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教師2.67W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教師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合集15篇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

最近,我們班有些小朋友因前幾天沒來幼兒園,有些常規教育跟不上。入園後,在教室裏亂竄亂跑,經常和小朋友爭搶玩具的現象時有發生。儘管教師盡心的看護,有的孩子有時還是爲爭玩具和小朋友打架,不細心會碰到別的小朋友。

一天早晨,謝雨辰的奶奶來幼兒園問我:“教師,誰是楊明浩昨日我的孫子說楊明浩打他了,今日也不願意來園。”就在這時,楊明浩進來了。一進門就說:“教師早”我很自然地和孩子打招呼“楊明浩早”那位家長也迎上去說:“你就是楊明浩你打他了”她指指自我的孫子說。楊明浩先是看了看我,然後又看看那個小朋友,說“我沒有打他”。楊明浩媽媽說“楊明浩,你打小朋友了以後可不能這樣了。”楊明浩很委屈的說“我沒有打他”。看到這,我覺得楊明浩被冤枉了,因爲他好幾天沒來上學,再就是平時他真做錯了事,教師批評他都會說以後我不敢了、我聽話;但如果冤枉了他,就會據理力爭。

針對這件事我做了反思: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小班的孩子故意打人的現象確實不多,通常是玩玩具發生爭搶,走路碰撞或者向對方發出玩的邀請的時候發生的誤會,導致了有些家長不理解。所以,作爲教師應注意多觀察瞭解每一個孩子,注意這方面的常規教育,經過兒歌、故事等形式滲透到日常教育活動中,教育孩子們要慢慢走,別亂跑,學會正確的走路,而不是跑路,不推拉小朋友。玩玩具時不爭不搶、大家一塊分享。再就是多與家長溝通,請家長朋友遇到這樣的事情千萬不要着急、心疼,多理解別人的孩子,瞭解自我的孩子,不要輕易的冤枉孩子。共同爲孩子們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教育環境。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2

新學期伊始,爲了美化環境,親近自然,老師和孩子們紛紛從家裏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綠植。在戶外小烏龜形的種植園裏孩子們還親手種下了南瓜、西紅柿、葫蘆等大家共同收集來的小種子。平日裏這些植物都是孩子們和老師一起負責澆水和照顧的。一個週一的早晨,細心的依依發現她最喜歡的那盆綠蘿有點發蔫兒了,接着孩子發現,“小烏龜”裏剛長出的小苗也都無精打采地耷拉着腦袋。天天趕緊拿起水瓶給他最心愛的南瓜苗澆了滿滿一瓶水。快到中午的時候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一棵棵小苗又重新挺了起來。孩子們明白了,原來小苗是因爲缺少水分才發蔫兒的。眼看就要到“五一勞動節”了,孩子們不禁擔心起來:要過節了,剛剛長出的小苗還那麼嬌嫩,沒有人給小苗澆水可怎麼辦呢?一時間這個問題成爲了孩子們關注和討論的話題。

頭腦風暴——節假日怎麼給小苗澆水

看到孩子們這麼關心小苗,我爲他們的善良和愛所感動,同時想到,這是一個引導孩子探索問題解決方法的好機會。於是我引導孩子們一起討論:放假了,怎麼給小苗澆水呢?

孩子們的討論非常熱烈。有的說:“我們可以在放假前給班裏的花兒多澆一些水。”有的說:“我們可以輪流來給花兒澆水。”還有的說:“我們可以每人搬一盆花兒回家去澆水。”

孩子們的主意還真多!這些方法是否可行呢?我引導孩子們思考:“你認爲我們這些方法能做到嗎?誰能說一說你的看法?”這下,有的孩子說:“我覺得要是放假前給花澆太多的水,花會被淹死的。”有的說:“要是小朋友都出去玩了怎麼辦呀?”還有的說:“我們班的大綠蘿又大又沉,每次都需要兩個人擡才行,小朋友家的車也裝不進去呀。”這幾個方法被否定以後,爲了保護孩子們的積極性,我鼓勵他們繼續思考還有哪些解決辦法,並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然後大家再交流。

孩子們果然又想出了新辦法。琳琳拿着自己的記錄介紹說:“可以在幼兒園門口的水龍頭上接出一根管子,到了週末傳達室的爺爺就可以打開水龍頭給小苗澆水了。”但元元覺得這個方法只能澆操場上的植物,教室裏的小花還是沒有水喝。這時睿睿的一個想法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他說:“如果我們有一臺能自動澆水的機器,一會兒澆這一盆,一會兒澆那一盆該多好啊!小苗就不會渴死了。”

睿睿的提議引發了大家的興趣,都躍躍欲試地想設計一臺自己的“澆花器”。

第一次設計——天馬行空的科技想象

爲了支持並引導孩子們的想法,我設計了記錄紙,並對大家說:“如果你想自己設計澆花器,就在記錄紙的設計師一欄寫上你自己的名字,如果你想和自己的朋友一起設計就寫上你們兩個人的名字。”這番話看上去是在給孩子們介紹記錄紙的用法,實際上我是在鼓勵孩子們嘗試和自己的同伴一起進行設計,更多地體驗合作與協商的樂趣。有些孩子仍是自己設計,但更多的孩子開始和夥伴一起興致勃勃地設計能自動澆花的機器,孩子們叫它 “自動澆花器”。

有的澆花器是一個拿着水槍的機器人,它胸前設置好的程序可以保證按時給每一盆花澆水;有的澆花器是一輛瘦身的灑水車,可以自己移動位置用水管來給小苗澆水;有的澆花器上有一個漂亮的定時器,可以讓噴水壺一樣的裝置定時來給小花噴水。在交流中孩子們都爲自己澆花器上的裝置興奮不已。

看到孩子們充滿想象力但又不切實際的設計,我想:怎樣才能既保護了孩子們大膽想象的熱情,又能夠引發孩子們利用身邊現有的材料進行設計與製作的興趣呢?我對孩子們說:“大家的設計都非常棒!每個自動澆花器的功能都非常強大。現在我請大家在設計圖的右邊或者空白處把你們製作澆花器需要的材料記錄下來,看一看在我們的周圍能不能找到?然後再想一想如果我們真的製作它們,會不會有什麼問題?”通過記錄和統計,孩子們發現找不到製作需要的材料和零件是最大的問題。

看着孩子們愁眉不展的樣子,我啓發孩子們:“我們能不能開動腦筋用我們周圍能夠找到的材料來製作一個簡單的澆花器呢?”一直在思考的浩浩說:“我倒是有一個主意,可以在我家裏找一個很大的飲料瓶,在瓶子底兒打個洞,然後讓水慢慢地流進小花盆裏給小花澆水。”我又問孩子們:“大家覺得浩浩的想法可以實現嗎?”這下孩子們頻頻點頭,因爲大家覺得廢舊的飲料瓶很容易就能找到。

第二次設計——圍繞廢舊材料的利用進行

接下來我又請孩子們對自動澆花器進行了第二次的設計。這次的設計孩子們仍然是以繪畫的方式在記錄紙的左邊畫上澆花器的圖紙,在記錄紙的右邊將需要的材料一一畫出並標出每種材料的個數,然後由老師用文字幫助孩子記錄下他們的想法。記錄的過程既是孩子們用語言描述自己想法、老師用心傾聽的過程,也是孩子們在與老師交流的過程中梳理思路、完善方案的過程,同時也是老師以此瞭解孩子原有水平選擇支持策略的過程。在孩子們的記錄中,雖然繪畫的形象還不夠清晰,對於材料的統計也不夠明確,但在一次次的記錄中孩子們已經具有了初步的計劃意識。

爲了分享孩子們新的設計方案,我們又一次進行了交流。孩子們拿着設計好的圖紙津津有味地介紹着自己和同伴的新設計以及需要的材料。他們有的想利用海綿吸水和擠壓出水的現象,把一塊吸滿水的海綿放在兩根積木一樣的木棍中間,然後靠木棍擠壓海綿中的水來澆花;有的想用吃完的香蕉皮蘸水後放在花盆的邊上;有的想利用繩子可以吸水的現象在小盆裏盛滿水,然後用幾根繩子把水吸到不同的花盆裏;還有的想利用小孔流水的現象在塑料盒子的底部打一個小孔,把繩子打結後從小孔穿過來,裝滿水後讓水順着繩子流到花盆裏……孩子們的想法和第一次的設計一樣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力,不同的是第二次的設計孩子們會先考慮需要的材料是否能夠找到,然後利用現有的材料進行設計。

製作“自動澆水器”——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

完成了自動澆花器的設計圖,孩子們躍躍欲試起來。大家迫不及待地從幼兒園的“百寶箱”——廢舊物品收集箱裏、從自己的家裏帶來了需要的材料。天天不但帶來了自己需要的儲水盒,還特意多帶來一些準備給也需要它的夥伴們。當孩子們認爲準備工作已經做好了的時候,製作活動就正式開始了。由於孩子們的設計不同,製作的過程和遇到的問題各不相同,老師的指導也便不同。

1.耐心等待幼兒自己發現問題

最先做好也最先發現問題的是用香蕉蘸水的珠珠。爲了用香蕉皮,她和蘭蘭一起很快吃完了一根平日裏不太喜歡吃的大香蕉,然後在盛滿水的小桶裏蘸了一會兒,就趕快放到身邊的花盆裏。結果發現花盆裏並沒有出現她們想象的足夠多的水來讓小苗喝個夠。又試了一次,發現香蕉皮吸的水實在太少了。

對於香蕉蘸水的設計我從一開始就覺得會有問題,但看到孩子爲自己想出的好辦法興奮不已,我只是問問孩子:“能告訴我爲什麼想到了用香蕉來蘸水嗎?”珠珠很認真地對我說:“我最愛吃香蕉啦,每次吃的時候我摸香蕉皮都是溼溼的。我覺得香蕉一定能吸好多的水來澆我們的小花。”聽完這番話,我說:“珠珠真是個細心觀察的孩子,你們的設計也挺有意思的,那就照你們的想法試試看!”由於想到這一組可能會最先出結果,所以我一直遠遠地關注着她們。當看到她們似乎發現問題後,我沒有急於上前而是想看一看她們會如何去面對問題,如何去解決。倆人先是坐在位子上看着放在花盆裏的香蕉皮愣了一會兒神,然後開始觀察周圍夥伴們的製作情況。最後,她們的目光停在了依依一組的製作上。兩個人站在旁邊看了一會兒,商量着什麼。我走到她們的身邊也觀察了一會兒,然後問:“珠珠,你們接下來有什麼打算?”珠珠又興奮起來,說:“我們要做一個新的自動澆花器。要用海綿來做吸水材料,然後吊在花的上面讓海綿裏的水慢慢滴到小苗上。”原來她們是受了依依組的啓發,也要做一個這樣的澆花器。我鼓勵她們說:“你們組不但愛觀察,還非常愛動腦筋想辦法。”她們開始重新設計自己的澆花器,並對需要的材料進行統計。當我問起她們調整計劃的原因時,她們告訴我:“香蕉皮吸水太少了,不夠小花喝的。海綿能吸好多的水,所以我們就改成海綿了。”

2.適時介入,引導同伴互助

雯雯和香香按照自己的設計準備好紅色的塑料盆並打滿水後,把一根又細又長的棉線繩的一端浸在水盆裏,把另一頭放在了附近的花盆裏。開始的時候她們用手捏住繩子的一端,可後來發現只要一鬆手繩子就會從水盆裏滑落出來。看到她們愁眉不展的樣子,我問:“爲什麼繩子總是從盆裏滑下來呢?”我請周圍的幾個孩子一起來幫忙想辦法。這時有人說:“可能是繩子太輕了,所以會從盆裏滑出來。”有人建議說:“要是像我們的葉子觀察瓶(在自然角里,孩子們把收集到的不同形狀的葉子畫上各種表情,想泡在透明的瓶子裏進行觀察。但由於葉子太輕總是會浮到水面上,於是大家想了一個辦法:用一根線的一端拴住一顆漂亮的小石子,而另一端系在葉柄上,這樣小葉子就會浮在瓶子的中間,便於大家進行觀察了)一樣,用小石頭把繩子拴住再沉到水底,這樣就不會滑出來了。”小朋友的建議讓雯雯和香香的眼前一亮,趕緊找來石頭拴在了繩子的一端,繩子果然沉在了水底,即使鬆開手也沒有再滑下來。

天天把用來做儲水盒的泡沫盒用釘子在盒子的一角鑽出一個小洞,然後請老師幫忙把兩根繩子並在一起系出一個結兒,接着把繩子從小洞裏穿了出來,而繩結正好能堵住盒子一角的小洞,盛滿水後水就順着繩子流到要澆的小花盆裏。製作雖然成功了,但是天天組的小朋友發現泡沫盒做成的儲水盒太小了,不一會兒的功夫水就流光了,還是解決不了節假日小苗喝不到水的問題。於是,他們想更換一個大的盒子來儲水。

3.利用“問題告示亭” 明確問題,學習求助

有的小組在製作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解決不了的難題,需要大家幫忙出主意想辦法,但是由於每組小朋友都在忙於自己的製作,無法及時提供幫助。而且每組的製作進度各不相同,有的組正處在最初的製作階段,有的在第一次製作後發現了問題正在調整自己的計劃,還有的已經進入了第二次的製作階段……怎麼才能把

自己需要幫助的問題讓大家都知道呢?爲此我們專門進行了討論。在討論中,孩子們認爲如果有一個地方像廣告亭一樣能夠把大家的問題貼在那裏,讓老師和小朋友看到後都來幫忙就好了。

孩子們找到班裏的一塊小黑板,並將黑板用繩子分成上下兩欄,上面的一欄叫“我們的問題”,是請小朋友們把需要大家幫忙尋找的材料或是需要大家幫忙解決的問題用繪畫和文字說明(老師幫助記錄)的方法記錄下來,做成“告示”展示在這裏。如果誰幫助有需要的小朋友找到了材料,就把這個“告示”從上面的一欄中取下來粘貼在下面的一欄“問題解決”裏,並把找到的材料放在黑板下面的箱子裏。當有需要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告示挪到了問題解決的一欄中時,就知道自己的材料有人幫助找到了,就會到箱子裏去尋找。而對於需要大家幫助想辦法的問題,如果有解決辦法的孩子就會直接去找需要幫忙的小朋友告訴他自己的想法;或者由老師將問題轉移到牆飾上,引導大家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在使用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小小的黑板發揮着重要的作用,都想給它取個名字,最後通過投票決定,就叫“問題告示亭”。

4.將小組疑難問題轉化爲大家共同探究的小主題

孩子們在製作和調整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雯雯和香香的“吸水式澆花器”藉助線繩運輸水分澆花總是不成功,一大盆的水怎麼也輸送不過去。於是她們繼續尋找一種可以吸水的材料。浩浩和宸宸的“水瓶噴水式澆花器”在倆人的共同努力下好不容易纔用釘子把瓶蓋釘了個洞洞可以流水了,可是用積木搭成的支架總是會倒,根本就支撐不了裝滿水的礦泉水瓶。他們把自己的問題——“什麼材料最吸水”、“什麼樣的支架站得穩”貼在了“問題告示亭”上。

這兩個問題是幼兒科學探究中的典型問題。我將這兩個問題粘貼在科學區的牆飾上,以期吸引更多的孩子來探索解決。爲了尋找合適的吸水材料,幾個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孩子一起做起了小實驗。通過實驗孩子們發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可以吸水的材料,但是特性各不相同:線繩太細,不但吸水的速度很慢,吸水量也很少;衛生紙吸水的速度很快,吸水量也比較大,但是非常容易斷;而紗布就比較適合給小苗輸送水分,不但吸水的速度比較快而且比較結實,只是比較適合在室外使用,因爲會有水流到地上。

對於“支架”的研究孩子們是從生活中的尋找開始的:我們的桌椅、小牀很穩,這是爲什麼呢?通過觀察孩子們發現,讓支架站穩的祕訣就在於支架要三條腿以上纔可以,兩條腿或一條腿的支架就需要有一個很沉的底座來支撐。有了這樣的認識,孩子們開始尋找適合做支架的材料和做支架的方法。幾個經常在“木工區”裏活動的孩子帶頭選擇了用木頭來釘支架。其他同樣也需要支架的孩子看到木頭的支架很結實,也開始設計並製作起來。

分享交流會——經驗分享,共同提高

孩子們的製作活動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而且大多是在活動區的時間裏進行設計和製作的。作爲教師看到孩子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步伐和節奏來製作自己喜歡的澆花器,在欣慰之餘,也不免有些遺憾。因爲我親眼看到並親身感受到各個小組的孩子們發現問題時的焦急,以及解決問題後的興奮與自豪。而且孩子們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那麼如何能將這些好的方法讓孩子們共享呢?我採用了集體活動的方式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分享與交流的平臺,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和夥伴們盡情地交流與分享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與方法。

香香組的小朋友分享的是他們小組合作的經驗,他們在製作木頭支架的時候,發現只有三個人分工合作才能比較快地完成任務;睿睿組的小朋友一邊展示着本組的設計圖一邊說,“在設計圖紙的時候要幾個人商量好了再畫下來,要不老改圖紙就太亂,看不清了”;天天組的小朋友採用了現場展示的方式,分享的是針對遇到的問題反覆試驗的做法,他們在把小的泡沫儲水盒換成大的塑料盒時,由於盒子太輕,一倒水總是會從支架上翻下來,通過反覆實驗他們發現只要用比較沉的鵝卵石壓住輕飄飄的塑料盒,再倒水就不會翻倒了……當孩子們聽到或看到夥伴們的新經驗好方法時,對自己的製作也更加有信心了,決心一定要完成自己的計劃,做出最好的“自動澆花器”來。

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一臺臺滴答滴答流水的“自動澆花器”在孩子們的手中誕生了。每一臺看上去很簡單的澆花器都凝結了孩子們的汗水和智慧,因爲它們的誕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是孩子們克服了種種困難才獲得了成功。孩子們在製作“自動澆花器”的活動中,親身經歷了從設計、製作,再到不斷調整的全過程。孩子們在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但體驗到了探究和發現的樂趣,掌握了簡單的勞動技能,還真切地感受到了同伴合作的力量,以及關愛身邊的植物所帶來的那份快樂。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3

在本次活動中,我對活動進行了一些修改。首先是對目標的修改。我們知道,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目標的設定上,應從幼兒的情感態度、認知與動作技能等方面考慮。在原教案的活動目標中,情感目標並不是很明確。《郊遊》是一首歡快明朗的歌曲,在這樣愉快的氛圍中很容易就勾起幼兒之前去郊遊時開心的記憶。幼兒在活動時會自然而然產生開心的心情,和小夥伴一起表演時也是開心的。所以我對目標進行了修改,希望通過活動,幼兒能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體驗與朋友結伴表演的快樂。

其次,是對活動過程的修改。我們小朋友已經有過集體郊遊的經驗了,所以通過一個關於郊遊的談話活動引出整個活動。並播放音樂,讓幼兒隨着音樂再“去一遍螃蟹市場”。不僅喚起了幼兒郊遊記憶,還產生了和同伴一起郊遊時愉快的心情。保持着這樣一份心情,幼兒很快就投入到歌曲的學習中來,學習的更加積極了!《指南》中指出“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讓幼兒敢於並樂於表達表現。”所以在最後一個環節,我還用語言創設了多個郊遊的情景,鼓勵幼兒用邀請的方式再來演繹整首歌曲。通過這樣的環節設計,幼兒並不會覺得唱歌是枯燥的,反而是有趣的。邊唱邊做動作,邊邀請小夥伴,幼兒的表演能力和交往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與發展。

雖然在課前對活動進行了修改,但是活動結束之後,還是發現有一些不足之處的。

一、對情景把握不夠,導致幼兒不能很好掌握歌詞

通過喚起相關記憶和反覆聆聽這首歌曲之後,幼兒對歌詞理解了不少,並能跟着音樂唱起來。但我發現幼兒對“白雲悠悠,陽光柔柔,青山綠水一片錦繡。”這一句歌詞的掌握比較薄弱。當時我是停下整首歌的教學,把重點練習放在這一句的學習上。先讓幼兒念熟了再來唱。在課後,我反思,在這句歌詞的學習上,爲什麼不利用他們去郊遊的經驗呢?可以引導幼兒理解:首先我們是愉快的去郊遊,然後是停下來欣賞風景所以可以是優美的感覺。這樣幼兒應該更加容易掌握歌詞了。

二、語言組織不夠精煉,對幼兒的迴應不夠全面

音樂活動的教學是我自己比較薄弱的一項。在本次活動中,自己的語言的表達、提問應該更加精煉。有些問題沒有問到點上或者問題太膚淺了,比如:“我們去郊遊時開心嗎?”“你們唱的真好聽,再唱一遍好不好呀?”等等,這些問題其實都是無意義的。在對幼兒的迴應上,我也只是用“是的。”“你說的對。”等簡單的語句來回應,導致個別幼兒興致缺缺,到後來的邀請表演環節才重新提起興趣來。

所以在今後的活動中,應深刻分析教材,採取適合本班幼兒發展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學資源;除了備教材,還要備幼兒的各種反應,對於幼兒的回答給與積極、有效的迴應,充分發揮幼兒的學習主動性,讓每位幼兒都能投入到活動中來。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4

創造性活動《好餓的毛毛蟲》在小班組開展得轟轟烈烈,數學《喂毛毛蟲》是其中一個預設活動。今天,我組織了此活動。在導入環節,我用物卡和點卡複習目測5以內物體的數量。接下來,我出示毛毛蟲卡片,讓幼兒嘗試喂毛毛蟲,在操作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得出一條毛毛蟲吃一片葉子。最後拓展到6個和7個物體的匹配,並且結合生活聯繫實際,讓幼兒知道物物匹配在生活中的作用。

這樣的流程下來,看似一切順利,但總感覺少了什麼。其實,在設計活動時我也是花費了心思的,我反覆修改教案,請有經驗的老師幫助研討,爲什麼結果並不理想。我在反思:活動孩子喜歡嗎?雖然我在活動設計中努力地加入遊戲,表面看似遊戲化的教學其實是老師生搬硬套的,物物匹配一定要是給毛毛蟲喂樹葉嗎?小碗配小勺、寶寶坐椅子都是物物匹配,我的這種設計形式單一、缺乏趣味性。

活動給了孩子什麼?在操作中,孩子都很熟練地完成,不存在任何難度,這和教學設計“跳一跳,摘個桃”的理念是不符的。可以看出,孩子目前對於5以內數量物體的匹配已經掌握得很好,活動中不存在任何挑戰,因此也沒有活動組織的必要。

活動中的操作材料作用如何?活動中,我用的是打印操作材料,身體較小的毛毛蟲和大大的樹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樹葉重疊覆蓋,幼兒不能對自己的匹配結果一目瞭然。打印的黑白材料缺乏童趣,也不能激發幼兒的興趣。

活動中的先學後教在哪裏?目前,我們的教學活動都是採用先學後教的模式,因此我先讓幼兒嘗試操作,然後再集體交流、總結方法,由於幼兒人數較多,因此,我在幼兒操作過程中並不能關注全體,只看到了部分幼兒操作情況,交流環節也只是請幾個幼兒介紹,那麼這樣的流程是不是先學後教,如果是難度較大的操作,這樣能行得通嗎?

我在備課之前仔細閱讀了《指南》的數學領域目標和指導要點,由於對其解讀不深入,對幼兒的已知經驗缺乏瞭解,在活動設計中沒有從幼兒角度出發,心中目標不明確,才導致活動的失敗,失敗讓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5

上午的室內活動,我組織孩子們玩橡皮泥。李月說:“老師,我想包餃子,你教我好嗎?”我說:“好。”便坐下開始教她。這時,坐在李月旁邊的滔滔小聲說:“老師,我想做3條蛇,行嗎?”聽到這話,我驚訝極了。滔滔平時在班裏性格內向,不愛主動與別人說話,而且對什麼活動興趣都不大,有時我叫他,他也只是光看着我不吭聲,我彷彿已經忽略了他了。

想到這兒,我覺得應趁這個機會和他多交流,連忙說:“當然可以,你做吧,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做好。” 滔滔聽了很高興,從盒子裏拿出一塊橡皮泥搓了起來,不一會兒,就搓好了3根長短不一的長條。沒等我開口問,滔滔就一一指着它們告訴我:“老師你看,這是蛇爸爸,這是蛇媽媽,這是蛇寶寶。”“爲什麼你這樣分呢?” “蛇爸爸最大,所以我就搓得最長;蛇寶寶最小,我就搓得最短;蛇媽媽不大也不小,我就搓得不長也不短。”

滔滔說得多好呀,把我平時在數學活動中講過的比較長短的知識也搬了過來。我稱讚他說:“滔滔,今天你真棒。”說完,把3條“蛇”舉起來讓小朋友看,一一介紹它們的名字,告訴大家這是滔滔做的。不知哪個小朋友喊了聲:“老師,我也想做蛇!”“我也想做!”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叫了起來。我趁機說:“讓滔滔來教你們做,好不好?”

滔滔膽怯地看着我,我鼓勵他說:“滔滔,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你看小朋友們都等着呢!” 滔滔點了點頭,開始認真地教起小朋友。看到小朋友圍在他身邊嘰嘰喳喳地問這問那,滔滔很是自豪,我也由衷地爲他感到高興。

通過這次活動,我意識到幼兒的世界是個特殊的世界,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性格、愛好和閃光點,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但有些孩子因爲內向膽小,不敢表達出來(就像滔滔,今天是因爲我坐在他的身邊,他覺得與老師的距離拉近了纔敢問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師應該同時關注這部分孩子,及時發現並創造機會讓他們展示自己的閃光點。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6

摺紙活動進行了一段時間,最近小朋友好像對摺紙更加感興趣了。但是如果他們一直侷限於一些原來的摺紙內容,不求進步,可能他們的摺紙興趣會慢慢消退。所以我在想一直要要讓他們有新的內容學會。所以,我一般是對孩子的摺紙內容一個個地進行過關,學會一項,再進行下一項,這樣才能紮紮實實地學下去。

本來以爲小朋友告訴我說自己會了,應該就真的已經會了,但是從今天的表現來看,可能孩子的所謂會了還是有含有水分的。所以我應該更加細緻地確認他會了,纔算通過。

所以,今天中午接下來,我讓浩浩又一次折了,發現不會的地方也及時幫他教會了。

我慶幸自己細心的問了浩浩的媽媽,如果不問的話,想當然地認爲浩浩會了,會使他產生隨便應付的心理,而且對他後面再學習也沒有好處。

所以以後,對於孩子的表現,我還是要多觀察,再觀察。要以實事求是的方法來下定義,要做到眼見爲實,才能對孩子更負責,對自己更負責,對教育更負責,也才能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更有促進作用。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7

晚飯後,小朋友們先去漱口,然後回到活動區玩玩具。只聽見盧蕭急匆匆地走到我跟前說:“周老師,張婉迎哭了。”我找到張婉迎,發現她正在廁所裏哭呢。原來她尿褲子了。只見張婉迎紅着臉,低着頭一副很不好意思的樣子。我走到她身邊輕聲地問:“你怎麼了,可以告訴我嗎?”她擡起頭看了看我說:“周老師,我……我尿褲子了。”“這一次是怎麼了?”她說:“剛纔上廁所時,我的褲子帶兒太緊了,脫不下來,所以……”聽了孩子的一番話,我向她笑了笑,說:“沒關係的,別的小朋友都不知道,老師幫你保密,咱們不跟別人說。”她一聽我這麼說,馬上點了點頭。

孩子把褲子尿溼了,一定很難受,我馬上把她帶到寢室,幫她把褲子換下來,蓋上被子,並陪她等着她爸爸來接她。

我看她的表情很不自然,便問她:“張婉迎,你在家幫媽媽幹活嗎?”“我有時幫媽媽幹活兒,有時媽媽不讓我幹。媽媽總誇我是好孩子。”我說:“你是個好孩子,老師喜歡你,爸媽也喜歡你。這次雖然尿褲子了,但是我們不會怪你的,你也別難過、害羞了。老師小的時候還尿過牀呢!”她忙問:“周老師,你也尿過牀?”“對呀!那時候周老師還很小,自控能力差,還不如你呢!”我這麼一說,她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老師,咱們拉鉤兒,這件事不對其他人講,好嗎?”“好吧!”我看到孩子臉上露出的笑容是那樣的真誠。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應該關心她,幫助她,而不應責備她,羞辱她。要尊重她的人格,讓她處處感受到老師對她的愛,讓她感受到這個世界處處充滿愛!

評析

幼兒把大、小便弄到褲子上並不是罕見的事。然而,處理此類事情的態度卻各不相同。有的人從成人角度出發:“怎麼這麼大了還尿褲子,拉褲子!”問幼兒的語言就帶着責備,再加上厭惡處理此事給自己帶來的髒、臭、累等麻煩,斥責孩子也就不足爲奇了。也有的人一句話沒說,幫孩子把褲子換了。孩子是有情感的,看見老師不理自己,只管做事,以爲老師生氣了,第二天說怕老師,不愛來幼兒園了。有人想:當老師也太難了,難道還讓我們滿面笑容地去表揚孩子尿褲子不成?其實不然,事情很簡單、只需我們換個位置――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的感受、他現在的需要,就知道老師――作爲孩子成長的促進者、幫助者應該怎麼做了。周老師首先很尊重孩子的人格,一句“你怎麼了,可以告訴我嗎?’’把主動權留給了孩子,而不是居高臨下地指責、命令。她從張婉迎小朋友的行爲、表情上看到了孩子的緊張、羞愧.看到孩子現在需要老,幣的理解、諒解:“是褲帶太緊,脫不下來,才尿的褲子。”需要老師幫她維護自尊:“這件事不對其他人講。在此,周老師巧妙地利用主動關心、輕聲詢問、親切安慰、滿足需求、聊家常等方法使孩子放下一顆緊張的心,特別是通過“我小時候還尿過牀呢”、通過拉鉤兒使孩子從心底露出了真誠的笑容。老師這樣敏感而細心的關心、照料,會使孩子在感受愛的同時學會關愛他人。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8

十年前,當我第一次提着手提電腦時心中充滿疑惑:除了備課時的文字編輯,電腦和幼兒園教學之間還會有什麼聯繫呢?我相信,這不僅是我一個人的疑惑,也是許多幼兒教師的疑惑。因爲在當初那個年代,電腦剛剛進入我們的生活,如何使用電腦、如何恰當地運用電腦輔助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其中確實存在許多的不知。

剛開始,我對各種教學軟件全然不知,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這些從未接觸過的多媒體制作軟件就像一團亂麻,無從着手。爲了迎合使用電腦進行幼兒教學的趨勢,我曾走過許多彎路:如將畫冊中的圖片掃描到電腦中,加上簡單的切換音效,就算是一個課件了;或將錄音磁帶中的音樂通過電腦播放出來,就算是多媒體輔助教學了。顯而易見,諸如此類的無稽行爲只是濫竽充數,這些所謂的“課件”並沒有提高課堂教學的成效,更沒有發揮多媒體的輔助功能。

漸漸地,我意識到製作多媒體課件不是簡單地拼湊、刻意地強加,而應根據不同領域的教學特點,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課件內容、巧妙運用軟件技巧,從而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輔助功能。

如社會活動《美麗的亭林路》。由於客觀原因,孩子們不可能到亭林路的現場開展活動,所以我事先拍攝了許多亭林路的照片、錄像,並收集了相關資料。剛開始設計課件時我覺得千頭萬緒,因爲亭林路上可講的內容很多,我不知從哪些方面入手。後來經過教研組各位老師的羣策羣力,將活動環節確定爲亭林路的地理位置、建築特色、配套設施、新舊亭林路對比和路名的由來。活動從幼兒熟悉的崑山路名開始,通過觀察課件中亭林路的路牌照片,幫助幼兒學習瞭如何看路牌。接着我簡單繪製了亭林路的的地理方位,通過課件演示幫助幼兒瞭解了亭林路的地理位置。通過觀察地圖和老師的講解,幼兒基本掌握了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看地圖方法。在瞭解亭林路的配套設施時,我根據幼兒說到的店名在課件中點出相應的照片,並講解了各商店的商品。亭林路的過去對幼兒來說是陌生的,我就在課件中展示了亭林路的舊照片,幫助幼兒瞭解它的過去,從而體驗如今的崑山環境如此優美,激發幼兒熱愛崑山的情感。關於亭林路的路名,幼兒瞭解得並不多,我通過課件中顧炎武的圖片講解了亭林路路名的由來,並提出了柏廬路、震川路的路名,爲活動後的延伸環節做鋪墊。課件的最後部分,我插入了亭林路的視頻資料,再現了美麗、繁華、便利的亭林路,並根據視頻內容配上相關的語音講解,加深了幼兒對亭林路的認識,增強了幼兒熱愛崑山的情感。

活動實施後,我發現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與課件的互動性也很強。課件中再現了亭林路的建築特色、配套設施,突破了時間、空間的侷限性,使幼兒身臨其境,並通過新、舊亭林路的對比,激發了幼兒熱愛家鄉的積極情感。整個活動中,多媒體課件的輔助功能得到較爲充分地體現,這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在之後的教學實踐中,我不斷摸索電腦的各種功能,通過培訓、自學、相關的課題研究,逐步掌握了音效處理、powerpoint製作、網絡信息共享等使用方法,使電腦漸漸成爲了幼兒學習、教師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十年後的今天,電腦已成爲我們必不可少的教學輔助設備,它運用於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體鍛音樂的選取與剪輯、活動課件的製作與使用、教學資源的利用與共享等等。在當今信息化的時代,高效的智能化教育對教師現代化教育手段的運用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爲幼兒教師,我們將結合幼教五大領域七大學科的特點,藉助現代化手段的運用,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自身的現代化教育效能。

十年間,電腦衝擊着我的教育觀念、改變着我的教育行爲。我相信,在未來的十年,我會學得更多!做得更好!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9

其實在幼兒園,進行主題活動是很普遍的一件事,既然做了活動,就要有一個計劃,有個總結,還得有個反思纔是,今天我要說的就是最近的一次主題活動。前一陣,我們一起邁入了秋天這個收穫的季節,而我們班的主題也進入到了《秋天來了》。

秋天的樹葉是多姿多彩的,在《樹葉貼畫》這次活動前,我先讓家長帶孩子到戶外收集不同種類的樹葉,並對所收集的樹葉的名稱和形狀有所瞭解,再去網絡上收集瀏覽有關《樹葉貼畫》的圖案,在家做一幅樹葉貼畫親子作品。幼兒已經比較熟悉如何製作樹葉貼畫了。然後我再組織幼兒在園進行操作活動。有了充分的準備,孩子們在操作中也得心應手,所想象的圖案也各有千秋。部分沒有交親子作品的孩子因爲之前未做準備,所以在貼畫時特別茫然,不知所措,然而有準備的孩子在創作時,泰然處之,自信滿滿,圖案創作變化也快。

針對以上情況,我及時調整活動的教學方式,制定了兩種方案:

一,對有準備的孩子,我的目標定位在要求孩子們積極想象,大膽創造一至兩種圖案,然後在此基礎上添畫加色,豐富畫面。

二、針對未做準備的孩子,我先讓孩子認識樹葉由教師先行示範引導,協助,再讓孩子們自由貼畫。

孩子們在同一時間根據自己的準備情況自由創作,顯得開心,興奮,教學效果較好。反思這個活動,成功之處還是在於課前的準備上,課前的功夫下得深,對活動的開展還是有很大益處的。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0

一、教師反思力對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教師的反思力是教師在職業活動中,把自我作爲意識的對象,以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將教育教學活動本身作爲意識的對象,不斷對自我及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綱要》、《指南》的教育評價內容也凸顯了反思性教學的理念:“評價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

(一)教學反思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幼兒教師不能僅僅只滿足於自己獲得的經驗,而應該對經驗進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以對後續的教學行爲產生積極的影響。這樣就不會永遠停留在一個教學水準上,從而使自己的專業水平不斷成長。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專家引領與各級培訓固然必不可少,但幼兒教師開展自我的行動性研究卻是內在的、自發的行爲,而誘發教師行爲研究的“催化劑”則是教學實踐和學習交流中引動的教學反思,對教學中具體問題的直覺反思是平時養成的反思習慣的基礎。

(二)教學反思有利於新課程理念的落實

作爲課程的實施者,應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新課程倡導的新理念通過培訓、落實和實踐,已取得了應有的成效。但在目前,相當一部分的老師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這些倡導的理念爲何不能轉化成教師的教學行爲呢?原因就在於部分幼兒教師仍依賴過去傳統的教學經驗。怎樣才能使這些倡導的理念真正成爲教師實踐中採用的知識理論呢?幼兒教師首先應該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經常進行教育理論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起以幼兒發展爲本的觀念,充分發掘教學的育人功能,促進幼兒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諸方面的全面發展,同時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做幼兒個性健康的促進者,使每個幼兒都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使新課改理念落到實處。

(三)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促使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的轉變

幼兒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有許多途徑,比如觀摩優秀教師的教學、開展教研活動、集體討論等,但更直接、更有效的方法是進行教學反思。對自己的教學行爲進行反思即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進行解析,自覺主動地進行自我批評,與優秀教師對照,找出差距,彌補不足,努力超越自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有力地推動自己走向成熟。

二、提升教師反思力的策略

(一)關注幼兒主體地位,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更是體現教學活動質量的主體。實踐證明,善於反思的教師能借助於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來分析和判斷自身所確定的教育目標、選擇的教育內容、採用的組織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過程中的具體指導策略等是否適宜,並思考存在問題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從而減少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盲目性和錯誤,使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達到最優化,最終實現有效促進兒童學習與發展。

(二)提高科研意識與保教質量

具備良好的科研素質,積極參加教學研究,主動挖掘和關注日常教學中可能存在的研究問題,是當代幼兒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教師能夠從活動反思中逐步學會教學,從“操作型”教師轉變爲“科研型”教師。此外,活動反思的價值不單指向個人,也指向其他教師。通過集體的教學觀摩、教學評比、教學經驗切磋與交流,每位教師都會從各自不同的經驗中獲益,利用對多種經驗的學習與反思,可以促使教師對自己的活動進行全方位的審視,從而從不同方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從整體上推進幼兒園保教質量的全面提升。

(三)增強創新意識,改進教學方法

反思是教師對教育事件進行理性選擇的一種思維方式和態度。我園教師在活動開展後,針對活動目標實現、重難點突破、幼兒表現等教學實踐進行分析、思考和判斷,總結好的實踐經驗,發現教法中的不足之處,主動尋找改進和提升的有效途徑,有助於提高教師對教法的創新意識,改進教學方法,形成個人獨特的教學風格。但是在開始要求教師寫教學反思的時候,教師的感受不一:有積極參與者的感受,希望做好我自己,品味其中研究的快樂,感受創造的幸福;但是也有的教師進行反思是迫於無奈,感到增添了更多的苦和累。對此,我園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反思交流活動,讓教師們看到同伴在交流中說出了自己的經驗和體會,體驗到了快樂,激發了教師反思的內部動力,增強了反思的信心和勇氣。教師的反思漸漸成爲了一種習慣,從開始對教育活動預案設計問題,根據孩子興趣需要動態生成問題、自我經驗問題;逐漸深入到對隱藏在活動中的這些問題以及活動設計思路(如將運水的活動目標主要定爲“學習與同伴協商、合作的技能、願意動腦思考運水工具的合理使用方法”等)背後的各種觀念(如兒童觀、課程觀、知識觀等)進行反思與評價,甚至還要對“背後”的背後進行追問,這即是反思與評價的根基性。

總之,反思是一種現代教育思潮。它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回過頭來看過去,看自己原先所走過的路,所做過的事。如何使自己的觀念不斷地體現於自己的教學行爲中,那就需要學會自省,學會反思。如:每個教師教育教學行爲是否正確,教育教學方法是否正確,是否會換位思考題等問題。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與反思,我們要學會思考,學會更新觀念。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以專業的眼光去發現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求知,善於實踐,積極反思,就會成爲一名符合現代幼兒教育需要的學習型、研究型、專家型的管理者和教師。

作者:黃紅梅 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實驗國小幼兒園

【參考文獻】

[1]馮曉霞.反思教學——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學前教育,20xx,(4)

[2]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解讀,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1

優點:

1、在今天的活動中,幼兒對活動表現出較濃厚的興趣,通過幼兒的回答和演唱時的表演也能看出幼兒體驗到了歌曲詼諧的情感,達成了第一點目標。

2、第一環節以“打招呼”的形式進行練聲,不僅將主旋律讓幼兒提前練習,幼兒也有濃厚的興趣。

3、圖片的利用不僅簡單、便於操作,也能很好地幫助幼兒記憶歌詞。活動中教師採取圖片遞減的方式,逐步讓幼兒成爲演唱的主體,這樣既讓幼兒感受到了挑戰性也體現了活動的主體性。

不足:

這一活動對於才升入中班的孩子來說有一定難度,並且因爲是借班教學,在每一次活動中幼兒出現的問題都不一樣。在今天的活動中,教師並沒有根據孩子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例如:

1、音樂活動中提倡讓幼兒樂唱、勤唱、敢唱、善唱,我想這些都與是否會唱有關。今天的活動中幼兒的情緒一直沒有達到高潮,這與一些幼兒沒記牢歌詞、不會唱有關,不會唱就不敢唱。而圖片可以幫助幼兒記憶歌詞,但教師將圖片撤得太早。因此活動中當教師發現幼兒對歌詞的記不牢的時候可以採取圖片重現的方式,進一步幫助幼兒記憶並鞏固歌詞。

2、今天的活動中幼兒未能明白襯詞的意思,導致不能很好地進行分聲部演唱,這時教師可請協教老師一起來進行示範,用示範代替煩瑣的語言解釋,從而更好地突破這個難點。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2

個人反思對幼兒教師們並不陌生,一節集體教育活動、一次半日活動、幼兒運動會等,反思工作對於老師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有些老師不重視反思的作用,簡單幾句話帶過,如,活動效果很好、目標基本達到。其實,這樣的反思是沒有意義的。有必要讓老師們瞭解反思工作的'重要性。

“個人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環節,教師個人反思的撰寫如能演變成教師自覺的行動和習慣的話,長此以往,就能成爲教師教學工作的生活方式,教師也就在不斷反省自己、反思教學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更新了教學觀念、增添了教學智慧,提高了教學能力。說直白點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你不斷積累的那些貨真價實的東西永遠是自己的,誰也搶不走。”

教師樹立教學反思的意識(1)各種活動研討的目的是通過反思發現活動的“閃光點”和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實踐工作中,借鑑經驗、吸取教訓。

(2)沒有十全十美的活動,也沒有十全十美的教師,活動存在問題是正常的,能抓住有價值的問題進行研討更需要教師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專業素養。

(3)通過實際案例讓教師體驗反思的價值,讓老師們談談自己的感受。就這樣,用事實說話,讓教師們通過自己的行爲、發現和感悟,通過同伴之間的影響,體會到進行教學反思的價值,逐步樹立主動反思的意識。

教學前反思,能提升教學方法(1)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幼兒能力發展水平;活動中每個幼兒對目標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力求使不同層次的幼兒在活動中都會有不同的表現,也會獲得不同的知識和經驗。

(2)教學活動是否以幼兒興趣爲出發點;興趣是幼兒有效學習的首要動機,只有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活動,幼兒纔會全身心的投入,活動纔會取得成功;在設計活動方案後應反思,老師所選用的導入語、環境佈置、教學方法是否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3)活動材料的準備是否充分、恰當;活動中幼兒通過對材料直接感知和具體操作擺弄的過程中,不斷地開動腦筋,積極的思考,向自己提出新挑戰,並把所有的感官都投入到活動中。在這個過程中,使幼兒增加對活動的興趣、發展智力,並提高了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後反思的具體內容(1)孩子對哪些活動內容感興趣、哪些不感興趣?爲什麼?

(2)活動目標是否恰當?哪些目標達到了?哪些目標沒有達到?哪些目標有超出?爲什麼?孩子得到了哪些發展?

(3)哪些活動策略能有效達成目標?哪些活動策略未能有效達成目標?爲什麼?還可採取哪些策略能較好地達成目標?

(4)活動材料的種類、數量、投放時間等能否有效達成目標?爲什麼?

(5)提問是否緊扣目標並較好地達成目標?如果不行應怎樣設計提問?

(6)活動中出現的突發事件、怎樣解決的?是否有效?如果無效應怎樣解決?

(7)活動中是否注意到幼兒的個體差異?怎麼做的?有效性和改進。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3

在幼兒園,我們每個月都會進行一系列的主題活動。由於現在是秋天了,所以我之前給小朋友們進行的是“我愛秋天”這個主題活動。在《我愛秋天》這個主題活動中,我們根據主題實施的內容、目標,帶領幼兒開展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分調動幼兒的的各種感官,通過讓幼兒看看、摸摸、聽聽、嚐嚐、做做等探索活動幫助幼兒更好地瞭解秋天。我們先從幼兒的經驗入手,讓幼兒去尋找秋天,把自己找到的秋天用照片的形式拍下來,孩子們都有很大的發現,然後就和幼兒談話,讓幼兒說一說秋天的變化,孩子們自己說着對秋天的認識:“秋天很多花開都蔫了、秋天樹葉掉下來了,有的變紅了有的變黃了、秋天的果子成熟啦!秋天的小草黃了,玉米熟了,南瓜黃了、辣椒紅了、花生該刨了,該拔蘿蔔白菜了……”

從孩子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找秋天的活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對秋天已有了認識。在這基礎上,我們又組織幼兒去公園秋遊,觀察路上的行人穿的衣服越來越多了;風吹在人的臉上感覺涼颼颼的;小草變黃了,有的樹葉從樹上掉落下來了,有的樹上的葉子沒有變黃,還是翠綠的。通過具體、直觀的觀察,讓幼兒觀察樹葉的不同(顏色、形狀、大小)孩子們第一次看見這麼多不一樣的樹葉可興奮了。有的說“樹葉像扇子”、有的說“樹葉像小手”、 有的說“樹葉像掃把”、 有的說“樹葉像小船”,我們收集了好多樹葉,讓幼兒玩樹葉找家的遊戲,幫助幼兒練習分類,和他們玩樹葉印畫,除了用樹葉印畫之外,我們還請小朋友和家長一起用樹葉進行了拼貼畫。家長們的想象可豐富了,他們用樹葉拼出“金魚、小花、大樹、風景畫、小鳥”等等。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水果乾果在我們的身邊隨處可見形態各異,營養豐富,小朋友都很喜歡。再認識水果乾果的基礎上,我們還請孩子們帶了一些水果乾果來幼兒園。然後幼兒通過看看、摸摸、嚐嚐、講講、動手做一做等方法鼓勵和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總之,這些活動的開展都是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從形狀、顏色,讓孩子對它們有初步的瞭解,從而滿足和昇華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整個主題活動以尋找、觀察、收集、交流、遊戲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來調動孩子的所有感官,使整個主題活動在孩子們的、看看、做做、玩玩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對周圍世界探索是通過對物體的看、聽、摸、聞、嘗等感知、操作活動來進行,它與幼兒的“玩兒”往往是同一過程。在此主題中,孩子們通過做做、玩玩、剝剝、嘗之初嘗等活動中體驗秋季帶來的快樂和喜悅。我們讓幼兒自己去發現、瞭解秋天,而不是教師單一的教授。因此,幼兒表現得非常感興趣,也願意去學習。在主題中我們還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爲幼兒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在活動中我們發現,幼兒的觀察興趣雖然濃厚,但是對於觀察的方法和順序較爲雜亂、無序,而且在表達自己的發現的時候語言和詞彙較爲缺乏,這些都將是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應該注意加強培養的地方。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4

小敏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她心裏都明白,但是幾乎從來不主動舉手發言,即使老師請她,她也不願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大家。但是她又不內向,一到自由活動時間她就會跟幾個好朋友嘰嘰喳喳聊起來,在家更是又會表演,又是指揮家長做遊戲。家長和許多老師都覺得只要鼓勵小敏多發言就可以了,但是老師嘗試過很多方法,幾乎沒有效果。考慮到小敏其他方面的表現,是不是可以忽略她的這個問題呢?如果您遇到這樣的幼兒會怎麼辦呢?

爲孩子營造適宜表現的空間

表達與表現是人類不可忽略的社會性行爲。知道而不願表述,那是沒有表達的慾望。小敏能在家庭、同伴中表現,卻不能在老師和集體面前表現,那是缺少信心和勇氣。對此,老師不僅要鼓勵,還要爲孩子營造適宜表現的環境、氛圍和空間。

寬鬆的環境――幼兒園像我家。從情感上拉近距離,以老師的行爲感染幼兒,使其對老師產生親切感、依戀感、信任感,讓幼兒在幼兒園有如同在家一樣的安全感、溫馨感、自由感。有了寬鬆的心理環境,使其感到和老師在一起是歡樂和愉快的,她纔會有情不自禁的表達和不由自主的表現。

溫馨的氛圍――由結伴到獨立。以自由活動的形式,讓喜歡錶達的幼兒與小敏結伴,老師給予恰當的鼓勵和表揚,使小敏充分體驗到在老師面前表達的自豪與快樂,而逐漸過渡到願意獨立地表現。

激勵的空間――變被動爲主動。在孩子爲是否回答問題和表達想法而猶豫不決時,老師示以鼓舞性的語言和體態語,孩子會有“老師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悅與自豪感,最終跨過猶豫、徘徊的門檻而主動地表達自己。

尊重孩子選擇沉默的權利

小敏不愛舉手回答問題可能有這樣的原因:不想引起老師的注意;問題太簡單,懶得舉手回答;答案可能不夠準確,自己沒有十分的把握;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不感興趣,注意力不集中。看到小敏,我就像看到了兒時的自己。如今,我也當了老師,常常會想: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有着各自不同的氣質、性格,爲什麼要強求他們每一個人都一樣熱情、大方,一樣出類拔萃,一樣愛自我表現呢?既然舉手發言只是幼兒積極表現的一種手段,是老師瞭解幼兒的一個途徑,那我們大可不必讓孩子們爲了舉手而舉手。老師過分的關注也許會引起幼兒的不安與焦慮,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對其今後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不如讓我們帶着一顆寬容的心,尊重孩子選擇沉默的權利,期待她在其他方面的精彩。

小敏的問題不是行爲問題,而只是個性發展的弱項,所以,我認爲對於她不願在老師面前回答問題的事情可以忽略。

家長和老師對小敏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的願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十全十美、全面發展對於成人都很難做到,而將成人眼中的完美強加在孩子身上,更是不可取。小敏個性發展中的弱項並沒有影響她與小朋友的交流和她身心的健康發展。我認爲對於這種個體差異、個性發展的問題,不需要過多幹涉,而應更多關注她的身心能否繼續健康發展。作爲教師要做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除了適當的關注,還需要爲他們的成長提供更多的認識世界和學習的機會。對小敏的發展,順其自然遠勝於“揠苗助長”。

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

小敏不願意在集體前發言的問題,我認爲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解決。

要認真傾聽孩子的話語,關注孩子的興趣點。比如,自由活動時老師應該聽聽孩子們在討論什麼,觀察一下小敏是怎麼與小夥伴交流的,在全班的談話活動中,請小敏說他們的話題。

循序漸進,由少到多。開始時,老師可以允許小敏少說,並在簡短的回答後給予她積極的肯定,讓她下次還有在大家面前發言的慾望,然後再將談話的內容逐漸豐富、擴充。

適時採納孩子們的好的意見和建議。如,確定班級活動的主題時,讓像小敏一樣的孩子參與進來,使他們感到自己的意見是寶貴的,能爲班級和小夥伴帶來好處。

走進孩子的心靈

幼兒園工作事無鉅細,孩子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小敏總是不願意舉手回答問題,就是不容忽視的大事,也許這正是小敏有了心理障礙的表現。老師可採取以下的措施。

①親近孩子,消除孩子的陌生感。像小敏這樣的孩子,極有可能非常敏感。不願意回答問題,可能是因爲她對環境和老師不熟悉。這時老師要主動與她交流、談心,增進彼此的感情,使其儘快地適應新環境,消除緊張感和陌生感。

②勇於創新,改變舊的教學模式。幼兒園的孩子年齡雖小,欣賞水平可不低。孩子在家都有電視、電腦、vcd,接觸到各種媒體,對舊的教學模式可能不喜歡。作爲老師就要不斷地學習,不斷變化教學模式,用各種方法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③積極評價,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越是敏感、自尊的孩子,越怕在同伴面前說錯話。老師要經常積極地評價孩子,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增強積極的自我暗示。

④熱愛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靈。也許老師表揚或批評其他孩子的時候,無意中傷害了她;也許是孩子看到有些小朋友總和老師有說有笑,因而斷定老師可能不喜歡自己。老師要認真觀察、關注每一個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同樣感受到老師的關愛與溫暖。

總之,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走進孩子的心靈,傾聽孩子的心聲,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每一個孩子都健康、愉快地成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有的孩子就是脾氣倔強,不喜歡順從和循規蹈矩,小敏就屬於這種情況。針對這種現象,家長和老師不能勉強,要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還要善於引導、啓發、等待,否則,會助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她更不願意發言。

小敏的語言表達能力不錯,這可以從小敏與好朋友聊天和在家的表現中看出來。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在集體面前發表意見是其中的一種,但不是唯一一種,所以教師和家長不必爲小敏的語言發展和表現能力擔憂。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表達習慣和情感需要,鼓勵孩子在非正式場合盡情表達自己的見解。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5

這個語言活動主要讓孩子們學習一首詩歌,通過學習詩歌理解太陽對人類的作用,讓孩子產生感謝太陽的感情。很多孩子都說了太陽對人類的作用,沒有了太陽我們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大部分孩子都能理解太陽的重要性。詩歌的內容非常簡單,只有幾句話,讓孩子們學習詩歌的時候,很多孩子很快就學會了。但是有個別孩子就是學不會。

爲了讓孩子學會這首詩歌,我想了一個辦法,請不會的個別孩子和已經學會的孩子結伴學習,讓已經學會的孩子幫助不會的孩子。這個辦法非常有效,教的孩子很認真,非常負責地教,學的孩子也比集體學的時候認真多了,沒過多久都學會了。讓孩子互助這個辦法還是非常可取的,一方面可以讓教的孩子複習已學過的內容,幫助孩子鞏固學習內容,另一方面沒有學會的孩子,在一對一教的過程中能夠更清楚地聽到詩歌,瞭解學習內容,也能更好地學習。而且讓孩子跟同伴學,孩子會更有壓力,學習的勁頭也會更足,這樣反而能讓孩子更快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

因此這個辦法還是可取的,以後在類似的活動中,還可以用這個辦法,讓孩子在互助中學習。

不足之處:

1.教具的準備:一個教學活動中,教具的準備是非常的重要的,能讓孩子們有一個直觀的感受,而這個活動中缺少了教具。整個活動就光讓孩子們說顯得非常的空洞,所以導致大多數的孩子在最後還是沒有把這麼簡單的詩歌學會。

2.沒有把握重難點:在這首詩歌裏有重點與難點“不管我到什麼地方,您總是給我溫暖”沒有讓孩子們正確的領略到太陽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這裏就涉及到了課。就像詩歌中“讓露珠晶瑩”,孩子們對於晶瑩這個詞,孩子們理解了嗎?而顯然孩子們對於這首詩歌理解得還是特別的清楚。像這樣的詞教師應該要拿出來讓孩子們理解這個詞。

3.創編過程:在創編過程中孩子們幾乎沒有用到詩歌中的句式,孩子們說得非常的多,創編的也非常的多,但就是因爲教師在提煉的時候沒有按照句式來進行講述,所以導致孩子們也沒有用到詩歌中的句式。如果孩子們在說出來的時候,教師及時地用詩歌裏的去說,那麼慢慢地孩子們也會跟着教師來進行講述,這樣就能使孩子們學到了真正的創編。