乘客》,相信同學們能夠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4、指讀、齊讀課文,梳理文路:

課文有六個自然段,開頭和結尾請全班同學讀,中間請四位同學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用一個詞語概醫這一段的內容。

讀後梳理,板書:

種子的變化、變化的原因、變化後的用途

二、探究課文,感受科學的魅力

1、出示中心句:

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麼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聽說過“魔力”嗎?在什麼情況下用?

(童話中的魔鏡、魔法師的神奇力量)

你怎麼理解“魔力”?

2、自讀課文2~5自然段,看看種子經過太空旅行後,有了哪些“魔力”,自學、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⑴有哪些魔力?

產量高、品質好、生命力強(展示圖片:太空水稻、黃瓜、番茄、辣椒、花卉等)。

你能想象太空種子還有別的“魔力”嗎?

⑵這些“魔力”有什麼用途?

(食用、藥用、他用……)

綠色蔬菜、治病良藥、美化生活、綠化祖國……

⑶太空種子爲什麼具有這樣的“魔力”?再讀第3段,重點引導:

“在浩瀚的宇宙中,由於宇宙射線的輻射,由於處於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環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種子內部的遺傳物質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結合課文,你猜想一下可能有哪些微妙的變化?

如:外形、味道、顏色、營養、抗病性……

“科學家對經太空遨遊的'植物種子進行選育,不斷地選擇優良的變異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變異植株,並將優良的變異植株經過四代以上的培育,使其性狀穩定,最終培育成拳的太空品種。”

讀得懂嗎?變異植株什麼意思?

聯繫兩句話,說說太空種子的“魔力”來自哪裏?

大自然、科學。

三、回扣主題,激發探索慾望

1、再現中心句,齊讀:

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麼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這是科學的魅力!

2、真正的“魔法師”是誰?

補充中心句:

真正的魔法師是聰明勤勞的科學家們,是他們的知識和工作創造出一個個奇蹟!

3、科學創造着一個又一個神話,科學改變着人類的生活。科學家們對太空的探索還在繼續,2007年,我國的“神舟七號”不但要上天,還要實現讓宇航員走出座艙、行走太空的目標!

4、課後作業:

未來的科學家是誰呢?是你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收集關於太空蔬菜、花卉、糧食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設想出你心中的新產品,還要用一段話簡要介紹一下。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在語境中理解重點語句的意思。

2、在閱讀中,體會文中的細節描寫,使學生能夠結合生活經驗,感受“我”是怎樣進步的,感悟老師巧妙的做法是對“我”的尊重、信任、和鼓勵,從而使人產生戰勝困難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1、舉手對我們來說是再普通不過的事了,上課回答問題要舉手,有問題請教老師也要舉手。舉手會有什麼祕密呢?現在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2、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小組合作探究、導引釋疑

1、在學習中,“我”遇到了什麼困境?當時我心裏是怎麼想的?在課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方法提示:a自由讀課文1、2自然段 b結合實際,談自己遇到類似困境時,最希望什麼?c有感情的朗讀來感悟我的心情。

2、正當“我”傷心時,高老師是怎樣對待我的,後來又用什麼巧妙的方法幫我進步的?爲什麼高老師不當衆提出這種辦法呢? 方法提示:a有感情地讀3、4自然段來感悟 b結合重點詞句理解 c充分發揮想象力。

三、全班展示

預設:

當“我”不會回答問題舉手露餡時,心情會怎樣?應怎樣用讀來表達呢?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1、2自然段。並適時指導朗讀。

2、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自己最希望:有人來幫助自己脫離困境或鼓勵自己走出困境

“舉手的祕密”是指什麼?後來我走出困境了嗎?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從中,使我能體會到高老師對學生的尊重、愛護、關心和鼓勵、、、或在遇到困境時,別人的'鼓勵、尊重能使自己樹立自信和勇氣,從而走出困境等)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那淺淺一笑,照亮了我快樂的童年”從這句話中,我們能看出“我”克服了困難,並擁有了快樂的童年。如果你是當時的“我”,你有什麼話想對高老師說?

2、你希望老師跟你之間有什麼“祕密”嗎?可以寫在小紙條上告訴老師。

板書設計:

14、舉手的祕密

露餡兒(不自信)———從容(自信)

祕密(老師的愛)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掌握文章內容,理解文章大意。

2、讓學生在閱讀中聯繫實際表達自己的觀點。

3、學習如何閱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感悟課文較深層意思並提出自己的見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激趣

現在我們來欣賞一組美麗的風景圖。(多媒體課件出示圖片。)大家說說看完後的感覺。(學生自由發言。)你能想象嗎,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立遊玩了以上的各個地方!她就是烏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個小姑娘。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讀。

自讀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劃出後面的生字組成的詞語和所在的句子,並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感知交流。

(1)讀詞:洗漱、愜意、號碼、反駁、邏輯(2)找出詞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

(3)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

三、再讀探究

1.簡介歐洲。

2.烏塔在歐洲都遊玩了哪些地方呢?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詞句讀一讀。(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現在在意大利的羅馬;即將去德國的波恩;最後要去希臘;以後還要來中國。)

3.對於小孩子單獨出去玩的問題,作者與烏塔互相交流了看法,找找課文中哪幾自然段是他們討論這個問題的?並讀一讀。(6—9自然段。)

4.默讀上述四個自然段,讀完師生互動。教師扮作者問烏塔:

(1)你一個人遊歐洲不怕危險嗎?你的爸爸媽媽不擔心嗎?(“我”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裏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我”也是家裏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很愛“我”。不過我們興趣不同,所以我們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時候單獨出去玩。愛孩子,爲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

(2)你都爲旅遊做了哪些準備呢?(“我”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

(3)遊玩所用的錢你是從哪兒來的呢?(爲了掙旅費,“我”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小孩玩。)

5.烏塔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學生自由發言,鼓勵學生暢所欲言。預設回答:獨立、勇敢、愛冒險……)

6.烏塔也問了一些關於中國孩子旅遊的問題,作者是怎樣回答的?(學生讀課文回答。)作爲中國孩子,你們會怎麼回答?(學生自由發言。)

四、課堂爭辯

1.教師:14歲女孩獨自遊歐洲,這對我們來說是多麼不可思議!大家同意烏塔的做法嗎?

2.根據學生的觀點把學生分成兩組,進行課堂小辯論。根據學生辯論的情況老師要隨機引導、啓發,使辯論步步深入。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不必受別人觀點影響。

3.教師小結:通過辯論,我們知道,我們要學習的,是烏塔獨立自主、勇敢智慧的精神;而至於具體做法,則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同時,我們要在學習和生活中逐漸克服依賴思想。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

五、課堂延伸

教師:學完了這一課,你有什麼感受、收穫嗎?和大家說一說。(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隨機點評。)

六、作業佈置

獨立完成一件事,並把它記錄下來。內容要真實具體,詳略有當。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觀察到的內容,並敢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請教,與人商討。

2、能把自己的所觀所感不拘形式的寫下來。注意表現出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自己發現和運用識字方法,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4、能發現細心、長期觀察的樂趣所在。

5、能背誦“日積月累”部分。

【課前準備】

1、提前一段時間佈置學生觀察自己感興趣的事物。

2、準備“爬山虎”圖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讀寫寫

1、檢查讀音,交流識記方法。

a.自由讀記,讀中正音。

b、交流難記字形識記方法。

2、取長補短,再次識記。

3、按組聽寫詞語,注意書寫規範。

a,住宅 住址 隱蔽 隱藏

b.洞穴 傾斜 平坦 寬敞

c、均勻 重疊 空隙 痕跡

d.引人注意 毫不可惜 隨遇而安

二、讀讀記記

1、讀中正音。

a,指名讀詞,隨時正音。

b.按順序齊讀。

c.同桌互讀,一人隨機、快速地指點,另一人讀。

2、解疑說話。

a、 提出不懂詞語,共同交流解疑。

b、 自由選擇幾個詞說一段話。

三、我的發現

1、出示“爬山虎”的圖片,自主觀察,交流發現。

2、出示文中語句,讀通,讀懂,發現作者描寫的細膩之處。

3、作者爲何能把爬山虎寫得這麼細緻、具體?思考交流。

4、讀“小林”“小東”的話。

四、成語故事

1、寫故事需要對某一事物進行細緻、長期的觀察,其他事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2、讀故事。瞭解故事內容,懂得成語含義。

3、故事中的哪些語言給你特別深刻的印象?

a、從“生動傳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畫的形象逼真。

b.文中第二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文與可所說的“祕訣”,道出“觀察”與其取得成績的必然聯繫。

4、說故事。

五、日積月累

1、是呀,有人對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細緻的觀察,編了一首歌。先聽老師唱唱。

(在原有歌曲中選擇合適的曲調)

2、讀句正音。

3、仔細讀讀,你發現這段話有哪些特色?哪些詞句用得特別精妙。(“紅似火,滿枝黃,雪裏藏”等詞精煉地概括出花的特點,讓人產生無限遐想。而這一切無不緣於細緻、長期的觀察)

4、熟讀成誦,吟唱成誦。

第二課時 口語交際

1、我們的生活千姿百態,我們的世界豐富多彩。只要你細心觀察,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看了這兒的三幅圖畫,大家都會發覺“細心觀察”的感覺真的不錯。

2、獨立看圖,然後與同桌交流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幅圖,說說看到了什麼,還可告訴同學你是怎樣發現的?

3、再次觀察其他的幾幅圖,也許還有奧妙沒被發現呢。

4、全班交流評議,誰發現的最多、最有趣,誰講解得最清楚、最精彩,將獲得“獨具慧眼”獎。

a、可以講講你最得意的一個發現。

b.可以講講經過同桌提醒後,自己的第二次發現結果及心情。

c、可以講講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圖的爭論過程。

d.還可以講講第一次看圖和第二次看圖的`不同發現和感受。

5、這三幅圖除了帶給你視覺上的享受以外,還帶給你什麼呢?

6、評議“獨具慧眼”獎得主人選。

7、拓展:這幅圖構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許會得到豐收的喜悅。仔細看圖,清楚的把自己的發現告訴朋友。

第三課時 習作指導

1、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老師和大家一樣,漸漸發覺了觀察帶給我們的快樂。這節課老師想讓大家共同分享這份快樂。誰願意把自己在課餘觀察的快樂傳遞給大家?

2、指名試說,師生共同點評。

着重從以下幾點人手:

a、觀察了什麼事物,怎樣觀察的?

b.有什麼新的發現?

c.在觀察過程中,什麼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個人根據這位同學講過的內容各取一個題目。

a、學生說題目,師整理。

b.你喜歡哪個題目,爲什麼。

4、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察,若把它寫下來,肯定很有意思,寫時得注意什麼呢?討論明確:

a,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下來。

b.能不拘形式的寫下來,如果進行連續觀察,堅持寫觀察日記。可以選幾則自己覺得滿意的日記,認真地進行修改加工。作爲一篇習作,題目可以用《觀察日記——》,要注意日記的格式。

c.選自己喜歡的方式精心擬題。

5、學生起草,教師巡視。

6、學生就某一片斷交流,共同評議。

7、修改或互批,着重於用詞是否得當,句子是否通順,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課時 作文講評

1、教師在批改過程中,可選以下幾類典型,作爲學生評議內容及方向。

a、同一事物,不同觀察、描寫角度的對比。

b.同一內容描寫,粗略與細緻的對比。

c、優秀習作的賞析。

2、根據評議自我修改文稿。

3、謄寫習作。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

3.蒐集有關錢塘潮的資料,瞭解大自然的神奇。

學習重難點:

理解生字新詞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課前蒐集有關錢塘潮的資料。

課時安排:

二課時

(一)

一.導入新課

1.啓發談話。

2.課件播放錢塘江大潮錄像。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同桌對讀生字詞。

2、抽讀生字卡,師正音。

(二)導學課文,理解字詞。

1、學習第3自然段,結合句子理解字詞,並指導朗讀。

①聽師朗讀第3自然段,勾出帶有生字的詞語。

②讀後提問。

③理解詞語:人聲鼎沸。

④總結學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樣的方法學習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詞(2分鐘)。

①同學們還有哪些生字新詞不能理解?

②師答疑。

3、同桌互相檢查這些生字新詞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師抽查並總結。

(三)析字形,寫生字。

1、學生找出難寫或易寫錯的字,大家分析,老師在黑板上板書示範。

2、學生練習,將黑板上的字一個寫一遍,再分小組評議,說說你認爲誰的哪個字寫得好,好在哪裏,,引導學生鑑賞。

三、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二)

一.激趣導入,引出壯觀

1.談話,板題。

2.理解觀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觀。

3.導入3、4自然段。

二、觀看錄像,感受壯觀。

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這一天下奇觀。

三、小組合作,感悟壯觀

1.談話激發學習興趣。

2.合作學習提示:a.你喜歡文中的那一句,爲什麼?你能把你喜歡的這句話讀的讓你們組內的同學也喜歡上它嗎?b.你在學習中有什麼問題,你們小組是怎樣幫助你解決的?c.通過小組合作,你都學懂了些什麼?

3.組建合作小組

4.組內合作學習

5.反饋合作成果,構建全體讀書感悟氛圍。

6.引導小組感悟。

a.朗讀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課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讀。

四、聽聽讀讀,發現作者觀潮順序

1.範讀課文,聽後練習。剛纔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下面,我們就先來做一個聽的練習。

聽老師讀這段話(出示),看誰本事大,能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接起來的。待會兒,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寫下來。

師讀生聽: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大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2.感悟發現:作者是按從遠到進順序來描寫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聲音和大潮的變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偉壯觀。

3.齊讀課文,感受壯觀。

五、思路引導,背誦壯觀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樂、畫面,激發背誦興趣

3.評價:背誦得多有感情啊!我們彷彿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爲(天下奇觀)!我們爲之自豪,爲之(驕傲)!

六、創設情境,運用語句

1.積累詞彙

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個自然段裏,詞語非常豐富,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起來?聽老師說詞語的意思,看誰的反應快,老師語音剛落,就能很快地站起來說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人聲鼎沸、山崩地裂)

2.運用詞彙

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

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一段話: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聲猶如(),海堤上儘管(),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學生分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後選派一代表報告)

3.師生共同評價

七、全課小結。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利的朗讀課文,理清課文敘述順序,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2、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細緻、有序的觀察習慣。

3、背誦3、4自然段。

教學準備:

(1)爬山虎的腳爬牆示意圖。

(2)爬山虎實物。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引起注意

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藤上掛。(絲瓜)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二、回憶舊知識

我們種絲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爬山虎,也是一株軟軟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爬到牆上、屋頂上,岩石上,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它有腳。)哪些同學看見過真的爬山虎?你們平時看見的是爬山虎的什麼?(葉子)那你們仔細觀察過爬山虎的腳嗎?葉聖陶爺爺就是一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爬山虎的腳》。

三、對課題質疑,提出目標

從課題上看,你認爲課文主要寫什麼?還會寫什麼?這堂課我們就來研究爬山虎的腳有那些特點?四、整體感知課文,學習字詞,理出重點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注意這樣兩個問題:

(1)圈出課文的生字新詞。

(2)課文那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2、交流反饋:

(1)請認爲自己是學習最認真的一個同學當小老師,領讀詞語。

嫩綠舒服均勻重疊空隙漾起拂過葉柄蝸牛緊貼蛟龍枯萎逐漸牢固

(學生當小老師,增強自豪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課文那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形狀。第四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是怎麼爬的,第五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腳的變化。

四、自主探究,理解3-5自然段

交流話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1、自瀆第三自然段

2、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交流反饋:爲什麼這樣畫?

3、腳的樣像什麼?顏色是怎樣的?

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形狀

4、實物對照,朗讀。

交流話題:怎麼爬的

1、自讀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觸、巴、拉、貼)“一腳一腳”換成“有步一步”有什麼不同?看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2、覺得有趣嗎?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吧。

交流話題:爬山虎的腳有什麼變化呢?

誰能彙報你讀這段的收穫?(沒有觸着牆的,枯萎了,觸着牆的,腳巴在牆上的相當牢固。)

“……要是……休想……”說明了什麼?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牆是多麼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往上爬嗎?雨能阻擋它向上攀登嗎?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麼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現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生了什麼新的感受?請帶着這種感受再讀最後一自然段。

五、總結評估這堂課,你有什麼收穫?六、引發期待,佈置作業

1、爬山虎的腳讓我們大開眼界,爬山虎的葉子也與衆不同哦,同學們可利用課餘時間去觀察學校的爬山虎,並把看到的記錄下來。我們下堂課在交流吧!

2、背誦課文3、4自然段。

課後評析: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反思我這堂課,有效體現在:

1、圍繞重點目標,展開教學,課一開始,就告知學習任務,緊緊抓住腳的特點,從語言文字中研讀,在單位時間內解決重要問題,提高了教學效率。

2、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氛圍,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以及提高他們學習的全體參與性。利用實物,有選擇地運用教學軟件來突破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我認爲這些運用沒有搞花架子,很有效。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8

一、教材分析

我說的是五年制國小語文第五冊第七單元第二課《三味書屋》。這篇課文具體介紹了三味書屋內部的陳設和魯迅童年時期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好學的事蹟。全文共3段。

第1段指明三味書屋在浙江紹興,是魯迅小時候上學的地方。

第2段按方位順序介紹了三味書屋內部的陳設。

第3段從魯迅書桌上的“早”字引出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這篇課文文字精煉、條理清楚,是本冊教材中培養學生言之有序、連句成段能力的重要 課文,目的是繼續運用讀課文、劃方位、找事物的方法閱讀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逐步形成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學到作者觀察事物,連句成段的方法,爲本單元習作打下紮實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三年級教學要求、課文特點和課後思考練習,我確定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理解課後題3兩個句於的含義。

2.學會閱讀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

4.瞭解魯迅小時候勤奮好學的事蹟,初步培養在學習上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爲習慣。

三、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進一步落實單元訓練項目,閱讀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教學難點有兩個:

1.課後題3兩個句子含義較深,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

2.課文第2段除了“正中牆上”、“畫前面正中”、“周圍”、“東北角上”四個大方位外,還具體寫了“畫上”、“桌上”兩個小方位,與上一課介紹方法不同,學生不易區分。

四、教學過程

1.課時安排:本課我打算上三課時。

第一課時導入新課,初讀課文。學習第1段。

第二課時學習第2段。

第三課時學習第3段,總結全文。

2,課前準備:課前老師準備好錄像帶,小黑板,《少年魯迅的故事》一書,話筒一隻,三角旗一面,旅遊帽一頂。每位學生準備一份拼貼三味書屋平面圖的材料。

3.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解題,激興趣。

板書課題後,老師出示《少年魯迅的故事》一書,把有關“三味”的典故告訴學生。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我認爲語文教學不能侷限於書本上的知識,要儘量增加信息密度,豐富與課文有關的信息量,用教師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意識到課外查閱資料也是獲得知識的一種方法。

第二環節:初讀,提問題。

傳統教學往往是教師嚼爛了餵給學生吃,學生不會主動求知,但當今社會知識激增,教師不可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教給學生終生受用的知識,因此,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學習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就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自學時,我首先要求學生讀通課文,因爲讀通課文能爲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爲感情朗讀打基礎,爲理解語言作鋪墊。我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自己巡迴指導,看看差生是否能將生字字音讀正確,把長句讀流暢。檢查朗讀時,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你喜歡讀哪一節就站起來讀哪一節,使枯燥的.讀書變得紮實有效,生動活潑。然後,請學生運用本冊第一、第三單元學過的聯繫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詞語,並且彙報交流。

但是,一篇新課文,學生通過自學不可能什麼都懂,緊接着,教師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這有助於教師有針對性地教,而且學習由疑問開始,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啓發學生質疑,對於學生的積極探究也是十分有意義的。

第三環節:細讀,解疑難。

1.學習第1段。

教師簡單介紹魯迅後,讓學生用“浙江”、“紹興”、“三味書屋”、“魯迅”說一句話。這種變換詞序的訓練能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2.學習第2段。

這段是按方位順序寫的,是本課教學重點。因爲學生已學過《我們的教室》一課,初步掌握了用讀課文、劃方位、找事物的方法閱讀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所以教學時我採用導學式教學法,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讀寫知識進行自學自悟,教師適當點撥講解,在重點、難點上下一番功夫。

具體分5步進行教學:

第1步,複習學法,爲遷移提供條件。

第2步,運用學法,四人一組自學,教師巡迴指導,從傳統的“師——生”單向交流轉變爲“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讓他們在集體中取長補短、相互啓發。

第3步,檢查自學,請學生拿出學具,按觀察的先後順序把這些東西貼到圖中相應的位置。再叫一名學生上來貼,貼好後,大家對照課文有關句子討論評價,引導學生再次深入理解課文,接着放三味書屋錄像,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直觀地再現課文內容,使學生如臨其境,增加感性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種檢查形式符合反饋原理,因爲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學習者吸收並輸出信息,通過反饋和評價知道正確與否的過程。

第4步,瞭解寫法。以第1句爲例,把原句與“三味書屋正中的牆上有一幅畫”進行比較,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把“正中的牆上”寫具體的,“正中的牆上 ”和“畫上”是什麼關係,然後請學生找出第二段中同樣方法介紹的句子讀一讀,這段沒有具體介紹魯迅的書桌,最後讓學生仿照第1句寫法填空:()是迅的書桌,書桌上( )。這—步既有知識的理解積累,又有遷移運用,由扶到放,有效地突破了難點。

第5步,遊戲激趣,結合平面圖做一個導遊三味書屋的遊戲,一個學生做導遊,拿着三角旗和話筒,導遊介紹要具體,其他同學做遊客,可以嚮導遊提問,通過遊戲引導學生把課文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培養他們的言語交際表達能力。

總之,這5步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把閱讀理解,動手操作,口頭表達有機結合,多種感官協同活動,使全體學生都得到卓有成效的訓練。

3.學習第3段。

本段是落實思想情感目標的重點段,教學時以讀代講,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朗讀興趣,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揣摩語言、體會含義、陶冶情操。具體分3步:

第1步,默讀、引讀,初步瞭解“早”字的來歷和作用。

第2步,抓住重點詞句研讀。本段最能體現魯迅精神的有3句話。第1句“魯迅幾乎天天奔走於當鋪和藥鋪之間。”課後題3第1句話中沒有“幾乎”兩個字,我認爲應該加上去,因爲“幾乎”是“差不多”的意思,“幾乎天天”並不等於“天天”,如果省去了這兩個字,句意就有變化。這句話中的“奔走”的“走”讓學生聯繫上下文選擇意思:

1,步行、走路。

2.跑。“於.”、“之間”用找近義詞方法理解。“當鋪”離今天的生活較遠,由教師講解。這些詞的意思弄懂了,整句話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第2句“他把這個‘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裏”。這句話中的“刻”字看似平常,其實用得很傳神,我引導學生把“刻”與“記”進行比較,通過反覆推敲,使學生不僅領悟課文的思想內容,而且體會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這兩句就是課後習題3要求理解的兩句話。教師力避結論性的講解,引導學生參與理解句子的過程,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突破了教學難點。針對一些學生受批評時拼命強調理由的現象,教學時我還抓住“勤奮好學的魯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這句話做文章。

先說說什麼叫默默地?再說說魯迅當時可能在想什麼?通過填補情節空白,去感受魯迅的內心世界,從而對他產生由衷的敬意。

第3步,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話。

第四環節:復讀,談感想

教師概括課文內容後,讓學生再讀課文,然後巧用已營造的課堂氛圍來個趁熱打鐵,讓學生說說:自己學習上存在什麼問題,應該把哪個字深深地刻在心裏。把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4.作業設計。

本課作業除了分課時完成語文課堂作業本外,第2課時讓學生仿照第2段寫寫少先隊隊室,引導學生把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做到讀寫結合。第3課時作、業是課外閱讀《出入當鋪和藥鋪之間的孩子》一文(見《少年魯迅的故事》第1—3頁)。把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體現大語文的教學觀。

5.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圖文結合,直觀形象,突出了重難點,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5個生字,並會寫其中的12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3.激發集郵熱情,仿寫自己的集郵冊。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我”的集郵冊美麗體現在哪些方面。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對偉大祖國的讚美之情,激發自己的愛國情懷。

教具準備:

小黑板重點字詞

教法學法:

導讀法

朗讀法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趣,導入新課

你喜歡集郵嗎?小小的方寸之間蘊藏着許多祕密。集郵給你帶來了什麼好處呢?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詩歌《美麗的集郵冊》板書課題:美麗的集郵冊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大家想知道的問題就在我們的課文裏面,下面我們打開課本,一起去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感知,自主學習。

1.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地讀一遍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課文,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重點字詞指導。

3.默讀課文。出示自學提示:默讀課文並思考:你認爲“我”的集郵冊美麗嗎?從哪幾方面看出它是美麗的?讀一讀畫一畫並說說自己的感受,可適當做一些批註。

三、潛心品讀,讀美詩歌。

重點體會:壯麗山河的美和祖國悠久的歷史

1、你喜歡這個集郵冊嗎?誰願意讀這首詩歌?

通過聽.讀你知道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這本美麗的集郵冊裏有哪些美麗的郵票?

標題是什麼?板書:偉大的祖國。

3、哪些是些祖國壯麗山河的?哪些是寫祖國悠久歷史的?

板書:壯麗山河,悠久歷史。

四、朗讀感悟,體會情感。

1、下面請同學們再放聲讀詩歌,在讀的基礎上動腦筋想想,這首詩歌在寫作方法上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句子成對、首尾呼應 把成對的句子找出來。

2、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這是寫我們偉大的祖國,應該帶着怎樣的情感去讀。(自豪.激動)

讓同學們盡情的讀,及時鼓勵與範讀

3、比賽看看誰能讀出自豪和激動的感情。

4、同學們再看課文,2.3.4小節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每句開頭的“啊”代表什麼?應該怎麼讀?

5、集體再讀詩歌

五、昇華主題,拓展延伸。

同學們集郵冊的美麗不僅僅是郵票的美麗,更重要的是描繪我們偉大祖國的壯麗山河和燦爛文化,面對我們美麗的祖國我們今後應該怎麼做?

佈置作業

仿寫詩歌 背誦詩歌

板書設計:

美麗的集郵冊

偉大的祖國

壯麗的山河

悠久的歷史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與詩歌所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

3、會認本課的生字“所、憧、憬、潑、率”。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併產生共鳴。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小黑板、教學掛圖或者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課題,激發閱讀情感

1、板書課題,齊讀。

2、讀到課題,有什麼聯想?

3、小結:“假期”的確是令人嚮往的,我們的許多夢想到要在那個時候實現。因此,“假期”也總是給我們留下美好記憶。讓我們走進課文,重溫假期的快樂。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查字典自學生字詞。

2、交流學習成果

⑴出示生字詞,指名讀。

⑵解釋難理解的詞語。

⑶練讀課文,做到通順流利。

三、範讀課文,練習朗讀

1、範讀課文,示範語氣與停頓。(如有學生能力較強,可採取評讀的辦法)

2、自由練讀,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讀出韻味。

四、結合實際,體會情感

1、學生自由談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問題。

第一節:結束學校生活,開始暑假生活,重拾書本外的童年。

第二節:暑假生活的快樂情景。

第三節:孩子們在海邊開心的嬉戲。

第四節:孩子們自由成長的愉快心情。

(交流中如有問題,組織學生結合詩歌內容自主解決)

2、結合詩中具體詩句,說說自己在詩中感受到了什麼快樂。

3、結合自己的暑假生活,說說孩子們還會有哪些活動。

(可以仿照第三節進行詩歌創作)

4、有感情朗讀全詩,抒發自己的情感與體會。

(同學互讀、指名讀、分讀全詩、齊讀均可)

五、總結

1、爲什麼假期會帶給我們如此的快樂?(避免對學校生活形成負面影響)

2、我們應該怎樣更好的享受我們的童年生活?

3、總結語:擁有假期,擁有自由。在自由的時間裏,我們更好的親近大自然,實踐自己的.夢想,又爲童年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回憶。希望我們過好童年中的每一天。

六、佈置作業

1、熟讀詩歌,記住詩中出現的生字詞。

2、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寫自己的快樂假期。(選做)

3、閱讀其它描寫童年生活的詩歌。(見“積少成多”中的《田園樂》)

板書設計:

快樂的暑假

學校生活 暑假生活

緊張 無拘無束

嚴肅 自由成長

珍惜快樂的童年和幸福的生活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1

【學材簡析】

作者在這篇課文中描寫了一隻白公鵝的所作所爲,表現了鵝的海軍上將派頭。課文是從白公鵝走路的姿態和平時的活動兩方面寫的。寫鵝走路的姿態,突出了“慢條斯理”的特點:不僅每一步都掂量着走,即使是遇到狗,也不舉步奔跑;寫鵝的活動,突出了“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特點:不僅聲勢大──翅膀有力、嗓門大,而且與人搶佔水面、公然吞食魚餌,真是率性而爲,毫無顧忌。擬人和誇張的寫法,風趣而幽默的語言,是本文寫作上的特點。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通過與《白鵝》進行同題對比閱讀,使學生體會到,不同的人寫同一類型的事物,語言各具特色;二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比較,對文章的寫法有所感悟。

【設計理念】

教學這篇略讀課文,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整體人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得。以“讀”爲主,通過感知讀、理解讀、體會讀、感情讀等多形式的讀來理解內容、體會感情,感悟表達的特點。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交流閱讀感受;運用比較的方法,領悟和了解不同作家的表達方法、語言特點。

【教學策略】

《白公鵝》是一篇通過與《白鵝》進行同題對比的閱讀。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體會到,不同的人寫同一類型的事物,觀察角度不同,心裏體驗不同,運用的表達方式就不同,語言也就各具特色。通過比較,對文章的寫法有所感悟。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作者筆下動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與前篇課文的描寫方法作比較,學習作者的觀察與表達方法。

4、讀記好詞好句,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比較《白鵝》和本文兩篇課文寫法的異同,感受作者語言的特點,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製作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我們認識了著名作家豐子愷筆下的白鵝,豐子愷筆下的白鵝有什麼特點?

2、觀察、說話: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俄國作家葉。諾索夫寫的白鵝。這是一隻什麼樣的白鵝?

3、導入新課:葉。諾索夫是怎樣描寫這隻白公鵝的`?兩位作家的描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設計意圖:圖畫導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兩幅“白鵝圖”形象鮮明,姿態不同,氣度各異,學生有興趣進行觀察比較。通過圖畫的比較,一方面能讓學生初步感知自公鵝的特點,另一方面運用形象“引路”,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在比較中開始閱讀。)

二、初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看看白公鵝有什麼特點,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白公鵝的特點,作者的寫法又與豐子愷的寫法有哪些異同?讀書時有了新發現,可以在書上寫一寫。

(設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學生“讀書”要有認真的態度、良好的習慣、明確的目標,不能馬虎、走過場。通過初讀,把課文讀通、讀順,大致瞭解課文的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檢查預習

1、齊讀生詞。

2、彙報交流。

①、課文寫了白公鵝的什麼特點?

(它有“海軍上將”的派頭的特點。)

②、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白公鵝的特點?

(作者從白公鵝走路的姿態和平時的活動兩方面寫它的派頭。)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設計要求讀前有要求、讀後有反饋,將學習任務落到實處。通過充分的朗讀,自主的交流,既強化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自由讀文,感受白公鵝的派頭

1、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看看這是一隻怎樣的白公鵝。請大家邊讀邊劃出重點詞語。出示:這是一隻的白公鵝

2、白公鵝這些特點,是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讀一讀,劃一劃,寫一寫。

3、邊聽學生彙報,邊出示相關語句,指導學生朗讀,體會鵝的特點。(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該環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瞭解白公鵝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學生通過自我閱讀,自我發現,自我探究。老師注意引導學生學習品析詞句、觀察想象、聯繫生活、感情朗讀等方法,既加強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又促進了與作者的情感交流,因而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白公鵝”將逐漸鮮明、豐滿、可愛。)

五、對比閱讀,領悟方法

1、設計表格,引導對比閱讀。

小組合作:先讓學生複習舊課內容,再讀新課,劃出重點詞句,進行對比閱讀和交流。

2、比較《白鵝》與《白公鵝》寫法的異同

相同點:

①、行文結構,都是先總述鵝的特點,再分述;

②、描寫方法,都使用了擬人的手法;

③、都用反語來表達對鵝的喜愛之情。

不同點:

①、語言風格不同;

②、敘述的語氣不同。

(設計意圖:在充分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孩子們體會到不同的作家寫同一類型事物,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比較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對文章的特點感悟也更深。教師可適時指導學生運用閱讀中學到的方法,學以致用,讀練結合,練習表達,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六、拓展學習

課文用準確的詞語和生動的事例寫出了鵝的高傲。你願意把自己當作一隻有海軍上將派頭的白公鵝,向別人介紹嗎?

(設計意圖:通過向別人介紹環節,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對課文進行拓展和擴充,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實踐活動中,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培養想象創造能力。)

七、課外小練筆

1、小結,點出白公鵝的可愛。

2、小練筆。以“我是一隻XX的白公鵝,XX。”的形式寫一段話,介紹那隻既高傲又可愛的白公鵝。

(設計意圖:緊扣單元主題及課文特點,由課內引申開去,進行了適度的拓展和延伸,爲讀寫結合奠定了基礎。)

板書設計:

走路的姿態

白公鵝——海軍上將的派頭喜愛

平時的活動

(設計意圖板書設計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結構簡明,語言簡潔,整體感強。)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2

語文課程標準的改革,在更新語文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改變語文教學孤立、封閉、僵化的局面,加強語言實踐,重視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等方面,都非常值得我們深思、學習。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列爲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本文就如何給學生創造一片暢想的天空提出了以下觀點:一是在朗讀課文時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二是在質疑解惑中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三是在綜合性學習中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新課程標準,給學生創造一片暢想的天空。所謂暢想,就是敞開思路,毫無拘束的想象。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強調想象對於人類的重要性,“人類沒有想象,如同鳥兒失去了翅膀。”可是舊課程卻在很多地方無情地扼殺了學生的想象思維,致使學生的思維僵化、呆板,無新鮮活力。新課標針對此弊端,鮮明地提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直言不諱地“請老師住嘴 ”,這就給沉悶的語文課堂注入了一股清風,直吹入了學生的心田,於是學生終於擁有了一片暢想的天空。

一、在朗讀課文時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教學片斷1:

1、師:聽老師配樂範讀第二自然段,找出打比方的句子,討論句子中把什麼比作什麼,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2、生 1:我找到了“無數的水池在燦爛的陽光下閃耀着各種不同顏色的光輝,好像是鋪展着的展幅地毯的寶石”這一句,我從這句話體會到了五彩池的顏色美,它把光輝比作寶石,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五彩池的神奇景色。

生2:我找到了“池邊是金黃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綵帶,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圍成各種不同的形狀,有像葫蘆的,有像鐮刀的,有的像盤子的,有的像蓮花的…。。”這一句,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五彩池的形狀奇特,它把水池的形狀比作葫蘆、鐮刀、盤子和蓮花,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五彩池的神奇特等色。

3、師:除了課文講到的形狀外,你還能想象出五彩池有哪些形狀嗎?並用筒筆畫畫出來。

4、生:展示學生作品。

5、師:課文還從哪些方面來介紹五彩池的神奇樣子?

6、生1:我從這一句“只見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中體會到了五彩池的數量多。

生2:我從這一句“水池大的面積不足一畝,水深不過一丈;小的像個菜碟,水很淺,用小母指能觸到池底。”中體會到五彩池的大小和深淺。

7、師:你們很會讀書,找得很準確。五彩池的確很神奇。我們應用什麼語氣來讀這一自然段?

8、生1:神奇的語氣

生2:興奮的語氣

9、師:是的,我們應讀出作者初見五彩池時驚訝之情,就讓我們帶着這種感情齊讀一次。

傳統語文教學中,在朗讀方面長期存在兩個失誤:一是學生課堂朗讀少;二是放錄音或老師範讀多。事實上,準確的朗讀,圓潤的發音,感情的把握等等,無不讓人交口稱讚。但是學生沒有經過自主探究,老師就朗讀出來了,那麼他們不用解決字詞,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煩;不用去分析內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個大麻煩。雖然學生可以模仿老師去朗讀,甚至也可以讀得聲情並茂,但是他們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學到了一點“形”而已,真正的“神”卻領悟不出,形神兼備也就無從談起了。

針對這些失誤,新課標註重學生的自我朗讀體驗,倡導“四步讀書法”,即讀準(要動手查字典),讀暢(要反覆讀,達到熟練),讀情(要分析內容,把握感情基調),讀境(要發揮想象,仔細品味)。如此步步深入地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由淺入深地把握課文,重視學生的個體參與,強調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實現了自我與作者的心靈交流,這樣讀出來的聲音纔不會空洞無物,矯揉造作。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可以盡情發揮想象,用“內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繪的世界,用“內在的.耳”去傾聽作者的心聲……在這個無形無聲的世界裏,每個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爲“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每個人的看法卻又都是深邃的,有鮮活生命力的,因爲這不是別人強加給自己的,而是植根於自己內心深處的。此時的朗讀便不再是“見字出聲”,而是“內明於心,外達於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礎上的朗讀,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瀉,洶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園,鳥語花香。於人於己,誰能說這不是一種真正的享受呢?

在這個環節中,採用了“以讀爲本”的基本手段,用了各種形式的朗讀方法——配樂讀、自由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等充分感知語文材料,並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採用讀後找——找出打比方的句子;讀後議——討論句子把什麼比作什麼,並說出這樣寫的好處;讀後說——說說五彩池還有哪些形狀;讀後畫——用簡筆畫畫出五彩池的形狀。讓學生表達出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語文實踐能力。指導朗讀,培養語感。在學習課文中注重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練習,朗讀水平不斷地得到提高。學生在多讀的訓練後,培養了語感,感悟到了課文的景色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薰陶。

二、在質疑解惑中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韓愈說“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由此可見,學生有疑問是很正常的;古語又說:“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由此更可見質疑的重要性;而愛因斯坦在成名後介紹經驗時也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問底地追究問題罷了。”可是傳統教育卻恰恰沒有給學生的質疑解惑留下暢想的餘地,往往是課堂上老師精心設計出種種問題,制訂出標準答案,再一步步引導學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裏跳。“讓老師閉嘴”、“放手讓學生質疑解惑”的新課改精神便強有力地佔據了語文課堂,對文章整體的感知質疑,對部分的感知質疑,及對疑惑的解答,全由學生自主解答或小組班內合作解答,學生把握課程的權利大了,對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現在的語文課堂上,沒有了師道尊嚴,學生便大膽發言了;沒有了老師的大問小問,學生的質疑聲反而多了;沒有了標準答案,學生的回答也豐富多彩了。這樣的課堂,老師輕鬆了,效率提高了,學生的思維也活躍了。誰能說這不是留給學生一片暢想天空裏的功勞呢?

10、師:剛見到五彩池,作者就被它無比的神奇深深吸引住了。然而,更讓作者感到驚奇的是什麼呢?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11、生:更讓作者感到驚奇的是池水的顏色。

12、師:對,就是池水的顏色使作者感到驚奇。那麼五彩池池水的神奇又表現在哪裏?

13、生:池水的神奇表現在兩方面;a、水池的顏色各不相同,b、同一水池的顏色也不相同。

14、師:明明是清水,爲什麼在水池裏會顯出不同的顏色來呢?請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理解寫池水色彩的成因,並動筆畫一畫。

15、生1:a、池底有高低不平的石筍。

生2:b、石筍表面有石粉。

生3:c、陽光折射。

生4:d、花木倒影。

16、師:看到這麼美麗的五彩池,唯怪作者會不由自主地發出了感嘆:原來五彩的瑤池就在人間,不在天上。

三、在綜合性學習中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材中有一項全新的內容——綜合性學習,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綜合性學習,作爲和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項等重的一個項目,第一次被寫入新課標中,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基本目標,即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課標中還明確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予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啓發幫助下,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羣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並在學習過程中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新課程標準改革,以其鮮活的生命力在語文課堂上紮下了深根。作爲語文教師的我們,更應着眼於學生的未來,認真反思,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3

設計意圖:

《新課標》對四年級學生的寫作要求是“學習寫內容真實具體、條理比較清楚的簡單記敘文。”而條理比較清楚對學生來說,就要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事物,描寫事物。《爬山虎的腳》一文,作者對爬山虎腳的觀察細緻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體現圍繞一個意思選好內容,按一定的順序具體地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結合組文讀寫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我把這方面擬定爲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課前我佈置了觀察任務:

(1)爬山虎給你一個什麼印象?

(2)對着那爬滿一堵牆的爬山虎,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最想弄明白的是什麼?借用數學嘗試法的做法,要求學生以日記形式寫觀察日記;在課內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後共同評議學生的一兩篇日記(選用寫作水平中等學生的習作)。這樣處理有利於通過實踐和對比,幫助學生掌握重、難點,激發學生的興趣。

一、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瞭解爬山虎葉和腳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能力目標:

⑴培養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句子的方法,培養學生理解詞句的能力。

⑵培養學生朗讀的能力。

3、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掌握“均勻、漾起、嫩莖、空隙、痕跡、拂過、休想、葉柄”等詞語。

二、教學重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2、瞭解作者是怎樣運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的。

三、教學難點:

第4自然段爬山虎是如何爬行的,以及作者是如何運用精當的語言把它描寫清楚的。

四、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第二自然段,揭示目標。

上節課學習了著名作家葉聖陶爺爺所寫的《爬山虎的腳》,葉聖陶爺爺把爬山虎的葉子寫得美極了,你們還記得嗎?

下面我們一邊看屏幕上的畫面,一邊回憶課文是如何寫爬山虎的葉子的。(邊看畫面,邊背課文)

爬山虎爬滿整整一牆,確實好看。它是靠什麼爬的呢?(靠腳)

爬山虎確實有腳。但它的腳是什麼樣的,是怎樣靠着腳往上爬的,文章又是怎樣圍繞它的腳來寫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那同學們能不能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哪幾段描寫的是爬山虎的腳?(請生回答)

今天,我們就重點學習三——五段,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三——五自然段,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

(二)直奔重點段,精讀課文

1、同學們能一邊讀書一邊寫寫畫畫,這是很好的讀書習慣。讀了三——五自然段,你有什麼問題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2、同學們提出了這麼多的問題,我們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其實“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要反覆讀認真讀就一定能解決。先在小組內把剛纔你讀書的結果交流一下,等會兒可以用你們喜歡的方式來向大家彙報學習情況,可以畫一畫、做一做、背一背、寫一寫……大家有沒有信心學好這幾段?(學生分組討論學習三——五自然段)

3、分組彙報學習結果。

相信同學們通過共同學習都有收穫。我們各小組分別利用畫、背、做、寫等方法學習了寫爬山虎的腳的幾段,下面我們看看哪個小組讀得好,彙報得妙。現在我們就開始彙報吧。

各小組推薦代表上來彙報。

彙報第3自然段(可以用畫的形式彙報):

①讀了第3自然段,你們知道了些什麼?(小組成員相互補充)

②出示句子投影: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③指名在已畫好的爬山虎上添畫腳,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

④以課文爲根據,對照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爬山虎的腳,評議。

⑤請學生到黑板前用課文的語言講述爬山虎的腳生長的位置、形狀和顏色,全班說。

⑥誰能概括地說一說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⑦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腳寫得那麼形象具體,說明了什麼?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彙報第4自然段:

①課件出示第4自然段的文字。

②聽老師範讀,請同學們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

③多媒體顯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

④用“▲”劃出寫爬山虎在牆上爬的動作的詞語:觸--→巴--→拉--→貼

⑤齊讀

⑥抓住重點詞,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自己說、提名說。

⑦指導朗讀

⑧作者寫爬山虎的腳“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行嗎?爲什麼?討論、彙報。(爬山虎並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長一隻腳就巴住牆,再長一隻腳,再巴住牆,越往高處爬,就要不斷地長出新腳。)

⑨多媒體再顯示(一棵--→滿牆的爬山虎)。

⑩誰能說出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彙報第5自然段:

①請生朗讀。

②說說從這段讀懂了些什麼?

③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麼具體詳細,說明了什麼?(觀察細緻、耐心)

(三)總結後三段,學習寫作方法

1、學了3——5自然段,你能說說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寫出它的特點的嗎?

(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先講它的生長位置、形狀和顏色,再講它是怎樣在牆上爬的,最後講觸着牆與沒觸着牆的爬山虎的腳有何不同。作者特別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而且觀察認真細緻,才能把爬山虎的葉子和腳的特點寫得這麼詳細具體,特別值得我們學習)

2、同學們,學完了《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能談談你有什麼收穫嗎?

(學生自由談體會))

(四)質疑

學了課文,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五)課外作業(課件出示)

選擇一種植物,仔細觀察它最有特點的部分,再把觀察到的寫下來。

板書設計:

爬山虎的腳

生長位置、形狀、顏色

爬山虎的腳觸--→巴--→拉--→貼

觸着牆←-→沒觸着牆的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啓發人們留心細緻地觀察周圍的事物。瞭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是閱讀本課的難點。課文圍繞爬山虎的腳把意思說得十分清楚,這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個特點。

結合本課的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說、演、畫、議,來代替教師單一講的形式,在藝術的薰陶下激發學生興趣,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感悟的效果。

首先,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提問:關於爬山虎的腳,你們想知道什麼?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國小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於是,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通過解讀文本,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爬山虎的葉子,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我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和孩子們一起表演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最後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過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緻。

本課的不足:

一是沒有找到爬山虎,只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看,不夠直觀。如果提前讓學生觀察,尋找到爬山虎,效果會更好些。

二是引導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如何細緻觀察還不夠,需要引導學生們也要做個有心人,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

《爬山虎的腳》一文的教學的重難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並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

在描寫爬山虎腳的部分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按步驟進行學習:

1、讀有關段落,找出描寫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的語句讀一讀,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觀看課件,對照課文內容,瞭解爬山虎腳的樣子。

3、與此同時,理解比喻句“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從而體會作者觀察的細緻。

4、最後,引導孩子結合板書,練習背誦段落。在讀、說、看的基礎上進行理解,練讀,有助於學生讀懂課文。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這部分內容有一定難度。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爬山虎動作的詞語,接着通過做動作體會詞語,初步感悟。再展示爬山虎緊貼着牆往上爬的課件,引導觀察直觀理解,從而突破理解上的難點。

由於教學經驗積累尚有許多不足,教學中,還未能很好地圍繞中心對重點詞進行比較,理解,品味。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江雪》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古詩兩首》之一。此詩爲柳宗元被貶永州之後所作。詩人借描寫風雪之中垂釣的漁翁,來襯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鬱悶、苦惱。其中那位“獨釣寒江雪”的漁翁,正是詩人不屈不撓和孤獨情懷的人格化身。

【學情分析

古詩文作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領域裏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文質兼美,已得到人們的重視。四年級的學生對讀古詩、賞詩境、悟詩情已有一定的基礎,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知識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學習古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理解討論,體會古詩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

品讀重點詞句,理解詞句意思,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瞭解詩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故事的教學,感悟古詩選詞精煉和豐富的內涵,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

教學時,從文字表面挖掘開來,用朗讀、吟誦、議論等形式,深入感受詩歌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滲透科學自然觀和美的教育,是本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教法、學法

教法:

1、情境創設:讓學生觀看視頻,充分感受老翁寒江獨釣的畫面。

2、引導示範:在學習古詩時,充分引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的方法來學習古詩,理解詩意。

學法:

1、朗讀感悟: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在熟讀的基礎上感悟古詩。

2、小組合作學習:在老師的引導示範之後,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景激趣,自主設疑(5—8分鐘)

1、在大雪紛飛,寒分嘯嘯的時候,人們都已回家避寒,江面上卻有一位老翁在垂釣,他就是柳宗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江雪》(板書課題)。

2、齊讀詩題,總結題目意思。(江上的雪景)

3、觀看視頻,說說你感受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4、瞭解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研讀感悟,自主探究(5—7分鐘)

1、用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說一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懂?(指名交流彙報)

3、學習生字,掃除攔路虎

孤蓑翁

三、多元導悟,合探解疑(10—15分鐘)

1、同學們,《江雪》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寓意深刻的“寒江獨釣圖”,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詩。

2、引導學生學習第一句:

千山鳥飛絕。(抓住關鍵字詞理解詩)

絕:盡,沒有

這一句的意思就是“所有高山都被厚厚的積雪覆蓋,一片潔白,一隻飛鳥也沒有”。

3、小組合作學習

用學習第一句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剩餘的詩句。

要求:

(1)、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2)、重點抓“滅、孤、獨”這幾個關鍵詞進行理解

(3)、根據關鍵詞,把整句詩的意思翻譯出來,並讀一讀。

4、交流彙報

第二句:萬徑人蹤滅。

徑:小路滅:消失

此句解釋爲:所有的道路上都沒有行人,一片沉寂。

第三句:孤舟蓑笠翁。

孤:指江面上只有一條船

蓑:指蓑衣 笠:指斗笠

此句解釋爲: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有一葉孤舟,一位老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

第四句:獨釣寒江雪。

獨:獨自一個人

此句解釋爲:獨自一個人在寒冷的江心垂釣。

5、理解整首詩的意思,把詩意連起來讀一讀。

所有高山都被厚厚的積雪覆蓋,一片潔白,一隻飛鳥也沒有,所有的道路上都沒有行人,一片沉寂。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有一葉孤舟,一位老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

6、此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讓同學們想一想,議一議)

7、此情此景,詩人爲什麼還在獨釣呢?

8、瞭解作者的寫作背景,昇華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鞏固深化,學用延展(8—10分鐘)

1、簡要說說古詩的大致意思。

2、古人說“詩中有畫”。你能將《江雪》想象成一副畫嗎?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3、課後蒐集柳宗元的詩讀一讀。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瞭解課文主人公受人愛戴的原因,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友愛之情。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1.欣賞首歌曲《故鄉的雲》。

2.這首歌曲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3.漂泊他鄉的人們,誰不希望能有機會回家看看?可偏偏就有人放棄這樣的機會,這是怎麼回事呢?請同學們通過看書自己去了解。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全文,瞭解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

2.抓重點句,討論“每張紙條上都以不同的筆跡寫着同一個名字”說明了什麼?

(三)學習課文

1.全班交流,體會人們對沃爾特的'愛戴。

2.說一說,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看到這個結果你會怎麼想,把你的感想說出來。

引導學生從“要想別人怎樣對你,你就該怎樣對待別人”這個角度去說。可聯想到沃爾特平時是如何對待工友的。

(四)總結、擴展

說說你身邊的人,他(或她)身上有什麼美德,誇誇他(或她)。

(五)佈置作業

寫小短文,誇誇你身邊的人。

(六)板書設計

同一個名字

教案點評: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師進一步採取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及閱讀習慣,整體把握課文,瞭解敘述順序,抓主要內容。通過理解重點詞句段,通過互助學習討論交流,教師點撥體會人們對沃爾特·詹森的愛戴,受到“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品味心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